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特色】
(一)成因有虛實之異歷代醫家對溫熱病熱瘀成因有大量論述,認為熱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從邪實方面來考慮,有因邪熱煎熬,煉血為瘀的;
有邪熱傷絡,血溢成瘀的;
有素有瘀血,復感溫邪的;
有邪熱壅滯,血阻成瘀的;
從虛的方面來考慮,則是因陰血耗損,脈澀成瘀。
這些無疑是外感溫熱病熱瘀的原因,在臨床上所採取的相應治療措施如清熱、涼血、化瘀、養陰等法也是必要的。
孟氏認為,前人對熱瘀的論述是精闢的。
不過,從臨床和理論上來說,還有一些因素不能忽視。
如臟氣虛衰、血行失司也是造成溫熱病熱瘀的一個重要因素。
特別是在溫熱病後期,因邪熱對臟腑功能的嚴重影響和所造成的實質性損害,甚至導致臟腑功能的衰竭。
這樣,心主血脈、脾主統血、肝主藏血、肺朝百脈等保證血行正常的各種功能嚴重失常,勢必造成血液運行無力,血行緩慢,留而為瘀。
所以在臨床上對溫熱病處於厥脫狀態者,往往可以用參、附等溫陽益氣的藥物配合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治療。
而這種因虛所致的熱瘀與溫病後期陰液耗傷血液不足所引起的血行不暢也是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的。
因而孟氏指導研究生對益氣生津的代表方生脈散治療因大腸桿菌內毒素引起的DIC進行了研究。
實驗結果表明,該方能加強解除紅細胞聚集作用,有效地減輕DIC的形成,說明補益臟氣有利於血液的運行而減少熱瘀的形成。
孟氏還指出,邪熱導致的氣機壅阻亦與熱瘀形成有關。
對此,古人有一些用藥經驗。
如《松峰說疫》治療下焦蓄血證時,在生地黃湯中加入枳實。
《醫林改錯》治療瘟毒氣血凝結而致吐瀉的解毒活血湯中也在清熱活血藥物中加入了柴胡、枳實。
孟氏認為,邪熱導致氣機壅滯,會加重對臟腑功能的影響,致邪熱更難透解,要予以重視。
他所指導的研究生在實驗研究中發現,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滋養陰液等藥物中配合枳實等疏理氣機藥物,對於改善熱毒血瘀狀態下動物的多項病理變化指標有促進作用。
由此也可反證,氣機壅滯是溫熱病中熱瘀形成的因素之一。
上述,孟氏從虛實兩個方面對溫熱病熱瘀形成的原因進行了補充,這不但豐富了溫病病因學理論,而且對臨床治療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