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禮記正義】

 關閉 [複製鏈接]
112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04:29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八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

 

樂行而民鄉方,可以觀德矣。

 

方,猶道也。

 

○鄉,許亮反。

 

德者,性之端也。

 

樂者,德之華也。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

 

詩,言其志也。

 

歌,詠其聲也。

 

舞,動其容也。

 

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

 

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唯樂不可以為偽。

 

三者本志也、聲也、容也。

 

言無此本於內,則不能為樂也。

 

○詩言其志,一本無「言」字。

 

詠音永。

 

[疏]「是故」至「為偽」。

 

○正義曰:前文明君子小人歡樂不同,此明君子敦行善樂也。

 

○「反情以和其志」者,反己淫慾之情,以諧和德義之志也。

 

○「廣樂以成其教」者,謂寬廣樂之義理,以成就其政教之事也。

 

○「樂行而民鄉方」者,君既如此正樂興行,方,猶道也,而民歸鄉仁義之道也。

 

○「可以觀德矣」者,人君既如此,是樂可以觀其德行矣。

 

○「德者,性之端也」者,言德行者,是性之端正也。

 

○「樂者,德之華也」者,德在於內,樂在於外,樂所以發揚其德,故樂為德之光華也。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者,樂為德華,非器無以成樂,故金石絲竹為樂之器也。

 

○「詩,言其志也」者,欲見樂之為體,有此三事。

 

詩,謂言詞也。

 

志在內,以言詞言說其志也。

 

○「歌,詠其聲也」者,歌謂音曲,所以歌詠其言詞之聲也。

 

○「舞,動其容也」者,哀樂在內,必形見於外,故以其舞振動其容也。

 

此云「詩,言其志」,則《詩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歌,詠其聲」,則《詩序》云「言之不足,故嗟歎之;

 

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是也。

 

「舞,動其容」,則《詩序》云「詠歌之不足,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省鼻也。

 

○「三者本於心,然後樂氣從之」者,三者,謂志也、聲也、容也。

 

容從聲生,聲從志起,志從心發,三者相因,原本從心而來,故云「本於心」。

 

先心而後志,先志而後聲,先聲而後舞。

 

聲須合於宮商,舞須應於節奏,乃成於樂,是故「然後樂氣從之」也。

 

○「是故情深而文明」者,志起於內,思慮深遠,是「情深」也。

 

言之於外,情由言顯,是「文明」也。

 

○「氣盛而化神」者,志意蘊積於中,故氣盛。

 

內志既盛,則外感動於物,故變化神通也。

 

氣盛,謂「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也。

 

而化神者,謂「動天地,感鬼神,經夫婦,成孝敬」是也。

 

○「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者,謂思念善事日久,是和順積於心中,言詞聲音發見於外,是英華發於身外。

 

此據正樂也,若其奸聲,則悖逆積中,淫聲發外也。

 

○「唯樂不可以為偽」者,偽,謂虛偽。

 

若善事積於中,則善聲見於外。

 

若惡事積於中,則惡聲見於外。

 

若心惡而望聲之善,不可得也,故云「唯樂不可以為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05:25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八


樂者,心之動也。

 

聲者,樂之象也。

 

文采節奏,聲之飾也。

 

君子動其本,樂其象,然後治其飾。

 

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見方,再始以著往,復亂以飭歸,奮疾而不拔,極幽而不隱,獨樂其志,不厭其道,備舉其道,不私其欲。

 

是故情見而義立,樂終而德尊,君子以好善,小人以聽過。

 

故曰:生民之道,樂為大焉。

 

文采,樂之威儀也。

 

先鼓,將奏樂,先擊鼓,以警戒眾也。

 

三步,謂將舞,必先三舉足,以見其舞之漸也。

 

再始以著往,武王除喪,至盟津之上,紂未可伐,還歸二年,乃遂伐之。

 

武舞再更始,以明伐時再往也。

 

復亂以飭歸,謂鳴鐃而退,明以整歸也。

 

奮疾,謂舞者也。

 

極幽,謂歌者也。

 

○警音景。

 

見方,賢遍反,下及注皆同。

 

著,張慮反,注同。

 

復音伏。

 

飭音敕,注同。

 

拔,步葛反,又皮八反。

 

獨樂,皇音洛,庾音岳。

 

厭,於艷反。

 

好,呼報反。

 

以聽過,本或作「以聖過」,如字。

 

鐃,女交反。

 

[疏]「樂者」至「大焉」。

 

○正義曰:前經論「志也、聲也、容也」,三者相將,故此經廣明舞之義理,與聲音相應之事。

 

○「樂者,心之動也」者,心動而見聲,聲成而為樂,樂由心動而成,故云「樂者,心之動也」。

 

○「聲者,樂之象也」者,樂本無體,由聲而見,是聲為樂之形象也。

 

○「文采節奏,聲之飾也」者,聲無曲折,則太質素,故以文采節奏而飾之使美,故云「文采節奏,聲之飾也」。

 

○「君子動其本」者,則亦心之動也。

 

○「樂其象」者,則亦樂之象也。

 

○「然後治其飾」者,則亦聲之飾也。

 

以此三者結上三事。

 

自此以下,記者引周之《大武》之樂,以明此三者,之義。

 

○「是故先鼓以警戒」者,謂作武王伐紂《大武》之樂,欲奏之時,先擊打其鼓聲,以警戒於眾也。

 

○「三步以見方」者,謂欲舞之時,必先行三步以見方,謂方將欲舞,積漸之意也。

 

○「再始以著往」者,謂作《大武》之樂,每曲一終,而更發始為之,凡再更發始,以著明往伐紂之時。

 

初發始為曲,像十一年往觀兵於盟津也,再度發始為曲,像十三年往伐紂也。

 

○「復亂以飭歸」者,亂,治也。

 

復謂舞曲終,舞者復其行位而整治,像武王伐紂既畢,整飭師旅而還歸也。

 

○「奮疾而不拔」者,拔,疾也,謂舞者奮迅疾速,而不至大疾也。

 

故庾云:「舞者雖貴於疾,亦不失節,謂不大疾也。」

 

○「極幽而不隱」者,謂歌者坐歌不動,是極幽靜而聲發起,是「不隱」也。

 

○「獨樂其志,不厭其道」者,樂其志者,多違道理。

 

言武王今獨能樂其志意,不違厭其仁義之道理也,恆以道自將。

 

○「備舉其道,不私其欲」者,武王既不違厭其道理,能備具舉行仁義之道,以利天下,不私自恣巳之情慾也。

 

○「是故情見而義立」者,情見,謂武王伐紂之情見於樂也。

 

義立,謂伐紂之義而興立。

 

○「樂終而德尊」者,謂觀武王伐紂樂終,而知武王道德尊盛也。

 

○「君子以好善」者,謂在位尊者,既觀武王之樂德類如此,故庶幾好行善道也。

 

○「小人以聽過」者,小人,謂士庶之等。

 

既觀武王樂音,以聽伏己之愆過也。

 

○「故曰:生民之道,樂為大焉」者,記者既引《大武》之樂,利益如此,是生養民人之道,樂最為大,此特引武王樂者,以武王之樂,利益為深,餘樂莫能及故也。

 

但前文舞與聲心相應,故引武王樂,明心見於舞也。

 

○注「文采」至「者也」。

 

○正義曰:上文云「省其文采」,謂節奏。

 

今此「文采」謂樂威儀者,以經云「聲之飾」,故此以文采為威儀也。

 

云「武王除喪,至盟津之上,紂未可伐,還歸二年,乃遂伐之」者,並出今文《泰誓》,鄭撮而用之,非正文也。

 

云「復亂以飭歸,鳴鐃而退,明以整歸也」者,經云「復亂」,鄭云「整歸」,則亂為治也,謂反覆整治而還。

 

「鳴鐃而退」,出《大司馬職》文也。

 

云「奮疾,謂舞者也」者,以奮迅速疾,故為舞者,謂武舞者。

 

云「極幽,謂歌者也」者,以「極幽」與「奮疾」相對,「歌」與「舞」相次,以歌者不動,經稱「極幽」,故知是歌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06:26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八


樂也者,施也。

 

禮也者,報也。

 

言樂出而不反,而禮有往來也。

 

○施,始豉反。

 

樂,樂其所自生,而禮,反其所自始。

 

樂章德,禮報情,反始也。

 

自,由也。

 

[疏]「樂也」至「始也」。

 

○正義曰:此明禮樂之別,報、施不同。

 

○「樂也者,施也」者,言作樂之時,眾庶皆聽之,而無反報之意,但有恩施而已,故云「樂也者,施也」。

 

○「禮也者,報也」者,禮尚往來,受人禮事,必當報之也。

 

故《曲禮》云「往而不來非禮」,故云「禮也者,報也」。

 

○「樂,樂其所自生」者,此廣明上樂者施也。

 

自,由也,言王者正樂,歡樂其己之所由生,似若武王民樂其武德,武王由武功而生王業,即以武為樂名。

 

以受施處立名,無報反之義也。

 

○「而禮,反其所自始」者,言王者制禮,必追反其所由始祖,若周由後稷為始祖,即追祭後稷,報其王業之由,是禮有報也。

 

○「樂章德」者,覆說「樂者,施也」,言樂但施恩而已,不望其報,是樂章明其盛德也。

 

○「禮報情,反始也」者,此覆說上「禮者,報也」,言行禮者,他人有恩於己,己則報其情,但先祖既為始於子孫,子孫則反報其初始。

 

以人竟言之,則謂之報情;

 

以父祖子孫言之,則謂之反始,其實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07:24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八


所謂大輅者,天子之車也。

 

龍旂九旒,天子之旌也。

 

青黑緣者,天子之寶龜也。

 

從之以牛羊之群,則所以贈諸侯也。

 

贈諸侯,謂來朝將去,既之以禮。

 

○流,本又作「旒」,音流。

 

緣,悅絹反。

 

朝,直遙反。

 

[疏]「所謂」至「侯也」。

 

○正義曰:前經明樂者為施,禮者為報,此明禮報之事。

 

諸侯守士,奉其土地所有,來朝天子,故天子以此等之物報之,是禮報之事也。

 

不覆明樂施者,以樂施之恩,其事易知,記者略而不言也。

 

○「大輅者,天子之車也」者,大輅,謂金輅也。

 

據上公及同姓侯伯,故下云「龍旂九旒」,亦上公也。

 

若異姓則像輅,若四衛則革輅,蕃國則木輅。

 

受於天子,總謂之大輅也。

 

○「龍旂九旒,天子之旌也」者,據上公言之,侯伯則七旒,子男則五旒。

 

○「青黑緣者,天子之寶龜也」者,寶龜之甲,並以青黑為之緣。

 

○「從之以牛羊之群」者,天子既與大輅、龍旂及寶龜占兆,又隨從以牛羊,非一,故稱「群」,將此以與諸侯,故云「則所以贈諸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08:27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八


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

 

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理,猶事也。

 

樂統同,禮辨異。

 

統同,同和合也。

 

辨異,異尊卑也。

 

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

 

管,猶包也。

 

[疏]「樂也」至「情矣」。

 

○正義曰:皇氏云「自此以下名為《樂情》」,各隨文解之。

 

○「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樂出於心,聽之則歡悅,是情之不可變也。

 

○「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禮見於貌,行之則恭敬理事也,言事之不可改易也。

 

樂出於心,故云「情」,禮在於貌,故云「理」也,變易換文也。

 

○「樂統同」者,統,領也。

 

言樂主相親,是主領其同。

 

○「禮辨異」者,辨,別也。

 

禮殊別貴賤,是分別其異也。

 

○「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者,言禮樂所說義理,包管於人情。

 

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

 

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

 

人情所懷,不過於此,是管人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09:24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八


窮本知變,樂之情也。

 

著誠去偽,禮之經也。

 

禮樂偩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降興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父子君臣之節。

 

偩,猶依象也。

 

降,下也。

 

興,猶出也。

 

凝,猶成也。

 

精粗,謂萬物大小也。

 

領,猶理治也。

 

○去,起呂反。

 

偩音負。

 

粗,七奴反。

 

[疏]「窮本」至「之節」。

 

○正義曰:此一節更廣明禮樂之義,言父子君臣之節。

 

○「窮本知變,樂之情也」者,以樂本出於人心,心哀則哀,心樂則樂,是可以原窮極本也。

 

若心惡不可變惡為善,是知變也,則上文云「唯樂不可以為偽」是也。

 

此言窮人根本,知內外改變,唯樂能然,故云「樂之情也」。

 

○「著誠去偽,禮之經也」者,誠,謂誠信也。

 

偽,謂虛詐也。

 

經,常也。

 

言顯著誠信,退去詐偽,是禮之常也。

 

若人內心虛詐,則外貌敖狠,唯禮知之,故云「禮之經也」。

 

○「禮樂偩天地之情」者,負,猶依象也。

 

禮出於地,尊卑有序,是負依地之情也。

 

樂出於天,遠近和合,是負依天之情也。

 

○「達神明之德」者,禮樂出於人,心與神明和會,故云「達神明之德」。

 

○「降興上下之神」者,興,猶出也。

 

禮樂既與天地相合,用之以祭,故能降出上下之神,謂降上而出下也。

 

○「而凝是精粗之體」者,凝,猶成也。

 

是,謂正也。

 

精粗,謂萬物大小也。

 

言禮樂之能成就正其萬物大小之形體也。

 

○「領父子君臣之節」者,領,猶理治也。

 

言禮樂理治父子君臣之限節。

 

而樂主於和,聽之則上下相親。

 

又宮為君,商為臣,是領能領父子君臣也。

 

禮定貴賤長幼,是禮能領父子君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10:28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八


是故大人舉禮樂,則天地將為昭焉。

 

言天地將為之昭焉,明也。

 

天地訢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然後草木茂,區萌達,羽翼奮,角生,蟄蟲昭蘇,羽者嫗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則樂之道歸焉耳。

 

訢讀為熹,熹,猶蒸也。

 

氣曰煦,體曰嫗。

 

屈生曰區,無腮曰。

 

昭,曉也。

 

蟄蟲以發出為曉,更息曰蘇。

 

孕,任也。

 

鬻,生也。

 

內敗曰殰。

 

殈,裂也,今齊人語有「殈」者。

 

○訢,依注音熹,許其反,一讀依字音欣。

 

煦,許具反,徐況甫反。

 

嫗,於具反,徐於甫反,下及注同。

 

區,依注音句,古侯反,徐丘於反,一音烏侯反。

 

萌,莫耕反。

 

奮,方問反。

 

,古伯反。

 

蟄,直力反。

 

伏,扶又反。

 

孕,以證反。

 

鬻音育,生也,徐又扶袁反。

 

胎,他才反。

 

殰音獨,鄭云:「內敗曰殰。」

 

按謂懷任不成也。

 

《字林》云:「胎敗。」

 

卵,力管反。

 

殈,呼闃反,范音溢,徐況逼反,一音況狄反。

 

卵拆不成曰殈,猶裂也。

 

蒸,之膺反。

 

<角思>,息才反。

 

內,乃對反,或作骨肉之字者,誤。

 

[疏]「是故」至「焉耳」。

 

○正義曰:此一節論大人舉用禮樂,則天地協和而生養萬物,為之昭著之事,則下文「天地訢合」以下是也。

 

但此經禮樂並論,其天地訢合,唯論樂之所感,不論禮之功用也。

 

記者主在於樂,故特美樂功。

 

樂功既爾,禮亦同也。

 

○「天地訢合」者,訢,猶熹也,熹,謂蒸動,言樂感動天地之氣,是使二氣蒸動,則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陰陽相得」者,言體謂之天地,言氣謂之陰陽。

 

天地動作,則是陰陽相得也。

 

○「煦嫗覆幼茯物」者,天以氣煦之,地以形嫗之,是天煦覆而地嫗育,故言「煦嫗覆幼茯物」也。

 

○「然後草木茂」者,草木據其成體,故云「茂」。

 

○「區萌達」者,據其新生,故云「達」也。

 

○「羽翼奮」者,謂飛鳥之屬,皆得奮動也。

 

○「角生」者,謂走獸之屬,悉皆生養也。

 

○「蟄蟲昭蘇」者,昭,曉也。

 

蘇,息也。

 

言蟄伏之蟲,皆得昭曉蘇息也。

 

○「羽者嫗伏」者,謂飛鳥之屬,皆得體伏而生子也。

 

○「毛者孕鬻」者,言走獸之屬,以氣孕鬻而繁息也。

 

○「胎生者不殰」者,謂不有殰敗也。

 

○「卵生者不殈」者,言不有殈裂也。

 

○「則樂之道歸焉耳」者,言所以致此在上諸物各順其性,由此樂道使然,故云「樂之道歸焉耳」,謂歸功於樂也。

 

樂道所以然者,樂之根本由人心而生,人心調和則樂音純善。

 

協律呂之體,調陰陽之氣,二氣既調,故萬物得所也。

 

○注「訢讀」至「裂也」。

 

○正義曰:訢、熹,聲相近,故讀為熹。

 

熹,天地氣,故云「熹,猶蒸也」,言天地氣之蒸動,猶若人之喜也。

 

云「氣曰煦」者,謂天體無形,而降其氣以養物,故云「氣曰煦」也。

 

云「體曰嫗」者,言地體有形,故云「體曰嫗」也。

 

此對文爾,其實地氣矣。

 

云「屈生曰區」者,謂鉤曲而生,出菽豆是也。

 

云「無甗曰」者,<角思>,謂角外皮滑澤者,鹿角之屬是也。

 

云「蟄蟲以發出為曉,更息曰蘇」者,言蟄蟲之類,皆理藏其體近於死,今復得活,似暗而遇曉,死而更息也。

 

云「內敗曰殰」者,以經云「胎生」,懷胎在內,故云「內敗」也。

 

「殰」也。

 

云「殈裂也」者,卵體多裂,又齊語稱裂為殈,故以殈為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13:50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八


樂者,非謂黃鐘、大呂、絃歌、干揚也,揚,鉞也。

 

樂之末節也,故童者舞之。

 

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

 

言禮樂之本,由人君也。

 

禮本著誠去偽,樂本窮本知變。

 

○鋪,普胡反,又音敷。

 

去,起呂反。

 

樂師辨乎聲詩,故北面而弦。

 

宗祝辨乎宗廟之禮,故後屍。

 

商祝辨乎喪禮,故後主人。

 

辨,猶別也,正也。

 

弦,謂鼓琴瑟也。

 

後屍,居後贊禮儀。

 

此言知本者尊,知末者卑。

 

是故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後。

 

德,三德也。

 

行,三行也。

 

藝,才技也。

 

先,謂位在上也。

 

後,謂位在下也。

 

○上如字,或時掌反。

 

行,下孟反,注同。

 

技,其綺反。

 

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後,然後可以有制於天下也。

 

言尊卑備,乃可製作以為治法。

 

○治,直吏反。

 

[疏]「樂者」至「下也」。

 

○正義曰:此一節明禮樂各有根本,本貴而末賤。

 

君子能辨其本末,可以有制於天下。

 

○「黃鐘、大呂、絃歌、干揚也,樂之末節也」者,此等之物,唯是樂器,播揚樂聲,非樂之本,故云「樂之末節」。

 

其本在於人君之德,「窮本知變」是也,故云「樂之末節也,故童者舞之」。

 

皇氏云:「揚,舉也。

 

干揚,舉干以舞也」。

 

○「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者,此等物所以飾禮,故云「禮之末節」。

 

其本在於人君「著誠去偽」,恭敬節儉。

 

以末節非貴,「故有司掌之」。

 

○「樂師辨乎聲詩,故北面而弦」者,此明知禮樂末者,其位處卑,即樂師以辨曉聲詩,但知樂之末節,故北面而鼓弦,言其位處卑也。

 

○「宗祝辨乎宗廟之禮,故後屍」者,宗,謂宗人。

 

祝,謂大祝。

 

但辨曉於宗廟詔相之禮,故在屍後也。

 

○「商祝辨乎喪禮,故後主人」者,商祝,謂習商禮而為祝者。

 

但辨曉死喪擯相之禮,故後主人,謂在主人之後。

 

言此宗祝、商祝但知禮之末節,故在屍與主人後,言其位處卑賤也。

 

○「是故德成而上」者,則人君及主人之屬是也,以道德成就,故在上也。

 

○「藝成而下」者,言樂師、商祝之等,藝術成就而在下也。

 

○「行成而先」者,行成則德成矣。

 

言德在內,而行在外也。

 

○「事成而後」者,事成則藝成矣。

 

在身謂之藝,所為謂之事。

 

○「是故」至「天下也」者,人有多少品類,故先王因其先後,使尊卑得分,然後乃可制禮作樂,為法以班天下,如周公六年乃制禮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14:51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八


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

 

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

 

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

 

新樂之如此,何也?」

 

魏文侯,晉大夫畢萬之後,僣諸侯者也。

 

端,玄衣也。

 

古樂,先王之正樂也。

 

[疏]「魏文」至「何也」。

 

○正義曰:自此以下至「有所合之也」,明魏文侯問古樂今樂之異,並子夏之答,辨明古樂今樂之殊,各隨文解之。

 

○「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者,文侯言身著端冕,明其心恭敬而聽古樂,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心所愛樂,不知休倦也。

 

○「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者,言古樂何以樸素之如彼,使人不貪,至於臥也。

 

○「新樂之如此,何也」者,新樂何以婉美,使人嗜愛志樂,不如其倦也。

 

○注「魏文」至「衣也」。

 

○正義曰:云「魏文侯畢萬之後,僣諸侯者也」者,按《春秋》閔元年,晉獻公滅魏,以魏賜畢萬。

 

按《世本》云:「萬生芒,芒生季,季生武仲州,州生莊子降,降生獻子荼,荼生簡子取,取生襄子多,多生桓子駒,駒生文侯斯。」

 

是畢萬之後也。

 

云「端,玄衣也」者,謂玄冕也。

 

凡冕服皆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故稱「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15:51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八


子夏對曰:「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

 

始奏以文,復亂以武。

 

治亂以相,訊疾以雅。

 

君子於是語,於是道古。

 

脩身及家,平均天下。

 

此古樂之發也。」

 

旅,猶俱也。

 

俱進俱退,言其齊一也。

 

和正以廣,無奸聲也。

 

會,猶合也,皆也。

 

言眾皆待擊鼓乃作。

 

《周禮•大師職》曰:「大祭祀,帥瞽登歌,合奏擊<申柬>,下管播樂器,合奏鼓<申柬>。」

 

文,謂鼓也。

 

武,謂金也。

 

相,即拊也,亦以節樂。

 

拊者,以韋為表,裝之以糠。

 

糠,一名「相」,因以名焉,今齊人或謂「糠」為「相」。

 

雅亦樂器名也,狀如漆筒,中有椎。

 

○夫音扶,下同。

 

廣如字,舊古曠反。

 

匏,白交反。

 

笙音生。

 

簧音黃。

 

拊音撫,注同。

 

復音伏。

 

相,息亮反,注同,即拊也,以韋為之,實之以糠,王云「輔相也」,徐思章反。

 

訊音信。

 

大師,音泰。

 

播,彼佐反。

 

<申柬>音胤。

 

糠音康。

 

漆音七。

 

筩音勇。

 

椎,直追反。

 

[疏]「子夏」至「發也」。

 

○正義曰:此一經明子夏對文侯古樂之體也。

 

古樂,謂古者先王正樂也。

 

○「進旅退旅」者,旅,謂俱齊。

 

言古樂進則俱齊,退亦俱齊,進退如一,不參差也。

 

○「和正以廣」者,樂音相和,正以寬廣,無奸聲也。

 

○「弦匏笙簧,會守拊鼓」者,言弦也,匏也,笙也,簧也,其器雖多,必會合保守,待擊拊鼓,然後作也,故曰「會守拊鼓」。

 

○「始奏以文」者,文,謂鼓也。

 

言始奏樂之時,先擊鼓。

 

前文云「先鼓以警戒」是也。

 

○「復亂以武」者,武,謂金鐃也。

 

言舞畢,反覆亂理欲退之時,擊金鐃而退,故云「復亂以武」也。

 

○「治亂以相」者,相,即拊也,所以輔相於樂,故謂「拊」為「相」也。

 

亂,理也。

 

言治理奏樂之時,先擊相,故云「治亂以相」。

 

○「訊疾以雅」者,雅,謂樂器名。

 

舞者訊疾,奏此雅器以節之,故云「訊疾以雅」。

 

○「君子於是語」者,謂君子於此之時,語說樂之義理也。

 

○「於是道古」者,言君子作樂之時,亦謂說古樂之道理也。

 

○「脩身及家,平均天下」者,言君子既門古樂,近脩其身,次及其家,然後平均天下也。

 

○正義曰:此古樂之發也」者,言此上來諸事,古樂之發動也。

 

○注「旅猶」至「有椎」。

 

○正義曰:云「旅,猶俱也」者,旅,眾也。

 

經云「進旅退旅」,是眾俱進退,故云「俱也」。

 

云「和正以廣,無奸聲也」者,謂邪淫要妙,煩手淫聲,曲折切急。

 

今經云「和正以廣」,故云「無奸聲也」。

 

云「言眾皆待擊鼓乃作」者,眾,謂弦、匏、笙、簧,眾器皆待擊鼓乃始動作,解經「會守拊鼓」,言「會守」,謂器之聲也,以待拊鼓也。

 

經有「拊」及「鼓」,鄭直云「擊鼓乃作」者,拊即鼓之類,言擊鼓必擊拊也。

 

引《周禮•大師職》者,證擊拊也。

 

故《大師職》云:「大祭祀,師瞽登歌。」

 

謂大師領人登堂而唱歌也。

 

云「合奏擊拊」者,謂大師合奏樂之時,則先擊拊而合奏之也。

 

云「下管播樂器,合奏鼓<申柬>」者,謂大祭祀,堂下諸人吹管,播揚樂器之聲,大師合奏之時,先擊<申柬>而合奏。

 

言<申柬>謂小鼓,在大鼓之下,引是大師登歌合奏之時,親擊拊,而以合下管。

 

合奏時,親擊<申柬>以奏之。

 

云「文,謂鼓也。

 

武,謂金也」者,金屬西方,可以為兵刃,故金為武。

 

鼓主發動,像春,無兵器之用,故鼓為文也。

 

云「相即拊也」者,前文既云拊,故知相即拊。

 

鄭必知相為拊者,按《書傳》云:「以韋為鼓,謂之搏拊。」

 

白虎通引《尚書大傳》:「拊革著以糠。」

 

鄭以此知也,今《書傳》無「著糠」之文,謂齊人以糠為相,故知糠為相,即拊也。

 

云「雅亦器名也,狀如漆筒,中有椎」者,按《周禮•笙師職》云:「掌舂牘、應、雅。」

 

鄭司農云:「雅,狀如漆筒,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

 

並以漢時制度而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17:02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九


樂記第十九

「今夫新樂,進俯退俯,奸聲以濫,溺而不止,及優、侏,獶雜子女,不知父子。

 

樂終,不可以語,不可以道古。

 

此新樂之發也。

 

俯,猶曲也,言不齊一也。

 

濫,濫竊也。

 

溺而不止,聲淫亂,無以治之。

 

獶,獮猴也。

 

言舞者如獮猴戲也,亂男女之尊卑。

 

獶或為。

 

○俯,本又作府。

 

濫,力暫反。

 

溺,乃狄反。

 

優音憂。

 

侏音朱。

 

音儒。

 

獶,乃力反,獮猴也,依字亦作猱。

 

獮音彌,武移反,本亦作彌。

 

猴音侯,本亦作侯。

 

[疏]「今夫」至「發也」。

 

○正義曰:此經明子夏對文侯新樂之禮。

 

新樂者,謂今世所作淫樂也。

 

「進俯退俯」者,謂俯僂曲折,不能進退齊一,俱曲屈進退而已,行伍雜亂也。

 

○「奸聲以濫」者,謂濫竊不正,言姦邪之聲,濫竊不正,不能和正以廣也。

 

○「溺而不止」者,聲既淫妙,人所貪溺,不可禁止也,不能始奏以文,復亂以武也。

 

○「及優、侏、獶雜子女」者,言作樂之時,及有俳優雜戲侏短小之人。

 

優雜,謂獮猴也,言舞戲之時,狀如獮猴,間雜男子婦人,言似獮猴,男女無別也。

 

○「不知父子」者,言樂之混雜,不復知有父子尊卑之禮也。

 

○「樂終,不可以語」者,言作樂雖復終畢,盡皆邪辟,不可以語。

 

既與古樂乖違,故不可語道於古也。

 

此皆新樂之為,故云:「此新樂之發也。」

 

○注「獶,獮猴也」。

 

○正義曰:按《詩•小雅》云:「毋教猱升木。」

 

《毛傳》云:「猱,猿屬也。」

 

是「獶,獮猴也」。

 

《漢書》檀長卿為獮猴舞,是「狀如獮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17:57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九


今君之所問者樂也,所好者音也。

 

夫樂者,與音相近而不同。」

 

言文侯好音而不知樂也。

 

鏗鏘之類皆為音,應律乃為樂。

 

○好,呼報反,注同。

 

近,附近之近,徐如字。

 

鏗,苦耕反。

 

鏘,七羊反,又士衡反。

 

文侯曰:「取問何如?」

 

欲知音、樂異意。

 

[疏]「今君」至「何如」。

 

○正義曰:前兩經子夏既答文侯論古樂新樂之異事畢,此經答文侯所好古樂今樂之不同也。

 

文侯之意,古樂今樂並皆為樂。

 

子夏之意,以古樂德正聲和,乃為樂;

 

今樂但淫聲音曲而已,不得為樂也,故云「今君之所問者樂也」,謂古今皆名樂。

 

○「所好者音也」,子夏之意,君之所愛者,謂音聲也。

 

○「夫樂者,與音相近而不同」者,古樂有音聲律呂,今樂亦有音聲律呂,是樂與音相近也。

 

樂則德正聲和,音則心邪聲亂,是「不同」也。

 

○「文侯曰:敢問何如」者,文侯既見子夏論樂、音不同,不曉不同之狀,故云「敢問何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19:01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九


子夏對曰:「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五穀昌,疾疢不作而無妖祥,此之謂大當。

 

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

 

紀綱既正,天下大定。

 

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絃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

 

當,謂樂不失其所。

 

○當,丁浪反,下及注同。

 

疢,敕覲反。

 

《詩》云:『莫其德音,其德克明。

 

克明克類,克長克君。

 

王此大邦,克順克俾。

 

俾於文王,其德靡悔。

 

既受帝祉,施於孫子。』

 

此之謂也。

 

此有德之音,所謂樂也。

 

德正應和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慶賞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順」。

 

「俾」當為「比」,聲之誤也。

 

擇善從之曰「比」。

 

施,延也。

 

言文王之德,皆能如此,故受天福,延於後世也。

 

○莫,亡伯反。

 

長,丁丈反,注同。

 

正此,於仿反。

 

俾,依注音比,必覆反,注同,徐扶志反。

 

祉,敕紀反。

 

施,以豉反,注「施延」同。

 

和如字,又胡臥反。

 

炤,上音照,本亦作照。

 

臨如字。

 

施,始豉反。

 

遍音遍。

 

[疏]「子夏」至「謂也」。

 

○正義曰:此一節明子夏與文侯明古樂之正,引《詩》以結之。

 

○正義曰:此之謂大當」者,當謂不失其所。

 

如上所謂,是大得其所當也。

 

○「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者,按《禮緯•含文嘉》云:「三綱,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矣。

 

六紀,謂諸父有善,諸舅有義,族人有敘,昆弟有親,師長有尊,朋友有舊,是六紀也。」

 

○「絃歌詩頌」者,謂以琴瑟之弦,歌此《詩•頌》也。

 

○「《詩》云:莫其德音詩頌,此《大雅•皇矣》之篇,美王季之德,云「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莫然而靖,定其道德之音。

 

以道德既正,天下應和,所以莫然而靖也。

 

○「其德克明」者,以其莫然而靖,故其德能照臨天下之明也。

 

○「克明克類」者,類,謂勤施無私。

 

施惠勤勞,不私於己,外及等類,以明能然,故云「克明克類」也。

 

○「克長克君」者,克長,謂教誨不倦,能為人師長。

 

克君,謂慶賞刑威,能與人作君教化,故云「克長克君」也。

 

○「王此大邦,克順克俾」者,俾,當為比,謂比方善事,擇善而從之。

 

既能慈和遍服,又能擇善從之,故云「克順克俾」。

 

○「俾於文王,其德靡悔」者,《詩》美王季之德,比擬文王。

 

其王季之德,無可恥悔,言堪比文王也。

 

《左傳》引此《詩》「唯此文王」,所以為文王之德,言比於文王。

 

○「其德靡悔」者,謂此校文王之德,事事皆美,無可悔恨也。

 

是《左傳》與《詩》文互意別也。

 

○「既受帝祉,施於孫子」者,《詩》云王季既受天福祉,以遺子孫,子孫有天下也。

 

《左傳》云:「文王既受帝祉,以遺後世子孫。」

 

○正義曰:此之謂也」者,言《詩》云「德音」,則此經之所謂也。

 

○注「德正應和曰莫」。

 

○正義曰:以下皆昭二十八年《左傳》文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55:54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九


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乎?」

 

言無文王之德,則所好非樂也。

 

文侯曰:「敢問溺音何從出也?」

 

玩習之久,不知所由出也。

 

○玩又作<元>,音五換反。

 

[疏]「今君」至「出也」。

 

○上既云君之所好音有善惡,故上云「治世之音」,「亂世之音」。

 

今君之所好者,非正音,是淫溺之音乎?

 

不敢指斥,故言「乎」而疑之也。

 

○「文侯曰:敢問溺音何從出也」者,文侯既聞子夏之言善,遂問溺音所出之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56:53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九


子夏對曰:「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趨數煩志,齊音敖辟喬志。」

 

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言四國皆出此溺音。

 

濫,濫竊,奸聲也。

 

燕,安也。

 

《春秋傳》曰:「懷與安,實敗名。」

 

趨數讀為「促速」,聲之誤也。

 

煩,勞也。

 

祭祀者不用淫樂。

 

○燕,於見反。

 

趨音促。

 

數音速。

 

傲,字又作敖,同,五報反。

 

辟,匹亦反,徐芳益反。

 

喬,徐音驕,本或作驕。

 

敗,必邁反。

 

[疏]「子夏」至「用也」。

 

○此一節,子夏為文侯明溺音所出也。

 

○「鄭音好濫淫志」者,濫,竊也,謂男女相偷竊。

 

言鄭國樂音好濫相偷竊,是淫邪之志也。

 

○「宋音燕女溺志」者,燕,安也。

 

溺,沒也。

 

言宋音所安,唯女子,所以使人意志沒矣,即前「溺而不止」是也。

 

○「衛音趨數煩志」者,言衛音既促且速,所以使人意志煩勞也。

 

○「齊音敖辟喬志」者,言齊音既敖很辟越,所以使人意志驕逸也。

 

○正義曰: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者,既淫色害德,故不用祭祀也。

 

○注「言四」至「敗名」。

 

○正義曰:經云「鄭音好濫,宋音燕女」,其事是一,而為別音者,濫竊,非已儔匹,別相淫竊;

 

燕女,謂己之妻妾燕安而已,所以別好濫也。

 

上云「鄭、衛之音」,則鄭、衛亦淫聲也。

 

又此云「四者皆淫於色」,是衛與齊皆有淫聲也。

 

而經唯云「衛音趨數煩志,齊音敖辟喬志」,都不云「女色」者,按《詩》有桑中、淇上,是淫佚可知,則淫佚之外,更有促速敖辟。

 

推此而言,齊詩有哀公荒淫怠慢,襄公淫於妹,亦女色之外,加以傲辟驕志也,故總謂之「溺音」也。

 

○注「《春秋傳》曰:懷與安,實敗名」者,僖二十三年《左氏》之文,齊女姜氏勸重耳出奔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5:57:51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九


「《詩》云『肅雍和鳴,先祖是聽。』

 

夫肅,肅敬也。

 

雍,雍和也。

 

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言古樂敬且和,故無事而不用,溺音無所施。

 

[疏]「《詩》云」至「不行」。

 

○正義曰:此一節,子夏重為文侯明正樂敬和之事,所以勸勵文侯用古樂也。

 

此《詩•周頌•有瞽》之篇。

 

肅,敬也。

 

雍,和也。

 

言樂音敬和而鳴,先祖之神,聽而從之。

 

若能敬和,施設於政教,何事不行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6:05:40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九


「為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已矣。

 

君好之,則臣為之。

 

上行之,則民從之。

 

《詩》云:『誘民孔易。』

 

此之謂也。」

 

誘,進也。

 

孔,甚也。

 

言民從君所好惡,進之於善無難。

 

○易,以豉反。

 

[疏]「為人」至「謂也」。

 

○正義曰:此經明子夏既勸文侯所好古樂,又謹慎行之,以此化民,無不從也。

 

引「《詩》云:誘民孔易」者,此厲王《大雅•板》之篇也。

 

誘,進也。

 

孔,甚也。

 

言在上教道於民甚易也,但己行於上,則民化之於下。

 

《詩》之所云,則此之謂也。

 

○注「誘,進也。

 

孔,甚也」。

 

○正義曰:「誘,進也」,《釋詁》文。

 

「孔,甚也」,《釋言》文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6:06:38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九


然後聖人作為□、鼓、椌、楬、塤、篪。

 

此六者,德音之音也。

 

六者為本,以其聲質也。

 

椌、楬謂柷、敔也。

 

塤、篪,或為簨、虡。

 

○□音桃。

 

椌,苦江反,柷也。

 

楬,苦瞎反,敔也。

 

塤,許袁反。

 

篪,直支反。

 

柷,昌六反。

 

圉,本又作敔,魚呂反。

 

簨,恤尹反。

 

虡音巨。

 

然後鍾、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

 

此所以祭先王之廟也,所以獻、酬、酳、酢也,所以官序貴賤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後世有尊卑長幼之序也。

 

官序貴賤,謂尊卑,樂器列數有差次。

 

○竽音於。

 

和如字,徐胡臥反。

 

酬,市由反。

 

酳音胤,又仕覲反。

 

酢音昨。

 

長,丁丈反。

 

[疏]「然後」至「序也」。

 

○正義曰:上經言人君謹慎所好惡以誘人,故此一節論聖人作為樂器道德之音,以示後世也。

 

○正義曰:此六者,德音之音也」者,言此□、鼓、椌、楬、塤、篪,其聲質素,是道德之音,以尚質故也。

 

○「然後鍾、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者,既用質素為本,然後用此鍾、磬、竽、瑟華美之音以贊和之,使文質相雜。

 

干,楯也。

 

戚,斧也。

 

狄,羽也。

 

聲既文質備足,又用干、戚、旄、羽以舞動之。

 

○正義曰:此所以祭先王之廟也」者,以前云鄭、宋、齊、衛四者為祭祀之所不用,故此云六器為道德之音,四器之和,文武之舞,並可在於宗廟之中奏之,若樂九變而鬼神格也。

 

○「所以獻、酬、酳、酢也」者,又用於宗廟中接納賓客也,「賓入而奏《肆夏》,及卒爵而樂闋,孔子屢歎之」是也。

 

○「所以官序貴賤,各得其宜也」者,又用樂體別尊卑於朝廷,使各得其宜也。

 

天子八佾,諸侯六佾,是也。

 

○「所以示後世有尊卑長幼之序也」者,聞樂知德,及施於子孫,是示後世。

 

又宗族長幼同聽之,莫不和順;

 

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莫不和親,是長幼之序也。

 

○注「椌、楬」至「簨虡」。

 

○正義曰:按鄭注《詩•有瞽》篇云:「柷,形如漆筒,中有椎。」

 

「敔,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四齟齬。」

 

又鄭司農注《笙師》云:「篪,七室。」

 

塤,六孔,鄭云:「塤,燒土為之,大如雁卵。

 

□,如鼓而小,持其柄搖之,旁耳自擊。」

 

鼓,革也,椌、楬,木也,其聲質素,故周語單穆云:「革木一聲。」

 

注云「一聲,無宮商清濁」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6:07:37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九


「鐘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

 

君子聽鐘聲,則思武臣。

 

號,號令。

 

所以警眾也。

 

橫,充也,謂氣作充滿也。

 

○鏗,古耕反,徐苦庚反。

 

號,胡到反。

 

橫,古曠反,充也,下及注同。

 

[疏]「鐘聲」至「武臣」。

 

○正義曰:此一節論樂器之聲各別,君子之聽,思其所用之臣,各隨文解之。

 

○「鐘聲鏗」者,言金鐘之聲,鏗鏗然矣。

 

○「鏗以立號」者,言鏗是堅剛,故可以興立號令也。

 

○「號以立橫」者,謂橫氣充滿也,若號令威嚴,則軍士勇敢而壯氣充滿。

 

崔氏云:「若嚴正立號,則其號必充滿於萬物矣。」

 

○「橫以立武」者,言壯氣充滿,所以武事可立也。

 

崔氏云:「若教令充遍,則武矣。」

 

○「君子聽鐘聲,則思武臣」者,君子,謂識樂之情者,所以聞聲達事,鍾既含號令立武,故聽之而思武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8 16:08:36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九


石聲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

 

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

 

石聲磬,磬當為罄,字之誤也。

 

辨,謂分明於節義。

 

○磬,依注音罄,口挺反,一音口定反。

 

聽磬,口定反。

 

疆,居良反,下「是疆」同。

 

[疏]「石聲」至「之臣」。

 

○此一經明石聲。

 

磬者,石磬也。

 

磬是樂器,故讀聲音罄然矣。

 

其聲能和,故次鍾也。

 

言磬輕清響矣,叩其磬,則其聲之罄罄然也。

 

○「磬以立辨」者,辨,別也。

 

崔云:「能清別於眾物,則分明辨別也。」

 

○「辨以致死」者,既各有部分,不相侵濫,故能使守節者致死矣。

 

若諸侯死社稷,大夫死眾,士死制之屬也。

 

崔云:「若能明別於節義,則不愛其死也。」

 

○「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者,言守分不移,即固封疆之義矣。

 

磬含守分,故聽其聲而思其事也。

 

○注「石聲」至「誤也」。

 

○正義曰:讀磬為罄者,其字下著石,樂器之磬;

 

其下著缶,是罄然之罄。

 

今經云「石聲磬」,恐是樂器,故讀為罄,取聲音罄罄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1 08:28 , Processed in 0.17187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