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941#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1:1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賁卦-釋爻辭-27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六二居下。


而志在上。


以柔從剛。


以陰從陽。


故隨上之陽爻以起。


與猶隨也。


如澤雷隨之象。


艮與兌易。


離與震易。


則成相隨之象。


六二隨九三而興。


以成其文剛之用耳。


此爻大用。


在能隨上興起。


以陰為陽。


而不失其正位。


方能文剛。


若乖其位。


失其貞。


則為姦為亂。


而非文飾矣。


故重在貞。


貞以成其亨。


坤以承乎乾。


此離麗之本德。


而克隨艮止以同行也。


故柔能劑剛。


內能協外。


上下一德。


以開天下文明。


其為用亦大矣哉。


九三。


賁如濡如。


永貞吉。


宣聖講義此賁九三爻辭也。


九三為離上爻。


居人爻之始。


孚既濟之義。


故有濡賁之稱。


如者未定辭。


以九三重剛。


不慣附和。


而賁之為用。


重在協劑。


柔來文剛。


固是全卦主旨。


剛將如何受柔之文。


而不為所辱。


則視爻之志行。


與其德力而別。


九三重剛。


而為離之一爻。


外剛中柔。


面違心從。


其志莫定。


其行莫明。


故以如字狀之。


言所欲而不遽允。


所樂而不逕行。


以決絕之情。


作夷猶之貌。


雖日近陰柔。


而難與之化。


唯守其貞節。


以協于上下。


此所以有永貞之吉也。


譬諸男子。


處少女夾輔之間。


欲去未能。


欲從未可。


苟失其守。


未有不為姦亂者。


而一味峻拒。


又將貽無窮之憂。


此乃最難處之地。


唯有永貞以待之。


處賁之加。


而不為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2#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1:3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賁卦-釋爻辭-28


濡之至。


而不為染。


則終能保其剛。


和其柔。


以成九三之用。


此爻辭之微義。


端在人事之善為。


九三人位。


本乾朝乾夕惕之時。


而懷若厲無咎之戒。


故永貞之德。


天之道也。


人能履之。


則終吉矣。


象曰。


永貞之吉。


終莫之陵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九三之地。


既在六二六四包圍之中。


恰當賁如濡如薰染之際。


以俊秀之土。


遘麗佳之女。


其易失節可知。


而卒能保者。


實由永貞。


以我之貞。


化為女貞。


以賁之美。


施及女美。


則有和協之樂。


而無姦亂之愆。


此則以九三重剛之性。


不被眾柔所屈。


故曰終莫之陵。


陵猶屈辱之意。


不失其貞。


則何辱哉。


君子乾乾自持。


不畏宵小之慍。


不為陰柔之浸。


不甘嗜欲之毒。


不忘性命之正。


此所以能化行天下。


而長保其操守也。


讀者于此處。


當細繹彖辭而深求聖人垂教之微意。


方能達賁之道。


以成九三之德焉。


六四。


賁如皤如。


白馬翰如。


匪寇婚媾。


宣聖講義此賁六四爻辭。


明本爻之用也。


六四為艮之始。


居卦之中。


得坤六四之體。


孚既濟泰卦之用。


下與九三交。


上與上九應。


陰居陰位。


而與二五兩爻同情。


在賁全卦。


皆以柔來文剛為志。


六四重柔。


實文之主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3#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1:5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賁卦-釋爻辭-29


九三六四。


交互成文。


非敵非友。


乃和乃配。


柔者尚素。


剛在內也。


剛內為金。


西方類也。


其色為白。


體物備也。


其行為馬。


行地例也。


坤之德廣厚。


有無疆之稱。


坤之性靜貞。


有順承之能。


故六四之賁。


若有色。


若無色。


若有文。


若非文。


此爻辭疊用如字。


明其在疑似之間也。


皤白也。


翰羽也。


白言其色。


羽喻其行。


為文而若素。


則非文也。


為畜而若飛。


則非畜也。


為敵而若婚媾。


則非寇仇也。


何以然者。


六四處剛之交。


承乾之命。


因柔之位。


成坤之順。


配而不可狎。


交而不欲勝。


能遠能邇。


而莫知其徑。


有志有行。


而莫見其性。


故外相疑忌。


內漸親近。


是始為寇仇。


終成婚媾。


如男女初則相猜。


既而相認。


終為配偶之意。


此爻雖非主位。


乃因賁之用。


而為全卦之要爻。


則以其重柔。


善于文飾一切也。


顧察其文飾。


反非絢爛之華。


卻為淡素之白。


白猶無色。


是其所賁猶未賁也。


人道貴樸。


人性貴真。


于此足證賁之為賁。


不尚美色。


而在真誠矣。


婚媾云者。


本相交之義。


通內外之情。


以成一陰一陽之道。


而著天生地成之德者也。


讀者審之。


象曰。


六四當位。


疑也。


匪寇婚媾。


終無尤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六四以柔居陰。


故為當位。


既為當位。


何以生疑。


則由群陰相比。


九三易困。


陰固樂陽。


陽亦喜陰。


而來者意遽。


受者意緩。


緩遽異情。


乃生疑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4#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2:0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賁卦-釋爻辭-30


九三本乾惕之義。


六四有巽懦之心。


其相疑非一爻也。


乃欲交而難合。


欲離而不可止。


故疑起于心。


實情為之蔽也。


夫人情無求則無忌。


無欲則無虞。


中心坦然。


何疑何懼。


九三六四。


求之正切。


欲之方張。


兩情未明。


寸心未定。


此疑惑恐懼之發于內者。


非將遠之。


實希近之。


非將仇之。


實希友之。


以異而難驟同。


則其自持之不安也。


以需而不遽得。


則其所示之有吝也。


此固人情之常。


而六四恰有類焉。


然既求矣。


非相尤也。


而既近矣。


乃相認也。


此初疑而卒信矣。


匪寇之非。


婚媾之就。


果成兩好。


而無怨尤也。


尤者咎也。


詩云。


式相好矣。


無相尤矣。


正六四之謂也。


蓋六四當位。


自有所守。


不因一時情欲。


而遭逢輕薄。


又不以一事猜虞。


而干受仳離。


此無尤二字。


言其能發乎情。


止乎禮。


秉坤靜順之德。


逢離文明之福。


以諧歸艮止定之境。


行不違道。


情不悖性。


雖有婚媾之私。


究無傷政教之化。


說者以擬于關睢。


斯有由矣。


又以陰陽相交而生。


則婚媾合禮。


正為人之文明。


野人苟合。


去文明遠矣。


故王道首重人倫。


君子之道。


造端夫婦。


讀者未可輕易看過此爻辭也。


六五。


賁于丘園。


束帛戔戔。


吝終吉。


宣聖講義此賁六五爻辭也。


賁以文飾為用。


文飾以柔來文剛為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5#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2:1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賁卦-釋爻辭-31


六五以柔履剛。


為上卦正位。


而屬艮之中爻。


艮為止。


文明以止。


彖辭之義。


著于六五。


人文之用。


見于是爻。


故有人事禮儀來往之象。


而所在乃高丘園陵之處。


以六五近上九。


在高位也。


以人事言。


則為國家交際。


使節聘問之事。


與觀之作賓觀光。


有同有異。


同者皆屬外觀。


徒具威儀。


異者內志有殊。


用情不類。


故位雖高。


而非廊廟。


卻在丘園。


儀雖隆。


而非重器。


卻祗束帛。


外若堂皇之典。


中實乾餱之愆。


以其物微。


而誠不足也。


儀不備物。


賁乃具文。


戔戔之羞。


實彰其吝。


此所以不能大用也。


唯其小。


則自覺不足。


唯其細。


則自知有吝。


故雖束帛戔戔。


而無害于賁。


且得終吉。


則其初之未吉可見。


蓋以吝招尤。


不易得人之諒。


而卒因禮儀之至。


有文明以止之德。


使人信其無他也。


然六五之吝。


在他爻則非。


以位異也。


吝由物言。


吉由德致。


物少不足病。


德不立則可憂。


六五居其位。


為眾所服。


雖柔而有守。


雖弱而有禮。


此其終吉之由來也。


說者以賁于丘園。


為隱藏之象。


乃就下位言也。


若居上位。


則非肥遯之時。


而以文為用。


以禮為節。


則不問高下隱顯。


皆足獲終吉之占。


為其得位乘時。


不悖于賁之道也。


故爻辭決其吉焉。


象曰。


六五之吉。


有喜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六五之吉。


以禮制情。


雖不稱其儀。


而有發于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6#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2:3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賁卦-釋爻辭-32


故中心喜悅。


覺所與者之易諒。


正以其內剛外柔。


能順巽以聽人。


先文後止。


能貞固以持己。


其喜之生。


即爻象所具也。


譬諸在位。


得接于內外賢臣。


雖略其跡。


而能和其衷。


則其為喜可知。


上九。


白賁。


無咎。


宣聖講義此賁上九爻辭也。


上九居極地。


當數窮則變之時。


為陽爻。


適陰柔已盡之位。


變則反其用。


盡則反諸身。


此上九之賁。


非文而為白。


白猶素質。


即不賁也。


柔不文剛。


陰不飾陽。


位時已窮。


還于真元。


此艮之一陽。


將返乎乾也。


乾道大生。


體天行健。


故無咎。


為其返本復始。


由有色以歸無色。


如成真上天。


無罣無礙。


者更何咎哉。


文勝返質。


美盡還白。


君子之行。


上德不德。


道之至矣。


詩所謂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者也。


尚何咎乎。


象曰。


白賁。


無咎。


上得志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上九爻辭之義。


而明賁卦之大用也。


上九為賁道之窮。


窮則返始。


以成其初。


賁以文飾為用。


既窮即反于無色。


此原始要終之道也。


天地萬物。


均循是以歸于極。


下者循環終始。


與時榮悴。


莫知其極。


上者保終如始。


因德達道。


永歸其極。


上九以位至高。


應孚上者之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7#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2:5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賁卦-釋爻辭-33


即形而上者也。


出乎有色。


入于無色。


永恆悠久。


以還于樸。


此至人之行。


合于道者。


故曰上得志也。


上者之志。


求仁得仁。


無貪于文。


無矜于美。


文美盡忘。


還我本色。


此正傳所謂無色之義也。


賁以色用。


其極也無色。


天道自然所至。


即下者亦隨色而盡。


不得復留。


而上者能超諸色相。


保其真元。


則數盡而德不盡。


時窮而身不窮。


故有得志之稱。


佛釋淨土在無色界上。


正此意也。


易教恐人戀色不回。


貪美不悟。


特以無色釋賁。


實欲警人之早識造化。


而能循時自立。


以達乎至誠悠久之域也。


此賁卦辭義之精。


實合于脩道之要。


不獨為人事言也。


賁後繼剝。


尤足證色之難久。


文之易窮。


色敝文亡。


亨道以盡。


此賁之易為剝也。


讀者須深省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8#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3:0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剝卦-總釋象例-34


剝卦下坤上艮宣聖講義剝卦上艮下坤。


以少陽加陰。


其陽且盡。


不勝五陰。


陰盛陽衰。


天道將窮。


故曰剝。


易卦中以否損與剝為相類。


而凡陽在上之卦。


如未濟恆困等。


亦有相似之處。


總由陰陽不得和勻。


而陽反被陰擯斥也。


剝之卦象。


一陽居上。


不能久留。


眾陰在下。


相為朋比。


猶水地比之象。


而陽不與隨和。


以比卦一陽在五爻。


猶近下也。


剝則孤矣。


位高無輔。


氣升難沉。


本乾上九之德。


而履重坤之地。


坤不復承順天行。


反相與悖道而馳。


同姦為害。


此天道之剝。


萬物不可久存之時。


故剝為九月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9#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3:2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剝卦-總釋象例-35


言時近重陰。


物皆凋敝。


天將寒冷。


人感衰微。


陰以剝陽。


剛不復主。


在上者。


不克保其敬慎之義。


則隨時以傾頹。


在下者。


不克充其貞靜之德。


而因物以衰歇。


傳曰剝爛也。


言破敗不復自完。


如草木之殘落耳。


艮為山。


坤為地。


高下不相接。


而有巍峨欲墮之形。


陵空如雲。


俯地如瀑。


傾瀉之情。


若不終日。


此所以有剝爛之稱也。


剝卦繼賁之後。


而與復對。


天道至賁。


氣已外瀉。


乃變為剝。


傳曰致飾。


然後亨則盡矣。


故受之以剝。


此天時往來之數。


萬物興廢之理。


當春夏之時。


榮繁美麗。


天之飾也。


一交秋令。


西風肅殺。


凋殘衰敗。


天之剝也。


天道隨時。


萬物以變。


是飾之極。


即剝之始。


賁之終。


即剝之初。


往復之間。


生殺之道。


有必至者。


故聖人慎飾以保亨。


亨不盡。


物不剝。


人亦猶是。


少壯之時。


偉麗自喜。


曾幾何年。


衰憊不振。


得志之日。


輕肥自快。


曾幾何日。


頹廢莫禁。


皆盛衰循環。


隆替往復。


數不可逭。


理不可逃。


非天之始厚終薄。


乃時之物窮必變也。


故觀于賁剝。


而知消息盈虛之有定。


生長收藏之有時。


君子以為人事之規。


世道之準。


不以太過而至不及。


不徇現在而忘將來。


乃克長保其亨。


不使之剝。


此人道能順天而立極。


不隨時以行藏。


偕物以生殺者也。


無形無患。


有形者皆不免。


況妄求飾乎。


飾志在外。


則虛其中。


陽乃上浮。


則晦塞其內。


此剝之至。


天道也。


亦人事也。


故君子尚無色。


貴本質。


朴以為寶。


則不喪其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0#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3:4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剝卦-總釋象例-36


妄以為戒。


則不失其亨。


行乎中道。


則不履于危。


立乎正位。


則不傾于險。


此聖人以剝示教之微意也。


賁為好飾。


乃循至于剝。


苟先覺其變。


而求其常。


則不飾。


又奚病。


無如世人之昧昧。


徒貪夫外觀之美。


虛文之夸。


而忘亨之難長。


數之易變。


此蚩蚩者。


終隨草木以同腐耳。


詎不可慨也哉。


故講易至剝。


輒悲人道之不立。


而念天道之無常也。


剝之為剝。


其道在變。


順變應時。


不隨物剝。


此君子之志行也。


故處剝不易。


而君子尤難。


以天道既剝。


陽氣將藏。


陰氣瀰滿。


小人得時。


與否相似。


慎以自處。


敬以安人。


不夸不矜。


毋怯毋葸。


則能因地道之重厚。


山道之凝止。


而可免于剝。


一陽雖微。


猶有光明之象。


用以觀下。


或得鑑察之方。


此君子觀于天時。


固守其道。


不與群陰混。


猶可止于其所。


詩云。


於緝熙敬止。


即此義也。


此文王處剝之道也。


剝卦為窮卦。


與否之塞。


損之傷。


未濟之隔絕。


皆為天道之變。


人道之危。


世道之衰之時。


當其前者。


唯有以人順天。


而能勝天。


以道趨時。


而能辨時。


蓋天道變中有常。


時運終則有始。


知其變。


守其常。


保其終。


復于始。


此君子之道也。


不違天而能濟其變。


不悖時而能裕其窮。


窮變不害。


以還于道。


則永保太和。


自正性命。


上焉者。


超越造化。


歸于無極。


中焉者。


因應天時。


立于中極。


下焉者。


趨避吉凶。


循于有極。


此人事之軌範。


易教之所由立也。


在賁以柔文剛。


已成亨盡之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1#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3:5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剝卦-總釋象例-37


至剝以柔易剛。


遂為窮絕之時。


故君子見幾不出終日。


知其將至。


而預防之。


則履霜不待堅冰。


而明歲之且寒。


察其已見而推臆之。


則日中不待昃晷。


而覺日之且暮。


天時如是。


人事亦然。


此易以剝繼賁。


繁華凋謝。


一春一秋。


生育殺傷。


一新一故。


氣所自至。


理所必然。


故因剝卦之象。


而知大道之不可久。


應變因時。


智者所尚。


此讀易見天心。


必取徵于剝復二卦也。


陽與陰互為消長。


陽長則生。


陰盛則殺。


凡陰長陽消之卦。


皆天道窮盡之時。


剝雖留一陽。


而在上爻。


處窮絕之地。


無可進也。


陽升陰降。


升至于極高。


欲求再進。


唯有變而下。


此剝之後必為復也。


剝與垢對。


以陽生陰。


故曰垢。


而夬則以陽化陰。


且至極位。


故進則為乾。


而名夬。


夬者快也。


陽得勢也。


易道陽重。


體人之性善。


天之德仁。


仁善皆陽。


不仁與惡皆陰。


則陽之窮。


即仁之傷。


善之害。


剝為仁善之薄。


即世道之衰。


人道之危。


故四德不具。


而君子道消。


時運使然。


固天道所必至。


抑人道之未能早明也。


夏桀商紂之季。


果天道耶。


使桀紂不立。


湯武焉能代興。


則雖天道。


亦由人事。


故文王演易。


將以天道警人。


使人知天命靡常。


而人不可不勉耳。


乾坤以四德立全易之綱。


得其一者。


足以成用。


剝將奚用哉。


此讀其辭。


即可明吉凶進退之旨矣。


剝猶剝物。


脫其生機。


其命何繫。


如剝樹之皮。


其木必枯。


剝果之皮。


其內必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2#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4:1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剝卦-釋彖-38


草木尚如此。


況生物乎。


此剝之不可久也。


亦明矣。


是以君子遇剝。


唯速蘄其復。


不彊爭于一日也。


遵時養晦。


而不忝所生。


則中心和平。


無?于時。


鑒天之變。


勗己之志。


明時之非。


厚我之德。


則消息盈虛。


無害于道。


陰盛則陽自退。


柔勝則剛自伏。


此機貴早見。


而昧者未察。


故臨剝始知不可為者。


愚也。


己剝而欲彊爭者。


妄也。


愚妄之夫。


唯隨剝同盡。


安有濟耶。


剝爛之義。


亦由陰盛于內。


猶物之自腐也。


陽為生之根。


內無陽。


乃自潰爛。


以賁之致飾于外。


中誠不立。


故易爛。


如蒙虎皮之羊。


雖外觀彪炳。


一遇真虎。


則敗矣。


此致飾之過。


而亨盡之由來也。


讀者就卦象細繹之。


即可知傳辭之意也。


剝。


不利有攸往。


宣聖講義此剝卦彖辭。


言全卦之吉凶也。


以剝當陽剝之時。


天地氣歛。


萬物形傷。


陰盛日長。


理宜靜息。


陽動陰靜。


陽發陰藏。


天地且不能違。


而況人乎。


故不利有攸往。


即不宜于動作也。


剝以祿之受刑。


變[示]為?。


[示]主福佑。


?主刑傷。


一吉一凶。


觀于字已甚明。


故名剝者。


見祿之受傷。


而不復保也。


人物之生命。


以祿為數。


貧富壽夭彊弱。


皆祿主之。


物之榮枯生殺亦然。


祿不保。


則生盡。


退藏以自善其身。


尚虞未足。


況欲有所作為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3#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4:3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剝卦-釋彖辭-39


彖辭以不利有攸往。


斷定全卦行藏。


而啟人趨避之道也。


乾坤四德。


剝無一焉。


此其所以不宜于行也。


往概一切動作言。


凡有所為。


必有所動作。


陽且消盡。


君子道窮之時。


是彖辭為君子言也。


若小人則否。


小人因剝且得志耳。


故剝復與否泰大同。


時為之也。


宗主附注剝為陽剝之象。


薄也迫也。


氣已薄。


日已迫。


故曰剝。


柔來變剛。


前途黯淡。


如日暮途窮之時。


將何往乎。


故不利有攸往。


小人道長。


君子道消。


四德俱失。


而天變可畏也。


彖曰。


剝。


剝也。


柔變剛也。


不利有攸往。


小人長也。


順而止之。


觀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虛。


天行也。


宣聖講義此申明彖辭之義。


指示君子應變之道也。


剝。


剝也。


柔變剛也。


乃剝卦陽消陰長。


萬物隨剝之義。


柔來化剛。


剛盡為柔。


係從觀之變來。


巽二陽變為艮一陽。


故曰柔變剛。


卦雖變剛。


而爻從柔化。


以下為坤也。


坤母而艮子。


子隨母化。


不能勝也。


陰勝陽微。


天地閉息。


不利有攸往。


小人道長之時。


然君子當如何。


則在順時抱一。


旁觀俯察。


以聽其變。


順而止之之謂也。


順以應坤。


止以孚艮。


坤艮合德。


不違于時。


上下同心。


不傷其守。


順則毋逆。


故能適時。


止則有守。


故能抱一。


此君子處剝之初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4#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4:4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剝卦-釋象辭-40


因剝自觀變來。


觀取觀察為用。


仰觀天道。


俯察物情。


是則君子觀象處剝之道也。


所謂觀象。


本一陽明于上。


而萬物在其下。


如明照之象。


君子觀察。


必待于明。


得明為觀。


則得失皆見。


因明以察。


則善惡畢呈。


況能止以靜者乎。


故觀象者。


君子之道也。


君子所觀。


不外天行。


盈虛消息。


與物同明。


觀至微。


察至細。


而物無遁形。


事無遁情矣。


故曰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尚重也。


重此則輕一切。


天行乾道也。


體坤則承乎乾。


內剛外柔之道也。


象曰。


山附于地。


剝。


上以厚下安宅。


宣聖講義此全卦象辭。


申明剝卦之用也。


在彖言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


為人民言也。


象言上以厚下安宅。


為官上言也。


皆人道耳。


剝以艮坤合。


少男隨母。


在象為山附地。


二者皆土。


地大山小。


故曰附。


明其不能相違也。


陽少而陰大。


剛消而柔長。


雖貴無輔。


雖崇益危。


既不能飛昇以出于位。


則唯止于其所。


以反附于下。


由陽之微。


而日化于陰。


故曰剝。


剝則空有巍峨之觀。


而不得上即雲天。


空有固定之志。


而不得下違博厚。


是象在上位之巽弱。


在下之空虛懞懂。


外彊中乾。


表裏依附。


形在神亡。


此剝之為象。


有不可終日之勢。


而世道艱危之時也。


然天者以時變遷。


人者因勢利導。


聖人作易。


為立人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5#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5:1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剝卦-釋象辭-41


天窮而人必有以濟之。


旋乾轉坤。


人所能也。


其道維何。


則在上述消息盈虛四字。


消息盈虛。


天行定率。


不可易也。


消者息之。


虛者盈之。


天道幾微。


原可為也。


人定勝天。


天亦從之。


此易道之大。


能包天地。


移運數。


而超乎形以上者也。


夫剝不可為也。


而人道不可不為。


知不可為而為之。


非逆天也。


順以應之。


非違時也。


因以正之。


此象辭以厚下安宅四字。


示其途也。


剝為剝。


以陽衰也。


而坤者純陰。


陰靜則陽生。


是衰者盛之機。


亡者存之機。


苟知其本。


則適其機。


剝之本坤也。


坤順承乾。


陽乃有協。


坤靜生陽。


生乃有源。


此即因變之道。


應時之宜。


而天道不終剝也。


故剝之後有復。


人亦當帥之。


厚下安宅者。


用坤之道。


弘坤之德。


以先固其本也。


厚下謂恩澤及民。


安宅謂使民安居。


皆培固根本之道也。


民為邦本。


食為生根。


民得其生。


本乃日厚。


不獨剝時為然。


而于剝尤關重要也。


故在上位者。


必先以厚下安宅為事。


民安則國保。


民生則君亦不失其位。


是厚下正以培上。


安民正以保位也。


順坤之道。


以厚載物。


則艮得其所止。


而相保以重固。


永成其祟高之觀。


而免傾危之害。


因陰之性。


以靜守貞。


則陽得其所養。


而相協以生息。


迄收其來復之效。


而免窮盡之虞。


此人道觀天時之變。


而能順應以濟之和之者也。


夫道一。


而德用無窮。


天地雖多變。


而中極不失。


剝固非時。


而當其剝也。


天地無所加減。


是天道之永貞不失也。


乃亙萬古而如一。


人道亦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6#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5:3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剝卦-釋爻辭-42


隨時物而榮者。


隨之而枯。


體天地之不變者。


亦同其不息。


故君子小人異其類也。


易所示。


君子之道也。


亨盡者剝。


君子以貞代之。


貞則利矣。


陽微者剝。


君子以靜養之。


靜則生矣。


此又不獨于政事然。


于脩道養生。


何莫不然。


天時順推。


人道順易。


易逆數也。


逆而求其本始。


則得之矣。


上位者。


以民下為本始。


無本則絕。


無始無生。


厚下安宅。


乃聖王之教。


雖千萬世無改也。


而愚者昧之。


故能處亨。


而不能處剝。


自忘其本始。


又何以保其位。


延其命哉。


是覆敗之由。


雖曰天運。


亦人事之未臧也。


周易取艮卦之用。


而名曰剝。


既示天運之無常。


復以辭明言上下處剝之道。


以見人道之有則。


讀者奈何不細繹之。


宗主附注上所講大可深思。


不必以剝為小人得志。


而君子無所為也。


君子志在促剝速變。


變為坤。


則能順承乾道。


變為復。


則能開創天運。


亂與治。


替與隆。


總在此一變中。


盈必虛。


消必息。


何遽謂無望哉。


然在此時。


順止二字。


實造福增祿之道。


彖文拈出明示讀者。


豈無意乎。


初六。


剝?以足。


蔑貞。


凶。


宣聖講義此剝初六爻辭也。


剝之初爻。


當坤之始。


坤厚載物。


而爻居下。


故有?足之喻。


以其數當剝。


反失其厚載之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7#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5:5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剝卦-釋爻辭-43


而有剝脫之虞。


為陽不與陰調。


而柔來變剛。


則雖厚重能載之?。


而有折足難安之禍。


剝?者。


人也。


亦?也。


足者。


?也。


亦人也。


以在下不為用耳。


?高而地下。


不適其位。


故自剝。


而人亦因之以剝其足。


足傷而?折。


是致有用成無用。


其凶可知。


蔑貞猶失貞。


言自棄其守也。


初六本以守貞為尚。


今因剝而自棄其守。


則失所志矣。


故凶。


且剝?者。


居安而不自安。


悖時求用。


謂?之不我適。


而以足剝?。


?折足亦傷。


可見其不能守貞。


妄思動作。


而以輕狹。


毀其厚重之器。


其為害。


不在物矣。


夫?之用。


在載而安。


靜則能安。


重則能載。


苟乖此義。


其凶已多。


此爻辭借喻事之不當動而動。


時之不當為而為。


其所失由于無守。


不得以之委諸天道之剝也。


象曰。


剝?以足。


以滅下也。


宣聖講義此申明爻辭之義。


而見失守之不當也。


滅與沒義同。


已見噬嗑卦。


滅下。


猶無本也。


木無根則枯。


水無源則竭。


滅下自失其守。


正與無本同害。


?之不安。


身將焉寄。


故占凶。


與人之失貞喪守者。


同為不吉也。


六二。


剝?以辨。


蔑貞。


凶。


宣聖講義此剝六二爻辭也。


六二居內卦中爻。


其位較安。


而不免于剝。


則以上無所協。


下無所輔也。


辨者邊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8#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6:1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剝卦-釋爻辭-44


凡事物之有界域。


足資分辨者。


皆可稱辨。


以?言之。


即?沿也。


?為器。


而託于地。


其不墜者。


以有沿也。


如地之有疆。


水之有隄岸。


足以為防守也。


今剝?而自去其辨。


?與地無可閑衛。


則轉動將自墜落。


是不若無?之免危害也。


其失與脫足正同。


脫足者不安。


脫辨者多險。


其害同也。


亦猶自撤其防。


甘棄其守。


故亦曰蔑貞。


此爻辭借以喻人之失節。


不知嚴其防守。


而妄求脫略其羈縻。


毀其隄岸。


則孤孑之身。


誰與為衛。


上下既隔。


暗昧莫明。


自失辨正之方。


孰為匡導之助。


故辨者。


重在明辨也。


象曰。


剝?以辨。


未有與也。


宣聖講義此申明爻辭之義也。


初六以失本為滅下。


係自搖落其根本。


其位在下故也。


六二之失守。


為無與。


係自摧毀其隄防。


其位在內故也。


與者助也。


失其所與為守也。


陰無陽以衛其外。


則陰暗浸淫。


鮮不內潰。


如人無禮法之防。


則情欲橫流。


鮮不墮落。


此六二未有與句。


明其無輔益。


而終自敗也。


與猶相互交益。


同利害之謂也。


?之所安。


辨為之護。


無護則不安。


六二在內。


外無所與。


則侵害徑入其中。


將毋與防守矣。


可見剝之為時。


在下在內。


皆無可作為之際。


設少不慎。


災害必臨。


唯有固守。


不失其貞。


方免于難。


此兩爻皆以蔑貞占其凶也。


坤道成女。


其德在貞。


陽剝且盡。


柔乃化剛。


故貞必固。


性必烈。


固與烈。


正所以葆其貞。


善其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9#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6:3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剝卦-釋爻辭-45


而自剝之。


欲其不凶。


不可得也。


此二爻辭。


意深旨遠。


後人多未達。


不解聖人立辭之妙。


實則文王遭囚辱之時。


慨世道之艱。


慎明哲之道。


為巽語之教。


其取譬近。


借喻簡。


亦自有其道也。


讀者宜合卦象參之。


宏教附注上所講頗關因時順變之道。


而辨字。


本會意與象形。


兩旁並列。


中有所辨。


示界限分明。


不容混亂也。


俗呼為邊。


邊亦界也。


水邊為岸。


國邊為疆。


皆以資分辨者。


六三。


剝之。


無咎。


宣聖講義此剝六三爻辭也。


剝卦諸爻。


全以剝為道。


而視其所當位。


與君子小人之別。


以陽剝陰。


君子道消。


故凡剝之甚者。


皆指君子。


即陽德也。


唯上九為陽。


君子得時。


乃反剝小人。


六三雖亦陰爻。


理受剝害。


卻以得上九之應。


內外相協。


剛柔相與。


是君子猶能與時相保。


雖不在位。


有其友助在上。


可為求應之感。


故雖剝無咎。


剝之者。


指時當剝而任之。


如處亂世而不與其亂。


居危邦而不遭其危。


是危亂雖及于邦與世。


而猶能以身免也。


故曰剝之。


之猶一切。


即指眾也。


或物或事。


或地或時。


皆任受其剝。


而君子獨不與耳。


無咎者。


有而得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0#
 樓主| 發表於 2012-8-9 11:26:5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0-經文講義-剝卦-釋爻辭-46


為其得上九一陽之和。


而能超乎群陰搆難之禍。


故克免咎。


且三為陽位。


又在中爻。


人道所存。


天道可避。


則雖與時同剝。


而能自免。


此君子之道。


不以危亂而絕也。


象曰。


剝之無咎。


失上下也。


宣聖講義此申明爻辭之義。


而見免咎之由來也。


上下指爻上下。


六三以陰居群陰之中。


上為六四。


下為六二。


皆極陰也。


六三獨以陽位。


遠接上九之陽。


聲應氣求。


德和志協。


是以上下之陰。


不能相浼。


而此于君子。


得外援足以自保。


不至同流合污。


不可究詰。


故曰失上下也。


凡剝之害。


皆由不得陽。


陽予之正。


無陽即失正道。


上下相煽。


姦宄肆行。


此所以為剝。


而六三獨得免者。


實由失其上下之蔽。


而獲寧靜之機。


因其義不苟同。


志毋競取。


寧失上下于親近。


而願契合于疏遠也。


六四。


剝?以膚。


凶。


宣聖講義此剝六四爻辭也。


六四居上卦之始。


為艮之六四。


艮雖少陽。


而本坤德。


故與初二爻同有剝?之喻。


六四居中。


而屬上卦。


下為坤載。


上體艮止。


猶身之臥于?。


而竟剝焉。


則其受害。


必及膚矣。


膚者身之表。


亦?之表。


?毀身亦傷。


故凶。


初爻在下為足。


二爻少上為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4:58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