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

 關閉 [複製鏈接]
146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54:46 | 只看該作者

當歸補血湯


治氣血虛熱,面赤煩渴,脈大而虛。


黃 (炙,一兩) 當歸(酒洗,二錢) 水煎,空心服之。


東垣曰:《經》云脈虛血虛;


又云:血虛發熱。


此多得於飢飽勞役,症類白虎,惟脈不長實為辨耳,誤服白虎湯必死。


黃 乃甘溫補氣之劑,此本血虛,何反用之為君耶?


《經》曰:治病必求於本;


又曰:陽生陰長,故血虛補氣,治其本也。


佐以當歸之潤,正與陰血相投,二物並行,則上下表裡,無處不到,故名補血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54:56 | 只看該作者

雙荷散


治卒暴吐血。


藕節(七個) 荷葉頂(七個) 同蜜擂細,水煎去滓,溫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55:06 | 只看該作者

天冬湯


治思慮傷心,吐血衄血。


人參(五錢) 遠志(去心,甘草水煮) 白芍藥 天門冬(去心) 麥冬門(去心) 黃 藕節 阿膠(蛤粉炒) 沒藥 當歸 生地黃(各一兩) 甘草(炙,五錢) 每服四錢,薑水煎溫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55:26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經》曰: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吐血;


又曰: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苑於上:又曰: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胞移熱於膀胱,則癃而尿血;


又曰: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夫血者,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灌溉一身,目得之而能視、耳得之而能聽,手得之而能攝,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臟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氣,出入升降,濡潤宣通,靡不由此也。


飲食日滋,故能陽生陰長,取汁變化而赤為血,注之於脈,充則實,少則澀,生旺,則諸經恃此長養,衰竭,則百脈由此空虛,血盛則形盛,血弱則形衰,神靜則陰生,形役則陽亢,故血者,難成而易虧,失調則變生於反掌,火載則上行,挾濕則下行,為病種種。


妄行於上則吐衄,衰涸於中則虛勞,枯槁於外則消瘦,忘反於下則便紅,移熱膀胱則溺血,滲透腸間為腸風,陰虛陽搏則為崩中,濕蒸熱瘀則為滯下,熱極腐化則為臟血,火極似水,血多紫黑,熱勝於陰則為瘡瘍,濕滯於血則為癮疹,凝澀於皮膚則為冷痹,蓄之在上則為妄,蓄之在下則為狂,跌撲損傷則瘀血內聚,血行清道出於鼻,血行濁道出於口,咳血衄血出於肺,嘔血出於肝,吐血出於胃,痰涎血出於脾,咯血出於心,唾血出於腎。


耳血曰 (音二),鼻血曰衄,膚血曰血汗,口鼻俱出曰腦衄,九竅俱出曰大衄,便血清者屬營虛有熱,濁者屬熱與濕,色鮮者屬火,黑者火極,血與泄物並下者,屬有積,或絡脈傷也。


尿血因房勞過度,陰虛火動,營血妄行,血色黑黯,面色枯白,尺脈沉遲者,此下元虛冷,所謂陽虛陰必走也。


有嘔吐紫凝血者,《原病式》云:此非冷凝,由熱甚銷爍,以為稠濁,熱甚則水化制之,故赤兼黑而紫也。


有汗血者,由大喜傷心,喜則氣散,血隨氣行也。


下血,先見血後見便為近血,自大腸來,先有便後見血為遠血、自肺胃來,腸胃本無血,由氣虛腸薄,故血滲入而下出也。


東垣曰:除傷寒家衄血外,凡雜病見血,多責其熱,血上行為逆,其治難,下行為順,其治易,故血上行,或唾、或嘔、或吐,忽變而下行為惡痢者,吉兆也。


丹溪曰:口鼻出血,皆是陽盛陰衰,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越出小竅,法當補陰抑陽,氣降則血自歸經矣。


有陽氣虛本虛,復為寒涼傷之,以致肅殺之氣,色脈並見沉而不浮,尺小於寸,右弱於左,色夭而血黯者,用生脈散加肉桂一錢,熟附子一錢,甘草五分;


繼以理中八味,相須間服,喘嗽痰血,皆為平復,故《三因方》云: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以其方最理中脘,分別陰陽,安定氣血,凡患人果身受寒氣,口食冷物,邪入血分,血得冷而凝,不歸經絡而妄行者,其血必黑黯。


其色必白而夭,其脈必微遲,其身必清涼,不用薑桂,而用涼血之劑殆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55:39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凡用藥者,要認血來本原,不可妄治,以致變亂。


夫治血,當明血出何經?


不可概曰吐血衄血,多是火載血上,錯經妄行越出上竅,過用寒涼。


夫火者,無形之氣也,非水可比,安能稱載?


蓋血隨氣行,氣利則血循經,氣逆則血亂,氣有餘即是火也。


實由氣逆而血妄行,兼於火化,因此為甚。


《經》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暴癉內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是也。


又東垣曰:血妄行上出於鼻口者,皆氣逆也。


況血得寒則凝,得熱則行,見黑則止,跡此觀之,治血若不行兼之調氣,而純以寒涼是施,則血不歸經,且為寒所凝滯,雖暫止而復來也。


且脾統諸血,寒涼傷脾,脾虛尤不能約束諸血,其變症可勝言哉!


然調氣更莫如導火,火歸而氣自順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56:04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吐血者,榮氣溢入濁道,留聚膈間,滿則吐血,名曰內衄。


然先哲皆以為熱,其因於寒者,理亦有之,何則寒邪屬陰?


榮血亦屬陰?


風傷衛,寒傷榮,各從其類,人果身受邪,口食寒物,邪入血分,郁遏內熱,無從發泄,血乃沸騰在上則從口而出,在下則從便而出。


若此者,實病機之所有,焉得為盡無也。


但其血色之黑,與吐血因熱極而反兼水化者相似,茲則宜於脈證間求之,脈微遲而身清涼者,寒也。


洪數而身煩熱者,熱也。


寒則溫之,熱則清之,治法大不同矣。


若吐血發渴者,名為血渴,宜四物湯,或十全大補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59:18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凡內傷暴吐血不止,或勞力過度,其血妄行出如涌泉,口鼻皆流,須臾不救,急用人參一兩,或二兩,為細末,入飛羅面二錢,新汲水調如稀糊,不拘時啜服;


或用獨參湯亦可。


古方純用補氣,不入血藥,何也?


蓋陽統乎陰,血隨乎氣,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令無形生出有形也。


若有真陰失守,虛陽泛上,亦大吐血,又須八味地黃湯,固其真陰,以引火歸源,正不宜用人參,及火既引之而歸矣。


人參又所不禁,陰陽不可不辨,而先後之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況人參雖謂補陽,乃陽中之陰藥。


若與白朮、黃 同用,峻補後天元氣之陽,與附子、鹿茸同用,大補先天元氣之陽,與當歸、地黃同用,則補陽中之陰,率領群陰之藥,上至陽中之陰分,所佐一異,功用便殊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59:28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凡失血之後,必大發熱,名曰血虛發熱。


古方立當歸補血湯,用黃 一兩,當歸二錢,名曰補血,而以黃 為君,陽旺能生陰血也。


如丹溪於產後發熱,用參、 、歸、芎,黑薑以佐之,或問曰,乾薑辛熱,何以用之?


蓋薑味辛,能引血藥入氣分而生新血,況炒黑則止而不走。


若不明此理,見其大熱,六脈洪大,而誤用發散之劑,或以其象白虎湯症,而誤用白虎,立見危殆,慎之哉!


曹氏云:吐血須煎乾薑、甘草作湯與服,或四物理中湯亦可,如此無不愈者。


若服生地黃、藕汁、竹茹去生便遠。


《仁齋直指》云:血遇熱則宣流,故止血多用涼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59:37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然有氣虛挾寒,陰陽不相為守,榮氣虛散,血亦錯行,所謂陽虛陰必走耳。


外必有虛冷之狀,法當溫中,中溫則血自歸經絡,可用理中東加南木香,或乾薑甘草湯。


其效甚著,又有飲食傷胃,或胃虛不能傳化,其氣逆上,亦能吐衄,木香理中湯,甘草、乾薑湯最宜,出血諸證,每以胃藥收功,切不可投以苦寒之劑,故曰:實火之血,順氣為先,虛火之血,養正為先,氣壯自能攝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59:47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褚氏遺書》云:喉有竅,咳血殺人,腸有竅,便血殺人。


便血猶可治,咳血不易醫,喉不容物,毫發必咳,血既滲入,愈滲愈咳,愈咳愈滲,飲溲溺者,百不一死,(言之太過),服寒涼者,百不一生(的確之論),血雖陰類,運之者,其陽和乎,玩陽和二字,褚氏深達陰陽之妙者矣。


時珍曰:小便性溫不寒,飲之入胃,隨脾之氣,上歸於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其舊路,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


其味鹹而走血,故治血病。


便當乘熱即飲,則真氣尚存,其行自速,冷則惟有鹹寒之性而已。


若煉成秋石,則真元之氣漸失,不及童便遠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59:57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海藏云:胸中聚集之殘火,腹裡積久太陰,上下膈絕,脈絡部分,陰陽不通,用苦熱以定於中,使辛熱以行於外,升以甘溫。


降以辛潤,化嚴肅為春溫,變凜烈為和氣,汗而愈也。


然余毒土苴猶有存者,周身陽和,尚未泰然,胸中微躁而思涼飲,因食冷物,服涼劑,陽氣復消,余陰再作,脈退而小,弦細而遲,激而為衄血、吐血者有之,心肺受邪也,下而為便血、溺血者有之,腎肝受邪也,三焦出血,色紫不鮮,此重沓寒濕,化毒凝泣,水穀道路浸潰而成。


若見血症,不詳本末,便用涼折變乃生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0:00:10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黃柏、知母既所禁用,治之將何如?


若與前所論理中溫中無異法,何必分真陰真陽乎?


殊不知溫中者,理中焦也,非下焦也,此系下焦兩腎中先天之真氣,與心肺脾胃後天有形之體,毫不相干,且乾薑、甘草、當歸等藥,俱入不到腎經,惟仲景八味腎氣丸斯為對症,腎中一水一火,地黃壯水之主,桂附益火之原,水火既濟之道,蓋陰虛火動者,乃腎中寒冷,龍宮無可安之穴宅,不得已而游行於上,故血亦隨火而妄行,令用桂附二味純陽之火,加於六味純陰水中,使腎中溫暖,如冬月一陽來復於水上之中,龍雷之火,自然歸就於原宅,不用寒涼,而火自降,不必止血而血自安矣。


若陰中水干而火炎者,去桂附而純用六味,以補水配火,血亦自安,亦不必去火,總之保火為主,此仲景二千余年之玄秘,豈後人可能筆削一字哉!


凡腎經吐血者,俱是下寒上熱,陰盛於下,逼陽於上之假症,世人不識,而為其所誤者多矣。


宜以假寒治之,所謂假對假也。


但此症有二,有一等少陰傷寒之症,寒氣自下腎經而感,小腹痛,或不痛,或嘔,或不嘔,面赤口渴,不能飲水,胸中煩躁,此作少陰經外感傷寒看,須用仲景白通湯之法治之,一服即愈。


又有一等真陰失守,命門火衰,火不歸原,水盛而逼其浮游之火於上,上焦咳嗽氣喘,惡熱面紅,嘔吐痰涎出血,此系假陽之症,須用八味地黃引火歸原。


然茲二方,俱是大熱之藥,但上焦煩熱正盛,復以熱藥投之,入口即吐矣。


須以水探冷,假寒騙之,下嗌之後,冷性既除,熱性始發,太陽一照,龍雷之火自息,因而嘔噦皆除,倘有方無法,何以通拒格之寒也。


若誤為實熱而服寒涼,頃刻立化,慎之哉!


血之來也,雖火以迫之,然此火宜導以歸源,則血亦歸經,切忌原藥,則反激浮火逆上,且傷胃氣,脾愈不能統血矣。


更宜養肝,使肝氣平而血有所歸,切忌伐肝,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0:00:23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經》曰:五贓者,藏精氣而不瀉者也。


肝為將軍之官,而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職也。


若再伐之,則無力攝血收藏,而血愈不止矣。


更宜行血不宜止血,蓋吐血者,氣逆上壅,而血不行經絡也。


行血則血循經,不止自止。


若勉強止之,則瘀血凝滯,胸脅脹滿,發熱惡食,反成痼疾。


況血生化於脾,而脾又統血,倘不以調理脾胃為主,而概用四物純陰傷胃,徒增其病矣。


故《醫貫》曰:服寒涼者,百不一生,服溲溺者,百不一死。


然而久則能傷胃氣,甚言寒涼之不可用也。


失血一證,危急駭人,醫療鮮效,或暴來而頃刻即斃,或暫止而終亦必亡,敢問有一定之方,可獲萬全之利否,請備言之,凡血症先分陰陽,有陰虛有陽虛,陽虛補陽,陰虛補陰,此直治之法,無所共知。


又有真陰真陽,陽根於陰,陰根於陽。


真陽虛者,從陰引陽,真陰虛者,從陽引陰,復有假陰假陽,似是而非,多以誤人。


此真假二字,曠世之所不講,舉世之所未聞,在雜病不可不知,在血症為尤甚也。


既分陰陽,又須分三因,風寒暑濕燥火,外因也。


過食生冷,好啖炙爆,醉飽無度,外之內也。


喜怒優思恐,勞心好色,內因也。


跌撲閃肭,傷重瘀蓄者,不內外因也。


既分三因,而必以吾身之陰陽為主,或陰虛而挾內外因也,或陽虛而挾內外因也。


蓋陰陽虛者,在我之正氣虛也。


三因者。


在外之邪氣有餘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0:01:26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不治其虛,安問其余?


或曰:吐衄血者,從下炎上之火,暑熱燥火,固宜有之,何得有風寒之症?


殊不知六淫之氣,俱能傷人,暑熱者,十之一二,火燥者半,風寒者半,而火燥之後,卒又歸於虛寒矣。


《經》曰:歲火太過,炎暑流行。


肺金受刑,民病血溢血泄,是火氣能使人失血也。


又云,太陽司天,寒淫所勝,血變於中,民病嘔血,血泄鼽衄善悲,是寒氣能使人失血也。


又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民病血見,是濕氣能使人失血也。


又云:少陰司天之政,水火寒熱,持於氣交,熱病生於上,冷病生於下,寒熱凌犯,而爭於中,民病血溢血泄,是寒熱凌犯,能使人失血也。


又云:太陰司天之政,初之氣風濕相薄,民病血溢,是風濕相搏,能使人失血也。


又云:歲金太過,燥氣流行,民病反側,咳逆甚而血溢,是燥氣能使人失血也。


六氣俱能使人血溢,何獨火乎?


況火有陰火陽火之不同,日月之火與燈燭之火不同,爐中之火與龍雷之火不同。


又有五志過極之火,驚而動血者,火起於心,怒而動血者,火起於肝,憂而動血者,火起於肺,思而動血者,火起於脾,勞而動血者,火起於腎,能明乎火之一字,而於血之理思過半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0:01:42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河間先生,特以五運六氣暑火立論,故專用寒涼以治火,而後人宗之,不知河間之論,但與仲景《傷寒論》對講,各發其所未盡之旨耳。


非通論種種不同之火也。


自東垣先生出,而論脾胃之火,必須溫養,始禁用寒涼。


自丹溪先生出,而立陰虛火動之論,亦發前人所未發,可惜大補陰丸、補陰丸,二丸中俱以黃柏知母為君,而寒涼之論,又盛行矣。


養葵先生持撰陰陽五行之論,以申明火不可以水滅,藥不可以寒攻,其利溥哉!


六淫中雖俱能病血,其中獨寒氣致病者居多,何也?


蓋寒傷榮,風傷衛,自然之理,又太陽寒水,少陰腎水,俱易以感寒,一有所感,皮毛先入,肺主皮毛,水冷金寒,肺經先受,血亦水也,故經中之水與血,一得寒氣皆凝滯而不行,咳嗽帶痰而出,問其人必惡寒,切其脈必緊,視其血中間必有,或紫,或黑數點,此皆寒淫之驗也。


醫者,不為詳審,便以為陰虛火動,而概用滋陰降火,病日深而死日迫矣。


趙氏嘗用麻黃桂枝湯一服,得微汗而愈,蓋汗與血一物也。


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贅方於後,以為因寒致血者之治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0:01:55 | 只看該作者

麻黃桂枝湯


治吐血,外感寒邪,內傷蘊熱。


東垣治一貧士病脾胃虛,與補藥愈後,繼居曠室,臥熱炕,咳血,吐血,東垣謂此久虛弱,冬居曠室,衣服單薄,是重虛其陽,表有大寒壅遏裡熱,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於口。


當補表之陽,瀉裡之虛熱,因思仲景治陽寒脈浮緊,當與麻黃湯發汗而不與之,遂成衄血,卻與麻黃湯立愈,與此甚同,因作此湯,一服而愈。


人參(益上焦元氣不足,而固其中也) 麥冬(保護肺氣) 桂枝(辛甘發散寒氣) 當歸(和養氣血) 麻黃(去根,發散外寒) 炙甘草(和藥性補脾) 黃 (助表達衛) 五味子(保斂肺氣) 白芍藥(和肝以抑麻黃、桂枝之性) 水三盞,先煮麻黃一味,令沸去沫,入余藥,同煎至一盞,去渣,熱服,只一服而愈,不再作。


此足太陽手足太陰藥也。


《綱目》曰:觀此一方,足以為萬世模范矣。


蓋取仲景麻黃湯與補劑各半服之,但凡虛人當服仲景方者,當以此為則也。


獨有傷暑吐衄者,可用河間法,暫抑陽光。


究竟暑能傷心,心氣既虛,暑氣故乘而入之,心主血,故吐衄。


心既虛而不能主血,亦不宜過用寒涼以瀉心,須以清暑益氣湯中,加丹皮、生地,兼暑傷氣,其人必無氣以動,以參麥助氣,使氣能攝血斯無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0:03:11 | 只看該作者

凡治血症


前後調理,須按三經用藥,以心主血,脾統血,肝藏血,而歸脾湯一方,三經之主劑也。


遠志、棗仁補肝以生心火;


茯神、龍眼,補心以生脾土;


參 朮草,補脾以固肺氣;


木香者,香先入脾。


總欲使血歸於脾,故以歸脾湯名。


有鬱怒傷脾,思慮傷脾者,尤宜。


火旺者,加山梔、丹皮;


火衰者,加丹皮、肉桂。


又有八味丸以培先天之根。


治無余法矣。


仲景傷寒症中有云:誤發少陰汗,動其經血者,下竭上厥,為難治。


蓋下竭者,陰血竭於下也。


上厥者,陰氣逆於上也。


夫血與氣,兩相維附,氣不得血則散而無統,血不得氣則凝而不流,故陰火動而陰氣不得不上奔,陰氣上奔,而陰血不得不從之上溢,陰血上溢則下竭矣。


血既上溢,其隨血之氣散於胸中,不能復返本位,則上厥矣。


陰氣上逆,不過至頸而止,何能越高顛清陽之位?


是以喉間窒塞,心忡耳鳴,胸膈不舒也。


然豈但窒塞不舒已哉!


陰氣久居於上,勢必龍雷之火應之於下,血不盡竭不止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0:03:22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氣不盡厥亦不止也。


所以仲景為難治者此耳。


然於法外而求至當之治法,則以健脾中陽氣為第一義,蓋龍雷之火,必陰云四合,然後遂其騰升之勢,若天日清朗則退藏不動矣。


故用涼藥清火者,皆以水制火之常法,施之於陰火,未有不助其瘧者也。


健脾之陽亦有三善焉,一者,脾中之陽氣旺,如天清日朗而龍雷潛伏也。


一者,脾中之陽氣旺,而飲食運化精微,復能生其下竭之血也。


況地氣必先蒸上為濕,然後上升為云。


若土無蒸而不濕,則地氣於中隔絕矣。


天氣不常清乎,且萬物以土為根,元氣以土為宅,可不理歟!


仲景云:陰旺能生陰血,蓋言人之真陽盛旺,自能化生陰血耳。


今人不悟其理,但見陰血不足,便用人參、黃 補之,初用一二服之間,火得溫補,略見一效,以為中病,久泥於方,不無反助火邪,蓋令咳嗽氣促,肌肉消爍,往往以致危亡,良可憫哉!


但血本不病,因氣虛而血無所倚,故血亦消亡者,只補其氣,則血自復,即所謂陽旺能生陰血,無陽則陰無以生也。


立齋先生遇星士張東穀談命,時出中庭,吐血一二口,云久有此症,遇勞即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0:03:33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先生曰,此勞傷肺氣,其血必散,視之果在,與補中益氣東加麥冬、五味、山藥、熟地、茯神、遠志服之而愈。


翼早請見云:服四物黃連山梔之類,血益多而倦益甚,得公一七吐血頓止,精神如故,何也?


先生曰:脾統血,肺主氣,此勞傷脾肺,致血妄行,故用前藥健脾肺之氣,而噓血歸原耳。


肺為華蓋,至清之臟,有火則咳,有痰則嗽。


肺主氣,氣逆為咳,腎主水,水泛為痰,腎脈上入肺,循喉嚨,其支者從肺絡心,屬胸中,故病則俱病也。


涎唾中有少血散漫者,此腎從相火炎上之血也。


若血如紅縷,從痰中咳出者,引肺絡受熱傷之血也。


若咳出白血淺紅色,似肉似肺者,必死。


凡唾中帶血,咯出有血,或血絲,屬腎經。


鼻衄出血,咳嗽有血,屬肺經。


嘔吐成盆成碗者,屬胃經。


自兩脅逆上吐出者,屬肝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8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20:03:43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吐血咳血咯血唾血合參


溺血屬小腸膀胱經。


下血屬大腸經。


牙宣出血屬胃腎虛火,舌血謂之舌衄,汗孔。


出血謂之肌衄,心與肝也。


又驚而動血者屬心,怒而動血者屬肝,憂而動血者屬肺,思而動血者屬脾,勞而動血者屬腎。


童子之症,須看先天父母之氣,而母氣尤為重。


凡驚風痘疹,腎虛發熱,俱以母氣為主,如母有火者,其子必有火;


母脾虛者,子必多脾病;


母火衰者,子必從幼。


有腎虛症,如齒遲、語遲、行遲,囟門大開,腎疳等症,皆先天不足,從幼調補,亦有可復之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04:22 , Processed in 0.3593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