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特色】
(二)調飲食以和胃健運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在脾胃,臟腑功能受損,胃失和降則胃脘疼痛,噯氣頻頻,脾失健運,即脹滿、納呆等症生。
脾胃既傷,治必遵經旨「調其飲食,適其寒溫」。
脾胃居於中洲,為倉廩之官,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輸布的功能,以營養全身。
正如《內經》所說:「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
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
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
毛脈合精,行氣於府。
府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人,脾胃功能受到損傷,治療過程中必須調節其飲食,病人調節飲食,包括飲食宜忌兩個方面。
病人應忌口,生食冷飲,黏滑肥甘,辛辣醇酒等均在所忌之列。
生食冷飲,損傷脾胃陽氣;
黏滑肥甘,不易消化,耗傷脾胃之氣,亦有留濕助熱之弊;
辛辣之味,助火熱而傷胃陰。
酒為水穀之精,其氣悍,入於胃中則胃脹,氣逆,滿於胸中,肝浮膽橫,助火留濕,耗傷胃陰,甚則傷腎敗脾,尤為必戒。
病人宜溫食,進易消化富營養之食物。
此外還應注意進食習慣和規律。
正如《醫說》所云:「如能節滿意之食,省爽口之味,長不至於飽甚者,即頓頓必無傷,物物皆為益。
糟粕變化,早晚溲便,按時畢精,和一上下;
津液蓄神,含藏內守,榮衛外護,邪毒不能犯,疾病無由作。
要儘量避免饑飽不節,如司機一類人,饑一頓,飽一頓,冷一頓,熱一頓,極傷脾胃。
《素問?痹論》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每餐宜少,尤以晚餐最需控制,只宜進食七成左右,以減輕脾胃負擔。
生活習慣的改變,是不容易的,但生活習慣在病人致病及治療過程中確具重要作用。
醫者必須向病人闡明道理,使病人自覺地與自己的有害習慣做鬥爭,積極配合藥物治療,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董氏強調脾胃病藥量宜輕,用藥宜精,重病輕取,用效通神。
他常說:「勿伐天和,勿伐無過。
同時非常重視脾胃病的攝生調理,對逐漸痊癒的病人總再三囑咐「防寒忌冷,少食肥甘;
細嚼慢嚥,少食多餐,」因而臨床療效滿意。
脾胃病易治難愈的根本原因,是注意調節飲食不夠,因而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調節飲食,健脾和胃是非常重要的,曾遇一男性病人,40餘歲,患慢性萎縮性胃炎,胃脘脹痛堵悶,納後有加,噯氣頻頻,時有發作。
每服中藥五、七劑痛止,但數日後又發作,舌暗紅有瘀斑,苔黃厚膩。
細詢其由來,係由飲酒,暴食所致。
雖經多方診治,並反復說明戒酒的必要性,曉以利害,但仍嗜酒暴飲如故,終至不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