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四)注意精神因素與自然療能的關係心理、社會因素對腫瘤病的發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必須在加強祖國醫學研究的同時,加強精神醫學和社會學的研究。
《內經》中早已指出:「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真氣從之,病安從來」。
毛主席給王觀瀾同志的信:「既來之,則安之,自己完全不著急,讓體內慢慢產生抗力,與它作鬥爭。
直至戰而勝之。
戰勝疾病(包括腫瘤),國外學者曾詳查了1900~1965年所報導的世界文獻,在65年間有176例經病理組織學確診無疑的許多種類癌瘤得到自然獲愈的「脫癌」(本文和三例亦屬此類)。
因此,劉氏常用毛主席這一教導鼓舞病人斗志。
例如老紅軍王某某,男,61歲。
1973年患聲音嘶啞,喉部隱痛,吞咽時有異物感,經湖南醫科大學附一院會診為喉癌,曾去廣州部隊醫院放療。
因白細胞降低,體力不支,病情未改變。
於1973年4月回湖南就診中醫。
治前檢查,披裂水腫,假聲帶充血,咽後壁濾泡密佈,右頸淋巴2cm×2cm,右胸悶痛,咽乾口燥,眠食俱差,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質絳紅無苔,脈弦細帶數。
此屬腎陰虧損,虛火上炎,治宜滋陰降火,理肺清咽:太子參15克、沙參1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女貞子15克、旱蓮10克、白芍10克、甘草5克、冬蟲草5克、川貝5克、木蝴蝶3克、藏青果(另噙咽),日夜服一劑,「治上焦如羽」,囑每隔兩小時一次,小量呷服。
並針對悲觀情緒,反復講解毛主席給王觀瀾同志的信,以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連服40劑,喉痛減輕,聲音漸出,吞咽不困難,情緒樂觀,大便已不結,小便淡黃,舌質轉淡紅而潤,仍無苔,脈弦細不數。
原方去生地、丹皮,加熟地15克、懷山12克、金櫻肉12克,又服30劑,病情進一步好轉,1974年7月經湖南醫科大學附一院複查,喉部基本良好,聲帶變白,披裂未見異常。
根據下肢冷感,便溏,小便夜多,腰酸、膝軟等症狀,為陰損及陽,治宜柔劑養陽,用金匱腎氣丸去桂加牛膝、菟絲。
共研細煉蜜為丸梧桐子大。
每服30丸,日夜4次,連服3個月後,下肢冷感等症狀消失,語言清亮,吞咽無阻。
每年秋冬,仍間服中藥,隨訪8年,療效鞏固。
綜上所述,雖舉例不同,但整體觀、辨證論治、提高免疫力、增強自然療能是相同的,而且是有內在聯繫的,治病必須治人,既要針對素質,更要注意精神,按照自然規律辦事,治療其他疾病如此,治療腫瘤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