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禮記正義】

 關閉 [複製鏈接]
80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1:50:19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六


皮弁素服而祭。

 

素服,以送終也。

 

葛帶、榛杖,喪殺也。

 

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

 

送終、喪殺,所謂老物也。

 

素服,衣裳皆素。

 

○榛杖,側巾反,以榛木為杖也。

 

殺,所界反,徐所例反,注及下「德之殺」並同。

 

黃衣、黃冠而祭,息田夫也。

 

祭,謂既蠟,臘先祖五祀也,於是勞農以休息之。

 

《論語》曰:「黃衣狐裘。」

 

○臘,力合反。

 

勞,力報反。

 

[疏]「皮弁」至「夫也」。

 

○正義曰:素服送終,是仁恩也,故云「仁之至」。

 

葛帶、榛杖,示陰氣喪殺,斷割其理,是義也,故云「義之盡也」。

 

○注「送終」至「皆素」。

 

○正義曰:「送終喪殺,所謂老物」者,按《周禮•籥章》云:「國祭蠟,則吹《豳頌》,擊土鼓,息老物。」

 

以物老,故素服。

 

物老將終,故葛帶榛杖。

 

素服,衣裳皆素者,謂白素衣積素裳。

 

輕直云「素服,以送終」,不云「皮弁」者,從上省文也。

 

○注「祭謂」至「狐裘」。

 

○正義曰:上云「蠟」,此云「祭,故知既蠟,臘先祖五祀。

 

對文蠟、臘有別,總其俱名蠟也。

 

故《月令》孟冬「祈來年於天宗,大割祠於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

 

鄭注云:「此《周禮》所謂蠟。」

 

是也。

 

云「於是勞農以休息之」者,即經文「息田夫」是也。

 

勞農,《王制》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1:51:23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六


野夫黃冠。

 

黃冠,草服也。

 

言祭以息民。

 

服象其時物之色,季秋而草木黃落。

 

[疏]「野夫」至「服也」。

 

○正義曰:此解上息田夫用黃衣黃冠之意。

 

田夫,則野夫也。

 

野夫著黃冠,黃冠是季秋之後草色之服,故息田夫而服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1:53:21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六


大羅氏,天子之掌鳥獸者也,諸侯貢屬焉。

 

草笠而至,尊野服也。

 

諸侯於蠟,使使者戴草笠,貢鳥獸也。

 

《詩》云:「彼都人士,台笠緇撮。」

 

又曰:「其餉伊黍,其笠伊糾。」

 

皆言野人之服也。

 

○笠音立。

 

使使,上音史,下及下使者,皆色吏反。

 

撮,七活反,又七括反。

 

餉,始尚反。

 

糾,居黝反。

 

羅氏致鹿與女,而詔客告也,以戒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國。

 

詔使者,使歸以此告其君,所以戒之。

 

○好,呼報反,下「好女」、「可好」皆同。

 

天子樹瓜華,不斂藏之種也。」

 

華,果蓏也。

 

又詔以天子樹瓜蓏而已,戒諸侯以畜藏蘊財利也。

 

○蓏,力果反。

 

蓄,丑六反,又許六反。

 

蘊,於粉反。

 

[疏]「大羅」至「種也」。

 

○正義曰:此一節因上蠟祭,廣釋歲終蠟時之事。

 

天子掌鳥獸之官,謂大羅也。

 

謂為大羅者,鄭云「能以羅捕鳥獸者也」。

 

《周禮•羅氏》「掌羅烏鳥,蠟則作羅襦」。

 

鄭司農云:「襦,細密之羅也。」

 

解者云:「順秋冬殺物,故羅氏用細密之羅網以捕禽鳥矣。」

 

然《周禮》不云掌獸,此云獸者,以其受貢獸故也。

 

○「諸侯貢屬焉」者,大羅氏既以羅為名,能張羅得鳥獸,故四方諸侯有貢獻鳥獸於王者,皆入屬大羅氏也。

 

○「草笠而至」者,草笠,以草為笠也。

 

此諸侯所使貢獻鳥獸之使者,著草笠而至王庭也。

 

○「尊野服也」者,草笠是野人之服。

 

今歲終功成,是由野人而得,故重其事而尊其服。

 

○「羅氏致鹿與女,而詔客告也」者,詔,亦告也。

 

客,謂貢鳥獸之使者。

 

羅氏先受貢畢,使者臨去,羅氏又以鹿及女子致與使者,而宣天子之詔於使者,令使者反還其國,以告戒其君,故云「詔客告也」。

 

○「以戒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國」者,此宣詔所告之言也。

 

令使者還其國,以如此告汝君曰,不得好田獵及女色,使國亡也。

 

言鹿是田獵所得之物,女是亡國之女,而王所以獲者也。

 

故與之鹿、女,明以此為戒也。

 

一云豈每國輒與女、鹿邪!

 

正當羅氏以鹿與女示使者爾。

 

○「天子樹瓜華,不斂藏之種也」者,瓜,今之瓜。

 

華,果蓏也。

 

言天子唯樹瓜與果蓏,所以唯樹植此瓜華者,是供一時之食,不是收斂久藏之種。

 

若其可久藏之物,則不樹之,不務畜藏,與民爭利,令使者歸告其君亦當如此,不得畜藏,與民爭利。

 

○注「詩云」至「伊糾」。

 

○正義曰:「彼都人士,台笠緇撮」,是《小雅•都人士》篇也。

 

《毛詩》箋云:「台,夫須,都人以台夫須為笠,緇布為冠。」

 

云「又曰:其餉伊黍,其笠伊糾」者,此周頌良耜之篇也。

 

引此三詩者,證笠是野人所著之服。

 

○注戒諸至利也。

 

○正義曰:天子可畜聚斂藏之物既不種殖,戒諸侯不可畜藏蘊積財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1:55:02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六


八蠟以記四方。

 

四方,方有祭也。

 

四方年不順成,八蠟不通,以謹民財也。

 

其方穀不熟,則不通於蠟焉,使民謹於用財。

 

蠟有八者,先嗇一也,司嗇二也,農三也,郵表畷四也,貓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蟲八也。

 

順成之方,其蠟乃通,以移民也。

 

移之言羨也,《詩•頌•豐年》曰:「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

 

此其羨之與?

 

○移,以豉反,注同。

 

羨,才箭反,又辭見反。

 

烝,之承反。

 

畀,必利反。

 

妣,必履反。

 

與音餘。

 

既蠟而收,民息已。

 

故既蠟,君子不興功。

 

收,謂收斂積聚也。

 

息民與蠟異,則黃衣黃冠而祭,為臘必矣。

 

○「既蠟而收」絕句。

 

積聚,並如字,徐上音茲賜反,下方樹反。

 

[疏]「八蠟」至「興功」。

 

○正義曰:此一節論天子蠟祭,四方不同,豐荒有異,兼記臘祭宗廟息民之事。

 

各依文解之。

 

○「八蠟以記四方」者,言蠟祭八神,因以明記四方之國,記其有豐稔、有凶荒之異也。

 

○「四方年不順成,八蠟不通」者,謂四方之內,年穀不得和順成熟,則當方八蠟之神,不得與諸方通祭。

 

所以然者,以謹慎民財,欲使不熟之方,萬民謹慎財物也。

 

○「順成之方,其蠟乃通」者,因四方之內,有順成之方,其蠟之八神,乃與諸方通祭。

 

所以然者,以蠟祭豐饒,皆醉飽酒食,使民歆羨也。

 

皇氏以此一節皆據諸侯之國而為蠟祭,以記其功,當國不成,則不為蠟,成則為蠟,義亦通也。

 

○注「蠟有」至「八也」。

 

○正義曰:鄭數八神,約上文也。

 

王肅分貓、虎為二,無昆蟲。

 

鄭數昆蟲,合貓虎者,昆蟲不為物害,亦是其功。

 

貓虎俱是除田中之害,不得分為二,不言「與」,故合為一也。

 

○注「詩頌」至「百禮」。

 

○正義曰:所引《詩》者,《周頌•豐年》之篇。

 

烝,進也。

 

畀,與也。

 

言豐年多黍多稻,故為酒醴,進與祖妣,謂烝嘗於廟之祭也。

 

○注「息民」至「必矣」。

 

○正義曰:上文雖云「黃衣黃冠而祭」,不云臘之與蠟似為一。

 

此文云「既蠟而收,民息已」,先蠟,後息民是息民為臘,與蠟異也。

 

前「黃衣黃冠」在蠟祭之下,故知是臘也,是以云「為臘必矣」,故《月令》臘在祈天宗之下,但不知臘與蠟祭相去幾日,唯隋禮及今禮皆蠟之後日。

 

經云「既蠟不興功」者,謂不興農功。

 

若其土功,則《左氏傳》云:「龍見而畢,務戒事也。」

 

火見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畢土功,建亥之月起,日至而畢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1:56:28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六


恆豆之菹,水草之和氣也。

 

其醢,陸產之物也。

 

加豆,陸產也。

 

其醢,水物也。

 

此謂諸侯也。

 

天子朝事之豆有昌本、麋贊、茆菹、紝贊饋食之豆有葵菹、蠃醢、豚拍、魚醢,其餘則有雜錯云也。

 

○菹,爭居反。

 

醢音海。

 

麋音眉。

 

贊字又作{難月},乃兮反,《字林》作□,人兮反。

 

茆音卯,又力首反。

 

麇,九倫反。

 

嬴,力戈反。

 

拍音博。

 

籩豆之薦,水土之品也。

 

不敢用常褻味而貴多品,所以交於神明之義也,非食味之道也。

 

言禮以異為敬。

 

○{藨豕},即見反,又作薦,同,或作廌,非。

 

先王之薦,可食也,而不可耆也。

 

卷冕、路車,可陳也,而不可好也。

 

《武》壯,而不可樂也。

 

宗廟之威,而不可安也。

 

宗廟之器,可用也,而不可便其利也。

 

所以交於神明者,不可以同於所安樂之義也。

 

《武》,萬舞也。

 

○耆,市志反。

 

路,本亦作輅,音同。

 

樂,皇音洛,下同,徐五孝反。

 

便,婢面反,徐比絹反。

 

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貴五味之本也。

 

黼黻、文繡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莞蕈之安,而蒲越、瑽鞂之尚,明之也。

 

大羹不和,貴其質也。

 

大圭不琢,美其質也。

 

丹漆雕幾之美,素車之乘,尊其樸也。

 

貴其質而已矣。

 

所以交於神明者,不可同於所安褻之甚也。

 

如是而後宜。

 

尚質貴本,其至如是,乃得交於神明之宜也。

 

明水,司烜以陰鑒所取於月之水也。

 

蒲越、瑽鞂,藉神席也。

 

明之者,神明之也。

 

琢當為「篆」,字之誤也。

 

幾,謂漆飾沂鄂也。

 

○莞音官,徐音丸。

 

簟,六點反。

 

越音活,注同。

 

槁,又作稿,古老反。

 

鞂,簡八反,徐古八反。

 

和,胡臥反。

 

琢,依注為丈轉反。

 

雕,多調反,又作彫。

 

幾,巨依反,注同。

 

乘,時證反。

 

樸,普角反。

 

烜音毀。

 

鑒,古暫反。

 

藉,字夜反。

 

沂,魚斤反。

 

鄂,五各反。

 

鼎、俎奇而籩、豆偶,陰陽之義也。

 

牲,陽也。

 

庶物,陰也。

 

○奇,居宜反。

 

黃目,郁氣之上尊也。

 

黃者,中也。

 

目者,氣之清明者也。

 

言酌於中而清明於外也。

 

黃目,黃彝也,周所重,於諸侯為上也。

 

祭天,掃地而祭焉,於其質而已矣。

 

醯醢之美,而煎鹽之尚,貴天產也。

 

割刀之用,而鸞刀之貴,貴其義也。

 

聲和而後斷也。

 

[疏]「恆豆」至「斷也」。

 

○正義曰:此一節總明祭祀籩豆、酒醴、莞蕈、尊彝、醯醢、鸞刀之屬,明其尚質所用之宜。

 

自「恆豆之菹」至「之道也」,遍明諸侯祭祀之禮。

 

○「恆豆之菹」者,謂朝事恆常所薦之豆,所盛之菹,是水草和羹之氣,若昌本、茆菹是也。

 

其所盛之醢,陸地所產之物也。

 

○「加豆,陸產也」者,謂祭末酳屍之後,其菹,陸地產生之物而為之,若葵菹、豚拍之屬是也。

 

○「其醢,水物也」者,加豆所盛之醢,用水中之物,若蠃醢、魚醢是也。

 

○「籩豆之薦,水土之品也」者,其籩豆所薦之物,或水或土所生品類也。

 

前文唯云豆,此連言籩者,籩是配豆之物,所盛亦有水土所生也。

 

而《周禮•籩人》云:「天子朝事之籩,其寔有麷蕡白黑。」

 

則土所生也。

 

鮑魚則水物也。

 

但籩之所盛,陸產甚多也。

 

○「不敢用常褻味而貴多品」者,言所薦之物,不敢用常褻美味,貴其多有品類,言物多而味不美也。

 

○「所以交於神明之義也,非食味之道也」者,解所以物多不美之意,所以交接神明之義,取恭敬質素,非如人事飲食美味之道也。

 

○注「此謂」至「云也」。

 

○正義曰:知此謂諸侯者,以其與《周禮》天子豆物不同,故知是諸侯也。

 

按《醢人》:「加豆,謂屍食訖酳屍所加之豆。」

 

則此「恆豆」者,謂朝事及饋食俱為恆豆也。

 

諸侯菹悉用水物,醢悉用陸產,與天子不同,故引「天子朝事之豆」以下不同之事以明之。

 

天子朝事之豆,有昌本、麋贊、茆菹、紝贊,與此經同。

 

其菁菹、紝贊,其菁菹非水物,與此無異也。

 

天子饋食之豆,有葵菹、蠃醢、豚拍、魚醢,與諸侯加豆不同。

 

其天子加豆,有芹菹、兔醢、深蒲、醓醢、苔菹、雁醢、筍菹、魚醢,芹菹與深蒲及苔菹等,非陸產也,鹿與醓醢非水物也,與此經異也。

 

又天子饋食有蜃蚔醢,蜃為水物,亦與此經不同。

 

故鄭總云「其餘則有雜錯」,是天子與諸侯異也。

 

○「先王」至「義也」,此以下總明祭祀之物,不可同於尋常安樂之義。

 

○「而不可嗜」者,祭祀薦羞,質而無味,不可歆嗜。

 

○「而不可好也」者,袞冕路車,尊嚴不可尋常乘服以為榮好也。

 

○「《武》壯,而不可樂也」者,《武》是萬舞,大武也,以示壯勇之容,不可常為娛樂。

 

○「宗廟之威,而不可安也」者,言宗廟尊嚴肅敬,不可寢處其中以自安也。

 

○「而不可便其利也」者,宗廟之器,供事神明之道,不可回便以為私利也。

 

○「所以交於神明」者,不可以同於所安樂之義也。

 

是總結上文。

 

○「酒醴」至「後宜」。

 

○此明祭祀所用之物,不尚繁華,皆取尚質貴本。

 

○「玄酒、明水之尚」者,玄酒,謂水也。

 

明水,謂取於月中水也。

 

陳列酒尊之時,明水在五齊之上,玄酒在三酒之上,是「玄酒、明水之尚」。

 

謂尊尚其古,故設尊在前也。

 

○「疏布之尚」者,《冪人》云:「疏布冪八尊。」

 

《禮器》云:「犧尊疏布鼏。」

 

是也。

 

○」蒲越瑽、鞂之尚」者,凡常而居,下莞上簟,祭天則蒲越稿鞂之上也。

 

○「明之也」者,釋所以祭天用蒲越瑽鞂之意,是神明矣。

 

此祭天不敢用褻美味,故用質也。

 

○「丹漆雕幾之美,素車之乘,尊其樸也」者,雕,謂刻鏤。

 

幾,謂沂鄂。

 

言尋常車以丹漆雕飾之,以為沂鄂,而祭天以素車之乘者,尊其樸素。

 

○「貴其質而已矣」者,此一句包上酒醴以下諸事,言祭祀之時,不重華飾,唯質素而已。

 

故用玄水、疏布、瑽鞂之屬。

 

○「所以交於神明者,不可同於所安褻之甚也」者,解所以諸事貴質者,以其交接神明,不可同於尋常身所安褻之甚極也者。

 

若其安褻之不甚者,亦得同之。

 

○「如是而後宜」者,言尚質尚儉,如是而後得交神明之義也。

 

○注「尚質」至「鄂也」。

 

○正義曰:尚質則「大羹不和」,「大圭不琢」,「素車之乘」是也。

 

貴本則「玄酒、明水之尚」,及「疏布之尚」是也。

 

云「明水,司烜以陰鑒所取於月之水也」者,《周禮•秋官•司烜氏》文也。

 

云「蒲越、瑽鞂,藉神席也」者,今禮及隋禮瑽鞂為祭天席,蒲越為配帝席,俱藉神也。

 

云「幾,謂漆飾沂鄂也」者,幾與畿字相涉畿,是畿限之所,故以幾為沂鄂也。

 

○注「牲,陽也。

 

庶物,陰也」。

 

○正義曰:按《宗伯》云:「以天產作陽德。」

 

注云:「天產者動物,謂六牲之屬也。

 

動物故為陽也。」

 

「庶物,陰也」者,庶物雖出於牲體,雜以植物相和,非復牲之全體,故為陰也。

 

然《聘禮》「陳醢醢,醯在碑東,醢在碑西」,鄭云:「醯穀,陽也。

 

醢肉,陰也。」

 

與此不同者,醯是穀物所為,其體清輕,故為陽也。

 

醢是肉物所為,肉有形質,故為陰也。

 

文各有所對,故不同也。

 

○「黃目」至「外也」。

 

○「黃目,黃彝也」,以黃金鏤其外以為目,因取名也。

 

因將貯郁鬯酒,故云郁氣也。

 

祭祀時列之,最在諸尊之上,故云上也。

 

故鄭注《司尊彝》云:「黃目,以黃金為目。」

 

是也。

 

○「黃者,中也。

 

目者,氣之清明者也」,解用黃目之義也。

 

黃是中方色,目是氣之清明者也。

 

○「言酌於中而清明於外也」者,又解必用中及清明義也。

 

言酒清明在尊中而可斟酌,示人君慮於祭事,必斟酌盡於中也。

 

目在尊外而有清明,示人君行祭,必外盡清明絜淨也。

 

○注「黃目」至「上也」。

 

○正義曰:按《明堂位》云:「夏後氏有雞彝,殷以以斝,周以黃目。」

 

是周所造也。

 

天子則黃彝之上,有雞彝鳥彝,備前代之器,諸侯但有黃彝,故云於諸侯為上也。

 

○「祭天」至「斷也」。

 

○此所論亦尚質,及貴天產及聲和之義。

 

○「貴天產也」者,餘物皆人功和合為之,鹽則天產自然,故云貴天產也。

 

言「煎」者,煎此自然之鹽柬治之也。

 

言煎鹽之尚者,皇氏云:「設之於醯醢之上,故云尚。」

 

熊氏云:「煎鹽,祭天所用,故云尚。」

 

義俱通也。

 

○「貴其義也」者,言割刀之用必用鸞刀,貴其聲和之義。

 

○「聲和而後斷也」者,必用鸞刀,取其鸞鈴之聲宮商調和,而後斷割其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1:57: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4-14 22:09 編輯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六


冠義,始冠之,緇布之冠也。

 

始冠三加,先加緇布冠也。

 

○冠也,古亂反,下文注「始冠」、「冠而敝之」、「而冠」、「冠於阼」、「冠而字之」、「冠禮」、「士禮冠」皆同。

 

大古冠布,齊則緇之。

 

其緌也,孔子曰:「吾未之聞也。」

 

太古無飾,非時人緌也。

 

《雜記》曰:「大白緇布之冠不緌。」

 

大白即太古白布冠,今喪冠也。

 

「齊則緇之」者,鬼神尚幽闇也,唐虞以上曰太古也。

 

○齊,側皆反。

 

緌,耳隹反。

 

上,時掌反,後「以上」皆同。

 

冠而敝之可也。

 

此重古而冠之耳,二代改制,齊冠不復用也。

 

以白布冠質,以為喪冠也。

 

○敝本亦作弊,婢世反,徐又房列反,棄也。

 

復,扶又反。

 

適子冠於阼,以著代也。

 

東序少北,近主位也。

 

○適,丁歷反。

 

近,附近之近。

 

醮於客位,加有成也。

 

每加而有成人之道也,成人則益尊,醮於客位尊之也。

 

○醮,子妙反。

 

三加彌尊,喻其志也。

 

始加緇布冠,次皮弁,次爵弁,冠益尊則志益大也。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重以未成人之時呼之。

 

委貌,周道也。

 

章甫,殷道也。

 

毋追,夏後氏之道也。

 

常所服以行道之冠也,或謂委貌為玄冠也。

 

○毋追,上音牟,下多雷反。

 

周弁、殷哻、夏收,齊所服而祭也。

 

○哻,況甫反,《字林》作{曰紆},火於反。

 

三王共皮弁、素積。

 

所不易於先代。

 

無大夫冠禮,而有其昏禮。

 

古者五十而後爵,何大夫冠禮之有?

 

言年五十乃爵為大夫也,其有昏禮,或改取也。

 

諸侯之有冠禮,夏之末造也。

 

言夏初以上,諸侯雖有幼而即位者,猶以士禮冠之,亦五十乃爵命也。

 

至其衰末,未成人者,多見篡弒,乃更即位,則爵命之,以正君臣,而有諸侯之冠禮。

 

○篡,初患反。

 

弒音試。

 

天子之元子,士也。

 

天下無生而貴者也。

 

儲君副主,猶云士也,明人有賢行著德,乃得貴也。

 

○行,下孟反,下「德行」同。

 

繼世以立諸侯,像賢也。

 

賢者子孫,恆能法其先父德行。

 

以官爵人,德之殺也,言德益厚,官益尊也。

 

死而謚,今也。

 

古者生無爵,死無謚。

 

古,謂殷以前也。

 

大夫以上乃謂之爵,死有謚也。

 

周制,爵及命士,雖及之,猶不謚耳。

 

今記時,死則謚之,非禮也。

 

禮之所尊,尊其義也。

 

言禮所以尊,尊其有義也。

 

失其義,陳其數,祝史之事也。

 

故其數可陳也,其義難知也。

 

知其義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

 

言政之要盡於禮之義。

 

[疏]「冠義」至「下也」。

 

○正義曰:此一節總明尊卑加冠,因明官爵及禮義之意。

 

各依文解之。

 

○「冠義」者一節,總論初冠之義,以《儀禮》有《士冠禮》正篇,此說其義,故云「冠義」,如下篇有《燕義》、《昏義》,與此同。

 

皇氏云:冠義秪明用緇布,重古之義。

 

其說非也。

 

○「始冠,緇布之冠也」者,謂人之加冠必三加,初始所加之冠,緇布之冠也。

 

○「大古冠布,齊則緇之」者,此釋有緇布冠之由。

 

大古之時,其冠唯用白布,常所冠也。

 

若其齊戒則染之為緇,今始冠重古,先冠之也。

 

○「其緌也,孔子曰:『吾未之聞也。』」

者,以緇布之冠,古禮不合有緌,而後世加緌,故記者云:其今世加緌,非禮。

 

故引孔子之言,云我未之聞也,言未聞緇布冠有緌之事。

 

○「冠而敝之可也」者,言緇布之冠初加,暫用冠之,罷冠則敝棄之可也。

 

以其古之齊冠,後世不復用也。

 

○注「始冠」至「冠也」。

 

○正義曰:鄭云此者,解經「始冠」之義。

 

始冠者,謂三加之時,以緇布冠為始,故云先加緇布冠。

 

先加,即始也。

 

○注「大古」至「古也」。

 

○正義曰:大古無飾,緇布冠無緌也。

 

云「《雜記》曰:『大白緇布之冠不緌』」者,孔子云:「吾未之聞。」

 

是非駮時人加緌也。

 

引《雜記》文者,證緇布冠無緌。

 

而《玉藻》云「緇布冠繢緌」,則緇布冠有緌者。

 

皇氏云:此經所論,謂大夫士,故緇布冠無緌,諸侯則位尊盡飾,故有緌也。

 

云「大白即大古白布冠,今喪冠也」,《禮運》云後世有絲麻,雖絲麻同出,尚質,故用白布也。

 

云「『齊則緇之』者,鬼神尚幽闇也」者,謂祭前齊時著緇布冠,正祭則著祭服,有虞氏皇而祭是也。

 

云「唐虞以上曰大古也」者,以下云三王共皮弁素積,三王之前云「大古」,故云「唐虞以上曰大古」,與《易》之大古別也。

 

○注「三代改制,齊冠不復用也」。

 

○正義曰:唐虞既用之為齊冠,三代改唐虞之制,齊冠不復用之,以委貌章甫牟追,三代去緇布冠。

 

其唐虞白布冠,三代用之為喪冠,緇布冠既棄而不用,所以《詩》「彼都人士,台笠緇撮」注云「緇撮,緇布冠」者,彼謂儉且質,故著古冠耳。

 

○注「東序」至「位也」。

 

○正義曰:按《士冠禮》「冠者,在主人之少北」,是近主位也。

 

其庶子則冠於房戶外南面。

 

○注「醮於」至「之也」。

 

○正義曰:客位,謂戶牖之間南面,此謂適子也。

 

若夏殷醮用酒,冠一加則一醮於客位,周則用醴,三加畢,乃一醴於客位,其庶子則皆醮於房戶外。

 

○「三加彌尊,喻其志也」。

 

○言「三加」者,初加緇布冠,次加皮弁,是益尊。

 

至三加爵弁,是彌尊。

 

所以尊者,曉喻其冠者之志意,令其志意益大。

 

初加緇布冠,欲其尚質重古。

 

次加皮弁,欲其行三王之德。

 

後加爵弁,欲其行敬事神明,是志益大也。

 

○注「始加緇布冠,次皮弁,次爵弁」。

 

○正義曰:此皆約《士冠禮》文。

 

按《士冠禮》三加者,謂冠時三遍加冠也,至冠日賓至,而主人設冠身之席於阼階上,近主人之北,又設笄纚櫛具於席南。

 

冠身立於東房,賓揖冠身出就位,佐冠為冠身梳頭著纚畢,賓洗手,為正髻。

 

正髻畢,往西階,至第一等,受取緇布冠,還至冠席前跪,為冠身著冠畢。

 

冠身起,入東房,著玄端玄裳,士子皆隨其父朝夕之服,朝用玄衣素裳,夕用上士玄裳,中士黃裳,下士雜裳,雜裳前黃後玄,若大夫以上至天子,當同上士玄裳也。

 

畢,又揖冠身出就位,就位畢,賓又下西階至第三等受皮弁冠,還為冠身著冠,然後又著爵弁。

 

其儀皆如緇布冠也。

 

○注「重以」至「呼之」。

 

○正義曰:賀氏云:重,難也。

 

難未成人之時呼其名,故以字代之。

 

按《冠禮》「冠身既冠見母畢,立於西階東南面,賓東面字之曰『伯某甫』」是也。

 

○「委貌」至「素積」。

 

○此下三代,恆所服行道之冠,然三代乃俱用緇布,而其形自殊,周為委貌之形,殷則為章甫之形,夏則為毋追之形,故云「委貌,周道也」。

 

鄭注《士冠禮》:「委,安也,言所以安正容貌。

 

章,明也。

 

殷質,言所以表明丈夫。

 

毋發聲,追猶推也。

 

夏後氏質,以其形名之。

 

○「周弁、殷冔、夏收」者,鄭注《冠禮記》云:弁名出於槃。

 

槃,大也,言所以自光大。

 

冔名出於幠。

 

幠,覆也,言所以自覆飾也。

 

收,言所以收斂發也。

 

其制之異亦未聞。

 

○「三王共皮弁、素積」者,以其質素,故三王同服,無所改易也。

 

○注「常所」至「冠也」。

 

○正義曰:行道,謂養老燕飲燕居之服,若視朝行道,則皮弁也。

 

此云「委貌」,而《儀禮》記稱「玄冠」,故云「或謂委貌為玄冠」。

 

○注「齊所服而祭也」。

 

○正義言齊及祭時所服也,若三命以下,齊祭同冠,四命以上,齊祭則異冠。

 

「委貌」一條,論三加始加之冠。

 

「周弁」一條,論第三所加之冠。

 

「皮弁」一條,論第二所加之冠,在後言「皮弁」者,以其三王共同,故在後言之。

 

○「無大」至「之有」。

 

○前所明悉士禮,故無大夫冠禮也,所以然者,二十而冠,五十爵為大夫,故無大夫冠禮也。

 

然四十強而仕,亦應無士冠禮,而云士有冠禮者,士是有識之目,故立禮悉用士為正,所以五等並依士禮冠子也。

 

若試為大夫者,亦用士禮,故鄭注《冠禮記》云:「周之初禮,年未五十而有賢才者,試以大夫之事,猶服士服,行士禮。」

 

○「而有其昏禮」者,言有大夫昏禮也。

 

然禮三十而昏,五十乃為大夫,亦應無大夫昏禮。

 

而云有者,是改取也。

 

○「古者五十而後爵,何大夫冠禮之有」者,記者覆解無大夫冠禮所由也。

 

○注「言夏」至「冠禮」。

 

○正義曰:諸侯雖有幼而即位者,猶以士禮冠之,知用士禮者,以《儀禮•冠禮》是士之正禮,於冠禮之末云「公侯之有冠禮,夏之末造也」者,明夏初以前,諸侯未有冠禮,與土冠同。

 

其夏末以來,諸侯有冠禮,與士禮異,故《大戴禮》有《公冠篇》,加玄冕為四加也。

 

皇氏云:諸侯亦三加,與《大戴禮》違,其義非也。

 

此經直明諸侯,不云天子,又下云天子之元子猶與士同,則天子與士異也。

 

然則天子冠禮,其來已久,但無文以言之。

 

《玉藻》云:「玄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

 

鄭注云:「始冠之冠也。」

 

是天子別有冠禮。

 

○注「儲君」至「貴也」。

 

○正義曰:此文系冠禮之下,皇氏云:天子元子,唯冠同於士,其餘則與土不同也。

 

故《喪服》諸侯之兄弟得行大夫之禮也。

 

○「繼世以立諸侯,像賢也」者。

 

○此釋夏末以來,有諸侯冠禮之意也。

 

○「以官爵人,德之殺也」者,此明所以無大夫冠義也,言官爵之授,隨德隆殺也。

 

大夫以上,雖以德授爵,猶無冠禮,兼明士又德薄而無爵也。

 

○「死而」至「無謚」。

 

○此一經明士禮,此是《士冠禮記》之文也。

 

以士為主,故此論士死而加謚,是為記之時加謚,故云今也。

 

○「古者生無爵,死無謚」者,古謂殷以前。

 

士生時無爵,謂爵不及也。

 

死時無謚,謂不制謚也。

 

○注「周制」至「謚耳」。

 

○正義曰:按《典命》云:「小國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

 

士既有命,命即爵也。

 

故知爵及命士,猶不謚者,《檀弓》云:「士之有誄,自此始也。」

 

既從縣賁父卜國為始,明以前無誄也。

 

無誄,則無謚也。

 

○「禮之」至「下也」。

 

○此經所論,因上論冠義,下論昏義,故記人因上起下,於中說重禮之義也。

 

○「禮之所尊,尊其義也」者,言禮之所以可尊重者,尊其有義理也。

 

○「失其義,陳其數,祝史之事也」者,若不解禮之義理,是失其義;

 

惟知布列籩豆,是陳其數,其事輕,故云祝史之事也。

 

○「故其數可陳,其義難知也」者,謂籩豆事物之數可布陳,以其淺易故也。

 

其禮之義理難以委知,以其深遠故也。

 

○「知其義而敬守之,天子所以治天下也」者,言聖人能知其義理而恭敬守之,是天子所以治天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1:59:25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六


天地合,而後萬物興焉。

 

目禮之義。

 

夫昏禮,萬世之始也。

 

取於異姓,所以附遠厚別也。

 

同姓或取,多相褻也。

 

○取音娶,本又作娶。

 

遠,皇於萬反。

 

別,兵列反,下及注皆同。

 

幣必誠,辭無不腆。

 

誠,信也。

 

腆猶善也。

 

○腆,大典反。

 

告之以直信。

 

直猶正也,此二者所以教婦正直信也。

 

信,事人也,信,婦德也。

 

事猶立也。

 

○信事,側吏反,又如字,注同。

 

壹與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

 

齊,謂共牢而食,同尊卑也。

 

齊或為「醮」。

 

男子親迎,男先於女,剛柔之義也。

 

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義一也。

 

先謂倡道也。

 

○迎,魚敬反。

 

先,采見反,下及注同。

 

倡,昌亮反。

 

道音導。

 

執摯以相見,敬章別也。

 

言不敢相褻也。

 

摯,所奠雁也。

 

○贄音至,本亦作「摯」。

 

男女有別,然後父子親。

 

父子親,然後義生。

 

義生,然後禮作。

 

禮作,然後萬物安。

 

言人倫有別,則氣性醇也。

 

無別無義,禽獸之道也。

 

言聚麀之亂類也。

 

○麀音憂。

 

婿親御授綏,親之也。

 

親之也者,親之也。

 

言已親之,所以使之親已。

 

敬而親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

 

先王,若太王、文王。

 

出乎大門而先,男帥女,女從男,夫婦之義由此始也。

 

先者,車居前也。

 

○出乎大門而先,如字,絕句,又悉遍反。

 

婦人,從人者也。

 

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從,謂順其教令。

 

夫也者,夫也。

 

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

 

夫之言丈夫也,夫或為「傅」。

 

○知音智。

 

玄冕齊戒,鬼神陰陽也。

 

將以為社稷主,為先祖後,而可以不致敬乎?

 

玄冕,祭服也。

 

陰陽,謂夫婦也。

 

共牢而食,同尊卑也。

 

故婦人無爵,從夫之爵,坐以夫之齒。

 

爵,謂夫命為大夫,則妻為命婦。

 

器用陶、匏,尚禮然也。

 

此謂大古之禮器也。

 

三王作牢,用陶、匏。

 

言大古無共牢之禮,三王之世作之,而用太古之器,重夫婦之始也。

 

厥明,婦盥饋,舅姑卒食,婦餕餘,私之也。

 

私之猶言恩也。

 

○盥音管。

 

饋,其位反。

 

一本無「婦盥饋」三字。

 

餕音俊。

 

舅姑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授之室也。

 

明當為家事之主也。

 

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

 

樂,陽氣也。

 

幽,深也。

 

欲使婦深思其義,不以陽散之也。

 

昏禮不賀,人之序也。

 

序猶代也。

 

[疏]「天地」至「序也」。

 

○正義曰:此一節論聖人重昏禮之事。

 

各依文解之。

 

○「天地合,而後萬物興焉」者,言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合配,則萬物生焉。

 

若夫婦合配,則子胤生焉。

 

此與下《昏禮》為目,故鄭云:「目禮之義也。」

 

皇氏云:「『禮之所尊,尊其義也』以下結上爵德之事。」

 

其義非也。

 

○「所以附遠厚別也」者,取異姓者,所以依附相疏遠之道厚,重分別之義,不欲相褻,故不取同姓也。

 

○「幣必」至「德也」。

 

○「幣必誠」者,誠謂誠信。

 

幣帛必須誠信,使可裁製,勿令虛濫。

 

○「辭無不腆」者,腆,善也。

 

謂之傳辭,無自謙退。

 

云幣不善,不詐飾也。

 

○「告之以直信」者,所以幣必信,辭必直,欲告戒婦人以正直誠信也。

 

○「信,事人也」者,事,立也。

 

言婦人立身之道,非信不立。

 

「信,婦德也」者,言貞信是婦人之德。

 

○注「此二」至「信也」。

 

○正義曰:二者,謂辭也、幣也。

 

辭不虛飾,是正也;

 

幣不濫惡,是信也。

 

故《昏禮記》云:「辭無不腆,反帛必可制。」

 

鄭注云:「賓不稱,幣不善。」

 

此二者正也、信也,下唯云「信,事人」、「信,婦德」,不云「正」者,正是信之小別,信則兼之。

 

○「執摯以相見,敬章別也」者,摯,雁也。

 

章,明也。

 

婿親迎入門,而先奠雁,然後乃與婦相見,是先行敬,以明夫婦禮有分別,不妄交親。

 

○「婿親」至「之也」。

 

○按《昏禮》:「婦降自西階,婿親御婦車授綏。」

 

是婿親御授綏也。

 

○「親之也」者,謂婿御婦車授綏,欲親愛於婦也,故云「親之也」。

 

○言婿所以親其婦者,欲令婦之親已也,故云「親之也者,親之也」。

 

○「玄冕」至「敬乎」,玄冕齊戒,廣陳敬事也。

 

玄冕,謂助祭服也,五冕通玄,故合為玄冕也。

 

今用助祭之服,以親迎也。

 

「齊戒」者,齊戒自整敕也。

 

○「鬼神陰陽也」者,陰陽謂夫婦也。

 

著祭服而齊戒親迎,是敬此夫婦之道,如事鬼神,故云「鬼神陰陽也」。

 

○「將以為社稷主,為先祖後,而可以不致敬乎」者,釋所為者重,故宜用敬,所以冕而親迎也。

 

妻為內主,故有國者,是為社稷內主也。

 

始此嗣廣後世,故云先祖後也。

 

明如此之重,可以不致敬乎,言宜敬也。

 

○注「玄冕,祭服也」。

 

○正義曰:按《昏禮》士昏用上服以爵弁,爵弁是士服之上者,則天子以下皆用上服。

 

以五冕色俱玄,故總稱「玄冕」也。

 

○「器用陶匏,尚禮然也」者,謂共牢之時,俎以外,其器但用陶匏而已。

 

此乃貴尚古之禮自然也,陶是無飾之物,匏非人功所為,皆是天質而自然也。

 

○「厥明」至「序也」。

 

○厥,其也。

 

其明,謂共牢之明日也。

 

舅姑卒食,謂明日婦見舅姑訖,婦乃盥饋特豚,舅姑食特豚之禮竟也。

 

食餘曰餕。

 

婦餕餘,謂舅姑食竟以餘食與之也。

 

而《禮》本亦有云「厥明,婦盥饋」者也。

 

○「私之也」者,解婦餕餘義也。

 

私猶恩也。

 

所以食竟以餘食賜婦者,此示舅姑相恩私之義也。

 

○「舅姑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授之室也」者,謂適婦也。

 

婦見餕餘之禮畢,舅姑從賓階而下,婦從主階而降,是示授室與婦之義也。

 

按《昏禮》:既昏之後,夙興,贊見婦於舅姑。

 

席於阼,舅即席;

 

席於房外,南面,姑即席。

 

婦執笄棗栗,奠於舅席,又執腶脩奠於姑席。

 

訖,贊者醴婦,席於戶牖間,贊者酌醴以醴婦,薦脯醢。

 

婦受醴畢,取脯醢,降出授人於門外。

 

舅姑入於室,共席於奧,婦盥饋特豚,無魚臘,無稷,卒食,一酳,席於北墉下。

 

婦徹,設於席前,婦即席,餕姑之餘,卒食,姑酳之。

 

此士禮也。

 

其大夫以上,牲牢則異也。

 

○「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

 

樂,陽氣也。」

 

昏禮所以不用樂者,幽,深也,欲使其婦深思陰靜之義,以脩婦道。

 

「樂,陽氣也」者,陽是動散,若其用樂,則令婦人志意動散,故不用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2:12:24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六


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氣。

 

血、腥、爓祭、用氣也。

 

尚,謂先薦之。

 

爓,或為「<月>」。

 

○<月>,直輒反。

 

○殷人尚聲,臭味未成,滌蕩其聲,樂三闋,然後出迎牲。

 

聲音之號,所以詔告於天地之間也。

 

滌蕩,猶搖動也。

 

○滌音狄,徐又同吊反。

 

三,如字,徐息暫反。

 

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陰達於淵泉。

 

灌以圭璋,用玉氣也。

 

既灌,然後迎牲,致陰氣也。

 

蕭合黍、稷,臭陽達於牆屋,故既奠,然後爇蕭合膻、薌。

 

灌,謂以圭瓚酌鬯始獻神也,巳,乃迎牲於庭殺之,天子諸侯之禮也。

 

奠,謂薦孰時也,《特牲饋食》所云「祝酌奠於鉶南」是也。

 

蕭,薌蒿也,染以脂,含黍、稷燒之。

 

《詩》云:「取蕭祭脂。」

 

膻當為「馨」,聲之誤也。

 

奠或為「薦」。

 

○灌用鬯臭,絕句,庾以「鬯」字絕句,郁字,又作,同。

 

合鬯,絕句。

 

爇蕭,如悅反,下音簫。

 

合,如字,徐音閤。

 

膻,依注同「馨」,許經反。

 

薌音香。

 

瓚,在旦反。

 

鉶音刑。

 

蒿,呼毛反。

 

梁,如琰反。

 

膻當,失然反。

 

凡祭,慎諸此。

 

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故祭求諸陰陽之義也。

 

殷人先求諸陽,周人先求諸陰。

 

此其所以先後異也。

 

詔祝於室,坐屍於堂,謂朝事時也,朝事延屍於戶西,南面,布主席東面,取牲膟膋,燎於爐炭,先肝於郁鬯而燔之,入以詔神於室,又出以墮於主人。

 

主人親制其肝,所謂制祭也。

 

時屍薦以籩、豆,至薦孰,乃更延主於室之奧。

 

屍來升席,自北方,坐於主北焉。

 

○祝,之六反,下及注並同,又之又反。

 

膟音律。

 

膋,力彫反。

 

燎,力炒反,又力吊反,下文同。

 

壚音盧。

 

墮,許恚反,或許垂反。

 

奧,烏報反。

 

用牲於庭,謂殺之時。

 

升首於室。

 

制祭之後,升牲首於北墉下,尊首尚氣也。

 

○墉音容。

 

直祭祝於主,謂薦孰時也,如特牲少牢饋食之為也。

 

直,正也,祭以孰為正,則血腥之屬盡敬心耳。

 

索祭祝於祊。

 

索,求神也。

 

廟門曰祊,謂之祊者,以於繹祭名也。

 

不知神之所在,於彼乎?

 

於此乎?

 

室與堂與?

 

○室與、堂與,並音餘,下「遠者與」同。

 

本作「室與堂也」,與,則如字讀。

 

或諸遠人乎?

 

祭於祊,尚曰求諸遠者與?

 

尚,庶幾也。

 

○遠人,徐於萬反。

 

祊之為言倞也,倞猶索也,倞或為「諒」。

 

○倞音諒。

 

肵之為言敬也。

 

為屍有肵俎,此訓也。

 

○肵音祈。

 

為屍,於偽反。

 

富也者,福也。

 

人君嘏辭有富,此訓之也。

 

或曰「福也者,備也」。

 

○嘏,古雅反。

 

首也者,直也。

 

訓所以升首祭也,直或為「犆」也。

 

○犆,徒得反。

 

相,饗之也。

 

相,謂詔侑也,詔侑屍者,欲使饗此饌也。

 

《特牲饋食禮》曰:「主人拜妥屍,屍答拜,執奠,祝饗。」

 

○相,息亮反,注及下「之相」並注同。

 

侑音又。

 

妥,他果反。

 

嘏,長也,大也。

 

主人受祭福曰嘏,此訓也。

 

○長,直良反,徐知兩反。

 

屍,陳也。

 

屍或詁為主,此屍神像,當從主訓之,言陳非也。

 

○詁音古。

 

毛、血,告幽全之物也。

 

幽,謂血也。

 

告幽全之物者,貴純之道也。

 

純,謂中外皆善。

 

血祭,盛氣也。

 

祭肺、肝、心,貴氣主也。

 

氣主氣之所捨也,周祭肺,殷祭肝,夏祭心。

 

祭黍稷加肺,祭齊加明水,報陰也。

 

祭黍稷加肺,謂綏祭也。

 

明水,司烜所取於月之水也。

 

齊,五齊也,五齊加明水,則三酒加玄酒也。

 

○齊,才細反,注及下「兌齊」並注同。

 

綏,許恚反。

 

取膟膋燔燎,升首,報陽也。

 

膟膋,腸間脂也,與蕭合燒之,亦有黍稷也。

 

明水兌齊,貴新也。

 

兌猶清也,五齊濁,泲之使清,謂之兌齊。

 

及取明水,皆貴新也。

 

《周禮•<巾荒>氏》以兌水漚絲。

 

兌齊,或為「汎齊」。

 

○說齊,姑銳反,字又作兌。

 

泲,子禮反,下同。

 

<巾荒>,莫剛反。

 

漚,烏豆反。

 

汎,本又作泛,同。

 

凡兌,新之也。

 

新之者,敬也。

 

其謂之明水也,由主人之絜著此水也。

 

著猶成也,齊主人齊絜,此水乃成,可得也。

 

○齊,側皆反,篇末文注同。

 

君再拜稽首,肉袒親割,敬之至也。

 

敬之至也,服也。

 

拜,服也。

 

稽首,服之甚也。

 

肉袒,服之盡也。

 

割解牲體。

 

祭稱「孝孫」、「孝子」,以其義稱也。

 

謂事祖禰。

 

稱「曾孫某」,謂國家也。

 

謂諸侯事五廟也,於曾祖以上,稱曾孫而已。

 

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盡其嘉,而無與讓也。

 

相,謂詔侑屍也。

 

嘉,善也。

 

腥、肆、爓、腍祭,豈知神之所饗也?

 

主人自盡其敬而已矣。

 

治肉曰肆。

 

腍,熟也。

 

爓,或為<月>。

 

○肆,敕歷反,注同。

 

腍,而審反。

 

<月>,直輒反。

 

舉斝、角,詔妥屍。

 

古者屍無事則立,有事而後坐也。

 

屍,神像也。

 

祝,將命也。

 

妥,安坐也。

 

屍始入,舉奠斝若奠角。

 

將祭之,祝則詔主人拜,妥屍,使之坐。

 

屍即至尊之坐。

 

或時不自安,則以拜妥之也。

 

天子奠斝,諸侯奠角,古謂夏時也。

 

○斝,古雅反。

 

坐,才臥反。

 

縮酌用茅,明酌也。

 

謂泲醴齊以明酌也。

 

《周禮》曰:「醴齊縮酌。」

 

五齊醴尢濁,和之以明酌。

 

泲之以茅,縮去滓也。

 

明酌者,事酒之上也,名曰明者。

 

事酒,今之醳酒,皆新成也,《春秋傳》曰:「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泲以酌酒,酌猶斟也。

 

酒已泲,則斟之以實尊彝。

 

《昏禮》曰:「酌玄酒,三注於尊。」

 

凡行酒亦為酌也。

 

○縮,所六反,注同。

 

齊,才細反,下皆同。

 

去,起呂反。

 

醳音亦。

 

共音恭。

 

斟,章金反。

 

彝音夷。

 

注,之樹反。

 

醆酒兌於清,謂泲盞酒以清酒也。

 

醆酒,盎齊。

 

盎齊差清,和之以清酒泲之而已。

 

泲盎齊必和以清酒者,皆久味相得。

 

○醆,側產反。

 

盎,烏浪反。

 

差,初賣反,又初佳反。

 

汁獻兌於醆酒,謂泲秬鬯以醆酒也。

 

獻,讀當為莎,齊語聲之誤也。

 

秬鬯者,中有煮郁,和以盎齊,摩莎泲之,出其香汁,因謂之汁莎。

 

不以三酒泲秬鬯者,秬鬯尊也。

 

○汁,之十反。

 

獻,依注為莎,素何反,下注同。

 

猶明、清與醆酒於舊澤之酒也。

 

猶,若也。

 

澤,讀為醳,舊醳之酒,謂昔酒也。

 

泲醴齊以明酌,泲醆酒以清酒,泲汁獻以醆酒,天子諸侯之禮也。

 

天子諸侯禮廢,時人或聞此而不審知。

 

云若今明酌清酒與醆酒,以舊醳之酒泲之矣,就其所知以曉之也。

 

泲清酒以舊醳之酒者,為其味厚臘毒也。

 

○澤,依注讀為醳,音亦,徐詩石反。

 

為其,於偽反。

 

臘毒,上音昔,《隱義》云:「臘,久也,久酒有毒。」

 

祭有祈焉,祈猶求也,謂祈福祥,求永貞也。

 

有報焉,謂若穫禾報社。

 

有由辟焉。

 

由,用也。

 

辟讀為弭,謂弭災兵,遠罪疾也。

 

○辟,依注作弭,亡妣反。

 

遠,於萬反。

 

齊之玄也,以陰幽思也。

 

故君子三日齊,必見其所祭者。

 

齊三日者,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則見之也。

 

[疏]「有虞」至「祭者」。

 

○正義曰:此一節總論祭祀之事。

 

各依文解之。

 

○「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氣」者,尚謂貴尚,其祭祀之時,先薦用氣物也。

 

○「血、腥、爓祭,用氣也」者,此解用氣之意。

 

血,謂祭物以血詔神於室。

 

腥,謂朝踐薦腥肉於堂。

 

爓,謂沈肉於湯,次腥,亦薦於堂。

 

《祭義》云「爓祭,祭腥而退」是也。

 

今於堂以血、腥、爓三者而祭,是用氣也。

 

以其並未熟,故云「用氣也」。

 

○注「尚,謂先薦之」。

 

○正義云:言先薦者,對合享饋熟為先也。

 

此虞氏尚氣,殷人尚聲,周人尚臭,皆謂四時常祭也。

 

若其大祭祫,周人仍先用樂也,故《大司樂》云:「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

 

鄭云:「先奏是樂,以致其神,而後祼焉。」

 

推此言之,虞氏大祭亦先作樂也。

 

故鄭注《大司樂》引《虞書》云:「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蕭韶九成,鳳凰來儀。」

 

此宗廟九奏之郊。

 

此虞氏大祭,與周同樂九奏。

 

夏殷大祭雖無文,或當與周同。

 

熊氏以為殷人先求諸陽,謂合樂在灌前,周人先求諸陰,謂合樂在灌後,與降神之樂別。

 

熊氏又云:「凡大祭並有三始:祭天,以樂為致神始,以煙為歆神始,以血為陳饌始。

 

祭地,以樂為致神始,以腥為歆神始,以血為陳饌始。

 

祭宗廟,亦以樂為致神始,以灌為歆神始以腥為陳饌始。」

 

義或然也。

 

按禮:宗廟之祭先薦血,後薦腥。

 

熊云「宗廟腥為陳饌始」,於義未安也。

 

熊氏又云:「社稷以下之祭,皆有三始。」

 

於義非也。

 

○「殷人」至「間也」。

 

○「殷人尚聲」者,帝王革異,殷不尚氣而尚聲,謂先奏樂也,不言夏,或從虞也。

 

○「臭味未成,滌蕩其聲」者,臭味未成,謂未殺牲也。

 

滌蕩猶搖動也。

 

殷尚聲,故未殺牲而先搖動樂聲以求神也。

 

○「樂三闋,然後出迎牲」者,闋,止也。

 

奏樂三遍止,乃迎牲入殺之。

 

○「聲音之號,所以詔告於天地之間也」者,解以先奏樂之義。

 

言天地之間,虛豁亦陽也,言鬼神在天地之間。

 

聲是陽,故用樂之音聲,號呼告於天地之間,庶神明聞之而來,是先求陽之義也。

 

○「周人」至「膻薌」。

 

○「周人尚臭」者,周禮變於殷,故先求陰,尚臭也。

 

○「灌用鬯臭」者,臭,謂鬯氣也。

 

未殺牲,先酌鬯酒灌地以求神,是尚臭也。

 

○「郁合鬯」者:郁,鬱金草也。

 

鬯,謂鬯酒,煮鬱金草和之,其氣芬芳調鬯也,又以搗郁汁和合鬯酒,使香氣滋甚,故云郁合鬯也。

 

鄭注《郁人》云:「郁,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盧云:「言取草芬芳香者,與秬黍郁合釀之,成必為鬯也。」

 

馬氏說郁草名,如鬱金香草,合為鬯也。

 

庾氏讀句,則云「臭郁合鬯」。

 

○「臭陰達於淵泉」者,用郁鬯灌地,是用臭氣求陰達於淵泉也。

 

○「灌以圭璋,用玉氣也」者,王肅云:以圭璋為瓚之柄也,瓚,所以<奭斗>鬯也,玉氣絜潤,灌用玉瓚,亦求神之宜也。

 

玉氣亦是尚臭也,周言用玉,則殷不用圭瓚。

 

○「既灌然後迎牲」者,先求神後迎牲也。

 

○「致陰氣也」者,解所以先灌,是先求陰也。

 

先致氣於陰,故云「致陰氣也」。

 

蕭合黍稷者,周人後求陽也,取蕭草及牲脂膋合黍稷燒之也,此謂饋食時也。

 

○「臭陽達於牆屋」者,謂以蕭合黍稷之臭氣求陽,達於牆屋也。

 

○「故既奠,然後蕭合膻、薌」者,明上蕭之時節也。

 

既奠,謂薦熟時也。

 

堂上事屍竟,延屍戶內,更從此始也。

 

於薦熟時祝先酌酒,奠於鉶羹之南,訖,屍未入。

 

於是又取香蒿,染以腸間脂,合黍稷燒之於宮中,此又求諸陽之義也。

 

馨香,謂黍稷。

 

○注「天子」至「燒之」。

 

○正義曰:知此經所云天子諸侯禮也,以《儀禮•少牢》、《特牲》是大夫士之禮,無臭郁灌鬯之事故也。

 

云「奠謂薦熟時也,《特牲饋食禮》所云『祝酌奠於鉶南』是也」者,屍未入之前,當饋孰之始,饋孰有黍稷,此云蕭合黍稷,既奠然後蕭,故知當饋孰之時也。

 

云「染以脂,合黍、稷燒之」者,此云蕭合黍稷,是蕭與黍稷合。

 

《詩》云「取蕭祭脂」,是蕭與脂合也。

 

故知有蕭及脂黍稷合馨香也。

 

○「詔祝」至「於堂」。

 

○「詔祝於室」,謂朝事時也。

 

詔,告也。

 

祝,咒也。

 

天子諸侯朝事之時,坐屍於堂戶西,南面,坐主在西方,東面,屍、主之前,則薦用籩豆也。

 

祝乃取牲膟膋,燎於爐炭,入告神於室。

 

又出墮於主。

 

當此時,王乃親洗肝於郁鬯而燔之,以制於主前。

 

今云詔祝於室,是燎於爐炭,入告於室也。

 

○「坐屍於堂」者,既灌鬯之後,屍出堂,坐戶西而南面也。

 

○注「謂朝」至「北焉」。

 

○正義曰:「謂朝事時」者,以下云「用牲於庭,升首於室」,此云「詔祝於室」,當殺牲之初,故知當朝事時也。

 

云「朝事延屍於戶西,南面,布主席東面,取牲膟膋,燎於爐炭,洗肝於郁鬯而燔之」者,此等並於堂上而燔燎之,故始云「入以詔神」,明以前在堂也。

 

云「入以詔神於室,又出以墮於主前」者,墮,謂墮祭也,謂分減肝膋以祭主前也。

 

云「主人親制其肝,所謂制祭也」者,制,割也,謂割其肝而不相離,按《禮器》云:「君親制祭,夫人薦盎。」

 

此云「詔祝於室」,下云「用牲於庭」,故知制祭當此節也。

 

云「時屍薦以籩、豆」者,即是朝事籩豆也。

 

云「至薦熟,乃更延主於室之奧」者,約《少牢》、《特牲》饋食在奧室也。

 

云「屍來升席,自北方,坐於主北焉」者,以在奧東面以南為尊,主尊,故在南。

 

主既居南,故屍來升席自北方也。

 

屍、主各席,故朝事延屍於戶外,屍南面,主席於東面是也。

 

鄭之此注,雖參《禮記》及《少牢》、《特牲》而言之,亦約漢時祭宗廟之禮言也,故其事委曲也。

 

○注「制祭」至「氣也」。

 

○正義曰:知在制祭後者,熊氏云:見下文升首在燔燎下,故知在制祭後也。

 

又知在北牖下者,見下云升首以報陽,明是當戶北牖,可知此升首非說有虞氏祭以首者,故《羊人》云「祭祀割羊牲,登其首」,則三牲之首皆升也。

 

○「直祭祝於主」,直,正也。

 

祭以薦熟為正,言薦熟正祭之時,祝官以祝辭告於主,若《儀禮•少牢》「敢用柔毛剛鬣,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是也。

 

○注「謂薦」至「心耳」。

 

○正義曰:知薦熟時者,以上文云「詔祝於室」,次云「用牲於庭,升首於室」,下云「索祭祝於祊」,以文次之,知此當薦熟之節也。

 

○「索祭祝於祊」,索,求也,廣博求神,非但在廟,又為求祭,祝官行祭在於祊也。

 

祊,謂廟門。

 

祭於廟門,凡祊有二種,一是正祭之時,既設祭於廟,又求神於廟門之內。

 

《詩•楚茨》云:「祝祭於祊。」

 

注云:「祊門內平生待賓客之處,與祭同日也。」

 

二是明日繹祭之時,設饌於廟門外西室,亦謂之祊,即上文云「祊之於東方」,注云:「祊之禮,宜於廟門外之西室。」

 

是也。

 

今此索祭於祊,當是正祭日之祊矣。

 

知者,《禮器》云:「為祊乎外,以其稱外。」

 

故注云:「祊祭,明日之繹祭。」

 

鄭又註上「祊之於東方」云:「祊之禮,宜於廟門外之西室。」

 

此經直云「祊」,不云「外」,又注直云「廟門曰祊」,亦不云「外」,是據正祭日祊也。

 

故下云「肵之為言敬也」,「相,饗之也」,「假,大也」,「血、毛,告幽全之物」,是皆據正祭之日,明此祊亦正祭日。

 

○注「廟門」至「名也」。

 

○正義曰:「廟門曰祊」,《爾雅•釋宮》文。

 

云「謂之祊者,以於繹祭名也」者,此既正祭日於廟門內求神,應總稱云廟,而謂之祊者,以祊是廟門,明日繹祭稱祊,雖今日之正祭,假以明日繹祭祊名,同稱之曰祊也。

 

○「不知神之所在,於彼乎?

 

於此乎?」

 

者,此解正祭在廟之時,或設饌在室,或設饌在堂,不知神之所在之處,為於彼室乎,為於此堂乎,故兩處設饌也。

 

○「或諸」至「者與」。

 

○此解索祭為祊之時或諸遠人乎者。

 

「諸」是語辭,其神靈或遠離於人不在廟乎。

 

○「祭於祊,尚曰求諸遠者與?」

 

者,尚,是庶幾也。

 

言正祭之時,祭於廟門祊者,庶幾求於遠處者與?

 

言於遠處求神也。

 

○「祊之」至「陳也」,此皆訓祭祀所為之事。

 

○注「為屍有肵俎」。

 

○正義曰:按《特牲》、《少牢》:設饌之後,屍祭饌訖,祝取牢心舌,載於肵俎,設於饌北,屍每食牲體,反置於肵俎,是主人敬屍之俎也。

 

○注「人君」至「備也」。

 

○正義曰:《少牢》云:「皇屍命工祝,承致多福無疆,於女孝孫,使女受祿於天,宜稼於田,眉壽萬年,勿替引之。」

 

此是大夫嘏辭也。

 

人君則福慶之辭更多,故《詩•楚茨》云「永錫爾極,時萬時億」,「卜爾百福,如幾如式」是也。

 

○注「訓所」至「犆也」。

 

○正義曰:經云「首者,直也」。

 

直,正也。

 

言首為一體之正。

 

○「相,饗之也」,相,謂詔侑,所以立祝詔侑屍者,欲屍歆饗此饌。

 

○注「特牲」至「祝饗」。

 

○正義曰:引《特牲》者,證饗屍時節,延屍初入,主人拜妥屍,屍答拜訖,執此鉶南之奠,祝則設辭以饗之,欲屍饗此奠也。

 

屍遂祭與啐之。

 

嘏,長也,大也。

 

○屍嘏主人,欲使長久廣大也。

 

○注「屍或」至「非也」。

 

○正義曰:此經屍為陳,諸本屍為主。

 

屍是神像,當從主,主是人所主事,陳是器物陳列。

 

今訓之為陳,故云非也。

 

○「毛血」至「道也」。

 

○此謂祝初薦血、毛於室時也。

 

血,是告幽之物,毛,是告全之物。

 

告幽者,言牲體肉裡美善;

 

告全者,牲體外色完具。

 

所以備此告幽全之物者,貴其牲之純善之道也,故鄭云「純,謂中外皆善」,言中善則血好,外善則毛好也。

 

○「血祭」至「主也」,此是堂上制祭後,又薦血腥時也。

 

○「祭肺、肝、心,貴氣主也」,此三者並為氣之宅,故祭時先用之,是貴於氣之主故也。

 

血是氣之所捨,故云「盛器也」。

 

三者非即氣,故云「氣之主也」。

 

○「祭黍」至「水也」。

 

○「祭黍稷加肺」者,謂屍既坐綏祭之時,祭黍稷加之以肺,言兼肺而祭,故云「加肺」也。

 

○「祭齊加明水」者,謂於正祭之時,陳列五齊之尊,上又加明水之尊,故云「祭齊加明水」也。

 

○「報陰也」者,解加肺、加明水之意。

 

肺是五臟在內,水又屬北方,皆是陰類,又親形魄歸地是陰,以陰物祭之,故云「報陰也」。

 

○「取膟膋燔燎,升首」者,此謂朝踐時,祝取膟膋燎於爐炭,入以告神於室,出以綏於主前,又升首於室,至薦孰之時,祝更取膟膋及蕭,以黍稷合燒之,是臭陽達於牆屋也。

 

○「報陽也」者,言膟膋黍稷,並是陽氣之物,首又是牲體,亦是陽,親之魂氣在天為陽。

 

今以陽物祭之,故云報陽也。

 

○「明水兌齊,貴新也」者,明水,謂以陰鑒取月中之水也。

 

兌,猶清也。

 

謂泲五齊使清,故云兌齊。

 

所以設明水及兌齊者,貴其新潔之義也。

 

○「凡兌,新之也」者,釋兌齊之意。

 

言所以兌此齊者,以敬於鬼神,故新潔之也。

 

○「其謂之明水也,由主人之潔,著此水也」者,此釋明水之意,所以謂之清明之水者。

 

著,成也。

 

由主人清潔成就,此水乃成,可得而用也。

 

○注「祭黍」至「酒也」。

 

○正義曰:「祭黍稷加肺,謂綏祭」者,按《特牲禮》云:「祝命綏祭屍,左執觶,右取菹,耎於醢,祭於豆間,佐食取黍稷肺祭授屍,屍祭之。」

 

是屍綏祭之時,有黍稷肺也。

 

《少牢》亦然。

 

皇氏以為屍綏祭之時無黍稷,至主人綏祭之時,乃有黍稷,解此祭為主人綏祭也,違背《儀禮》正文,其義非也。

 

云「五齊加明水,則三酒加玄酒也」者,崔氏云:五齊尊上,加明水之尊,五齊重,明水亦重,故加明水,三酒輕,玄酒亦輕,故云「三酒加玄酒也」。

 

此云「玄酒」對「明水」,直謂水也。

 

若總而言之,明水亦名玄酒,故《禮運》云:「玄酒在室。」

 

及《司烜》注云:「明水以為玄酒。」

 

是也。

 

此經「祭齊加明水」之文,謂總據祭時而用五齊,非謂綏祭之時也。

 

故鄭云「祭黍稷加肺,謂綏祭」,不云祭齊也。

 

按《儀禮》綏祭之後,亦祭酒,必知此祭齊非綏祭者,以鄭云「三酒加玄酒」,三酒本非綏祭之用故也。

 

○注「與蕭」至「稷也」。

 

○正義曰:凡祭血腥之時,已有膟膋燔燎,故前文「詔祝於室」鄭注云「取牲膟膋,燎於爐炭,洗肝於郁鬯而燔之」,是也。

 

至薦熟之時,又取膟膋而燔之,故上經云「蕭合黍、稷」,「故既奠,然後炳蕭合馨香」,故鄭此注云「與蕭合燒之」,謂饋熟時也。

 

云「亦有黍稷也」者,非但有蕭與膟膋,兼有黍稷,故云「亦」也。

 

○「敬之」至「盡也」。

 

○「敬之」至「也,服也」者,言君所以再拜稽首肉袒者,是恭敬之至極。

 

恭敬之至極,乃是服順於親也。

 

此總結上「再拜稽首,肉袒」之文,下又各釋「拜稽首,肉袒」之事。

 

○「拜,服也」者,釋再拜之文,拜者,是服順於親也。

 

○「稽首,服之甚也」者,釋稽首之文。

 

拜既是服,而稽首頭至於地,是服之甚極也。

 

○「肉袒,服之盡也」者,釋肉袒之文。

 

言心雖內服,外貌不盡,今肉袒去飾,是服之竭盡也。

 

○「祭稱」至「家也」,熊氏云:「祭稱孝孫,對祖為言,稱孝子,對禰為言。」

 

○「以其義稱也」者,義,宜也。

 

事祖禰宜行孝道,是以義而稱孝也。

 

○「稱『曾孫某』,謂國家也」者,國謂諸侯,家謂卿大夫、既有國家之尊,不但祭祖禰而已,更祭曾祖以上,但自曾祖以上,唯稱曾孫而已。

 

言己是曾重之孫。

 

○注「謂諸」至「而已」。

 

○正義曰:熊氏云:經既稱國家,則兼諸侯及大夫。

 

今注直云「諸侯」者,注文略也。

 

大夫三廟,亦事曾祖而得稱曾孫也,其諸侯大夫事祖禰之時,亦稱孝子、孝孫。

 

事曾祖以上,雖是內事,則同於外稱,故下《曲禮》云「諸侯內事曰孝子某侯某,外事曰曾孫某侯某」是也。

 

此記不云某侯者,略也。

 

上士二廟,祖禰各一廟,中下士一廟,祖禰共廟。

 

前經注云「謂祖禰」,據上士也。

 

○「祭祀」至「讓也」。

 

○解為相之法也。

 

相,謂詔侑也。

 

嘉,善也。

 

庾氏云:「賓主之禮,相告以揖讓之儀。

 

祭祀之禮,則是主人自致其敬,盡其善,故詔侑屍者,不告屍以讓,是其無所與讓也。」

 

○「腥肆」至「已矣」。

 

○「腥、肆、爓、腍祭」者:肆,剔也;

 

腍,熟也。

 

言祭或進腥體,或薦解剔,或進湯沈,或薦煮熟,故云「腥、肆、爓、腍祭」也。

 

○「豈知神之所饗也,主人自盡其敬而已矣」者,四種之薦,豈知神適所饗邪?

 

正是主人自盡敬心而求索之心不一耳。

 

○「舉斝」至「命也」。

 

○斝、角,爵名也。

 

天子曰斝,諸侯曰角。

 

若依此,則饋食薦熟之時,屍未入,祝先奠爵於饌南,屍入,即席而舉之,如《特牲禮》「陰厭後,屍入舉奠焉也」,但云「舉斝、角」,恐非周禮耳。

 

崔云是周也。

 

○「詔妥屍」者,詔,告也;

 

妥,安也。

 

屍始即席舉奠斝、角之時,既始即席,至尊之坐,未敢自安,而祝當告主人拜屍,使屍安坐也。

 

○「古者屍無事則立,有事而後坐也」者,古,夏時也。

 

夏立屍,唯有飲食之事時乃坐,若無事則倚立也,由世質故耳。

 

○「屍,神像也」者,屍是神像,故無事則立,有事而後坐也。

 

○「祝,將命也」者,祝以傳達主人及神之辭令也。

 

○「縮酌」至「酒也」。

 

○正義曰:此一節,記人總釋《周禮•司尊彝》泲二齊及郁鬯之事。

 

○「縮酌用茅,明酌也」者,縮,泲也;

 

酌是斟酌。

 

謂醴齊既濁,泲而後可斟酌,故云「縮酌」也。

 

「用茅」者,謂泲醴齊之時而用茅也。

 

「明酌也」者,謂事酒之上,酒色清明,謂之明酌。

 

言欲泲醴齊時,先用明酌和此醴齊,然後用茅泲之,不云泛齊者,與醴齊同。

 

○注「謂泲」至「酌也」。

 

○正義曰:「謂泲醴齊以明酌」者,言泲醴齊之時,以明酌和之,引《周禮》「醴齊縮酌」者,證此經縮酌是醴齊也。

 

云「五齊醴尤濁」者,以醴比盎齊、醍齊、沈齊,以次漸清,故云「尢濁」,其實泛齊亦濁也。

 

云「明酌者,事酒之上也」者,《周禮》三酒,「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三酒之中,事酒尤濁,三齊之內,醴齊尢濁。

 

醆酒清於,醴齊清酒又清於事酒,故知以事酒泲醴齊也。

 

明,謂清明,故知是事酒之上清明者也。

 

云「事酒,今之醳酒,皆新成也」者,言古之事酒,正是漢之醳酒,事酒與醳酒,皆是新作而成,故鄭注《周禮》云:「事酒,酌有事者之酒。」

 

謂為事而新作者。

 

醳是和醳醞釀之名,即今卒造之酒也。

 

引《春秋傳》者,僖四年《左傳》文,證此用茅是縮酒也。

 

云「酒已泲,則斟之以實尊彝」者,以別器泲之,泲訖,取之以實尊彝也。

 

言彝者,通郁鬯而言也,引《昏禮》曰「酌玄酒三注於尊者」,證實尊稱酌之意。

 

云「凡行酒亦為酌也」者,言非但實尊為酌,凡以爵行酒,亦為酌,故《儀禮•鄉飲酒》燕禮,實爵與人,皆稱為酌也。

 

○「醆酒兌於清」,醆酒,盎齊也。

 

兌,泲也。

 

謂泲之以清酒,盎齊差清,先和以清酒而後泲之。

 

泲,謂泲漉也。

 

以其差清不用茅,其醍齊沈齊,泲之與醆酒同。

 

鄭注《司尊彝》云:「泛從醴,緹沈從盎。」

 

此記不言五齊,獨舉醴、盎二齊者,以《司尊彝》兌時祭二齊三酒與郁,故此言記者釋之。

 

天子時祭,所用尢多,故特言之。

 

○注「醆酒」至「相得」。

 

○正義曰:「醆酒,盎齊」者,《周禮》云:「盎齊兌酌。」

 

此云「醆酒兌於清」,兌又是同。

 

又《周禮》醴齊之後有「盎齊」,《禮運》醴後有「醆」,故知醆謂盎齊也。

 

云「皆久味相得」者,盎齊既清,作之必久,清酒又冬釀接夏而成,故云「皆久味相得」也。

 

○「汁獻兌於醆酒」,獻,謂摩莎。

 

兌,謂泲也。

 

秬鬯之中,既有煮郁,又和以盎齊,摩莎泲之出其香汁,是汁莎泲之以醆酒也。

 

○注「不以」至「尊也」。

 

○正義曰:既以事酒泲醴齊、清酒泲盎齊,則泲秬鬯應亦用三酒。

 

今泲秬鬯乃用盎齊,故曰「不以三酒泲秬鬯者,秬鬯尊」,以其尊,故用五齊泲之;

 

五齊卑,故用三酒泲之,事相宜也。

 

○「猶明、清與醆酒於舊醳之酒也」,猶,若也。

 

明,謂明酌。

 

清,謂清酒。

 

醆酒,謂盎齊。

 

作記之時,呼明酌及清酒與醆酒等,皆泲於舊醳之酒。

 

謂以舊醳昔酒,和此明酌清酒等三者而泲之。

 

作記之時,其道如此。

 

古禮廢亡,恐人不知泲醴齊以明酌、泲醆酒以清酒、泲汁莎以醆酒之意,故記者云:泲此醴齊之等,猶若今時明清醆酒泲於舊澤之酒也者。

 

就其今日所知以曉古者難知之事。

 

○注「天子」至「毒也」。

 

○正義曰:「天子諸侯禮廢」者,謂祭禮廢則今日見存。

 

此經所云泲酒,皆天子諸侯之事,以其禮廢,其事難知,故舉今事以譬曉之。

 

云「泲清酒以舊醳之酒者,為其味厚臘毒也」者,舊醳之酒,謂昔酒,作雖久成,比清酒為薄,故用薄酒。

 

泲此清酒,為其清酒是冬釀夏成,其味厚,久臘毒害,故以薄酒泲之,故《國語》云:「高位實疾顛,厚味實臘毒。」

 

鄭之此注,解記時清酒泲於舊醳之酒。

 

○「祭有」至「辟焉」。

 

○正義曰:「有祈」者,謂求福祥也。

 

「有報焉」者,謂獲福而報之,有由辟焉者。

 

由,用也。

 

辟,弭也。

 

謂用此祭之,以弭止災兵罪戾之事。

 

○注「辟讀」至「疾也」。

 

○正義曰:祭既有祈有報,除祈福之外,唯有攘除兇惡,故解為「弭災兵,遠罪疾」,取《周禮•小祝》之文也。

 

○「齊之」至「祭者」。

 

○正義曰:解齊服所以用玄冠之衣義也。

 

玄,陰色,鬼神幽陰,故齊者玄服以表心思幽陰之理,故云「陰幽思也」。

 

○「故君子三日齊,必見其所祭者」:解思陰義也。

 

三日,謂致齊時也。

 

所祭者謂親也,為親而祭,故云「所祭者」也。

 

鬼神居陰,故三日齊,思其親之居處笑語,故祭時如見其所祭之親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2:14:33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七


內則第十二

 陸曰:「鄭云:『以其記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

[疏]正義曰:按鄭《目錄》云:「名曰《內則》者,以其記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此於《別錄》屬《子法》。

 

以閨門之內,軌儀可則,故曰《內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2:15:50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七


後王命塚宰,降德於眾兆民。

 

後,君也。

 

德,猶教也。

 

萬億曰兆,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

 

《周禮》:塚宰掌飲食,司徒掌十二教。

 

今一云「塚宰」,記者據諸侯也。

 

諸侯並六卿為三,或兼職焉。

 

○後王,鄭云:「後,君也,謂諸侯也。

 

王,天子也。」

 

盧云:「後,王后也。

 

王,天子也。」

 

孫炎、王肅云:「後王,君王也。」

 

並,必政反。

 

兼,如字,一音古念反。

 

[疏]「後王」至「兆民」。

 

○正義曰:此一經論子事父母,由此後王之教使之然,故先云施教之法。

 

○「後王」者,後,君也。

 

君謂諸侯,王謂諸侯,王謂天子,不先云「王」者,辟天子妃後之嫌,故言「後王」也。

 

○「命塚宰」者,若天子,則天官為塚宰,若諸侯,則司徒為塚宰。

 

今記者據諸侯為文,命此司徒之塚宰。

 

○「降德於眾兆民」者,降,下也;

 

德,教也。

 

諸侯命塚宰降下教令於群眾兆民也。

 

既據諸侯,當云萬民。

 

而云「兆民」者,此經雖以諸侯為主,雜以天子言之,故又稱「王」,又稱「兆民」也。

 

○注「後君」至「職焉」。

 

○正義曰:「後,君也」,《釋詁》文。

 

云「萬億曰兆」者,依如算法,億之數有大小二法,其小數以十為等,十萬為億,十億為兆也。

 

其大數以萬為等,萬至萬,是萬萬為億,又從億而數至萬億曰兆,億億曰秭,故《詩•頌》毛傳云:「數萬至萬曰億,數億至億曰秭。」

 

兆在億秭之間,是大數之法。

 

鄭以此據天子天下之民,故以大數言之。

 

《詩•魏風》刺在位貪殘,魏國褊小,不應過多,故以小數言之,故云「十萬曰億」。

 

云「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者,閔元年《左傳》文。

 

《周禮》是天子之法,每云萬民者,據畿內言之,或可通稱也。

 

鄭引此者,明天子、諸侯之異。

 

經云「兆民」,互明天子也。

 

云「《周禮》:塚宰掌飲食,司徒掌十二教」者,欲明飲食、教令,所掌各有別官,不得獨云塚宰。

 

云「今一云『塚宰』,記者據諸侯也」者,今此《內則》之篇,既有飲食,又有教令,則經文當云命塚宰、司徒,兩官備言之。

 

今唯一云「塚宰」,不兼言「司徒」者,是司徒兼塚宰之事,故云記者據諸侯而言之。

 

云「諸侯並六卿為三,或兼職焉」者,此明司徒兼塚宰之事,意疑而不定,故稱或焉。

 

盧氏云:後謂天子之妃者不定。

 

后妃唯主內事,不得降德於眾兆民。

 

孫炎、王肅皆云:後王,君王,謂天子也。

 

此經論教訓法則是司徒所掌,不可獨據塚宰。

 

盧與孫、王之說,其義皆非,故鄭以為據諸侯言也,但雜陳王事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2:17:32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七


子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拂髦、冠、緌、纓、端、韡、紳,搢笏。

 

咸,皆也。

 

縰,韜髪者也。

 

總,束髮也,垂後為飾。

 

拂髦,振去塵著之;

 

髦用髪為之,像幼時鬌,其制未聞也。

 

緌,纓之飾也。

 

端,玄端,士服也;

 

庶人深衣。

 

紳,大帶,所以自紳約也。

 

搢猶扱也,扱笏於紳。

 

笏,所以記事也。

 

○盥音管,洗手。

 

漱,所救反,徐素遘反,漱,漱口也,下同。

 

櫛,側乙反,梳也。

 

縰,所買反,徐所綺反,黑繒韜髪。

 

笄,古兮反。

 

總,子孔反。

 

髦音毛。

 

緌,耳佳反。

 

韡音必。

 

紳音申。

 

搢,徐音箭,又如字,音晉,插也。

 

笏音忽。

 

韜,吐刀反。

 

去,起呂反。

 

著,丁略反,下文及注同。

 

鬌,多果反。

 

扱,本又作「捷」,又作「插」,初洽反,徐采協反。

 

左右佩用,自佩也。

 

必佩者,備尊者使令也。

 

○令,力呈反。

 

左佩紛帨、刀、礪、小觿、金燧,紛帨,拭物之佩巾也,今齊人有言紛者。

 

刀、礪,小刀及礪礱也。

 

小觿,解小結也,觿貌如錐,以象骨為之。

 

金燧,可取火於日。

 

○紛,芳云反,或作「□」,同。

 

帨,始銳反,佩巾也。

 

觿,許規反,本或作「鑴」,音同,解結錐。

 

燧音遂,火鏡。

 

拭音拭。

 

礱,力工反。

 

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

 

捍,謂拾也,言可以捍弦也。

 

管,筆彄也。

 

遰,刀鞞也。

 

木燧,鑽火也。

 

○捍,戶旦反,謂射捍。

 

遰,時世反,徐作「滯」。

 

彄,苦侯反。

 

鞞,必頂反。

 

鑽,子官反。

 

偪,偪,行縢。

 

○逼本又作「幅」,彼力反。

 

縢,徒登反。

 

屨、著綦。

 

綦,屨系也。

 

○屨,九具反。

 

綦,其記反,注及下同。

 

[疏]「子事」至「著綦」。

 

○正義曰:自此以下,至「不敢私祭」以上,總論在內法則。

 

子事父母,婦事舅姑,男女出入之禮,長幼相事之法,其文既多,各隨事節而解之。

 

自「子」至「著綦」以上,還論子事父母之法也。

 

此子謂男子,知者,以經云「端、韡、紳、搢笏」故也。

 

「咸盥、漱」者,盥謂洗手,漱謂漱口。

 

此據年稍長者,若其孺子,則晏起,而不能雞初鳴也。

 

「笄」者,著縰既畢,以笄插之。

 

熊氏云:「此笄謂安髻之笄,以縰韜髪作髻,既訖,橫施此笄於髻中以固髻也。」

 

故《士喪禮》云:「笄用桑,長四寸,中。」

 

是也。

 

中謂殺其中使細,非固冠之笄,故文在冠上,且玄冠有纓,約《士冠禮》「有纓者無笄」。

 

《問喪》云:「親始死雞斯之時,去玄冠而有笄縰。」

 

是知笄縰不得為冠。

 

「總」者,裂練繒為之,束髮之本,垂餘於髻後,故以為飾也。

 

此經所陳,皆依事先後。

 

櫛訖加縰,縰訖加笄,笄訖加總,然後加髦,著冠,冠畢,然後服玄端著韡,又加大帶也。

 

○「左佩紛帨、刀礪、小觿、金燧」者,皇氏云:「左旁用力不便,故佩小物。」

 

○「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者,皇氏云:「以右廂用力為便,故佩大物。」

 

○注「縰韜」至「事也」。

 

○正義曰:縰,韜髪者也。

 

《士冠禮》云:「緇纚長六尺。」

 

鄭云:「纚一幅長六尺,足以韜髪而結之矣。」

 

盧云:「所以裹髻承冠,以全幅疊而用之。」

 

未知孰是,盧說為優。

 

云「緌,纓之飾也」者,結纓頷下以固冠,結之餘者,散而下垂,謂之緌。

 

云「端,玄端,士服也」者,《特牲禮》:「士祭服玄端。」

 

故云「士服也」。

 

云「庶人深衣」者,以深衣是服之最下者,庶人是人之賤者,故知服深衣也。

 

云「紳,大帶」者,其制備於《玉藻》。

 

云「笏,所以記事也」者,《玉藻》文,其制亦備於《玉藻》。

 

○注「紛帨」至「於日」。

 

○正義曰:鄭恐人不識佩巾,當鄭之時,齊人呼佩巾為紛,故鄭指而言之。

 

云「今齊人有言紛者」是也。

 

云「刀、礪,小刀及礪礱也」者,鄭恐刀、礪是一物,故明之云「小刀及礪礱也」。

 

知小刀者,與小觿連文,故知也。

 

○注「捍謂」至「火也」。

 

○正義曰:拾,斂也。

 

故《鄉射》、《大射》將射謂之「遂」,射罷謂之「拾」。

 

拾是收斂之意也。

 

云「遰,刀鞞也」者,此刀大於左廂刀也。

 

云「木燧,鑽火也」者,皇氏云:晴則以金燧取火於日,陰則以木燧鑽火也。

 

○注「綦,屨系也」。

 

○正義曰:皇氏云:屨頭施系以為行戒。

 

未知然否。

 

或可著屨之時,屨上自有系,以結於足也。

 

故鄭注《士冠禮》「黑屨青絇」云「絇之言拘也」,以為行戒。

 

婦事舅姑,如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衣紳。

 

笄,今簪也。

 

衣紳,衣而著紳。

 

○如父母,一本作「如事父母」。

 

衣紳,如字,又於既反,注同。

 

簪,徐側林反,又作南反。

 

左佩紛帨、刀礪、小觿、金燧,右佩箴、管、線、纊、施縏帙,大觿、木燧,縏,小囊也。

 

縏帙言「施」,明為箴、管、線、纊有之。

 

○箴,之林反。

 

線,本又作線,息賤反。

 

纊音曠。

 

縏,字又作槃,同步干反。

 

帙,陳乙反,又作帙。

 

囊,奴郎反,又作橐,徐音託。

 

明,為,於偽反。

 

衿纓、綦屨。

 

衿猶結也。

 

婦人有纓,示系屬也。

 

○衿嬰,本又作紟,其鴆反,注同;

 

嬰又作纓。

 

[疏]「婦事」至「綦屨」。

 

○正義曰:此一節論女事父母,婦事舅姑所服之衣,所佩之物,皆異於男子之事。

 

各依文解之。

 

○注「笄今」至「著紳」。

 

○正義曰:云:「笄,今簪也」者,謂婦人之笄異於上男子笄縰,故於此始云「笄,今之簪也。

 

則與《士冠禮》男子爵弁笄、皮弁笄同。

 

故鄭注《冠禮》亦云「笄,今之簪也」。

 

則喪服女子吉笄尺二寸也。

 

云「衣紳,衣而著紳」者,鄭恐經云「衣紳」,謂衣著此紳,故云「衣而著紳」,謂加玄端綃衣而後著紳帶,此異於男子,故不有冠緌端韡紳搢笏之屬。

 

○注「縏小」至「有之」。

 

○正義曰:熊氏云:「帙,刺也。

 

以針刺帙而為縏囊,故云縏帙也。

 

餘物皆不言施,獨於箴、管、線、纊之下而言施縏帙,明為四物而施矣。

 

○注「衿猶」至「屬也」。

 

○正義曰:按鄭注《昏禮》云「婦人十五許嫁,笄而禮之」,因著纓,明有系,蓋以五采為之,其制未聞。

 

鄭注《昏禮》既云「笄而著纓」,則未笄無纓也。

 

下「男女未冠笄」,亦云「衿纓」者,彼未冠笄之纓用之以佩容臭,故下注云「容臭香物,以纓佩之」,故童子男女皆有之,與此婦人既笄之纓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2:18:45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七


以適父母舅姑之所。

 

適,之。

 

及所,下氣怡聲,問衣燠寒,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

 

怡,說也。

 

苛,疥也。

 

抑,按。

 

搔,摩也。

 

○燠,本又作奧,同於六反,暖也。

 

苛音何。

 

養,本又作癢,以想反。

 

搔,素刀反。

 

說音悅。

 

疥音界。

 

《說文》云:「瘙,癢也。」

 

出入則或先或後,而敬扶持之。

 

先後之,隨時便也。

 

○便,婢面反。

 

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

 

槃,承盥水者。

 

巾以帨手。

 

○少,詩召反,後皆同。

 

奉,芳勇反,本或作捧,下同。

 

長,丁丈反,後皆同。

 

帨,始銳反,拭手也,本又作脫,同。

 

問所欲而敬進之,柔色以溫之。

 

溫,藉也。

 

承尊者必和顏色。

 

○溫,本又作□,又作慍,同於運反,注同。

 

藉,字夜反。

 

饘、酏、酒、醴、芼、羹、菽、麥、蕡、稻、黍、粱、秫唯所欲。

 

酏,粥也。

 

芼,菜也。

 

蕡,熬枲實。

 

○饘,之然反,厚粥也。

 

酏,羊皮反,薄粥也。

 

芼,毛報反。

 

蕡,字又作<麻賁>,扶云反,徐扶畏反,大麻子,注同。

 

梁音良。

 

秫音述。

 

粥,之六反,又羊六反。

 

熬,五羔反。

 

枲,思裡反。

 

棗、栗、飴、蜜以甘之,堇、荁、枌、榆、免、薧、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

 

謂用調和飲食也。

 

荁,堇類也。

 

冬用堇,夏用荁。

 

榆白曰枌。

 

免,新生者。

 

薧,乾也。

 

秦人溲曰滫,齊人滑曰瀡也。

 

○飴,羊之反,餳也。

 

堇音謹,菜也。

 

荁音丸,似堇而葉大也。

 

枌,扶云反。

 

免音問,注同。

 

薧,字又作稿,苦老反。

 

滫,思酒反,溲也。

 

瀡音髓,滑也。

 

滑,胡八反,又於八反,諸卷皆同。

 

膏之,古報反。

 

調,如字,又徒吊反。

 

和如字,又胡臥反。

 

夏用,戶嫁反。

 

溲,所九反。

 

父母、舅姑必嘗之而後退。

 

敬也。

 

[疏]「以適」至「後退」。

 

○正義曰:此一節論子事父母,婦事舅姑,至其處所奉扶沃盥之儀,奉進酒醴膳羞之事。

 

各依文解之。

 

○注「苛,疥也」。

 

○正義曰:「苛,疥」者,以其「苛」與「癢」共文,故知「苛,疥也」。

 

○注「溫,藉也」。

 

○正義曰:藉者,所以承藉於物,言子事父母,當和柔顏色,承藉父母,若藻藉承玉然。

 

○注「酏粥」至「枲實」。

 

○正義曰:酏既為粥,粥是薄者,則饘為厚者,故《左傳》云:「饘於是。」

 

注云:「饘,鬻也。」

 

《爾雅•釋言》云:「糊,饘也。」

 

郭景純謂糜也。

 

「芼,菜」者,按《公食大夫禮》三牲皆有芼者,「牛藿、羊苦、豕薇」也。

 

是芼乃為菜也。

 

用菜雜肉為羹。

 

云「蕡,熬枲實」者,《釋草》云:「<麻賁>,枲實也。」

 

此中菽豆以下,供尊者所食,悉皆須孰,或煮或熬,故云「熬,枲實」也。

 

○「棗栗」至「膏之」,以「甘之」者,謂以此棗栗飴蜜以和甘飲食。

 

○「以滑之」者,謂用堇用荁,及枌、榆,及新生乾薧相和,滫瀡之,令柔滑之。

 

○「脂、膏以膏之」者,凝者為脂,釋者為膏,以膏沃之,使之香美。

 

此等總謂調和飲食也。

 

○注「冬用」至「瀡之」。

 

○正義曰:按《士虞禮記》「夏用葵,冬用荁」,鄭玄云:「荁,堇類也,乾則滑,夏秋用生葵,冬春用乾荁。」

 

與此不同者,此經「堇」「荁」相對,故「冬用堇,夏用荁」。

 

《士虞禮》「葵」與「荁」相對,故「夏用葵,冬用荁也。

 

所對不同,故注有異。

 

云「榆白曰枌」者,《釋木》云:「榆白,枌。」

 

孫炎云:「榆白者名枌。」

 

郭景純曰:「枌,榆,先生葉,卻著莢皮,色白。」

 

云「免,新生者。

 

薧,乾也」者。

 

按《庖人》云:「共鮮、薧之物。」

 

鮮、薧相對,此經以「免」對「薧」,薧既是乾,故知免為新生。

 

凡免、薧於《周禮》後因為言,熊氏、皇氏皆失云「文承堇、荁、枌、榆之下,據堇、荁等為免、薧」。

 

義或為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2:19:51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七


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咸盥、漱、櫛、縰、拂髦;

 

總角、衿纓,皆佩容臭,總角,收髮結之。

 

容臭,香物也,以纓佩之,為迫尊者,給小使也。

 

○冠,古亂反。

 

為迫,於偽反。

 

昧爽而朝,後成人也。

 

○朝,直遙反,下「而朝」同。

 

後,如字,徐胡豆反,下同。

 

問:「何食飲矣?」

 

若已食則退,若未食,則佐長者視具。

 

具,饌也。

 

[疏]「男女」至「視具」。

 

○正義曰:此一節論未冠笄者事親之禮。

 

○注「容臭」至「使也」。

 

○正義曰:臭謂芬芳,臭物謂之容者,庾氏云:「以臭物可以脩飾形容,故謂之容臭。

 

以纓佩之者,謂纓上有香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2:20:50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七


凡內外,雞初鳴,咸盥、漱、衣服,斂枕簟,灑掃室堂及庭,布席,各從其事。

 

斂枕簟者,不使人見已褻者。

 

簟,席之親身也。

 

○衣,如字,又於既反。

 

簟,徒玷反。

 

灑,本又作酒。

 

所買反,又所賣反。

 

埽,素報反。

 

○孺子蚤寢晏起,唯所欲,食無時。

 

又後未成人者,孺子,小子也。

 

○孺,如樹反。

 

蚤音早。

 

[疏]「凡內」至「無時」。

 

○正義曰:此一經總論子婦之外卑賤之人,爰及僕隸之等,故云「斂枕簟,灑掃室堂及庭,布席」之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2:21:49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七


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昧爽而朝,慈以旨甘。

 

日出而退,各從其事。

 

日入而夕,慈以旨甘。

 

異宮,至敬也。

 

慈,愛敬進之。

 

日出乃從事,食祿不免農也。

 

○士以上,「以」或作「已」;

 

上,時掌反,後放此。

 

[疏]「由命」至「旨甘」。

 

○正義曰:此一經論命士以上事親,異於命士以下之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2:22:46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七


父母舅姑將坐,奉席請何鄉;

 

將衽,長者奉席請何趾,少者執床與坐。

 

將衽,謂更臥處。

 

○奉,芳勇反,下同。

 

鄉,許亮反。

 

衽,而鴆反,又而甚反,臥席也。

 

止,本又作趾,足也。

 

處,昌慮反。

 

御者舉幾,斂席與簟,縣衾,篋枕,斂簟而襡之。

 

須臥乃敷之也。

 

襡,韜也。

 

○縣音玄。

 

篋,口協反。

 

襡音獨。

 

[疏]「父母」至「襡之」。

 

○正義曰:此一節論父母舅姑將坐將臥奉席之禮。

 

及未臥之前,且斂枕簟衾篋舉藏,須臥乃鋪。

 

○「御者舉幾」者,謂早旦親起之後,侍御之人則奉舉其幾,以進尊者,使馮之。

 

○「斂席與簟」者,斂此所臥在下大席,與上親身之簟,又縣其所臥之衾,以篋貯所臥之枕也。

 

○「斂簟而襡之」者,簟既親身,恐其穢污,故斂此細簟以襡韜之,言簟則韜藏,席則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2:23:47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七


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幾不傳;

 

杖、屨祇敬之,勿敢近;

 

傳,移也。

 

○傳,丈專反,注同。

 

近,附近之近。

 

敦、牟、卮、匜,非餕莫敢用。

 

餕乃用之。

 

牟讀曰鍪也。

 

卮、匜,酒漿器。

 

敦、牟,黍稷器也。

 

○敦音對,又丁雷反。

 

牟,木侯反,齊人呼土釜為牟。

 

卮音支。

 

匜,羊支反。

 

一音以氏反,杜預注《左傳》云:「沃,盥器也。」

 

餕音俊。

 

鍪,字又作蝥,木侯反。

 

與恆食飲,非餕莫之敢飲食。

 

餕乃食之。

 

恆,常也,旦夕之常食。

 

[疏]「父母」至「飲食」。

 

○正義曰:此一節論父母舅姑所服用之物,子婦不得輒用,所恆飲食之饌,不得輒食。

 

○「衣、衾、簟、席、枕、幾不傳」者,侍御之人,停貯常處,子婦不得輒更傳移,令鄉他處。

 

○「杖、屨祇敬之,勿敢近者,杖、屨是尊者服御之重,彌須恭敬,故云「祇敬之」,勿敢逼近也。

 

○「與恆食飲,非餕莫之敢飲食」者,與,及也。

 

接上「敦牟」之文,非但不敢用,及父母恆食飲食,非因餕時,莫敢飲食。

 

○注「牟讀」至「漿器」。

 

○正義曰:敦則周禮有玉敦,今之柸盂也。

 

《隱義》曰:「鍪,土釜也。」

 

今以木為器,像土釜之形。

 

卮,酒器也。

 

匜,盛酒漿之器,故《春秋》僖二十三年《左傳》云「懷嬴奉匜沃盥」,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2:24:48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七


父母在,朝夕恆食,子婦佐餕,婦皆與夫餕也。

 

既食恆餕。

 

每食餕而盡之,末有原也。

 

父沒母存,塚子御食,群子婦佐餕如初。

 

御,侍也。

 

謂長子侍母食也。

 

侍食者不餕,其婦猶皆餕也。

 

旨甘柔滑,孺子餕。

 

[疏]「父母」至「子餕」。

 

○正義曰:此一節論父母之食,子婦餕餘之禮也。

 

○「子婦佐餕」者,謂長子及長子之婦佐餕者,食必須盡,以父母食不能盡,故子婦佐助餕食之使盡,勿使有餘,恐再進,故注云:「末有原也。」

 

末,無也。

 

原,再也。

 

無使有餘而再設也。

 

○「群子婦佐餕如初」者,塚子既侍母而食,群子婦謂塚子之弟婦及眾弟婦,而佐餕如初者,如上「父母在」、「子婦佐餕」之禮,故云「如初」也。

 

○注「侍食」至「餕也」。

 

○正義曰:經云「塚子御食」,則云「群子婦佐餕」,不云塚子,故知侍食者不餕,塚子無父,故得侍母而食。

 

塚婦既不侍食,故云「猶皆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2:25:49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七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唯」,敬對,進退、周旋慎齊。

 

齊,莊也。

 

○唯,於癸反,徐伊水反。

 

齊,側皆反。

 

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噦、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視,不敢唾、洟。

 

睇,傾視也。

 

《易》曰:「明夷睇於左股。」

 

○噦,於月反。

 

噫,於畏反。

 

嚏音帝。

 

咳,苦愛反。

 

欠,丘劍反。

 

伸音申。

 

跛,彼義反。

 

倚,於義反,又其寄反。

 

睇,大計反。

 

視如字,徐市志反。

 

唾,吐臥反。

 

涕,本又作洟,同吐細反。

 

寒不敢襲,癢不敢搔。

 

襲謂重衣。

 

○重,直龍反。

 

不有敬事,不敢袒裼。

 

父黨無容。

 

○袒音但。

 

裼,思歷反。

 

不涉不撅。

 

撅,揭衣也。

 

○撅,居衛反。

 

揭,起例反,又起列反,一音起言反。

 

褻衣衾不見裡。

 

為其可穢。

 

○見,賢遍反,下同。

 

為,於偽反。

 

穢,紆廢反,又烏會反。

 

父母唾、洟不見;

 

輒刷去之。

 

○刷,色劣反。

 

去,丘呂反。

 

冠帶垢,和灰請漱;

 

衣裳垢,和灰請澣;

 

手曰漱。

 

足曰澣。

 

和,漬也。

 

○垢,古口反。

 

漱,素侯反,後皆同。

 

澣,本又作浣,戶管反。

 

漬,似賜反。

 

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

 

綻猶解也。

 

○綻,字或作定,直莧反,徐治見反。

 

裂,本又作列。

 

紉箴,女陳反,徐而陳反;

 

下之林反。

 

綴,丁劣反,又丁衛反。

 

解,胡賣反,又隹買反。

 

五日則燂湯請浴,三日具沐。

 

其間面垢,燂潘請□;

 

足垢,燂湯請洗。

 

潘,米瀾也。

 

○燂,詳廉反,溫也。

 

潘,芳煩反,淅米汁。

 

□音悔,洗面。

 

瀾,力旦反。

 

少事長,賤事貴,共帥時。

 

共猶皆也。

 

帥,循也。

 

時,是也。

 

禮皆如此也。

 

[疏]「在父」至「帥時」。

 

正義曰:此一節論事父母舅姑,在尊者之所,畏敬之法,並論漱澣沐浴,並明少事長賤事貴,如事父母舅姑。

 

○注「睇傾」至「左股」。

 

○正義曰:「明夷睇於左股」者,是《明夷》六二爻辭,彼注云:「旁視為睇,六二辰在酉,酉是西方。」

 

又下體離,離為目,九三體在震,震東方,九三又在辰,辰得巽氣為股。

 

此謂六二有明德,欲承九三,故云「睇於左股」。

 

引之者,證睇為旁視也。

 

○注「撅,揭衣也」。

 

○正義曰:言於尊所,不因涉水,不敢揭衣。

 

○注「手曰漱,足曰澣」。

 

○正義曰:以冠帶既尊,故以手漱之,用力淺也。

 

衣裳既卑,故以足澣之,用力深也。

 

此據士,故冠帶得漱。

 

晏子是大夫,故譏其澣衣濯冠也。

 

此漱、澣對文為例耳,散則通也。

 

故上《曲禮》云「諸母不漱裳」,是裳亦漱也。

 

《詩•周南》箋云:「澣謂濯之耳。」

 

亦是不用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4 22:26:51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二十七


男不言內,女不言外。

 

謂事業之次序。

 

非祭非喪,不相授器。

 

祭嚴,喪遽,不嫌也。

 

○遽,其據反。

 

其相授,則女受以篚,其無篚,則皆坐奠之而後取之。

 

奠,停地也。

 

○篚,非鬼反。

 

外內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寢席,不通乞假。

 

男女不通衣裳。

 

內言不出,外言不入。

 

湢,浴室也。

 

○湢,彼力反,本又作逼。

 

男子入內,不嘯不指;

 

夜行以燭,無燭則止。

 

嘯,讀為叱,叱,嫌有隱使也。

 

○嘯,依注音叱,尺失反。

 

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

 

夜行以燭,無燭則止。

 

擁猶障也。

 

○障音章,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地道尊右。

 

[疏]「男不」至「由左」。

 

○正義曰:此經論男子女子殊別之宜。

 

○注「祭嚴,喪遽,不嫌也」。

 

○正義曰:以經云「非祭非喪,不相授器」,則是祭與喪時得相授器,所以得者,祭是嚴敬之處,喪是促遽之所,於此之時,不嫌男女有淫邪之意。

 

○注「嘯讀」至「使也」。

 

○正義曰:嘯是自嘯,叱謂叱人。

 

經言「不嘯」,與「不指」連文,而指既指物,明嘯是叱人,故以嘯為叱矣。

 

云「嫌有隱使」者,若其常事,以言語處分,是顯使人也。

 

如有奸私,恐人知聞,不以言語,但諷叱而已。

 

是幽隱而使,故云「叱,嫌有隱使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1 00:34 , Processed in 0.12498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