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春秋左傳正義】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3-5-20 19:04:25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三


【經】十有四年,春,諸侯城緣陵。

 

(緣陵,杞邑。辟淮夷,遷都於緣陵。)

 

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於防,使鄫子來朝。

 

(季姬,魯女,鄫夫人也。

 

鄫子本無朝誌,為季姬所召而來,故言「使鄫子來朝」。

 

鄫國,今琅邪鄫縣。

 

○鄫,似綾反,本或作繒。)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沙鹿,山名。

 

平陽元城縣東有沙鹿土山,在晉地。

 

災害係於所災所害,故不係國。)

 

疏注「沙鹿」至「係國」。

 

○正義曰:《公羊傳》曰:「沙鹿者何?

 

河上之邑也。」

 

《穀梁傳》曰:「林屬於山為鹿。

 

沙,山名也。」

 

服虔云:「沙,山名。

 

鹿,山足,林屬於山曰鹿。」

 

取《穀梁》為說也。

 

《漢書•元後傳》稱,後祖翁孺自東平陵徙魏郡元城委粟裏,元城建公曰:「昔春秋沙鹿崩,晉史卜之曰:『陰為陽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鹿崩。

 

崩後六百四十五年,宜有聖女興。』

 

今王翁孺徙,正值其地,日月當之。」

 

元城郭東有五鹿之虛,即沙鹿地。

 

計爾時去聖猶近,所言當得其實,故以沙鹿為山名,依《漢書》為義也。

 

沙鹿實是晉地,不言晉沙鹿者,凡有災害,係於所災所害之處,不係於所屬之國,故不係晉也。

 

《釋例》曰:「陳既已滅,降為楚縣,而書陳災者,猶晉之梁山、沙鹿崩,不書晉也。

 

災害係於所災所害,故以所在為名。」

 

災為陳災,成周宣榭火。

 

害為梁山、沙鹿崩,山崩必有所害。

 

故所災所害別言之。

 

狄侵鄭。

 

(無傳。)

 

冬,蔡侯卒。

 

(無傳。

 

未同盟而赴以名。

 

○,許乙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3-5-20 19:05:19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三


【傳】十四年,「春,諸侯城緣陵」,而遷杞焉。

 

不書其人,有闕也。

 

(闕,謂器用不具,城池未固而去,為惠不終也。

 

澶淵之會,既而無歸,大夫不書,而國別稱人,今此總曰諸侯,君臣之辭,不言城杞,杞未遷也。

 

○澶,市然反。)

 

疏注「闕謂」至「遷也」。

 

○正義曰:元年齊師、宋師、曹師城邢,傳稱:「具邢器用而遷之,師無私焉。」

 

是器用具而城池固,故具列三國之師,詳其文以美之也。

 

今此總云「諸侯城緣陵」,不言某侯某侯,與城邢文異,不具書其所城之人,為其有闕也。

 

知闕為器用不具,城池不固而去,為惠不終,故總言諸侯以譏之。

 

凡諸侯盟會,不曆序其人,總言諸侯者,皆是譏之辭。

 

文十五年諸侯盟於扈,傳曰:「書曰諸侯,無能為也。」

 

十七年諸侯會於扈,傳曰:「書曰諸侯,無功也。」

 

是其總言諸侯,皆譏辭也。

 

十六年會於淮,傳稱:「城鄫,役人病,不果城而還。」

 

亦是為惠不終,而淮會具書其人者,淮之會為謀鄫,且東略,非為城鄫而聚會,既會之後,乃欲城鄫而不果,本意不城鄫,無可貶也。

 

先儒以為諸侯有過,貶而稱人。

 

杜據澶淵之會與此傳文,知諸侯之貶,不至稱人。

 

故《釋例》曰:「傳滅入例,衛侯毀滅邢,同姓故名。」

 

又云:「穀伯綏、鄧侯吾離來朝,名,賤之也。」

 

又云:「不書蔡許之君,乘楚車也,謂之失位。」

 

此皆諸侯貶之例,例不稱人也。

 

諸侯在事,傳有明文,而經稱人者,凡十一條,丘明不示其義,而諸儒皆據案生意,原無所出。

 

貶諸侯而去爵稱人,是為君臣同文,非正等差之謂也。

 

又澶淵大夫之會,傳曰「不書其人」,案經皆去名稱人;

 

至諸侯親城緣陵,傳亦曰「不書其人」,而經總稱諸侯,此大夫及諸侯經、傳所以為別也。

 

通校《春秋》,自宣公五年以下百數十年,諸侯之咎甚多,而皆無貶稱人者,益明此蓋當時告命注記之異,非仲尼所以為例故也。

 

鄫季姬來寧,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

 

(來寧不書,而後年書歸鄫,更嫁之文也。

 

明公絕鄫昏,既來朝而還。

 

○還,戶關反。)

 

夏,遇於防,而使來朝。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晉卜偃曰:「期年將有大咎,幾亡國。」

 

(國主山川。

 

山崩川竭,亡國之徵。

 

○期音基。

 

咎,其九反。

 

幾音祈,又音機。)

 

疏注「國主」至「之徵」。

 

○正義曰:成五年傳曰:「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為之不舉。」

 

《周語》:「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

 

伯陽父曰:『昔伊、雒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

 

卜偃明達災異,以山崩為亡國之徵,知其將有大咎,不言知之意,非末學者,所得詳也。

 

《釋例》曰:「天人之際,或異而無感,或感而不可知。

 

沙鹿崩,因謂『期年將有大咎』,梁山崩,則云『山有朽壤而自崩』,此皆聖賢之讜言,達者所宜先識。」

 

是說卜偃之言非後人所能測。

 

冬,秦饑,使乞糴於晉,晉人弗與。

 

慶鄭曰:「背施無親,(慶鄭,晉大夫。

 

○背音佩,後皆同。

 

施,式豉反,注及下「而施毛」,十五年皆同。)

 

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

 

四德皆失,何以守國?」

 

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虢射,惠公舅也。

 

皮以喻所許秦城,毛以喻糴。

 

言既背秦施,為怨以深,雖與之糴,猶無皮而施毛。

 

○傅音附。)

 

疏注「虢射,惠公舅」。

 

正義曰:《晉語》云:「秦饑,惠公命輸之粟,虢射請勿與,慶鄭請與之。

 

公曰:『非鄭之所知也。』

 

遂不與。

 

秦侵晉,至於韓,公謂慶鄭曰:『寇深矣,奈何?』

 

慶鄭曰:『非鄭之所知也,君其訊射也。』

 

公曰:『舅所病也。』

 

是虢射為惠公之舅也。

 

慶鄭曰:「棄信背鄰,患孰恤之?

 

無信患作,失援必斃,是則然矣。」

 

虢射曰:「無損於怨,而厚於寇,不如勿與。」

 

(言與秦粟不足解怨,適足使秦強。)

 

慶鄭曰:「背施幸災,民所棄也。

 

近猶讎之,況怨敵乎?」

 

弗聽。

 

退曰:「君其悔是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34:46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僖十五年,盡二十一年

【經】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齊。

 

(無傳。諸侯五年再相朝,禮也。例在文十五年。)

 

疏注“諸侯”至“五年”。

 

○正義曰:文十五年,曹伯來朝。

 

傳曰:“禮也。

 

諸侯五年再相朝,以脩王命,古之製也。”

 

杜云:“十一年,曹伯來朝,雖至此乃來,亦五年也。”

 

此十年,公如齊,至此則六年,非五年再朝之事。

 

杜引之者,以去朝歲亦五年,故引證之。

 

劉炫云:“杜云禮者,謂文十五年傳為禮,此仍非禮也。”

 

楚人伐徐。

 

三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盟於牡丘。

 

(牡丘,地名,闕。○牡,茂後反。)

 

遂次於匡。

 

(匡,衛地,在陳留長垣縣西南。)

 

公孫敖帥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

 

(公孫敖,慶父之子。

 

諸侯既盟,次匡,皆遣大夫將兵救徐,故不複具列國別也。

 

○複,扶又反。)

 

夏,五月,日有食之。

 

秋七月,齊師、曹師伐厲。

 

(厲,楚與國。義陽隨縣北有厲鄉。)

 

八月,螽。

 

(無傳。

 

為災。

 

○螽音終,本亦作眾。)

 

九月,公至自會。

 

(無傳。)

 

季姬歸於鄫。

 

(無傳。

 

來寧不書,此書者,以明中絕。

 

○中,丁仲反,又如字。)

 

己卯,晦,震夷伯之廟。

 

(夷伯,魯大夫展氏之祖父。

 

夷,諡;

 

伯,字。

 

震者,雷電擊之。

 

大夫既卒書字。

 

○晦音悔。)

 

疏注“夷伯”至“書字”。

 

○正義曰:《公羊》、《穀梁傳》皆以“晦”為“冥”,謂晝日闇冥也。

 

杜以長曆推,己卯,晦,九月三十日。

 

《春秋》值朔書朔,值晦書晦,無義例也。

 

傳稱於是展氏有隱慝焉,知此夷伯,展氏之祖父也。

 

大夫之諡,多連字稱之,不知夷伯其名為何,又不知今之展氏其人是誰?

 

故漫言祖父耳。

 

《諡法》“安人好靜曰夷”,是夷為諡也。

 

伯是其字也。

 

《說文》云:“震,劈曆振物者。

 

電,陰陽激曜也”。

 

然則震是劈曆,而言雷電擊之者,劈曆有聲、有光,雷電之大者耳,故言雷電以明之。

 

《玉藻》云:“士於君所言大夫,沒矣則稱諡若字。”

 

是大夫既沒,《禮》書其字也。

 

冬,宋人伐曹。

 

楚人敗徐於婁林。

 

(婁林,徐地,下邳僮縣東南有婁亭。

 

○婁,力侯反。

 

邳,蒲悲反。)

 

十有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於韓。

 

獲晉侯。

 

(例,得大夫曰獲。

 

晉侯背施無親,愎諫違卜,故貶絕,下從眾臣之例,而不言以歸。

 

不書敗績,晉師不大崩。

 

○愎,皮逼反。)

 

疏注“例得”至“大崩”。

 

○正義曰:諸侯與大夫因戰而被殺者,昭二十三年傳例:君死曰滅,大夫死曰獲,其被囚虜者,大夫生死同名,皆稱為獲,國君生獲則曰以歸。

 

蔡侯獻舞,沈子嘉、胡子豹之類皆是也。

 

今此晉侯稱獲,故解之。

 

不書敗績,晉侯之車還濘而被執耳,其師不大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40:36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傳】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諸夏故也。

 

“三月,盟於牡丘”,尋葵丘之盟,且救徐也。

 

(葵丘盟在九年。○夏,戶雅反,下注同。)

 

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師救徐,諸侯次於匡以待之。

 

“夏,五月,日有食之”。

 

不書朔與日,官失之也。

 

疏“夏五月”至“失之”。

 

○正義曰:桓十七年已有例,此重發者,沈氏云,彼直不書日,今朔、日皆不書,故重發之。

 

秋,伐厲,以救徐也。

 

晉侯之入也,秦穆姬屬賈君焉,(晉侯入在九年。

 

穆姬,申生姊秦穆夫人。

 

賈君,晉獻公次妃,賈女也。

 

○屬音燭。)

 

疏注“晉侯”至“女也”。

 

○正義曰:莊二十八年傳曰:“晉獻公娶於賈,無子。

 

烝於齊薑,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

 

先言穆姬,後言申生,知是申生姊也。

 

言娶於賈,則是正妃。

 

杜言次妃者,蓋杜別有所見也。

 

《晉世家》云:“申生母,齊桓女也。

 

同母女弟為秦穆夫人。

 

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

 

案傳,申生之母本是武公之妾,武公末年,齊桓始立,不得為齊桓女也。

 

虢射,惠公之舅;

 

狐偃,文公之舅。

 

二母不得為姊妹也。

 

皆馬遷之妄耳。

 

且曰:“盡納群公子。”

 

(群公子,晉武、獻之族。

 

宣二年傳曰:“驪姬之亂,詛無畜群公子。”

 

○詛,莊據反。)

 

晉侯烝於賈君,又不納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

 

晉侯許賂中大夫,(中大夫,國內執政裏、ぶ等。○烝,之承反。)

 

疏注“中大”至“ぶ等”。

 

○正義曰:《晉語》稱夷吾謂秦公子縶曰:“中大夫裏克與我矣,吾命之以汾陽之田百萬。

 

ぶ鄭與我矣,吾命之以負蔡之田七十萬。”

 

此外猶應更有賂也。

 

既而皆背之。

 

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及解梁城,既而不與。

 

(河外,河南也。

 

東盡虢略,從河南而東盡虢界也。

 

解梁城,今河東解縣也。

 

華山在弘農華陰縣西南。

 

○解音蟹,注及下注同。)

 

疏注“河外”至“西南”。

 

○正義曰:河自龍門而南,至華陰而東,晉在西河之東,南河之北,以河北為內,河南為外。

 

虢略,虢之竟界也。

 

獻公滅虢而有之,今許以賂秦。

 

列城五者,自華山而東盡虢之東界,其間有五城也。

 

傳稱許君焦、瑕。

 

蓋焦瑕是其二,其餘三城不可知也。

 

列城,猶列國,言是城之大者。

 

解梁城,則在河北,非此河外五城之數也。

 

晉饑,秦輸之粟;

 

(在十三年。)

 

秦饑,晉閉之糴,(在十四年。)

 

故秦伯伐晉。

 

卜徒父筮之,吉。

 

(徒父,秦之掌龜卜者。卜人而用筮,不能通三《易》之占,故據其所見雜占而言之。)

 

疏注“徒父”至“言之”。

 

○正義曰:徒父以卜冠名,知是掌龜卜者。

 

卜人當卜而今用筮,知其本非所掌,不能通三《易》之占,其卦遇蠱,不引《易》文,是據其所見雜占而言之。

 

劉炫云:“案成十六年筮卦遇複,云‘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亦是雜占。”

 

則筮法亦用雜占,不必皆取《易》辭。

 

而云“不能通三《易》之占”者,今刪定以為此,云“涉河,侯車敗”,又云“千乘三去,獲其雄狐”,了無《周易》片意。

 

又云:“卜徒父筮之”。

 

是卜人掌筮,故杜云不能通三《易》。

 

而成十六年非卜人為筮,且“南國蹙”,雖非是辭,還是《周易》之象,不與此同。

 

劉君以彼難此而規杜過,非也。

 

涉河,侯車敗。

 

詰之。

 

(秦伯之軍涉河,則晉侯車敗也。秦伯不解,謂敗在已,故詰之。○詰,起吉反。)

 

疏注“秦伯”至“詰之”。

 

○正義曰:如杜此意,則下“千乘三去”,謂晉侯之乘車三度敗壞而去,三去之後,而獲晉君也。

 

劉炫以為,侯者,五等總名,國君大號。

 

以“涉河,侯車敗”為秦伯車敗。

 

又云韓戰之前,秦、晉未有交兵,何得言晉侯車有三敗?

 

以為秦伯車三敗也。

 

今刪。

 

定知不然者,以秦是伯爵,晉實是侯爵,既云侯車敗,故知是晉侯車敗。

 

秦伯乍聞車敗,謂敗在己,不達其旨,故致詰問也。

 

又以“韓戰之前,秦、晉未有交兵,何得言晉侯車有三敗”者,此謂車有敗壞,非兵敗也。

 

劉君數生異見以規杜,非也。

 

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

 

其卦遇蠱ⅳ,(巽下艮上,蠱。○蠱音古。)

 

疏注“巽下艮上,蠱”。

 

○正義曰:艮剛巽柔,剛上而柔下,巽順艮止,既順而止,無所爭競,可以有事,故曰“蠱”。

 

《序卦》曰:“蠱者,事也。”

 

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夫狐蠱,必其君也。

 

(於《周易》“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亦秦勝晉之卦也。

 

今此所言,蓋卜筮書雜辭,以狐蠱為君。

 

其義欲以喻晉惠公。

 

其象未聞。

 

○乘,繩證反。

 

去,起居反。

 

又起據反,一音起呂反,下同。)

 

疏注“於周”至“未聞”。

 

○正義曰:筮者若取《周易》,則其事可推。

 

此不引《易》,意不可知。

 

故杜舍此傳文,而以《周易》言之。

 

《蠱卦•彖》云:“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秦、晉隔河,往而有事,亦是秦勝晉之卦也。

 

今此所言,不出於《易》,蓋卜筮之書,別有雜辭。

 

此雜辭不出《周易》,無可據而推求,故云其象未聞。

 

蠱之貞,風也;

 

其悔,山也。

 

(內卦為貞,外卦為悔。巽為風,秦象。艮為山,晉象。)

 

疏注“內卦”至“晉象”。

 

○正義曰:筮之畫卦,從下而始,故以下為內,上為外。

 

此言貞,風;

 

悔,山。

 

知內為貞,外為悔。

 

《洪範》論筮云:“曰貞,曰悔。”

 

是筮之二體,有貞、悔之名也。

 

貞,正也。

 

筮者先為下體而以上卦重之,是內為正也。

 

乾之上九,稱“亢龍有悔”,從下而上,物極則悔,是外為悔也。

 

凡筮者先為其內,後為其外;

 

內卦為己身,外卦為他人,故巽為秦象,艮為晉象。

 

歲云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

 

(周九月,夏之七月,孟秋也。

 

艮為山,山有木,今歲已秋,風吹落山木之實,則材為人所取。)

 

實落材亡,不敗何待?”

 

三敗,及韓。

 

(晉侯車三壞。)

 

疏注“晉侯車三壞”。

 

○正義曰:謂晉之車乘三度與秦戰而敗壞,非謂晉侯親乘之車也。

 

杜言晉侯車壞者,成上“侯車敗”之文故也。

 

且晉之車總屬晉侯,亦得云晉侯車也。

 

劉炫云,此一句是史家序事,充卜人之語,言秦伯之車三經敗壞乃至於韓,而晉始懼。

 

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

 

對曰:“君實深之,可若何!”

 

公曰:“不孫。”

 

卜右,慶鄭吉。

 

弗使。

 

(惡其不孫,不以為車右。

 

此夷吾之多忌。

 

○孫音遜,注同。

 

惡,烏路反。)

 

步揚禦戎,家仆徒為右,(步揚,郤焠之父。)

 

乘小駟,鄭入也。

 

(鄭所獻馬名小駟。○駟音士。)

 

慶鄭曰:“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誌。

 

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

 

(變易人意。)

 

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彊中乾。

 

(狡,戾也。

 

憤,動也。

 

氣狡憤於外,則血脈必周身而作,隨氣張動。

 

外雖有彊形,而內實乾竭。

 

○狡,古卯反。

 

憤,扶粉反。

 

張,中亮反,注同。

 

脈音麥。

 

僨,方問反。)

 

疏“亂氣”至“中乾”。

 

○正義曰:言馬之亂氣狡戾而憤,滿陰血遍身而動作張脈動起,外雖有彊形,內實乾竭。

 

外為陽,內為陰,血在膚內,故稱陰血。

 

血既動作,脈必張起,故言張脈也。

 

氣憤於外,內必乾燥,內血為力,故內潤則彊,內乾則弱。

 

言乾竭者,竭,盡也,內乾則力盡。

 

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弗聽。

 

九月,晉侯逆秦師,使韓簡視師,(韓簡,晉大夫韓萬之孫。)

 

複曰:“師少於我,鬥士倍我。”

 

公曰:“何故?”

 

對曰:“出因其資,(謂奔梁求秦。)

 

入用其寵。

 

(為秦所納。)

 

饑食其栗,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

 

今又擊之,我怠秦奮,倍猶未也。”

 

公曰:“一夫不可狃,況國乎!”

 

(狃,忕也。

 

言辟秦則使忕來。

 

○施,式氏反,年未注同。

 

狃,女九反。

 

忕,時世反,又時設反。)

 

遂使請戰,曰:“寡人不佞,能合其眾而不能離也。

 

君若不還,無所逃命。”

 

秦伯使公孫枝對曰:“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

 

(列,位也。)

 

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韓簡退,曰:“吾幸而得囚。”

 

(得囚為幸,言必敗。)

 

壬戌,戰於韓原,(九月十三日。)

 

疏注“九月十三日”。

 

○正義曰:以經書十一月壬戌,恐與經壬戌相亂,故顯言之。

 

下注云十一月壬戌,十四日是也。

 

晉戎馬還濘而止。

 

(濘,泥也。

 

還,便旋也。

 

小駟不調,故惰泥中。

 

○濘,乃定反。

 

隋,大果反。)

 

公號慶鄭。

 

慶鄭曰:“愎諫,違卜,(愎,戾也。○ 號,戶刀反,王戶報反。)

 

固敗是求,又何逃焉?”

 

遂去之。

 

梁由靡禦韓簡,虢射為右,(輅秦伯,將止之。

 

輅,迎也。

 

止,獲也。

 

○輅,五嫁反。)

 

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

 

秦獲晉侯以歸。

 

(經書十一月壬戌,十四日。經從赴。)

 

晉大夫反首拔舍從之。

 

(反首,亂頭發下垂也。拔草舍止,壞形毀服。○拔,蒲末反,注皆同。)

 

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慼也?

 

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

 

(狐突不寐而與神言,故謂之妖夢。

 

申生言帝許罰有罪,今將晉君而西,以厭息此語。

 

踐,厭也。

 

○厭,於冉反,一音於甲反,又於輒反,下同。)

 

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後土而戴皇天,皇天後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

 

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大子罃、弘與女簡、璧登台而履薪焉。

 

(罃,康公名;

 

弘,其母弟也。

 

簡、璧,罃、弘姊妹。

 

古之宮閉者,皆居之台以抗絕之。

 

穆姬欲自罪,故登台而薦之以薪,左右上下者,皆履柴乃得通。

 

○罃,於耕反。

 

履如字,徐本作屨,九具反。

 

抗,苦浪反。

 

薦,在薦反。

 

上,時掌反。)

 

疏注“罃康”至“得通”。

 

○正義曰:文十八年秦伯罃卒,即此康公也。

 

罃、弘連文,即言與女簡、璧,知弘是罃弟,簡、璧是其姊妹也。

 

劉向《列女傳》說此事,云“與大子罃、公子弘與女簡、璧”,亦以簡、璧為女也。

 

此言登台履薪,是自囚之事。

 

哀八年傳稱“邾子又無道,吳子囚諸樓台,栫之以棘”。

 

以此二文,知古之宮閉者,皆居之於台以抗絕之。

 

俗本作屨者,履是在足之服,故踐者亦稱屨,是以誤焉。

 

定本作“履薪”。

 

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免、衰、絰,遭喪之服,令行人服此服迎秦伯,且告將以恥辱自殺。

 

○免音問,又作絻,音同。

 

衰,七雷反。

 

絰,大結反。

 

令,力呈反,下同。)

 

疏注“免衰”至“自殺”。

 

○正義曰:初死則有免服,成則衰、絰,皆為遭喪之服。

 

傳文於此或有曰:“上天降災,使我兩君相見不以玉帛,而以興戎。

 

若晉君朝以人,則婢子夕以死;

 

夕以入,則朝以死。

 

唯君裁之。”

 

《左傳》本無此言,後人妄增之耳。

 

何以知其然?

 

二十二年傳曰:“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

 

杜云:“婢子,婦人之卑稱。”

 

若此有婢子,不當舍此而注彼也。

 

又此注云且告夫人“將以恥辱自殺”,若有此辭,不煩彼注。

 

服虔《解誼》,其文甚煩,傳本若有此文,服虔必應多解,何由四十餘字不解一言?

 

亦至二十二年始解婢子,明是本無之也。

 

今定本亦無。

 

曰:“上天降災,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

 

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

 

夕以入,則朝以死。

 

唯君裁之。”

 

乃舍諸靈台。

 

在京兆鄠縣,周之故台。

 

(亦所以抗絕,令不得通外內。

 

○自“曰上天降災”此凡四十七字,檢古本皆無,晁杜注亦不得有,有,是後人加也。

 

鄠音戶。)

 

大夫請以入。

 

公曰:“獲晉侯,以厚歸也。

 

既而喪歸,焉用之?

 

(若將晉侯入,則夫人或自殺。

 

○焉,於虔反。)

 

大夫其何有焉?

 

(何有猶何得。)

 

且晉人慼憂以重我,(謂反首拔舍。)

 

天地以要我。

 

不圖晉憂,重其怒也;

 

我食吾言,背天地也。

 

(食,消也。○要,於遙反。重,直用反,下同。)

 

重怒難任,背天不祥,必歸晉君。”

 

(任,當也。○任音壬,注及下同。)

 

公子縶曰:“不如殺之,無聚慝焉。”

 

(公子縶,秦大夫。

 

恐夷吾歸,複相聚為惡。

 

○縶,張執反,又丁立反。

 

慝,他得反,後同。

 

複,扶又反。)

 

子桑曰:“歸之而質其大子,必得大成。

 

晉未可滅而殺其君,祇以成惡。

 

(衹,適也。○質音置,下注“質秦”同。衹音支。)

 

且史佚有言曰:‘無始禍,(史佚,周武王時大史,名佚。○佚音逸。大音泰。)

 

無怙亂,(恃人亂為己利。○怙音戶。)

 

無重怒。

 

重怒難任,陵人不祥。”

 

乃許晉平。

 

晉侯使郤乞告瑕呂飴甥,且召之。

 

(郤乞,晉大夫也。

 

瑕呂飴甥,即呂甥也,蓋姓瑕呂,名飴甥,字子金。

 

晉侯聞秦將許之平,故告呂甥,召使迎己。

 

○飴音怡。)

 

子金教之言曰:“朝國人而以君命賞,(恐國人不從,故先賞之於朝。)

 

且告之曰:‘孤雖歸,辱社稷矣。

 

其卜貳圉也。’”

(貳,代也。圉,惠公大子懷公。)

 

眾皆哭。

 

(哀君不還國。)

 

晉於是乎作爰田。

 

(分公田之稅應入公者,爰之於所賞之眾。○爰,於元反。)

 

疏“作爰田”。

 

○正義曰:服虔、孔晁皆云,爰,易也。

 

賞眾以田,易其疆畔。

 

杜言“爰之於所賞之眾”,則亦以爰為易,謂舊入公者,今改易與所賞之眾。

 

呂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惠之至也。

 

將若君何?”

 

眾曰:“何為而可?”

 

對曰:“征繕以輔孺子,(征,賦也。

 

繕,治也。

 

孺子,大子圉。

 

○ 孺,如喻反。)

 

諸侯聞之,喪君有君,群臣輯睦,甲兵益多,好我者勸,惡我者懼,庶有益乎!”

 

眾說。

 

晉於是乎作州兵。

 

(五黨為州,州二千五百家也,因此又使州長各繕甲兵。

 

○喪,息浪反,後同。

 

輯音集,又七入反。

 

好,呼報反。

 

惡,烏路反。

 

說音悅。

 

長,丁丈反,下“長男”同。)

 

疏“作州兵”。

 

○正義曰:《周禮》:“鄉大夫以歲時登其夫家之眾寡,辨其可任者。”

 

州長則否。

 

今以州長管人既少,督察易精,故使州長治之。

 

初,晉獻公筮嫁伯姬於秦,遇歸妹ⅳ(兌下震上,歸妹。)

 

之睽ⅳ。

 

(兌下離上,睽。歸妹上六變而為睽。○睽,苦圭反;徐音圭。)

 

疏“遇歸妹之睽”。

 

○正義曰:兌下震上為歸妹。

 

震為長男,兌為少女。

 

兌,說也。

 

震,動也。

 

少陰而承長陽。

 

說以動,是嫁妹之象。

 

婦人謂嫁為歸,故名此卦為“歸妹”。

 

兌下離上為睽。

 

兌為澤,離為火,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乖離之象,故名此卦為“睽”。

 

睽,乖也。

 

史蘇占之曰:“不吉。

 

(史蘇,晉卜筮之史。)

 

疏“史蘇”至“之史”。

 

○正義曰:《易•歸妹》上六爻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此引彼文,而以“血”為“衁”、“實”為“貺”,唯倒其句,改兩字而加二“亦”耳。

 

其意亦不異也。

 

二句以外,皆史蘇自衍卦意而為之辭,非《易》文也。

 

《易》之爻辭,亦名為“繇”,故云“其繇曰”。

 

刲,剌也。

 

貺,賜也。

 

剌所以求血,士刲羊,亦無血。

 

筐所以承賜,女承筐,亦無賜。

 

皆所求無獲,是不吉之象。

 

西方鄰國有責讓之言,不可報償也。

 

嫁妹者欲其與夫和親,而其爻變為睽。

 

歸妹之值睽爻,既嫁而更乖張,猶如無助者也。

 

言夫不助妻,故乖離也。

 

震變為離,離還變為震,震為雷,離為火,震變為離,是雷變為火,以其雷為火,為此嬴敗姬,言秦將敗晉也。

 

震為車,上六爻在震體,則無其應,是為車則脫其複。

 

離為火,上九爻在離體,則失其位,是為火則焚其旗。

 

車敗旗焚,是不利於行師,若其行師,敗於宗族之丘邑也。

 

以其變為睽卦,複就睽卦求之,睽卦則上九孤絕失位,是乖離而孤獨也。

 

孤獨無助,遇寇難則張之弧。

 

弧,弓也。

 

遇寇張弓,怖懼警備,亦是不吉之象。

 

“侄其從姑”,言兄子其當從至姑家,與同處也。

 

在姑家六年,其將逋亡,逃歸其本國,而棄遺其家室,言將棄妻而獨歸也。

 

歸家之明年,其將死於高梁之虛。

 

筮嫁女而得此卦,是不吉之象。

 

其繇曰:‘士刲羊,亦無衁也。

 

女承筐,亦無貺也。

 

(《周易•歸妹》上六爻辭也。

 

衁,血也。

 

貺,賜也。

 

刲羊,士之功;

 

承筐,女之職。

 

上六無應,所求不獲,故下刲無血,上承無實,不吉之象也。

 

離為中女,震為長男,故稱士女。

 

○繇,直救反。

 

刲,苦圭反。

 

刺,割也。

 

衁音荒。

 

筐,曲方反。

 

貺音況,本亦作況。

 

應,應對之應,下“無應”同。

 

中,丁仲反。)

 

疏注“《周易》”至“士女”。

 

○正義曰:《易》之爻辭無二“亦”字,傳文加之。

 

言男亦猶女,女亦猶男,其意同也。

 

《易》言血,而此言衁,知衁是血也。

 

“貺,賜”,《釋詁》文。

 

刲,刺也。

 

廚宰,男子之事,故刲羊,士之功也。

 

筐篚,婦人所掌,故承筐,女之職也。

 

上爻與三其位相值,一陰一陽乃為相應,上三俱是陰爻,是為無應,動而無人應之,所求無獲,故下刺無血,上承無實,是不吉之象。

 

上爻變,則是震為離。

 

離為中女,故稱女承筐。

 

震為長男,男稱士,故為士刲羊。

 

王弼以兌為羊,羊謂三也。

 

上六處卦之窮,仰無所承,下又無應。

 

為女而上承,則虛筐而莫之與,為士而下命,則刲羊而無血,不應所命也。

 

言士發命而莫之應,女承筐而莫之與,是不吉之象。

 

服虔以離為戈兵,兌為羊,震變為離,是用兵刺羊之象也。

 

三至五有坎象,坎為血,血在羊上,故刺無血也。

 

震為竹,竹為筐,震變為離,離為火,火動而上,其施不下,故筐無實也。

 

此“士刲羊,女承筐”是歸妹上六爻辭,直據上六之一爻,故杜云“上六無應,所求不獲,故下刲無血,上承無實”,與王輔嗣同。

 

則不須變為離卦,自有士女之義。

 

今杜云“離為中女”,便是據變之後始有女承筐之象。

 

既為離卦,則上九有應,所以與《易•說卦》不同者,但《易》之所論當卦為義,此既用筮法,震變為離,故以離、震雜說其理,與《易》不同,故服虔亦稱離為戈兵,用變為說也。

 

西鄰責言,不可償也。

 

(將嫁女於西,而遇不吉之卦,故知有責讓之言,不可報償。

 

○責,側介反,又如字。

 

償,巿亮反,又音常。)

 

疏注“將嫁”至“報償”。

 

○正義曰:如杜此言,直以遇卦不吉,則知言不可償。

 

不知其象何所出也。

 

服虔以為三至五為坎,坎為月,月生西方,故為西鄰。

 

坎為水,兌為澤,澤聚水,故坎責之澤,澤償水則竭,故責言不可償。

 

此取象甚迂,杜言虛而不經,謂此類也。

 

歸妹之睽,猶無相也。

 

(歸妹,女嫁之卦;

 

睽,乖離之象,故曰無相。

 

相,助也。

 

○相,息亮反,注同。)

 

疏注“歸妹”至“助也”。

 

○正義曰:杜意嫁女而遇睽、離之爻,即是無相助也。

 

不知其象所出。

 

服虔云,兌為金,離為火,金火相遇而相害,故無助也。

 

震之離,亦離之震,(二卦變而氣相通。)

 

疏注“二卦”至“相通”。

 

○正義曰:為震與離通也。

 

震既與離通,則離亦與震通,言此二卦相通者,與下張本。

 

震為雷,雷是動。

 

離為火。

 

震之離,是動來適火,離之震,是火往適動,欲明火之動熾之意。

 

為雷為火,為嬴敗姬,(嬴,秦姓。

 

姬,晉姓。

 

震為雷,離為火,火動熾而害其母,女嫁反害其家之象。

 

故曰“為嬴敗姬”。

 

○嬴音盈。)

 

疏注“嬴秦”至“敗姬”。

 

○正義曰:震為雷,離為火,《說卦》文。

 

服虔云,離為日,為火。

 

秦嬴姓,水位。

 

三至五有坎象,水勝火,故為嬴敗姬。

 

車說其複,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於宗丘。

 

(複,車下縛也。

 

丘猶邑也。

 

震為車,離為火。

 

上六爻在震則無應,故車脫複;

 

在離則失位,故火焚旗,言皆失車火之用也。

 

車敗旗焚,故不利行師。

 

火還害母,故敗不出國,近在宗邑。

 

○說,吐活反,注同。

 

複音福,又音服。

 

案車旁著,音福。

 

《老子》所云“三十輻共一轂”是也。

 

車旁著複,音服,是車下伏名義兔。

 

縛如字,又扶臥反。)

 

疏注“複車”至“宗邑”。

 

○正義曰:子夏《易傳》云“複,車下伏兔也”。

 

今人謂之車屐,形如伏兔,以繩縛於軸,因名縛也。

 

土之高者曰丘,眾之所聚為邑,故丘猶邑也。

 

《晉語》“震為車也”。

 

《說卦》“離為火”。

 

上爻在震則無應,故車脫複。

 

三亦陰爻,是無應也。

 

在離則失位,故火焚其旗。

 

初三五奇為陽位,二四上耦為陰位,在離則變為陽而居陰位,是失位也。

 

師行必乘車而建旗,車敗旗焚,故不利行師也。

 

火還害母,故敗不出國,近在宗邑也。

 

服虔云:“五至三有坎為水象,震為車,車得水而脫其複也。

 

震為龍,龍為諸侯旗,離之震,故火焚其旗也。

 

震,東方木。

 

兌,西方金。

 

木遇金必敗。

 

韓有先君之宗廟,故曰宗丘。”

 

歸妹、睽孤,寇張之弧,(此睽上九爻辭也。

 

處睽之極,故曰睽孤。

 

失位孤絕,故遇寇難而有弓矢之警,皆不吉之象。

 

○難,乃旦反。

 

警音景。)

 

疏注“此睽”至“之象”。

 

○正義曰:睽卦上九云“上九,睽孤。

 

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昏媾,往遇雨則吉”。

 

彼文甚多,此略。

 

取之先張之弧,謂見寇而張弓,故曰遇寇難而有弓矢之警。

 

皆不吉之象。

 

服虔云坎為寇、為弓,故曰“寇張之弧”。

 

侄其從姑,(震為木,離為火,火從木生,離為震妹,於火為姑,謂我侄者,我謂之姑。

 

謂子圉質秦。

 

○侄,待結反;

 

《字林》丈一反。)

 

疏注“震為”至“質秦”。

 

○正義曰:《釋親》云:“父之姊妹為姑。

 

女子謂晜弟之子為侄。”

 

是謂我侄者,我謂之姑。

 

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逋,亡也。

 

家,謂子圉婦懷嬴。

 

○逋,補吾反。)

 

疏注“逋亡”至“懷嬴”。

 

○正義曰:桓十八年傳曰:“女有家,男有室”。

 

室家通言耳。

 

夫謂妻為家,棄其家謂棄其妻,故為懷嬴也。

 

子圉以十七年質於秦,二十二年逃歸,是六年乃逋也。

 

明年其死於高梁之虛。”

 

(惠公死之明年,文公入,殺懷公於高梁。

 

高梁,晉地,在平陽楊氏縣西南。

 

凡筮者用《周易》,則其象可推,非此而往,則臨時占者或取於象,或取於氣或取於時日王相,以成其占。

 

若盡附會以爻象,則構虛而不經,故略言其歸趣。

 

他皆放此。

 

○虛,去魚反。

 

王,於況反。

 

相,息亮反。

 

構本又作講,各依字讀。)

 

疏注“惠公”至“放此”。

 

○正義曰:圉以二十二年歸,二十三年惠公死,二十四年二月殺懷公於高梁,是為惠公死之明年也。

 

此筮之意,言六年逋,明年死,則是逃歸之明年。

 

而云惠公死之明年者,以二月即死,據夏正言之,猶是逃歸之明年也。

 

但周正己改,故以惠公證之耳。

 

《春秋》筮事既多,此占最少其象,故杜因而明之,云用《周易》則其象可推,非《周易》則不可得知本意,所取不在《周易》。

 

若盡皆附會爻象,以求其事,則象非其類,事非其實,今構虛而不經,故略言歸趣而已,不能盡得其象也。

 

《陰陽書》以為春則為木王、火相、土死、金囚、水休時日,王相謂此也。

 

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從史蘇之占,吾不及此夫。”

 

韓簡侍,曰:“龜,象也;

 

筮,數也。

 

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

 

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

 

史蘇是占,勿從何益?

 

(言龜以象示,筮以數告,象數相因而生,然後有占,占所以知吉凶,不能變吉凶。

 

故先君敗德,非筮數所生,雖複不從史蘇,不能益禍。

 

○夫音扶。

 

“先君之敗德及”,絕句。

 

“可數乎”,一讀“及可數乎”。

 

數,色主反。

 

複,扶又反。)

 

疏“韓簡”至“何益”。

 

○正義曰:卜之用龜灼以出兆,是龜以金、木、水、火、土之象而告人。

 

筮之用蓍揲以為卦,是筮以陰陽蓍策之數而告人也。

 

凡是動植飛走之物,物既生訖而後有其形象,既為形象而後滋多,滋多而後始有頭數。

 

其意言龜以象而示人,筮以數而告人。

 

惠公之意,以先君若從史蘇之占,不嫁伯姬於秦,己便不及此禍,尤先君不從卜筮也。

 

韓簡之意,以為惠公及禍,自由先君獻公廢適立庶之敗德,不由卜筮。

 

故云先君之敗德既定,致公今及此禍,可由筮數始生之乎?

 

敗德有其象數,龜筮從後而知,因嫁女於秦,見於筮兆,故云“史蘇是占”。

 

縱使當時不從,何能加益此禍?

 

明禍敗既定,龜筮知之,從之不能損,不從不能益也。

 

○注“言龜”至“益禍”。

 

○正義曰:謂象生而後有數,是數因象而生也。

 

若《易》之卦象,則因數而生。

 

故先揲蓍而後得卦,是象從數生也。

 

上云龜象、筮數,下直言數不言象者,上總論卜筮,故龜筮並言。

 

當時唯筮伯姬,故下直舉數耳。

 

《詩》曰:‘下民之{子},匪降自天,僔遝背憎,職競由人。’”

(《詩•小雅》。

 

言民之有邪惡,非天所降。

 

僔遝麵語,背相憎疾,皆人競所主作,因以諷諫惠公有以召此禍也。

 

○{子},魚列反。

 

僔,尊本反。

 

遝,徒合反。

 

邪,似嗟反。

 

諷,方鳳反。)

 

疏“詩曰”至“由人”。

 

○正義曰:《詩•小雅•十月之交》篇也。

 

下民之有邪惡妖{子},非是下自上天。

 

今小人僔々遝遝相對譚語,背則相憎,主於競逐為惡者,由人耳。

 

因以諷諫惠公,言善惡由公耳。

 

“震夷伯之廟”,罪之也。

 

於是展氏有隱慝焉。

 

(隱惡,非法所得;

 

尊貴,罪所不加,是以聖人因天地之變,自然之妖,以感動之。

 

知達之主,則識先聖之情以自厲,中下之主,亦信妖祥以不妄。

 

神道助教,唯此為深。

 

○知音智。)

 

疏注“隱惡”至“為深”。

 

○正義曰:慝,訓惡也。

 

隱蔽之惡,不見於外,非法令所得繩也。

 

其人尊貴,非刑罰所能加也。

 

忽有震破其廟,乃是幽冥加罪,聖人因天地之變,自然之妖,故章其事以感動穢行之人,使自懲肅也。

 

知達之主,則識先聖之情,知此欲以懼愚人也。

 

中下之主,亦信此妖祥之事,謂身為惡行,神必加禍,以此不妄動作。

 

《易》稱“聖人以神道設教”,故云神道助教,唯此事為深。

 

因此遂汎解《春秋》諸有妖祥之事,皆為此也。

 

“冬,宋人伐曹”,討舊怨也。

 

(莊十四年,曹與諸侯伐宋。)

 

“楚敗徐幹婁林”,徐恃救也。

 

(恃齊救。)

 

十月,晉陰飴甥會秦伯,盟於王城。

 

(陰飴甥即呂甥也。

 

食采於陰,故曰陰飴甥。

 

王城,秦地,馮翊臨晉縣東有王城,今名武鄉。)

 

秦伯曰:“晉國和乎?”

 

對曰:“不和。

 

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痛其親為秦所殺。)

 

不憚征繕以立圉也,曰:‘必報讎,寧事戎狄。

 

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秦命,曰:‘必報德,有死無二。

 

以此不和。”

 

秦伯曰:“國謂君何?”

 

對曰:“小人慼,謂之不免。

 

君子恕,以為必歸。

 

小人曰:‘我毒秦,秦豈歸君?

 

(毒謂三施不報。○憚,徒旦反。)

 

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

 

貳而執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

 

服者懷德,貳者畏刑。

 

此一役也,(言還惠公,使諸侯威服,複可當一事之功。

 

○舍如字,又音舍。

 

還音環。)

 

疏注“言還”至“之功”。

 

○正義曰:服虔云:一役者,謂韓戰之役。

 

知不然者,呂甥之言勸秦伯而納晉侯,假稱君子之意。

 

若納晉君,可以更當一役之功。

 

欲深勸秦伯,若直論韓戰之役,於秦未有深利,何肯納也?

 

故杜別為其說。

 

劉炫以服義規之,雖於理亦通,未為殊絕。

 

秦可以霸。

 

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德為怨,秦不其然。

 

秦伯曰:“是吾心也。”

 

改館晉侯,饋七牢焉。

 

(牛、羊、豕各一為一牢。○饋,其位反。)

 

蛾析謂慶鄭曰:“盍行乎?”

 

(蛾析,晉大夫也。

 

○蛾,魚糸育反;

 

本或作蟻,一音五何反。

 

析,星曆反,本或作晳。

 

盍,戶臘反。)

 

對曰:“陷君於敗,(謂呼不往,誤晉師,失秦伯。)

 

敗而不死,又使失刑,非人臣也。

 

臣而不臣,行將焉?”

 

入十一月晉侯歸。

 

丁丑,殺慶鄭而後入。

 

(丁丑,月二十九日。○焉,於虔反。)

 

是歲,晉又饑,秦伯又餼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

 

且吾聞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後必大。

 

晉其庸可冀乎!

 

(唐叔,晉始封之君,武王之子。

 

箕子,殷王帝乙之子,紂之庶兄。

 

○餼,許氣反。)

 

疏注“唐叔”至“庶兄”。

 

○正義曰:唐叔,晉始封之君,《晉世家》文也。

 

《宋世家》云:“箕子者,紂親戚也。”

 

止云“親戚”,不知為父也、兄也。

 

馬融、王肅皆以箕子為紂之諸父。

 

服、杜以為紂之庶兄。

 

既無正文,各以其意言耳。

 

曆檢諸書不見箕子之名,唯司馬彪注《莊子》云“胥餘,箕子名”。

 

不知其然否。

 

姑樹德焉,以待能者。”

 

(於是秦始征晉河東,置官司焉。征,賦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41:33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於宋,五。

 

(隕,落也。

 

聞其隕,視之石,數之五各隨其聞見先後而記之。

 

莊七年,星隕如雨,見星之隕而隊於四遠若山若水,不見在地之驗。

 

此則見在地之驗,而不見始隕之星。

 

史各據事而書。

 

○隕,丁敏反。

 

數,色主反。

 

隊,直類反。)

 

疏注“隕落”至“而書”。

 

○正義曰:“隕,落”,《釋詁》文。

 

《公羊傳》曰:“曷為先言霣而後言石?

 

霣石記聞,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

 

是隨聞見先後而記之也。

 

傳稱“隕星也”,則石亦是星,而與星隕文倒,故解之。

 

彼見星之隕,不見在地之驗;

 

此見在地之石,不見始隕之星。

 

史各據事而書,故文異也。

 

三十三年書隕霜者,亦見在地之霜,不見在天之驗,故霜上言隕,與此同也。

 

星、石、霜言隕,雪、雹、螽言雨者,其狀似雨者稱雨,不似雨者即稱隕也。

 

是月,六鷁退飛,過宋都。

 

(是月,隕石之月。

 

重言“是月”,嫌同日。

 

鷁,水鳥,高飛遇風而退,宋人以為災,告於諸侯,故書。

 

○是月,本或作“是日”。

 

鷁,五曆反,本或作鶂,音同。

 

六,其數也。

 

過,古禾反。

 

重,直用反,傳注同。)

 

疏注“是月”至“故書”。

 

○正義曰:《月令》諸言“是月”,皆是前事之月,知此是隕石之月也。

 

石隕、鷁退俱是宋事,事相類而同時告,故重言“是月”,嫌同日也。

 

告者不以鷁退之日告,故言是月以異之。

 

鷁,水鳥者,相傳為然。

 

《春秋考異郵》云,鷁者,毛羽之蟲,生陰而屬於陽。

 

《洪範五行傳》曰:鷁者,陽禽。

 

鷁,字或作鶂。

 

《廣誌》云:鷁,古退飛者,今以其首為船頭。

 

《莊子》云:鷁之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

 

《博物誌》云:雄雌相視則孕,或曰雄鳴上風,雌承下風,則亦孕,是也。

 

鳥飛不能自退,傳言“風也”,是鳥高飛,遇風而退卻也。

 

《公羊傳》曰:“視之則六,察之則鷁,徐而察之則退飛。”

 

是亦隨見先後而書之。

 

魯史而記宋事,知其宋人以為災,告於諸侯,故書。

 

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

 

(無傳。

 

稱字者貴之。

 

公與小斂,故書日。

 

○與音預。

 

斂,力驗反。

 

公與小斂,本亦“公與斂”。)

 

疏注“稱字”至“書日”。

 

○正義曰:季是其字,友是其名,猶如仲遂、叔之類,皆名字雙舉。

 

劉炫以季為氏而規杜過,非也。

 

炫云:季友、仲遂皆生賜族,非字也。

 

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無傳。○鄫,似陵反。)

 

秋,七月,甲子,公孫茲卒。

 

(無傳。)

 

冬,十有二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於淮。

 

(臨淮郡左右。○邢音刑。淮音懷。)

 

疏注“臨淮郡左右”。

 

○正義曰:淮水發源入海,其路甚長,會於淮者,必是會於水旁,不得會於水內。

 

杜欲指其處,無以可明,故云“臨淮郡左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42:45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傳】十六年,春,“隕石於宋,五”,隕星也。

 

(但言星,則嫌星使石隕,故重言隕星。)

 

疏注“但言”至“隕星”。

 

○正義曰:下云“風也”,是風使鷁退。

 

此若直言星也,則嫌是星使石隕,故重言“隕星”,以明所隕之石即是星也。

 

《易》稱“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則星之在上,其形不可知也。

 

古今之說,星隕至地,皆言為石。

 

經書在地之驗,故言隕石。

 

傳本在天之時,故言“隕星”。

 

不知星之在上,其形本是石也?

 

為當既隕,始變為石?

 

聖賢不說,難得而知。

 

“六鷁退飛,過宋都”,風也。

 

(六鷁遇迅風而退飛,風高不為物害,故不記風之異。○迅音信,又音峻,疾也。)

 

周內史叔興聘於宋,宋襄公問焉,曰: “是何祥也?

 

吉凶焉在?”

 

(祥,吉凶之先見者。

 

襄公以為石隕鷁退,能為禍福之始,故問其所在。

 

○焉,於虔反。

 

見,賢遍反,又如字。)

 

疏注“祥吉”至“所在”。

 

○正義曰:《中庸》云“國家將興,必有禎祥;

 

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則事之先見,善惡異名,吉之先見謂之祥,凶之先見謂之妖。

 

此總云祥者,彼對文耳。

 

《書序》云:“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

 

《五行傳》云青祥、白祥之類惡事,亦稱為祥,祥是總名。

 

公問“是何祥也?

 

吉凶焉在?”

 

故杜並以吉凶解之,言吉凶先見皆為祥也。

 

襄公以為石隕、鷁退能為禍福之始,故問其所在。

 

蓋當慮其在已,故問之。

 

對曰:“今茲魯多大喪,(今茲,此歲。)

 

明年齊有亂,君將得諸侯而不終。”

 

(魯喪、齊亂、宋襄公不終,別以政刑吉凶他占知之。)

 

疏注“魯喪”至“知之”。

 

○正義曰:此三者,叔興止言其事,不說知之所由,或觀政教、刑法,或他事別有占驗,故云別以政刑他占知之,言知之不由石、鷁也。

 

劉炫云,政者,若周大夫入陳竟,見官職不脩,君臣南冠如夏氏,知簡夷將亂。

 

子貢見公執玉卑,知其替死也。

 

刑者,若夷吾忌克多怨,君子知其不終也。

 

吉凶有二,陰陽調序,四海玉燭,時吉也;

 

陰陽錯逆,寒暑失度,民多癘疫,五穀不登,時凶也。

 

父慈子孝,君義臣忠,人吉也;

 

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人凶也。

 

退而告人曰:“君失問。

 

是陰陽之事,非吉凶所生也。

 

(言石隕、鷁退,陰陽錯逆所為,非人所生。

 

襄公不知陰陽而問人事,故曰君失問。

 

叔興自以對非其實,恐為有識所譏,故退而告人。

 

○錯,七落反。)

 

疏注“言石”至“告人”。

 

○正義曰:劉炫云,言是陰陽之事也,則知事由陰陽,若陰陽順序,則物皆得性,必無妖異。

 

故云陰陽錯逆所為,非人吉凶所生也。

 

傳稱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人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

 

《洪範》“咎徵曰:‘狂恒雨若’”之類,皆言人有愆失,乃致陰陽錯逆。

 

而云陰陽錯逆非人所生者,石隕、鷁飛事由陰陽錯逆,陰陽錯逆,乃是人行所致。

 

襄公不問己行何失,致有此異,乃謂既有此異,將來始有吉凶。

 

故答云“是乃陰陽之事,非將來吉凶所生”。

 

言將來若有吉凶,協此石、鷁之異耳,非始從石、鷁而出也。

 

襄公不知陰陽錯逆為既往之咎,乃謂將來吉凶出石、鷁之間,是不知陰陽而空問人事,故云“君失問” 也。

 

叔興若以實對,當云“由君愆失,致有此異”,今乃別以政刑他占橫說齊亂、魯喪。

 

自以對非其實,恐為有識所識,故退而告人以此言也。

 

服虔云:“鷁退風,咎君行所致,非吉凶所從生。”

 

襄公不問己行何失,而致此變,但問吉凶焉在。

 

以為石隕、鷁退,吉凶何從而生。

 

故云“君失問”。

 

是劉炫用服義為說也。

 

今刪定以杜注云:“石、鷁陰陽錯逆所為,非人所生”,則陰陽錯逆,自然有此,非由人事之失致此錯逆。

 

又吉凶不由石、鷁所生,故傳云“是陰陽之事,非吉凶所生”。

 

是吉凶不由石、鷁,石、鷁不由於人,則吉凶之來,別由人行得失耳。

 

故《釋例》云“或異而無感,或感而不可知”,如此之類是也。

 

其傳云“亂則妖災生”,《洪範》曰:“狂恒雨若”,此皆假之陰陽以為勸戒,神道助教,非實辭也。

 

但聖賢之說未知孰是,故兩載其義,以俟後賢。

 

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

 

(積善餘慶,積惡餘殃,故曰吉凶由人。

 

君問吉凶,不敢逆之,故假他占以對。

 

○殃,於良反。)

 

疏注“積善”至“以對”。

 

○正義曰:積善餘慶,積惡餘殃,《易•文言》文也。

 

言將來吉凶,由人行所致。

 

行善則有吉,行惡則有凶。

 

吉凶自由於君,不從石、鷁而出。

 

吾不敢逆君之心,故假他占以告之。

 

夏,齊伐厲,不克,救徐而還。

 

(十五年齊伐厲以救徐。)

 

秋,狄侵晉,取狐廚、受鐸,涉汾,及昆都,因晉敗也。

 

(狐廚、受鐸、昆都,晉三邑。

 

平陽臨汾縣西北有狐穀亭。

 

汾水出大原,南入河。

 

○狐音胡。

 

廚,直誅反。

 

鐸,徒各反。

 

汾,扶云反,水名。

 

大原音泰。)

 

疏注“狐廚”至“入河”。

 

○正義曰:汾水從平陽南流折而西入於河。

 

臨汾縣在汾水北。

 

狐穀疑是狐廚,乃在縣之西北,則狐廚、受鐸皆在汾北。

 

狄自北而侵,南涉汾水至於昆都昆都在汾南也。

 

王以戎難告於齊,齊徵諸侯而戍周。

 

(十一年戎伐京師以來,遂為王室難。○難,乃旦反,注同。)

 

冬,十一月,乙卯,鄭殺子華。

 

(終管仲之言。事在七年。)

 

十二月會於淮,謀鄫,且東略也。

 

(鄫為淮夷所病故。○為,於偽反。)

 

城鄫,役人病。

 

有夜登丘而呼曰:“齊有亂。”

 

不果城而還。

 

(役人遇厲氣,不堪久駐,故作妖言。○呼,火故反。還音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43:25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經】十有七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英,於京反。)

 

夏,滅項。

 

(項國,今汝陰項縣。

 

公在會,別遣師滅項,不言師,諱之。

 

○項,胡講反,國名,魯滅之也。

 

二傳以為齊滅。)

 

疏注“項國”至“諱之”。

 

○正義曰:知非師少不言師,而言“諱之”者,沈云:襄十三年傳云“用大師焉曰滅”。

 

此既稱滅,故知用大師。

 

劉炫云:案傳,“齊人以為討”,討其滅國,非討用師,既不諱滅,何以諱師?

 

炫謂將卑師少稱人,不可自言魯人,故不稱師。

 

炫不達此旨,以為將卑師少以規杜過,非也。

 

秋,夫人薑氏會齊侯於卞。

 

(卞,今魯國卞縣。○卞,皮彥反。)

 

疏“夫人”至“於卞”。

 

○正義曰: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逾閾,今出會齊侯無譏文者,凡夫人之行得禮、失禮直書其事,善惡自明,故於文悉無褒貶。

 

此時公為齊人所止,夫人會以釋之,縱使違禮,不合貶責。

 

九月,公至自會。

 

(公既見執於齊,猶以會致者,諱之。)

 

冬,十有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

 

(與僖公入同盟,赴以名。)

 

疏注“與僖”至“以名”。

 

○正義曰:元年盟於犖,三年公子友如齊淮盟,五年於首止,七年於甯母,八年於洮,九年於葵丘,十五年於牡丘,四年與屈完盟於召陵,諸侯皆在,公亦與焉,故為八也。

 

同盟相赴以名主,謂當時兩君但與其父盟,亦得以名赴其子耳。

 

與僖盟既多,故不複通數莊、閔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44:37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傳】十七年,春,齊人為徐伐英氏,以報婁林之役也。

 

(英氏,楚與國。

 

婁林役在十五年。

 

○為,於偽反。)

 

夏,晉大子圉為質於秦,秦歸河東而妻之。

 

(秦征河東置官司,在十五年。

 

○圉,魚呂反。

 

質音致,下同。

 

妻,七計反,下同。)

 

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

 

梁嬴孕,過期,(過十月不產。

 

懷子曰孕。

 

○嬴音盈,下同。

 

孕,以證反。

 

過,古禾反。)

 

疏注“過十”至“曰孕”。

 

○正義曰:十月而產,婦人大期。

 

又《家語》云“人十月而生”。

 

故知過期,過十月也。

 

《易》稱“婦孕不育”。

 

《說文》云“孕,懷子也”。

 

卜招父與其子卜之。

 

(卜招父,梁大卜。○招,上遙反。大音泰。)

 

其子曰:“將生一男一女。”

 

招曰:“然。

 

男為人臣,女為人妾。”

 

故名男曰圉,女曰妾。

 

(圉,養馬者。不聘曰妾。)

 

疏注“圉養”至“曰妾”。

 

○正義曰:昭七年傳曰:“馬有圉,牛有牧。”

 

《內則》云:“聘則為妻,奔則為妾。”

 

是也。

 

及子圉西質,妾為宦女焉。

 

宦,事秦為妾。

 

○宦音患。

 

師滅項。

 

(師,魯師。)

 

淮之會,公有諸侯之事,未歸,而取項。

 

(淮會在前年冬,諸侯之事,會同講禮之事。)

 

齊人以為討,而止公。

 

(內諱執,皆言止。)

 

秋,聲薑以公故,會齊侯於卞。

 

(聲薑,僖公夫人,齊女。)

 

九月,公至。

 

書曰:“至自會。”

 

猶有諸侯之事焉,且諱之也。

 

(恥見執,故讬會以告廟。)

 

疏“猶有”至“諱之也”。

 

○正義曰:實無諸侯之事而言“至自會”者,尚似有諸侯之事焉。

 

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

 

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生武孟,(武孟,公子無虧。

 

○好,呼報反。

 

嬖,必計反。

 

長,丁丈反,下注同。)

 

少衛姬生惠公,(公子元。○少,詩照反。)

 

鄭姬生孝公,(公子昭。)

 

葛嬴生昭公,(公子潘。○潘,判丹反。)

 

密姬生懿公,(公子商人。)

 

宋華子生公子雍。

 

(華氏之女,子姓。○華,戶化反。)

 

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以為大子。

 

雍巫有寵於衛共姬,因寺人貂以薦羞於公,(雍巫,雍人,名巫,即易牙。○屬音燭。共音恭,本亦作恭。貂音彫。易音亦。)

 

疏注“雍巫”至“易牙”。

 

○正義曰:《周禮》掌食之官,有內雍、外雍。

 

此人為雍官,名巫,而字易牙也。

 

亦有寵,公許之立武孟。

 

(易牙既有寵於,公為長衛姬請立武孟。○為,於偽反。)

 

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

 

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

 

(乙亥,十月八日。)

 

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寵以殺群吏,(內寵,內官之有權寵者。)

 

而立公子無虧。

 

孝公奔宋。

 

十二月乙亥,赴。

 

辛巳,夜殯。

 

(六十七日乃殯。○殯,必刃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45:19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衛人、邾人伐齊。

 

(納孝公。)

 

夏,師救齊。

 

(無傳。)

 

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於甗,齊師敗績。

 

(無虧既死,曹、衛、邾先去,魯亦罷歸,故宋師獨與齊戰。

 

不稱宋公,不親戰也。

 

大崩曰敗績。

 

甗,齊地。

 

○甗,魚免反,又魚偃反,又音言,一音彥。)

 

狄救齊。

 

(無傳。救四公子之徒。)

 

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

 

(十一月而葬,亂故。八月無丁亥,日誤。)

 

冬,邢人、狄人伐衛。

 

(狄稱人者,史異辭,傳無義例。)

 

疏注“狄稱”至“義例”。

 

○正義曰:決上狄救齊不稱人也。

 

於例,將卑師眾稱師,將卑師少稱人,謂中夏諸侯之例。

 

此稱邢人,是將卑師少者。

 

夷狄既無爵命,非有君臣之別,文多稱戎、稱狄,今君臣同文,或單稱狄,或稱狄人,是時史異辭,非褒貶也。

 

《穀梁傳》曰:“狄其稱人,何也?

 

善累而後進之,伐衛,所以救齊也。”

 

其意以為上巳救齊,今複伐衛,救齊,故進之稱人。

 

左氏無此義,故為史異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46:07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傳】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諸侯伐齊。

 

三月,齊人殺無虧。

 

(以說宋。○說音悅,又如字。)

 

鄭伯始朝於楚,(中國無霸故。)

 

楚子賜之金,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

 

(楚金利故。○鑄,之樹反。)

 

疏注“楚金利”。

 

○正義曰:《考工記》云吳、越之劍是也。

 

故以鑄三鍾。

 

(古者以銅為兵,傳言楚無霸者遠略。)

 

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公子之徒遂與宋人戰。

 

(無虧已死,故曰四公子。○勝音升,又升證反。)

 

夏五月,宋敗齊師於甗,立孝公而還。

 

秋,八月,葬齊桓公。

 

(孝公立而後得葬。)

 

冬,邢人、狄人伐衛,圍菟圃。

 

衛侯以國讓父兄子弟,及朝眾,曰:“苟能治之,毀請從焉。”

 

(毀,衛文公名。○菟音徒。圃,布古反,又音布。毀,籲委反。)

 

眾不可,(不聽衛侯讓。)

 

而後師於訾婁。

 

(陳師訾婁。訾婁,衛邑。○訾,子斯反。婁,郎句反,又郎鉤反。)

 

狄師還。

 

(獨言狄還則邢留距衛,言邢所以終為衛所滅。)

 

梁伯益其國而不能實也,(多築城邑,而無民以實之。)

 

命曰新裏。

 

秦取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47:10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經】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

 

(稱人以執,宋以罪及民告。

 

例在成十五年。

 

傳例不以名為義,書名及不書名,皆從赴。

 

○嬰,於盈反。)

 

疏注“稱人”至“從赴”。

 

○正義曰:此云“宋人執滕子”,下云“邾人執鄫子”,二君於傳無不道之狀,而皆稱人以執,是宋公欲重其罪,以罪及民告。

 

故史從而書之,以示虛實。

 

《釋例》曰:“凡諸侯無加民之惡,而稱人以執,皆時之赴告,欲重其罪,以加民為辭,國史承之,書之於策,而簡牘之記具存,夫子因示虛實。

 

故傳隨而著其本狀,以明得失也。

 

滕子、鄫子皆稱人見執,宋欲重二國之罪,故以不道赴,或名或不名,從所告之文也。

 

傳具載子魚之辭,以虐二國之君見義,明非罪也。”

 

杜言書名從赴者,諸侯被執,其罪與不罪,直以執者稱人、稱侯為異,傳例不以書名為義。

 

《釋例》曰:“諸見執者,巳在罪賤之地,書名與否,非例所加。

 

故但言執某侯也。”

 

其意言被執巳是罪賤,書名更無可加,故不複以名為義。

 

既不以為義,而被執者,有名與不名,知其皆從赴也。

 

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於曹南。

 

(無傳。

 

曹雖與盟而猶不服,不肯致餼,無地主之禮,故不以國地,而曰曹南,所以及秋而見圍。

 

○與音預,下“亦與”同。

 

餼,許氣反。)

 

疏注“曹雖”至“見圍”。

 

○正義曰:哀十二年傳曰:“諸侯之會,侯伯致禮,地主歸餼。”

 

桓十四年“公會鄭伯於曹”,傳曰:“曹人致餼,禮也。”

 

《春秋》諸會於國都者,即以國都名為會地,地主不序於列。

 

此會地於曹南,則在曹之都也。

 

在曹之都而曹人在列,是曹雖與盟而心猶不服。

 

秋,宋人圍曹,傳曰:“討不服也。”

 

以不服而被圍,知此地以曹南,即是不服之狀,明是不肯致餼,無地主之禮,以此故不以國地,而曰曹南,所以及秋而見圍。

 

以秋見圍,知此時不服,故注言之。

 

鄫子會盟於邾。

 

(不及曹南之盟。諸侯既罷,鄫乃會之於邾,故不言如會。)

 

疏注“不及”至“如會”。

 

○正義曰:諸侯盟於曹南,鄫子欲往會之。

 

未至於曹,諸侯既罷,以邾既盟訖,故如邾會之。

 

本意欲往會盟,未至於曹,諸侯已去,其實至於邾國,故書會盟於邾,言其意欲盟也。

 

二十八年踐土盟,下云“陳侯如會”。

 

彼謂往至會所,此不至會所,故書其所至,而不言如會。

 

襄七年鄬之會,下“鄭伯髡頑如會,未見諸侯,丙戌卒於鄵”。

 

亦不至會所,而云如會者,其意欲會,而在道身喪,故亦書其所至,義與此同。

 

但卒執事異,故文異耳。

 

鄫子不及曹南,而至於邾國,蓋宋公知其在邾,故使邾子執之。

 

已酉,邾人執鄫子用之。

 

(稱人以執,宋以罪及民告也。

 

鄫雖失大國會盟之信,然宋用之,為罰已虐,故直書用之,言若用畜產也。

 

不書社,赴不及也。

 

不書宋使邾,而以邾自用為文,南麵之君,善惡自專,不得讬之於他命。

 

○畜,許又反。)

 

疏注“稱人”至“他命”。

 

○正義曰:昭十一年“楚執蔡世子友用之”,與此“執鄫子用之”,皆惡其無道,直書用之,言其若用畜牲,所以惡楚、宋也。

 

惡宋而以邾自用為文者,南麵之君,善惡自專,不得讬之他命,事實惡宋,亦所以惡邾也。

 

傳稱用之於社,而經不書於社,故云赴不及也。

 

劉炫《規過》云:“‘執蔡世子友用之’,不言岡山,此何須云‘於社?

 

今刪定知不然者,以莊二十五年“鼓,用牲於社”。

 

今鄫子既同畜牲而用,當云“邾人用鄫子於社”,今不云“子社”,故知赴不及,則昭十一年“執蔡世子友用之”,亦赴不及也。

 

秋,宋人圍曹。

 

衛人伐邢。

 

(伐邢在圍曹前,經書在後,從赴。)

 

冬,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於齊。

 

(地於齊,齊亦與盟。)

 

疏注“地於”至“與盟”。

 

○正義曰:地於齊者,言即以齊為所盟之地也。

 

傳稱“陳穆公請脩桓公之好”,而為此盟,明是齊亦與盟,地於齊而齊不序。

 

諸盟會以國都,而地主不列於序者,地主亦與盟會,皆以此而知之耳。

 

梁亡。

 

(以自亡為文,非取者之罪,所以惡梁。○惡,烏路反。)

 

疏注“以自”至“惡梁”。

 

○正義曰:諸侯受命天子,分地建國,無相滅之理。

 

此以自亡為文,不書所取之國,以為梁國自亡,非複取者之罪,所以深惡梁耳,非言秦得滅人國也。

 

《釋例》曰:“作事不時,則怨讟動於民。

 

彼梁伯者,虛興無虞之功,詐稱無害之寇,遂溝其宮,以蕩百姓之心,開大國之誌,是妖釁之先徵,自亡之實應。

 

故不言秦滅梁,而以自亡為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48:04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傳】十九年,春,遂城而居之。

 

(承前年傳取新裏,故不複言秦也。

 

為此冬梁亡傳。

 

○複,扶又反。)

 

宋人執滕宣公。

 

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於次睢之社,欲以屬東夷。

 

(睢水受汴,東經陳留、梁、譙、沛、彭城縣入泗,此水次有妖神,東夷皆社祀之,蓋殺人而用祭。

 

○睢音雖。

 

屬,朱欲反。

 

譙,在消反。

 

沛音貝。

 

泗音四。

 

祠音辭,或音祀。)

 

疏傳“欲以屬東夷”。

 

○正義曰:屬,訓聚也。

 

殺鄫子以懼東夷,使東夷聚來歸己也。

 

齊桓以德屬諸侯,諸侯聚歸齊桓。

 

○注“睢水”至“用祭”。

 

○正義曰:《釋例》曰:“汴水自熒陽受河,睢水受汴,東經陳留梁國譙郡、沛國,至彭城縣入泗。”

 

凡水,首從水出謂之“受”,流歸他水謂之“入”。

 

《漢書》之例為然,言汴從河出,睢從汴出也。

 

次謂水旁也。

 

下云“用諸淫昏之鬼”,則此祀不在祀典,故云:“此水次有妖神”,妖神而謂之社。

 

傳言“以屬東夷”,則此是東夷之神,故言“東夷皆社祠之”。

 

劉炫云:“案昭十年,季平子伐莒,獻俘,始用人於亳社。”

 

彼亳社舊不用人,杜何以知此社殺人而用祭乎?

 

今知不然者,彼傳云“始用人於亳社”,故知舊來不用。

 

此云“使邾文公用鄫子於次睢之社”,既不言始,明知舊俗用之。

 

劉取彼而規杜過,非也。

 

司馬子魚曰:“古者六畜不相為用,(司馬子魚,公子目夷也。

 

六畜不相為用,謂若祭馬先,不用馬。

 

○畜,許又反,注同。

 

為,於偽反,下“為人”同,又如字,注放此。)

 

疏“司馬”至“用馬”。

 

○正義曰:《爾雅•釋畜》馬、牛、羊、豕、犬、雞,謂之“六畜”。

 

《周禮》謂之“六牲”。

 

養之曰畜,用之曰牲,其實一物也。

 

此云“六畜不相為用”,昭十一年傳曰:“五牲不相為用。”

 

彼注不云:“馬,而以其餘當之,明其俱為祭祀,所用彼此同也。

 

《周禮•校人》“春祭馬祖”,鄭玄云:“馬祖,天駟也。

 

《孝經說》曰:‘房為龍馬。

 

六畜之言先祖者,唯此一文而已。

 

以外牛、羊之等,其祖不知為何神也。

 

謂若祭馬先,不用馬,略舉一隅,據有文者言之耳。

 

沈氏云:《春秋說》天苑主牛,又有天雞、天狗、天豕。

 

以馬祖類之,此等各有其祖。

 

小事不用大牲,疏“小事不用大牲”。

 

○正義曰:《雜記》言釁廟用羊。

 

門夾室皆用雞。

 

隱十一年傳稱鄭伯之詛,“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如此之類,皆是不用大牲也。

 

而況敢用人乎?

 

祭祀,以為人也。

 

民,神之主也。

 

用人,其誰饗之?

 

齊桓公存三亡國以屬諸侯,(三亡國,魯、衛、邢。)

 

疏注“三亡國,魯、衛、邢”。

 

○正義曰:《齊語》云:“魯有夫人、慶父之亂,二君弑死,國絕無嗣,桓公使高子存之;

 

狄人攻邢,桓公築夷儀以封之;

 

狄人攻衛,衛人出廬於曹,桓公城楚丘以封之。”

 

是也。

 

衛則狄滅之矣,魯、邢不滅,而言亡者,美大齊桓之功耳。

 

義士猶曰薄德。

 

(謂欲因亂取魯,緩救邢、衛。)

 

今一會而虐二國之君,(宋公三月以會召諸侯,執滕子;

 

六月而會盟,其月二十二日執鄫子,故云一會而虐二國之君。)

 

又用諸淫昏之鬼。

 

(非周社故。)

 

將以求霸,不亦難乎?

 

得死為幸!”

 

(恐其亡國。)

 

秋,衛人伐邢,以報菟圃之役。

 

(邢不速退,所以獨見伐。)

 

於是衛大旱,卜有事於山川,不吉。

 

(有事祭也。)

 

甯莊子曰:“昔周饑,克殷而年豐。

 

今邢方無道,諸侯無伯,(伯,長也。

 

○長,丁丈反。)

 

天其或者,欲使衛討邢乎?”

 

從之,師興而雨。

 

“宋人圍曹”,討不服也。

 

(曹南盟,不脩地主之禮故。)

 

子魚言於宋公曰:“文王聞崇德亂而伐之,軍三旬而不降,(崇,崇侯虎。

 

○降,戶江反,下同。)

 

退脩教而複之,因壘而降。

 

(複往攻之,備不改前,而崇自服。

 

○複,扶又反,注同;

 

一本作“而複伐之”,“伐”,衍字也。

 

壘,力軌反,軍壘。)

 

《詩》曰:‘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

 

(《詩•大雅》。

 

言文王之教,自近及遠。

 

寡妻,嫡妻,謂大姒也。

 

刑,法也。

 

○禦如字,治也;

 

《詩》音五嫁反,迎也。

 

嫡,或作適,丁曆反。

 

大姒音泰。

 

姒音似。)

 

今君德無乃猶有所闕,而以伐人,若之何?

 

盍姑內省德乎,無闕而後動?”

 

(○盍,胡臘反。)

 

陳穆公請脩好於諸侯以無忘齊桓之德。

 

冬,盟於齊,脩桓公之好也。

 

(宋襄暴虐,故思齊桓。

 

○好,呼報反,下同。)

 

“梁亡”,不書其主,自取之也。

 

(不書取梁者主名。)

 

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處,民罷而弗堪。

 

則曰:“某寇將至。”

 

乃溝公宮,(溝,塹。

 

○亟,欺冀反。

 

罷音皮。

 

塹,七豔反。)

 

曰:“秦將襲我。”

 

民懼而潰,秦遂取梁。

 

(○潰,戶外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48:47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經】二十年,春,新作南門。

 

(魯城南門也,本名稷門。

 

僖公更高大之,今猶不與諸門同,改名高門也。

 

言新以易舊,言作以興事,皆更造之文也。)

 

疏注“魯城”至“文也”。

 

○正義曰:魯城南門,本名稷門。

 

今新作者,新脩彼稷門,更令高大,因改名高門。

 

此事非有所據,魯人相傳云然,今時魯人其言猶如此也。

 

新者易舊之意,作者興事之辭,皆是更造之文也。

 

劉、賈先儒皆云“言新有故木;

 

言作有新木”。

 

故為此言以異之。

 

《釋例》曰:“言新,意所起;

 

言作,以興事。

 

通謂興起功役之事。

 

總而言之,不複分別因舊與造新也。”

 

夏,郜子來朝。

 

(無傳。

 

郜,姬姓國。

 

○郜,古報反;

 

《字林》,工竺反。)

 

疏注“郜,姬姓國”。

 

○正義曰:二十四年傳富辰所云,郜之初封,文王之子,聃季之弟。

 

以後更無所聞,唯此年一見而已。

 

無時君諡號,不知誰滅之。

 

五月乙巳,西宮災。

 

(無傳。西宮,公別宮也。天火曰災,例在宣十六年。)

 

疏注“西宮”至“六年”。

 

○正義曰:《穀梁》以西宮為閔公之廟。

 

《禮》宗廟在左,不得稱西宮也。

 

《公羊傳》曰:“西宮者何?

 

小寢也。

 

小寢則曷為謂之西宮?

 

有西宮則有東宮矣。”

 

此注取《公羊》為說,故云公別宮也。

 

鄭人入滑。

 

(入例在襄十三年。○滑,於八反。)

 

秋,齊人、狄人盟於邢。

 

冬,楚人伐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49:38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傳】二十年,春,“新作南門”。

 

書,不時也。

 

(失土功之時。)

 

凡啟塞從時。

 

(門戶道橋謂之啟,城郭牆塹謂之塞,皆官民之開閉,不可一日而闕,故特隨壞時而治之。

 

今僖公脩飾城門,非開閉之急,故以土功之製譏之。

 

傳嫌啟塞皆從土功之時,故別起從時之例。

 

○塞,素則反。)

 

疏注“門戶”至“之例”。

 

○正義曰:傳唯言“啟塞從時”,不知啟塞之言意何所謂?

 

服虔云:“闔扇,所以開;

 

鍵閉,所以塞。”

 

《月令》“仲春,脩闔扇。

 

孟冬,脩鍵閉”。

 

從時,從此時也。

 

傳既云作門不時,更發從時之例,則啟塞之事,當是城門之類,安得以為闔扇、鍵閉細小之物乎?

 

若是仲春、孟冬,傳何以不言春、冬,而直云“從時”,知從何時,豈丘明作傳不了,待《月令》而後明哉?

 

故杜更為別說。

 

雖杜之言亦無明證,正以門戶道橋所以開人行路,故以為啟;

 

城郭牆塹所以障蔽往來,故以為塞。

 

雖言無所據,而理在可通。

 

此二事者,皆官民之所開閉,終當須之,不可一日而闕。

 

言從時者,特從壞時而脩之,不得拘以土功時月也。

 

此新作南門者,當時不是傾壞,僖公欲脩飾使高大耳,非開閉之急,得待土功間月,今以日至之後興造此門,故以土功之製譏之,云“書,不時也”。

 

傳既譏僖公作門不時,嫌門戶牆塹之類交急之事,亦待土功之月,故別起從時之例,言啟塞不須待時,其新作門須待時耳。

 

杜云城郭謂之塞,亦得從壞時而治之,所以春秋築城,每云書不時者,謂非因破壞而輒脩理,故謂之不時。

 

《釋例》曰:“門戶道橋,城郭牆塹,官民之開閉,不可一日闕者也。

 

故特隨壞時而脩之,皆當其時而訖,不必用土功之常時也。

 

故傳既曰‘書不時’,又曰‘啟塞從時’,重發以明二義。

 

其他急事,亦包之也。”

 

魯城南麵三門,隱公元年開一門,故今南有四門。

 

僖公意更繕治高大稷門,非啟塞之義,而以日至之後興功,故經書“春”,傳曰“書不時”,言失土功之時也。

 

啟塞之事猶得從宜而脩之。

 

滑人叛鄭而服於衛,夏,鄭公子士、洩堵寇帥師入滑。

 

(公子士,鄭文公子。

 

洩堵寇,鄭大夫。

 

○洩,息列反。

 

堵,丁古反;

 

王又音者。)

 

秋,齊、狄盟於邢,為邢謀衛難也。

 

於是衛方病邢。

 

(○為,於偽反。難,乃旦反。)

 

隨以漢東諸侯叛楚。

 

冬,楚丘穀於菟帥師伐隨,取成而還。

 

君子曰:“隨之見伐,不量力也。

 

量力而動,其過鮮矣。

 

善敗由己,而由人乎哉?

 

《詩》曰:‘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詩•召南》。

 

言豈不欲早暮而行,懼多露之濡己,以喻違禮而行,必有汙辱,是亦量宜相時而動之義。

 

○穀,奴口反。

 

於音烏。

 

菟音徒。

 

鮮,息淺反,下同。

 

召,上照反。

 

暮,本亦作莫,音暮。

 

汙,汙穢之汙,一音烏路反。

 

相,息亮反。)

 

宋襄公欲合諸侯,臧文仲聞之,曰:“以欲從人則可,(屈己之欲,從眾之善。以人從欲鮮濟。”為明年鹿上盟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50:12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經】二十有一年,春,狄侵衛。

 

(無傳。

 

為邢故。

 

○為,於偽反,下為邾同。)

 

宋人、齊人、楚人盟於鹿上。

 

(鹿上,宋地。

 

汝陰有原鹿縣。

 

宋為盟主,故在齊人上。)

 

夏,大旱。

 

(雩不獲雨,故書旱。

 

自夏及秋,五稼皆不收。)

 

疏注“雩不”至“不收”。

 

○正義曰:《春秋》之例,旱則脩雩,雩必為旱。

 

而經或書雩,或書旱者,雩而得雨,喜雩有益,書雩,不書旱。

 

雩不得雨,則書旱,明災成此時,雩不獲雨,故書旱也。

 

周之夏,即今之二月、三月、四月也,於時方欲下種,此月不雨未能成災。

 

而書夏大旱者,此後雖得少雨,而終是不堪生殖,從夏及秋五稼悉皆不收,不收之後,擇最旱之月而書之,故書夏大旱也。

 

劉炫云,大旱而不書饑者,傳云“是歲也,饑而不害”,故不書饑。

 

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於盂。

 

(盂,宋地。

 

楚始與中國行會禮,故稱爵。

 

○盂音於。)

 

執宋公以伐宋。

 

(不言楚執宋公者,宋無德而爭盟,為諸侯所疾,故總見眾國共執之文。

 

○見,賢遍反。)

 

冬,公伐邾。

 

(無傳。

 

為邾滅須句故。

 

○句,其俱反,傳同。)

 

楚人使宜申來獻捷。

 

(無傳。

 

獻宋捷也。

 

不言宋者,秋伐宋冬來獻捷,事不異年,從可知。

 

不稱楚子,使來不稱君命行禮。

 

○獻,軒建反。

 

捷,在接反。)

 

十有二月,癸丑,公會諸侯盟於薄,釋宋公。

 

(諸侯既與楚共伐宋,宋服,故為薄盟以釋之。

 

公本無會期,聞盟而往,故書公會諸侯。

 

○薄如字。)

 

疏注“諸侯”至“諸侯”。

 

○正義曰:諸侯之被執者,皆不書其釋。

 

釋而公不與,又不告,故魯史不得書之。

 

此由公往與盟,見其得釋,故書之耳。

 

文七年“公會諸侯、晉大夫,盟於扈”。

 

傳曰:“公後至,故不書所會。

 

凡會諸侯,不書所會,後也。

 

後至,不書其國,辟不敏也。”

 

此盟亦總言“諸侯”,不書其國,似是公之後期,故解之。

 

魯先不屬楚,公本無會期,聞盟而往,故書公會諸侯,非後期也。

 

公非後期而總書諸侯者,此則會盂之諸侯也。

 

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自謂前已曆序,故後總言耳,非為魯公變文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6#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51:09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四


【傳】二十一年,春,宋人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於楚,楚人許之。

 

公子目夷曰:“小國爭盟,禍也。

 

宋其亡乎?

 

幸而後敗。”

 

(謂軍敗。)

 

夏,大旱,公欲焚巫尫。

 

(巫尫,女巫也。

 

主祈禱請雨者。

 

或以為尫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麵上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

 

○尫,烏黃反。

 

禱,丁老反,或丁報反。

 

瘠,在亦反。

 

向,本亦作鄉,許亮反。

 

故為,於偽反。)

 

疏注“巫尫”至“焚之”。

 

○正義曰:《周禮•女巫職》云“旱暵則舞雩”。

 

此以為旱欲焚之,故知巫尫,女巫也。

 

並以巫尫為女巫,則尫是劣弱之稱,當以女巫尫弱故稱尫也。

 

或以為尫非巫也,巫是禱神之人,尫是瘠病之人,二者非一物也。

 

尫是病人,天恐雨入其鼻,俗有此說,不出傳記,義或當然,故兩解之也。

 

《檀弓》云:“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尫而奚若。

 

曰:‘天則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無乃不可與?

 

鄭玄云:“尫者麵鄉天,覬天哀而雨之。”

 

又曰:“然則吾欲暴巫而奚若。”

 

鄭玄云:“巫主接神,亦覬天哀而雨之。”

 

彼欲暴人疾而求雨,故鄭玄以為覬天哀而下雨。

 

此欲燒殺以求雨,故杜以為天哀之而不雨,意異,故解異也。

 

《禮記》既言暴尫,又別言暴巫,巫、尫非一物,《記》言“暴人之疾”,則尫是病人,或說是也。

 

臧文仲曰:“非旱備也!

 

脩城郭,貶食省用,務穡勸分,(穡,儉也。

 

勸分,有無相濟。

 

○貶,彼檢反。

 

省,所景反。)

 

疏注“穡,儉也”。

 

○正義曰:穡是愛惜之義,故為儉也。

 

襄二十四年《穀梁傳》曰:“五穀不升謂之大侵。

 

大侵之禮,君食不兼味,台榭不塗,弛侯、廷道不除,百官布而不製,鬼神禱而不祀。”

 

《曲禮》云“歲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穀。”

 

如此之類,皆是務為儉也。

 

務為儉穡而脩城郭者,服虔云:國家凶荒,則無道之國乘而加兵,故脩城郭為守備也。

 

此其務也。

 

巫尫何為?

 

天欲殺之,則如勿生,若能為旱,焚之滋甚。”

 

公從之。

 

是歲也,饑而不害。

 

(不傷害民。)

 

秋,諸侯會宋公於盂。

 

子魚曰:“禍其在此乎!

 

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於是楚執宋公以伐宋。

 

冬,會於薄以釋之。

 

子魚曰:“禍猶未也,未足以懲君。”

 

(為二十二年戰泓傳。

 

○懲,直升反。

 

泓,烏宏反。)

 

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大皞與有濟之祀,(司,主也。

 

大皞,伏羲四國伏羲之後,故主其祀。

 

任,今任城縣也。

 

顓臾在泰山南武陽縣東北。

 

須句在東平須昌縣西北。

 

四國封近於濟,故世祀之。

 

○任音壬,注同。

 

顓音專。

 

臾,羊朱反。

 

“風姓也”,本或作“皆風姓”。

 

大音泰。

 

皞,胡老反。

 

濟,子禮反,注及下注同。

 

羲本或作戲,許宜反。

 

近,附近之近。)

 

以服事諸夏。

 

(與諸夏同服王事。

 

○夏,戶雅反,注及下同。)

 

邾人滅須句,須句子來奔,因成風也。

 

(須句,成風家。)

 

成風為之言於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禮也。

 

(明祀,大皞、有濟之祀。

 

保,安也。

 

○為,於偽反。)

 

蠻夷猾夏,周禍也。

 

(此邾滅須句而曰蠻夷。

 

昭二十三年,叔孫豹曰:“邾又夷也。”

 

然則邾雖曹姓之國,迫近諸戎,雜用夷禮,故極言之。

 

猾夏亂諸夏。

 

○猾,於八反。

 

叔孫豹,百教反。

 

案杜注所引,是叔孫婼語,今傳本多作“豹”,恐是傳寫誤也。

 

宜為婼。

 

婼音敕若反。)

 

疏注“此邾”至“諸夏”。

 

○正義曰:“蠻夷猾夏”,《舜典》文。

 

猾訓為亂,故云亂諸夏也。

 

此注引昭二十三年傳,當云“叔孫婼曰”。

 

遍檢古本,皆作“豹”字,蓋注後即寫誤。

 

若封須句,是崇皞、濟而脩祀紓禍也。”

 

紓,解也,為明年伐邾傳。

 

○紓音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7#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51:52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五


僖二十二年,盡二十四年

【經】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

 

(須句雖別國,而削弱不能自通,為魯私屬,若顓臾之比。

 

魯謂之社稷之臣,故滅、奔及反其君,皆略不備書,惟書伐邾,取須句。」

 

○比,必二反。)

 

疏注「須句」至「須句」。

 

○正義曰:上傳云「須句子」,則須句,子爵,故云雖別國,而不能自通,為魯私屬。

 

若襄公之世,鄫國屬魯,故知如顓臾之比,略不備書也。

 

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於升陘。

 

(升陘,魯地。

 

邾人縣公胄於魚門,故深恥之。

 

不言公,又不言師敗績。

 

○陘音刑。

 

縣音玄。

 

胄,直救反。)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師敗績。

 

(泓,水名。

 

宋伐鄭,楚救之,故戰也。

 

楚告命,不以主帥人數,故略稱人。

 

○帥,所類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53:33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五


【傳】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須句,反其君焉,禮也。

 

(得恤寡小之禮。)

 

三月,鄭伯如楚。

 

夏,宋公伐鄭。

 

子魚曰:「所謂禍在此矣。」

 

(怒鄭至楚,故伐之為下泓戰起。)

 

初,平王之東遷也,(周幽王為犬戎所滅,平王嗣位,故東遷洛邑。)

 

辛有適伊川,見被發而祭於野者,(辛有,周大夫。

 

伊川,周地。

 

伊,水也。

 

○被,皮寄反,下注同。)

 

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

 

其禮先亡矣。」

 

(被發而祭,有象夷狄。)

 

疏「其禮先亡矣」。

 

○正義曰:其中國之禮先亡矣。

 

秋,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

 

(允姓之我居陸渾,在秦、晉西北。

 

二國誘而徙之伊川,遂從戎號,至今為陸渾縣也。

 

計此去辛有過百年,而云不及百年,傳舉其事驗,不必其年信。

 

○渾,戶門反,一音胡困反。)

 

疏注「允姓」至「年信」。

 

○正義曰:昭九年傳曰:「先王居檮杌於四裔,故允姓之奸居於瓜州。

 

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以來。」

 

是此戎為允姓也。

 

彼注云「瓜州,今敦煌」。

 

則陸渾是敦煌之地名也。

 

徙之伊川,複以陸渾為名,故至今為陸渾縣。

 

十一年傳稱「伊、洛之戎同伐京師」。

 

則伊、洛先有戎矣。

 

而以今始遷戎為辛有言驗者,蓋今之遷戎始居被發祭野之處故耳。

 

晉大子圉為質於秦,將逃歸,謂嬴氏曰:「與子歸乎?」

 

(嬴氏,秦所妻子圉,懷嬴也。

 

○質音致。

 

妻,七計反。)

 

對曰:「子,晉大子,而辱於秦,子之欲歸,不亦宜乎?

 

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婢子,婦人之卑稱也」。

 

○櫛,側已反。

 

稱,尺證反,下之稱同。)

 

疏注「婢子婦人之卑稱」。

 

○正義曰:《曲禮》云「夫人自稱於其君曰小童。

 

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

 

是婢子為婦人之卑稱。

 

以固子也。

 

從子而歸,棄君命也。

 

不敢從,亦不敢言。」

 

遂逃歸。

 

傳終史蘇之占。

 

富辰言於王曰:「請召大叔。

 

(富辰,周大夫。

 

大叔,王子帶,十二年奔齊。

 

○大叔音泰,注同。)

 

《詩》曰:『協比其鄰,婚姻孔云。』

 

(《詩•小雅》,言王者為政,先和協近親,則昏姻甚相歸附也。

 

鄰,猶近也。

 

孔,甚也。

 

云,旋也。

 

○比,毗誌反。)

 

疏「詩曰」至「孔云」。

 

○正義曰:《詩•小雅•正月》之篇也。

 

毛傳云:「洽,合。

 

鄰,近。

 

云,旋也。」

 

言王者和其近親,則昏姻甚迴旋而相歸附。

 

其詩之意,欲令王親親以及遠。

 

吾兄弟之不協,焉能怨諸侯之不睦?」

 

王說。

 

王子帶自齊複歸於京師,王召之也。

 

(傳終仲孫湫之言也,為二十四年天王出居於鄭起。

 

○焉,於虔反。

 

說音悅。

 

湫,子小反。)

 

邾人以須句故出師。

 

公卑邾,不設備而禦之。

 

(卑,小也。

 

○禦,本亦作禦,音魚呂反。)

 

臧文仲曰:「國無小,不可易也。

 

無備,雖眾不可恃也。

 

《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小雅》。

 

言常戒懼。

 

○易,以豉反,下同。

 

兢,居陵反,本或作矜。)

 

又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顯,明也。

 

思,猶辭也。)

 

命不易哉!』

 

(《周頌》。

 

言有國宜敬戒,天明臨下,奉承其命甚難。)

 

疏「敬之」至「易哉」。

 

○正義曰:《詩•周頌》臣進戒成王之辭。

 

言為國君者宜敬之哉,敬之哉!

 

天之道唯明見思,言天之臨下,善惡必察,奉承天命不易哉!

 

言其承天命甚為難。

 

先王之明德,猶無不難也,無不懼也,況我小國乎!

 

君其無謂邾小,蜂蠆有毒,疏「蜂蠆有毒」。

 

○正義曰:《說文》云:「蜂,飛蟲螫人者也。

 

蠆,毒蟲也。」

 

《方言》云:「燕趙謂蜂為蠓螉,其小者謂之蠮螉。」

 

《通俗文》云:「蠆,長尾謂之蠍,蠍毒傷人曰旦。

 

張列反,字或作蜇。」

 

而況國乎!

 

弗聽。

 

八月丁未,公及邾師戰於升陘,我師敗績。

 

邾人獲公胄,縣諸魚門。

 

(胄,兜鍪。

 

魚門,邾城門。

 

○蜂,芳容反;

 

本又作螽,俗作蜂,皆同。

 

蠆,敕邁反,一音敕戒反;

 

《字林》作蠆,丑介反,又他割反。

 

升陘,本亦作「登陘」。

 

縣音玄。

 

兜,丁侯反。

 

鍪,莫侯反。)

 

疏注「胄,兜鍪」。

 

○正義曰:《說文》云:「胄,兜鍪,首鎧也。」

 

書傳皆云胄,無兜鍪之文。

 

言兜鍪,舉今以曉古,蓋秦漢以來語。

 

楚人伐宋以救鄭。

 

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

 

(大司馬固,莊公之孫公孫固也。

 

言君興天所棄,必不可不如赦楚,勿與戰。)

 

弗聽。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

 

(未盡渡泓水。)

 

司馬曰:(子魚也。)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公曰:「不可。」

 

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

 

公傷股,門官殲焉。

 

(門官,守門者,師行則在君左右。

 

殲,盡也。

 

○陳,直覲反。

 

殲,子廉反。)

 

疏注「門官」至「盡也」。

 

○正義曰:《周禮》:「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軍旅、會同亦如之。

 

舍則守王閑。

 

王在國,則守王宮。

 

國有大故,則守王門。」

 

諸侯之禮亡,其官屬不可得而知。

 

此門官,蓋亦天子虎賁氏之類,故在國,則守門;

 

師行,則在君左右。

 

近公,故盡死也。

 

「殲,盡」,《釋詁》文。

 

舍人云:「殲,眾之盡也。」

 

國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二毛,頭白有二色。

 

○咎,其九反。

 

重,直用反,下同。)

 

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

 

(不因阻隘以求勝。

 

○隘,於賣反。)

 

寡人雖亡國之餘,(宋,商紂之後。)

 

不鼓不成列。」

 

(恥以詐勝。)

 

疏「不鼓不成列」。

 

○正義曰:軍法鳴鼓以戰,因謂交戰為鼓。

 

彼不成列而鼓以擊之,是詐以求勝,故注云「恥以詐勝」。

 

子魚曰:「君未知戰,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讚我也。

 

(,強也。

 

言楚在險隘,不得陳列,天所以佐宋。

 

○,其京反。)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猶有懼焉。

 

(雖因阻擊之,猶恐不勝。)

 

且今之者,皆吾敵也,疏「且今」至「吾敵也」。

 

○正義曰:用兵之法,前敵無問彊弱,不可遺留,且複若留,彊者還為己害,故曰「且今之」。

 

陳上不被損傷,材力彊者,皆能與吾相敵,若其不殺,還來害我,是以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恩義於二毛之人。

 

雖及胡耇,疏「雖及胡耇」。

 

○正義曰:《諡法》「保民耆艾曰胡」。

 

胡是老之稱也。

 

《釋詁》云:「耇,壽也。」

 

舍人曰:「耇,覯也。

 

血氣精華覯竭,言色赤黑如狗矣。」

 

孫炎曰:「耇,麵如凍梨色,似浮垢老人壽徵也。」

 

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

 

(今之者,謂與吾競者。

 

胡耇,元老之稱。

 

○耇音苟。)

 

明恥教戰,求殺敵也,(明殺刑戮,以恥不果。)

 

傷未及死,如何勿重?

 

(言尚能害己。)

 

若愛重傷,則如勿傷;

 

愛其二毛,則如服焉。

 

(言苟不欲傷殺敵人,則本可不須鬥。)

 

疏「若愛」至「服焉」。

 

○正義曰:如,猶不如,古人之語然,猶似敢即不敢。

 

若愛彼重傷,則不如本勿傷之。

 

若愛其二毛,不欲傷害,則不如早服從之,何須與戰?

 

三軍以利用也,(為利興。

 

○為,於偽反。)

 

金鼓以聲氣也,(鼓以佐士眾之聲氣。)

 

疏「金鼓以」至「聲氣」。

 

○正義曰:言金鼓以聲氣,謂金鼓佐士眾之聲氣。

 

下文「聲盛致誌」者,謂士眾由聞金鼓,聲氣滿盛,能致勇武之誌以擊前敵,為此前敵,儳岩未陳,鼓而擊之可也。

 

注不言金,當以金有止眾之時,不是盡以聲氣故也。

 

《周禮》:「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

 

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

 

以金錞和鼓,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以金鐸通鼓。」

 

是錞、鐲鐸皆助鼓以聲氣,其鐃則鳴之以止鼓。

 

大司馬教戰法,亦云三刺之後,「乃鼓,退,鳴鐃且卻」。

 

哀十一年傳書曰:「此行也,吾聞鼓而已,不聞金矣。」

 

杜云「鼓以進軍,金以退軍」。

 

不聞金,言將死也。

 

是金有止鼓之時,非盡用以聲氣。

 

注不言金,見此意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誌鼓,儳可也。」

 

(儳,岩,未整陳。

 

○儳,仕銜反。

 

又仕減反。

 

陳,直覲反,又如字。)

 

丙子晨,鄭文夫人芊氏、薑氏勞楚子於柯澤。

 

(楚子還,過鄭。

 

鄭文公夫人芊氏,楚女:薑氏,齊女也。

 

柯澤,鄭地。

 

○芊,彌爾反,楚姓也。

 

勞,力報反。

 

柯音哥。)

 

疏注「楚子」至「鄭地」。

 

○正義曰:以芊是楚姓,薑是齊姓,故云楚女、齊女耳,亦無明文言之。

 

二者共以夫人冠之,蓋俱是夫人,禮無二適,而有兩夫人者,當時僭恣,不如禮也。

 

楚子使師縉示之俘馘。

 

(師縉,楚樂師也。

 

俘,所得囚。

 

馘,所截耳。

 

○縉音晉。

 

俘,芳扶反,囚也。

 

馘,古獲反,戰所獲。)

 

疏注「師縉」至「截耳」。

 

○正義曰:書傳所言師曠、師曹、師蠲、師觸之類,皆是樂師,知此師縉亦樂師也。

 

《釋詁》云:「俘,取也。

 

馘,獲也。」

 

李巡云:「囚敵曰俘,代執之曰取。」

 

郭璞云:「今以獲賊耳為馘。」

 

《毛詩傳》曰:「殺而獻其耳曰馘。」

 

鄭箋云:「馘所格者,左耳也。」

 

然則俘者,生執囚之;

 

馘者,殺其人、截取其左耳,欲以計功也。

 

君子曰:「非禮也。

 

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逾閾,(閾,門限。

 

○閾音域,一音況域反。)

 

疏注「閾,門限」。

 

○正義曰:《釋宮》云:「柣謂之閾。」

 

孫炎曰:「柣,門限也。」

 

經、傳諸注皆以閾為門限,謂門下橫木,為外內之限也。

 

戎事不邇女器。」

 

(邇,近也。

 

器,物也。

 

言俘馘非近婦人之物。

 

○近如字,又附近之近,下同。)

 

丁丑,楚子入饗於鄭,(為鄭所饗。

 

○為,於偽反。)

 

九獻,(用上公之禮,九獻酒而禮畢。)

 

疏注「用上」至「禮畢」。

 

○正義曰:《周禮•大行人》云:「上公九獻,侯伯七獻,子、男五獻。」

 

案《儀禮》:主人酌以獻賓,賓酢主人,主人又酌以酹賓,乃成一獻之禮。

 

九獻者,九為獻酬而禮始畢也。

 

楚賓子爵,以霸主自許,故鄭以極禮待之。

 

庭實旅百,(庭中所陳,品數百也。)

 

疏注「庭中」至「百也」。

 

○正義曰:饗禮既亡,庭實所有及所加籩豆,無以言之。

 

然鄭注《周禮》享禮兼燕禮食禮,與飧禮略同。

 

《掌客》云:饔餼之禮,「其死牢如飧之陳」。

 

上公飧五牢,飪一牢,陳在西階之前,正鼎九,牛一、羊二、豕三、魚四、臘五、腸胃六、膚七、鮮魚八、鮮臘九,從北南陳。

 

又有陪鼎三,膷鼎一,在牛鼎之後。

 

臐鼎一,在羊鼎之後。

 

膮鼎一,在豕鼎之後。

 

腥四牢,陳於東階之前,牢引九鼎,無陪鼎也。

 

侯伯飧四牢,飪一牢,腥三牢。

 

子男飧二牢,飪一牢,腥二牢,其陳列皆如上公。

 

又上公醯六十甕,從陳於庭碑東,醢六十甕,從陳於碑西。

 

侯伯醯醢百甕,子男八十甕,其陳如上公。

 

又上公米百有二十筥,橫陳於醯、醢之間,侯伯百筥,子男八十筥,陳如上公。

 

此飧禮庭實之物。

 

饔餼亦然。

 

《掌客》上公豆四十,侯伯三十二,子男二十四。

 

鄭注云:「公四十豆。

 

堂上十六,西夾東夾各十二。

 

侯伯三十二豆,堂上十二,西夾東夾各十。

 

子男二十四豆,堂上十二,西夾東夾各六。」

 

然籩數亦然,其籩豆之物者,《周禮》:「籩人掌四籩之實,朝事之籩,其實麷、蕡、白、黑、形鹽、膴、鮑魚、鱐。

 

饋食之籩,其實棗、栗、桃、乾{艸}、榛實。

 

加籩之實,菱、芡、栗、脯。

 

羞籩之實,糗餌、粉糍。」

 

「醢人掌四豆之實。

 

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麋臡。

 

饋食之豆,其實葵菹、蠃醢、脾析、{鹿蟲}醢,蜃、蚔醢,豚拍、魚醢。

 

加豆之實,芹菹、免醢,深蒲、醓醢,箈菹、雁醢,筍菹、魚醢。

 

羞豆之實,酏食、糝食。」

 

此等所陳,雖為祭祀,下云賓客亦如之,是賓客與祭祀不異。

 

故三十年「饗有昌歜、白、黑、形鹽」。

 

《公食大夫禮》亦有昌本之屬,此云加籩豆六品,必是此等之物,但傳文不具,無以言之。

 

加籩豆六品。

 

(食物六品加於籩豆。

 

籩豆,禮食器。)

 

享畢,夜出,文芊送於軍,取鄭二姬以歸。

 

(二姬,文芊女也。)

 

叔詹曰:「楚王其不沒乎!

 

(不以壽終。

 

○詹,章廉反。

 

沒,門忽反。)

 

為禮卒於無別,無別不可謂禮,將何以沒?」

 

諸侯是以知其不遂霸也。

 

(言楚子所以師敗城濮,終為商臣所弒。

 

○卒,子恤反。

 

別,彼列反,下同。

 

濮音卜。

 

弒音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54:06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五


【經】二十有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

 

(緡,宋邑。

 

高平昌邑縣東南有東緡城。

 

○緡,亡巾反。)

 

夏,五月,庚寅,宋公茲父卒。

 

(三同盟。)

 

疏注「三同盟」。

 

○正義曰:茲父以九年即位,其年盟於葵丘,十五年於牡丘,唯與魯同此二盟而已。

 

而云三者,並數盟於薄,釋宋公也。

 

案經盟於薄,始云釋宋公,則盟薄之時,宋公未得與盟。

 

而數之者,以凡盟之法,皆舍其前惡,結其後好,故宣十五年楚人圍宋,圍後始盟,及城下之盟,皆是其事。

 

今釋宣公之後,恐楚人伐宋,宋公恨楚,故盟以結之。

 

若未釋宋公之前,何須盟誓?

 

但經文欲顯公會之事,故盟在釋前。

 

劉炫以宋公不與薄盟,而規杜氏,非也。

 

秋,楚人伐陳。

 

疏「楚人伐陳」。

 

○正義曰:傳稱「楚成得臣帥師伐陳」,則是楚之貴卿也,而稱人者,《釋例》曰:「楚之君臣,最多混錯。

 

此乃楚之初興,未閑周之典禮,告命之書,自生異同,猶秦之辟陋,不與中國準。」

 

故成二年以上《春秋》未以入例也。

 

如杜彼言,楚不以得臣名告,故稱人耳。

 

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傳例曰:不書名,未同盟也。

 

杞入春秋稱侯,莊二十七年絀稱伯,至此用夷禮,貶稱子。

 

○絀,本又作黜,敕律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樓主| 發表於 2013-5-24 21:55:41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十五


【傳】二十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以討其不與盟於齊也。

 

(十九年盟於齊,以無忘桓公之德,而宋獨不會,複召齊人共盟鹿上,故今討之。

 

○與音預。

 

複,扶又反,下「不複成嫁」同。)

 

夏,五月,宋襄公卒,傷於泓故也。

 

(終於魚之言,得死為幸。)

 

秋,楚成得臣帥師伐陳,討其貳於宋也。

 

(成得臣,子玉也。)

 

遂取焦、夷,城頓而還。

 

(焦,今譙縣也。

 

夷,一名城父,今譙郡城父縣。

 

二地皆陳邑。

 

頓國,今汝陰南頓縣。

 

○焦,子消反。)

 

子文以為之功,使為令尹。

 

叔伯曰:「子若國何?」

 

(叔伯,楚大夫薳呂臣也。

 

以為子玉不任令尹。

 

○薳,為彼反。

 

不任音壬。)

 

對曰: 「吾以靖國也。

 

夫有大功而無貴仕,(貴仕,貴位。

 

○靖音靜。)

 

其人能靖者與,有幾?」

 

(言必矜功為亂,不可不賞。

 

○其人能靖者與,絕句。

 

與音餘。

 

幾,居宜反。)

 

九月,晉惠公卒。

 

(經在明年。

 

從赴。)

 

懷公命無從亡人,(懷公,子圉。

 

亡人,重耳。

 

○重,直龍反。)

 

期,期而不至,無赦。

 

狐突之子毛及偃從重耳在秦,弗召。

 

(偃,子犯也。

 

○期期,上如字,下音基;

 

下亦作期,下注「未期」亦音基。

 

從,才用反,後皆同。)

 

○冬,懷公執狐突,曰:「子來則免。」

 

(未期而執突,以不召子故。)

 

對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製也。

 

策名,委質,貳乃辟也。

 

(名書於所臣之策,屈膝而君事之,則不可以貳。

 

辟,罪也。

 

○質如字。

 

辟,婢亦反,注同。

 

膝,星曆反。)

 

疏注「名書」至「罪也」。

 

○正義曰:策,簡策也。

 

質,形體也。

 

古之仕者,於所臣之人,書已名於策,以明係屬之也。

 

拜則屈膝而委身體於地,以明敬奉之也。

 

名係於彼所事之君,則不可以貳心。

 

「辟,罪」,《釋詁》文。

 

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數矣。

 

若又召之,教之貳也。

 

父教子貳,何以事君?

 

刑之不濫,君之明也,臣之原也。

 

淫刑以逞,誰則無罪?

 

臣聞命矣。」

 

乃殺之。

 

卜偃稱疾不出,曰:「《周書》有之:『乃大明服。』

 

(《周書•康誥》言君能大明則民服。

 

○濫,力暫反。)

 

○已則不明而殺人以逞,不亦難乎?

 

民不見德而唯戮是聞,其何後之有?」

 

(言懷公必無後於晉,為二十四年殺懷公張本。

 

○逞,敕景反,本亦作「逞之」。)

 

十一月,杞成公卒。

 

書曰「子」,杞,夷也。

 

(成公始行夷禮以終其身,故於卒貶之。

 

杞實稱伯,仲尼以文貶稱子,故傳言:「書曰子」以明之。)

 

疏注「成公」至「明之」。

 

○正義曰:何休《膏肓》難《左氏》,云「杞子卒,豈當用夷禮死乎?」

 

故解之,此杞成公始行夷禮以終其身,故於卒貶之。

 

卒者,人之終,於終貶之,見其終身行夷禮也。

 

於時杞實稱伯,唯此獨稱子,是仲尼以文貶之稱子。

 

貶之而曰子者,《曲禮》曰:「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

 

四夷之君,爵不過子,故貶之為子,言如夷狄之大國耳。

 

不書名,未同盟也。

 

凡諸侯同盟,死則赴以名,禮也。

 

(隱七年己見,今重發不書名者,疑降爵故也。

 

此凡又為國史承告而書例。

 

○見,賢遍反。

 

重,直用反,下「重詳」同。

 

又為,如偽反,又如字。)

 

赴以名,則亦書之,(謂未同盟。)

 

不然則否,(謂同盟而不以名告。)

 

辟不敏也。

 

(敏猶審也。

 

同盟然後告名,赴者之禮也。

 

承赴,然後書策,史官之製也。

 

內外之宜不同,故傳重詳其義。)

 

疏「不書」至「敏也」。

 

○正義曰:隱七年已有例矣,今重發者,《釋例》曰:「杞侯降爵,嫌有異同盟。

 

傳重發不書之例,又更發凡者,以明雖薨,赴有法。

 

若或違之,國史亦承告而書,不必改正也。

 

赴以名,則亦書之者,謂諸侯雖不同盟,或以名赴也。

 

「不然則否,辟不敏者」,謂雖同盟,而赴不以名,則亦不書名,以審違謬也」。

 

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

 

(事在五年。

 

難,乃旦反。)

 

蒲城人慾戰,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享,受也。

 

保猶恃也。)

 

疏「享其生祿」。

 

○正義曰:人以祿生,故謂之生祿。

 

於是乎得人。

 

(以祿致眾。)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校,報也。

 

○校音教。)

 

吾其奔也。」

 

遂奔狄。

 

從者狐偃、趙衰、(衰,趙夙弟。

 

○衰,初危反。)

 

顛頡、魏武子、(武子,魏犨。

 

○頡,戶結反。

 

犨,尺由反。)

 

○司空季子。

 

(胥臣臼季也。

 

時狐毛、賈佗皆從,而獨舉此五人,賢而有大功。

 

○臼,其九反。

 

佗,徒何反。)

 

疏「胥臣」至「大功」。

 

○正義曰:胥,氏也;

 

臣,名也。

 

晉有臼邑,蓋食采於臼邑,字季子而為司空之官,故名氏互見也。

 

不言狐毛、賈佗,而獨舉此五人者,賢而有大功故也。

 

顛頡歸晉,尋即被戮,而言大功者,當為從亡之時有大功也。

 

《晉語》稱公子「長事賈佗」,佗非不賢,蓋傳文意之所在,便即言之,未必五人皆賢於賈佗。

 

狄人伐廧咎如,(廧咎如,赤狄之別種也,隗姓。

 

○廧,在良反。

 

咎,古刀反。

 

隗,五罪反,下文皆同。)

 

疏注「廧咎」至「隗姓」。

 

○正義曰:成三年「晉郤克、衛孫良夫伐廧咎如」,傳曰:「討赤狄之餘焉。」

 

彼言赤狄之餘,知是赤狄之別種也。

 

女曰叔隗、季隗,知為隗姓也。

 

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劉;

 

以叔隗妻趙衰,生盾。

 

(盾,趙宣子。

 

○鯈,直由反。

 

妻,七計反,下同。

 

盾,徒本反。)

 

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

 

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言將死入木,不複成嫁。)

 

請待子。」

 

處狄十二年而行。

 

(以五年奔狄,至十六年而去。

 

○請待子,絕句。)

 

○過衛,衛文公不禮焉。

 

出於五鹿,(五鹿,衛地。

 

今衛縣西北有地名五鹿,陽平元城縣東亦有五鹿。)

 

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賜也。」

 

(得土,有國之祥,故以為天賜。

 

○塊,苦對反,又苦怪反。)

 

稽首,受而載之。

 

疏「乞食」至「載之」。

 

○正義曰:《晉語》云:「過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舉塊以與之,公子怒,將鞭之。

 

子犯曰:『天賜也。

 

民以土服,又何求焉!

 

天事必象,十二年,必獲此土。

 

二三子誌之。

 

歲在壽星及鶉尾,其有此土乎!

 

天以命矣,複於壽星,獲於諸侯,天之道也,由是始之。

 

有此,其以戊申乎!

 

所以申土也。』

 

再拜稽首,受而載之。」

 

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四馬為乘,八十匹也。

 

○乘,繩證反,注及下皆同。)

 

公子安之,從者以為不可。

 

將行,謀於桑下。

 

(齊桓既卒,知孝公不可恃故。)

 

○蠶妾在其上,以告薑氏,(薑氏殺之。

 

薑氏,重耳妻,恐孝公怒其去,故殺妾以滅口。)

 

疏「及齊」至「殺之」。

 

○正義曰:《晉語》云:「齊侯妻之,甚善焉。

 

有馬二十乘,將死於齊而己。

 

曰:『民生安樂,孰知其他?』

 

桓公卒,孝公即位。

 

諸侯叛齊。

 

子犯知齊之不可以動,而知文公之安齊有終焉之心,欲行,而患之,與從者謀於桑下。

 

蠶妾在焉,莫知其在也。

 

妾告薑氏,薑氏殺之。」

 

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誌,其聞之者吾殺之矣。」

 

公子曰:「無之。」

 

薑曰:「行也,懷與安,實敗名。」

 

公子不可。

 

薑與子犯謀,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無去誌,故怒。

 

○敗,必邁反。

 

醒,星頂反。)

 

疏「醒以戈逐子犯」。

 

○正義曰:《晉語》云:「逐子犯,曰:『若無所濟,吾食舅氏肉,其知饜乎!』

 

舅犯走,且對曰:『若無所濟,吾未知死所,誰能與豺狼爭食?

 

若克有成,公子無亦晉之柔嘉,是以甘食。

 

偃之肉腥臊,將焉用之?』

 

遂行。」

 

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

 

浴,薄而觀之。

 

(薄,迫也。

 

駢脅,合脅。

 

○共音恭。

 

聞其駢幹,絕句。

 

駢,薄賢反。

 

脅,許業反。

 

《說文》云「駢脅,並也」。

 

《廣雅》云「脅幹謂之肋」。

 

《通俗》云「腋下謂之脅」。

 

欲觀,如字,絕句。

 

一讀至裸字絕句。

 

裸,力果反,又戶化反。

 

浴音欲。

 

薄,如字。

 

《國語》云:「薄,簾也」。

 

幹,古旦反。)

 

疏「及曹」至「觀之」。

 

○正義曰:斷其裸以上為句。

 

裸謂赤體無衣也。

 

駢脅,非裸不見,故欲觀其裸,伺其浴,乃逼迫以觀之。

 

《晉語》云「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狀,止其舍,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

 

孔晁云:「諜,候也。

 

微,蔽也。」

 

○注「薄,迫也。

 

駢脅,合幹」。

 

○正義曰:薄者,逼近之意,故為迫也。

 

《說文》云「駢脅,並幹了。

 

肋,脅骨也」。

 

《廣雅》云「脅幹謂之肋」。

 

孔晁云「聞公子脅幹是一骨,故欲觀之」。

 

《通俗文》曰「腋下謂之脅」。

 

如此諸說,則脅是腋下之名,其骨謂之肋,幹是肋之別名。

 

駢訓比也,骨相比迫若一骨然。

 

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

 

若以相,(若遂以為傅相。

 

○羈,紀宜反。

 

相,息亮反,下及注同。)

 

夫子必反其國。

 

反其國,必得誌於諸侯。

 

得誌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貳焉。」

 

(自貳,自別異於曹。

 

○盍,戶臘反。

 

蚤音早。

 

別,彼列反。)

 

乃饋盤飧,寘璧焉。

 

(臣無竟外之交,故用盤,藏璧飧中,不欲令人見。

 

○饋,其貴反,遺也。

 

飧音孫,《說文》云「餔也」,《字林》云「水澆飯也」。

 

寘,之豉反。

 

竟音境。

 

令,力呈反。)

 

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襄公贈之以馬二十乘。

 

(贈,送也。)

 

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

 

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啟,疏「天之所啟」。

 

○正義曰:啟,開也。

 

凡是天開道者,非人所能及,欲令鄭伯禮之。

 

人弗及也。

 

(啟,開也。)

 

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

 

疏「天其或者」。

 

○正義曰:天意不可必知,或言或者,謂天意或當然也。

 

將建諸,君其禮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蕃,息也。

 

○蕃音煩,注同。)

 

疏「男女」至「不蕃」。

 

○正義曰:禮「取妻不取同姓」。

 

辟違禮而取,故其生子,不能蕃息昌盛也。

 

《晉語》曰:「同姓不昏,懼不殖也。」

 

又曰:「異姓則異德,異德則異類。

 

異類雖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

 

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誌。

 

同誌雖遠,男女不相及,畏黷故也。

 

黷則生怨,怨亂育災,災育滅姓。

 

是故取辟同姓,畏亂災也。」

 

《周禮》不得取同姓,彼遂演說其意耳,未必取同姓者皆滅姓也。

 

晉公子,姬出也,而至於今,一也。

 

(犬戎狐姬之子,故曰姬出。)

 

離外之患,(出奔在外。)

 

而天下不靖晉國,殆將啟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三也。

 

(《國語》「狐偃、趙衰、賈佗、三人,皆卿才」。

 

○從如字,一音才用反。)

 

疏注「國語」至「卿才」。

 

○正義曰:《晉語》云:「僖負羈言於曹伯曰:『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才三人從之,可謂賢乎!』

 

宋公孫固言於襄公曰:『晉公子好善不厭,父事狐偃,師事趙衰,而長事賈佗。

 

此三人者,實左右之。

 

公子居則下之,動則諮焉。』

 

僖負羈言有卿才,公孫固說其名氏,知是一物,故並引之。

 

晉、鄭同儕,(儕,等也。

 

○儕,士皆反。)

 

其過子弟,固將禮焉,況天之所啟乎?」

 

弗聽。

 

及楚,楚子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

 

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

 

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

 

曰:「雖然,何以報我?」

 

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獲命,(三退不得楚止命也。

 

○過王,古禾反。)

 

其左執鞭弭,右屬櫜,以與君周旋。」

 

(弭,弓末無緣者。

 

櫜以受箭,以受弓。

 

屬,著也。

 

周旋,相追逐也。

 

○弭,莫爾反。

 

《爾雅》云「弓有緣者謂之弓,無緣者謂之弭」。

 

屬音燭,注同。

 

櫜,古刀反,受箭器。

 

九言反,弓衣。

 

緣,悅絹反。)

 

疏注「弭弓」至「逐也」。

 

○正義曰:《釋器》云:「弓有緣者謂之弓,無緣者謂之弭。」

 

李巡曰:「骨飾兩頭曰弓,不以骨飾兩頭曰弭。」

 

孫炎曰:「緣謂繳束而漆之,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

 

二說雖反,俱以弭為弓末也。

 

《詩》云「載櫜弓矢」。

 

則弓矢所藏,俱名櫜也。

 

昭元年傳「伍舉請垂櫜而入」,注云:「示無弓。」

 

則櫜亦受弓之物。

 

《方言》云:「弓藏謂之。」

 

此櫜、二物,必一弓一矢。

 

以是受弓,故云櫜以受箭,因對文而分之耳。

 

孔晁云:馬鞭及弓分在兩手,欲辟右帶櫜之文,故云左執。

 

子玉請殺之。

 

畏其誌大。

 

楚子曰:「晉公子廣而儉,(誌廣而體儉。)

 

文而有禮。

 

其從者肅而寬,(肅,敬也。)

 

忠而能力。

 

疏「廣而」至「能力」。

 

○正義曰:廣大者,失於奢僭,故美其能儉也。

 

文華者,失於傲慢,故美其能有禮也。

 

能敬者,失於褊急,故美其能寬容也。

 

忠誠者,未必有力,故美其能勤也。

 

此四者,每兩事相反,而美其能兼有之。

 

晉侯無親,外內惡之。

 

(晉侯,惠公也。

 

○惡,烏路反。)

 

吾聞姬姓,唐叔之後,其後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乎!

 

天將興之,誰能廢之。

 

違天必有大咎。」

 

乃送諸秦。

 

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懷嬴,子圉妻。

 

子圉諡懷公,故號為懷嬴。

 

○咎,其九反。

 

與焉音預。)

 

奉匜沃盥。

 

既而揮之。

 

(匜、沃、盥,器也。

 

揮,湔也。

 

○奉,芳勇反。

 

匜,以支反,一音以紙反;

 

《說文》云「似羹魁,柄中有道可注水」。

 

盥,古緩反。

 

揮,許韋反。

 

湔音薦,王音讚,一音箭,又音箋。)

 

疏注「匜沃」至「湔也」。

 

○正義曰:《說文》云:「匜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

 

「盥,澡手也。

 

從臼、水,臨皿。」

 

然則匜者,盛水器也。

 

盥謂洗手也。

 

沃謂澆水也。

 

懷嬴奉匜盛水為公子澆水,令公子洗手,既而以濕手揮之,使水湔汙其衣,故云「揮,湔也」。

 

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

 

(匹,敵也。)

 

公子懼,降服而囚。

 

(去上服,自拘囚以謝之。

 

○去,起呂反。

 

拘音俱。)

 

疏注「去上」至「謝之」。

 

○正義曰:《晉語》說此事云:「公子欲辭,司空季子、子犯、子餘勸取之。

 

乃歸女而納幣,且逆。」

 

孔晁云:「歸懷嬴,更以貴妾禮迎之也。」

 

服虔云:「申意於楚子,伸於知己;

 

降服於懷嬴,屈於不知己。」

 

他日,公享之。

 

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

 

(有文辭也。

 

○衰,初危反,下同。)

 

請使衰從。」

 

公子賦《河水》,(《河水》,逸《詩》。

 

義取河水朝宗於海,海喻秦。)

 

公賦《六月》。

 

(《六月》,《詩•小雅》,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喻公子還晉,必能匡王國。

 

古者禮會,因古詩以見意,故言賦。

 

《詩》,斷章也,其全稱《詩》篇者,多取首章之義,他皆放此。

 

○見,賢遍反。

 

斷,端緩反。)

 

疏注「六月」至「放此」。

 

○正義曰:杜言全引《詩》篇者,多取首章之義。

 

劉炫《規過》云:「案《春秋》賦《詩》,有雖舉篇名,不取首章之義者。

 

故襄二十七年公孫段賦《桑扈》,趙孟曰『匪交匪敖』,乃是卒章。

 

又昭元年云令尹賦《大明》之首章,既特言首章,明知舉篇名者不是首章。」

 

今刪定知不然者,以文四年賦《湛露》云「天子當陽」,又文十三年文子賦《四月》,是皆取首章。

 

若取餘章者,傳皆指言其事,則賦《載馳》之四章,《綠衣》之卒章是也。

 

所以令尹特言《大明》首章者,令尹意特取首章明德,故傳指言首章,與餘別也。

 

杜言多取首章,言多,則非是總皆如此。

 

劉以《春秋》賦《詩》有不取首章,以規杜氏,非也。

 

趙衰曰:「重耳拜賜。」

 

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

 

(下階一級,辭公子稽首。)

 

○級音急。

 

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詩》首章言匡王國,次章言佐天子,故趙衰因通言之,為明年秦伯納之張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20:26 , Processed in 0.11034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