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681#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0:2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總釋象例-30


豫卦坤下震上宣聖講義豫上震下坤。


與復卦同體而異位。


皆以陽爻為主。


陽上升之卦也。


在復以震居坤下。


一陽始動。


為陽氣初復之象。


在豫震反居坤上。


一陽在第四爻。


是為陽氣奮升之象。


其異在道之遠近。


位之高下也。


豫與謙為來往卦。


謙以艮在坤下。


一陽居第三爻。


反上為下。


故有謙退之象。


豫以震出坤上。


一陽登于本位。


故為豫逸之象。


豫者。


餘也。


盈也。


寬裕也。


其異于謙。


在進退之間。


與卑亢之殊。


謙退而自卑。


豫亢而能進。


謙為自下。


豫為自寬。


其德用不同也。


豫以有餘。


而得地有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2#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0:4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總釋象例-32


豫卦之象。


以陽之上出。


升在坤面。


乃得奮豫之稱。


則以震為雷。


雷聲振于地上。


其接近者。


聞聲最烈。


而所感者。


亦自奮起。


是為萬物共奮之象。


譬之春日。


雷聲既鳴。


萬物皆出。


天下同春之象也。


陽主升。


乾為大生。


震之一陽。


即乾之初爻。


乾動而成震。


震而合于坤。


即陽氣升于地。


地為人物所寄。


地受之。


人物亦皆受之。


故奮豫之用。


天下皆見其功也。


豫之為辭。


從予從象。


言天所予之也。


天予之者。


天以時假之得生成也。


人物生成。


莫外于天之德用。


動而為用。


止而為業。


皆天所予也。


春生秋殺。


皆以時成。


豫者天予以春生之時也。


利用其時以生成萬物。


亦天所予也。


故豫為天予之象。


而予。


自稱之辭。


豫之所得。


由天予。


豫之所成。


由自致。


栽者培之。


傾者覆之。


自求多福。


在我而已。


故從予。


言我所得之天者。


當有以象天之德。


而推之萬物。


共成其豫也。


豫因謙以承大有。


序卦曰。


有大而能謙。


必豫。


故受之以豫。


可見豫之來。


非偶然也。


由大有之後。


而克承之以謙。


始獲亨之以豫。


豫者。


報謙者也。


非謙不得豫。


非大有亦不得豫。


大有以富庶之。


謙以安和之。


而後天下同豫矣。


蓋豫者。


天所厚也。


人無以順承之。


安望能久享有乎。


豫字從予。


其旨深矣。


豫以陽氣和布。


物類向榮。


德施周流。


天下同樂。


則其致之也。


非有道者。


豈能及哉。


故謙豫皆重在人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3#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0:4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總釋象例-31


故宜于進。


其動至順。


謙以不足。


而志在下濟。


故宜于退。


而其動也必貞。


故謙以貞用。


豫以利成。


豫之利。


誠利也。


利于天下。


利于萬物。


蓋能體坤之順。


應乾之剛。


一陽在外。


五陰隨之。


故志行而用利。


此乾之大利利天下。


得坤以順承之。


而行地無疆者也。


豫之卦象。


五陰一陽。


與謙復師比剝五卦同。


其對卦為小畜與姤。


小畜為正對。


姤為錯對。


蓋姤與復對也。


故體陰而用陽。


以一陽在外也。


陽外則推之于遠。


陽在四爻。


本震之初爻。


在震為初動。


在豫為直上。


以原在下。


而今居上也。


與謙之艮卦一陽原在上者。


移居下卦。


其義恰相對照。


故謙為自卑下濟。


豫為上升以高以遠。


其卦爻陰陽數同。


而地位異也。


四爻為陰位。


而陽居之。


陰陽相濟。


與六三相應。


六三九四。


乃未濟之象。


而豫以得六二之輔。


乃變為和平之象。


則不因中爻之交互言也。


謙之為道。


取中爻九三六四合于既濟。


乃為下濟。


而豫則以九四六二相應。


乃為剛應。


一濟一應。


見于彖辭。


可知其取用之道矣。


豫之九四。


為全卦主爻。


以一陽領五陰。


而得柔應。


以行其志。


在外以推其德。


居中以馭其下。


本道以成其功。


故豫為有功。


為和樂。


為措置裕如。


則以順動也。


陽外陰內。


而陰能應之。


陽升陰降。


而陰能從之。


故曰順。


此譬之賢主在位。


令行而法遵。


德孚而功建者也。


陽雖在外。


不出中爻。


仍能統制全體。


且以剛行柔地。


無所阻逆。


尤見其順且易也。


故為利。


利及一切。


而行若無事。


此所以為豫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4#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0:5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總釋象例-33


以卦爻言。


陽爻皆在人爻。


可見聖人命名之意。


固側重人道。


而不徒明天時之用也。


天以時相假。


人以事相濟。


則積之為德。


散之為功。


行之為道。


致之為用。


無不豫也。


而豫亦永久不變矣。


唯人情恆樂于豫。


而不思豫之由來。


恆好用豫。


而不知豫之所致。


身豫而荒淫。


心豫而閒蕩。


志豫而流連忘返。


事豫而懈弛無度。


豫不為利。


且益害焉。


是果天之咎耶。


人之咎耶。


聖人知其將至。


則求所以警之惕之。


戒之勉之。


豫而曰奮。


冀其各自奮起也。


豫而曰怠。


冀其有戒于怠荒也。


天所予者渥矣。


人必有以承之。


天所假者厚矣。


人必有以紹之。


豫從予者。


實含此義。


而豫為時言。


則為逸豫。


為事言。


則為備豫。


能豫于事。


方豫于時。


不豫于前。


安望其豫于後哉。


此豫之為豫。


天道也。


亦人道。


成物也。


亦成己。


內無所豫。


外亦將蹙蹙無所歸。


己無所豫。


物亦將皇皇無所適。


人無所豫。


天亦將茫茫無所屬。


是豫在天。


而成豫在人。


豫在物。


而用豫在己。


豫在外。


而思豫在內。


果能體豫之象。


行豫之道。


廣豫之德。


推豫之用。


則功業益大。


而不負大有與謙之先烈矣。


大哉豫乎。


讀者當勗之。


毋以順動之為易。


逸樂之為安。


而忘其奮與怠之教也。


宗主附注豫者裕也預也。


一為寬裕。


一為預謀。


蓋有寬裕之時。


足以預為之謀。


然常人之情。


樂于暇豫。


而忘其豫備。


竟令優裕之時。


輕易過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5#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0:5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總釋象例-32


豫卦之象。


以陽之上出。


升在坤面。


乃得奮豫之稱。


則以震為雷。


雷聲振于地上。


其接近者。


聞聲最烈。


而所感者。


亦自奮起。


是為萬物共奮之象。


譬之春日。


雷聲既鳴。


萬物皆出。


天下同春之象也。


陽主升。


乾為大生。


震之一陽。


即乾之初爻。


乾動而成震。


震而合于坤。


即陽氣升于地。


地為人物所寄。


地受之。


人物亦皆受之。


故奮豫之用。


天下皆見其功也。


豫之為辭。


從予從象。


言天所予之也。


天予之者。


天以時假之得生成也。


人物生成。


莫外于天之德用。


動而為用。


止而為業。


皆天所予也。


春生秋殺。


皆以時成。


豫者天予以春生之時也。


利用其時以生成萬物。


亦天所予也。


故豫為天予之象。


而予。


自稱之辭。


豫之所得。


由天予。


豫之所成。


由自致。


栽者培之。


傾者覆之。


自求多福。


在我而已。


故從予。


言我所得之天者。


當有以象天之德。


而推之萬物。


共成其豫也。


豫因謙以承大有。


序卦曰。


有大而能謙。


必豫。


故受之以豫。


可見豫之來。


非偶然也。


由大有之後。


而克承之以謙。


始獲亨之以豫。


豫者。


報謙者也。


非謙不得豫。


非大有亦不得豫。


大有以富庶之。


謙以安和之。


而後天下同豫矣。


蓋豫者。


天所厚也。


人無以順承之。


安望能久享有乎。


豫字從予。


其旨深矣。


豫以陽氣和布。


物類向榮。


德施周流。


天下同樂。


則其致之也。


非有道者。


豈能及哉。


故謙豫皆重在人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6#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1:1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34


而不克有為。


一旦事變發生。


無不手忙腳亂。


以至僨事。


此不知豫卦之用也。


天所以與人以豫者。


非無故也。


必有勤勞于事先。


以措一切于安定。


而後悠游于今日。


以圖將來之發揚。


是豫為豫備者多。


為暇豫者少。


且無豫備。


終不得暇豫也。


豫雖天予。


而在人能善用之。


以全其始終。


若用之未善。


貪一時之逸樂。


忘百年之憂虞。


迫且立見。


奚有于豫哉。


故豫為謙之報。


謙為豫之施。


互成因果。


不可或離。


無施安望報。


有報不繼其施。


報即盡矣。


則豫豈能久乎。


易以豫次謙。


而傳稱為怠。


蓋深知人情之敝。


而亟欲其精思勇行。


以體奮豫之義也。


宏教附注豫卦辭多與謙相應者。


以謙豫本同體卦。


在用者之為主為客耳。


如用為謙。


則其對面即豫。


用豫亦然。


凡為往來卦者。


皆視若賓主。


亦猶一物之表裏。


一器之內外。


無不相連者。


豫以愉快為志。


故曰豫怠。


要在用之者以怠為戒。


則無不豫矣。


豫。


利建侯行師。


宣聖講義此豫卦彖辭也。


豫之名辭。


已見前講。


按字義言。


豫為和易。


為寬柔。


為綽有餘裕。


其趣為樂悅。


為舒徐。


為有可為之時。


當可為之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1:1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總釋象例-33


以卦爻言。


陽爻皆在人爻。


可見聖人命名之意。


固側重人道。


而不徒明天時之用也。


天以時相假。


人以事相濟。


則積之為德。


散之為功。


行之為道。


致之為用。


無不豫也。


而豫亦永久不變矣。


唯人情恆樂于豫。


而不思豫之由來。


恆好用豫。


而不知豫之所致。


身豫而荒淫。


心豫而閒蕩。


志豫而流連忘返。


事豫而懈弛無度。


豫不為利。


且益害焉。


是果天之咎耶。


人之咎耶。


聖人知其將至。


則求所以警之惕之。


戒之勉之。


豫而曰奮。


冀其各自奮起也。


豫而曰怠。


冀其有戒于怠荒也。


天所予者渥矣。


人必有以承之。


天所假者厚矣。


人必有以紹之。


豫從予者。


實含此義。


而豫為時言。


則為逸豫。


為事言。


則為備豫。


能豫于事。


方豫于時。


不豫于前。


安望其豫于後哉。


此豫之為豫。


天道也。


亦人道。


成物也。


亦成己。


內無所豫。


外亦將蹙蹙無所歸。


己無所豫。


物亦將皇皇無所適。


人無所豫。


天亦將茫茫無所屬。


是豫在天。


而成豫在人。


豫在物。


而用豫在己。


豫在外。


而思豫在內。


果能體豫之象。


行豫之道。


廣豫之德。


推豫之用。


則功業益大。


而不負大有與謙之先烈矣。


大哉豫乎。


讀者當勗之。


毋以順動之為易。


逸樂之為安。


而忘其奮與怠之教也。


宗主附注豫者裕也預也。


一為寬裕。


一為預謀。


蓋有寬裕之時。


足以預為之謀。


然常人之情。


樂于暇豫。


而忘其豫備。


竟令優裕之時。


輕易過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8#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1:3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34


而不克有為。


一旦事變發生。


無不手忙腳亂。


以至僨事。


此不知豫卦之用也。


天所以與人以豫者。


非無故也。


必有勤勞于事先。


以措一切于安定。


而後悠游于今日。


以圖將來之發揚。


是豫為豫備者多。


為暇豫者少。


且無豫備。


終不得暇豫也。


豫雖天予。


而在人能善用之。


以全其始終。


若用之未善。


貪一時之逸樂。


忘百年之憂虞。


迫且立見。


奚有于豫哉。


故豫為謙之報。


謙為豫之施。


互成因果。


不可或離。


無施安望報。


有報不繼其施。


報即盡矣。


則豫豈能久乎。


易以豫次謙。


而傳稱為怠。


蓋深知人情之敝。


而亟欲其精思勇行。


以體奮豫之義也。


宏教附注豫卦辭多與謙相應者。


以謙豫本同體卦。


在用者之為主為客耳。


如用為謙。


則其對面即豫。


用豫亦然。


凡為往來卦者。


皆視若賓主。


亦猶一物之表裏。


一器之內外。


無不相連者。


豫以愉快為志。


故曰豫怠。


要在用之者以怠為戒。


則無不豫矣。


豫。


利建侯行師。


宣聖講義此豫卦彖辭也。


豫之名辭。


已見前講。


按字義言。


豫為和易。


為寬柔。


為綽有餘裕。


其趣為樂悅。


為舒徐。


為有可為之時。


當可為之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9#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1:3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35


蓋皆本于卦象也。


卦五陰一陽。


陽在上卦。


而居中爻。


前後寬餘。


一陽領眾陰。


奮起地上。


有為之勢。


居中御外。


四方順從。


可為之時。


故豫曰奮豫。


非逸樂之謂也。


而豫于事者。


先豫于心。


豫于物者。


先豫于己。


豫于後者。


先豫于前。


豫于遠者。


先豫于近。


豫必有所備也。


或備其力。


或備其謀。


或備其制。


或備其令。


皆以德為本。


道為主。


備者必有所承。


有所施。


以豫之先。


必承于有餘。


豫之後。


必施于無盡。


則始終皆豫。


而克成豫之大用。


設有一不備。


非真豫也。


易以豫紹大有謙。


而啟隨蠱。


大有謙豫其前。


是承也。


隨蠱豫其後。


是施也。


豫以順動。


故繼之以隨。


豫以有為。


故繼之以蠱。


蠱者事也。


而豫之大用。


則在治道。


此人道之最著者。


天地不忒。


日月不過。


寒暖以時。


晝夜有序。


皆治道之明顯于天地間者。


聖人則之。


則以豫成人之治。


蓋豫固有位也。


有時也。


有可為之時。


有能為之地。


則其成治。


不已順乎。


彖辭明示之曰。


豫利建侯行師。


治道也。


治道萬端。


而以建侯行師為主要。


蓋賞罰之事也。


政治之柄也。


天下雖大。


人民雖眾。


而政不必煩。


令不在多。


賞罰得。


則皆從矣。


故曰建侯行師。


治之本。


豫之用也。


夫建侯行師者。


立國之本。


古者劃土分疆以為治。


必建邦國。


封諸侯。


將以賞有功。


獎有德也。


將以分其權。


而專其職也。


將以平其政于下。


使親民也。


將以屬其土于位。


使守域也。


故建國有制。


而立侯不貳。


為重在治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0#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1:4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35


蓋皆本于卦象也。


卦五陰一陽。


陽在上卦。


而居中爻。


前後寬餘。


一陽領眾陰。


奮起地上。


有為之勢。


居中御外。


四方順從。


可為之時。


故豫曰奮豫。


非逸樂之謂也。


而豫于事者。


先豫于心。


豫于物者。


先豫于己。


豫于後者。


先豫于前。


豫于遠者。


先豫于近。


豫必有所備也。


或備其力。


或備其謀。


或備其制。


或備其令。


皆以德為本。


道為主。


備者必有所承。


有所施。


以豫之先。


必承于有餘。


豫之後。


必施于無盡。


則始終皆豫。


而克成豫之大用。


設有一不備。


非真豫也。


易以豫紹大有謙。


而啟隨蠱。


大有謙豫其前。


是承也。


隨蠱豫其後。


是施也。


豫以順動。


故繼之以隨。


豫以有為。


故繼之以蠱。


蠱者事也。


而豫之大用。


則在治道。


此人道之最著者。


天地不忒。


日月不過。


寒暖以時。


晝夜有序。


皆治道之明顯于天地間者。


聖人則之。


則以豫成人之治。


蓋豫固有位也。


有時也。


有可為之時。


有能為之地。


則其成治。


不已順乎。


彖辭明示之曰。


豫利建侯行師。


治道也。


治道萬端。


而以建侯行師為主要。


蓋賞罰之事也。


政治之柄也。


天下雖大。


人民雖眾。


而政不必煩。


令不在多。


賞罰得。


則皆從矣。


故曰建侯行師。


治之本。


豫之用也。


夫建侯行師者。


立國之本。


古者劃土分疆以為治。


必建邦國。


封諸侯。


將以賞有功。


獎有德也。


將以分其權。


而專其職也。


將以平其政于下。


使親民也。


將以屬其土于位。


使守域也。


故建國有制。


而立侯不貳。


為重在治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1#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1:4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36


不以分裂為嫌。


為責在德孚于眾。


不以親私而徇之也。


先策其地。


得其民情。


而後封之。


以地屬之。


以民付之。


使靖供其職。


綏撫其眾。


衛護其土。


無或隕越。


此賞之最大者。


若有未宜。


不予封也。


雖小不貸。


雖大不遺。


必視其德。


而論其功。


方為建國。


國異。


而天下仍同。


方殊。


而民情仍一。


雖遠無疏。


雖近無暱。


故侯國皆天王之輔弼。


而民心無離貳。


而天下安治。


此上古封建之制。


有異于後世者也。


若建侯既定。


分治既成。


萬邦翕和。


天下安定。


天子垂拱于上。


無為而治。


不假于政令。


而教化大行。


不藉于刑誅。


而風俗同厚。


則大同之世也。


即豫之象矣。


苟有侯國。


未體先王之德政。


而違一道之典謨。


則天下惡之。


諸侯責之。


而與師以申討。


用刑以究罪。


雖盛治之世。


或有不免。


則行師之義也。


蓋有國者。


必有賞罰。


有建侯者。


必有行師。


師者眾也。


因眾致討。


足見其征誅之正大矣。


師之行。


為明罰也。


為正治也。


為安天下也。


為拯人民也。


非為申一人之威。


快一人之志也。


故行師而民服。


而天下亦治。


此皆治道之大者。


豫之大用。


即在乎是。


利者順也。


順以成利。


則殺之猶生之。


罰之猶賞之。


為其賞罰皆公。


生殺悉平。


公且平。


天下尚有不服者哉。


故裂土分侯不為泰。


興師致討不為狹。


封之無恩。


殺之不怨。


予以國者。


天所錫也。


非天子之殊遇。


殺其人者。


天所誅也。


非天子之私仇。


生之無恩。


殺之不怨。


是予奪皆豫矣。


豫則予之不為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2#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2:0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36


不以分裂為嫌。


為責在德孚于眾。


不以親私而徇之也。


先策其地。


得其民情。


而後封之。


以地屬之。


以民付之。


使靖供其職。


綏撫其眾。


衛護其土。


無或隕越。


此賞之最大者。


若有未宜。


不予封也。


雖小不貸。


雖大不遺。


必視其德。


而論其功。


方為建國。


國異。


而天下仍同。


方殊。


而民情仍一。


雖遠無疏。


雖近無暱。


故侯國皆天王之輔弼。


而民心無離貳。


而天下安治。


此上古封建之制。


有異于後世者也。


若建侯既定。


分治既成。


萬邦翕和。


天下安定。


天子垂拱于上。


無為而治。


不假于政令。


而教化大行。


不藉于刑誅。


而風俗同厚。


則大同之世也。


即豫之象矣。


苟有侯國。


未體先王之德政。


而違一道之典謨。


則天下惡之。


諸侯責之。


而與師以申討。


用刑以究罪。


雖盛治之世。


或有不免。


則行師之義也。


蓋有國者。


必有賞罰。


有建侯者。


必有行師。


師者眾也。


因眾致討。


足見其征誅之正大矣。


師之行。


為明罰也。


為正治也。


為安天下也。


為拯人民也。


非為申一人之威。


快一人之志也。


故行師而民服。


而天下亦治。


此皆治道之大者。


豫之大用。


即在乎是。


利者順也。


順以成利。


則殺之猶生之。


罰之猶賞之。


為其賞罰皆公。


生殺悉平。


公且平。


天下尚有不服者哉。


故裂土分侯不為泰。


興師致討不為狹。


封之無恩。


殺之不怨。


予以國者。


天所錫也。


非天子之殊遇。


殺其人者。


天所誅也。


非天子之私仇。


生之無恩。


殺之不怨。


是予奪皆豫矣。


豫則予之不為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3#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2:0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辭-37


奪之不為薄。


為其得中也。


得民心也。


得天時也。


皆豫所固有也。


豫以一陽居中。


象天子在位。


眾陰拱服。


象侯國靖共。


而五陰聽命于陽。


正與師比相類。


有比之邪行。


必有師之征討。


故豫取行師之義。


以成其罰罪之功。


而致其安輯之治也。


前講謙卦。


以謙與豫為往來。


謙以貞為德。


豫以利為用。


蓋均本坤德也。


而人道亦然。


人道以地道為先。


以利貞為本。


豫之利。


即謙之貞。


貞于先者利于後。


貞于內者利于外。


謙貞以持己。


故曰君子有終。


豫利以成物。


故曰建侯行師。


以二者為成治之本。


即成人成物之道也。


由己推人。


由近及遠。


由內達外。


由少至眾。


皆豫道也。


故曰利建侯行師。


言此為順利之事也。


豫以震之一陽。


奮出地上。


原在下。


而今出居上位。


必德有所孚。


力有所厚。


則其動也必順。


順則利矣。


建侯行師。


動之大者。


猶且順利。


則所行無不利矣。


建侯之利。


天下以安。


行師之利。


天下以定。


如春雷一振。


萬物同生。


而雷霆昭威。


妖孽消跡。


即豫所謂也。


蓋以剛陽主位。


而柔應之也。


剛伸柔伏。


安有不歸服者乎。


賞之固悅服。


而同供其職。


罰之亦攝服。


而共畏其威。


懷德畏威。


天下咸定。


賞罰之能事盡矣。


豫之利用亦至矣。


故曰。


豫治道也。


成人成物之道也。


彖曰。


豫。


剛應而志行。


順以動。


豫。


豫順以動。


故天地如之。


而況建侯行師乎。


天地以順動。


故日月不過。


而四時不忒。


聖人以順動。


則刑罰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4#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2: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辭-37


奪之不為薄。


為其得中也。


得民心也。


得天時也。


皆豫所固有也。


豫以一陽居中。


象天子在位。


眾陰拱服。


象侯國靖共。


而五陰聽命于陽。


正與師比相類。


有比之邪行。


必有師之征討。


故豫取行師之義。


以成其罰罪之功。


而致其安輯之治也。


前講謙卦。


以謙與豫為往來。


謙以貞為德。


豫以利為用。


蓋均本坤德也。


而人道亦然。


人道以地道為先。


以利貞為本。


豫之利。


即謙之貞。


貞于先者利于後。


貞于內者利于外。


謙貞以持己。


故曰君子有終。


豫利以成物。


故曰建侯行師。


以二者為成治之本。


即成人成物之道也。


由己推人。


由近及遠。


由內達外。


由少至眾。


皆豫道也。


故曰利建侯行師。


言此為順利之事也。


豫以震之一陽。


奮出地上。


原在下。


而今出居上位。


必德有所孚。


力有所厚。


則其動也必順。


順則利矣。


建侯行師。


動之大者。


猶且順利。


則所行無不利矣。


建侯之利。


天下以安。


行師之利。


天下以定。


如春雷一振。


萬物同生。


而雷霆昭威。


妖孽消跡。


即豫所謂也。


蓋以剛陽主位。


而柔應之也。


剛伸柔伏。


安有不歸服者乎。


賞之固悅服。


而同供其職。


罰之亦攝服。


而共畏其威。


懷德畏威。


天下咸定。


賞罰之能事盡矣。


豫之利用亦至矣。


故曰。


豫治道也。


成人成物之道也。


彖曰。


豫。


剛應而志行。


順以動。


豫。


豫順以動。


故天地如之。


而況建侯行師乎。


天地以順動。


故日月不過。


而四時不忒。


聖人以順動。


則刑罰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5#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2:2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辭-38


而民服。


豫之時義大矣哉。


宣聖講義此申釋彖辭。


有同乾坤之文言。


明釋豫之時義。


而見人道之與天地合也。


豫卦上震下坤。


震動而坤順。


故曰順動。


坤為母。


震為長子。


子隨母。


而震陽也。


坤陰也。


陰從陽。


上下相應。


剛柔相從。


既動以順。


復應于剛。


其行至宜。


其志亦得。


故曰剛應而志行。


本震以推于外。


由陽以被于遠。


內無為之阻泥。


中無與之扞格。


則其志行可知。


志見于中。


行徵于外。


震動者行也。


陽上者志也。


剛以濟柔。


則動而順。


內以及外。


則行而豫。


豫者有餘也。


有備也。


充實曰豫。


光大曰行。


以豫而行。


其順利可知。


此天地所取法也。


天有四時。


地有四方。


天之寒暖有節。


不因時而異其度。


豫也。


地之高下有宜。


不以域而改其序。


豫也。


為其有餘于後。


有備于先。


從容中道。


以合其用也。


如夏暑。


而有春之溫。


冬寒。


而有秋之涼。


不急遽以倉卒。


則舒徐而安和。


高山之崇。


而有陂谷。


大海之汙。


[同窪一作污洿]而有?岸。


不峭削而汎流。


則康莊而坦豁。


此豫也。


天懸而不墜。


地憑而無搖。


輕不為颺。


重不為墮。


上者復下。


沉者復升。


起者有伏。


屈者有伸。


同而異之。


散而聚之。


繁而約之。


束而擴之。


充實者而光大之。


積蓄者而遠久之。


推以無垠。


任以不息。


天地之所以覆載。


日月之所以代明。


皆豫之道也。


皆順以動也。


悠久無疆。


而法度長在。


中和不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6#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2:3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辭-38


而民服。


豫之時義大矣哉。


宣聖講義此申釋彖辭。


有同乾坤之文言。


明釋豫之時義。


而見人道之與天地合也。


豫卦上震下坤。


震動而坤順。


故曰順動。


坤為母。


震為長子。


子隨母。


而震陽也。


坤陰也。


陰從陽。


上下相應。


剛柔相從。


既動以順。


復應于剛。


其行至宜。


其志亦得。


故曰剛應而志行。


本震以推于外。


由陽以被于遠。


內無為之阻泥。


中無與之扞格。


則其志行可知。


志見于中。


行徵于外。


震動者行也。


陽上者志也。


剛以濟柔。


則動而順。


內以及外。


則行而豫。


豫者有餘也。


有備也。


充實曰豫。


光大曰行。


以豫而行。


其順利可知。


此天地所取法也。


天有四時。


地有四方。


天之寒暖有節。


不因時而異其度。


豫也。


地之高下有宜。


不以域而改其序。


豫也。


為其有餘于後。


有備于先。


從容中道。


以合其用也。


如夏暑。


而有春之溫。


冬寒。


而有秋之涼。


不急遽以倉卒。


則舒徐而安和。


高山之崇。


而有陂谷。


大海之汙。


[同窪一作污洿]而有?岸。


不峭削而汎流。


則康莊而坦豁。


此豫也。


天懸而不墜。


地憑而無搖。


輕不為颺。


重不為墮。


上者復下。


沉者復升。


起者有伏。


屈者有伸。


同而異之。


散而聚之。


繁而約之。


束而擴之。


充實者而光大之。


積蓄者而遠久之。


推以無垠。


任以不息。


天地之所以覆載。


日月之所以代明。


皆豫之道也。


皆順以動也。


悠久無疆。


而法度長在。


中和不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7#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2:3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辭-39


而德用靡窮。


人能仰之。


其用可勝言哉。


故曰天地如之。


而況建侯行師乎。


蓋建侯行師。


不過豫道之一耳。


豫道之大。


天地尚不之違。


何況人乎。


賞罰之義。


亦如寒暑迭遷。


晝夜交替。


春秋生殺。


水陸舟車而已。


有一則有二。


所要在得其平。


故必豫。


豫則不過不忒。


不過者。


無太過也。


不忒者。


無不及也。


皆適于中道耳。


是豫之為用。


即從容中道四字。


從容中道。


道之至也。


德之至也。


尚何有不當者哉。


故曰聖人以順動。


則刑罰清而民服。


時義云者。


以時成用之意。


蓋豫之道。


有比于時。


善用之。


為時宜。


不善用之。


為失時。


如萬物之春生秋殺。


皆時也。


時至則然。


時過則否。


在天曰時。


在人曰中。


時中者。


中道之至也。


以中為極。


而不限于一時。


以變動有常。


無不中道。


故貴時中。


天以時成道。


地以利為宜。


人以中致用。


三者一也。


豫主動。


動必以時。


豫為順。


順者順時也。


動違其時即逆矣。


故豫以時義為貴。


豫卦既承大有之餘。


得其備也。


又在謙之後。


得其益也。


而後動合乎時也。


大有以裕其物。


謙以助其德。


德業兼具。


斯為及時。


有一未足。


非時也。


即非豫矣。


豫與謙所殊一間。


即一陽之在三與四爻耳。


而內外上下遂別。


故曰當時。


動以順。


故曰當時。


有其位。


有其德。


故曰當時。


有其事功。


故曰當時。


時至則德益大。


位益固。


事益隆。


功益弘。


故建侯而利行師。


無不成矣。


正如日月中天。


四時守序。


江河行地。


四方孚化。


無為而無不為。


無勞而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8#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2:5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辭-39


而德用靡窮。


人能仰之。


其用可勝言哉。


故曰天地如之。


而況建侯行師乎。


蓋建侯行師。


不過豫道之一耳。


豫道之大。


天地尚不之違。


何況人乎。


賞罰之義。


亦如寒暑迭遷。


晝夜交替。


春秋生殺。


水陸舟車而已。


有一則有二。


所要在得其平。


故必豫。


豫則不過不忒。


不過者。


無太過也。


不忒者。


無不及也。


皆適于中道耳。


是豫之為用。


即從容中道四字。


從容中道。


道之至也。


德之至也。


尚何有不當者哉。


故曰聖人以順動。


則刑罰清而民服。


時義云者。


以時成用之意。


蓋豫之道。


有比于時。


善用之。


為時宜。


不善用之。


為失時。


如萬物之春生秋殺。


皆時也。


時至則然。


時過則否。


在天曰時。


在人曰中。


時中者。


中道之至也。


以中為極。


而不限于一時。


以變動有常。


無不中道。


故貴時中。


天以時成道。


地以利為宜。


人以中致用。


三者一也。


豫主動。


動必以時。


豫為順。


順者順時也。


動違其時即逆矣。


故豫以時義為貴。


豫卦既承大有之餘。


得其備也。


又在謙之後。


得其益也。


而後動合乎時也。


大有以裕其物。


謙以助其德。


德業兼具。


斯為及時。


有一未足。


非時也。


即非豫矣。


豫與謙所殊一間。


即一陽之在三與四爻耳。


而內外上下遂別。


故曰當時。


動以順。


故曰當時。


有其位。


有其德。


故曰當時。


有其事功。


故曰當時。


時至則德益大。


位益固。


事益隆。


功益弘。


故建侯而利行師。


無不成矣。


正如日月中天。


四時守序。


江河行地。


四方孚化。


無為而無不為。


無勞而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9#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2:5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辭-40


無慮而中。


無言而信。


無施而感。


蓋至順也。


順時而已。


然時易逝。


事有緩急。


時恆流。


行有得失。


苟不知豫者。


當時而忽之。


非時而為之。


乃與時違。


遂不克豫。


故稱豫之時義大哉者。


欲人知豫之屬于時用也。


夫豫為謙之報也。


大有之紹也。


由事言之。


成功之時也。


由道言之。


則無時非積德累功之日。


蓋道以不息為用。


人以至誠為歸。


至誠無息。


一息則時逝矣。


積德者。


備他時之用。


累功者。


成他日之業。


皆關時義也。


皆豫也。


然時以道用。


豫以道成。


中道者無不合時。


道猶時之影。


時猶道之光。


豫而後知時之可貴。


設不豫。


安有愛于時哉。


故豫曰時義。


正與隨卦之隨時同。


皆本乎順動者也。


豫以震坤合。


隨以兌震合。


皆取陰陽相從之象。


剛柔相濟之效也。


動以行時。


則時為貴。


若靜止者。


不問時矣。


故謙無不利。


為不擇時也。


豫則貴時。


非時無以成其豫。


稱時義大者。


實卦象之所致。


天地之道。


猶以時行。


況人乎。


人而不識時。


尚欲成其德業哉。


時者成德之機。


立功之紐。


時有時宜。


猶天之有冬夏。


地之有山川。


而人應之。


以適其道。


則不獨建侯行師已也。


宗主附注豫卦辭象均關重要。


乃天下國家治亂之機。


謙為人道。


豫為治道。


謙主德而重在人。


豫主法而重在政。


故古聖人建邦立國。


定制設度。


莫不本于豫。


而其政治可垂久遠。


法度可範圍天下。


皆用豫之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0#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1:03:0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豫卦-釋彖辭-40


無慮而中。


無言而信。


無施而感。


蓋至順也。


順時而已。


然時易逝。


事有緩急。


時恆流。


行有得失。


苟不知豫者。


當時而忽之。


非時而為之。


乃與時違。


遂不克豫。


故稱豫之時義大哉者。


欲人知豫之屬于時用也。


夫豫為謙之報也。


大有之紹也。


由事言之。


成功之時也。


由道言之。


則無時非積德累功之日。


蓋道以不息為用。


人以至誠為歸。


至誠無息。


一息則時逝矣。


積德者。


備他時之用。


累功者。


成他日之業。


皆關時義也。


皆豫也。


然時以道用。


豫以道成。


中道者無不合時。


道猶時之影。


時猶道之光。


豫而後知時之可貴。


設不豫。


安有愛于時哉。


故豫曰時義。


正與隨卦之隨時同。


皆本乎順動者也。


豫以震坤合。


隨以兌震合。


皆取陰陽相從之象。


剛柔相濟之效也。


動以行時。


則時為貴。


若靜止者。


不問時矣。


故謙無不利。


為不擇時也。


豫則貴時。


非時無以成其豫。


稱時義大者。


實卦象之所致。


天地之道。


猶以時行。


況人乎。


人而不識時。


尚欲成其德業哉。


時者成德之機。


立功之紐。


時有時宜。


猶天之有冬夏。


地之有山川。


而人應之。


以適其道。


則不獨建侯行師已也。


宗主附注豫卦辭象均關重要。


乃天下國家治亂之機。


謙為人道。


豫為治道。


謙主德而重在人。


豫主法而重在政。


故古聖人建邦立國。


定制設度。


莫不本于豫。


而其政治可垂久遠。


法度可範圍天下。


皆用豫之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6 19:30 , Processed in 0.37499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