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禮記正義】

 關閉 [複製鏈接]
88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14:41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執玉,龜襲。

 

重寶瑞也。

 

[疏]「執玉,龜襲」。

 

○正義曰:凡執玉得襲,故《聘禮》「執圭璋致聘得襲」也。

 

若執璧琮行享,雖玉裼。

 

此「執玉」或容非聘享,尋常執玉則亦襲也。

 

龜是享禮庭實之物,執之亦裼。

 

若尋常所執及卜則襲,敬其神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15:57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無事則裼,弗敢充也。

 

謂已致龜玉也。

 

[疏]「無事」至「充也」。

 

○正義曰:謂行禮已致龜玉之後則裼,不敢充覆其美也,亦謂在君之前故裼也。

 

若不在君所,故無事則襲,前文云者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17:08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像可也。

 

球,美玉也。

 

文,猶飾也。

 

大夫、士飾竹以為笏,不敢與君並用純物也。

 

○球音求。

 

魚須文竹,崔云:「用文竹及魚班也。」

 

《隱義》云:「以魚須飾文竹之邊。」

 

須音班。

 

見於天子與射,無說笏。

 

入大廟說笏,非古也。

 

言凡吉事無所說笏也。

 

大廟之中,唯君當事說笏也。

 

○說,本又作稅,同他活反,下及注同。

 

小功不說笏,當事免則說之。

 

免,悲哀哭踴之時,不在於記事也。

 

小功輕,不當事,可以搢笏也。

 

○免音問,注同。

 

既搢必盥,雖有執於朝,弗有盥矣。

 

搢笏,輒盥,為必執事。

 

○為,於偽反。

 

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

 

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

 

笏,畢用也,因飾焉。

 

畢,盡也。

 

○畫,呼麥反。

 

造,皇七報反,舊七刀反。

 

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

 

殺,猶杼也。

 

天子杼上終葵首,諸侯不終葵首,大夫、士又杼其下首,廣二寸半。

 

○去,起呂反,下注「去上」、「則去」、「去飾」同。

 

[疏]「笏天」至「去一」。

 

○正義曰:此一節明天子以下笏之所用之物,並明用笏之事,及闊狹長短。

 

○「大夫以魚須文竹」者,文,飾也。

 

庾氏云「以鮫魚須飾竹以成文」。

 

「七竹,本,像可也」者,士以竹為本質,以象牙飾其邊緣,飾之可也。

 

言「可」者,通許之辭。

 

○注「球美」至「物也」。

 

○正義曰:按《釋地》云:「西北之美者,有崑崙虛之璆、琳、琅玕焉。」

 

李巡、孫炎、郭璞等並云「璆、琳,美玉」。

 

此之「球」字則與璆同,故云球是美玉也。

 

云「文,猶飾也」,謂以魚須文飾其竹。

 

盧云「以魚須及文竹為笏」,非鄭義也。

 

云「大夫、士飾竹以為笏者」,大夫以魚須,士用象。

 

○注「言凡」至「笏也」。

 

○正義曰:經總云「見於天子」,則諸侯事在其間,故云「言凡吉事無所說笏」。

 

「凡」者非一之辭。

 

下文云「小功不說」,則大功以上皆說之,故云:惟吉事無說笏也。

 

云「大廟之中,唯君當事則說笏也」者,以臣見君無不執笏,明大廟之中,雖當事之時亦執笏也。

 

君則大廟之中,當事之時則說笏。

 

時臣驕泰,僣傚於君,當事之時亦說笏,故記者明之云:臣入大廟當事說笏,非古禮也。

 

是當時之僣,記者據時而言,故鄭云「唯君當事說笏也」。

 

必知「當事說」者,以下文云「小功不說笏,當事免則說之」,明君入大廟,當事則亦說耳。

 

凡臣見君皆執笏,笏所以記事,射所以兆威儀。

 

獨云「見於天子」者,以天子尊極,恐臣下畏懼,不敢執笏,故特言「見於天子」,明臣下見於君皆然。

 

○「既搢」至「盥矣」。

 

○言「既搢笏必盥」者,謂有執事於朝,須預絜淨,故既搢笏於帶,必盥洗其手於後。

 

雖有執事於朝,更不須清絜,不須盥矣。

 

以其初盥已畢。

 

○「造受」至「飾焉」。

 

○「造受命」,謂造詣君前而受命,則書記於笏。

 

○「笏,畢用也」者,畢,盡也,謂事事盡用笏記之。

 

○「因飾焉」者,謂因其記事所須,而飾以為上下等級焉。

 

○「其中博三寸」者,天子、諸侯上首廣二寸半,其天子椎頭不殺也。

 

大夫士下首又廣二寸半,唯笏之中央同博三寸,故云「其中博三寸」也。

 

「其殺六分而去一」者,天子、諸侯從中以上,稍稍漸殺,至上首六分三寸而去其一分,餘有二寸半。

 

在大夫士又從中以下,漸漸殺至下首,亦六分而去一。

 

○注「殺猶」至「寸半」。

 

○正義曰:按《玉人》云「天子杼上。」

 

此云「殺」,故知「殺,猶杼也」。

 

云「諸侯不終葵首」者,以玉人云:天子終葵首」,則諸侯不終葵首可知也。

 

云「大夫士又杼其下」者,以經特云「其中博三寸」,明笏上下二首不博三寸。

 

諸侯既南面之君,同殺其上,大夫士北面之臣,宜俱殺其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18:16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而素帶,終辟,大夫素帶,辟垂,士練帶,率,下辟,居士錦帶,弟子縞帶,並紐約用組。

 

「而素帶,終辟」,謂諸侯也。

 

諸侯不朱裡,合素為之,如今衣帶為之,下天子也。

 

大夫亦如之。

 

率,繂也。

 

士以下皆襌,不合而繂積,如今作幧頭為之也。

 

辟,讀如「裨冕」之「裨」。

 

裨,謂以繒采飾其側。

 

人君充之,大夫裨其紐及末,士裨其末而已。

 

居士,道藝處士也。

 

此自「而素帶」亂脫在是耳,宜承「朱裡終辟」。

 

○帶音戴。

 

辟,依注為裨,婢支反,下同,徐又音卑,下「緇辟」、「終辟」皆放此。

 

率音律,注及下同。

 

並,必政反。

 

紐,女久反。

 

組音祖。

 

下,戶嫁反。

 

繂音律。

 

幧,七綃反,又七曹反。

 

[疏]「而素帶,終辟」。

 

○正義曰:自此以下至「皆從男子」明帶及韡□,及王后以下衣服等差,其文雜陳,又上下爛脫,今一依鄭注以為先後:「天子素帶,朱裡,終辟。

 

而素帶,終辟,大夫素帶,辟垂,士練帶,率,下辟,居士錦帶,弟子縞帶,並紐約用組,三寸,長齊於帶。

 

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子游曰:『參分帶下,紳居二焉。』

 

紳、韡、結三齊。

 

大夫大帶四寸。

 

雜帶,君朱綠,大夫玄華,士緇辟二寸,再繚四寸。

 

凡帶有率,無箴功。」

 

此等總論帶之義也,今依而解之。

 

○「天子素帶朱裡」者,以素為帶,用朱為裡。

 

終辟,辟則裨也。

 

終竟帶身在要及垂皆裨,故云「終辟」。

 

○「而素帶,終辟」者,謂諸侯也,以素為帶,不以朱為裡,亦用朱綠終裨。

 

○「大夫素帶,辟垂」者,大夫亦用素為帶,不終裨,但以玄華裨其身之兩旁及屈垂者。

 

○「士練帶,率,下辟」者,士用孰帛練為帶,其帶用單帛,兩邊繂而已。

 

繂,謂緶緝也。

 

「下裨」者,但士帶至者,必反屈向上,又垂而下,大夫則總皆裨之。

 

士則用緇,唯裨鄉下一垂者。

 

○「居士錦帶」者,用錦為帶,尚文也。

 

○「弟子縞帶」者,用生縞為帶,尚質也。

 

○「並紐約用組」者,並,並也。

 

紐,謂帶之交結之處,以屬其紐。

 

約者,謂以物穿紐、約結其帶。

 

謂天子以下,至弟子之等,其所紐約之物,並用組為之,故云「並紐約用組」。

 

「三寸」者,謂紐約之組闊三寸也。

 

○「長齊於帶」者,言約紐組餘長三尺,與帶垂者齊,故云「長齊於帶」。

 

○「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者,紳,謂帶之垂者。

 

紳,重也,謂重屈而舒申。

 

其制:士長三尺,有司長二尺五寸。

 

○「子游曰:參分帶下,紳居二焉」,記者引子游之言,以證紳之長短。

 

人長八尺,大帶之下,四尺五寸,分為三分,紳居二分焉,紳長三尺也。

 

○「紳、韡、結三齊」者,紳,謂紳帶。

 

韡,謂蔽膝。

 

結,謂約紐餘紐。

 

三者俱長三尺,故云「三齊」也。

 

○「大夫大帶四寸」,謂合素為之廣四寸。

 

○「雜帶,君朱綠,大夫玄華,士緇辟」者,雜,猶飾也,謂飾帶君用朱綠,大夫用玄華,士用緇也。

 

○「士緇辟二寸,再繚四寸」,謂用單練廣二寸。

 

繚,繞也。

 

再度繞要,亦四寸也。

 

○「凡帶有率,無箴功」者,凡帶,謂有司之帶。

 

有繂,謂其帶既襌,亦以箴緶緝其側,但繂俵之而已,無別裨飾之箴功,故云「無箴功」。

 

○注「而素」至「終辟」。

 

○正義曰:以文承「天子素帶」,「終辟」,故知「素帶」「謂諸侯」。

 

以絰不云「朱裡」,故云「諸侯不朱裡」,「下天子也」。

 

云「率,繂也,士以下皆襌,不合而繂積」者,以「率」非縫繞之事,故讀為「繂」,與碑繂同也。

 

知「士以下皆襌」者,以經云「士練帶,率」,繂,是縫俵之名,以縫旁邊,故知「襌」也。

 

云「辟,讀如裨冕之裨」者,讀如《曾子問》「大祝裨冕」之裨也。

 

云「人君充之」者,充,滿也。

 

人君,謂天子諸侯。

 

飾帶從首及末遍滿皆飾,故云「充之」。

 

云「大夫裨其紐及末」者,大夫卑,但飾其帶紐以下,至於末也。

 

云「士裨其末而已」者,士又卑,但裨其一條下垂者,故云裨末而已。

 

云「宜承朱裡終辟」者,以下文云「天子素帶,朱裡,終辟」,此文即云「素帶終辟」,次云「大夫」,故知宜承「天子素帶」之下文相次也。

 

○注「三寸」至「為衿」。

 

○正義曰:知「三寸,約帶紐組之廣」者,以帶廣四寸,此云「三寸,長齊於帶」,承上「紐約用組」之下,故知是紐廣也。

 

云「言其屈而重也」者,解垂帶名紳之意,申,重也。

 

云「宜承約用組」者,以此經直云「三寸,長齊於帶」,非發語之端,明知有所承次,故以為宜承「約用組」之下。

 

○注「雜猶」至「三齊」。

 

○正義曰:上云「裨」,此云「雜」,故知「雜」即上之「裨」也。

 

云「君裨帶上以朱,下以綠」者,君,謂天子、諸侯。

 

崔氏、熊氏並云:「據要為正,飾帶外邊,上畔以朱,朱是正色,故在上也。

 

下畔以綠,綠是間色,故在下也。」

 

云「大夫裨垂,外以玄,內以華。

 

華,黃色也」者,熊氏云:「近人為內,遠人為外。」

 

玄是天色,故在外。

 

以華對玄,故以為黃也。

 

黃是地色,故在內也。

 

云「士裨垂之下,外內皆以緇」者,士既練帶,而《士冠禮》謂之「緇帶」,濛裨色言之,故謂之「緇帶」,以裨之外內皆用緇也。

 

云「宜承紳、韡、結三齊」者,以下文「三寸,長齊於帶」,合承上「紐約用組」之後,則此「大夫大帶」一經,不得廁在其間,故知宜承下「紳、韡、結三齊」之後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19:39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韡,君朱,大夫素,士爵韋。

 

此玄端服之韡也。

 

韡之言蔽也。

 

凡韡,以韋為之,必象裳色。

 

則天子、諸侯玄端朱裳,大夫素裳。

 

唯士玄裳,黃裳,雜裳也。

 

皮弁服皆素韡。

 

○韡音必。

 

圜,殺,直:目韡制。

 

○圜音圓。

 

天子直,四角直,無圜、殺。

 

公侯前後方,殺四角,使之方,變於天子也。

 

所殺者去上下各五寸。

 

大夫前方後挫角,圜其上角,變於君也。

 

□以下為前,以上為後。

 

○挫,作臥反。

 

士前後正。

 

士賤,與君同,不嫌也。

 

正,直、方之間語也。

 

天子之士則直,諸侯之士則方。

 

□下廣二尺,上廣一尺,長三尺,其頸五寸,肩,革帶,博二寸。

 

頸五寸,亦謂廣也。

 

頸中央,肩兩角,皆上接革帶以系之,肩與革帶廣同。

 

凡佩,繫於革帶。

 

○頸,吉井反,又吉成反。

 

大夫大帶四寸。

 

雜帶,君朱綠,大夫玄華,士緇辟二寸,再繚四寸。

 

凡帶有率,無箴功。

 

雜猶飾也,即上之裨也。

 

君裨帶,上以朱,下以綠終之。

 

大夫裨垂,外以玄,內以華。

 

華,黃色也。

 

士裨垂之下,外內皆以緇,是謂緇帶。

 

大夫以上以素,皆廣四寸。

 

士以練,廣二寸,再繚之。

 

凡帶,有司之帶也,亦繂之如士帶矣。

 

無箴功,則不裨之。

 

士雖繂帶裨,亦用箴功。

 

凡帶不裨,下士也。

 

此又亂脫在是,宜承「紳、□、結三齊」。

 

○繚音了。

 

箴音針。

 

下士,崔如字,或戶嫁反。

 

一命縕□幽衡,再命赤□幽衡,三命赤□蔥衡。

 

此玄冕爵弁服之□,尊祭服異其名耳。

 

□之言亦蔽也。

 

縕,赤黃之間色,所謂韎也。

 

衡,佩玉之衡也。

 

幽,讀為「黝」。

 

黑謂之黝,青謂之蔥。

 

《周禮》「公侯伯之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

 

○縕音溫。

 

□音弗。

 

幽,讀為黝,出注,幼糾反,黑也,下同。

 

韎,莫拜反,又音妹。

 

天子素帶,朱裡,終辟。

 

謂大帶也。

 

[疏]「□君」至「終辟」。

 

○正義曰:此一經總明□□上下尊卑之制,唯有「大夫大帶」一經廁在其間,已於「帶條」說訖。

 

○注「此玄」至「素□」。

 

○正義曰:知「此玄端服之□也」者,按《士冠禮》玄端、玄裳、黃裳、雜裳、爵□,謂士玄端之□。

 

此云「士爵韋」,故知是玄端之□也。

 

云「天子、諸侯玄端朱裳」者,以□從裳色。

 

君既用朱,故知裳亦硃色也。

 

然天子諸侯祭服,玄衣纁裳。

 

知此朱□非祭服□者,若其祭服則君與大夫士無別,同是赤色,何得云「大夫素,士爵韋」?

 

且祭服之□,大夫以上謂之□,士爵弁謂之韎韐,不得稱□也。

 

云「大夫素裳」者,大夫玄端,以素為裳,故素□也。

 

此則大夫、士朝君之服。

 

大夫既以素裳為朝服,又以玄端服,禮窮則同故也。

 

云「唯士玄裳,黃裳,雜裳也」者,《士冠禮》謂玄端之裳也。

 

士朝服則素裳,故鄭注《士冠禮》,朝服則玄端之衣,易其裳耳。

 

云「皮弁服皆素□」者,按《士冠禮》「皮弁服素□」。

 

云「皆」者,君與大夫、士皮弁皆然,故云「皆」也。

 

○注「目□制」。

 

○正義曰:經云「圜」,則下文「大夫前方後挫角」,則圜也。

 

經云「殺」,則下文「公侯前後方」,方則「殺」也。

 

經云「直」,則下文云「天子直」。

 

是「目□制」也。

 

○注「殺四」至「五寸」。

 

○正義曰:以經云「前後方」,是「殺四角」也。

 

上下各去五寸,所去之處,以物補飾之使方,變於天子也。

 

云「所殺者去上下各五寸」者,按《雜記》云「□會去上五寸」,是上去五寸。

 

又云「紕以爵韋,六寸」,不至下五寸,是去下五寸。

 

鄭注《雜記》云:「會,謂上領縫也。

 

領之所用,蓋與紕同。」

 

如鄭此言,即上去五寸是領也。

 

以爵韋為領,故云「領之所用」,「與紕同」。

 

下云「所去五寸,純以素」。

 

故鄭注《雜記》云:「純紕所不至者五寸。」

 

然則上去五寸是領也,下去五寸是純也。

 

若然,唯去上畔下畔,而云「殺四角」者,蓋四角之處別異之,使殊於餘邊也。

 

其會之下,純之上,兩邊皆紕以爵韋,表裡各三寸。

 

故《雜記》云:「□長三尺,下廣二尺,上廣一尺,會去上五寸。

 

紕以爵韋六寸,不至下五寸,純以素,紃以五采。」

 

□制大略如此。

 

但古制難知,不可委識,或據《禮圖》,天子□制,形如要鼓也,以今參驗,不附人情。

 

故今依附《記》文,參驗情事而為此說,以俟後賢。

 

○注「圜其」至「為後」。

 

○正義曰:以經云「後挫角」,謂殺上角使圜,不令方也。

 

○注「正,直、方之間語也」。

 

○正義曰:正,謂不邪也。

 

直而不邪謂之正,方而不邪亦謂之正,故云「正,直、方之間語」。

 

○注「頸五」至「革帶」。

 

○正義曰:云「頸五寸亦謂廣」者,鄭恐上下長五寸,故云「亦謂廣」也。

 

其上下及肩與革帶俱二寸也。

 

云「凡佩,系之革帶」者,以□繫於革帶,恐佩繫於大帶,故云然。

 

以大帶用組約,其物細小,不堪縣□佩故也。

 

○注「此玄」至「不命」。

 

○正義曰:以上經云「君朱,大夫素,士爵韋」,是玄端服之□,故云「此玄冕爵弁服之□」,言異於上也。

 

此據有孤之國,以卿大夫雖三命再命,皆著玄冕。

 

若無孤之國,則三命再命之卿大夫皆絺冕,不得唯玄冕也。

 

爵弁,則士所服。

 

云「尊祭服,異其名耳」者,他服稱□,祭服稱□,是異其名。

 

□、□皆言為蔽,取蔽鄣之義也。

 

知祭服稱□者,按《易•困卦•九二》「朱紱方來,利用享祀」,是祭祀稱□也。

 

按《詩毛傳》,天子純朱,諸侯黃朱。

 

黃硃色淺,則亦名赤□也。

 

則大夫赤□,色又淺耳。

 

有虞氏以前,直用皮為之,後王漸加飾焉,故《明堂位》云:「有虞氏服□,夏後氏山,殷火,周龍章。」

 

彼注云:「天子備焉,諸侯火而下,卿大夫山,士韎韐而已。」

 

云「縕,赤、黃之間色,所謂韎也」者,按此云「一命,縕□」,一命,謂公侯伯之士。

 

《士冠禮》「爵弁韎韐」,此「縕□」則當彼「韎韐」,故云「所謂韎也」。

 

《毛詩》云:「韎韐茅蒐染。」

 

齊人謂「茅蒐」為「韎韐」聲也。

 

茅蒐,則蒨草也。

 

以蒨染之,其色淺赤,則縕為赤、黃之間色。

 

若子、男大夫,但名「縕□」,不得為韎韐也,以其非士故耳。

 

云「黑謂之黝,青謂之蔥」者,《周禮•牧人》云:「陰祀用黝牲。」

 

又孫炎注《爾雅》云:「黝青黑,蔥則青之異色。」

 

三命則公之卿玄冕,侯伯之卿絺冕,皆赤□蔥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20:52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王后褘衣,夫人揄狄,褘讀如翬,揄讀如搖,翬、搖皆翟雉名也。

 

刻繒而畫之,著於衣以為飾,因以為名也。

 

後世作字異耳。

 

夫人,三夫人,亦侯伯之夫人也。

 

王者之後,夫人亦褘衣。

 

○褘音翬,許韋反,注及下同。

 

揄音搖,羊消反。

 

《爾雅》云:「伊洛而南,素質五色,皆備成章曰翬。

 

江淮而南,青質五色,皆備成章曰鷂。」

 

鷂音搖。

 

謂刻畫此雉形,以為後夫人服也。

 

翟,直歷反。

 

著,直略反,又竹略反。

 

三寸,長齊於帶,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子游曰:「參分帶下,紳居二焉。」

 

紳、□、結三齊。

 

三寸,謂約帶紐組之廣也。

 

長齊於帶,與紳齊也。

 

紳,帶之垂者也,言其屈而重也。

 

《論語》曰:「子張書諸紳。」

 

有司,府史之屬也。

 

三分帶下而三尺,則帶高於中也。

 

結,約餘也。

 

此又亂脫在是,宜承「約用組」。

 

結,或為「衿」。

 

○紳音申,本亦作申,下同。

 

重,直龍反。

 

君命屈狄,再命褘衣,一命襢衣,士褖衣。

 

君,女君也。

 

屈,《周禮》作「闕」,謂刻繒為翟,不畫也。

 

此子、男之夫人,及其卿、大夫、士之妻命服也。

 

褘,當為「鞠」,字之誤也。

 

禮,天子諸侯命其臣,後夫人亦命其妻以衣服,所謂「夫尊於朝,妻榮於室」也。

 

子、男之卿再命,而妻鞠衣,則鞠衣、襢衣、褖衣者,諸侯之臣皆分為三等,其妻以次受此服也。

 

公之臣,孤為上,卿、大夫次之,士次之。

 

侯、伯、子、男之臣,卿為上,大夫次之,士次之。

 

褖,或作「稅」。

 

○屈音闕,注同。

 

褘,依注音鞠,居六反,又曲六反。

 

襢,張戰反。

 

褖,吐亂反,注作稅,音同。

 

唯世婦命於奠繭,其他則皆從男子。

 

奠,猶獻也。

 

凡世婦已下,蠶事畢獻繭,乃命之以其服。

 

天子之後、夫人、九嬪,及諸侯之夫人,夫在其位,則妻得服其服矣。

 

自「君命屈狄」至此,亦亂脫在是,宜承「夫人揄狄」。

 

[疏]「王后」至「男子」。

 

○正義曰:此一節論王后以下命婦之服,唯有「三寸,長齊於帶」一經,廁在其間。

 

帶事前文已解訖, ○「王后褘衣」者,褘,讀如「翬」,謂畫翬於衣,六服之最尊也。

 

○「夫人揄狄」者,揄,讀如「搖」,狄,讀如「翟」,謂畫讀翟之雉於衣,謂三夫人及侯伯夫人也。

 

○「君命屈狄」者,君,謂女君,子男之妻也。

 

被後所命,故云「君命屈狄」者。

 

屈,闕也。

 

狄,亦翟也。

 

直刻雉形,闕其采畫,故云「闕翟」也。

 

○「再命褘衣」者,再命,謂子男之卿。

 

褘,當為「鞠」,謂子、男卿妻服鞠衣也。

 

○「一命襢衣」者,襢,展也。

 

子、男、大夫一命,其妻服展衣也。

 

○「士褖衣」者,謂子、男之士不命,其妻服褖衣。

 

鄭注《士喪禮》,褖之言緣,黑衣裳,以赤緣之。

 

○「唯世婦命於奠繭」者,世婦,謂天子二十七世婦以下也。

 

奠,獻也。

 

獻繭,謂世婦及命婦入助蠶畢獻繭也。

 

凡夫尊於朝,妻貴於室,皆得各服其命服。

 

今唯世婦及卿大夫之妻並卑,雖已被命,猶不得即服命服,必又須經入助蠶,蠶畢獻繭,繭多功大,更須君親命之著服,乃得服耳,故云「命於奠繭」。

 

○「其他則皆從男子」者,其他,謂後、夫人、九嬪及五等諸侯之妻也。

 

其夫得命,則其妻得著命服,不須奠繭之命,故云「皆從男子」。

 

○注「褘讀」至「褘衣」。

 

○正義曰:按鄭注《內司服》引《爾雅•釋鳥》:「伊雒而南,素質五色,皆備成章曰翬。

 

江淮而南,青質五色,皆備成章曰搖。」

 

鄭又云:「王后之服刻繒為之形而采畫之,綴於衣以為文章。

 

褘衣,畫翬者。

 

榆翟,畫搖者。

 

闕翟,刻而不畫。

 

從王祭先王則服褘衣,祭先公則服榆翟,祭群小祀則服闕翟。

 

鞠衣,黃桑服也。

 

色如鞠塵,服之以告桑。

 

展衣,以禮見王及賓客。

 

褖衣,御於王之服。

 

闕翟赤,搖翟青,褖衣玄,鞠衣黃,展衣白,褖衣黑。」

 

又《鄭志》云:「三狄首服副,副,覆也,所以覆首為之飾。

 

其遺像,若今步繇矣。

 

鞠衣首服編編,列髪為之。

 

其遺像,若今假紒矣。

 

展衣,褖衣,首服以次第髪長短為之,所謂髲鬄。

 

若燕居之時,則亦褖衣驪笄總而已。」

 

其六服皆以素紗為裡,故《內司服》「陳六服」之下云「素紗」,鄭注云:「六服皆袍,制以白縳為裡。」

 

云「夫人,三夫人,亦侯伯之夫人也」者,以經云「王后褘衣」,則云「夫人榆狄」,其文相次,故以夫人為三夫人。

 

但三夫人與三公同對王為屈,三公執璧與子男同,則三夫人亦當與子男夫人同,故鄭注《司服》疑而不定,云「三夫人,其闕狄以下乎」,為兩解之也。

 

云「王者之後,夫人亦褘衣」者,以《禮記》每云「君袞冕」、「夫人副褘」。

 

王者之後,自行正朔,與天子同,故祭其先王,服上服也。

 

若祭先公則降焉。

 

魯祭文王、周公,其夫人亦褘衣,故《明堂位》云「君袞冕立於阼,夫人副褘立於房中」是也。

 

○注云「君女」至「作稅」。

 

○正義曰:以禮,君命其夫,後命其婦,則子男之妻不得受天子之命,故以為君謂女君。

 

是子男之妻,受後之命,或可。

 

女君,謂後也,命子男妻,故云「君命」。

 

云「此子、男之夫人,及其卿、大夫、士之妻命服也」者,以《典命》云:「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

 

此云「再命褘衣,一命襢衣,士褖衣」,又承「闕狄」下,正與子男同,故知據「子、男夫人及卿、大夫、士之妻」也。

 

褘衣是王后之服,故疑當為鞠衣。

 

云「子、男之卿再命,而妻鞠衣,則鞠衣、襢衣、褖衣者,諸侯之臣,皆分為三等,其妻以次受此服也」者,鄭為此言,欲明諸侯臣之妻,唯有三等之服。

 

云「公之臣,孤為上,卿、大夫次之,士次之」者,以《司服》云孤「絺冕而下」,卿大夫「玄冕而下」,士「皮弁而下」。

 

此謂上公臣為三等。

 

云「侯、伯、子、男之臣,卿為上,大夫次之,士次之」者,以此經「再命鞠衣,一命襢衣,士褖衣」,士與大夫不同。

 

又《典命》「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士不命」,尚分為三等。

 

侯、伯之卿三命,大夫再命,士一命,是亦三等,可知鄭云然也。

 

○注「奠猶」至「榆狄」。

 

○正義曰:凡獻物必先奠於地,故云「奠,猶獻也」。

 

云「凡世婦以下,蠶事畢獻繭,乃命之」者,三夫人九嬪,其位既尊,不須獻繭,自然得命也。

 

世婦以下位卑,因獻繭,乃得命,言以下則女御亦然。

 

經唯云「世婦」,舉其貴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22:06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凡侍於君,紳垂,足如履齊,頤霤,垂拱,視下而聽上,視帶以及袷,聽鄉任左。

 

紳垂,則磬折也。

 

齊,裳下緝也。

 

袷,交領也。

 

○齊音咨,本又作齋,注同。

 

頤,以支反。

 

霤,力救反。

 

袷,居業反。

 

鄉,許亮反。

 

折,之列反,又市列反,篇末放此。

 

緝,七入反。

 

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

 

節,所以明信,輔君命也。

 

使使召臣,急則持二,緩則持一。

 

《周禮》曰「鎮圭以征守」,其餘未聞也。

 

今漢使者擁節。

 

○使使,上音史,下色吏反。

 

鎮,珍刃反,徐音珍。

 

守,手又反。

 

漢使,色吏反。

 

在官不俟屨,在外不俟車。

 

趨君命也。

 

必有執隨授之者,官謂朝廷治事處也。

 

○處,昌慮反。

 

[疏]「凡侍」至「俟車」。

 

○正義曰:此一節論人臣侍君及被君召之儀。

 

○「凡侍於君」者,謂臣侍君法也。

 

凡者,臣無貴賤皆然也。

 

○「紳垂」者,紳,大帶也。

 

身直則帶倚,磬倚則帶垂。

 

「足如履齊」者,齊,裳下緝也。

 

身折則裳前下緝委地,故行則足恆如踐履裳下也。

 

「頤霤」者,霤,屋簷。

 

身俯,故頭臨前,垂頤如屋霤。

 

○「垂拱」者,拱,沓手也。

 

身俯則宜手沓而下垂也。

 

○「視下而聽上」者,視高則敖,故下矚也。

 

聽上,謂聽尊者語宜諦聽,故仰頭而面鄉上以聽之也。

 

○「視帶以及袷」者,視尊者之處也。

 

袷,交領也。

 

視君之法,下不過帶,高不過袷,故《曲禮》云「凡視上於面則敖,下於帶則憂」是也。

 

○「聽鄉任左」者,此解「聽上」也。

 

庾云:「『聽上』及『聽鄉任左』,皆備君教使也。」

 

鄭注《少儀》曰:「立者尊右,則坐者尊左也。」

 

侍君之時君坐,故侍者在右。

 

是以「聽鄉」皆以左為任也。

 

此謂臣以左耳近君,故云「任左」。

 

○「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者,節者,以玉為之,所以明信,輔於君命者,也。

 

君使使召臣有二節時,有一節時,故合云「三」也。

 

隨事緩急,急則二節,臣故「走」也。

 

緩則一節,臣故「趨」也。

 

庾氏云:「君召以三節者,謂君召臣急,則以二節,緩則以一節。

 

急、緩不出於三耳,不謂節盡於三也。」

 

「在官不俟屨,在外不俟車」者,急趨君召也。

 

官,謂朝廷治事處也。

 

外,謂其室及官府也。

 

在官近,不須車,故言「屨」。

 

在外遠,故云「車」。

 

○注「《周禮》」至「擁節」。

 

○正義曰:此《周禮•典瑞》文。

 

引之者,證君召臣之節,謂徵召守國諸侯,以鎮圭召之。

 

云「其餘未聞」者,謂召諸侯之外,別召餘臣未聞。

 

云「今漢使擁節」者,擁,持也。

 

漢時使人召臣,持節召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23:21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士於大夫,不敢拜迎,而拜送。

 

禮不敵,始來拜,則士辟也。

 

○辟音避,下「亦辟」、「辟先」、「辟德」皆同。

 

士於尊者先拜,進面,答之拜則走。

 

士往見卿大夫,卿大夫出迎,答拜亦辟也。

 

[疏]「士於」至「則走」。

 

○正義曰:此一節明士於尊者之法。

 

「士於大夫,不敢拜迎」者,此謂大夫詣士,禮既不敵,故士不敢迎而先拜,大夫雖拜,士則辟之。

 

○「而拜送」者,按《儀禮•鄉射》、《鄉飲酒》、《公食》、《聘禮》,但是主人送賓者,皆主人再拜,賓不答拜。

 

鄭注云:「不答拜者,禮有終故也。」

 

「士於尊者先拜」者,謂士往詣卿大夫,即先於門外拜之也。

 

○「進面」,士先於外拜,拜竟乃進面,親相見也。

 

○「答之拜則走」者,若大夫出迎而答拜於士,則士走辟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24:22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士於君所言大夫,沒矣,則稱謚若字,名士。

 

與大夫言,名士,字大夫。

 

君所,大夫存亦名。

 

[疏]「士於」至「大夫」。

 

○正義曰:此一節論士於君及大夫之所言群臣之法。

 

○「士於君所言大夫」者,謂士在君前,與君言論及於大夫也。

 

○「沒矣,則稱謚若字」者,君前臣名,若彼大夫生則士呼其名;

 

若彼大夫已死沒,而士於君前言,則稱彼謚;

 

無謚則稱字:不呼其名,敬貴故也。

 

○「名士」者,士賤,雖已死,而此生士與君言,猶呼死士名也。

 

○「與大夫言,名士,字大夫」者,謂士與大夫言次論及他生大夫、士之法也。

 

士賤,故呼之名,大夫貴,故呼之字也。

 

若大夫、士卒,則字士、謚大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25:22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於大夫所,有公諱,無私諱。

 

公諱,若言語所辟先君之名。

 

凡祭不諱,廟中不諱,謂祝嘏之辭中,有先君之名者也。

 

凡祭,祭群神。

 

廟中上不諱下。

 

○嘏,古雅反。

 

教學、臨文不諱。

 

為惑未知者。

 

○為,於偽反,下「為幼」、「為起事」同。

 

[疏]「於大」至「不諱」。

 

○正義曰:此一節論諱與不諱之法。

 

○「有公諱無私諱」者,謂士及大夫言,但諱君家,不自私諱父母也。

 

崔氏云:「謂伯叔之諱耳。

 

若至親則不得言。」

 

庾云:「謂士與大夫言,有音字同己祖禰名字,皆不得諱,辟敬大夫,故不重敬。」

 

「凡祭不諱,廟中不諱」者,謂祝嘏之辭,中有先君名者也。

 

凡祭,祭群神也,謂社稷、山川百神也。

 

祝嘏辭中有先君之名,不諱之也。

 

「廟中上不諱下」,若有事於祖,則不諱父也。

 

有事於父則諱祖。

 

○「教學臨文不諱」者,教學,為師長也。

 

教人若諱,疑誤後生也。

 

臨文,謂簡牒及讀法律之事也,若諱則失於事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26:30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古之君子必佩玉,比德焉。

 

君子,士已上。

 

右徵、角,左宮、月,玉聲所中也。

 

徵、角在右,事也,民也,可以勞。

 

宮,羽在左,君也,物也,宜逸。

 

○徵,張裡反,注同。

 

中,丁仲反,下文同。

 

趨以《採齊》,路門外之樂節也。

 

門外謂之趍。

 

齊,當為「楚薺」之薺。

 

○趍,七須反,本又作「趣」。

 

齊,依注作「薺」,疾私反。

 

《采薺》,《詩》篇名。

 

行以《肆夏》,登堂之樂節。

 

周還中規。

 

○反行也,宜圜。

 

○還音旋,本亦作「旋」,下同。

 

圜音圓,折還中矩,曲行也,宜方。

 

○折,之設反。

 

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

 

揖之,謂小俛,見於前也。

 

揚之,謂小仰,見於後也。

 

鏘,聲貌。

 

○鏘,七羊反。

 

見,賢遍反,下同。

 

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辟之心無自入也。

 

鸞在衡,和在式。

 

自,由也。

 

○辟,本又作「僻」,匹亦反,又婢亦反,徐芳益反。

 

○君在不佩玉,左結佩,右設佩。

 

謂世子也。

 

出所處而君在焉,則去德佩而設事佩,辟德而示即事也。

 

結其左者,若於事有未能也。

 

結者,結其綬不使鳴也。

 

居則設佩,謂所處而君不在焉。

 

朝則結佩。

 

朝於君亦結左。

 

齊則綪結佩,而爵□。

 

綪,屈也。

 

結又屈之,思神靈,不在事也。

 

爵□者,齊服玄端。

 

○齊,側皆反,注同。

 

綪,側耕反。

 

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

 

喪主於哀,去飾也。

 

凡,謂天子以至士。

 

佩玉有沖牙,居中央以前後觸也。

 

○沖,昌容反。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

 

故,謂喪與災眚。

 

○災音災。

 

眚,色耿反。

 

天子佩白玉而純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玟而縕組綬。

 

玉有山玄、水蒼者,視之文色所似也。

 

綬者,所以貫佩玉,相承受者也。

 

純,當為「緇」。

 

古文「緇」字或作絲旁才。

 

綦,文雜色也。

 

縕,赤黃。

 

○綬音受。

 

純,讀為緇,側其反。

 

瑜,羊朱反。

 

綦音其。

 

瓀,而兗反,徐又作萩,同。

 

玟,武巾反,字又作「<石>」,同。

 

縕音溫。

 

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

 

謙不比德,亦不事也。

 

像,有文理者也。

 

環,取可循而無窮。

 

[疏]「古之」至「中矩」。

 

○正義曰:此一節廣明佩玉之事。

 

各隨文解之。

 

○注「比德」至「已上」。

 

○正義曰:按《詩•秦風》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是玉以「比德」。

 

按《聘義》云:「溫潤而澤,仁也。

 

縝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劌,義也。

 

垂之如隊,禮也。」

 

「孚筠旁達,信也。」

 

是玉以比德也。

 

按下文云「天子佩白玉」,下至「士佩瓀玟」,士是君子含士以上也。

 

○注「玉聲」至「宜逸」。

 

○正義曰:「玉聲所中也」者,謂所佩之玉,中此徵、角、宮、羽之聲。

 

云「事也,民也,可以勞」者,按《樂記》:「角為民,徵為事。」

 

右廂是動作之方,而佩徵、角。

 

事則須作而成,民則供上役使,故可勞而在右也。

 

云「君也,物也,宜逸」者,按《樂記》云:「宮為君,羽為物。」

 

今宮、羽在左,是無事之方。

 

君宜靜而無為,物宜積聚,故在於左,所以「逸」也。

 

○注「路門」至「之薺」。

 

○正義曰:路寢門外至應門謂之「趨」,於此趨時,歌《採齊》為節。

 

云「齊,當為『楚薺』之薺」者,按《詩•小雅》有《楚茨》之篇,此作「齊」字,故讀為《楚茨》之「茨」,音同耳,其義則異。

 

○注「登堂之樂節」。

 

○正義曰:路寢門內至堂,謂之「行」,於行之時則歌《肆夏》之樂。

 

按《爾雅•釋宮》云:「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

 

此對文耳。

 

若總而言之,門內謂之行,門外謂之趨。

 

鄭注《樂師》云:「行,謂於大寢之中。

 

趨,謂於朝廷。」

 

然則王出,既服至堂而《肆夏》作,出路門而《采薺》作。

 

其反,入至於應門、路門亦如之。

 

此謂步迎賓客。

 

王如有車出之事,登車於大寢西階之前,反降於阼階之前,《尚書傳》曰「天子將出,撞黃鐘之鐘,右五鍾皆應,入則撞蕤賓之鐘,左五鍾皆應」是也。

 

○注「反行也,宜圜」。

 

○正義曰:反行謂到行,反而行,假令從北向南,或從南向北。

 

○注「曲行也,宜方」。

 

○正義曰:曲行,謂屈曲而行,假令從北向南行,曲折而東向西向也。

 

○「進則」至「鳴也」。

 

○揖,俯也。

 

若行前進,則身恆小俯俛也。

 

○「退則揚之」者,揚,仰也。

 

卻退遷行則身微仰也。

 

○「然後玉鏘鳴也」者,若進俯退仰,則然後佩離身而直行搖動,佩自擊,所以玉聲得鏘鏘而鳴也。

 

○注「揖之」至「後也」。

 

○正義曰:「見於前」者,謂佩鄉前垂而見之。

 

「見於後」者,謂佩鄉後垂而見也。

 

○「是以非辟之心,無自入也」,謂君子恆聞鸞和佩玉之正聲。

 

自,由也。

 

是以非類邪辟之心,無由入於身也。

 

○注「鸞在衡,和在式」。

 

○正義曰:「鸞在衡,和在式」,《韓詩外傳》文也。

 

若鄭康成之意,此謂平常所乘之車也。

 

若田獵之車,則鸞在馬鑣也。

 

故注《秦詩》云:「置鸞於鑣,異於乘車。」

 

鄭於《秦詩》既巳明言,故於《毛詩傳》云「在軾曰和,在鑣曰鸞」,鄭不復易毛也。

 

又於《商頌》箋云「鸞在鑣」,同毛氏之說,亦不復具言,以《秦詩》箋已明言故也。

 

○「君在」至「設佩」。

 

○謂世子出所處而與君同在一處,則不敢佩玉。

 

玉以表德,去之示己無德也。

 

○「左結佩」者,佩亦玉珮。

 

既不佩玉,而結左佩也。

 

鄭云「結者,結其綬不使鳴也」。

 

賀云:「事佩綬且不鳴,今云『結綬使不鳴』,則猶在佩玉也。」

 

○「右設佩」者,結左邊玉珮而設右邊事佩。

 

事佩,是木燧大觿之屬。

 

○注「謂世」至「鳴也」。

 

○正義曰:知「謂世子也」者,以臣之對君,則恆佩玉,故下云:「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前文云:「然後玉鏘鳴也。」

 

是臣之去朝君,備儀盡飾,當佩玉。

 

今云「君在不佩玉」,故知非臣,下云「世子佩瑜玉」,是以知世子也。

 

云「出所處而君在焉」者,以下文「朝則結佩」,謂朝時,明此君在,非朝處也。

 

云「去德佩」者,謂結玉珮不使鳴,非謂全去也。

 

云「而設事佩」者,大觿木燧之屬也。

 

云「辟德而示即事也」者,以辟德不敢當,故「去德佩」而示有勞役之事,以奉於上,故設事佩也。

 

自朝則結佩,朝結佩及設佩,亦皆謂世子。

 

○「齊則綪結佩」,此謂總包凡應佩玉之人,非唯世子綪結佩。

 

綪,屈也。

 

謂結其綬,而又屈上之也。

 

○「而爵□」者,謂士玄端,齊故爵韋為□也。

 

而熊氏、皇氏並謂諸侯以下皆以玄端,齊而以爵韋為□,同士禮,以其齊,故不用朱□素□也。

 

義或然也。

 

○「佩玉有沖牙」,凡佩玉必上繫於沖,下垂三道,穿以蠙珠,下端前後以縣於璜,中央下端縣以沖牙,動則沖牙前後觸璜而為聲。

 

所觸之玉,其形似牙,故曰「沖牙」。

 

皇氏謂沖居中央,牙是外畔兩邊之璜,以沖、牙為二物。

 

若如皇氏說,鄭何得云牙「居中央以為前後觸也」。

 

○注「玉有」至「赤黃」。

 

○正義曰:「玉有山玄、水蒼者,視之文色所似也」者,玉色似山之玄而雜有文,似水之蒼而雜有文,故云「文色所似」。

 

但尊者玉色純,公侯以下,玉色漸雜,而世子及士唯論玉質,不明玉色,則玉色不定也。

 

瑜是玉之美者,故世子佩之。

 

承上天子、諸侯,則世子,天子、諸侯之子也。

 

然諸侯之世子雖佩瑜玉,亦應降殺天子世子也。

 

瓀玟,石次玉者,賤,故士佩之。

 

云「純,當為緇」者,以經云玄組、朱組皆是色,則純亦是色也,故讀「純」為「緇」。

 

鄭讀純為緇,其例有異。

 

若經文絲帛義分明而色不見者,即讀純為緇。

 

《媒氏》云「純帛不過伍兩」,以有「帛」字,故「純」為「緇」。

 

《祭統》云「後夫人蠶事以供純服」,以其供蠶絲義分明,故讀「純」為「緇」。

 

《論語》云:「麻冕,禮也,今也純,儉。」

 

稱古用麻,今用純,則絲可知也。

 

以色不見,故讀「純」為「緇」。

 

若色見而絲不見,則不破純字,以義為絲,《昏禮》「女次純衣」,注云「純衣,絲衣」,如此之類是也。

 

云「綦,文雜色也」者,《顧命》「四人綦弁」,云「綦,青黑色」。

 

《鄭風》「縞衣綦巾」,注云「綦,蒼艾色」,是綦為雜色。

 

又《說文》云:「綦,蒼艾色。」

 

是雜色也。

 

○「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

 

○孔子以象牙為環,廣五寸,以綦組為綬也。

 

所以然者,失魯司寇,故謙不復佩德佩及事佩,示己無德、事也。

 

「佩象環」者,象牙有文理,言己有文章也。

 

而為環者,示己文教所循環無窮也。

 

五寸,法五行也。

 

言文教成人,如五行成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27:54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童子之節也,緇布衣,錦緣,錦紳並紐,錦束髮,皆朱錦也。

 

童子,未冠之稱也。

 

《冠禮》曰「將冠者采衣紒」也。

 

○並紐,必正反,下女丑反。

 

冠,古亂反,下並同。

 

稱,尺證反。

 

紒音計。

 

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

 

肆,讀為「肄」。

 

肆,餘也。

 

餘束,約紐之餘組也。

 

勤,謂執勞辱之事也。

 

此亦亂脫在是,宜承「無箴功」。

 

○肆音肄,以四反。

 

童子不裘不帛,不屨絇,無緦服,聽事不麻。

 

無事則立主人之北,南面。

 

見先生,從人而入。

 

皆為幼少,不備禮也。

 

雖不服緦,猶免,深衣無麻,往給事也。

 

裘、帛溫,傷壯氣也。

 

絇,屨頭飾也。

 

○絇,其俱反。

 

見,賢遍反。

 

少,詩照反,下「少儀」同。

 

免音問。

 

[疏]「童子」至「而入」。

 

○正義曰:此一節論童子之儀,唯有「肆束及帶」一經,鄭云「爛脫」廁在其間,宜承上「無箴功」之下。

 

今先釋之,後論「童子」之事。

 

○「肆束及帶」者,「肆,餘也」。

 

謂約束帶之餘組及帶之垂者。

 

若身充勤勞之事,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為其事之切迫,身須趍走,則擁抱之。

 

收,謂斂持在手。

 

擁,謂抱之於懷也。

 

○「童子之節也」者,謂童稚之子未成人之禮節。

 

○「緇布衣」者,謂用緇布為衣,尚質故也。

 

○「錦緣,錦紳並紐」者,謂用錦為緇布衣之緣,又用錦為紳帶,並絇帶之紐,皆用錦也。

 

○「錦束髮」者,以錦為總而束髮也。

 

○「皆朱錦也」者,言童子所用之錦,皆用硃色之錦。

 

童子尚華,示將成人有文德,故皆用錦,示一文一質之義也。

 

○「童子不裘不帛」者,為大溫,傷壯氣也。

 

○「不屨絇」者,絇,屨之飾也。

 

未成人不盡飾為節也。

 

○「無緦服」者,童子唯當室,與族人為禮,有恩相接之義,故遂服本服之緦耳。

 

若不當室,則情不能至緦,故不服也。

 

○「聽事不麻」者,鄭注云:「雖不服緦,猶免,深衣無麻,往給事也。」

 

然鄭意是言童子雖不緦,猶著免,深衣無絰,以往給事緦喪使役也。

 

王云聽事不麻也,庾謂此云「無麻」,謂不當室也。

 

按《問喪》及鄭注之意,皆以童子不當室,則無免。

 

而此注云「猶免」者,崔氏、熊氏並云:「不當室而免者,謂未成服而來也。

 

《問喪》云『不當室不免』者,謂據成服之後也。」

 

○「無事則立主人之北,南面」者,主人,喪主也。

 

此童子來聽使,若有事則使之。

 

若無事時在旁,謂在主人之北,南面而立。

 

○「見先生從人而入」者,先生,師也。

 

童子不能獨為禮,若往見師,則隨成人而入也。

 

○注「雖不服緦,猶免,深衣」。

 

○正義曰:知「猶免,深衣」者,以經但云「無緦服」,是但不著緦服耳,猶同初著深衣也。

 

知「免」者,以《問喪》云:免者,不冠者之服。

 

故知未成服童子,雖不當室,猶著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29:03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侍食於先生、異爵者,後祭先飯。

 

謙也。

 

○飯,扶晚反。

 

客祭,主人辭曰:「不足祭也。」

 

祭者,盛主人之饌也。

 

客飧,主人辭以「疏」。

 

飧者,美主人之食也。

 

「疏」之言粗也。

 

○飧音孫,注及下同。

 

主人自置其醬,則客自徹之。

 

敬主人也。

 

徹,奠千序端。

 

一室之人,非賓客,一人徹。

 

同事合居者也。

 

賓客則各徹其饌也。

 

壹食之人,一人徹。

 

壹,猶聚也,為赴事聚食也。

 

凡燕食,婦人不徹。

 

婦人質,不備禮。

 

[疏]「侍食」至「不徹」。

 

○正義曰:此一節論侍食及徹饌之節。

 

「侍食於先生」及「異爵」者,此謂凡成人禮,異爵,謂尊於己也。

 

○「後祭先飯」者,此饌不為己,故「後祭」而「先飯」者,示為尊者嘗食也。

 

○「客祭」者,盛主人之饌具,故祭之。

 

「主人辭曰不足祭也」者,凡主人於客,悉皆然也。

 

祭,是盛主人之饌也。

 

故主人致辭云:疏食不足備禮也。

 

○「客飧」者,若食竟作三飯飧也。

 

「主人辭以疏」者,疏,粗也。

 

飧,是巳食飽。

 

飽,猶食美。

 

故主人見客飧而致辭云,粗食傷客,不足致飽,若欲使更食然也。

 

○「主人自置其醬,則客自徹之」者,主人敬客,則自置其醬,則客宜報敬,故「自徹之」。

 

《曲禮》曰「主人親饋」是也。

 

「一室之人,非賓客,一人徹」者,謂同事而合居一室,若賓客則各徹其饌,今合居既無的賓主,故必少者一人徹饌也。

 

○「壹食之人,一人徹」者,壹,猶聚也。

 

謂暫為赴事,壹聚共食。

 

共食竟則亦不人人徹,亦推一人徹也。

 

○「凡燕食,婦人不徹」者,婦人質,不備禮也。

 

緣男子有徹義,故明婦人禮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30:09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食棗、桃、李,弗致於核。

 

恭也。

 

○核,行隔反。

 

瓜祭上環,食中,棄所操。

 

上環,頭忖也。

 

○操,七刀反。

 

忖,本又作刌,寸本反,徐子本反。

 

凡食果實者,後君子,陰陽所成,非人事也。

 

○後,胡豆反。

 

火孰者,先君子。

 

備火齊不得也。

 

○先,悉薦反。

 

齊,才細反。

 

有慶,非君賜不賀。

 

唯君賜為榮也。

 

有憂者。

 

此下絕亡,非其句也。

 

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

 

此補脫重。

 

○脫音奪。

 

重,直用反,又直龍反。

 

[疏]「食棗」至「擁之」。

 

○正義曰:此一節明食果實及「非君賜不賀」之事,謂其懷核不置於地也。

 

○「瓜祭上環」者,食瓜亦祭先也。

 

環者,橫斷形如環也。

 

斷,則有上下環也。

 

上環是疐間,下環是脫華處也。

 

祭時取上環祭之也。

 

○「食中」者,用上環將祭而食中也。

 

○「棄所操」者,操謂手所持者,棄之不食。

 

忖切,謂切瓜頭切去疐。

 

此庶人法也。

 

○「凡食果實者,後君子」者,果實是陰陽所成,非關人事,故不得先嘗也。

 

○「火孰者,先君子」者,人孰和調,是人之所為,恐和齊不備,故先於君子而嘗之。

 

○「有慶,非君賜不賀」者,有慶,謂或宗族、親戚燕飲聚會,雖吉不相賀,不足為榮故也。

 

唯受君之賜為榮,故相拜賀,故云「非君賜不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31:09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孔子食於季氏,不辭,不食肉而飧。

 

以其待己及饌非禮也。

 

[疏]「孔子」至「而飧」。

 

○正義曰:凡客將食興辭,而孔子「不辭」者,必是季氏進食不合禮也。

 

○「不食肉而飧」者,凡禮食,先食胾,次食殽,乃至肩。

 

至肩則飽,乃飧。

 

孔子在季氏家食,不食肉而仍為飧者,是季氏饌失禮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32:15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君賜車馬,乘以拜。

 

賜衣服,服以拜。

 

敬君惠也。

 

賜,君未有命,弗敢即乘、服也。

 

謂卿大夫受賜於天子者,歸必致於其君,君有命乃服之。

 

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

 

致首於地。

 

據掌,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覆,芳服反。

 

酒肉之賜弗再拜。

 

輕也。

 

受重賜者,拜受,又拜於其室也。

 

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

 

慎於尊卑。

 

○慎,一本作順。

 

[疏]「君賜」至「同日」。

 

○正義曰:此一節論受君賜之法。

 

○「君賜車馬,乘以拜。

 

賜衣服,服以拜」者,謂受君賜,賜至則拜。

 

至明日更乘、服所賜,往至君所又拜,敬重君恩故也。

 

○「賜,若未有命,弗敢即乘、服也」者,此使臣雖受賜於王,不敢即乘、服,當歸國獻其君,君命與之,則臣乃乘、服耳。

 

若君未有命,即不敢乘、服也。

 

○「君賜」者,明受君賜拜謝之法也。

 

○「稽首」者,頭至地也。

 

「據掌」者,據,按也,謂卻右手而覆左手,按於右手之上也。

 

「致諸地」者,致,至也。

 

謂頭及手俱至地,左手按於右手之上至地也。

 

○「酒肉之賜,弗再拜」者,亦謂君賜也。

 

再,猶重也。

 

酒肉輕,但初賜至時則拜,至明日不重往拜也。

 

○「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者,「凡」,於君子、小人也。

 

「不同日」者,慎尊卑之雜也。

 

凡獻於君,大夫使宰,士親,皆再拜稽首送之。

 

敬也。

 

膳於君,有葷、桃、茢,於大夫去茢,於士去葷,皆造於膳宰。

 

膳,美食也。

 

葷、桃、茢,辟凶邪也。

 

大夫用葷、桃,士桃而巳。

 

葷,姜及辛菜也。

 

茢,菼帚也。

 

「造於膳宰」,既致命而授之。

 

葷,或作「焄」。

 

○葷,許云反,注「焄」同。

 

茢音列,又音例。

 

去,起呂反,下同。

 

造,七報反,注同。

 

辟,必亦反。

 

邪,似嗟反。

 

菼,吐敢反,郭璞云:「烏蓲也,取其苗為帚。」

 

帚,本或作帚,之手反。

 

大夫不親拜,為君之答己也。

 

不敢變動至尊。

 

○為,於偽反,下注「為其」同。

 

[疏]「凡獻」至「己也」。

 

○正義曰:此一節論臣獻君之物,及致膳於尊者之義。

 

○「凡獻於君」者,「凡」,於大夫、士也。

 

謂大夫、士有食,獻君法也。

 

○「大夫使宰」者,大夫尊,恐君拜已之獻,故不自往,而使已膳宰往獻也。

 

○「士親」者,以士賤,不嫌君拜,故身自親送也。

 

○「皆再拜稽首送之」者,雖大夫使人,初於家亦自拜送。

 

而宰將命,及士自送,至於君門付小臣之時,宰及士皆再拜而送之也。

 

○「膳於君有葷桃茢」者,美食曰膳。

 

謂天子、諸侯之臣,獻孰食於君法也。

 

恐邪氣干犯,故用辟凶邪之物覆之。

 

葷,謂姜之屬也。

 

桃,桃枝也。

 

茢,菼帚也。

 

○「於大夫去茢」者,謂大夫之臣,以食獻大夫,降於正君,除去茢,餘有葷與桃也。

 

○「於士去葷」者,謂士之臣吏,以食獻士也,又去葷,唯餘桃耳。

 

○「皆造於膳宰」者,皆,皆於君大夫士也。

 

造,至也。

 

膳宰,主飲食官也。

 

獻孰食者,操醬齊以致命,致命竟而以所獻之食,悉付主人之食官也。

 

○「大夫不親拜,為君之答已也」者,解大夫所以不自獻義也。

 

自獻,則屈動君拜答已也,故不親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33:32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大夫拜賜而退,士待諾而退,又拜,弗答拜。

 

小臣受大夫之拜,復以入告,大夫拜,便辟也。

 

○復,扶又反,下「不復」同。

 

辟音避,下「辟尊者」同。

 

大夫親賜士,士拜受,又拜於其室。

 

衣服弗服以拜。

 

異於君惠也。

 

拜受,又就拜於其家,是所謂「再拜」也。

 

敵者不在,拜於其室。

 

謂來賜時不見也,見則不復往也。

 

○敵,本又作適,音狄。

 

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

 

此謂獻辭也。

 

《少儀》曰:「君將適他,臣若致金玉貨貝於君,則曰:『致馬資於有司。』

 

」是其類也。

 

士於大夫不承賀。

 

下大夫於上大夫承賀。

 

承,受也。

 

士有慶事,不聽大夫親來賀已,不敢變動尊也。

 

○聽,天丁反。

 

親在,行禮於人稱父。

 

人或賜之,則稱父拜之。

 

事統於尊。

 

[疏]「大夫」至「拜之」。

 

○正義曰:此一節明尊卑受賜拜謝之禮。

 

各隨文解之。

 

○「大夫拜賜而退」者,大夫往拜,至於門外,告君之小臣,小臣受其辭,入以白君,小臣亦入,大夫乃拜之。

 

拜竟則退,不待白報,恐君召進答已故也。

 

「士待諾而退」者,君不拜士,士故於外拜,拜竟,又待小臣傳君之報諾,出以退。

 

○「又拜」者,小臣傳君諾出,則士又拜君之諾報也。

 

○「弗答拜」者,謂君不答士拜也。

 

○「大夫親賜士,士拜受,又拜於其室」者,初亦即拜受,又往彼家拜也。

 

○「衣服弗服以拜」者,得君賜服,服以拜,大夫輕,故不服其所賜而往拜之也。

 

○注「拜受」至「拜也」。

 

○正義曰:「所謂再拜也」者,前云「酒肉之賜弗再拜」,此非酒肉賜,故「再拜也」。

 

○「敵者不在,拜於其室」。

 

○其室,獻者之家也。

 

敵者相獻,若當時主人在,則主人拜受,不復往彼家拜也。

 

若獻時主人不在,所留物置家,主人還,必往彼家拜謝獻也。

 

若朋友,則《論語》云:「朋友之饋,非祭肉不拜也。」

 

○「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者,凡,謂賤者也,謂臣有獻於君,士有獻於大夫也。

 

「不敢以聞」者,謂有物以獻尊者,其辭不敢云「獻聞於尊者」,但當云「致馬資於有司」,及「贈從者」之屬也。

 

○注「此謂」至「類也」。

 

○正義曰:引《少儀》者,證「不敢聞」也。

 

他,他國也。

 

君或朝天子,或往朝諸侯,若臣有金玉貨貝物獻君,當但云「致馬資於有司」,不敢言獻君也。

 

言君尊恆足,應無所乏故也。

 

○「士於大夫不承賀」者,承,受也。

 

「不受賀」者,謂士有慶事,不聽大夫親來賀已,不敢變動尊者故也。

 

○「下大夫於上大夫承賀」者,尊相近,故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34:58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禮不盛,服不充。

 

禮盛者服充,大事不崇曲敬。

 

故大裘不裼,乘路車不式。

 

謂祭天也。

 

《周禮》,王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乘玉路。

 

或曰「乘兵車不式」。

 

[疏]「禮不」至「不式」。

 

○正義曰:此一節明禮盛者不崇小敬。

 

○「禮不盛,服不充」者,充,猶襲也。

 

服襲是充美於內,唯盛禮乃然也。

 

故聘及執玉龜皆襲,是為盛禮故也。

 

「故大裘不裼」者,證禮盛服充時也。

 

郊禮盛,服大裘,則無別衣裼之,是不見美也。

 

○「乘路車不式」者,路車,謂玉路,郊天車也。

 

不式,謂乘車從門閭過不式,亦是禮盛不為曲敬之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36:03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父命呼,唯而不諾,手執業則投之,食在口則吐之,走而不趨。

 

至敬。

 

○唯,於癸反,徐以水反。

 

親老,出不易方,復不過時不可以憂父母也。

 

易方,為其不信已所處也。

 

復,反也。

 

親瘠,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節也。

 

言非至孝也。

 

瘠,病也。

 

王季有疾,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

 

○瘠,才細反。

 

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

 

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

 

孝子見親之器物,哀惻不忍用也。

 

圈,屈木所為,謂卮、匜之屬。

 

○圈,起權反,注同。

 

卮音支。

 

匜,以支反。

 

[疏]「父命」至「焉爾」。

 

○正義曰:此一節明子事親之禮。

 

○「父命呼」者,父召子也。

 

命,謂遣人呼,非謂自喚也,亦云為父命所呼也。

 

○「唯而不諾」者,應之以「唯」,而不稱「諾」,「唯」恭於「諾」也。

 

「手執業則投之,食在口則吐之」者,急趍父命,故投業、吐食也。

 

○「走而不趍」者,趍,疾趍也。

 

但急走往而不暇疾趍也。

 

○「親老,出不易方」者,方,常也。

 

若啟往甲,則不得往乙也。

 

若覓不見,則老人易憂愁也。

 

○「復不過時」者,復,還也。

 

假旦啟云日中還,不得過中。

 

謂若屢易方,親忽須見之,則不覆信己得往常處也。

 

此云老者。

 

若親未老,子出,或苟有礙,則亦許易方、過期也。

 

而《論語》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亦當謂老者耳。

 

○「親瘠」者,瘠,病也。

 

謂父母病也。

 

○「色容不盛」者,謂親之病,孝子當憂愁危懼,行不能正履也。

 

今親病唯色容不充盛而已,不能憔悴憂愁危懼,此乃是孝子疏簡之節,言孝心不篤也。

 

○「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者,此孝子之情,父沒之後,而不忍讀父之書,謂其書有父平生所持手之潤澤存在焉,故不忍讀也。

 

○「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者,言孝子母沒之後,母之杯圈,不忍用之飲焉,謂母平生口飲潤澤之氣存在焉,故不忍用之,經云「不能」者,謂不能忍為此事。

 

書是男子之所有,故父言「書」。

 

杯圈是婦人所用,故母言「杯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0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5 20:37:16 | 只看該作者

禮記正義 卷第三十


君入門,介拂闑,大夫中棖與闑之間,士介拂棖。

 

此謂兩君相見也。

 

棖,門楔也。

 

君入必中門,上介夾闑,大夫介、士介雁行於後,示不相沿也。

 

君若迎聘客,擯者亦然。

 

○介音界,下及注同。

 

闑,魚列反,門橛也。

 

棖,直衡反,門楔也,謂兩旁木。

 

楔,徐古八,反皇先結反。

 

行,戶剛反。

 

沿,悅宣反。

 

○賓入不中門,不履閾,辟尊者所從也。

 

此謂聘客也。

 

閾,門限。

 

○閾音域,又況域反。

 

公事白闑西,聘、享也。

 

私事自闑東。

 

覿、面也。

 

[疏]「君入」至「闑東」。

 

○正義曰:此一節論兩君朝聘,卿大夫入門之儀。

 

各依文解之。

 

○「君入門」者,此一經明朝法也。

 

入門,謂入大門也。

 

君必中門。

 

○「介拂闑」者,介,謂上介稍近君,故「拂闑」。

 

○「大夫中棖與闑之間」者,大夫之介徵遠於闑,故當「棖與闑之間」。

 

○「士介拂棖」者,士介卑,去闑遠,故「拂棖」。

 

闑,謂門之中央所豎短木也。

 

棖,謂門之兩旁長木,所謂門楔也。

 

介者,副也。

 

○注「此謂」至「亦然」。

 

○正義曰:以經云「君入門」,故知「兩君相見」也。

 

云「雁行於後,示不相沿也」者,雁行,參差節級。

 

崔氏、皇氏並云:「君『必中門』者,謂當棖闑之中,主君在闑東,賓在闑西。

 

主君上擯在君之後,稍近西而拂闑;

 

賓之上介在賓之後,稍近東而拂闑;

 

大夫擯、介各當君後,在棖闑之中央。」

 

義或當然,今依用之。

 

○「賓入不中門,不履閾」者,前經明朝,此經明聘。

 

「賓入」者,賓謂聘賓也。

 

「不中門」,謂不當闑西棖闑之中央也,而稍東近闑也。

 

○「不履閾」者,閾,門限。

 

足不履踐門限之上。

 

以言「賓入不中門」,故注云「謂聘客也」。

 

○「公事自闑西」者,謂行聘享之禮。

 

聘享是奉君命而行,故謂之「公事」。

 

「自闑西」,用賓禮也。

 

○「私事自闑東」者,謂私覿私面,非行君命,故謂之「私事」。

 

「自闑東」者,從臣禮,示將為主君之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1 02:20 , Processed in 0.09374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