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621#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5:3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象辭-83


蓋上下者在國為君臣。


家為父子。


教為師弟。


序為長功。


一尊一卑。


天地定位。


一仰一俯。


陰陽協諧。


于身為首足。


為腹心。


為神與形。


為道與器。


故曰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


人之所以脩養者。


砥礪者。


培成而光大者。


調劑以中和者。


皆此上與下也。


得之則生。


失之則亡。


順之則化。


復之則康。


此至道至德之條理也。


故曰。


知止而後有定。


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又曰。


為人君止于仁。


為人臣止于敬。


為人子止于孝。


為人父止于慈。


與國人交止于信。


凡此諸德。


莫非明上下之分。


定人道之倫。


立脩養之方。


納民物之軌。


而以孚于上天下澤一節之義也。


故上下有位。


天澤同德。


而後民志可定。


人倫可用。


至德可成。


至道可達。


此以有條有理之始。


而達于無聲無臭之終。


可大可久之行。


而晉于乃聖乃神之域。


豈徒為治平言哉。


又寧為尊君專制計者耶。


夫天地之大。


品物之庶。


以生以聚。


以利以安者。


得其分而能協和。


一其志而無猜忌也。


故在一身。


求其心腎之濟。


神形之和。


而無偏育。


無輕彼重此。


而後安生適道。


終其天年。


此性命之脩。


必始于養心寡欲。


而期于明心見性。


故大學言知止。


以靜定安慮得。


分述其工夫。


此內行之有定。


而後上下不亂也。


其在家國。


求其父子之親。


君民之睦。


遠近之相得。


賢愚之相助。


貧富之共濟。


憂樂以均。


而後無怨無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2#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5:5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象辭-84


以安以和。


相聚以類。


素行不貪。


此家國上下之分定。


而達于齊平之道。


故大學言知止。


則有仁敬孝慈信諸德。


言明德。


則有修齊治平諸道。


皆所以明履之用。


而全人天也。


進乎大學者。


如中庸率天命之性。


脩本性之道。


立性道之教。


而與大學誠正章相證。


其成也。


推中和之德。


致位育之功。


亦由大學齊平。


而進乎至善。


即所謂誠明以達于大化者也。


故儒教之旨。


純出于上天下澤。


而其效。


終不外于辨上下。


定民志。


以民志之定。


為一切皆定。


上下之分。


為一切皆平。


平然後安。


定然後久。


此天地永不敝。


日月長光明。


而發于有為。


止于無為。


始于毫末。


終于無盡。


故禮運有大同大順之世。


即由履以進于泰象也。


履為天道。


禮為人道。


禮立而後天下定。


禮成而後世治隆。


此儒者言學必由禮。


不問為內外。


為行藏也。


民志之定。


正如僧之入定。


道之抱一。


不紛于心。


乃凝于神。


豈易言哉。


而無知者竊議之。


謂為束縛。


為不自由。


實未嘗聞性命之道。


通天人之源。


乃徇于情。


囿于識。


迷戀于物玩。


徵逐于繁華之徒。


又烏足以談禮教哉。


故亂者人情之所使。


物欲之所導。


而生之賊者。


即其所謂生。


用之毒者。


即其所謂用。


曾不悟上天下澤之義。


而欲驅人以與禽獸爭。


其禍滔天。


尚忍言哉。


故履卦取名。


乃明示人所踐履。


即立足立身之所也。


失其所立。


生將奚依。


如刖人之足。


而欲其直立。


天下無是事也。


有志于人道與世治者。


必反求諸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3#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6:1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象辭-85


禮之興廢。


人類之存亡。


禮之隆污。


世道之治亂。


此萬古不易者也。


唯毋誤解禮之功用。


而悖履之象與辭義耳。


予更有一言。


聲明禮教之精義。


則禮者。


與法治全異。


法在制人。


禮在克己。


故禮文雖密。


非以防人。


乃自防也。


禮例雖嚴。


非以責人。


乃自責也。


不獨不專防人責人。


且對人之越禮者。


恆求其所以恕之。


必先自反以盡其己。


故禮本于忠恕。


忠則盡己。


恕則推己。


未嘗為人謀。


而人自服焉。


蓋即本上天下澤之旨也。


上天而不自尊。


乃卑以就下。


下澤而不自棄。


乃悅以親上。


上下和睦。


君民同樂。


而各安其分。


守其位。


以長治久安也。


故禮記曰。


夫禮者。


自卑而尊人。


雖負販者。


必有尊也。


而況富貴乎。


斯言也。


足以概禮之用矣。


蓋禮在自遵。


而所以立己之身者也。


苟無自立之地。


是將陵奪他人之位。


則大亂必生。


故禮以卑己尊人。


而必自上作範。


以身作則。


本踐履之義。


而因乾之親兌。


比之父之愛女。


唯恐其或離怨也。


唯慮其或畏?也。


相攜相近。


至性至情。


以成其德。


達其道。


而尊卑之分。


出于天然。


雖自卑不失其尊。


自降不失其位。


故能定而有序。


和而不犯也。


故禮有云。


禮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


乃極言禮之重平等也。


無如後人誤釋此二語。


遂遺千古弊害。


實則不下者。


不以庶人為下而略之。


不上者。


不以大夫為尊而減之。


必求其平。


平則和矣。


故上天下澤。


以止于太和。


此禮之極則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4#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6:2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象辭-86


倘如後人所釋。


則所謂雖負販者必有尊也之語。


將何解哉。


因關經義。


特為正之。


宗主附注履上天下澤。


說者謂為上下懸隔。


位分差殊。


即儒家尊君賤民階級制度定案。


此乃未嘗明解天與澤之真義。


而妄為測度之辭也。


履上乾下兌。


取象為天澤。


天非指帝也。


凡後天之乾皆然。


特泛指天空之氣。


故列位西北。


與先天之天地定位大異。


兌為澤。


此字人多未細思。


澤水也。


坎亦水也。


何以異。


則後天之澤。


為水已成聚。


必有灌溉之用。


潤沛之功。


而後可稱為澤。


必有積厚之勢。


蒸發之源。


而後可稱為澤。


其實大如海洋。


小如湖沼。


皆澤也。


而必有光澤之照耀。


潤澤之流衍。


以成其生物之德。


化物之功。


故在先天與艮山對。


而為山澤通氣。


在後天與乾天連。


而為天澤合德之象。


山澤為對。


則成道之妙竅。


天澤合流。


則成德之周回。


故天空之氣。


即澤之所蒸。


而為雲為雨。


澤中之水。


即天之所降。


而成聚成流。


二者相交孚。


而非懸絕也明矣。


在人兌為口舌。


為言語。


為心所悅。


為物所脫。


其象上缺。


似口出言。


而呼吸飲食資焉。


內通心腎。


為神志之所達于外者。


其上連頭腦。


即如履之上接乾天。


故為一身之本。


而示所倚立。


所踐履焉。


在人情為父女。


而老少各異。


相愛憐。


以天性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5#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6:4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87


相提攜。


以至情也。


雖有上下之分。


而為交孚之用。


雖具尊卑之分。


而得和感之功。


此聖人取以制禮。


全本于此義。


取其剛而能柔。


悅而能端。


不狎則敬。


不畏則親。


親敬不失。


禮本以立。


故禮先于倫常。


即大學所謂止仁止敬一節之義。


蓋有禮則有所止。


人倫為人類所共止。


此禮教之能定民志。


而治天下也。


故欲明禮教原義。


必先明易履之上天下澤。


豈聖人故為之束縛。


定之階級哉。


禮者。


正求解束縛而除階級之爭者。


熟讀禮經。


必達此旨。


宏教附注此章極言禮教之用。


可見古人制作苦心。


惜自秦後。


人囿于地位之尊。


忘夫大同之義。


使禮偏于一尊。


而不竟其用。


礙于特權。


而不揆于和。


是行禮者之過。


非制禮者之可議也。


要知禮在三代以上。


一切皆志于平均。


尊者自卑。


彊者自弱。


以成其和。


而求其相愛相助。


非為貴富計也。


而貴富賴以保全。


故禮教者。


人道之本。


後人所釋禮經。


多乖原義。


且經篡改不少。


故為效僅小康耳。


夫子深慨焉。


故講此卦不厭求詳也。


初九。


素履。


往。


無咎。


宣聖講義此履卦初九爻辭也。


言履之本用自此始。


在履之用。


為有所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6#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7:0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88


必有本焉以為之基。


人之行藏。


莫不有本有始。


而後立可以固。


行可以亨。


無本則傾。


無始則絕。


人生如行道然。


不忘所始。


不失所本。


而後進退如意。


行藏自在。


此履初九之辭。


先明其義也。


履在事為禮。


禮之本始。


即忠信也。


忠則盡已。


信則誠己。


簡言之。


誠也。


而不假于外。


不憑于物。


潔身以固。


貞心以毅。


以即中庸所謂素位也。


素位者。


無加于富貴。


無減于貧賤。


不願于其外。


不求于其他。


故無可加減。


無用假借。


此素履之義也。


甘受和。


白受采。


忠信之人。


可以學禮。


亦此意也。


故繪事後素。


素者。


潔白之本質。


光明之始基。


無往而不宜。


故言忠信。


行篤敬。


蠻貊之邦行矣。


篤敬亦誠也。


素之所見也。


素位而行。


則志不屈。


心不分。


物不誘。


利不動。


則處危亦安。


行殆亦平。


故曰往無咎。


蓋有忠信之本質。


篤敬之始行。


則不曰習禮。


已精于禮。


不曰知止。


已有止。


不曰善行。


已克行。


其先已備。


禮其末矣。


道者不必禮。


德者已賅禮。


此素履之為至履也。


更何咎乎。


不與于外。


不搖其中。


則物格而知至矣。


誠則明。


明則誠。


能定靜而安慮。


則無物不得。


能明著而光大。


則無事不達。


此素履之無咎。


言無咎可與矣。


不惡胡善。


不害胡利。


素履者超乎善惡之途。


出乎利害之門。


心志常存。


形神永一。


守中不失。


用極不違。


而常湛然凝然。


尊不為高。


卑不為下。


貴不為榮。


賤不為辱。


既無尊卑貴賤之存心。


安有高下榮辱之涉于身哉。


故素履者。


履之志也。


禮之本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7#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7:2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89


蔑以過矣。


古聖人禮制之先。


而道德之至。


人所由也。


此本兌之下爻。


純體乾元之德者也。


夫素履無咎者。


非徒對外行言。


蓋本于至誠。


發乎至情。


乃中和之德也。


在中庸首章。


及大學誠意章所述各節。


均為此行所關。


一言以蔽之。


誠也。


而必始于慎獨。


戒懼以自警。


毋欺以自信。


此致誠工夫。


故于不睹不聞之時。


尤當有克敬克恭之實。


上不怍于天神。


俯不愧于衾影。


以時省察。


以立其誠。


而後保其天性光明。


成其乾元剛健。


此素履之行。


非易言也。


象曰。


素履之往。


獨行願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言其由于戒慎。


出于省察。


而後忠信永孚。


篤敬自若。


故曰獨行願也。


獨行自信。


則對物有方。


于外無願。


則勉己必篤。


故獨行自願。


實素履之道也。


且願者。


求也。


望也。


欲也。


不願乎外。


即無求無欲之意。


所願在己。


故也。


此即克己復禮之義。


以己所欲者。


保其本始。


己所求者。


返其本始。


此道之所以有脩也。


又願字古通原。


亦通愿。


原。


本始也。


愿。


誠愨也。


獨行以至于本始。


為道之凝。


獨行以推其誠愨。


為德之至。


亦即忠信之謂也。


中和之謂也。


蓋有行而無待于外。


則所志者。


成己而已。


成己者。


必成物。


則所志者。


明德達道而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8#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7:4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90


此素履之所貴也。


不干于物。


不犯于人。


而能行無所阻。


止有所固。


非脩道有得者不至焉。


由禮而超禮之上。


行禮而化禮之域。


此履初九本用。


乃在聲色之外也。


其始也。


其成亦然。


其本也。


其用亦然。


故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


至禮不文。


至樂不聞。


而後通乎神明。


達乎天人。


此成道之至。


原天命之所賦也。


故禮者。


人道之終始。


于素履一節見之。


九二。


履道坦坦。


幽人貞吉。


宣聖講義此履九二爻辭也。


履者以踐履為用。


踐履必以道。


猶人之行必由路也。


在初九。


本潛動之象。


孚素履之占。


言獨行而無願于外。


猶自踱于暗室。


而不愧于屋漏也。


至九二則已成行矣。


出必由戶。


行必由道。


故有履道之象。


而依乎乾健不息之道。


順乎乾元中正之行。


不偏不倚。


無頗無阻。


本道以行。


因位以立。


故有王道蕩蕩之象。


中位自固。


前進不迷。


進退有常。


行止得度。


故有王道平平之意。


此辭稱為坦坦也。


坦坦者。


至正至大。


其舒其徐。


純乎自然。


達于至善。


心與行一。


志與物諧。


夷然無疑。


怡然無險。


氣至以適。


理當而和。


此中和之德也。


君子之所懷。


聖人之所至也。


故坦坦者。


無物我之嫌。


無虞詐之感。


悠然以進。


怡悅自得。


不獨行道然也。


立身處世。


莫不如是。


蓋以九二居內卦之中。


得正位之地。


以陽行陰。


以柔承剛。


協諧其德。


調理其事。


能成乾之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9#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7:5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91


達履之用也。


在九二之德。


固孚坦坦之道。


而內卦之位。


適宜貞靜之行。


故其占為幽人貞吉。


幽人潛行野處。


潔己自好之士也。


含意不昭。


深文不衒。


道足自充。


德足自育。


而言能為人法。


行能為人則。


足以移風易俗。


垂教天下後世。


足以和近服遠。


傳譽家國者。


則古之隱逸賢哲也。


故克孚坦坦之占。


而無憂患之加也。


以其承素位之行。


無外物之求。


居人坦白。


無利欲之動。


富貴不淫。


貧賤不辱。


威武不屈。


獨往獨來。


不虧其節。


自樂自得。


不慊于中。


乃稱為幽人。


而協乎貞吉也。


在歸妹九二曰利幽人之貞。


其義正與此同。


皆以兌在下也。


皆取少女之貞潔自守。


寧靜以固。


克稱幽人之貞。


君子之守己。


正如女子之守身。


外物無干于中。


私情不移其正。


故亦以幽貞明德。


而孚于吉占也。


或謂幽人指女言。


亦通。


蓋幽者對明言。


以九二居內卦中位。


按之女正位乎內例。


則稱幽人為女固可。


不過易象男女。


乃代陰陽剛柔言。


非必指人也。


且男女亦以內外分。


果在外卦。


亦屬男象。


家人卦一為巽。


一為離。


皆女也。


而合稱家人。


即內外之位。


以分陰陽剛柔耳。


故易辭不曰女人。


而曰幽人。


可見非專指女也。


但幽貞之德。


為女子之守。


丈夫亦有之。


凡貞固之操。


潔靜之行。


皆幽貞也。


丈夫脩養不可少者。


以一身言。


自有內外。


乾坤四德。


亦具內外。


由外言之。


曰元亨。


由內言之。


曰利貞。


而履卦之用。


重在克己復禮。


尤屬利貞分內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0#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8:1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92


且下卦兌為少女。


其德比之處子。


以守貞為第一義。


故九二明示幽人貞吉。


見其所示之象。


為先自慎。


為謹守禮節。


以持其中。


防閑物欲。


以定其內。


情欲物好。


皆陰類。


上有乾剛以鎮之。


剛健不息之道。


以馴服之。


故見可欲不亂。


不亂則寧。


寧則靜。


靜則復性。


故要在不亂也。


象曰。


幽人貞吉。


中不自亂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言履道坦坦。


非道路之平已也。


必中心之坦然無物。


中不自亂。


而後天君泰然。


而後神志凝一。


而後無畏無怖。


不愧不怍。


而後止有所定。


行不喻矩。


而後視聽言動。


莫不由禮。


而後內成其道。


外明其德。


此人生徹始徹終學問。


亦即履卦之大用也。


夫心者易動難安。


情者易偏難正。


唯能中不自亂。


則喜怒哀樂不失其和。


行止出處。


不睽于道。


此所謂履道坦坦。


幽人貞吉者也。


幽貞二字最要。


不獨此爻為然。


全卦之用皆然。


以能幽。


始能明。


能利貞。


始能元亨。


人道自己始。


故脩養為人生第一事。


欲為大丈夫。


必先保有處子之節。


欲明德于天下。


必先礪幽人之貞。


此履道坦坦。


非易致也。


唯其無求于外。


故能行于天下而無阻。


唯其無好于物。


故能成人成物而無盡。


此坦坦之道。


發于坦坦之心也。


佛說心淨故眾生淨。


其義亦然。


人之欲有禮待我。


必先能以禮自待。


人之欲克育其生。


必先能以道自養其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1#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8:3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93


故履者。


成其畜也。


不自亂者。


成其治也。


中者天下之大本。


大本既立。


何行不宜。


何止不當哉。


此履道之為坦坦也。


宗主附注履卦全卦。


皆比于人所踐履。


即所謂踏足地也。


人生于世。


必有與立。


無立即無所措其身。


故踐履為人生必知之道。


亦即立身行道所憑藉之物。


又如人足之有履。


用以踐地而行路。


非限于其立而已。


凡行止坐臥。


莫不賴焉。


故曰人生之履。


或曰履道。


猶言人之行然。


行者包動靜出處。


凡有斯身。


必有所行。


稱人之行為曰行。


以其必仿于德也。


故曰德行。


唯履亦然。


以其必憑于道也。


故曰道履。


道履者。


天地人物共行之道。


而無時或離者也。


有道以為履。


則行必安。


止必固。


動必有度。


靜必有位。


故為定一切之本原。


範無盡之藩籬也。


聖人師之而作禮。


禮亦履也。


言動視聽。


出入作息。


莫不有禮以範之定之。


保之存之。


故曰有禮則安。


無禮則危。


人之求安而惡危。


情也。


而情恆使人危。


唯有禮以節之。


則安居無慮。


有禮以導之。


則通行不危。


此禮為人行之本原。


而成德達道必由之門徑也。


易著其義于履。


聖人制其文于禮。


苟求其精。


必熟讀禮經。


方能知履之大用。


易教之至意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8:4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94


宏教附注今所講發明履道之用。


即人道之本。


而幽貞二字。


即人生立身處世根本工夫。


亦中國禮治根本則例。


大凡以禮自治者。


人無不以禮報之。


世道險巇。


非人之罪。


己未盡也。


果己心不亂。


何愁前途之不坦坦哉。


故中不自亂一語。


一為養心之道。


一為養氣之道。


即孟子所謂不動心也。


因此一事。


足以回氣數。


化吉祥。


氣之所養。


天地不違。


何況鬼神。


故貞吉之占。


乃自召之也。


內中含有感應之理。


與道佛所說相證。


可細讀之。


六三。


眇能視。


跛能履。


履虎尾。


咥人凶。


武人為于大君。


宣聖講義此履六三爻辭也。


履五陽一陰。


陰爻為貴。


則全卦之用。


以陰爻為主。


即兌卦上爻也。


在兌卦以上爻獨缺。


象人張口。


或水決口。


皆有所闕陷之意。


有闕者當補之。


兌補則成乾。


今履以兌承乾。


比諸純乾。


所差祇此一爻。


前後皆陽。


此位獨陰。


合眾陽以培此一陰。


則有補闕之象。


且三為陽位。


陰以乘陽。


柔以加剛。


陰貴而少。


陽賤而多。


多則有盈。


盈則不弱。


截多益寡。


平彊濟弱。


在勢為順。


在德為便。


順便之下。


因用成宜。


則補闕之功。


情之所通。


理之所許。


眇也。


跛也。


人之有闕陷者。


天所予以不足。


而時地有為培滿之道。


能視能履。


闕者不闕。


盈以劑虛。


眾以益寡。


以其情之相愛。


意之相憐。


故補闕非功也。


在履之用。


重于補闕之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3#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9:0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95


為時之不古。


人之失道。


由履之義。


辨民之分。


定禮之制。


濟時之艱。


則其效。


正如使眇視而跛履也。


眇且能視。


況有目乎。


跛且能履。


況有足乎。


由此足見履之道大矣。


禮之用至矣。


然履者。


非欲去其闕而已。


乃求無闕。


非欲勤其補而已。


乃期不補。


蓋因兌以復乾。


在此一間。


果一蹴幾及。


何用履為。


故履之極也。


不以補闕稱。


而其始也。


則不得不盡于補闕之事。


有闕則履用以顯。


克補則履道以成。


此聖人設卦製辭之微旨也。


雖然。


在履卦全體之用。


固期于補闕。


亂者治之。


危者安之。


病者愈之。


勞者慰之。


不得所求者予之。


不樂所生者撫之。


無一夫之不獲。


無一物之失所。


則履之志也。


補闕之謂也。


而在六三爻。


卻異于是。


蓋全卦皆陽。


此爻獨陰。


全卦皆盈。


此爻獨絀。


是全卦為補此爻之闕。


而此爻恰屬全卦之所謂闕者。


既居缺陷之地。


當損弱之時。


則其占辭。


正與卦反。


故雖有眇視跛履之文。


卻不能掩眇跛之闕。


雖能履虎尾。


卻不能免咥人之凶。


此與彖辭之不同。


及歸妹初二爻占之不類也。


蓋三爻居時地之要。


丁運會之艱。


側身以試險巘。


舉足以涉深陷。


有視而不足以明。


有履而不足以行。


而自負為世希。


以加于眾。


故其凶也宜矣。


柔乘剛者。


在剛為福。


在柔為禍。


陰上陽者。


在陽為屈。


在陰為逆。


六三之凶。


其地位與爻之失當也。


在下者。


以驕橫稱亂。


在內者。


以肆蕩敗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4#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9:1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96


故有武人為于大君之占。


言武人不當主眾。


而上僭于大君也。


不當逆命。


而擅擬于大君也。


今竟行之。


是其禍之將大。


而敗亂之且至也。


于字亦作干字。


干犯也。


犯上作亂之謂也。


初則干犯其上。


繼則篡僭其位。


故辭云然。


夫武人者。


聽命者也。


觀于師卦辭可知。


且六三猶居內卦。


不得侵九五之位也。


今以因時竊勢。


挾貴傲眾。


聚國家之師旅。


為一人之使令。


其禍亂之來。


豈獨虎之咥人比哉。


在彖辭有曰。


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六三爻則曰武人為于大君。


其義亦反。


可見以剛而用柔者。


君德也。


以柔而屈剛者。


亂臣賊子之僭也。


大君之位。


非人人能履者。


況粗暴之武人乎。


六三爻雖貴。


以陰少而貴。


非真貴也。


位既不當。


貴為偽也。


猶武人為君。


非篡則竊。


皆偽也。


古之立君。


合天與人。


天予人歸。


群眾悅服。


方稱為君。


非以力奪。


以智取者。


武人竊據。


假力以迫眾。


因勢以私己。


猶盜匪之渠魁。


安望其治平天下哉。


是不得以禮成治。


不孚于履之光明。


明矣。


雖幸據高位。


偶僭君號。


亦不過如眇之視。


跛之履。


逆命違道。


災禍必臻。


怙勇恃能。


害殃必甚。


故六三之凶。


為逆所召。


與全卦之以順成吉者懸殊。


而聖人固知後世必有乘時竊國之武人。


貪利遺害之國主。


既悖履之貞吉。


妄希事之倖成。


故于爻辭明著其指。


示其害。


以為天下後世戒。


奈何天下後世之人猶忽之。


夫六三之象。


乃全卦之隙。


以此而後見全卦之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5#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9:3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99


愬者口問于心。


行副其誠之謂。


凡人有屈抑不伸。


冤苦莫白者。


則愬之于人或天。


必其心中不怍。


行事無欺。


始堪用愬。


苟情虛而德不實。


志慊而意未誠。


則愬者不見聽矣。


是不孚于愬。


今爻辭取愬之義。


正以其內至誠。


而外明德。


雖險不為災。


危不動志。


則愬愬之狀。


以其本潔白之行。


循篤實之途。


有如人之有所愬然。


而中心自平。


遇物不懾。


言行自信。


接人無虞。


以剛健不息之乾。


而合悅澤有言之兌。


介其間而休休有容。


行其位而昭昭不昧。


則其德可大。


其業可久。


以虎尾之履而終吉也。


且愬愬者有不能自已之狀。


終吉者。


有幾涉于險之意。


以九四處卦中爻。


介于上下。


陽升陰降。


不克自逸。


退則涉于險凶。


而為六三之占。


進則即于貞厲。


而孚九五之道。


故在爻辭。


以行為勉。


以慎為勗。


愬愬不失。


則誠可格天。


終吉永孚。


則德可化險。


雖同一虎尾。


而履之者或凶或否也。


象曰。


愬愬終吉。


志行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言九四居位在能篤實。


以自進于光明。


即彖辭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之意。


蓋全卦之用。


在以兌之悅。


成乾之剛。


九四始交乾。


乃履帝位之初。


而愬愬終吉。


以能不疚。


而漸進光明。


故志于行。


此行字含二義。


一則身進而榮顯。


以履高位。


孚天之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6#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49:4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100


一則德溥而化行。


以成光明。


孚天之行。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


天行健而不息。


皆乾之象也。


履以兌之柔。


乘乾之剛。


剛柔相濟。


以成大用。


乃聖人體天之道。


承天之命。


為之君師。


以治下民。


而制禮度。


以繩兆姓。


此全卦取義。


以柔用剛。


以陰成陽。


雖喻于履虎尾。


而不犯其咥人之凶。


比之聖人以禮制民。


而不干民之怒。


以德服眾。


而能保其尊嚴。


占者得之為澄清宇內。


統一天下之象。


而其始基。


則在九四。


以其進于九五近矣。


故志行。


言不可自止。


以失其機也。


後人釋愬愬為恐懼。


僅得其一義。


蓋愬愬處恐懼之時。


有坦然之志。


居恐懼之地。


有進取之心。


乃能休休自得。


昭昭自遠。


不為物蔽。


不患情拘。


故以九四之剛而啟光明之道。


本六三之險。


而勉上達之功也。


九五。


夬履貞厲。


宣聖講義此履九五爻辭也。


九五為全卦最全之用。


亦成德達道之地也。


夬履者。


上達而幾及于履也。


履之上下。


互易為夬。


夬距乾差一間。


今曰夬履。


言九五爻之于履。


正如夬之于乾。


又夬者。


快也。


決也。


言至此已快然自得。


決然自任。


更無猶疑遲顧之虞。


亦無慊焉不足之感。


履之用至九五。


已達于至善。


故曰夬履。


唯事之極者易變。


滿者易傾。


快則易失于驕。


決則易失于愎。


九五遇剛。


又陽位獨居。


陽則易亢。


剛則易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7#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0:0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101


故以夬缺之義。


而警其持盈保泰之宜有道也。


其道維何。


曰貞厲。


貞以自抑。


而就卑謙。


厲以自勉。


而益卓勁。


蓋本乾惕之訓。


而成行健不息之德也。


貞則戒懼。


不失其守。


厲則[走易]越。


不乖其次。


故能永保禒位。


克孚明德之稱。


長享元亨。


克達泰平之治。


此九五爻之占。


乃聖治之成也。


在履卦九五爻。


與乾九五亦近似。


皆為乘龍履帝位之象。


其不同者。


乾上下純剛。


履上剛下柔。


故德不同。


而致用以異。


由天道言。


剛宜柔用。


陽宜陰用。


由人事言。


尊以卑重。


高以下重。


在乾上九。


為亢龍有悔。


以其貴而無位。


高而無民。


居危而不能自保。


處尊而不能得眾。


故履九五以得正位。


而志在貞厲。


以履尊位而自卑。


居高地而自下。


以得民心。


而保國家。


此天道人事理之自然。


非聖人故為謙虛也。


況履志自立。


而禮本自謙。


和眾必以德。


成治必以誠。


故貞厲之行。


為在上位者所必知。


非獨履帝位也。


即富貴之人。


何求不得。


何欲不遂。


苟無貞厲之德。


則為物所役。


為情所蔽。


必至身毀名裂。


以蹈于禍。


此貞厲為成全人生之道。


亦即成其畜也。


故處位正當不易。


必有正當之行。


而後保其位。


履地尊嚴不易。


必有尊嚴之道。


而後保其地。


貞厲者。


所以保之之道與行也。


禮者。


所以行夫貞厲者也。


唯自貞則不濡其志。


自厲則不溺于欲。


此履全卦之所以成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8#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0:2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102


象曰。


夬履貞厲。


位正當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言既有其位。


復有其道與行。


謂之正當。


誰曰不然。


故履之成用在禮治。


而禮樂之制。


必以其位與德。


中庸已釋之矣。


故位正當一語。


所關至重大。


非如此不足以語于履。


不足以辨上下定民志也。


有位有德。


而後至焉。


此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之謂也。


雖有夬履之辭。


實重在貞厲之義。


乾之用以坤成故也。


夬者。


由坤復乾之階。


而上爻一陰。


即坤之德所見。


履之主用在六三爻。


三五同功異用。


一陽一陰。


恰相得。


故尤為正當。


而處其位者。


固不容不自貞厲也。


上九。


視履考祥。


其旋元吉。


宣聖講義此履上九爻辭。


言本爻之德用。


亦全卦之終義也。


履者天地間一切所履。


不唯人物遵循之道。


凡天地日月。


山河草木。


有動有靜。


有生有化。


有分合遷變。


有升降往來者。


莫不有所履。


無履則亂。


亂則不復共存共育。


故履者道也。


道之所行也。


如車之有軌。


室之有門。


皆有定也。


出入必由。


往復必經。


不可踰越。


不可造次。


亦非有為之限也。


非有驅之使然。


迫之使就也。


故比諸人之履。


其動止提攜自如。


而不得棄之不顧。


其用既有定。


則其為道也一。


其德既同載。


則其為功也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9#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0:4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103


一則通于一切。


而無不適。


大則包于一切。


而無不宜。


蓋上下同行。


生化一致。


精粗共聚。


久卒齊途。


造化之門。


真元之府。


萬一之所彙。


形神之所同也。


故有始有終。


有往有復。


而一以納之于履。


上九履之極也。


納之盡也。


所賅者眾。


所指者寡矣。


而為軌不二。


為門無歧。


出入之也。


視夫所之。


往復之也。


視夫所至。


故曰視履。


言履有定。


而行無窮。


視所行以決其履。


或履而上。


則通乎道。


或履而下。


則達乎器。


其履自一。


其至萬殊。


此即履之所以為履。


而上九視履之有由來也。


卦以兌承乾。


上九。


卦之極也。


亦乾之終也。


極則無可再進。


終則無可再續。


而道也極而無極。


履也終而無終。


蓋終極者。


生化之端。


無終極者。


道德之載。


故天地長壽。


神氣永存。


此所謂考祥也。


考者。


壽無盡期。


祥者。


福無盡量。


以視所履。


而上達者。


則其所成。


同乎行健不息之道。


而無終極矣。


若所履而不及此者。


則終必有始。


極必有變。


序盡則轉。


數至則回。


物之生者。


期盡而化。


道之流者。


途窮而改。


此往者必復。


去者必歸。


無一息之可停。


無一物之不變。


此循環之數。


亦造化之機。


寒暑周而歲遷。


南北回而地轉。


其要在于環行不絕。


輪回不斷。


故爻辭謂之其旋。


旋者循環也。


輪回也。


有期以定之。


其期古通用。


言至期則旋也。


然對考祥言。


亦可作指名詞。


謂其不能長生者。


則屬于輪迴耳。


輪迴者數也。


數有吉凶。


視其所履。


如履而遵道不失。


順天不違。


則純乎物極之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0#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0:51:0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6-經文講義-履卦-釋爻辭-104


數盡之化。


亦孚元吉之占。


蓋依乾陽大生之德。


而體乾元永亨之用。


故曰元吉。


乾元所至。


吉利之孚也。


又上九爻。


以陽剛之極。


居卦位之終。


剛極易折。


陽極易亢。


以中道言之。


宜節其太過。


制之合度。


故有視履其旋之語。


視其所宜。


而定其履。


因其所折。


而勉以規矩。


則剛能柔用。


陽能潛沉。


以孚于九五貞厲之門。


而戒于六三凶咥之訓。


則上九極而不害。


過而還中。


旋亦還也。


乃孚祥吉之占。


而達視履之道。


正如聖人制情以禮。


節欲以道。


不過乎物。


永執厥中。


即為止于至善之功。


而克順天全性者也。


故考祥者。


為全性以全生。


元吉者。


為順天以獲祐。


天理人事相調無間。


則成德達道不犯于惡。


不干于禍。


其視履之義。


本諸乾惕之辭。


而自戒懼。


有若十目所視之嚴。


而遵非禮勿視之旨也歟。


故上九一爻所處位易危而轉得吉祥。


所憑勢太過而反得中正者。


實基于乾元之道。


而能以乾上九之亢。


自行九三乾惕之功也。


乾元者陽精之見也。


其象光明。


故能履帝位而不疚也。


誠以乾下接兌。


悅澤有容。


剛柔得中。


不與其前進無止。


而求于自反以誠。


樂善自脩。


迪吉自如。


而能成履大用。


以達乾之元亨也。


且上九為全卦之終。


居易變之地。


反則為小畜。


進則為泰。


小畜以求養而全生。


泰以順天而獲福。


皆基于履之自卑自克。


無過無驕。


故以貞為利。


以元為亨。


先儘在己。


而後及其人。


先省于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6 17:15 , Processed in 0.14354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