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641#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1:1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105


而後推之物。


人己同成。


物我交泰。


所謂一誠格天。


至善化物。


莫不由于心志之貞勵也。


故放之則為明德。


為大同之治。


收之則為至善。


為天性之功。


二者一也。


象曰元吉在上。


大有慶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言卦之稱元吉者。


如坤如泰。


如離如大畜。


如損益之爻辭。


多屬二五當位。


而履獨在上九。


故曰在上。


蓋履之元吉。


正以在上爻而得占之。


履者足所踐也。


下也。


己善其下。


天福其上。


昭德不二。


凝道以升。


止善不違。


全生以復。


在復初九。


以元吉稱。


正此義也。


人能克己復禮者。


天必予以福。


元吉在上。


猶云福自天申也。


元者乾元。


天之氣也。


凡稱元吉。


皆天所予之吉。


言自然大吉也。


無不吉也。


大有慶也。


天且祐之。


其慶之大可知。


大者至也。


亦通泰。


言履上九。


進而占泰之慶也。


又大有為離合乾。


火天大有。


為昇平之世。


光明之象。


履之中爻錯離。


六三恰與上九對應。


是體乾而用離。


故有光明之稱。


而兼大有之象。


以上九在位者。


一人之慶。


兆民賴之。


故曰大有慶也。


所謂慶者。


即考祥元吉之指。


考祥元吉。


非僅一人之福也。


總之履之大用。


在全人生。


定民志。


平治天下。


故終以大有之慶。


言克成其用也。


且大有者富之至也。


畜之豐也。


以履上九。


而成小畜之用。


其旨尤可深思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2#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1:3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106


讀者要合全卦爻辭詳細觀之。


方知聖人因易制禮之道。


與夫以禮致治之功。


無論為大同。


為小康。


其必由禮。


一也。


而上九一爻。


所志大有。


固重在致世大同。


然人事如何。


則視其德。


故有視履之語。


而要用則在其旋二字。


皆指人事也。


數雖包舉巨細。


而所由則在人。


道雖兼賅本末。


而所至則在德。


此履上九爻辭含義極廣也。


宗主附注履卦講極詳。


閱時亦久。


為欲禮教復興。


而救人民水火也。


亂世反正之道。


在先定民志。


定民志在先辨名分。


此履卦本旨。


即治道本義。


無古今中外之異也。


試觀歷來治亂。


即可知民志定否。


所關特大。


而定民志者。


有政令以致之。


法律以齊之。


其根本則禮教是也。


政令法律。


定其外而已。


禮教則定其內。


志在內。


故履主貞利。


以孚于中和。


乃王道之大則。


聖治之楷模。


禮教不興。


政法無用。


雖定于一時。


而不能久。


定于一方。


而不能遠。


為齊其末。


忘其本。


雖智勇不足以謀其成。


不必以前史為鑑。


目前之事亦可質證。


物質文明。


乃禮教之害。


然禮教之成治。


又何嘗不計物質哉。


不過主客異位。


本末異用耳。


履與小畜。


相反相成。


二者合而開泰運。


其效豈俗人所知。


故大同之世。


見于禮經。


由禮以達之。


正其捷徑也。


又曰履卦在先天卦位。


六十四卦方圓圖位。


均與乾兌相接。


如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3#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1:4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107


之與坤艮也。


履本以乾兌合成。


由乾而兌。


為化行。


由兌而乾。


為復始。


今履兌在乾下。


六爻由初至上。


始終之序。


正合返本還原之義。


此即復始之道。


言萬物由此以歸于初。


人道由此以復于性。


故為禮之所仿。


克己復禮之仁也。


仁者人也。


禮者履也。


在德為仁。


在脩為道。


在化為生。


在治為太平。


皆一以貫之。


觀諸履上九爻辭。


即可見其旨意。


蓋人之有生。


有始有終。


不隨化以輪迴。


則由脩以復本。


此上下兩道。


足以包盡之矣。


履卦所取。


亦即賅此二義。


生生有序。


成道有階。


一圓貫通。


萬緣俱至。


修之成者。


復歸于天。


而長生久視。


生之化者。


結緣于命。


而旋轉循環。


以善為行。


則吉祥隨時。


以性為本。


則乾元自在。


此天人兩盡之道。


形神同樂之途也。


故其爻辭曰。


視履考祥。


其旋元吉。


生者不盡。


而壽者無期。


人物之命。


胥歸于履。


豈不大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4#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2:0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泰卦-總釋象例-1


泰卦乾下坤上宣聖講義泰卦卦象。


上坤下乾。


地在天上。


乃天地相交。


乾坤相互之象。


卦爻三陰三陽。


上下相當。


內外相得。


升降相調。


剛柔相濟。


在前數卦。


自屯蒙以後。


皆為陰陽錯行。


剛柔消長。


不成一致。


其數雜。


其用動。


其行無定。


其德多方。


故其象難明。


而吉凶不一。


至泰則不然。


乾陽居內。


而占卦之半。


坤陰在外。


亦占卦之半。


順卦位之序。


以判內外。


畫全體之半。


以為陰陽。


而能以剛承柔。


以上接下。


天自高而卑。


地自下而上。


氣通而孚度。


德合而適時。


乃交相為用之道也。


陽以陰用。


陰以陽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5#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2:1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泰卦-總釋象例-2


此至道之則也。


陽主升。


而始于下。


陰主降。


而發于上。


此本源不竭。


順應適宜也。


故在一歲春夏之時。


天道下行。


地道上濟。


天地氣交。


生化乃成。


泰卦之象也。


生化既繁。


光明乃昭。


物育以眾。


德用乃弘。


氣候以和。


民生乃康。


此泰卦之象。


為康和發育之時。


安好均寧之日。


在世為太平。


在年為大有。


在民為治安。


在國為盛美。


乃上治之紀也。


如日之春。


如風之溫。


如地之平。


如水之清。


悠然以生。


夷然以成。


和樂親悅。


不相猜忌。


安定穩妥。


不有陵傾。


乃道之既成。


德之已明。


天地康寧。


乾坤自平。


更何物之不全。


事之不利哉。


故曰泰。


言至寬無垠。


至遠無阻。


包含萬有。


以盈以阜也。


故中心坦白曰泰然。


無憂無慮之至也。


頌上世曰泰鴻。


泰一。


稱上治曰泰平。


以其至矣。


字亦作太。


凡無可加者曰太。


泰之為泰。


固無以過矣。


泰字原同大字。


稱大者。


則用大。


若至大而重讀之。


遂轉為太字。


其實一字也。


後人分為大太二字。


又作泰字。


泰亦通汰。


皆廣泛之意。


語言中稱過甚者曰泰。


或即用太字。


如忒字意。


有特別之義。


故太一者至一也。


太極者至極也。


今卦名不用太而用泰者。


以其兼含寬闊之意。


且通達無阻。


平均無垠也。


泰字下從水。


言如水之無涯涘也。


上從三人。


志其眾也。


亦可視作天字與大字之合書。


無非喻其大耳。


卦合乾坤。


可見取象之大。


所包之廣。


而上有天字。


下為水字。


上本乾卦之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6#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2:3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泰卦-總釋象例-3


下取坤卦後天代以坎水之象。


又取河圖天一生水之義。


上為天一。


下為水。


則乾坤乃相生以成物。


非如先天之上下對立。


高卑懸絕。


故寓其意于泰字焉。


又泰字上半。


即春字上半。


春字亦取天大之義。


皆天所生成萬物。


成其高明博大之德耳。


泰卦本乾坤合德。


生成備用。


陰陽同化人物康阜之時。


字象與卦象皆相合。


字義與卦意皆相應也。


而一言釋之。


則泰者亨也。


利之所見也。


本乾之道以成亨。


本坤之道以為利。


在乾卦辭。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又乾元而亨通也。


可見泰之成用。


全本乾之用。


乾無形。


其用皆見于坤。


則乾之亨利。


即坤之亨利。


二者合而為泰之亨利。


故泰之為泰亨也。


利天下而不盡。


是謂大利。


無物不受其德。


是謂大亨。


言通達天下無不泰也。


在道為大。


在德為通。


普及一切而盡宜。


包舉萬端而皆利。


故周易上經。


以此卦為最盛。


比之下經既濟。


尤有過焉。


則以其氣之和。


而數之平也。


道之全。


而德之溥也。


後天生化。


至此備矣。


乾坤之用。


至此具矣。


故以之繼履。


履者天下之所以定也。


萬物之所以安也。


安且定。


則泰然矣。


故有履而後能泰。


泰見而後履道以成。


履用以久。


此聖人致太平之世。


必由于禮也。


依禮以立。


而後人生得全。


物育得繁。


無爭無仇。


無憂無害。


而後人物同泰。


而後天下皆泰。


豈非天地之德所成。


乾坤生化之功所底耶。


豈非聖人教育之道所致。


禮樂齊一之效所為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7#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2:5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泰卦-釋彖-4


夫聖人與天地同德。


與乾坤同用。


而御之以禮。


施之以教而已。


泰果無由至哉。


天地一日不交。


乾坤一時不會。


則天下否塞。


生化且斷。


禮教一日不行。


聖人之道一時不繼。


則家國危殆。


民物煩憂。


尚何泰之望哉。


故泰基于天。


而成于人。


發于數。


而底于事。


行于氣。


而應于物者。


非易致也。


聖人無私。


則亨利者。


天下之所公也。


正如乾坤之合為泰非自為也時至自合。


道至自成。


故繼履者泰也。


時過則遷。


用極則變。


故繼泰者否也。


一反一復。


乃見天數。


一通一塞。


乃見時運。


勗哉人乎。


毋自僨其事。


而為天所棄乎。


天所予者。


功業自大。


天所棄者。


敗辱自深。


故在泰爻曰包荒。


在否爻曰包羞。


是在人之自擇耳。


泰。


小往大來。


吉亨宣聖講義此泰卦彖辭。


總指全卦之用也。


泰之為義已見前。


小大者。


指陰陽往來者。


指升降。


泰上坤下乾。


陽始陰終。


而自天地言之。


天上地下。


乃其體也。


天降地升。


則其用也。


今泰卦天下地上。


正孚天地之用。


故有往來之稱。


天為陽。


在下而上升。


地為陰。


在上而下降。


是陽為來。


陰為往。


陽大陰小。


故曰小往大來。


猶言往者小。


而來者大也。


又陽主生。


陰主成。


陽主始。


陰主終。


生始無盡。


故為大。


成終有窮。


故為小。


今泰卦以乾始坤終。


乾下復上。


坤上還下。


亦為往來之象。


而乾無盡。


坤有終。


亦稱小往大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8#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3:1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謙卦-總釋象例-5


故乾道本之。


天地之覆載生成。


莫不如是。


陽內陰外。


以成其大用。


此泰之象也。


而謙亦然。


謙之六五。


與泰之六四。


皆曰不富以其鄰。


以其取義同也。


陽貴陰賤。


陽寡陰眾。


道之正也。


事之順也。


故謙雖卑而猶光明。


雖屈而能伸。


止而能行。


此天下之至順者也。


在卦之象。


與師比復剝均相似。


而以爻位殊其用。


故謙之與豫。


為往復卦。


其道亦往復也。


反謙成豫。


則大人之事。


蓋謙不以位貴。


不以時勝。


不以物為用。


不以人為才。


悠然自得。


以同于天地。


此人道之極也。


故無不利。


為其行止無礙。


用捨自如。


則雖富貴不能加。


貧賤不能少。


而無所動于中。


無所役于外。


宜其有終也。


是能體乾之光明。


行坤之靜順。


而如艮之不移不易。


則其自立也固。


自知也明。


則其持己不越于道。


馭物不違于情。


此立誠之行。


而止至善。


明明德之旨也。


故謙字首言。


言為行之彰。


言而信者。


行必誠。


誠者必謙。


謙者虛也。


虛則能容。


虛以靜。


道之所寄。


虛以容。


德之所大。


故聖人致虛靜以成其謙。


人之行也。


易始難終。


唯謙有終。


德之至。


道之凝也。


至德不名。


凝道無物。


成行者超物。


達德者通神。


謙之有終。


豈獨人事哉。


脩之至也。


而必細求于象。


方知致力之要。


莫外于一陰一陽之道也。


則中爻之九三六四。


蓋人道在是。


天地在其上下。


交錯往來。


以成既濟之象。


固不獨成德也。


既濟三四二爻。


亦本此象。


熟讀之當明其趣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9#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3:2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謙卦-釋彖-6


謙亨。


君子有終宣聖講義此謙卦彖辭。


言謙卦全體大用也。


謙以陽屈于下。


陰伸于上。


而交契無礙。


得中和之義。


忠恕之情。


其得亨。


能通一切也。


謙本以一陽貫通六爻。


故字從兼。


兼則能通。


亨而通。


則謙之道。


無往不宜。


而以坤合艮。


艮主終始。


坤為代終。


故曰有終。


事之為始易。


為終難。


得于先者。


多失于後。


行于暫者。


多阻于久。


利于此者。


滯于彼。


達于外者。


困于中。


唯謙則無不宜。


故克有終。


有終則始不必言矣。


故唯謙克全始終。


艮以止而不移其志。


坤以順而不滯于物。


故亨且有終。


斯君子之道也。


稱君子者。


為謙以德為基。


卑而不屈。


尊而不傲。


處常變咸宜。


遇治亂不易。


故比之君子。


君子以成德為行。


謙者德之最弘。


而用之最利。


故稱亨。


而君子以之始終也。


夫謙道無求于物。


而不忤物。


無待于外。


而能行外。


為其道之全。


而中之固也。


道全則能盡物之性。


中固則能包外之情。


故行止自如。


遠近同順。


揆之卦象。


中互師比。


則有眾也。


交往豫泰。


則自愉也。


有眾則天下歸之。


自愉則性道渾然。


無憂無慮。


天道之玄。


可則可象。


人道之大。


故謙兼內行外功。


天道人事。


無不利也。


無不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0#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3:4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謙卦-釋彖辭-7


宗主附注謙卦六爻皆吉。


人皆知之。


而何以吉。


則未能盡解。


不獨取其謙讓也。


乃謙之卦象所召。


卦以五陰一陽。


陽居三爻。


為人位之正。


而上下皆陰。


但就三四兩爻言。


九三六四。


恰孚一陰一陽之道。


陽內陰外。


剛中柔表。


本末兼賅。


體用俱備。


斯人道正軌。


人之德性所見也。


故有守有為。


能進能止。


克剛克柔。


可伸可屈。


合于時中之聖。


而無可無不可也。


人之言行。


各有過不及。


皆不合于用。


故強弱異宜。


智愚殊道。


而謙則無此弊。


時有治亂。


有宜不宜。


亂世為材者。


治世為賊。


治世為賢者。


亂世為昏。


出處不同也。


而謙則兼其長。


持己有方。


接物無忤。


事上有度。


待下成德。


故無地不吉。


無時不吉。


乃道出于中和。


德成于至誠。


而脩養止于至善者也。


故聖人用之。


君子師之。


以為成人成物之行。


而達于天地鬼神之德也。


蓋三代之始。


成于三易。


而謙備焉。


道之教主于性道。


而謙著焉。


此謙之所以為貴也。


細求卦爻之象。


當自得之。


彖曰。


謙亨。


天道下濟而光明。


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虧盈而益謙。


地道變盈而流謙。


鬼神害盈而福謙。


人道惡盈而好謙。


謙尊而光。


卑而不可踰。


君子之終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彖辭。


明君子有終之義。


而見謙道之大也。


謙之下卦艮。


乃乾一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1#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4:0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謙卦-釋彖辭-8


乾主陽。


九三一爻。


即乾九三在坤之下。


與泰相類。


故曰天道下濟。


光明者。


以艮之止。


而象山之崇。


艮為少男。


陽初長。


如稚子嬰兒。


得天之全。


嗜慾不加。


中心誠坦。


故曰光明。


而九三陽居陽位。


不為群陰所蔽。


而能乾惕自貞。


亦光明之象。


坤升于上。


故曰地道卑而上行。


陰卑陽尊。


坤道自卑也。


天道在下。


而能上洽。


地道在上。


而能下交。


交相和協。


以成謙卦。


虧者不令滿也。


益者補不足也。


天道下濟以益坤。


故曰虧盈益謙。


益為巽震合。


以巽陰震陽。


震。


陽之復。


巽。


陰之長。


故名益。


亦取補益之義。


傳曰。


損上益下為益。


謙之乾屈坤下。


即損上以益下也。


變者。


易也。


改換也。


流者。


留也。


傳與也。


坤本靜順。


而代乾。


則為健動。


地本卑下。


而上行。


則為流變。


謙以地之上升。


而艮之下。


亦為陰爻。


猶山之入地中也。


地道既升。


以變易原用。


陰爻仍在下。


以傳益于艮之陽爻。


是變易其盈而流與謙也。


害者惡之也。


福者喜之也。


鬼神無質。


以陽為德。


福善禍淫。


即貴陽賤陰也。


人道亦然。


人之性也。


與神通。


惡盈好謙。


亦以陽貴陰賤。


天道下濟。


以成其善。


地道上行。


以易其惡。


故鬼神福謙。


人道好謙。


皆以謙之孚于道。


合于性也。


謙之為德。


上有靜順之坤。


以化其剛暴。


則遇物同和。


下有止健之陽。


以固其守。


則持己不忒。


在卦象言。


為盈虛適中。


剛柔合道。


而在卦德言。


雖卑而居上。


則不踰越。


雖尊而自下。


則為光明自在。


故曰謙尊而光。


卑而不可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2#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4: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謙卦-釋象辭-9


君子以之終成其德。


故曰君子之終也。


尊而光。


指艮之一陽。


貴而居下。


尊也。


而獨持其德光明也。


卑不可踰。


指上卦之坤。


本地道之卑也。


而上行以代乾有終。


則不可踰矣。


就卦用言。


謙以虛用。


德以止成。


道以順行。


故謙之為謙。


本天地之道。


兼健順之德。


而為人道之基。


天道所益。


地道所流。


鬼神所福。


人道所好。


德之至也。


道之至也。


又謙卦以象得名。


以名明用。


前半所釋。


象也。


而明名之所由來。


後半所釋。


名也。


而推用之所及。


至天道云云。


為象言。


亦為名言。


為名言。


即為德用言也。


盈者謙之反。


有謙必有盈。


舉盈以況謙。


實明謙之妙也。


謙之異乎盈者。


在能舍己從人。


而不失其己。


正以一陽之在下也。


陽貴而止于一。


不以多為勝。


陽高而止于下。


不以上為榮。


而反協于眾陰。


以有餘補不及。


以適于中和之道。


忠恕之行。


為道則道凝。


為德則德至。


宜乎其能終也。


終字亦含深意。


必達于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


方為道之終。


必至于四海之內。


無一夫不獲。


方為德之終。


故稱曰君子。


明其道德之成也。


象曰。


地中有山。


謙。


君子以裒多益寡。


稱物平施。


宣聖講義此全卦象辭。


明人道之謙。


而申卦象之旨也。


謙之為義。


人多未得其解。


恆以退講為謙之訓。


實未知卦象者也。


卦象以山在地中。


乃謙之本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3#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4:3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謙卦-釋象辭-10


夫山本居地上者。


今乃在地中。


豈非戾于情乎。


然其為謙者正在此。


不獨不戾于情。


且能超情以適性。


蓋山地。


象也。


由象生義。


則易之道也。


地中有山。


以居高者。


自卑而就下。


在下者。


因勢而上升。


于是謙旨乃明。


謙道始大。


謙之用有二大義。


一。


居高者謙而下于卑也。


若非高而下者。


非謙也。


二。


在下者因上之謙而能高。


若非由此自高者。


非謙也。


故謙義歸于平。


去其泰而即于益也。


捐其豐。


而成于咸也。


加其損而登于升也。


極其剝而復于中孚也。


故謙為平。


平則無不平。


地之有山。


未平也。


山下于地。


平矣。


人中有上位。


未平也。


上謙以就下。


平矣。


物有富盈。


未平也。


富以益貧。


平矣。


是謙志在平。


而其道用之無窮。


故君子以謙而裒多益寡。


稱物平施。


裒者節其有餘。


益者補其不足。


稱者量之使當。


平者均之使合于中道。


其為用與履相對。


履以天澤合。


五陽一陰。


君子以之辨上下。


定民志。


為求平也。


謙以山地合。


五陰一陽。


君子以之裒多益少。


稱物平施。


亦為平也。


二者道同而用殊。


以位異也。


故謙為人道。


履為治道。


謙行于人類無不宜。


履行于天下無不治。


無他。


得其平而已。


稱物平施。


有為也。


以謙之德。


非自利而已。


必利物以成用。


蓋謙繼大有之後。


大有為物之豐盈。


乃人類和平與戰爭之樞紐。


聚之于一。


則戰爭起。


散之于眾。


則和平見。


謙也者。


散而求其平也。


平則和矣。


裒多以益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4#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4:5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謙卦-釋爻辭-11


則寡者亦不患貧。


稱物而平施。


則物力皆得其用。


此成物也。


利物也。


物之為用。


已詳大有卦。


而如何成用。


則賴有物者之能謙。


故稱字最要。


稱者。


如其量而遂其才也。


唯稱則無棄物。


無廢才。


無傷于腐朽。


而供一人之嗜慾。


無敗于爭奪。


而啟天下之干戈。


故物得其平。


而天下亦平。


後世論者以唯物之說。


倡共產之議。


而反促人類之爭。


蓋未明謙之道也。


失道則為害。


得道則成利。


是以君子先求物之平而必本于道。


施者即與也。


施報之施同義。


非以為恩惠也。


而必使之有利。


所謂惠而不費。


則在因民之利利之。


蓋本于謙之天道下濟。


其德必光明。


以下濟而能升地道之卑也。


故用在利人。


而非利己。


然人利矣。


物利矣。


己安往而不受其利哉。


世無經濟之爭。


國無貧富之怨。


以其早為之計也。


繼謙之後為豫。


豫于事先。


則有備無患。


豫于事後。


則安居樂業。


故謙卦之反。


即豫也。


裒多八字。


皆為豫謀。


而實施其成物之道。


且本大有萬物豐盈。


而昭示其處物之法則。


立人道之綱維也。


履為禮教治平之源。


謙為物我兼利之本。


二者相須成用。


天下永治。


人類永安。


豈獨一時之利。


一人之便已哉。


初六。


謙謙君子。


用涉大川。


吉。


宣聖講義此謙初六爻辭。


明初爻之用也。


謙之初爻。


即艮之初六。


艮本山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5#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5:0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謙卦-釋爻辭-12


山為止象。


為靜義。


為少陽之動。


為有限也。


而上合于坤以成謙。


則異艮矣。


蓋艮為土。


坤亦土。


兩土合。


則變。


艮主靜。


坤亦靜。


兩靜會。


則亦變。


且艮為陽加陰。


其體靜而氣升。


其德土而名山。


其用止而志崇。


是其變也。


先見于艮。


故爻辭喻之涉川。


謙謙者。


以謙之君子而能謙也。


愈謙愈退。


而德愈進。


故謙謙有所行也。


且遠將至于無疆。


則應坤之牝馬。


行地之義矣。


體止而用行。


道靜而德動。


心近而志遠。


身退而澤流無垠。


此以艮而涉大川。


且為吉也。


世之物事。


或體用不同。


本末異致者。


皆如此例。


而謙以艮為體。


以坤為用。


艮始于下。


坤成于上。


故艮之德比坤。


而類于牝馬之行也。


古無大舟。


為行之阻者。


莫如大川。


果大川可涉。


則何往而不達哉。


曰用涉者。


明其象之非。


而本末之異也。


若象有涉水。


而體用同。


則曰利涉。


謙固熟于山道矣。


而反以求于下。


則涉水亦吉。


此即天道下濟之所為也。


天一生水。


天道下濟。


水乃不為險。


觀于卦象。


二至四互坎。


即水也。


而三至五互震。


即木也。


合則雷水解之象也。


木行水則為舟。


解則無阻。


故宜于涉川。


此皆爻之變。


而屬體用之差。


本末之殊者。


乃比之君子。


能渡大難。


越大險。


而無不吉也。


象曰。


謙謙君子。


卑以自牧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以君子無不謙。


而尤能卑以自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6#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5:2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謙卦-釋爻辭-13


是謙之又謙也。


牧如牧羊之牧。


自牧者不待人之責。


不因外力之迫。


即克己也。


克己以從眾。


取卦象九三一爻。


下濟以從五陰也。


艮之三爻。


二陰一陽。


陽本居三。


今謙之九三。


反居坤之陰爻下。


故有克己之義。


而初六一爻。


處位最下。


是謙之又謙之象也。


初與四應。


兩爻皆陰。


亦謙謙之象。


且下卦主升。


而陰爻主降。


初位為剛。


而六主柔。


宜升而降。


可剛而柔。


是其卑以自牧。


尤為明著。


此全卦皆以謙名。


而初六則稱謙謙也。


然謙之主在九三。


君子之位也。


九三下交于初六。


以成其謙。


雖卑不辱。


雖下不賤。


仍不失為君子。


而能用以行于天下也。


釋體雖不及涉川。


其義已寓卑牧中。


為卑能近水。


牧能行險也。


故謙謙君子。


卒能致其德于無疆矣。


宗主附注謙卦辭旨最含蓄。


乃周文王當被囚之時。


以君王之怒不測。


而臣節之全不易。


既次序連山歸藏二易之舊。


求于天道人道中。


得一至宜至善之途。


則莫如謙。


謙本于艮坤之合。


而坤在艮上。


則止于下。


而不希崇高。


靜于上。


而不失柔順。


以道自固。


以德自全。


則雖亂邦可居。


危邦可入。


故名曰謙。


明其恬退之志。


而能以人勝天。


以邀吉利于神人。


不逢災害于時位。


故六爻辭皆吉。


示其無可無不可。


隨遇皆安也。


既況之君子。


而曰謙謙。


卑以自牧重言之。


使人知所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7#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5:3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謙卦-釋爻辭-14


夫謙之于人道。


順乎天。


得乎人。


不以時為言。


不以地為論。


而無不吉。


則其所持者至矣。


而不外一謙。


唯謙乃能兼人。


唯卑乃能勝人。


此老氏主柔靜之旨。


古之聖人。


皆用之以淑身濟世。


不獨避一時之災。


一地之害已也。


故先自下。


以禮自待。


禮自卑而尊人。


則取謙義也。


謙履相對。


其功同也。


禮可以衛身。


可以保國。


可以安天下。


而莫非謙之道。


履之行。


故禮先敬人。


而謙先克己。


二者其旨歸一也。


履言時位。


以禮樂必自天子出。


謙不拘時位。


則盡人能行之。


謙以陽行陰。


以剛行柔。


雖極崇高。


而仍自卑。


極貴富。


而仍自屈。


故守貞如一。


而能亨于天下也。


于此可見聖人愛人類。


重天下之利。


雖危亂之世。


仍不忘于行道。


謙為行也。


故初爻即曰用涉大川。


此謙之所以為亨也。


學者于此。


當悟其辭趣。


而明其用。


不獨拘拘于自保也。


六二。


鳴謙貞吉。


宣聖講義此謙六二爻辭。


明本爻之用。


而見其所以吉也。


鳴者有所告也。


積于內。


而宣諸外也。


六二居內卦之中。


近于九三。


而蓄德待用。


脩道待時者也。


位中而心志益謙。


交近而發揚可期。


故曰鳴謙。


以謙自鳴。


而外聞其聲矣。


在謙爻六二上六。


皆曰鳴謙。


而二為最吉。


則位正而爻當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8#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5:5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謙卦-釋爻辭-15


正則有守。


不失其節。


當則可大。


不失其功。


故六二之鳴。


乃不鳴自鳴。


愈見其聲之遠也。


夫鳴。


鳥之聲也。


鳥以飛騰為志。


以求友而鳴。


鳴則志已得。


其為哀鳴者。


必失志也。


上六失志而鳴。


鳴之哀也。


六二得志而鳴。


鳴之樂也。


蓋得近九三。


有唱和之友耳。


然六二位居中。


而德主靜。


乃不失其貞。


貞者正也。


謙之本也。


以貞自守。


固吉。


況有良友之相契哉。


故鳴謙貞吉。


亦君子之志也。


象曰。


鳴謙貞吉。


中心得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


明六二之得志也。


中心有得。


不虛此行。


則貞吉之占。


分所宜也。


上六之鳴。


則為未得。


恰與此異。


蓋時位之殊也。


雖無他害。


有比于危亂時君子。


究非治平之可擬也。


然以其能謙。


終無不利。


足見謙之皆吉矣。


中心二字。


合為忠。


忠恕之道也。


能忠恕。


則盡己矣。


推之為忠信。


能忠信。


則行乎蠻貊可也。


是六二之吉。


不獨為一人占也。


九三。


勞謙。


君子有終。


吉。


宣聖講義此謙九三爻辭。


言本爻之占。


並明全卦之大用也。


謙卦以一陽居五陰之間。


實即一乾爻參入坤卦。


此乾爻。


九三是也。


故九三一爻。


為全卦主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9#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6:1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謙卦-釋爻辭-16


謙之大用所寄也。


九三者。


即乾九三。


在乾之辭。


曰君子終日乾乾。


夕惕若厲。


無咎。


而謙之辭。


則曰勞謙。


君子有終吉。


二者辭異而義一也。


勞謙者。


乾惕若厲也。


有終吉者。


無咎也。


而義尤進一層矣。


蓋謙九三雖同于乾。


而其鄰六四。


則坤也。


九三六四。


合孚其德。


不獨無咎。


且占終吉。


若乾九三則承九四。


二爻皆剛陽。


重剛失中。


本有咎也。


以君子朝乾夕惕。


僅乃免耳。


是謙九三。


既無重剛之嫌。


加以勞勤之德。


其獲于天者。


固不止于免咎。


故曰君子有終吉。


此句與彖辭同。


則以此爻主全卦也。


其義已見前。


唯九三之有終。


兼人事言。


則以勞謙也。


勞謙正如乾惕若厲。


乾惕為勞中謙。


若厲為謙中勞。


朝夕者始終也。


君子朝夕不懈。


自始至終。


乾惕若厲。


則為謙者至矣。


故曰勞謙人事也。


就天道言之。


則勞為慰勞。


如勞來之義。


天以君子之謙而勞之。


俾有終吉也。


故乾稱天道以勗人事。


謙則重人事以明天道。


二者雖同。


而致力殊也。


夫勞謙因自勞。


而得天之勞。


因自謙。


而受人之謙。


則勞者不倦。


謙者不卑。


其有終吉可知矣。


象曰。


勞謙君子。


萬民服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


明終吉之實。


而證勞謙之大用不虛也。


天勞之。


民服之。


正由其能勞謙。


勞則與天之行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0#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6:2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8-經文講義-謙卦-釋爻辭-17


同有不息之誠。


謙則盡人之性德。


合孚仁智之道。


故得天者得福。


成人者成己。


此其所以有終也。


有終含成功之意。


天生地成。


道生德成。


言有終。


已包生成矣。


故爻辭曰。


有終吉。


而釋文指明為萬民服也。


夫謙者自下于人。


非欲服人也。


而其終則人咸服焉。


是謙之成用。


為自尊也。


而曰謙者。


正以謙之用。


在人己同成。


謙者我之謙。


服者萬民之謙。


人己同謙。


此所以為成也。


為終也。


為吉也。


大哉勞謙。


直與天同道矣。


宏教附注謙通天人之道。


賅內外之行。


所取義。


即在三四兩爻。


而尤在九三一爻。


九三皆陽。


而居群陰中。


得位為守。


順時以行。


故可行可止。


可大可細。


無不自得。


而能吐納天地。


交錯陰陽。


取既濟之中心。


孚交泰之德用。


故在道為成性存存。


在德為位育無疆。


不獨以謙退為處世之要也。


又曰世人以謙為私德。


為消極之行。


徒避禍患于一時。


亡情于國天下者。


實未明謙用之博大也。


夫子詳為講解。


使讀者知聖人之心。


早已防經濟之爭。


共產之害。


而求物之平。


大眾之利。


于謙卦寥寥數語中矣。


果細悟之。


當得解決今後糾紛之正道。


六四。


無不利。


撝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18:13 , Processed in 0.20312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