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八】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
樂行而民鄉方,可以觀德矣。
方,猶道也。
○鄉,許亮反。
德者,性之端也。
樂者,德之華也。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
詩,言其志也。
歌,詠其聲也。
舞,動其容也。
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
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唯樂不可以為偽。
三者本志也、聲也、容也。
言無此本於內,則不能為樂也。
○詩言其志,一本無「言」字。
詠音永。
[疏]「是故」至「為偽」。
○正義曰:前文明君子小人歡樂不同,此明君子敦行善樂也。
○「反情以和其志」者,反己淫慾之情,以諧和德義之志也。
○「廣樂以成其教」者,謂寬廣樂之義理,以成就其政教之事也。
○「樂行而民鄉方」者,君既如此正樂興行,方,猶道也,而民歸鄉仁義之道也。
○「可以觀德矣」者,人君既如此,是樂可以觀其德行矣。
○「德者,性之端也」者,言德行者,是性之端正也。
○「樂者,德之華也」者,德在於內,樂在於外,樂所以發揚其德,故樂為德之光華也。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者,樂為德華,非器無以成樂,故金石絲竹為樂之器也。
○「詩,言其志也」者,欲見樂之為體,有此三事。
詩,謂言詞也。
志在內,以言詞言說其志也。
○「歌,詠其聲也」者,歌謂音曲,所以歌詠其言詞之聲也。
○「舞,動其容也」者,哀樂在內,必形見於外,故以其舞振動其容也。
此云「詩,言其志」,則《詩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歌,詠其聲」,則《詩序》云「言之不足,故嗟歎之;
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是也。
「舞,動其容」,則《詩序》云「詠歌之不足,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省鼻也。
○「三者本於心,然後樂氣從之」者,三者,謂志也、聲也、容也。
容從聲生,聲從志起,志從心發,三者相因,原本從心而來,故云「本於心」。
先心而後志,先志而後聲,先聲而後舞。
聲須合於宮商,舞須應於節奏,乃成於樂,是故「然後樂氣從之」也。
○「是故情深而文明」者,志起於內,思慮深遠,是「情深」也。
言之於外,情由言顯,是「文明」也。
○「氣盛而化神」者,志意蘊積於中,故氣盛。
內志既盛,則外感動於物,故變化神通也。
氣盛,謂「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也。
而化神者,謂「動天地,感鬼神,經夫婦,成孝敬」是也。
○「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者,謂思念善事日久,是和順積於心中,言詞聲音發見於外,是英華發於身外。
此據正樂也,若其奸聲,則悖逆積中,淫聲發外也。
○「唯樂不可以為偽」者,偽,謂虛偽。
若善事積於中,則善聲見於外。
若惡事積於中,則惡聲見於外。
若心惡而望聲之善,不可得也,故云「唯樂不可以為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