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澍江】
男,漢族,1921年出生於江蘇省高郵市甸垛鄉一個貧農的家庭。
7歲起入學讀書,在將修完初中學業之時,正值日寇鐵騎蹂躪蘇北大地,故而輟學,時年17歲。
孟氏平時甚喜流覽醫書,父兄見狀,遂經親友介紹,讓他隻身赴鄰縣江都樊川鎮,拜當地名中醫王少江先生為師學習中醫。
王少江是蘇北聞名遐邇的儒醫王吟江之子。
王吟江工於詩詞歌賦,精通佛學,對醫學造詣尤深。
在正式掛牌行醫後,醫名遍及江都、高郵、興化及三泰(泰州、泰縣、泰興)諸地。
吟江先生精於大小方脈,尤其擅長治時令病,每出奇制勝。
從其學者達二、三十人。
其子少江幼承庭訓,盡得其傳,學精於內、婦、兒諸科,尤擅於肝腎、脾胃病的調治。
孟氏跟隨少江先生學醫三年,不僅得其真傳,而且在治學、為人等方面亦受到良好的薰陶。
孟氏學成歸來,懸壺鄉里,謹遵師訓,兢兢業業。
白日應診,夜間苦讀,不敢稍有疏忽。
行醫不久,即連續治癒多例疑難重證,由此醫名大振,上門拜師學醫者日漸增多,短短幾年,就收十餘人為徒。
孟氏的這批早期弟子早已成為各地醫院的中醫骨幹力量,如今多是花甲老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孟氏作為一方名醫,率先在鄉里組織了聯合診所,擔任診所負責人。
1955年,江蘇省中醫學校在全省招收傑出的中醫師進修,孟氏經推薦和考試進入了江蘇省中醫學校(現南京中醫藥大學前身)。
一年修業期滿,被評為優等生,留校任教。
孟氏歷任南京中醫藥大學傷寒溫病教研室主任、溫病學教研室主任、圖書館館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及中醫專家組成員、衛生部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醫學會溫病學組主任委員等職。
孟氏具有豐富的教學和臨床經驗,是現代溫病學的學科主要創始人。
除了擔任歷屆中醫本科生的《傷寒論》、《溫病學》、《中醫診斷學》、《內科學》、《各家學說》等課的教學任務之外,還先後培養了9名醫學博士、21名醫學碩士。
曾獲得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
孟氏長期致力於溫病學科建設,該學科長期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1993年溫病學科先後被確定為江蘇省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重點學科。
孟氏著作甚豐,主編的《溫病學新編》、《溫病學講義》、《溫病學》等被選為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的統編教材。
編寫了《溫病綱要》、《溫病學教學參考資料》、《溫熱病專輯》、《溫病學》(教學參考叢書)、《葉天士外感溫熱病篇薛生白濕熱病篇闡釋》、《溫病的理論與臨床》等10余部醫學專著。
在省級以上的醫學雜誌上發表了「談談溫病治療中的滋陰法」、「溫病學的發展與展望」、「溫病衛氣營血學說若干問題的探討」等30余篇學術論文。
孟氏對清代葉天士、薛生白、吳鞠通、王孟英四大家尤有深研。
在溫病學方面以這四大家的學術為主體,在內科方面也繼承了四大家的主要理論與診治特色。
如葉天士的久病入絡、補益胃陰、中風主內風等觀點,薛生白的濕熱致病說,王孟英的食療說等,對孟氏的學術思想都有很大的影響。
孟氏積極宣導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方法研究中醫藥學。
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氣營兩燔證的實質及清氣涼營法作用機理的研究」等一批國家和省級以上的科研課題。
10多年來,指導研究生開展溫病多種病證的動物模型研製和溫病學常用治法機理的研究,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孟氏對內、外、婦、兒科疾病的診治有獨到之處;
對熱性病、脾胃病、肝膽病、男子不育、女子不孕、月經病等病的診治更為擅長;
對多種疑難病證的治療每能獲效。
不少日本友人慕名來華,請孟氏診治疾病。
1990年應邀到泰國講學和進行醫療服務,得到當地患者及家屬的高度讚譽,受到泰國領導人的接見,海外不少人以重金聘孟氏去工作,都遭孟氏婉言謝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