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

 關閉 [複製鏈接]
140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2:22 | 只看該作者

妊娠傷寒


凡有表症宜汗者,用羌活沖和湯,加柴胡、當歸、芍藥、蘇葉、蔥白之類,速散表邪,毋使入內,是即安胎之第一意也。


若裡實熱症,大便不通燥渴者,則亦當用大黃轉藥,須酒製用,更兼四物以護之,則無損於胎矣。


設患真寒脈伏厥冷者,則用薑桂附子,蓋附桂雖熱,然用黃連、甘草制之,則無害矣,況有大寒大熱之病,不急為除去,反足以損胎,有病則病當之,但中病即已,毋過其制,外用井底泥、青黛、伏龍肝末調勻,塗於孕婦臍中二寸許,如干再塗,以保胎孕也。


倘腸胃虛寒,而畏寒泄瀉者忌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2:33 | 只看該作者

產後傷寒


產後傷寒,不可輕易汗下,恐產時傷力,其發熱者,有因去血過多,有惡露不盡,有三日蒸乳,或早起勞動,或飲食停滯,俱有發熱惡寒,狀類傷寒,不可便用發表攻裡之劑,但產後惡露不盡,發熱惡寒者,必脅肋脹滿,連大小腹,有塊作痛。


產後飲食停滯,發熱頭痛者,必有噫氣作酸,惡聞食臭,胸膈飽悶,右關脈緊。


若產後蒸乳發熱惡寒者,必乳間脹硬疼痛,令產婦揉乳汁通其熱自除,不藥而愈矣。


若果產後不謹,虛中感冒者,當以四物東加入風藥,尤宜甲其,正氣之虛實而邪感之重輕以汗之,至於熱邪傳裡,燥渴便秘,而脈沉實,熱甚譫語者,重則下之,用四物加柴胡、黃芩、枳殼、熟大黃,輕則蜜導,下後用四物東加乾薑少許,參朮大用,以溫補其血氣。


若熱邪傳至半表半裡,用四物湯合小柴胡湯主之。


然當產後氣血大虛,諸病以大補氣血為主,雖有雜症,以末治之,況汗下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2:43 | 只看該作者

遵古匯集傷寒諸方


上古之人,當天地初開,氣化濃密,則受氣常強,且性成淳朴,天真得全,度百歲乃去。


及其久也,氣化漸薄,則受氣常弱,況斫喪戕賊,難遏難解,以致壽數精神既已漸減,則血氣臟腑亦因漸衰,故用藥消息,亦宜因之漸變。


況傷寒一症,因古時人強氣壯,天非重邪,不能感觸,藥非峻劑不能逐之,且先賢有照膽之朗識,故藥味少而分兩多,使邪氣亟奪而不為正氣之害也。


今人氣稟既弱,輕寒薄冷,便能受傷,小劑疏利,足以驅散,倘病小藥大,人弱藥猛,元氣大傷,反增其困,甚有因而致斃者有之。


且四時雜病,皆有發熱頭疼口渴之候,豈可便為太陽陽明之證耶!


或冬月傷寒,麻黃、桂枝尚堪抵受,四時類症陷胸,承氣何以克當?


故傳經之論,諸賢甚謂其多歧而支離,其汗下峻削之方,後哲久置之高擱而勿用,(張)因先賢之立法難遺,或有人強邪重者之可采,貴後人之別症的確,而或汗、或下、為攻、為補之,得宜以古人之成法,合今病而變通,正潔古所云:運氣不齊,古今易轍,舊方新病,難相符合。


許學士云:予讀仲景書,守仲景法,未嘗用仲景方,乃為得仲景心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2:53 | 只看該作者

麻黃湯


仲景曰,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


亦治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脈浮而緊者,麻黃湯主之;


並治哮證。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覆取微汗,中病即止,不必盡劑。


無汗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3:05 | 只看該作者

時珍曰


仲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未有究其精微者。


津液為汗,汗即血也。


在營則為血,在衛則為汗,寒傷營,營血內澀,不能外通於衛,衛氣閉固,津液不行,故無汗。


發熱而惡寒,風傷衛,衛氣外泄,不能內護於營,營氣虛弱,津液不固,故有汗發熱而惡風。


然風寒皆由皮毛而入,反毛肺之合也,證雖屬太陽,然面赤怫鬱,咳嗽有痰,喘而胸滿,非肺病乎?


蓋皮毛外閉,則邪熱內攻,故用麻黃、甘草、同桂枝引出營分之邪,達於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氣,使邪盡從外解耳。


凡傷寒即發於冬寒之時,寒邪在表,閉其腠理;


非辛溫不能散之,此麻黃、桂枝等劑,所以必用也。


溫病、熱病發於暄熱之時,鬱熱自內達外,無寒在表,則非辛涼苦寒苦酸之劑不能解之,此桂枝、麻黃等,所以不可用也。


然前哲謂,冬不用麻黃,夏不用桂枝者,蓋以冬主閉藏,不應疏泄,夏本炎熱,不可辛溫,《經》所謂:必先歲氣,毋伐天和也。


又曰:麻黃惟冬月寒邪在表,腠密無汗者,必用。


是何與前說相反耶?


戒不用者,明時令之常,慮輕用也。


言必用者,發病機之理,慮遺用也。


或舍時從症,或舍症從時,臨症變通,存乎其人,倘一概疑懼,惟以輕和之劑代之,必有陰受其夭折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3:15 | 只看該作者

大青龍湯


仲景曰: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主之。


麻黃(六兩,去節) 桂枝(二兩) 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去核) 石膏(如雞子大一塊,搗碎) 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取微汗,一服汗,停後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3:32 | 只看該作者

成氏曰


此中風見寒脈也。


浮則為風,風則傷衛,緊則為寒,寒則傷榮,榮衛俱病,故發熱惡寒,身疼痛也。


風並於衛者,為榮弱衛強,寒並於榮者,為榮強衛弱,今風寒兩傷,則榮衛俱實,故不出汗而煩躁也。


青龍者,東方甲乙木神也,專主生發之令,萬物出甲,開甲,則有兩歧,肝有兩葉,以應之,所以謂之青龍。


中風脈浮緊,為中風見寒脈,傷寒脈浮緩,為傷寒見風脈,是風寒兩傷也。


桂枝湯解肌以祛風,而不能已其寒,麻黃湯發汗以散寒,而不能去其風,故特取大青龍以兩解之。


麻黃甘溫,桂枝辛熱,寒則傷榮,以甘緩之,風則傷衛,以辛散之,故麻黃為君,桂枝為臣也。


甘草甘平,杏仁甘苦,苦甘為助佐,麻黃以發表,大棗甘溫,生薑辛溫,辛甘相合,佐桂枝以解肌,石膏辛甘微寒,夫風陽邪也,寒陰邪也,風傷陽,寒傷陰,陰陽兩傷,非輕劑所能獨散也,必須輕重之藥同散之。


是以石膏為使,而專達肌表也。


陶氏曰:此湯險峻,須風寒俱甚,又加煩躁方可與之,不如桂枝麻黃各半湯為穩,桂枝麻黃各半湯者,即二方合用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3:43 | 只看該作者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熱未罷,心下有水氣,乾嘔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喘,小腹滿,小便不利,短氣不得臥。


麻黃(去節) 桂枝 芍藥(酒炒) 細辛 甘草(炙) 乾薑(各三兩) 半夏 五味子(半升) 每服五錢,薑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3:54 | 只看該作者

白虎湯


主傷寒傳入於胃,表裡俱熱,脈大而長(仲景曰:浮滑)。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打碎) 甘草(二兩,炙) 粳米(六合) 水一斗,煮米熟湯成,溫服一升,日三服。


傳胃則邪入裡矣。


仲景言,浮滑以表邪,亦未解也。


成氏曰:白虎湯解內外之邪,白虎西方金神,應秋,而歸肺。


熱甚於內者,以寒下之,熱甚於外者,以涼解之,中外俱熱,內不得泄,外不得發,非此湯不能解也。


夏熱秋涼,湯名白虎,言秋氣至而熱去也。


知母苦寒,《經》曰:熱淫所勝,佐以苦甘;


又曰:熱淫於內,以苦發之,故以知母為君。


石膏甘寒,熱則傷氣寒以勝之,甘以緩之,故以石膏為臣,甘草、粳米,味皆甘平,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故以甘草、粳米為使,太陽中 得此頓除,熱見白虎而盡矣。


立秋後不可服,服則不能食,多成虛嬴,按:石膏一物,入甘溫隊中則為青龍,從清涼同氣則為白虎,夫風寒皆傷,宜從辛甘發散矣,而表裡又俱熱,則溫熱不可用,欲並風寒表裡之熱而俱解之,故立白虎一法,以輔青龍之不逮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4:05 | 只看該作者

桂枝湯


仲景曰:太陽中風,頭痛,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本方主之。


古人用辛散者,必用酸收,故桂枝湯中用芍藥,猶兵家之節制也。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去核) 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服一升,覆令微汗,不可令如水淋漓。


若汗出病瘥,不必盡劑。


若不汗更服至二三劑。


仲景以發汗為重,解肌為輕,中風不可大汗,過汗則反動營血,雖有表邪,只可解肌,故以桂枝湯少和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1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4:17 | 只看該作者

成氏曰


陽脈浮者,衛中風也。


陰脈弱者,榮氣弱也。


風並於衛,衛實而榮虛,故發熱汗出。


衛虛則惡風,榮虛則惡寒,榮弱衛強,惡寒復惡風者,以汗出則腠理疏,亦惡風也。


翕翕者。


若合羽所覆,熱在表也。


鼻鳴乾嘔者,風壅氣逆也。


與桂枝湯和榮衛而散風邪,桂味辛熱用以為君者,桂猶圭也,宣導諸藥為之先聘,辛甘發散為陽之義也。


芍藥味苦酸寒,甘草甘平,用以為臣佐者。


《經》曰: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收之,桂枝辛甘為陽,臣以芍藥之酸收,佐以甘草之甘平,不令走泄陰氣也。


生薑辛溫能散,大棗甘溫能和,二物為使者,《經》曰:風淫於內,以甘緩之,以辛散之也。


薑棗固能發散,此又不專發散之用,又以行脾之津液而和榮衛者也,麻黃湯不用薑棗專於發汗,則不待行化而津液得通矣。


夫衛屬陽,陽氣者,不能衛外而為固則有汗。


成云,衛實何耶?


蓋邪氣盛則實,非正氣也。


既曰:邪實則熱在表矣,其惡風又何耶?


蓋汗能開腠,故也。


既曰:熱在表則汗出而腠開,亦宜解矣。


乃不解者,又何耶?


趙嗣真所謂惟臟腑可分表裡,皮膚骨髓,但分浮、淺、深、沉,俱屬於表。


若以皮膚為表,骨髓則為裡,則麻黃湯症,骨節疼痛,其可謂有表,復有裡耶?


然則不解者,骨髓之邪自在,正與嗇嗇惡寒之義相合,所謂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


如骨髓無寒,則桂枝不宜與矣。


《論》曰:桂枝下咽,陽盛則斃,其此之謂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1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4:27 | 只看該作者

大承氣湯


傷寒陽邪入裡,三焦大熱,痞滿燥實,四症俱全,發熱譫語,脈沉實者。


枳實(五枚) 厚朴(半斤) 芒硝(三合) 大黃(四兩,酒洗) 王海藏曰:邪氣居高,非酒不到,大黃若用生者,則遺高分之邪熱,病愈後變生目赤,喉痹頭腫膈上熱疾也。


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去渣,納大黃,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微火一二沸,溫服得利則止。


承,順也。


邪入胃者,鬱滯糟粕,秘結壅實,氣不得順也。


通可去滯,泄可去閉,氣得以順,故曰:承氣,大滿大實有燥屎,乃可投也。


如非大滿,則生寒症而為結胸痞氣之屬矣。


仲景曰:欲行大承氣,先與小承氣,復中轉失氣者,有燥屎也,可以大承氣湯攻之,不轉失氣,慎不可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1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4:37 | 只看該作者

小承氣湯


治傷寒陽明症,譫語便硬,潮熱而喘,及雜病上焦,痞滿不通。


大黃(四兩) 厚朴(二兩,薑炒) 枳實(三枚,麩炒) 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一盞,薑三片,煎至半盞,絞汁服,未利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1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4:48 | 只看該作者

三一承氣湯


治傷寒腹滿,嘔干煩渴,譫妄,心下按之硬痛,大小便秘,陽明胃熱,發斑脈沉可下者。


大黃(錦紋者) 芒硝 厚朴 枳實(各五錢) 甘草(半兩) 每服一兩,薑水煎至一鐘,入芒硝一沸,通口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1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4:59 | 只看該作者

調胃承氣湯


治諸發熱和解,不惡寒但發熱蒸蒸然,心下滿硬,或痛,煩渴咽乾,滑數而實,諸腹滿實痛,煩渴譫妄,小便赤,大便硬,脈滑實緊者。


大黃(酒浸) 芒硝(一兩) 甘草(炙,五錢) 每服斟酌多少,先煮二味,熟去渣,下硝,再煮二三沸,頓服之,以利為度,未利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1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5:39 | 只看該作者

六一承氣湯


以代大承氣、小承氣、調胃承氣、大柴胡、三乙承氣湯、大陷胸等湯,真神藥也。


治傷寒熱邪傳裡,大便結實,口燥咽乾,怕熱譫語,揭衣狂妄,揚手擲足,斑黃陽厥,潮熱自汗,胸腹滿硬,繞臍疼痛等症。


大黃 枳實 厚朴 甘草 黃芩 柴胡 芒硝 芍藥 先將水二鐘,滾三沸,後入藥,煎至八分,臨服時入鐵鏽水三匙調服,立效。


取鐵性沉重之義,最能墜熱開結如神。


此不傳之秘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1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5:49 | 只看該作者

桃仁承氣對子


治熱邪傳裡,熱蓄膀胱,其人如狂,小水自利,大便黑,小腹滿痛,身目黃,譫語燥渴,為蓄血證,脈沉有力,宜此湯下盡黑物即愈。


未服前而血自下者,為欲愈,不宜服。


桃仁 桂枝 芒硝 大黃 芍藥 柴胡 青皮 當歸 甘草 枳實 薑水煎好,入蘇木煎汁三匙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1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5:59 | 只看該作者

桃仁承氣湯


治蓄血中焦,腹中急結,下利膿血。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 桂心 芒硝 甘草(各二兩) 大黃(四兩) 水二碗,煎一碗,去渣,內芒硝,待沸溫服。


腹中急結,緩以桃仁之甘,中焦蓄血,散以官桂之辛,蓋甘以緩之,辛以散之也。


熱甚血凝,或干閉,或下膿血,非硝黃不足以徹其藩籬,入甘草者欲其委曲搜剔,不欲其一往而盡耳。


按:犀角地黃湯,治上焦之血,抵當湯,治下焦之血,此治中焦之血。


《準繩》曰:宜用桂心。


舊本作桂枝者誤也。


喻嘉言曰:用桃仁以達血,所加桂枝以解外邪,大抵因外邪者,用桂枝專治蓄血者,則桂心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1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6:14 | 只看該作者

抵當湯


治傷寒日深,表症仍在,蓄熱下焦,脈微沉,不結胸發狂者,小腹脹而硬,小便自利者,瘀血症也。


或陽明蓄熱而狂,大便雖硬,而反易,其色黑者,有蓄血也並宜。


桃仁(七個) 大黃(二錢五分) 水蛭(炒) 虻蟲(各十個,去翅足,炒) 上分作二服,水一鐘,煎半鐘,溫服,未下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46:25 | 只看該作者

大柴胡湯


治陽邪入裡,表症未除,裡症又急。


柴胡(八兩) 黃芩(三兩) 枳實(四枚,炙) 芍藥(三兩) 生薑(五兩) 半夏(半斤) 大棗(十二枚,去核) 大黃(二兩,酒洗) 水一斗二升,煮六升,去滓,再煎一升,日三服。


成氏曰:大滿大實則有承氣湯。


如不大堅滿,惟邪熱甚而須攻下者,必須輕緩之劑,乃大柴胡也。


傷寒可下則為熱,折熱必以苦,故以柴胡為君,黃芩為臣。


《經》曰:酸苦涌泄為陰,泄實折熱,必以酸苦,故以芍藥、枳實為佐,辛者散也。


散逆氣者,必以辛。


甘者,緩也。


緩正氣者,必以甘,故用半夏、薑、棗為使也。


加大黃,功專蕩滌,不加恐難攻下,應以為使也。


表症未除者,寒熱往來,脅痛口苦尚在也。


裡症又急者,大便難而燥實也。


此為兩解之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00:22 , Processed in 0.3125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