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75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9:5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②藿朴夏苓湯:以藿香、厚朴、半夏、茯苓四味為主,辛苦淡合用,加蔻仁、薏仁、杏仁和利三焦,豬苓、澤瀉滲利,豆豉解表,主治夏季吐瀉,中焦濕滯病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0:0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③五加減正氣散(《溫病條辨》):主治中焦濕溫病,升降失司,氣機阻滯,脘腹脹滿,舌苔膩者。


五方均以藿香梗、川朴、陳皮、茯苓皮為主。


藿香梗不用葉,取其走中不走外,解表作用不足,理氣化濕更好;


厚朴、陳皮苦溫燥濕,理氣和胃;


茯苓用皮以利小便,俾濕從下竅而去。


諸方俱以正氣散化裁,易法活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0:0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苦溫燥濕凡用苦味性溫藥物,祛除中焦濕邪的治法為苦溫燥濕法。


其適應證,主要是濕困脾胃,升降失司,胸腹滿悶,嘔吐納呆,大便溏泄,或瀉下不爽,有後重感,舌苔厚膩,脈滑,苦溫燥濕,燥能化濕,苦能平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0:1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①平胃散(《和劑局方》):方藥俱辛苦而溫,治中焦寒濕諸證。


局方原治「濕淫於內,脾胃不能克制,有積、飲,痞膈中滿者,及山嵐瘴氣,不服水土」。


後世以本方為主加減甚多。


方中以蒼朮燥濕,健脾且能發散,川朴降逆止嘔,苦溫燥濕,陳皮理氣化痰,甘草調和諸藥。


如加藿香、半夏,名不換金正氣散,治胃寒腹痛嘔吐;


合五苓散,名胃苓湯,治水泄寒證;


合小柴胡湯名柴平湯,治療瘧疾;


加丁香、砂仁、內金治便血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0:2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②二陳湯:為治痰通劑,其適應證為脾胃有濕,咳嗽痰多,胸膈脹滿,嘔吐噁心,頭眩心悸等。


濕阻中焦,脾運不健,則痰自內生。


稠者為痰,稀者為飲,水濕其本也。


得火則結為痰,隨氣升降,在肺為咳,在胃則嘔,在頭則眩,在心則悸。


治痰通用二陳湯,半夏、陳皮,辛溫而苦,歸脾胃二經,燥濕健脾、理氣和胃。


配茯苓淡滲,甘草和中,俾中運得健,濕無由積,痰無由生。


本方臨床加減應用甚多,可治一切痰證。


如熱加芩連,風加芎菊,濕加平胃,寒加薑桂,虛加參朮。


實加硝黃等。


二陳湯加竹茹、枳實為溫膽湯,治療膽虛失眠、心悸、怔忡、眩暈等證;


加膽星、枳實名導痰湯,治頑固性痰病。


諸如此類,二陳湯在臨床可隨機化裁,如配清熱、溫中、消導、泄肝、降逆、養陰、益氣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0:4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清熱利濕凡清熱和利濕同用,治療濕熱內蘊病證的治法稱為清熱利濕法。


其適應證:頭重身痛,發熱,汗出,胸腹痞滿,嘔惡納呆,大便溏薄或瀉而不爽,口渴不欲飲,小便短少或赤澀,舌苔白膩或黃,脈濡數。


其證候特點初起在表,而見身重頭痛,發熱,惡寒,胸悶,汗出等;


進而及裡,胸腹痞滿,嘔惡吐利。


隨病情發展,有偏濕,偏熱的不同。


偏濕者雖渴不多飲,發熱不高,苔白膩,脈不數,屬足太陰脾;


偏熱者見口渴引飲,發熱較高,苔黃膩,脈數,屬足陽明胃。


故在治療上必須重視表裡、濕熱、脾胃之別。


初起表證,治宜芳化宣透,裡證須分濕重、熱重。


熱甚於濕,宜苦寒清熱為主,如芩、連、山梔。


或以甘寒清熱,如石膏、寒水石等。


濕甚於熱,當以苦溫燥濕為主,如前法。


二者均必配以淡滲,如茯苓、豬苓、滑石、薏仁、通草等。


其代表方劑有三仁湯、甘露消毒丹、連朴飲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0:5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①三仁湯(《溫病條辨》):主治上焦濕溫,頭痛惡寒,身重痛,午後身熱,胸悶不饑,不渴,苔白,脈濡細者。


證偏於表,濕重於熱者,以杏仁、蔻仁、薏仁分利三焦之濕,通草、滑石、竹葉淡滲,半夏、厚朴苦溫除濕,共成宣化暢中、清熱利濕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1:0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②甘露消毒丹(《溫熱經緯》):治濕溫初起,邪在氣分,身熱肢楚,胸悶腹脹,無汗,神煩或汗出熱不退,溺赤便秘,舌苔黃,脈數,以及暑濕時疫,頤腫咽痛,吐瀉,瘧痢,黃疸等證。


方用藿香、薄荷、蔻仁、菖蒲,芳香化濁,開洩氣機;


黃芩、連翹,清熱解毒;


滑石、木通、茵陳,清利濕熱;


貝母、射干,清咽化痰,開泄上焦。


清熱,芳化同用,力量較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1:1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③連朴飲:為中焦濕熱並重,嘔吐、泄瀉、身熱、苔黃、脈數病證而設。


方中苦泄清熱以黃連、山梔,苦溫燥濕以半夏、厚朴;


加以蘆根生津,豆豉透表,菖蒲芳化,合用以清熱燥濕,理氣化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1:2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4)溫化水濕溫化水濕,主要作用是溫陽化濕,治療濕從寒化,陽不化水,如痰飲、陰水、腎著等證。


常用藥有乾薑、附子、肉桂,配合利水藥物。


常用方劑如苓桂朮甘湯和實脾飲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1:3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①苓桂朮甘湯:主治中陽不足,水飲內停。


證見胸脅支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口和不渴,便解見溏,心悸氣短,苔白而滑,脈弦滑。


治宜溫運中陽,蠲化水飲。


方以茯苓為君,健脾利水;


桂枝溫陽化氣為臣;


白朮健脾燥濕,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滿;


甘草補中,佐桂枝,健土以制水邪。


苓桂朮甘湯是治療痰飲病的主要方劑,若脾氣虛甚者加人參,痰多者,合以二陳,隨證配合,應用甚廣。


董氏在臨床應用本方配合舒肝、理氣、健脾、和胃之品,藥有:藿香、佩蘭、香附、柴胡、鬱金、半夏、陳皮,治療眩暈、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心動過速),療效顯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1:4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②實脾飲(《濟生方》):主治脾陽不足,水飲內停,下半身腫甚,胸腹脹滿,身重懶食,手足欠溫,口不渴,苔潤而厚膩,脈沉遲者,宜溫中健脾,行氣利水為法。


方以乾薑、附子、草果溫中去寒;


白朮、甘草、生薑、大棗實脾補虛,土健則水利;


腹皮、茯苓、厚朴、木香、木瓜,行氣利水,氣化則濕化。


氣者水之母,土者水之制,通陽則氣化,氣化則水行,土實則水制,故方名曰「實脾」。


此方重在溫中利氣導水,陰水寒盛而氣不虛者頗宜。


實脾飲也是董氏常用驗方之一。


對於寒濕困脾,陰盛水腫,證見四肢面目浮腫、四肢不溫、腹脹便溏、納呆食少、苔白而膩者,常於本方加入芳香化濁、醒脾開胃之品,如藿香、佩蘭、蘇葉等,以蒼朮代白朮燥脾祛濕,健脾消腫,療效顯著。


總之,濕病其來也漸,初起往往不被人察覺,因而病理反映也不典型,初期可似外感,晚期又似內傷,診斷上往往也有一定困難。


因此運用祛濕法,尚需辨別濕邪部位的上下內外之分,審察病情應有寒熱虛實之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1:5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八)消導法凡能行氣寬中、化食導滯,使氣血流暢,恢復機體功能的治法,即為消導法。


消食導滯,適用於食積停滯引起的脘腹痞滿,惡食噯腐,腹痛或泄瀉等證。


食滯的病因多為飲食失節、情志不調、勞逸不當所致。


《內經》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饑飽無度,飲食太過,或恣啖酒肉油膩,傷及脾胃,致使脾運不及,停積而為食滯。


或憂思傷脾,氣機阻滯,不能宣達通降,亦可形成食滯。


勞逸不當,勞則氣耗,逸則氣滯,過逸則身體活動量少,飲食不消,升降失司,形成食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1:5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消導法常用藥物及方劑消食導滯常用的藥物有:山楂、神麯、麥芽、穀芽、砂仁、萊菔子等。


山楂善於消肉食油膩;


萊菔子長於消麥面之積,兼以祛痰下氣,寬暢胸膈;


神麯長於消酒食及陳腐之積。


本類藥物一般均配理氣、降逆等藥物使用,以加強消食導滯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2:0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保和丸:主治食積停滯,胸脘痞滿,腹脹時痛,噯腐吞酸,惡食泛嘔,或大便泄瀉,食瘧下痢,舌苔厚膩而黃,脈滑。


方中山楂、神麯、萊菔子均善消食;


半夏、陳皮、茯苓,行氣化滯,和胃利濕;


連翹散結清熱。


諸藥合用,共奏和胃消食之功。


本方為消食輕劑,宜於食積未甚,而正氣未傷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2:2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枳實導滯丸:消導積滯,清利濕熱。


積滯內阻,生濕蘊熱而見胸脘痞悶,下痢泄瀉,腹痛後重,小便赤黃,舌紅苔黃膩,脈沉實者。


方中枳實消痞導滯為君,大黃滌蕩實積為臣,芩、連清熱燥濕,茯苓、白朮、澤瀉滲濕和中,神麯消食為佐使。


本方有推蕩積滯,清利濕熱之功。


濕熱及食積交阻胃腸,變生痢疾或泄瀉。


初起之時清利濕熱和消導去積二法合用,濕熱積滯一日不去,則腹痛泄瀉一日不除。


只有濕熱清、積滯去,下痢、泄瀉才能停止,此乃通因通用也。


以上二方均為食積痰滯,內蘊於胃,正氣未虛。


若食積日久,脾胃氣虛者則當配合健脾藥,如白朮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2:3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枳朮丸:有健脾消痞之功,治療脾胃運化不及、飲食停滯而見腹脹、痞滿、舌苔白、脈虛等證。


方中白朮苦溫,健脾燥濕,枳實苦寒,下氣消痞,復用荷葉燒飯為丸,升養胃氣以助白朮健脾之力。


且荷葉與枳實一升一降,清升濁降,氣機暢通,則中焦痞滿可消。


白朮用量多枳實一倍,意在寓消於補,達到去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礙邪的目的。


本方加神麯、麥芽為曲麥枳朮丸,增強消食導滯之功。


加砂仁、木香名為香砂枳朮丸,以行氣消脹,治飲食不化,氣滯脘腹脹痛。


如積滯鬱而化熱,則宜消而兼清,積而兼寒則宜消導兼以溫中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2:5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消導法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1)消導藥雖性質較和緩,但畢竟是克消之劑,對於臨床純虛無實者,應當禁用。


而裡實燥結已成非攻下不去者,用消導則藥輕病重,杯水車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3:1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消導藥用於逐漸形成的痞滿積聚為宜,對食積不化者,既可單用,又可同下氣通便藥結合運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23:2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九)瀉下法也稱下法,是中醫重要治療方法之一。


所謂「下」就是運用瀉下方藥,使機體排便作用增強,通過排便達到治療目的。


瀉下法臨床分為寒下、溫下、緩下三種;


瀉下藥以寒涼性質居多,而且用之最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18 05:31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