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75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1:3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吳茱萸湯:本方主治有三證:一為胃寒嘔吐;


一為厥陰頭痛,嘔吐涎沫;


一為少陰吐利煩躁。


病症雖各有殊,病理則同屬虛寒。


方中吳茱萸辛苦大熱,能達木鬱,直入厥陰,降其盛陰之濁氣,人參、大棗補虛益胃,重用生薑散寒止嘔,合而成為溫中補虛,降逆止嘔之劑。


乾嘔吐涎沫、頭痛,厥陰之寒氣上攻也;


吐利,手足厥冷者,寒氣內盛也;


煩燥欲死者陽氣內爭也;


食穀欲嘔者,胃寒不受食也。


總之使用本方,以心下痞滿,舌質不紅,苔白滑,脈遲無熱為標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1:4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4)小建中湯:溫中補虛,和裡緩急,主治虛勞裡急,腹中時痛,喜溫喜按。


另外可治虛勞陽虛發熱,腹痛食減,或虛煩不寧,心中悸動,面色無華者。


此方是由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組成,桂枝合飴糖甘溫相得,能溫中補虛;


飴糖、甘草合芍藥,甘苦相須,能和裡緩急;


又以生薑之辛溫,大棗之甘溫,辛甘相合能健脾胃而和營衛。


虛勞腹痛,由於中氣虛寒,不得溫煦,所以腹裡拘急,時時腹痛,採用本方,可以緩中補虛,溫陽益氣。


虛勞發熱,屬於脾胃不健,營衛不和,採用本方建中而調和營衛,同時亦取甘溫除熱之意。


至於心悸虛煩,乃陰陽兩虛,營衛不足之證,此方兩調營衛自能取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1:4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5)良附丸:脾胃陽虛,寒凝氣滯,症見中脘脹滿而痛,胸悶不舒,喜溫喜按者,宜溫中理氣為法,良附丸主治。


方中高良薑溫胃散寒,香附疏肝理氣,寒凝得溫而散,氣滯得疏而行,則痛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1:5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6)四神丸:脾陽虛久,損及腎陽。


或腎陽素虛及於脾陽,使脾之運化失職,腹痛綿綿,畏寒肢冷,五更泄瀉,完穀不化,或久痢,久瀉等證。


治宜補命門之火以生土,四神丸主治。


方中破故紙補命門之火,肉蔻暖中固澀,吳茱萸溫中祛寒,五味子斂陰止瀉。


腎曖,脾旺,關門閉而水穀腐,泄瀉得止,久病得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2:0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運用溫中法應注意的問題溫中法為祛寒而設,宜於中陽衰微,陰寒內盛之證。


方藥多為溫熱、辛燥之品,若熱伏於裡,熱深厥深,內真熱,外假寒者,切不可應用。


素為陰虛之體,患中陽不足之證。


尤須用藥適當,中病即止,以防傷陰生變。


溫法多燥,宜斟酌藥量,注意配伍,掌握溫而不燥之原則。


若純為脾陽虛虧,未涉及腎,則無須補腎陽之品,脾腎兩虛者方應雙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2:1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四)固澀法固澀法即收斂固脫法,臨床用於治療大腸滑脫不禁,久瀉、久痢、便血等病症的治療方法。


《內經》云:「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大腸、小腸皆連屬於胃,大腸主傳導糟粕,排泄糞便,其功能除與肺氣肅降有關外,還和脾胃有密切關係。


大腸實熱腑氣不通則燥屎內結,用攻下通里法。


大腸虛寒,滑脫不禁則完穀不化,用固澀收斂法。


固澀與通下為對持法。


本類藥物,大多酸澀,能固大腸之脫,故謂之固澀。


「澀可去脫」,常用藥物有:訶子、肉果、赤石脂、禹餘糧、烏梅、五味子、罌粟殼等。


它們除了固澀、收斂、止瀉外,還能止血、止帶、止咳、止痛。


其中訶子、肉果偏於溫中,石脂、禹餘糧偏於收斂,烏梅、五味子酸而生津,罌粟殼還有止痛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2:2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固澀法常用方劑(1)真人養臟湯:治療瀉痢日久,脾腎虛寒滑脫不禁,甚至脫肛,腹痛喜按喜溫,疲倦食少,舌淡苔白,脈遲細者。


方中黨參、白朮益氣健脾為主藥;


肉豆蔻、肉桂,溫脾腎以止瀉,訶子、罌粟殼,澀腸止脫,共為輔藥;


佐以木香調氣舒脾,使補澀之藥不致滯氣;


痢久多傷陰血,故又佐以當歸、白芍,養血和血;


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為使。


合而用之,功能溫中澀腸,養已傷之臟氣,故名「養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2:3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赤石脂禹餘糧湯:主治下焦久利不止,即大腸滑脫不禁之證,赤石脂、禹餘糧均係石藥,有收斂、止瀉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2:4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訶黎勒散:單用訶子一味,治氣利之證,即久利滑脫,矢氣頻頻而不臭者。


本品又常與它藥配合使用。


董氏治療脾腎陽虛之久瀉不止者,常常以益氣、溫中、固澀、理氣、燥濕等法合用。


擬以附子理中湯合平胃散加減化裁,去寬中下氣之厚朴,加溫補腎陽之故紙,固澀止脫之訶子。


健脾燥濕,理氣溫中,固澀止瀉,臨床療效甚佳。


藥用:黨參、蒼白朮、乾薑、制附片、陳皮、破故紙、訶子、甘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2:4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運用固澀法應注意的問題本類藥物適用於慢性腸胃病的後期,常配合溫中、益氣、和血、理氣等法應用,使標本兼顧,才能獲得較好療效。


對於濕熱蘊結,實邪未除的急性腸胃病初起不宜,否則閉門留寇,貽誤病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5:1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五)養陰法養陰法即滋養陰液,用以改善或消除陰虛症狀的治療方法。


陰與陽相對而言,陰指體液物質,陽指功能活動。


陰液包括營血、津液、脂膏,如唾液、胃液、腸液等。


人體的陰液在生理上,具有磨穀、消食、濡養臟腑、營養肌膚、滑利關節、滋潤孔竅的作用。


在病理狀態下脾胃陰液的丟失,可以影響全身,反之全身陰液的消耗,又會引起脾胃陰液的不足。


陰虛生內熱,脾胃陰虛,則出現盜汗,手足煩熱,脘腹灼熱,口舌生瘡,脈細數等內熱的證候。


津傷化燥,臟腑無以濡養,所以脾胃陰虛又會出現肌肉消瘦、萎縮,口咽乾燥,大便秘結,小便短少,舌光剝無苔等內燥證。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臟腑陰虛又會影響機能活動而出現不饑、不食、或食而不化等證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5:2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脾胃陰虛的病因(1)外感溫病:特別是外感暑邪和燥邪,最容易發生脾胃陰虛。


暑熱熏灼,大汗淋漓,汗為津所化,故汗出易傷津液。


燥易化熱,灼傷脾胃津液。


還有濕熱內蘊,經久不化也每傷脾胃津液。


因此溫病學家重視存陰保津,認為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


在溫病中注意養陰法的應用,特別是養胃陰法尤為重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5:2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飲食不節:五味過偏,可損傷脾胃。


追問脾胃陰虛的患者,大多有長期飲酒史或有食辛辣、厚味的嗜好。


酒性屬火,辛味化熱,厚味生痰,多食就會造成中焦燥熱,重灼津液的後果。


如久用香燥、大熱藥物,或妄用汗、吐、下劑也會引起脾胃津液的虧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5:3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五勞七傷:長期臟腑失調及久吐久瀉也往往是造成脾胃陰虛的重要原因。


其次勞倦、情志因素亦與有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5:4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養胃陰法及其常用方劑養胃陰法,主要用於胃陰不足,津液內耗,胃失和降的病理情況。


凡不饑不納,或知饑納少,噁心乾嘔,胃部灼熱,口渴喜飲,噎膈、呃逆、胃痛而又見形體消瘦,五心煩熱,舌質光紅,脈細數,同時還可見大便秘結、小便不通者宜之。


養胃陰的藥物具有增液、潤燥、清熱、養陰、生津、止渴的作用,主要有麥冬、玉竹、石斛、沙參、生地、花粉、蘆根以及各種水果汁。


其性味甘寒,甘則以補,寒則以清。


對胃陰不足而有內熱者頗為合宜。


正如吳鞠通所說:「欲復胃陰,莫如甘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5:5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麥門冬湯:《金匱》麥門冬湯是養胃陰的祖方。


益胃生津,降逆下氣。


治療胃有虛熱,津液不足,氣火上逆所致的肺痿證。


本方對胃陰不足,胃失和降所致的嘔吐,呃逆亦有效。


方中麥冬為君,養陰生津潤燥;


人參、甘草、大棗、粳米健脾和胃;


半夏降逆下氣,入養陰和中藥內,使補而不滯、降而不伐。


誠如喻嘉言所說:「於大健中氣,大生津液中,增入半夏辛溫一味,以利咽,下氣。


此非半夏之功,實善用半夏之功也」。


麥冬、半夏同用,一則以潤,一則以降,深合「胃得降則和」,「陽守陰自安」之旨,因此養胃陰方,都從此方脫胎而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6:0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養胃湯(葉天士):方中玉竹、石斛、麥冬,養胃生津;


桑葉、沙參,清熱潤燥;


扁豆、甘草,和中化濕,甘寒清補。


此方為肺胃陰虛燥熱而設。


在臨床凡見不饑不食,或善饑少食、乾嘔、呃逆、口渴口苦、咽喉乾燥、大便秘結、脈細數,舌光紅者可用。


葉氏認為胃屬陽土,得陰自安,胃喜柔潤而惡乾燥,故本方用甘寒柔潤諸品,脾胃陰復而氣降得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6:0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增液湯(《條辨》):元參、麥冬、細生地,治療腸胃(陽明)陰液虧涸,水不行舟,大便秘結者。


方中元參為君,苦鹹微寒,增液通便,麥冬、生地,甘寒滋潤、補養胃陰。


胃陰虛甚,必下竭於腎。


腎開竅於二陰,胃腎陰虧,必致便秘、尿澀諸症。


惟養胃陰藥多甘寒滋潤,脾胃虛弱、大便溏薄者不宜;


痰火蘊結或邪火熾盛者亦不宜用。


胃陰不足不僅與肺腎有關,與肝也有聯繫。


胃陰不足,往往會引起肝陰不足,肝鬱化火又可以同時引起肝陰與胃陰耗損,所以在養胃陰的同時,還必須護養肝陰。


酸先入肝,養肝宜酸,在甘寒養胃的基礎方中加入白芍、烏梅、木瓜等酸性藥物則養陰效果更佳,所謂酸甘化陰是也。


養胃陰法,還必須配合降氣,麥門冬湯加半夏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如旋覆花、陳皮、枇杷葉、蘇葉等也可配合應用。


納穀不香,用穀麥芽、厚朴花、代代花、綠萼梅、玫瑰花等芳香健胃,常常收到較好效果。


但必須注意不可用香燥之品,如木香、枳殼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6:2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滋脾陰法主要用於脾陰不足,津液內耗,脾失健運之證。


如不思飲食,食入難化,四肢無力,肌肉萎縮,腹部灼熱,脹滿,心煩,口渴,大便溏薄,小便短少,面色白光白,時潮紅,舌唇紅赤,脈虛細而數。


脾主運化,體陰而用陽,脾陰不足,用陽失健,中氣不足以升,二便為之變化;


脾陰不足,水穀精微無以濡養,故四肢無力,肌肉萎縮;


陰虛生內熱,津液不能上承,故口乾,唇赤舌紅。


常用的滋陰藥物有山藥、芡實、扁豆、蓮子肉等,其性味甘平,質地滋潤,富有營養,具有健脾、養陰、生津、升清作用。


芡實、蓮子味道帶澀,還可收斂止瀉。


慎柔養真湯(《慎柔五書》):為滋脾陰代表方劑。


方中以參、苓、朮、草健脾;


山藥、蓮肉滋陰;


白芍、五味子酸斂,麥冬養胃,黃耆升發中氣。


原方主治脾陰不足,發熱、口瘡、聲啞、脈數的虛損病證,移治其他脾胃病而見陰虛者亦取良效。


滋養脾胃,都以四君子湯為基礎,加入山藥、扁豆等。


周慎齋認為:「四君子湯入脾經,單補脾氣,俟脾之氣旺,旺則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升而火自降矣」。


補脾藥物大多滋潤,對水濕內停者畢竟不宜。


故脾虛泄瀉而兼濕滯者宜加車前子、薏仁、六一散等利濕。


如兼氣滯、腹痛,還必須加用砂仁、陳皮等。


參苓白朮散就是養脾陰、補脾氣,加上陳皮、砂仁行氣開胃,扁豆、薏仁滲利水濕,治療脾虛泄瀉的好方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5:16:2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六)理氣法凡能調理臟腑氣機的治療方法都可稱為理氣法,氣病即氣機的逆亂,氣壅則滯,氣衰則虛,氣陷於下則不升,氣逆於上則不降。


從治療上說:「氣滯則行之,氣逆則降之,氣虛則補之,氣陷則舉之」。


理氣法包括行氣法與降氣法。


1氣滯和氣逆的病因氣滯和氣逆,除可由外感六淫引起外,主要與情志因素及飲食失節有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17 23:37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