【禮記正義 卷第五十四】
子曰:「仁之為器重,其為道遠,舉者莫能勝也,行者莫能致也。
取數多者,仁也。
夫勉於仁者,不亦難乎?
「取數多」,言計天下之道,仁居其多。
○勝音升。
數,色住反。
是故君子以義度人,則難為人。
以人望人,則賢者可知已矣。」
言以先王成法擬度人則難中也,當以時人相比方耳。
○度,待洛反,注同。
擬,魚起反。
中,丁仲反。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大雅》曰:『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
我儀圖之,惟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輶,輕也。
鮮,罕也。
儀,匹也。
圖,謀也。
愛,猶惜也。
言德之輕如毛耳,人皆以為重,罕能舉行之者。
作此《詩》者,周宣王之大臣也。
言我之匹謀之,仲山甫則能舉行之,美之也。
惜乎時人無能助之者,言賢者少。
○輶音酉,一音由。
鮮,息淺反,注及下並同。
《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仰高勤行者,仁之次也。
景,明也。
有明行者,謂古賢聖也。
○仰止,本或作「仰之」。
景行,下孟反,注「明行」同。
行止,《詩》作「行之」。
子曰:「《詩》之好仁如此。
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
俛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
廢,喻力極罷頓不能復行則止也。
俛焉,勤勞之貌。
斃,僕也, ○好,呼報反,下同。
鄉,許亮反。
數,色住反。
強,其兩反,一本作俛,音勉,本或作儳,非也。
孳音茲。
斃音幣,僕也,本又作弊。
已音以。
罷音皮。
頓如字,又徒困反。
復,扶又反。
僕,蒲北反,又音赴。
子曰:「仁之難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
言仁道不成,人所由不得其志。
故仁者之過,易辭也。」
辭猶解說也。
仁者恭儉,雖有過,不為甚矣。
唯聖人無過。
○易,以豉反,下同。
解,古買反,徐又音蟹。
子曰:「恭近禮,儉近仁,信近情,敬讓以行。
此雖有過,其不甚矣。
夫恭寡過,情可信,儉易容也。
以此失之者,不亦鮮乎?
言罕以此失之。
○近,附近之近。
下同。
《詩》曰:『溫溫恭人,惟德之基。』」
子曰:「仁之難成久矣,惟君子能之。
言能成人道者少也。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
病、愧,謂罪咎之。
○咎,其九反。
是故聖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勸勉愧恥,以行其言。
以中人為制,則賢者「勸勉」,不及者「愧恥」,聖人之言乃行也。
○甫行,下孟反。
己音紀。
禮以節之,信以結之,容貌以文之,衣服以移之,朋友以極之,欲民之有壹也。
移,讀如「禾氾移」之「移」,移,猶廣大也。
極,致也。
壹,謂專心於善。
○移,昌氏反,注「氾移之移」、「移猶大也」同,徐又怡耆反,一音以示反。
氾,芳劍反。
《小雅》曰:『不愧於人,不畏於天。』
言人有所行,當慚怖於天人也。
○怖,普故反。
是故君子服其服,則文以君子之容;
有其容,則文以君子之辭;
遂其辭,則實以君子之德。
遂,猶成也。
是故君子恥服其服而無其容,恥有其容而無其辭,恥有其辭而無其德,恥有其德而無其行。
「無其行」,謂不行其德。
是故君子衰絰則有哀色,端冕則有敬色甲冑則有不可辱之色。
言色稱其服也。
○衰,七雷反。
絰,田節反。
胄,直又反。
《詩》云:『惟鵜在梁,不濡其翼。
彼記之子,不稱其服。』」
鵜,鵜胡,污澤也。
污澤善居泥水之中。
在魚原以不濡污其翼為才,如君子以稱其服為有德。
○鵜音啼。
鵜,鵜胡,音徒兮反,一名淘河。
濡,而朱反。
記,徐紀吏反。
污澤一音烏,下又作洿,一音化故反。
濡污,污辱之污。
[疏]「子曰」至「其服」。
○此一節廣明仁,故言「子曰」。
○「仁之為器重」者,仁是愛養,非賢聖不能行,故言「為器重」。
○「其為道遠」者,以廣博覆物,是為道廣遠也。
○「舉者莫能勝也,行者莫能致也」,據凡庸,於仁不能勝致也。
○「取數多者仁也」,言於萬種善事之中,論利益於物,取數最多者是仁也。
言仁恩於善事之中,利益最多也。
○「夫勉於仁者,不亦難乎」,言仁為愛養,行之不易,故勉力行仁者不亦難乎,言其難也。
○「是故君子以義度人,則難為人者」,義,宜也。
言在上君子,以先王之義擬度於人,欲使人必行先王成法,則難可為人,言人難中於古法也。
○「以人望人,則賢者可知已矣」者,望,比也。
言以今世人道比望於古人,能合於今世事者,則是賢人也。
若不能合於今世事者,則非賢人也,故云「則賢者可知已矣」。
「已矣」,語助也。
此明仁道不可以古義責人,當以時事擬人,是仁恩之心。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言中心安靜行仁,是天性仁者,天下之間唯一人而已矣,言少也。
○「《大雅》曰: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
我儀圖之」,引《詩•大雅•烝民》之篇,以明行仁者少也。
「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者,此詩美宣王之大臣仲山甫也。
輶,輕也。
鮮,罕也。
克,能也。
言德之輕,易舉如毛然,民尚以為重,罕能舉而行之也。
「我儀圖之」者,儀,匹也;
圖,謀也。
詩人言我與倫匹共圖謀能舉行之也。
○「雅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者,愛,惜也。
言唯有仲山甫能舉行其德,可惜乎無人能助行之者。
記人引此者,證中心安仁者少,亦無人能行之,言賢者少也。
○注「輶,輕也。
圖,謀也」。
○正義曰:「輶,輕也」,《爾雅•釋言》文。
「圖,謀也」,《釋詁》文。
○「《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者,此《小雅》剌幽王之《詩•車舝》之篇。
言幽王若能脩德如高山,則天下之人瞻仰之。
若幽王有景明之行,則天下之人仰行之。
引之者,證古昔賢聖能行仁道,則後世之人瞻仰慕行也。
○「子曰:詩之好仁如此」者,言高山景行,瞻仰慕行,是好愛仁德如此之甚也。
○「鄉道而行,中道而廢」者,言好仁之甚,鄉仁道而行,在於中道,力之罷極而始休廢之也。
○「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言行仁勤急,忘己身之衰老,不自覺知年數之不足,言己雖年老,謂為數淺少,不復盈足,猶行仁不止。
○「俛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者,言形貌俛俛焉,勤勞行仁,每日恆有孳孳,唯力之斃僕而後已止,言行仁之道深也。
熊氏云:「『俛焉』,謂前儳焉可輕賤。」
以為字同而注異。
熊氏之說非也。
○「子曰:仁之難成久矣」,言仁道難成,非始今日,其來久矣。
○「人人失其所好」者,人人,謂天下眾人。
由仁道不成,天下眾人皆失其所愛好之事,若有仁道,人皆得其所愛好之事。
所愛好者,是吉慶福祥也。
○注「言仁」至「其志」。
○正義曰:言「仁道不成」,解「仁之難成久」矣。
云「人所由不得其志」,解經「人人失其所好」。
由仁道不成,無所依恃,民人由此不得其志意之所好,多有禍害。
若仁道成,人皆得所原也。
「故仁者之過遙蹔辭也」者,以仁是善行,故仁者有過,其惡不甚,易可以言辭解說也。
此謂取仁行者,故有過耳。
其聖人天性仁者,全無過也。
子曰:「恭近禮,禮主於敬。」
故恭近於禮。
○「儉近仁」者,以儉不費用,無害於物,故「近仁」也。
○「信近情」者,信,謂言語信實,故「近情」也。
○「夫恭寡過」者,恆能恭敬,故寡少於過也。
○「情可信」者,以情示人,故「可信」也。
○「儉易容也」者,以儉則寡求,故「易容」也。
○「《詩》云:溫溫恭人,惟德之基」者,此《大雅•抑》之篇,剌厲王之詩。
言顏色溫溫和柔恭敬之人,惟能為德之基也。
引之者,結上文恭近,其過寡少,是為德之基也。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者,謂不以己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是不以所能之事病困於人也。
○「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者,謂他人力所不能,必欲使之能行,若他人之所不能則以為愧恥,故不以人之所不能恥愧困苦於人。
若能如此,亦仁者之行也。
○「是故聖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者,言聖人之製法立行,不造制以己之所能,謂不將己之所能以為製法,恐凡人不能行也。
○「使民有所勸勉愧恥,以行其言」者,既不制以己之所能,但制以中人之行,使得可行,則民有所自勸勉,不能者自懷愧恥。
如此則民得以行其聖人之言也。
○「衣服以移之」者,言聖人用中禮而作法,故制以禮信容貌,又用衣服移大之,使之尊嚴也。
○「朋友以極之」者,謂朋友相勸勵,以極致於道也。
○「欲民之有壹也」者,壹謂專壹於善道,所以為此教化者,欲使民人專心壹意於善道也。
○「《小雅》曰:不愧於人,不畏於天者」,此《詩•何人斯》之篇,是蘇公剌責暴公。
暴公讒譖於己,是不愧慚於人,不畏懼於天。
引之者,言人之行,當須愧於人,畏於天也。
○「遂其辭,則實以君子之德」者,遂,猶成也;
實,猶充也。
言君子既成其文辭,則當充實之以君子之德也。
○「恥有其德,而無其行」者,德在於內,行接於外。
內既有德,當須以德行之於外,以接於人民。
若有德無行,是君子所恥,故云「恥有其德而無其行」也。
○「《詩》云:惟鵜在梁,不濡其翼」者,此《詩•曹風•候人》之篇,剌曹共公之詩。
鵜是污澤也,言鵜在魚梁之上,能不濡濕其翼,以其為善,猶如君子在朝,能稱可其服,亦為善。
「彼記之子,不稱其服」者,記是語辭。
言彼曹朝小人之子,內無其德,不能稱可其在外之服。
引之者,以前經言君子內外皆須相稱,故引此詩結之。
○注「鵜鵜」至「有德」。
○正義曰:「鵜,污澤」,《爾雅•釋鳥》文。
郭景純云:「今之鵜鶘也,好群飛,沈於水,食魚,故名『污澤』,俗呼之為『淘河』也。」
云「以不濡污其翼為才」者,言凡鳥居水中,必濡濕其翼。
今鵜鶘在水中,獨能不濡其翼,故為才。
案《詩》注云:「鵜鳥在梁,可謂不濡其翼乎?」
言必濡其翼也,猶如小人在位,必辱其職。
與此乖者,《注》禮在前,注《詩》在後,故所注不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