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

 關閉 [複製鏈接]
172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1:44:40 | 只看該作者

又方


治寒包熱而喘,必用發散。


桔紅 半夏 枳殼(炒) 桔梗 黃芩(炒) 紫蘇 麻黃 杏仁 甘草 如天寒加桂枝,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1:44:49 | 只看該作者

東垣人參平肺散


治心火刑脾,傳為肺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悶,咽嗌不利。


桑皮(一錢) 知母(七分) 炙甘草 地骨皮 人參(各五分) 茯苓 天冬(各四分) 青皮陳皮(各三分) 五味子(三十粒) 如熱甚,加黃芩、紫蘇葉、半夏各五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1:44:57 | 只看該作者

痰哮方


青栝蔞(一個) 白礬(五錢) 為末,將栝蔞打碎,入明礬在內,置新瓦上,陰乾,冷調少許,嗽後咽下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1:45:05 | 只看該作者

血沒散


治產後敗血衝心,胸滿上喘,命在須臾。


真血竭 沒藥(各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用童便好酒煎一大沸,溫調下。


方產時進一服,上床良久再服,其惡露自循經下行,更不上衝,免生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1:45:16 | 只看該作者

參蘇飲


產後血入於肺,面赤發喘,欲死者。


人參一兩,為末,蘇木二兩,水二碗,將蘇木煎至一碗,去渣,調人參末,隨時加減服,神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1:45:25 | 只看該作者

定肺湯


治上氣喘嗽。


紫菀 五味子 橘紅 甘草 紫蘇子 否仁 桑白皮 半夏 枳殼 生薑(五片) 紫蘇(五葉) 水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1:45:34 | 只看該作者

定喘湯


治肺虛感寒,氣逆膈熱,而作哮喘。


白果(二十一枚,去殼,切碎,炒黃色) 麻黃 半夏(薑製) 款冬花(各三錢) 桑白皮(蜜炙) 蘇子(各二錢) 杏仁(去皮、尖) 黃芩(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水三鐘,煎二鐘,分二服,不用薑,不拘時徐徐服。


括曰:諸病原來有藥方,惟愁哮喘最難當,麻黃桑合加蘇子,白果冬花效更良,甘草黃芩同半夏、水煎熱服不須薑,病患得此真仙藥,服後方知定喘湯。


此手太陰藥也。


表寒宜散,麻黃、杏仁、桑皮、甘草,辛甘發散,瀉肺而解表;


裡虛宜斂,款冬溫潤,白果收澀,定喘而清金,蘇子降肺氣,黃芩清肺熱,半夏燥濕痰,相助為理,以成散寒疏壅之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1:45:43 | 只看該作者

方脈肺痿肺癰合參


夫人一身之氣,全關於肺,肺清則氣行,肺濁則氣壅,肺熱則津不得,而肌肉甲錯,多生肺癰。


癰者,壅也。


肺氣鬱熱,久壅而成也。


蓋咳久傷肺,元氣漸虛,其人有寒熱往來,自汗 ,口中有濁唾涎沫,或咳嗽唾中有紅線膿血,或多唾涎沫而無膿,寸口脈數而虛澀,或虛洪者,名曰肺痿,熱在上焦故也。


如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咽燥喘渴,四肢微腫,先吐血而後吐膿,胸中甲錯,(甲錯,肌不滑澤也)。


或偏熱烙手,喜一側於右睡,而不能左臥,左疼則喘急不安,其痰似膿血腥臭,以水驗之則沉而不浮,其脈數而有力者,名曰肺癰,因勞傷血氣,腠理開而受邪,寒搏於血,蘊結成癰,結熱不散,敗血為膿,咳傷肺葉而成,按其右脅必痛皆是也。


若已破入風者,不治。


吐膿如米粥者,難治。


然痿為正氣虛,癰為邪氣實,其肺痿治法在乎養血養神養氣清金,而治肺癰在於補養氣血,而兼排膿也。


然肺痿亦有寒者,必頭眩吐涎沫而不咳不渴而遺尿,此為肺中冷而心中有濕液也。


古人用炙甘草、乾薑治之,以補虛勞也。


古一婦人,二十余歲,胸膺間一竅,口中所咳膿血,與竅相應而出,以人參、黃、當歸補氣血之劑,加退熱排膿等藥而愈。


肺痿咳吐咽燥,欲飲水者,自愈。


張口矩氣者,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1:45:51 | 只看該作者

皂莢丸


治肺癰 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眠。


皂莢(刮去皮、弦,炙) 為末,蜜丸,以棗膏和湯,服三丸。


喻嘉言曰:火熱之毒結聚於肺,表之、裡之、溫之,清之,曾不少應堅而不可攻者,令服此丸,庶幾無堅不入,竟成洗蕩之功,不可以藥之微賤而少之也。


本方加蛤粉等分,為末,名皂蛤丸,治婦人風邪客於乳房而成奶癰,每服二錢,酒下。


此藥能導其汁,散其風邪,汗出而病自愈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2:31:16 | 只看該作者

人參養肺湯


治痿症咳嗽有痰,午後熱並聲颯。


人參 阿膠珠 甘草(各一錢) 柴胡(四錢) 桑白皮(二錢) 茯苓 五味子 貝母 杏仁(炒) 桔梗(炒) 枳實(各一錢五分) 每服八錢,薑棗水煎,食後溫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2:31:26 | 只看該作者

肺癰方


用芥菜鹵,煎一沸,入壇中封口,藏於地內,隔三年取起,患者飲一杯,神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2:31:38 | 只看該作者

紫菀散


治咳嗽,唾中有膿血虛勞症,肺痿肺癰。


人參 桔梗 茯苓(各一錢) 阿膠(炒) 甘草 紫菀(各五分) 知母貝母(各一錢五分) 五味子(十五粒)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2:31:50 | 只看該作者

甘桔湯


治咽痛肺癰吐膿。


桔梗(炒,一兩) 甘草(五錢) 水煎空心服,吐盡膿為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2:32:01 | 只看該作者

一方


治肺癰久不斂口者,用合歡樹皮,即槿樹皮,一名夜合,同白斂二味煎服,最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2:32:11 | 只看該作者

痰飲大小總論合參


人稟二氣以生,有清有濁,陽之清者,為元氣,陽之濁者,即為火,陰之清者,為津液,陰之濁者,即為痰,故痰者,乃血氣津液不清,熏蒸結聚而成。


一有此生,便有此氣血津濃,有此氣血津液,便有此痰火,乃清濁邪正之氣,變化必然之理,但不可使清濁混淆,邪害正氣耳。


《經》曰:太陰在泉,濕淫所勝,民病飲積:又曰:歲土太過,雨濕流行,甚則飲發。


《內經》論痰皆因濕土為害。


《內經》有飲字而無痰字,至仲景始立五飲之名,而痰飲居其一。


然脾為生痰之源。


夫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何痰之有?


惟脾虛不能致精於肺,下輸水道,則清者難升,濁者難降,留中滯鬲淤而成痰。


故治痰先補脾,脾復健運之常而痰自化矣。


雖然人但知痰之標在於脾,而不知痰之本更在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2:32:22 | 只看該作者

痰飲大小總論合參


蓋痰者,水也。


有腎虛不能制水,水泛為痰,是無火之痰,痰清而稀;


陰虛火動,火結為痰,是有火之痰,痰稠而濁。


稠者為痰,稀者為飲,水濕其本也,得火則結為痰,隨氣升降,在肺則咳,在胃則嘔,在頭則眩,在心則悸,在背則冷,在脅則脹,其變不可勝窮。


析而言之,痰有五,飲亦有五,而治法因之以變,在脾經者名曰濕痰,脈緩面黃、肢體沉重,嗜臥不收,腹脹食滯,其痰滑而易出。


在肺經者名曰燥痰,脈澀面白,氣上喘促,洒淅寒熱,悲愁不樂,其痰澀而難出。


在肝經者,名曰風痰,脈弦面青,四肢滿悶,便溺秘澀,時有燥怒,其痰青而多泡。


在心經者,名曰熱痰,脈洪面赤,煩熱心痛,口乾唇燥,時多喜笑,其痰堅而成塊。


在腎經者,名曰寒痰,脈沉面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其痰有黑點而多稀。


若其人索盛今瘦,水走腸間轆轆有聲,心下冷極,名曰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名曰懸飲,飲水流於四肢,當汗不汗,身體疼重,名曰溢飲。


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名曰支飲,膈滿嘔吐,喘 寒熱,腰背痛,目淚出。


其人振振惡寒,身 惕者,名曰伏飲更有一種,非痰非飲,時吐白沫,不甚稠枯,此氣虛不能約束津液,故涎沫自出,不可用利藥,宜六君子東加益智仁以攝之。


嗟乎!


五痰五飲,證各不同,稍或不詳,妄投藥劑,非徒無益,而反害之。


至如脾肺二家之痰,尤不可混,脾為濕土,喜溫燥而惡寒潤,故二術星夏為要藥,肺為燥金,喜涼潤而惡溫燥,故二母、二冬、地黃、桔梗為要藥,二者易治,鮮不危困,每見世俗惡半夏之燥,一見有痰,便以貝母代之。


若是脾痰則胃氣易傷,飲食愈減矣。


即使肺痰,亦毋過於涼潤,以傷中州,稍用脾藥,以生肺金,方為善治,蓋即肺中之濁痰,亦以脾中之濕為母,故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


然天下無逆流之水,由乎風也。


人身無倒上之痰,由乎氣也。


故善痰治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更不治痰而補脾,脾得健運,而痰自化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2:34:10 | 只看該作者

痰飲大小總論合參


痰在人身,非血非氣,生於脾土,謂之津液,周流運用,血氣由之,如道路然,而不可無者,但濕盛過多,加以外感,固滯於中,或煽以相火上攻心臆,斯為患耳。


凡有怪症、莫不由茲,故丹溪有十病九痰之論,但治其痰之所因,使津液各歸其經,而非痰矣。


故曰痰者,津液之病名也。


苟氣血清順,則津液流通,何痰之有?


惟氣血濁則津液不清,熏蒸成聚,而變為痰,痰之本水也。


原於腎,痰之動濕也。


主於脾,古人用二陳湯為治痰通用者,所以實脾燥濕,治其標也。


然以之而治濕痰、寒痰、痰飲、痰涎則是矣。


若夫痰因火上,肺氣不清,咳嗽時作,及老痰,郁痰結成黏塊,凝滯喉間,吐咯難出,此等之痰,皆因火邪炎上,熏於上焦,肺氣被郁,故其津液之隨氣而升者,為火熏蒸,凝濁郁結而成,歲月積久根深蒂固,故名老名郁,而其原則火邪也,病在上焦心肺之分,咽喉之間,非中焦脾胃濕痰,冷痰、痰飲、痰涎之比也,故湯藥難治,亦非半夏、茯苓、蒼朮、枳殼、南星等藥所能治也。


惟在開其郁,降其火,清潤肺金而消化之,緩以圖治,庶可取效,故曰熱痰者,痰困火盛也。


痰即有形之火,火即無形之痰,痰隨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橫行,變生諸症,不可紀極,火借氣於五臟,痰借液於五味,氣有餘則為火,液有餘則為痰,氣能發火,火能役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順其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2:34:23 | 只看該作者

痰飲大小總論合參


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或在臟腑,或在經絡,所以為病之多也。


若夫寒痰、濕痰、熱痰則易治。


至於風痰、燥痰、老痰則難治也。


膠結多年,如樹之有蘿,屋之有塵,石之有苔,托附相安,驅導涌滌,徒傷他臟,此則閉拒不納耳。


分而治焉,寒則溫之,濕則燥之,熱則清之,風則散之,燥則潤之,老則軟之,總而治焉,用人參、甘草以補脾;


半夏、白朮以燥濕;


陳皮、青皮以降氣;


茯苓、澤瀉以滲水,是舉其綱也。


如寒痰加以附子、薑桂;


濕痰加以蒼朮、厚朴;


食積痰加以曲 、山楂;


熱痰加以芩、連、梔子;


風痰加以南星、皂角;


燥痰加以栝蔞、杏仁;


郁痰加以枳殼、香附;


老痰加以海石、芒硝,是張其目也。


雖然,痰症又有挾虛者,不可不加以補藥而運之,則愈虛,而津液愈凝,即藥力而無正氣以助之。


則獨力難行矣。


故挾氣虛者,加以四君,血虛加以四物,脾虛治以六君,腎虛治以八味、六味,分其表裡上下,審其寒熱虛實,未有不中病情者。


若徒以燥濕消痰為事,血液潛耗,胃脘干枯,藥助病邪,展轉深涸,以無傷性命之輕症,受成隔噎不可救之沉 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2:34:33 | 只看該作者

痰飲大小總論合參


津液受病化為痰飲,或吐咯上出,或凝滯胸膈,或留聚腸胃,或流注經絡四肢,遍身上下,無處不到,其為病也,為喘咳,惡心嘔吐,痞膈壅塞,關格異病,泄瀉眩暈,嘈雜怔忡,驚悸顛狂,寒熱癰腫,或胸間轆轆有聲,或背心一點洋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百病中多有兼痰者,然更有新久輕重之殊,新而輕者,形色清白稀薄,氣味亦淡,久而重者,黃濁稠黏,咳之難出漸成惡味,酸辣腥臊鹹苦,甚至帶血而出。


然痰生於脾胃,故治宜實脾燥濕,但隨氣而升,故尤宜順氣,氣升屬火,故順氣在於降火,熱痰清之,濕痰煥之,風痰散之,郁痰開之,硬痰軟之,食積痰消之,在上者吐之,在中者下之,中氣虛者,更宜固中氣以運之。


若徒加攻削則胃氣愈虛,而痰愈多。


況人之病痰火者,十之八九。


老人不宜速降其火,虛人不宜盡去其痰,攻之太甚則病轉劇而致危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4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2:34:44 | 只看該作者

痰飲大小總論合參


丹溪曰: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


然痰在皮裡膜外,則遍體游行,腫而色白,滯而不痛,宜導達疏利。


痰因火走則體多小塊,色紅痛甚,流走無定,宜解毒清火為主。


痰膠固稠濁,及脈浮者,俱用吐法。


眼胞及眼下如煙煤者痰也。


氣虛不能攝涎,其痰不甚稠黏者,不可用利藥,宜六君子湯,加益智仁以攝之。


中焦有痰則飲食雖少,胃氣亦賴所養,卒不便虛,故病有痰者,必淹延久而不思食,胃亦不虛,若攻之盡則虛矣。


內傷中氣虛者,必用參朮,佐以薑汁以傳送陣下,痰在膈上,必用吐法,瀉亦不能去。


風痰多見奇症,溫痰多見倦怠軟弱,熱痰挾風外症為多,痰在腸胃間可下而愈,在經絡中非吐不可,吐中便有發散之義,黃芩治熱痰,假其下火也。


竹瀝滑痰,菲薑汁不能行經絡,五倍子能治老痰。


凡用吐藥,宜升提其氣便吐也。


如防風、山梔、川芎、桔梗、牙茶、生薑、齏汁之類,或用瓜蒂散,蒼朮治痰成窠囊,一邊行者極妙,痰挾瘀血則遂成窠囊。


眩運嘈雜乃火動其痰,用二陳東加山梔子、苓連之類。


噫氣吞酸,此食鬱有熱,火氣上動,以黃芩為君,南星、半夏為臣,橘紅為使,熱多加青黛。


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達。


痰在皮裡膜外,非薑汁、竹瀝不能通。


白芥子亦能散皮裡膜外之痰氣,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痰在四肢,非竹瀝不開,痰結核在咽喉中,不能出入,用化痰藥,加咸潤軟堅之味,如栝蔞、杏仁、海石、桔梗、連翹,少佐朴硝薑汁蜜和丸噙服之。


海粉即海石,熱痰能降,濕痰能燥,結痰能軟,頑痰能消,可入丸散,不可入煎藥。


小胃丹治膈上痰熱,能損胃氣。


凡治痰用利藥過多,致脾氣虛,則痰易生而多。


天花粉大能降膈上熱痰,痰在膈間,使人顛狂,或健忘,或風痰,皆用竹瀝,亦能養血,與荊、瀝用,功治稍重,能食者,用此二味效速穩當。


韭汁治血滯不行,中焦有飲,自然汁飲二三盞,必胸中煩燥不寧而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12:51 , Processed in 0.25000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