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春秋左傳正義】

[複製鏈接]
401#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2:57:29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三


【經】十有八年,春,白狄來。

 

(不言朝,不能行朝禮。)

 

夏,晉人執衛行人石買。

 

(石買,即是伐曹者,宜即懲治本罪。

 

而晉因其為行人之使執之,故書「行人」以罪晉。

 

○使,所吏反。)

 

秋,齊師伐我北鄙。

 

(不書齊侯,齊侯不入竟。

 

○竟音境。)

 

冬,十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齊數行不義,諸侯同心俱圍之。

 

○數,所角反。)

 

曹伯負芻卒於師。

 

(無傳。

 

禮當與許男同。

 

三同盟。

 

○芻,初俱反。)

 

疏「十八年注禮當」至「同盟」。

 

○正義曰:僖四年,許男新臣卒,傳曰:「葬之以侯禮」也。

 

凡諸侯薨於朝會,加一等。

 

諸侯命有三等,男加一等,葬之以侯禮。

 

此曹是伯爵,與許男同,當葬以公禮也。

 

彼許男之卒,不書於師。

 

此言「卒於師」者,《釋例》曰:「若卒於朝會,或書師,或書地者,史之成文,非義例所存也。」

 

負芻以成十四年即位,十五年盟於戚,十七年於阿陵,襄五年於戚,九年於戲,十一年於亳城北,十六年於溴梁,凡六同盟。

 

不數成公之盟,溴梁是大夫,去之,是為三。

 

劉炫以杜為誤,非也。

 

楚公子午帥師伐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2#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2:58:29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三


【傳】十八年,春,白狄始來。

 

(白狄,狄之別名,未嚐與魯接,故曰始。)

 

夏,晉人執衛行人石買於長子,執孫蒯於純留,(長子、純留二縣,今皆屬上黨郡。

 

孫蒯不書,父在位,蒯非卿。

 

○長,丁丈反,或如字。

 

純,徒溫反,或如字,《地理誌》作「屯」。)

 

為曹故也。

 

(前年衛伐曹。

 

○為,於偽反。)

 

秋,齊侯伐我北鄙。

 

中行獻子將伐齊,夢與厲公訟,弗勝。

 

(厲公,獻子所弒者。

 

○弒,申誌反。)

 

公以戈擊之,首隊於前,跪而戴之,奉之以走,見梗陽之巫皋。

 

(梗陽,晉邑,在太原晉陽縣南。

 

皋,巫名也。

 

夢並見之。

 

○隊,直位反。

 

跪,其委反。

 

奉,芳勇反。

 

梗,古杏反。

 

皋,古刀反。)

 

他日,見諸道,與之言,同。

 

(巫亦夢見獻子與厲公訟。)

 

巫曰:「今茲主必死。

 

若有事於東方,則可以逞。」

 

(巫知獻子有死徵,故勸使快意伐齊。)

 

獻子許諾。

 

晉侯伐齊,將濟河,獻子以朱絲係玉二瑴(雙玉曰瑴。

 

○瑴,古學反。)

 

而禱曰:「齊環怙恃其險,負其眾庶,(環,齊靈公名。

 

負,依也。

 

○禱,丁老反,一音丁報反。

 

怙音戶。)

 

棄好背盟,陵虐神主。

 

(神主,民也。

 

謂數伐魯,殘民人。

 

○好,呼報反。

 

背音佩。

 

數,所角反。)

 

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彪,晉平公名。

 

稱臣者,明上有天子,以謙告神。

 

曾臣,猶末臣。)

 

疏「傳注彪晉」至「末臣」。

 

○正義曰:《王製》云:「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

 

則諸侯於河神,其辭不得稱臣。

 

故解其意,稱臣者,以明上有天子。

 

言已是天子之臣,以謙告神也。

 

曾祖、曾孫者,曾為重義。

 

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

 

曾臣猶末臣,謙卑之意耳。

 

其官臣偃實先後之。

 

(守官之臣,偃,獻子名。

 

○先,悉薦反。

 

後,戶豆反。

 

守,手又反,又如字。)

 

苟捷有功,無作神羞,(羞,恥也。)

 

官臣偃無敢複濟。

 

(偃信巫言,故以死自誓。

 

○複,扶又反,下注「複欲」同。)

 

唯爾有神裁之。」

 

沈玉而濟。

 

冬,十月,會於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

 

(溴梁,在十六年,盟曰:「同討不庭。

 

○沈音鴆,或如字。

 

濟,子禮反。)

 

齊侯禦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裏。

 

(平陰城,在濟北盧縣東北。

 

其城南有防,防有門。

 

於門外作塹橫行,廣一裏,故經書「圍」。

 

○禦,魚呂反。

 

塹,七豔反。

 

廣,古曠反,注同。)

 

疏注「平陰」至「書圍」。

 

○正義曰:平陰城南有防者,地形猶在,杜觀其跡而知之也。

 

言「塹防門而守之」,明是齊人自於門外作塹以固守也。

 

此平陰,齊邑,而言圍齊者,沈氏云:「君在,故稱圍。」

 

劉炫云:「案下傳範鞅門於雍門,又門於揚門,州綽門於東閭。

 

既門其三門,即是圍事。

 

杜何知不以門於三門為圍,必以禦諸平陰為圍乎?」

 

今刪定,知不然者,案上九年,諸侯伐鄭,傳稱門其三門,而經不稱圍,則攻門非圍也。

 

此傳云「塹防門而守之」,則是被圍之道。

 

劉以門其三門為圍而規杜氏,非也。

 

夙沙衛曰:「不能戰,莫如守險。」

 

(謂防門不足為險。)

 

弗聽。

 

諸侯之士門焉,齊人多死。

 

範宣子告析文子,(析文子,齊大夫子家。

 

○析,星曆反。)

 

曰:「吾知子,敢匿情乎?

 

魯人、莒人皆請以車千乘,自其鄉入,既許之矣。

 

若入,君必失國。

 

子盍圖之?」

 

子家以告公,公恐。

 

晏嬰聞之,曰:「君固無勇,而又聞是,弗能久矣。」

 

(不能久敵晉。

 

○匿,女力反。

 

乘,繩證反。

 

盍,戶臘反。

 

恐,曲勇反。)

 

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

 

(巫山,在盧縣東北。)

 

晉人使司馬斥山澤之險,雖所不至,必旆而疏陳之。

 

(斥,候也。

 

疏建旌旗以為陳,示眾也。

 

○斥音尺,一音昌夜反。

 

旆,步蓋反。

 

陳,直覲反,注同。)

 

使乘車者左實右偽,以旆先,(偽以衣服為人形也。

 

建旆以先驅。)

 

輿曳柴而從之。

 

(以揚塵。)

 

齊侯見之,畏其眾也,乃脫歸。

 

(脫,不張旗幟。

 

○脫,敕括反,注同,一音他外反。

 

幟,申誌反,一音赤誌反。)

 

丙寅晦,齊師夜遁。

 

師曠告晉侯曰:「鳥烏之聲樂,齊師其遁。」

 

(鳥烏得空營,故樂也。

 

○遁,徒困反。

 

樂音洛,注同。)

 

邢伯告中行伯(邢伯,晉大夫邢侯也。

 

中行伯,獻子。)

 

曰:「有班馬之聲,(夜遁,馬不相見,故鳴。

 

班,別也。

 

○別,彼列反。)

 

齊師其遁。」

 

叔向告晉侯曰:「城上有烏,齊師其遁。」

 

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陰,遂從齊師。

 

夙沙衛連大車以塞隧而殿。

 

(此衛所欲守險。

 

○連、大,並如字。

 

隧者,遂道也。

 

殿,都練反,下及注同。)

 

殖綽、郭最曰:「子殿國師,齊之辱也。

 

(奄人殿師,故以為辱。

 

○最,徐子會反。)

 

子姑先乎!」

 

乃代之殿。

 

衛殺馬於隘以塞道。

 

(恨二子,故塞其道,欲使晉得之。

 

隘,於懈反。)

 

晉州綽及之,射殖綽,中肩,兩矢夾脰。

 

(脰,頸也。

 

○射,食亦反,下注同。

 

中,丁仲反。

 

夾,古洽反,或古協反。

 

脰音豆。)

 

疏注「脰頸也」。

 

○正義曰:《說文》云:「脰,項也。」

 

《考工記》云「以脰鳴者」,又曰「大體短脰」,「數目頭脰」。

 

《公羊傳》稱「宋萬搏閔公,絕其脰」。

 

鄭玄、何休皆以脰為頸,頸之與項,亦一物也。

 

曰:「止,將為三軍獲;

 

不止,將取其衷。」

 

(不止,複欲射兩矢中央。

 

○衷音忠。)

 

顧曰:「為私誓。」

 

州綽曰:「有如日!」

 

(言必不殺女,明如日。

 

○女音汝。)

 

乃弛弓而自後縛之。

 

(反縛之。

 

○弛,式氏反,本又作「施」,音同。)

 

其右具丙(州綽之右。)

 

亦舍兵而縛郭最。

 

皆衿甲而縛,(衿甲,不解甲。

 

○舍音舍。

 

衿,其鴆反。)

 

疏「乃弛弓」。

 

○正義曰:下云「其右具丙亦舍兵」,則此是州綽弛弓也。

 

坐於中軍之鼓下。

 

晉人慾逐歸者,魯、衛請攻險。

 

(險,固城守者。

 

○守,手又反。)

 

己卯,荀偃、士匄以中軍克京茲。

 

(在平陰城東南。)

 

乙酉,魏絳、欒盈以下軍克邿。

 

(欒黶死,其子盈佐下軍。

 

平陰西有邿山。

 

○邿音詩。)

 

趙武、韓起以上軍圍盧,弗克。

 

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

 

(秦周,魯大夫。

 

趙武及之共伐萩也。

 

雍門,齊城門。

 

○雍,於用反。

 

萩音秋,本又作「秋」。)

 

範鞅門於雍門,其禦追喜以戈殺犬於門中;

 

(殺犬示間暇。

 

○間音閑。)

 

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

 

(莊子,孺子速也。

 

橁,木名。

 

○橁,敕倫反,又相倫反。)

 

己亥,焚雍門及西郭、南郭。

 

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竹木。

 

(二子,晉大夫。

 

○難,乃多反,又如字。)

 

壬寅,焚東郭、北郭,範鞅門於揚門。

 

(齊西門。)

 

州綽門於東閭,(齊東門。)

 

左驂迫,還於東門中,以枚數闔。

 

(枚,馬楇也。

 

闔,門扇也。

 

數其板,示不恐。

 

○驂,士南反。

 

迫音百。

 

還音旋,一音患。

 

枚,每回反。

 

數,所主反,注同。

 

闔,戶臘反。

 

楇,陟瓜反。

 

恐,曲勇反。)

 

齊侯駕,將走郵棠。

 

(郵棠,齊邑。

 

○郵音尢。)

 

大子與郭榮扣馬,(大子,光也。

 

榮,齊大夫。

 

○扣音口。)

 

曰:「師速而疾,略也。

 

(言欲略行其地,無久攻意。

 

○行,下孟反。)

 

將退矣,君何懼焉?

 

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

 

君必待之!」

 

將犯之。

 

大子抽劍斷鞅,乃止。

 

甲辰,東侵及氵維,南及沂。

 

(氵維水在東莞東北,至北海都昌縣入海。

 

沂水出東莞蓋縣,至下邳入泗。

 

○輕,遣政反,下同。

 

斷音短。

 

氵維,本又作「維」,音同。

 

沂,魚依反。

 

莞音官。

 

蓋,古害反。

 

邳,蒲悲反。

 

泗音四。)

 

鄭子孔欲去諸大夫,(欲專權。

 

○去,起呂反,下同。)

 

將叛晉而起楚師以去之。

 

使告子庚,子庚弗許。

 

(子庚,楚令尹公子午。)

 

楚子聞之,使楊豚尹宜告子庚曰:「國人謂不穀主社稷而不出師,死不從禮。

 

(不能承先君之業,死將不能先君之禮。

 

○豚,徒門反。)

 

不穀即位,於今五年,師徒不出,人其以不穀為自逸而忘先君之業矣。

 

(謂已未嚐統師自出。)

 

大夫圖之,其若之何?」

 

子庚歎曰:「君王其謂午懷安乎!

 

吾以利社稷也。」

 

見使者,稽首而對曰:「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嚐之。

 

(嚐,試其難易也。

 

○使,所吏反。

 

易,以豉反。)

 

若可,君而繼之。

 

不可,收師而退,可以無害,君亦無辱。」

 

子庚帥師治兵於汾。

 

(襄城縣東北有汾丘城。

 

○汾,扶云反。)

 

於是子蟜、伯有、子張從鄭伯伐齊。

 

(子張,公孫黑肱。)

 

子孔、子展、子西守。

 

二子知子孔之謀,(二子,子展、子西。

 

○守,手又反,下「完守」同。)

 

完守人保。

 

(完城郭,內保守。)

 

子孔不敢會楚師。

 

楚師伐鄭,次於魚陵。

 

(魚陵,魚齒山也,在南陽犨縣北,鄭地。

 

○犨,尺由反。)

 

右師城上棘,遂涉潁,次於旃然。

 

(將涉潁,故於水邊權築小城,以為進退之備。

 

旃然水出熒陽城皋縣,東入汴。

 

○旃,之然反。

 

汴,皮彥反。)

 

蒍子馮、公子格率銳師侵費滑、胥靡、獻於、雍梁。

 

(胥靡、獻於、雍梁,皆鄭邑。

 

河南陽翟縣東北有雍氏城。

 

○蒍,本又作「薳」,於委反。

 

馮,皮冰反。

 

費,扶味反。

 

滑,於八反。

 

雍,於用反。)

 

右回梅山,(在熒陽密縣東北。

 

○回,如字,徐胡猥反。)

 

侵鄭東北,至於蟲牢而反。

 

子庚門於純門,信於城下而還,(信,再宿也。

 

○牢,力刀反。

 

純,如字,一音市荀反。)

 

涉於魚齒之下。

 

(魚齒山之下有滍水,故言涉。

 

○滍音雉。)

 

甚雨及之,楚師多凍,役徒幾盡。

 

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

 

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歌者,吹律以詠八風。

 

南風音微,故曰「不競」也。

 

師曠唯歌南北風者,聽晉、楚之強弱。

 

○凍,丁弄反。

 

幾音祈。

 

驟,仕救反。)

 

疏「甚雨及之」。

 

○正義曰:楚師南行,有大雨從北而南,逐及楚師。

 

○注「歌者」至「彊弱」。

 

○正義曰:律呂雖有十二,其風有八。

 

八風者,乾風不周,坎風廣莫,艮風調,震風明庶,巽風清明,離風景,坤風涼,兌風閭闔。

 

八方之風,風別先有音曲,總吹律呂,以詠八方音曲。

 

今師曠以律呂歌南風音曲,南風音微,不與律聲相應,故云「不競」。

 

服虔以為卯酉以北律呂為北風,以南為南風。

 

與杜八風義違,非杜義也。

 

多死聲。

 

楚必無功。」

 

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

 

(歲在豕韋,月又建亥,故曰「多在西北」。)

 

南師不時,必無功。」

 

(不時,謂觸歲月。)

 

叔向曰:「在其君之德也。」

 

(言天時、地利不如人和。)

 

疏「多死聲」。

 

○正義曰:服虔云:「南風律氣不至,故聲多死。」

 

○注「歲在」至「西北」。

 

○正義曰:歲君右行於天,大率一歲行一次。

 

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距此十一年。

 

卻而數之,此年在豕韋。

 

豕韋一名娵訾,當亥之次也。

 

周十二月,夏之十月,其月又建亥,故曰「多在西北」。

 

○注「言天」至「人和」。

 

○正義曰:《孟子》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3#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2:59:20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四


襄十九年,盡二十一年

【經】十有九年,春,王正月,諸侯盟於祝柯。

 

(前年圍齊之諸侯也。

 

祝柯縣今屬濟南郡。

 

○柯,古多反。)

 

晉人執邾子。

 

(稱人以執,惡及民也。)

 

公至自伐齊。

 

(無傳。)

 

疏「十九年公」至「自伐齊」。

 

○正義曰:往年圍齊,今以伐致,傳既不說,杜亦不解。

 

《公羊傳》曰:「此同圍齊也,何以致伐?

 

未圍齊也。

 

未圍齊,則其言圍齊何?

 

抑齊也。

 

曷為抑齊?

 

為其亟伐。」

 

其意言往年同圍齊者,實非圍齊,故以伐致。

 

案傳「攻平陰,齊侯塹防門而守之」,則是兵實圍齊,不得如《公羊》說也。

 

賈逵云:圍齊而致伐,以策伐勳也。

 

伐者,加兵之名,圍則伐內之別。

 

圍伐終是一事,不得各有其勳,何言策伐勳也?

 

但圍是伐內之別。

 

此言「至自伐齊」。

 

僖二十九年言「至自圍許」,史異辭,無義例。

 

取邾田,自漷水。

 

(取邾田,以郭水為界也。

 

漷水出東海合鄉縣,西南經魯國至高平湖陸縣入泗。

 

○漷,好虢反;

 

徐音郭,又虎伯反;

 

《字林》,口郭、口獲二反。)

 

季孫宿如晉。

 

葬曹成公。

 

(無傳。)

 

夏,衛孫林父帥師伐齊。

 

秋,七月,辛卯,齊侯環卒。

 

(世子光三與魯同盟。)

 

疏注「世子」至「同盟」。

 

○正義曰:環以成十年即位,十五年國佐盟於戚,十七年自盟於柯陵,十八年崔杼於虛朾。

 

襄三年世子光於雞澤,五年世子光於戚,九年世子光於戲,十一年世子光於亳城北。

 

不數成公之世,世子光猶四同盟。

 

言三者,襄五年戚盟,不書經,故杜不數。

 

劉炫以為杜誤,非也。

 

晉士匄帥師侵齊,至穀,聞齊侯卒,乃還。

 

(詳錄所至及還者,善得禮。)

 

八月,丙辰,仲孫蔑卒。

 

(無傳。)

 

齊殺其大夫高厚。

 

鄭殺其大夫公子嘉。

 

冬,葬齊靈公。

 

(無傳。)

 

城西郛。

 

(魯西郭。○郛,芳夫反。)

 

叔孫豹會晉士匄於柯。

 

(魏郡內黃縣東北有柯城。)

 

城武城。

 

(泰山南武城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00:38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四


【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沂上,盟於督揚,曰:「大毋侵小。」

 

(督揚即祝柯也。

 

○督,丁毒反。

 

毋音無。)

 

執邾悼公,以其伐我故。

 

(伐魯在十七年。)

 

遂次於泗上,疆我田。

 

(正邾魯之界也。

 

泗,水名。

 

○疆,居良反。)

 

取邾田,自漷水歸之於我。

 

(邾田在漷水北,今更以漷為界,故曰取邾田。)

 

疏「傳注邾田」至「邾田」。

 

○正義曰:邾在魯南,田在漷水北,今更以漷水為界,取邾漷北之田,歸於魯也。

 

十六年「命歸侵田」,此年正邾魯之界,則此田舊是魯界,邾人取以為己有,今日使之歸魯,故曰「取邾田」也。

 

《公羊傳》曰:「其言自漷水何?

 

以漷為竟也。

 

何言乎以漷為竟?

 

漷移也。」

 

其意言邾、魯以漷水為竟,漷水移人邾界,魯隨而有之。

 

賈、服取以為說,言刺晉偏而魯貪。

 

案傳晉命歸侵田,此田邾先侵,魯追令反本,何晉偏而魯貪,《公羊》之說,不可通也。

 

晉侯先歸。

 

公享晉六卿於蒲圃,(六卿過魯。

 

○圃,布古反。

 

過,古禾反。)

 

賜之三命之服;

 

軍尉、司馬、司空、輿尉、候奄皆受一命之服。

 

(如鞍戰還之賜,唯無先輅。

 

○鞍音安。)

 

賄荀偃束錦、加璧、乘馬,先吳壽夢之鼎。

 

(荀偃,中軍元帥,故特賄之。

 

五匹為束。

 

四馬為乘。

 

壽夢,吳子乘也。

 

獻鼎於魯,因以為名。

 

古之獻物,必有以先,今以璧馬為鼎之先。

 

○賄,呼罪反。

 

乘馬,繩證反,注「四馬為乘」同。

 

先吳,悉薦反,又如字。

 

夢,莫公反。

 

帥,所類反。)

 

疏注「荀偃」至「之先」。

 

○正義曰:《雜記》云「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

 

鄭玄云:「納幣謂昏禮納徵也。

 

十個為束,貴成數。

 

兩兩者合其卷,是謂五兩。

 

八尺曰尋。

 

一兩五尋,則每卷二丈也,合之則四十尺。

 

今謂之匹,猶匹偶之云。」

 

彼雖主說昏幣,但經、傳所言束帛、束錦者,其朿多少皆與彼同,故云五匹為朿也。

 

吳子乘以十二年卒,乘獻此鼎於魯,魯人因以其人名之,謂之「吳壽夢之鼎」。

 

今以此鼎賄荀偃也。

 

古之獻物,必有以先之。

 

《老子》云:「雖有拱抱之璧,以先駟馬。」

 

謂以璧為馬先也。

 

僖三十三年「鄭商人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謂以韋為牛先也。

 

二十六年「鄭伯賜子展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謂以車服為邑之先也。

 

皆以輕物先重物,此錦璧可執,馬可牽行,皆輕於鼎,故以璧馬為鼎之先,以輕先重,非以賤先貴,鼎價未必貴於璧馬也。

 

荀偃癉疽,生瘍於頭。

 

(癉疽,惡創。

 

○癉,丁但反,徐音旦。

 

疽,七徐反。

 

瘍音羊。

 

創,初良反。)

 

疏癉疽生瘍於頭。

 

○正義曰:《說文》云:「癉,勞病也。

 

疽,癰也。

 

癰,腫也。

 

瘍,頭創也。」

 

然則傳言荀偃病此疽腫,腫潰,遂生創於頭。

 

杜云「癉疽,惡創」,略言其病創耳。

 

濟河,及著雍,病,目出。

 

大夫先歸者皆反。

 

士匄請見,弗內。

 

請後,曰「鄭甥可」。

 

(士匄,中軍佐,故問後也。

 

鄭甥,荀吳。

 

其母鄭女。

 

○著,張慮反,又直慮反。

 

雍,於用反。

 

見,賢遍反。)

 

二月,甲寅,卒,而視,不可含。

 

(目開口噤。

 

○視如字,徐市至反,下同。

 

含,戶暗反,本亦作唅,下同。

 

噤,其蔭反。)

 

宣子盥而撫之,曰:「事吳敢不如事主!」

 

猶視。

 

(大夫稱主。

 

○盥音管。)

 

欒懷子曰:「其為未卒事於齊故也乎?」

 

(懷子,欒盈。

 

○為,於偽反,下注「為懷子」同。)

 

乃複撫之曰:「主苟終,所不嗣事於齊者,有如河!」

 

乃瞑,受含。

 

(嗣,續也。

 

○複,扶又反。

 

瞑,亡丁反,一音亡平反。

 

桓譚以為荀偃病而目出,初死其目未合,屍冷乃合,非其有所知也。

 

傳因其異而記之耳。)

 

宣子出,曰:「吾淺之為丈夫也!」

 

(自恨以私待人。)

 

晉欒魴帥師從衛孫文子伐齊。

 

(為懷子之言故也。

 

欒魴,欒氏族。

 

不書,兵並林父,不別告也。

 

經書夏,從告。

 

○並如字,又必政反。)

 

季武子如晉拜師,(謝討齊。)

 

晉侯享之。

 

範宣子為政,(代荀偃將中軍。

 

○將,子匠反,後放此。)

 

賦《黍苗》。

 

(《黍苗》,《詩•小雅》。

 

美召伯勞來諸侯,如陰雨之長黍苗也。

 

喻晉君憂勞魯國,猶召伯。

 

○召,上照反,下同。

 

勞,力報反,來,力代反。

 

長,丁丈反。)

 

季武子興,再拜稽首,曰:「小國之仰大國也,如百穀之仰膏雨焉!

 

若常膏之,其天下輯睦,豈唯敝邑?」

 

賦《六月》。

 

(《六月》,尹吉甫佐天子征伐之詩。

 

以晉侯比吉甫,出征以匡王國。

 

○仰,如字,徐五亮反,下同。

 

膏雨,如字,徐古報反。

 

常膏,古報反,又如字。

 

輯,音集,本又作集。

 

「百穀」。

 

○正義曰:穀之種類極多,言百,舉成數也。)

 

季武子以所得於齊之兵,作林鍾而銘魯功焉。

 

(林鍾,律名。

 

鑄鍾,聲應林鍾,因以為名。

 

○鑄,之樹反。

 

應,應對之應。)

 

疏注「林鍾」至「為名」。

 

○正義曰:《月令》季夏,「律中林鍾」。

 

是林鍾,六月之律名也。

 

《周語》云:「景王將鑄無射,問律於泠州鳩。

 

對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

 

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製,度律均鍾,百官軌儀。』

 

賈逵云:「律謂六律、六呂。

 

以均鍾大小清濁也。」

 

考,成也。

 

成,平也。

 

平中和之聲,度律呂之長短,以立均鍾,以成和平之聲,而百官之道,得象而儀之。

 

是言度律呂長短,然後鑄鍾,鍾聲應律,遂以律名鍾。

 

此鍾聲應林鍾,故以林鍾為名。

 

臧武仲謂季孫曰:「非禮也!

 

夫銘,天子令德,(天子銘德不銘功。)

 

諸侯言時計功,(舉得時,動有功,則可銘也。)

 

大夫稱伐。

 

(銘其功伐之勞。)

 

今稱伐,則下等也;

 

(從大夫故。)

 

疏「今稱伐,則下等也」。

 

○正義曰:諸侯之銘當言時既功時計功。

 

魯之伐齊也,借人之力,功非已有。

 

妨民農務,不可謂時。

 

二者既無可稱,唯有從行征伐,可得稱伐勞耳。

 

伐雖可稱,若稱伐,則從大夫之例,於三者為下等,不足為功美也。

 

計功,則借人也,(借晉力也。

 

○借,如字,一音情亦反。)

 

言時,則妨民多矣,何以為銘?

 

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彝,常也。

 

謂鍾鼎為宗廟之常器。

 

○夫音扶。

 

彝,以之反。)

 

銘其功烈以示子孫,昭明德而懲無禮也。

 

今將借人之力以救其死,若之何銘之?

 

小國幸於大國,(以勝大國為幸。

 

○懲,直升反。)

 

而昭所獲焉以怒之,亡之道也。」

 

(為城西郛武城傳。)

 

齊侯娶於魯,曰顏懿姬,無子。

 

其侄鬷聲姬生光,以為大子。

 

(兄子曰侄。

 

顏、鬷皆二姬母姓,因以為號。

 

懿、聲皆諡。

 

○娶,子住反。

 

侄,直結反。

 

鬷,子公反。)

 

諸子仲子、戎子,戎子嬖。

 

(諸子,諸妾姓子者。

 

二子,皆宋女。

 

○仲,本亦作中,音仲,下皆放此。

 

嬖,必計反。)

 

仲子生牙,屬諸戎子。

 

(屬,託之。

 

○屬,音之蜀反,注同。)

 

戎子請以為大子,許之。

 

(齊侯許之。)

 

仲子曰:「不可!

 

廢常,不祥,(廢立嫡之常。

 

○嫡,本或作適,丁曆反。)

 

間諸侯,難。

 

(事難成也。

 

○間,間廁之間。)

 

光之立也,列於諸侯矣。

 

(列諸侯之會。)

 

今無故而廢之,是專黜諸侯,(謂光已有諸侯之尊。)

 

而以難犯不祥也。

 

君必悔之!」

 

公曰:「在我而已。」

 

遂東大子光。

 

(廢而徙之東鄙。)

 

使高厚傅牙以為大子,夙沙衛為少傅。

 

齊侯疾,崔杼微逆光。

 

疾病,而立之。

 

光殺戎子,(終言之。

 

○少,詩照反,下注「公猶少」同。

 

杼,直呂反。)

 

疏注「終言之」。

 

○正義曰:知終言之者,以云「屍諸朝,非禮」,下始云五月「齊靈公卒,莊公即位」。

 

若非即位之後,豈得屍戎子於朝?

 

故傳終言之。

 

屍諸朝,非禮也。

 

婦人無刑。

 

(無黥、刖之刑。

 

○黥,其京反。

 

刖音月,又五刮反。)

 

疏注「無黥、刖之刑」。

 

○正義曰:婦人淫,則閉之於宮,犯死不得不殺,而云「婦人無刑」,知其於五刑之中無三等刑耳。

 

三等,墨、劓、刖也。

 

三等之刑,墨輕,刖重,故舉其輕重而略其劓也。

 

《周禮》謂之「墨」,《尚書》謂之「黥」,黥、墨為一,故依《尚書》言黥也。

 

服虔云:「婦人從人者也,故不為製刑。

 

及犯惡,從男子之刑也。」

 

若與男子俱受黥、刖、劓,亦是婦人刑矣。

 

何獨主男子而婦人從之也?

 

劉難服云:犯淫,則男子割勢,婦人閉宮,豈得從男子乎?

 

雖有刑,不在朝市。

 

(謂犯死刑者,猶不暴屍。

 

○暴,蒲卜反。)

 

夏,五月,壬辰,晦,齊靈公卒。

 

(經書七月辛卯,光定位而後赴。)

 

莊公即位。

 

(太子光也。)

 

執公子牙於句瀆之丘。

 

以夙沙衛易已,衛奔高唐以叛。

 

(光謂衛教公易己。

 

高唐在祝柯縣西北。

 

○句,古侯反。

 

瀆音豆。)

 

晉士匄侵齊,及穀,聞喪而還,禮也。

 

(禮之常,不必待君命。)

 

疏注「禮之」至「君命」。

 

○正義曰:傳言「禮也」,則兵不伐喪,必有常禮,禮有此法,故「聞喪即還」。

 

《公羊傳》曰:「還者何?

 

善辭也。

 

何善爾?

 

大其不伐喪也。

 

此受命乎君而伐齊,則何大乎其不伐喪?

 

大夫以君命出,進退在大夫也。」

 

何休云:「禮,兵不從中,禦外臨事製宜,唯義所在,故善之。」

 

是與《左氏》同也。

 

《穀梁傳》曰:「還者,事未畢之辭也。

 

不伐喪,善之也。

 

善之則何為未畢也?

 

君不屍小事,臣不專大名。

 

善則稱君,過則稱已,則民作讓矣。

 

士匄外專君命,故非之也。

 

然則為士匄者宜奈何?

 

宜樿帷而歸命乎介。」

 

其意言待命乃還,故杜言不必待君命,所以排《穀梁》也。

 

於四月,丁未,(於此年四月。)

 

鄭公孫蠆卒,赴於晉大夫。

 

範宣子言於晉侯,以其善於伐秦也。

 

(十四年晉伐秦,子蟜見諸侯師,而勸之濟涇。)

 

六月,晉侯請於王,王追賜之大路,使以行,禮也。

 

(大路,天子所賜車之總名,以行葬禮。

 

傳言大夫有功,則賜服路。)

 

疏注「大路」至「服路」。

 

○正義曰:二十四年「穆叔如周,王嘉其有禮,賜之大路」。

 

與此並賜諸侯之卿,其文皆云「大路」。

 

知大路,天子所賜車之總名也。

 

《周禮•巾車》:「王之五路:有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

 

又有「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大夫乘墨車,士乘棧車,庶人乘役車」。

 

又曰:「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

 

《周禮》有此文耳。

 

其封諸侯,賜之以車,則同姓以金路,異姓以象路,四衛以革路,蕃國以木路。

 

其賜諸侯之卿,則無文。

 

《釋例》曰:「《周宮》王之五路,及卿大夫士服車各有名。

 

又有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

 

謂此上五路之良、散,當以出賜,故言「其用無常」也。

 

傳通稱玉路、金路為大路,及賜魯穆叔、鄭子蟜當是革路。

 

若木路所以封四衛及蕃國之君也,而亦曰大路者,據受王之殊錫,皆舉其總名,或云先,或云次,當各自以就數為差也。

 

杜言當是革路,若木路者,雖疑不敢質,謂當是此二路也。

 

必疑然者,以服車稱車不稱路,王若賜之夏篆、夏縵,不應謂之為大路。

 

名之曰大路,必在五路之中矣。

 

金路、象路乃賜同姓,異姓之國君不可以賜其臣,而傳稱列國之卿當小國之君,固周製也。

 

位當小國之君,則車亦可以同之。

 

故疑是革路,若木路也。

 

革路、木路,路之卑者,亦稱大路者,以受王殊賜,皆舉其總名也。

 

若受之於君,或稱先或稱次。

 

杜云以就數為差者,三命之卿就數三,再命之卿就數二,故鄭賜子展先路,三命之服,子產次路,再命之服是也。

 

若其不然,王賜叔孫穆子其車若是夏篆、夏縵,即與常車無異,何故生弗敢乘,及死乃請以葬也?

 

鄉飲酒禮者,大夫之禮也。

 

「工人卒歌,主人獻工,大師則為之洗」,鄭玄云:「大夫若君賜之樂,謂之大師為之洗,尊之也。」

 

彼尊君賜樂,謂工師為太師,此尊王賜車,謂王車為大路,其意類於彼也。

 

何休《膏肓》以天子車稱大路,諸侯車稱路車,大夫稱車;

 

今鄭子蟜,諸侯之大夫耳,當與天子士同,賜其車而名之曰大路,非正也;

 

孔子曰「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名不正,則言不順」:於義《左氏》為短。

 

案《周禮》「天子袞冕」,上公亦稱袞冕,天子析羽為旌,諸侯及大夫亦稱旌。

 

又天子樂官稱大師,《鄉飲酒禮》君賜樂亦稱大師,此皆名同於上。

 

則卿大夫大路,何獨不可同之於天子大路之名乎?

 

何休之難,非也。

 

秋,八月,齊崔侯殺高厚於灑藍,而兼其室。

 

(灑藍,齊地。

 

○灑,色買反,徐所綺反。

 

藍,力甘反。)

 

書曰「齊殺其大夫」,從君於昏也。

 

(傳解經不言崔杼殺,而為國討文。)

 

鄭子孔之為政也專。

 

(專權。)

 

國人患之,乃討西宮之難(十年,尉止等作難西宮,子孔知而不言。

 

○難,乃旦反,注及下同。)

 

與純門之師。

 

(前年,子孔召楚師至純門。)

 

子孔當罪,以其甲及子革、子良氏之甲守。

 

(以自守也。

 

○守,手反反,下「守備」同。)

 

甲辰,子展、子西率國人伐之,殺子孔而分其室。

 

書曰「鄭殺其大夫」,專也。

 

(亦以國討為文。)

 

子然、子孔,宋子之子也;

 

(子然,子革父。)

 

士子孔,圭媯之子也。

 

(宋子、圭媯,皆鄭穆公妾。

 

士子孔,子良父。

 

○媯,居危反。)

 

圭媯之班亞宋子,而相親也;

 

(亞,次也。

 

○亞,於嫁反。)

 

士子孔亦相親也。

 

僖之四年,子然卒;

 

(鄭僖四年,魯襄六年。)

 

簡之元年,士子孔卒。

 

(魯襄八年。)

 

司徒孔實相子革、子良之室,(司徒孔與二父相親,故相助其子。

 

○相,息亮反,注同。)

 

三室如一,(言同心。)

 

故及於難。

 

(故二子並及難。)

 

子革、子良出奔楚。

 

子革為右尹。

 

(子革即鄭丹。)

 

鄭人使子展當國,子西聽政,立子產為卿。

 

(簡公猶幼,故大夫當國。)

 

齊慶封圍高唐,弗克。

 

(夙沙衛以叛,故圍之。)

 

冬,十一月,齊侯圍之,見衛在城上,號之,乃下。

 

(衛下與齊侯語。

 

○號,徐胡報反,召也;

 

一音戶刀反。)

 

問守備焉,以無備告。

 

揖之,乃登。

 

(齊侯以衛告誠,揖而禮之,欲生之也。

 

衛誌於戰死,故不順齊侯之揖,而還登城。)

 

疏「見衛」至「乃登」。

 

○正義曰:杜於此注皆用賈逵之說。

 

服虔引彭仲博云:齊欲誅衛,呼而下,與之言,固可取之,無為揖之複令登城。

 

仲博以為齊侯號衛,衛慚而下,云「問守備焉」,問衛之守高唐者。

 

衛無恩信,故今守者以無備告,齊侯善其言,故揖之,乃命士卒登城。

 

服虔謂此說近之。

 

案傳之次第「衛在城上,號之,乃下」,是衛下也。

 

「問守備焉」,問衛也。

 

若其別問餘人,當云問其守者,不得云「問守備」也。

 

若齊侯揖之,而命士卒登城,則士於此時已登矣。

 

何故下文方曰「殖綽、工僂會夜縋納師」也?

 

衛已下城齊侯不即執取者,或有所隔礙不得取之。

 

漢末曹操與馬超對語,徐晃與關羽對語,皆仇敵交言,而不能相取,亦何怪古之人乎?

 

聞師將傅,食高唐人。

 

殖綽、工僂會夜縋納師,(因其會食。

 

二子,齊大夫。

 

○傅音附。

 

食音嗣。

 

僂,力侯反。

 

縋,直偽反。)

 

疏「夜縋納師」。

 

○正義曰:二子因其無備,先往城上,乃從城上縣繩納師。

 

醢衛於軍。

 

(○醢音海。)

 

城西郛,懼齊也。

 

(前年與晉伐齊,又鑄其器為鍾,故懼。)

 

齊及晉平,盟於大隧。

 

(大隧,地闕。

 

○隧音遂。)

 

故穆叔會範宣子於柯。

 

(齊、晉平,魯懼齊,故為柯會以自固。)

 

穆叔見叔向,賦《載馳》之四章。

 

(四章曰:「控於大邦,誰因誰極!」

 

控,引也。

 

取其欲引大國以自救助。

 

○控,苦貢反。)

 

疏注「四章」至「救助」。

 

○正義曰:「控於大邦」乃是《載馳》五章,而云四章者,文十三年鄭子家賦《載馳》之四章,義取「控於大邦」,意在五章,而並賦四章,彼注已云四章以下,故於此略之。

 

《詩》注云:「極,至也。」

 

今衛侯欲求援引之力,助於大國之諸侯,亦誰因乎!

 

由誰至乎!

 

閔之,故欲歸問之」。

 

叔向曰:「敢不承命!」

 

(叔向度齊未肯以盟服,故許救魯。

 

○度,待洛反。)

 

穆叔歸,曰:「齊猶未也,不可以不懼。」

 

乃城武城。

 

衛石共子卒,(石買。

 

○共音恭。)

 

悼子不哀。

 

(買之子石惡。)

 

孔成子曰:「是謂蹶其本,(蹶,猶拔也。

 

○蹶,徐求月反,拔也,一音居月反,又居衛反。)

 

疏注「蹶猶拔也」。

 

○正義曰:蹶者,倒也。

 

樹倒必拔根,故云「蹶,猶拔也」。

 

父是親之極,孝為德之本,於父尚猶不哀,必是不能愛人也。

 

己不愛人,人亦不愛己。

 

己人皆不愛,必將喪家,知其不能保有宗嗣也。

 

必不有其宗。」

 

(為二十八年石惡出奔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5#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01:25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四


【經】二十年,春,王正月,辛亥,仲孫速會莒人盟於向。

 

(向,莒邑。

 

○向,舒亮反。)

 

夏,六月,庚申,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於澶淵。

 

(澶淵在頓丘縣南,今名繁汙。

 

此衛地,又近戚田。

 

○澶,市然反。

 

汙音紆。

 

近,附近之近。)

 

秋,公至自會。

 

(無傳。)

 

仲孫速帥師伐邾。

 

蔡殺其大夫公子燮。

 

(莊公子。

 

○燮,息協反。)

 

蔡公子履出奔楚。

 

(燮母弟也。)

 

陳侯之弟黃出奔楚。

 

(稱弟,明無罪也。)

 

疏注「稱弟,明無罪也」。

 

○正義曰:傳「言非其罪也」,則無罪之文明矣。

 

而云「稱弟,明無罪」者,賈逵以為稱名,罪其逼。

 

杜以鄭段有罪,去弟以罪段,今此存弟,非是罪黃之文也,言此以排賈氏也。

 

叔老如齊。

 

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無傳。)

 

季孫宿如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6#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02:03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四


【傳】二十年,春,及莒平。

 

孟莊子會莒人,盟於向,督揚之盟故也。

 

(莒數伐魯,前年諸侯盟督揚以和解之。

 

故二國自複共盟,結其好。

 

○數,所角反,下同。

 

解,古買反,又戶買反。

 

複,扶又反,下始複同。

 

好,呼報反,下皆同。)

 

疏「傳盟於」至「故也」。

 

○正義曰:於經,服異則稱同盟,此齊成而盟,不言同者,往年齊與晉平,盟於大隧,是齊已服於晉矣。

 

非於此始服,故不言同也。

 

晉以齊既平和而召諸侯以為此會,傳解其為盟之意,故云「齊成」也。

 

夏,盟於澶淵,齊成故也。

 

(齊與晉平。)

 

邾人驟至,以諸侯之事弗能報也。

 

(驟,數也。

 

謂十五年、十七年伐魯。)

 

秋,孟莊子伐邾以報之。

 

(既盟而又伐之,非。)

 

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晉,(背楚。

 

○背音佩。)

 

蔡人殺之。

 

公子履,其母弟也。

 

故出奔楚。

 

(與兄同謀故。)

 

陳慶虎、慶寅畏公子黃之逼,(二慶,陳卿。

 

恐黃逼奪其政。

 

○逼,彼力反。)

 

訴諸楚曰:「與蔡司馬同謀。」

 

(同欲之晉。)

 

楚人以為討。

 

(討,責陳。)

 

公子黃出奔楚。

 

(奔楚自理。)

 

初,蔡文侯欲事晉,曰:「先君與於踐土之盟,(先君,文侯父莊侯甲午也。

 

踐土盟在僖二十八年。

 

○與音預。)

 

晉不可棄,且兄弟也。」

 

畏楚,不能行而卒。

 

(宣十七年,文侯卒。)

 

楚人使蔡無常,(徵發無準。)

 

公子燮求從先君以利蔡,不能而死。

 

書曰「蔡殺其大夫公子燮」,言不與民同欲也。

 

(罪其違眾。)

 

「陳侯之弟黃出奔楚」,言非其罪也。

 

(稱弟,罪陳侯及二慶。)

 

疏注「稱弟」至「二慶」。

 

○正義曰:稱弟者,止為罪陳侯。

 

但陳侯之罪,罪在信二慶,故杜兼言二慶耳。

 

稱弟不為罪二慶也。

 

《釋例》曰:「兄而害弟者,稱弟以章兄罪。

 

弟又害兄,則去弟以罪弟身。

 

推此以觀其餘,秦伯之弟針,陳侯之弟黃,皆是兄害其弟者也。

 

秦伯有千乘之國,而不能容其母弟,傳曰『罪秦伯也』。

 

歸罪秦伯,則針罪輕也。

 

陳侯不能製禦臣下,使逐其弟。

 

傳曰『言非其罪也』。

 

非黃之罪,則罪在陳侯。

 

示互舉之文也。」

 

公子黃將出奔,呼於國曰:「慶氏無道,求專陳國,暴蔑其君,而去其親,五年不滅,是無天也。」

 

(為二十三年陳殺二慶傳。

 

○呼,好故反。

 

去,起呂反。)

 

○齊子初聘於齊,禮也。

 

(齊、魯有怨,朝聘禮絕,今始複通,故曰初。

 

繼好息民,故曰禮。)

 

冬,季武子如宋,報向戌之聘也。

 

(向戌聘在十五年。)

 

褚師段逆之以受享,(段,共公子子石也。

 

逆以入國,受享禮。

 

○褚,張呂反。

 

段,徐徒亂反。

 

共音恭。)

 

賦《常棣》之七章以卒。

 

(武子賦也。

 

七章以卒,盡八章。

 

取其「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言二國好合,宜其室家,相親如兄弟。

 

○棣,大計反。

 

樂音洛。

 

帑音奴。)

 

宋人重賄之。

 

歸,複命,公享之,賦《魚麗》之卒章。

 

(《魚麗》,《詩•小雅》。

 

卒章曰:「物其有矣,維其時矣。」

 

喻聘宋得其時。

 

○麗,力馳反。)

 

疏「賦《魚麗》之卒章」。

 

○正義曰:《魚麗》,《詩•小雅》。

 

「物其有矣」者,謂言魚有鱨鯊魴鰉,並有旨酒也。

 

「維其時矣」者,注云:「太平而後微物眾多,取之有時,用之有道,則萬物莫不多也。」

 

公賦《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詩•小雅》。

 

取其「樂隻君子,邦家之基」,「邦家之光」。

 

喻武子奉使,能為國光煇。

 

○隻,之氏反,本亦作旨。

 

使,所吏反。)

 

武子去所,曰:「臣不堪也。」

 

(去所,辟席。)

 

衛甯惠子疾,召悼子,(悼子,甯喜。)

 

曰:「吾得罪於君,悔而無及也。

 

名藏在諸侯之策,曰:『孫林父、甯殖出其君。』

 

君入則掩之。

 

(掩惡名。

 

○策,初革反。

 

出,如字,徐音黜。)

 

若能掩之,則吾子也。

 

若不能,猶有鬼神,吾有餒而已,不來食矣。」

 

(餒,餓也。

 

○餒,奴罪反。)

 

悼子許諾,惠子遂卒。

 

(為二十六年衛侯歸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7#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02:39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四


【經】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

 

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

 

(二邑在高平南平陽縣,東北有漆鄉,西北有顯閭亭。

 

以邑出為叛;

 

適魯而言來奔,內外之辭。

 

○漆,本或作氵來,徐音七。

 

閭,力於反。)

 

疏「二邑在高平南陽」至「之辭」。

 

○正義曰:杜解地邑,自為其例,言「在」者指知其處,言「有」者以示不審。

 

此言「二邑在高平」者,知其在高平郡界耳。

 

又言「有」者,並不審其處也。

 

《釋例》曰:「漆,高平南平陽縣東北有漆鄉。

 

閭丘,高平南平陽縣西北有顯閭亭。」

 

是二邑知在高平,而不審其地,故言「有」也。

 

諸侯之臣入其私邑而以之出奔者,皆書為叛,衛孫林父、宋華亥、宋公之弟辰、趙鞅、荀寅等皆書為叛。

 

叛者,背其本國之大辭也。

 

此及莒、牟、夷、邾、黑肱亦以邑叛本國,但叛來歸魯,據其至魯為文,而言來奔,內外之辭,言俱是叛,而辭異耳。

 

且傳謂庶其等為三叛人,明其來是叛也。

 

夏,公至自晉。

 

(無傳。)

 

秋,晉欒盈出奔楚。

 

(盈不能防閑其母,以取奔亡。

 

稱名,罪之。)

 

疏注「盈不」至「罪之」。

 

○正義曰:宣十年「齊崔氏出奔衛」,書其族也。

 

文八年「宋司城來奔」,舉其官也。

 

又十四年「宋子哀來奔」,稱其字也。

 

皆為無罪,不書其名,則書名為罪之文。

 

據傳盈無大罪,故辨之。

 

不能防閑其母,以取奔亡,稱其名,罪之也。

 

「不能防閑其母」《詩序》文也。

 

《周禮•虎賁氏》「舍則守王閑」。

 

又《校人》謂「馬廄為閑」。

 

則閑是欄衛禁防之名也。

 

禮之防失,若彼閑然。

 

《論語》云:「大德不逾閑。」

 

閑謂禮法,言不能以禮法禁防母也。

 

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無傳。)

 

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無傳。)

 

曹伯來朝。

 

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於商任。

 

(商任,地闕。○任音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8#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04:15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四


【傳】二十一年,春,公如晉,拜師及取邾田也。

 

(謝十八年伐齊之師、漷水之田。)

 

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

 

(庶其,邾大夫。)

 

季武子以公姑姊妻之,(計公年不得有未嫁姑姊,蓋寡者二人。

 

○公姑姊,杜以公之姑及姊,是二人也。

 

或曰,《列女傳》稱梁有節姑妹,謂父之妹也。

 

此云姑姊,是父之姊也,一人耳。

 

以杜氏為誤。

 

案成二年,楚侵及陽橋,孟孫往賂,以公衡以公衡為質。

 

杜云:「衡,成公子也。」

 

楚師及宋,公衡逃歸。

 

臧宣叔云:「衡父不忍數年之不晏,以棄魯國。」

 

則公衡之年,下計猶十七八。

 

成公是其父,固當三十有餘矣。

 

成二年至此三十八歲,姑又成公之姊,則年近七十矣。

 

假令公衡非成公之子,猶是成公之弟。

 

成九年伯姬歸於宋。

 

伯者,長稱。

 

九年始嫁,則為成公之妹,成公不得有姊矣。

 

若成公別有庶長之姊,以成公、公衡之年推之,亦不複堪嫁,故知二人也。

 

唯《公羊》以成公即位年幼。

 

據《左氏》成四年傳云,公如晉,晉侯見公不敬。

 

公歸,欲求成於楚,得季文子諫而止。

 

此非年幼也。

 

反覆推之,杜氏不誤。

 

妻之,七計反,下同。)

 

疏「傳注計公」至「二人」。

 

○正義曰:杜以姑為父之女昆弟,姊是己之女昆,故計公之年,以為寡者二人。

 

劉炫云:「案十二年傳云『無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則古人謂姑為姑姊妹也。

 

而知此姑姊是襄公父之姊,止一人耳,不得云寡者二人。」

 

今知不然者,以襄公,成公之子,成公即位二年,已令大子公衡為質於楚,及宋逃歸,則公衡年十五六矣。

 

成公即位之初,已三十有餘,計至於今七十許歲,其姊雖存,年極老矣,安可以妻庶期?

 

劉以為成公之姊而規杜氏,非也。

 

皆有賜於其從者。

 

於是魯多盜。

 

季孫謂臧武仲曰:「子盍詰盜?」

 

(詰,治也。

 

○從,才用反,下同。

 

盍,朝臘反,下盍反同。

 

詰,起吉反。)

 

疏「子盍」。

 

○正義曰:鄭玄、服虔皆以「盍」為「何不」也。

 

武仲曰:「不可詰也。

 

紇又不能。」

 

季孫曰:「我有四封,而詰其盜,何故不可?

 

子為司寇,將盜是務去,若之何不能?」

 

武仲曰:「子召外盜而大禮焉,何以止吾盜?

 

(吾,謂國中。

 

○去,起呂反,下皆同。)

 

子為正卿,而來外盜;

 

使紇去之,將何以能?

 

庶其竊邑於邾以來,子以姬氏妻之,而與之邑,(使食漆、閭丘。)

 

其從者皆有賜焉。

 

若大盜,禮焉以君之姑姊與其大邑,其次皂牧輿馬,(給其賤役,從皂至牧,凡八等之人。

 

○皂,在早反。

 

凡八等之人,謂皂、輿、隸、僚、仆、台、圉、牧也。)

 

疏注「給其」至「之人」。

 

○正義曰:昭七年傳曰:「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仆臣台,馬有圉,牛有牧。」

 

自皂至牧有八等也。

 

其次,謂庶其從者,魯給之以八等之人。

 

其小者衣裳劍帶,是賞盜也。

 

賞而去之,其或難焉。

 

紇也聞之,在上位者灑濯其心,壹以待人,軌度其信,可明徵也。

 

(徵,驗也。

 

○灑,西禮反。

 

濯,直角反。

 

度,待洛反。)

 

疏「軌度」至「徵也」。

 

○正義曰:謂使其臣信有軌,則法度可明,以為徵驗也。

 

劉炫云:「軌,法也。

 

行依法度,而言有信也。

 

而後可以治人。

 

夫上之所為,民之歸也。

 

上所不為而民或為之,是以加刑罰焉,而莫敢不懲。

 

若上之所為而民亦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

 

《夏書》曰:『念茲在茲,(逸《書》也。

 

茲,此也。

 

謂行此事,當念使可施之於此。

 

○不懲,直升反。)

 

釋茲在茲,(釋,除也。

 

謂欲有所治除於人,亦當顧已得無亦有之。)

 

名言茲在茲,(名此事,言此事,亦皆當令可施於此。

 

○令,力呈反。)

 

允出茲在茲,(允,信也。

 

信出於此,則善亦在此。)

 

惟帝念功。』

 

(言帝念功,則功成也。)

 

將謂由已壹也。

 

信由已壹,而後功可念也。」

 

(言非但意念而已,當須信已誠至。)

 

疏「夏書」至「念也」。

 

○正義曰:「念茲在茲」,謂念此所行之事,欲施於他,得可施之在於此身,然後行之。

 

「釋茲在茲」,釋,除也。

 

謂有所除治於此前人之上,亦當在此身無有罪過,然後除之。

 

「名言茲在茲」,謂名此事、言此事,亦皆當令可施於此,猶若名此除盜、言此除盜。

 

已能除盜,是除盜之事可施於此。

 

若已不能除盜,遣人除盜,是不可施於此也。

 

「允出茲在茲」,允,信也。

 

謂誠信之心出於此身,則善亦誠在此身也。

 

「信由已壹」,謂信實由已專壹,然後善功可念。

 

此斷章為義,故與《尚書》本文稍殊也。

 

庶其非卿也,以地來,雖賤必書,重地也。

 

(重地,故書其人,其人書,則惡名彰,以懲不義。)

 

疏「庶其非卿也」。

 

○正義曰:《公羊》、《穀梁》皆以邾莒之徒,小國不合有卿。

 

《釋例》曰:「公、侯、伯、子、男及其卿大夫士命數,《周官》具有等差,當春秋時,漸已變改,是以仲尼、丘明據時之宜,仍其行事,從而然之,不複與《周官》同。

 

而先儒考合《周官》、《禮記》各致異端。

 

今詳推經、傳,國之大小,皆據當時土地人民,不複依爵。

 

故書秦、楚之卿而略於滕、薛也。

 

諸侯大國之卿,皆必有命,固無所疑,其總名亦曰大夫也。

 

故經、傳卿大夫之文相涉,晉殺三卿,而經書大夫,邢丘之會,傳稱大夫,亦皆卿也。

 

蜀之盟,齊國之大夫。

 

溴梁之盟,小邾之大夫。

 

此不命一命之大夫,故不書也。

 

命者,謂其君正爵命之於朝,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各如其命數,則皆以卿禮書之於經。

 

衛之於晉,不得比次國,則邾、莒、杞、鄫之屬,固以微矣。

 

此等諸國,當時附隨大國,不得列於會者甚眾,及其得列,上不能自通於天子,下無暇於備禮成製。

 

故與於會盟戰伐甚多,唯曹之公子首,得見於經,其餘或命而禮儀不備,或未加命數,故皆不書之也。

 

邾卑我之等,其奔亡亦多,所書唯數人而已,知其合製者少也。

 

又邾庶其等,傳皆言『非卿,以地來,雖賤必書』。

 

紀裂繻來逆女,傳曰『卿為君逆』。

 

知此等微國,亦應有卿,有卿則應書於經。

 

徒以卑陋,製不合禮。

 

失禮之例,杞降為夷。

 

華耦具官,君子貴之。

 

至於此等卿而不備禮,亦所以見其略賤也。

 

諸儒以為邾、莒無命卿,既自違傳。

 

劉、賈又云,春秋之序,三命以上,乃書於經。

 

潁氏以為再命稱人。

 

傳曰『叔孫昭子三命,逾父兄。』

 

昭公十年,昭子始加三命,而先此叔孫皆自見經。

 

知所書皆再命也。」

 

是杜大明《春秋》書卿名氏之例,以邾、莒自當有卿,若有再命,則書名氏,其不書於經,皆為禮不備,故庶其非卿,謂非再命之卿也。

 

齊侯使慶佐為大夫,(慶佐,崔杼黨。)

 

複討公子牙之黨,執公子買於句瀆之丘。

 

公子鉏來奔。

 

叔孫還奔燕。

 

(三子,齊公族。

 

言莊公斥逐親戚,以成崔、慶之勢,終有弒殺之禍。

 

○複,扶又反。

 

鉏,仕居反。

 

還音旋。

 

殺之,申誌反,又如字。)

 

夏,楚子庚卒,楚子使薳子馮為令尹。

 

訪於申叔豫,(叔豫,叔時孫。)

 

叔豫曰:「國多寵而王弱,(弱,政教微而貴臣強。)

 

國不可為也。」

 

遂以疾辭。

 

方暑,闕地,下冰而床焉。

 

重繭衣裘,鮮食而寢。

 

(繭,綿衣。

 

○闕,求月反。

 

繭,古典反;

 

《禮記》云,糸廣為繭。

 

衣裘,於既反鮮息淺反少也。

 

下鮮過並注同)疏注「繭,綿衣」。

 

○正義曰:《玉藻》曰:「糸廣為繭,縕為袍。」

 

鄭玄云:「衣有著之異名也。

 

糸廣謂今之新綿,縕謂今糸廣及舊絮也。」

 

然則繭是袍之別名,謂新綿著袍,故云綿衣也。

 

置冰床下,使有寒氣,其上加綿衣,暑月多衣,所以示疾。

 

楚子使醫視之,複曰:「瘠則甚矣!

 

(瘠,瘦也。

 

○瘠,在亦反。

 

瘦,所又反。)

 

而血氣未動。」

 

(言無疾。)

 

乃使子南為令尹。

 

(子南,公子追舒也。

 

為二十二年殺追舒傳。)

 

欒桓子娶於範宣子,生懷子。

 

(桓子,欒黶。

 

懷子,盈也。)

 

範鞅以其亡也,怨欒氏,(十四年,欒黶彊逐範鞅使奔秦。

 

○彊,其丈反。)

 

故與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

 

桓子卒,欒祁與其老州賓通,(欒祁,桓子妻,範宣子女,盈之母也。

 

範氏,堯後,祁姓。

 

○相能,如字,徐乃代反。)

 

幾亡室矣。

 

(言亂甚。

 

○幾,其依反。)

 

懷子患之。

 

祁懼其討也,訴諸宣子曰:「盈將為亂,以範氏為死桓主而專政矣,(桓主,欒黶。)

 

疏「以範」至「政矣」。

 

○正義曰:桓是黶之諡,大夫稱主,誣欒盈。

 

言盈以範氏為死桓主,道範氏之意以桓主已死,其家裘弱,故陵侮欒氏而專晉國之政矣。

 

曰:「吾父逐鞅也」。

 

不怒而以寵報之,(謂宣子不為黶責怒鞅,而反與鞅寵位。

 

○為,於偽反,下文「吾為」同。)

 

又與吾同官而專之,(同為公族大夫,而鞅專其權勢。)

 

吾父死而益富。

 

死吾父而專於國,有死而已,吾蔑從之矣。』

 

(言宣子專政,盈欲以死作難。

 

○難,乃旦反。)

 

其謀如是,懼害於主,吾不敢不言。」

 

範鞅為之徵。

 

(證其有此。)

 

懷子好施,士多歸之。

 

宣子畏其多士也,信之。

 

懷子為下卿,(下軍佐。

 

○好,呼報反。

 

施,式豉反。)

 

宣子使城著而遂逐之。

 

(著,晉邑。

 

在外易逐。

 

○著,直豫反,又張慮反。

 

易,以豉反。)

 

秋,欒盈出奔楚。

 

宣子殺箕遺、黃淵、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師、申書、羊舌虎、叔羆,(十子,皆晉大夫,欒盈之黨也。

 

羊舌虎,叔向弟。

 

○邴音丙。

 

罷,彼皮反。)

 

疏「秋欒」至「叔羆」。

 

○正義曰:如此傳文,則欒盈出奔之後,宣子始殺十子也。

 

《晉語》云:「平公六年,箕遺及黃淵、嘉父作亂,不克而死。

 

公乃問陽畢,陽畢對曰:『掄逞誌而虧君以亂國者之後而去之,是遂威而遠權也。

 

欒氏之誣晉國久矣,欒書實覆宗,殺厲公以厚其家,若滅欒氏,則民威矣。』

 

公許諾,盡逐群賊,而使祁午及陽畢適曲沃逐欒盈。」

 

如《國語》,則先殺十子,後逐欒盈。

 

與此異者,賈逵云:十子皆欒盈之黨,知範氏將害欒氏,故先為之作難。

 

討範氏不克而死。

 

然則欒盈城著,十子在國謀殺宣子不克,宣子先殺之,乃使適著逐欒盈。

 

此傳先言欒盈,後言其黨耳,非是欒盈既奔之後殺十子也。

 

此傳言「城著而遂逐之」,則是就著逐欒盈。

 

《國語》言適曲沃逐欒盈者,曲沃是欒氏之采邑,蓋就著逐其身,適曲沃逐其家也。

 

囚伯華、叔向、籍偃。

 

(籍偃,上軍司馬。)

 

人謂叔向,曰:「子離於罪,其為不知乎?」

 

(譏其受囚而不能去。

 

○知音智,下及注同。)

 

叔向曰:「與其死亡若何?

 

(言雖囚,何若於死亡。)

 

《詩》曰:『優哉遊哉,聊以卒歲。』

 

知也。」

 

(《詩•小雅》。

 

言君子優遊於衰世,所以辟害,卒其壽,是亦知也。

 

○《詩•小雅》,案今《小雅》無此全句,唯《采菽》詩云:「優哉遊哉,亦是戾矣。」)

 

疏「優哉遊哉」。

 

○正義曰:此《小雅•采菽》之篇。

 

案彼《詩》云「優哉遊哉,亦是戾矣」。

 

與此不同者,蓋師讀有異。

 

樂王鮒見叔向曰:「吾為子請!」

 

叔向弗應。

 

出,不拜。

 

(樂王鮒,晉大夫樂桓子。

 

○鮒音附。

 

應,應對之應,下注同;

 

一本作不應。)

 

其人皆咎叔向。

 

叔向曰:「必祁大夫。」

 

(祁大夫,祁奚也。

 

食邑於祁,因以為氏。

 

祁縣今屬太原。

 

○咎,其九反。)

 

室老聞之,曰:「樂王鮒言於君,無不行,(其言皆得行。)

 

求赦吾子,吾子不許。

 

(謂不應,出不拜。)

 

祁大夫所不能也,(不能動君。)

 

而曰『必由之』,何也?」

 

叔向曰:「樂王鮒,從君者也,何能行?

 

祁大夫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其獨遺我乎?

 

《詩》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詩•大雅》。

 

言德行直,則天下順之。

 

○行,下孟反,注同。)

 

夫子,覺者也。」

 

(覺,較然正直。

 

○較音角。)

 

晉侯問叔向之罪於樂王鮒,對曰:「不棄其親,其有焉。」

 

(言叔向篤親親,必與叔虎同謀。)

 

於是祁奚老矣,(老,去公族大夫。)

 

聞之,乘馹而見宣子,曰:「《詩》曰:『惠我無疆,子孫保之。』

 

(《詩•周頌》也。

 

言文、武有惠訓之德,加於百姓,故子孫保賴之。

 

○馹,人實反,傳也。

 

疆,居良反,下注同。)

 

《書》曰:『聖有謨勳,明徵定保。』

 

(逸《書》。

 

謨,謀也。

 

勳,功也。

 

言聖哲有謀功者,當明信定安之。

 

○謨,莫胡反。

 

勳,如字,《書》作訓。)

 

疏「有覺」至「順之」。

 

○正義曰:此《詩•大雅•抑》之篇。

 

○「惠我」至「保之」。

 

○正義曰:此《詩•周頌•烈文》之篇。

 

○注「逸書」至「安之」。

 

○正義曰:此引《書》,曰《夏書•胤征》之文也。

 

彼作「聖有謨訓」,此云「惠訓不倦」,行本當作「訓」,但杜以傳作「聖有謨勳」,故順傳文解之。

 

劉背傳文而規杜氏,非也。

 

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謀鮮過,有謨勳也。

 

惠訓不倦,惠我無疆也。)

 

社稷之固也。

 

猶將十世宥之,以勸能者,今壹不免其身,(壹以弟故。

 

○宥音又。)

 

以棄社稷,不亦惑乎?

 

鯀殛而禹興;

 

(言不以父罪廢其子。

 

○鯀,古本反。

 

殛,紀力反。)

 

疏「鯀殛而禹興」。

 

○正義曰:《尚書》稱堯使鯀治水,九載績用不成,乃求得舜而徵用之,曆試三年,乃禪以位。

 

《舜典》美舜之功,「象以典刑」之下,始云「流共工於幽州,放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

 

孔安國云:「作者先敘典刑,而連引四罪,明皆徵用所行,於此總見之。」

 

是言舜初被徵用,先誅鯀而後舉禹,故言「鯀殛而禹興」。

 

僖三十三年傳曰:「舜之罪也殛鯀,其舉也興禹。」

 

《洪範》云:「鯀則殛死,禹乃嗣興。」

 

皆言誅鯀乃舉禹。

 

而鄭玄注《尚書》以為禹治水既畢,乃流四凶。

 

言其先舉禹而後誅鯀,既違經傳之文,且複於理不當。

 

故王肅難云:「禹治水而後以鯀為無功而殛之,是為用人子之功而流放其父,則為禹之勤勞,適使父殛。

 

舜失五典克從之義,禹陷三千莫大之罪,進退無據,迂亦甚哉!

 

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無怨色;

 

(太甲,湯孫也。

 

荒淫失度,伊尹放之桐宮,三年,改悔而複之,而無恨心。

 

言不以一怨妨大德。

 

○大音泰。

 

相,息亮反。)

 

疏注「太甲」至「大德」。

 

○正義曰:太甲,湯孫,《世本》紀文也。

 

《書序》云:「太甲既立,不明。

 

伊尹放諸桐宮,三年,複歸於亳。

 

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是太甲能自改悔,伊尹複之之事也。

 

管、蔡為戮,周公右王。

 

(言兄弟罪不相及。

 

○右,王音又。)

 

若之何其以虎也棄社稷?

 

子為善,誰敢不勉?

 

多殺何為?」

 

宣子說,與之乘,以言諸公而免之。

 

(共載入見公。

 

○說音悅。

 

乘,繩證反。

 

見公,賢遍反,下文「始見」並注同。)

 

不見叔向而歸。

 

(言為國,非私叔向也。

 

○為,於偽反,下不為已亦為子皆同。)

 

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不告謝之,明不為已。)

 

初,叔向之母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

 

(不使見叔向父。

 

○妒,丁故反。)

 

其子皆諫其母。

 

其母曰:「深山大澤,實生龍蛇。

 

(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

 

彼美,餘懼其生龍蛇以禍女。

 

女敝族也。

 

(敝,衰壞也。

 

龍蛇,喻奇怪。

 

○女音汝,下同。)

 

國多大寵,(六卿專權。)

 

不仁人間之,不亦難乎?

 

餘何愛焉?」

 

使往視寢,生叔虎。

 

美而有勇力,欒懷子嬖之,故羊舌氏之族及於難。

 

欒盈過於周,周西鄙掠之。

 

(劫掠財物。

 

○間,間廁之間。

 

於難,乃旦反。

 

掠音亮。)

 

辭於行人,(王行人也。)

 

曰:「天子陪臣盈,(諸侯之臣,稱於天子曰陪臣。)

 

得罪於王之守臣,(範宣子為王所命,故曰守臣。

 

○守,手又反,注同。)

 

將逃罪。

 

罪重於郊甸,(重得罪於郊甸,謂為郊甸所侵掠也。

 

郭外曰郊,郊外曰甸。

 

○罪重,直用反,注同。

 

甸,徒練反。)

 

無所伏竄,敢布其死:(布,陳也。

 

○竄,七亂反。)

 

昔陪臣書能輸力於王室,王施惠焉。

 

(輸力,謂輔相晉國以翼戴天子。

 

○相,息亮反。)

 

其子黶,不能保任其父之勞。

 

大君若不棄書之力,亡臣猶有所逃。

 

(大君,謂天王。

 

○任音壬。)

 

疏注「大君謂天王」。

 

○正義曰:進言於王而稱大君,知大君謂天王也。

 

大君,君之大者,故以為天子。

 

《易》云「大君有命」,亦謂天子也。

 

若棄書之力,而思黶之罪,臣,戮餘也,(罪戮之餘。)

 

將歸死於尉氏,(尉氏,討奸之官。)

 

不敢還矣。

 

敢布四體,唯大君命焉。」

 

(布四體,言無所隱。)

 

疏注「尉氏,討奸之官」。

 

○正義曰:歸死尉氏,猶言歸死於司敗,明尉氏主刑人,故為討奸之官。

 

《周禮》司寇之屬,無尉氏之官,蓋周室既衰,官名改易,於時有此官耳。

 

其司敗亦非《周禮》之官名也。

 

王曰:「尢而效之,其又甚焉。」

 

(尢晉逐盈,而自掠之,是效尤。

 

○效,或作傚,戶教反。)

 

使司徒禁掠欒氏者歸所取焉,使候出諸轘轅。

 

(候,送迎賓客之官也。

 

轘轅,關,在緱氏縣東南。

 

○轅音袁。)

 

疏「使司」至「氏者」。

 

○正義曰:《周官》司寇掌詰奸慝,刑暴亂,當使司寇,而此云「司徒」者,以司徒掌會萬民之卒伍,以起徒役,以比追胥,以此追寇盜,是其所掌獲得罪人,乃使司寇刑之耳。

 

冬,曹武公來朝,始見也。

 

(即位三年始來見公。)

 

會於商任,錮欒氏也。

 

(禁錮欒盈,使諸侯不得受。

 

○錮音固。)

 

齊侯、衛侯不敬。

 

叔向曰:「二君者必不免。

 

會朝,禮之經也;

 

禮,政之輿也;

 

(政須禮而行。)

 

政,身之守也。

 

(政存則身安。)

 

怠禮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亂也。」

 

(為二十五年齊弒光,二十六年衛弒剽傳。

 

○弒,申誌反,下同。

 

剽,匹妙反。)

 

疏「會朝」至「亂也」。

 

○正義曰:經訓常也,法也。

 

會以訓上下之則,朝以正班爵之義,是會朝為禮之常法也。

 

政待禮而行,猶人須車以載,禮是政之車輿也。

 

《禮運》云:「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

 

言政行於外,身藏其中,政是身之所守也。

 

怠慢於禮,則政無車,無車則政不行,是失政也。

 

君既失政,則身無所守,失政則身不立,是其所以亂也。

 

知起、中行喜、州綽、刑蒯出奔齊,(四子,晉大夫。

 

○知音智。

 

行,戶郎反。

 

蒯,苦怪反。)

 

疏注「四子晉大夫」。

 

○正義曰:《國語》陽畢對公,「公許諾,盡逐群賊」,此謂也。

 

皆欒氏之黨也。

 

樂王鮒謂範宣子曰:「盍反州綽、邢蒯?

 

勇士也。」

 

宣子曰:「彼欒氏之勇也,餘何獲焉?」

 

(言不為已用。)

 

王鮒曰:「子為彼欒氏,乃亦子之勇也。」

 

(言子待之如欒氏,亦為子用也。)

 

疏「子為」至「勇也」。

 

○正義曰:子斥,宣子也。

 

子能為彼欒氏,待遇其人如欒氏,彼荷子之恩,乃亦為子之勇矣。

 

齊莊公朝,指殖綽、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

 

州綽曰:「君以為雄,誰敢不雄?

 

然臣不敏,平陰之役,先二子鳴。」

 

(十八年,晉伐齊,及平陰,州綽獲殖綽、郭最。

 

故自比於雞,鬥勝而先鳴。

 

○先二,悉薦反。)

 

莊公為勇爵。

 

(設爵位以命勇士。)

 

殖綽、郭最欲與焉。

 

(自以為勇。

 

○欲與音預,下同。)

 

州綽曰:「東閭之役,臣左驂迫,還於門中,識其枚數。

 

(識門版數,亦在十八年。

 

○枚,本亦作板。)

 

疏「識其枚數」。

 

○正義曰:十八年傳云「以板數闔」。

 

枚謂馬撾,以馬枚數門扇之板。

 

此云「識其枚數」,枚謂門扇之板。

 

彼時數得其數,則二枚不同。

 

今人數物,猶云一枚、二枚也。

 

其可以與於此乎?

 

公曰:「子為晉君也。」

 

對曰:「臣為隸新。

 

(言但為仆隸尚新耳。

 

○子為,於偽反。)

 

然二子者譬於禽獸,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言嚐射得之。○射,食亦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9#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04:58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五


襄二十二年,盡二十四年

【經】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會。

 

(無傳。)

 

夏,四月。

 

秋,七月,辛酉,叔老卒。

 

(無傳。

 

子叔齊子。)

 

冬,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於沙隨。

 

公至自會。

 

(無傳。)

 

楚殺其大夫公子追舒。

 

(書名者,寵近小人,貪而多馬,為國所患。○近,附近之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06:27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五


【傳】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晉,(公頻與晉侯外會,今各將罷還,魯之守卿遣武仲為公謝不敏,故不書。

 

○守,手又反。

 

為公,於偽反。)

 

疏注「公頻」至「不書」。

 

○正義曰:經書「正月,公至自會。」

 

則武仲初發,公仍未至。

 

傳言「武仲如晉」,正為禦叔傲使不論聘晉之意。

 

故杜原公之未歸而遣使,使又不書於經,知是魯之守臣使適晉也。

 

二十六年,鄭伯朝晉而歸,使公孫夏謝不敏。

 

知此亦是為公謝不敏,非公命,故不書也。

 

服虔云:「武仲非卿,故不書。」

 

前年傳武仲為司寇,後年出奔,書於經。

 

此年不得云非卿也。

 

雨,過禦叔。

 

禦叔在其邑,將飲酒,(禦叔,魯禦邑大夫。

 

○過,古禾反。

 

禦叔,魚呂反,又魚據反。)

 

曰:「焉用聖人?

 

(武仲多知,時人謂之聖。

 

○焉,於虔反。

 

知音智,又如字。)

 

疏注「武仲」至「之聖」。

 

○正義曰:《周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

 

鄭玄云:「聖通而先識也。」

 

《尚書•洪範》云「睿作聖」,是聖者通識之名,時人見其多知,故以聖人言之,非為武仲實是大聖也。

 

《尚書》稱「惟狂克念作聖,惟聖罔念作狂」。

 

《詩》稱「人之齊聖」、「皇父孔聖」、「母氏聖善」,皆非大聖也。

 

我將飲酒,而已雨行,何以聖為?」

 

穆叔聞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言禦叔不任使四方。

 

○傲,三報反。

 

使人,所吏反,注同。

 

任音壬。)

 

國之蠹也。」

 

令倍其賦。

 

(古者家有國邑,故以重賦為罰。

 

傳言穆叔能用教。

 

○蠹,丁故反。)

 

疏注「古者」至「用教」。

 

○正義曰:《周禮•大司徒》云:「凡建邦國,諸公之地,方五百裏,其食者半。

 

諸侯之地,方四百裏;

 

諸伯之地,方三百裏,其食者三之一。

 

諸子之地,方二百裏;

 

諸男之地,方百裏,其食四之一。」

 

鄭玄云:「其食者半、三之一、四之一者,土均均邦國地貢輕重之等,必足其國禮俗喪紀祭祀之用,乃貢其餘。

 

大國貢重,正之也,小國貢輕,字之也。」

 

此是諸侯之國貢王之差也。

 

《司勳職》云:「凡頒賞地,三之一食。」

 

鄭玄云:「賞地之稅,三分計稅,王食其一,二全入於臣。」

 

此采邑貢王之數也。

 

然則諸侯之臣,受其采邑者,亦當三分之一而歸於公。

 

故云「古者家其國邑」,言以國邑為己之家,有貢於公者,是減巳而貢之,故以「重賦為罰」,言重倍其賦,當以三分而二入公也。

 

夏,晉人徵朝於鄭。

 

(召鄭使朝。)

 

鄭人使少正公孫僑對,(少正,鄭卿官也。

 

公孫僑,子產。

 

○少,詩照反,注及下少年同。

 

僑,其驕反。)

 

疏注「少正鄭卿官也」。

 

○正義曰:十九年傳云「立子產為卿」,知少正是鄭之卿官名也。

 

春秋之時官名變改,《周禮》無此名也。

 

曰:「在晉先君悼公九年,我寡君於是即位。

 

(魯襄八年。)

 

即位八月(即位年之八月)而我先大夫子駟從寡君以朝於執事。

 

執事不禮於寡君。

 

(言朝執事,謙不敢斥晉侯。)

 

寡君懼,因是行也。

 

我二年六月朝於楚,(因朝晉不見禮,生朝楚心。)

 

晉是以有戲之役。

 

(在九年。

 

○戲,許宜反。)

 

楚人猶競,而申禮於敝邑敝邑。

 

欲從執事,而懼為大尤,曰,『晉其謂我不共有禮』,是以不敢攜貳於楚。

 

我四年三月,先大夫子蟜又從寡君以觀釁於楚,(實朝,言觀釁,飾辭也。

 

言欲往視楚,知可去否。

 

○共音恭。

 

下共祀同。

 

釁,許勤反。)

 

晉於是乎有蕭魚之役。

 

(在十一年。)

 

謂我敝邑,邇在晉國,譬諸草木,吾臭味也,(晉、鄭同姓故。)

 

而何敢差池?

 

(差池,不齊一。

 

○差,初宜反,又初佳反,一音七河反,注同。

 

池,徐本作沱,直知反,一音徒何反,注同。)

 

楚亦不競,寡君盡其土實,(土地所有。)

 

重之以宗器,(宗廟禮樂之器,鍾磬之屬。

 

○重,直用反。)

 

以受齊盟。

 

(齊,同也。)

 

遂帥群臣隨於執事,以會歲終。

 

(朝正。)

 

疏注「朝正」。

 

○正義曰:言「以會歲終」,則歲事終以至正月朝正也。

 

「朝正」,二十九年傳文也。

 

貳於楚者,子侯、石盂,歸而討之。

 

(石盂,石。

 

○盂音於。

 

,敕略反。)

 

溴梁之明年,(溴梁在十六年。)

 

子蟜老矣,公孫夏從寡君以朝於君,見於嚐酎,(酒之新熟,重者為酎。

 

嚐新飲酒為嚐酎。

 

○夏,戶雅反,下同。

 

見,賢遍反,又如字。

 

酎,直又反。)

 

疏注「酒之」至「嚐酎」。

 

○正義曰:《月令》「孟夏,天子飲酎,用禮樂」。

 

鄭玄云:「酎之言醇也,謂重釀之酒也。

 

春酒至此始成,與群臣以禮樂飲之於朝,正尊卑也。」

 

彼言「飲酎」,當是夏祭之後。

 

此言「嚐酎」,謂見於夏祭,故云「與執膰焉」,謂祭末受胙肉也。

 

與執燔焉。

 

(助祭。

 

○與音預。

 

燔,又作膰,音煩,祭肉也。)

 

間二年,聞君將靖東夏,(謂二十年澶淵盟。

 

○間,間廁之間,又如字。)

 

四月,又朝以聽事期。

 

(先澶淵二月往朝,以聽會期。

 

○先,悉薦反。)

 

不朝之間,無歲不聘,無役不從。

 

以大國政令之無常,國家罷病,不虞薦至,(薦,仍也。

 

○罷音皮。

 

薦,在薦反。)

 

無日不惕,豈敢忘職?

 

(惕,懼也。

 

○惕,他曆反。)

 

大國若安定之,其朝夕在庭,何辱命焉?

 

(言自將往,不須來召。

 

○朝如字。)

 

若不恤其患,而以為口實,(口實,但有其言而已。)

 

疏注「口實」至「而已」。

 

○正義曰:但有徵責之言實出於口也。

 

服虔云:實謂譴讓也。

 

其無乃不堪任命,而翦為仇讎,(剪,削也。

 

謂見剝削不堪命,則成仇讎。)

 

敝邑是懼,其敢忘君命?

 

委諸執事,執事實重圖之!」

 

(傳言子產有辭,所以免大國之討。)

 

秋,欒盈自楚適齊。

 

晏平仲言於齊侯曰:「商任之會,受命於晉。

 

(受錮欒氏之命。)

 

今納欒氏,將安用之?

 

小所以事大,信也。

 

失信,不立。

 

君其圖之!」

 

弗聽。

 

退告陳文子曰:「君人執信,臣人執共,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

 

君自棄也,弗能久矣。」

 

(為二十五年齊弒其君光傳。)

 

九月,鄭公孫黑肱有疾,歸邑於公。

 

(黑肱,子張。

 

肱,古宏反。)

 

召室老、宗人立段,(段,子石,黑肱子。)

 

而使黜官、薄祭,(黜官,無多受職。)

 

祭以特羊,殷以少牢,(四時祀,以一羊。

 

三年盛祭,以羊豕。

 

殷,盛也。)

 

疏注「四時」至「盛也」。

 

○正義曰:少牢饋食禮者,諸侯之大夫時祭之禮也。

 

是時祭用少牢,今公孫黑肱使黜官薄祭,故時祭用特羊,殷祭乃少牢。

 

諸侯之大夫止用少牢。

 

而《禮器》云:「君子大牢而祭,謂之禮。

 

匹士大牢而祭,謂之攘。」

 

鄭玄云:「君子謂大夫以上。」

 

是大夫之祭有用大牢時也。

 

又《雜記》云:「上大夫之虞也少牢,卒哭成事,祔,皆大牢。」

 

據此二文,大夫得用大牢者,《禮器》之文,據天子大夫故也。

 

《雜記》據喪祭故進用等。

 

《士喪禮》士遣奠用少牢是也。

 

大夫無禘祫,而而云殷三年祭者,《禮記》言大夫有善於君,祫及五世。

 

是大夫有功或得禘祫也。

 

劉炫云:「《禮器》云:『君子大牢而祭謂之禮,匹士大牢而祭謂之攘。』

 

鄭玄云:『君子謂大夫以上。』

 

是大夫祭有用大牢時也。

 

《雜記》云:『大夫之虞也皆少牢,卒哭與祔皆大牢。』

 

喪祭有大牢,明吉祭亦有也。

 

此言特羊,必是時祭,殷以少牢,明是三年一為大祭,猶天子諸侯禘也。

 

禮,大夫時祭少牢,大祭大牢,今黑肱全減之盛也。」

 

足以共祀,盡歸其餘邑。

 

曰:「吾聞之,生於亂世,貴而能貧,民無求焉,可以後亡。

 

敬共事君,與二三子。

 

生在敬戒,不在富也。」

 

已巳,伯張卒。

 

君子曰:「善戒!

 

《詩》曰:『慎爾侯度,用戒不虞。』

 

鄭子張其有焉。」

 

(《詩•大雅》。

 

侯,維也。

 

義取慎法度,戒未然。

 

○盡歸,津忍反,凡此例可求,故特音之。)

 

疏「詩曰」至「有焉」。

 

○正義曰:《詩•大雅•抑》之篇。

 

侯,維也。

 

言謹慎爾身,唯在依法度,用此以戒不億度之事。

 

鄭子張其有此詩之義焉。

 

言生在敬戒,是慎法度也。

 

貴而能貧,是戒不虞也。

 

冬,會於沙隨,複錮欒氏也。

 

(晉知欒盈在齊,故複錮也。

 

○複,扶又反,注同。

 

下複使、下注複生、不複行皆同。)

 

欒盈猶在齊,晏子曰:「禍將作矣!

 

齊將伐晉,不可以不懼。」

 

(為明年齊伐晉傳。)

 

楚觀起有寵於令尹子南,未益祿而有馬數十乘。

 

(言子南偏寵觀起,令富。

 

○數,所主反。

 

乘,繩證反。

 

令,力呈反。)

 

楚人患之,王將討焉。

 

子南之子棄疾為王禦士,(禦王車者。)

 

王每見之,必泣。

 

棄疾曰:「君三泣臣矣,敢問誰之罪也。」

 

王曰:「令尹之不能,爾所知也。

 

國將討焉。

 

爾其居乎?」

 

(問能止事我否?)

 

對曰:「父戮子居,君焉用之?

 

泄命重刑,臣亦不為。」

 

(漏泄君命,罪之重。

 

○焉,於虔反,下焉入同。

 

泄,息列反,又以製反。)

 

王遂殺子南於朝,轘觀起於四竟。

 

(轘,車裂以徇。

 

○轘音患。

 

竟音境,下同。)

 

子南之臣謂棄疾:「請徙子屍於朝。」

 

(欲犯命取殯。

 

○殯,必刃反。)

 

曰:「君臣有禮,唯二三子。」

 

(不欲犯命移屍。)

 

三日,棄疾請屍,王許之。

 

既葬,其徒曰:「行乎?」

 

(行,去也。)

 

曰:「吾與殺吾父,行將焉入?」

 

曰:「然則臣王乎?」

 

曰:「棄父事讎,吾弗忍也!

 

(於事是讎,於實是君,故雖謂讎,而不敢報。

 

○與音預。

 

殺如字,一音試。)

 

遂縊而死。

 

(傳譏康王與人子謀其父,失君臣之義。

 

○縊,一賜反。)

 

複使薳子馮為令尹,公子齮為司馬,屈建為莫敖。

 

(屈建,子木也。

 

○齮,五綺反。

 

屈,居忽反。)

 

有寵於薳子者八人,皆無祿而多馬。

 

他日朝,與申叔豫言,弗應而退。

 

從之,入於人中。

 

(申叔辟薳子,不欲與語。

 

○應,應對之應。)

 

又從之,遂歸。

 

退朝,見之,(薳子就申叔家見之。)

 

曰:「子三困我於朝,吾懼,不敢不見。

 

吾過,子姑告我,何疾我也?」

 

對曰:「吾不免是懼,何敢告子?」

 

(言恐與子並罪,故不敢與子語。

 

○不見,賢遍反。)

 

曰:「何故?」

 

對曰:「昔觀起有寵於子南,子南得罪,觀起車裂,何故不懼?」

 

自禦而歸,不能當道。

 

(薳子惶懼,意不在禦。)

 

至,謂八人者曰:「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已死複生,白骨更肉。)

 

知我者,如夫子則可。

 

(夫子,謂申叔也。

 

如夫子,謂以義匡已。)

 

不然,請止。」

 

(止,不相知。)

 

辭八人者,而後王安之。

 

(辭,遣之。)

 

十二月,鄭遊販將歸晉,(遊販,公孫蠆子。

 

○販,普板反。)

 

未出竟,遭逆妻者,奪之以館於邑。

 

(舍止其邑,不複行。)

 

丁巳,其夫攻子明,殺之,以其妻行。

 

(十二月無丁已。

 

丁巳,十一月十四日也。)

 

子展廢良而立大叔,(良,遊反子。

 

大叔,反弟。

 

○太音泰。)

 

曰:「國卿,君之貳也,民之主也,不可以苟。

 

請舍子明之類。」

 

(子明有罪,而良又不賢故。

 

○舍音舍。)

 

求亡妻者,使複其所。

 

使遊氏勿怨,(鄭國不討專殺之人,所以抑強扶弱,臨時之宜。)

 

曰:「無昭惡也。」

 

(交怨,則父之不脩益明也。)

 

疏注「交怨」至「明也」。

 

○正義曰:若遊氏報殺此人,則人知其父被殺。

 

其父所以見殺,為奪人妻故也。

 

報殺則人知其父,是父之行不脩益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1#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07:09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五


【經】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無傳。)

 

三月,已巳,杞伯匄卒。

 

(五同盟。

 

○匄,古害反。)

 

疏注「五同盟」。

 

○正義曰:匄以十年即位,九年盟於戲,十一年於亳城北,十六年於溴梁,十九年於祝柯,二十年於澶淵,皆魯杞俱在,是五同盟。

 

夏,邾畀我來奔。

 

(無傳。

 

畀我是庶其之黨,同有竊邑叛君之罪。

 

來奔,故書。

 

○畀,必利反。)

 

疏注「畀我」至「故書」。

 

○正義曰:杜從賈說,以為庶其之黨,同有竊邑叛君之罪。

 

劉炫《規過》云:「杜此注云『庶其之黨』,庶其奔魯三年,若是其黨,邾人即應討之,何因至今始奔?

 

庶其以邑奔魯,魯人還以賜之,畀我不得彼邑,竊邑之狀複何在焉?

 

《釋例》又曰:『小國之卿,或命而禮儀不備,或未加命數,故不書之。

 

邾畀我之等,其奔亡亦多,所書唯數人而已,知其合製者少也。』

 

如彼所說,又以畀我是卿,何為兩說自相矛楯乎?」

 

炫以為《釋例》是,《集解》非。

 

今刪定知不然者,原杜之意,以二十一年邾庶其竊邑來奔,去此既近,邾更無事,今畀我來奔,必是庶其之黨,同有竊邑叛君之罪。

 

《春秋》之例,命卿有罪,出奔皆書名。

 

畀我書名,罪其與庶其同黨,非謂畀我非命卿,與《釋例》不違。

 

劉不曉杜旨,妄為規過,非也。

 

葬杞孝公。

 

(無傳。)

 

陳殺其大夫慶虎及慶寅。

 

(書名,皆罪其專國叛君。

 

言及,使異辭,無義例。)

 

疏注「書名」至「義例」。

 

○正義曰:被殺書名,是罪之文,故以專國叛君為二慶罪狀。

 

成十七年晉殺其大夫卻錡、郤犨、郤至,哀四年蔡殺其大夫公孫姓、公孫霍,皆不言「及」。

 

文九年晉殺其大夫士縠及箕鄭父,與此並言「及」。

 

傳無其說,知是史異辭,無義例也。

 

陳侯之弟黃自楚歸於陳。

 

(諸侯納之曰歸。

 

黃至楚自理得直,欲為楚所納。)

 

晉欒盈複入於晉,(以惡入曰複入。

 

○複,扶又反,注同。)

 

入於曲沃。

 

(兵敗奔曲沃。

 

據曲沃眾,還與君爭,非欲出附他國,故不言叛。

 

○還,戶關反。

 

爭,爭鬥之爭。)

 

疏注「兵敗」至「言叛」。

 

○正義曰:案傳欒盈潛入曲沃,之甲以入晉都,及敗,又入於曲沃。

 

潛入之時,晉人不覺,及敗後更入。

 

晉人以其狀告,故先書「複入於晉」,後言「入於曲沃」,謂其敗而後入,故云「兵敗奔曲沃」也。

 

不言叛者,叛謂以邑叛屬他國。

 

欒盈既入曲沃,據曲沃之眾與君戰爭,兵敗而死,終亦不附他國,故不言叛也。

 

然則昭二十一年,宋華亥入於宋南裏以叛;

 

定十一年,宋公之弟辰入於蕭以叛;

 

十三年,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荀寅入於朝歌以叛,皆非叛屬他國。

 

而並書「叛」者,彼皆與國相距不勝而即出奔,得歸乃言複國,皆有叛屬他國之意,故本國皆以叛告。

 

此欒盈與君爭勝,不勝即死,未有叛屬他國之意,故晉人不以叛告也。

 

秋,齊侯伐衛,遂伐晉。

 

(兩事,故言遂。)

 

疏注「兩事故言遂」。

 

○正義曰:遂者,因上事上下事之辭。

 

是兩事,故曰「遂」。

 

僖二十八年,晉侯侵曹,晉侯伐衛,亦是一舉而為兩事,不言遂者,於彼注云「再舉晉侯者,曹、衛兩來告」。

 

然則此言「遂」者,齊人來告,以齊告為文,故乃言「遂」也。

 

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於雍榆。

 

(豹救晉,待命於雍榆,故書次。

 

雍榆,晉地。

 

汲郡朝歌縣東有雍城。

 

○雍,於用反。

 

朝如字。)

 

己卯,仲孫速卒。

 

(孟莊子也。)

 

冬,十月,乙亥,臧孫紇出奔邾。

 

(書名者,阿順季氏,為之廢長立少,以此奔亡,罪之。

 

○為,於偽反。

 

長,丁丈反。

 

少,詩照反。)

 

疏注「書名」至「罪之」。

 

○正義曰:書名,是罪之文。

 

案傳紇為孟氏所譖,其奔非紇之罪。

 

故杜以阿順季氏,廢長立少,為紇之罪狀也。

 

晉人殺欒盈。

 

齊侯襲莒。

 

(輕行,掩其不備曰襲。

 

因伐晉還襲莒,不言遂者,間有事。

 

○輕,遣政反。)

 

疏注「輕行」至「有事」。

 

○正義曰:莊二十九年傳例曰:「凡師有鍾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是輕者,舍其輜重。

 

倍道輕行,掩其不備曰襲。

 

傳言「齊侯還自晉,不入,遂襲莒」。

 

經不言遂者,間有他事故也。

 

若然,僖六年夏,公會齊侯云云伐鄭。

 

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二十八年,公會晉侯云云於溫,天王狩於河陽云云,諸侯遂圍許。

 

彼亦間有他事。

 

而言「遂」者,兩事言遂,取其省文。

 

彼二者公皆親在,事不待告,故遠承上事,言諸侯遂行。

 

此書齊事,雖告稱遂行襲莒,亦不可書遂,為間有數事,與前文隔絕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2#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10:11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五


【傳】二十三年,春,杞孝公卒,晉悼夫人喪之。

 

(悼夫人,晉平公母,杞孝公姊妹。

 

○喪,如字,徐息浪反。)

 

平公不徹樂,非禮也。

 

(徹,去也。

 

○去,起呂反。)

 

禮,為鄰國闕。

 

(《禮》:諸侯絕期。

 

故以鄰國責之。

 

○為,於偽反,下注「為召」、下「而為」注同。

 

期,居其反。)

 

疏「傳注禮諸侯」至「責之」。

 

○正義曰:杞孝公,晉平公之舅也。

 

尊同則相為不降,平公於禮為舅,當服緦麻三月。

 

但緦服既輕,其恩不過鄰國,故傳言「禮,為鄰國闕」也。

 

杜言「諸侯絕期」者,據《禮》之正法,言諸侯尊降其親,雖有本服賜者,亦當為之闕,故以鄰國責之。

 

《禮》,父在,為母服期。

 

喪絕旁期,非母也。

 

陳侯如楚。

 

(朝也。)

 

公子黃二慶於楚,楚人召之。

 

(二慶,虎及寅也。

 

二十年,二慶譖黃,黃奔楚自理。

 

今陳侯往,楚乃信黃,為召二慶。

 

○,息路反。)

 

使慶樂往,殺之。

 

(慶樂,二慶之族。

 

二慶畏誅,故不敢自往。

 

○使慶樂往,絕句。)

 

慶氏以陳叛。

 

(因陳侯在楚而叛之。

 

不書叛,不以告。)

 

夏,屈建從陳侯圍陳。

 

陳人城,(治城以距君。

 

屈建,楚莫敖。

 

○從,才用反,又如字。)

 

板隊而殺人。

 

役人相命,各殺其長。

 

(慶氏忿其板隊,遂殺築人。

 

故役人怒而作亂。

 

○隊,直類反,注同。

 

長,丁丈反。)

 

遂殺慶虎、慶寅。

 

楚人納公子黃。

 

君子謂:「慶氏不義,不可肆也。」

 

(肆,放也。)

 

故《書》曰:『惟命不於常。』

 

(《周書•康誥》。

 

言有義則存,無義則亡。)

 

疏「君子」至「於常」。

 

○正義曰:杜言慶氏以陳叛,叛不書,不以告,則傳載君子之言,其意不為經也。

 

君子自論慶氏之罪,所為不義,不可放肆,以為宜其誅滅,故引《尚書•康誥》,言天命之不於常,有義則存,無義則亡。

 

慶氏族有二卿,為不義之故,而並喪亡,故君子論其事傷之也。

 

服虔以為傳發此言為不書慶氏以陳叛,為楚所圍,稱國以殺,不成惡人肆其誌也。

 

服意見元年「圍宋彭城」,追書係宋,不登叛人,謂此亦宜然,故為此解。

 

然叛是大罪,若書為叛,其惡益明,何當匿其罪名謂之不可肆也?

 

若慶氏不可放肆,故不書其叛,則林父、華亥、趙鞅、荀寅之徒,豈皆可使放肆而書其叛乎?

 

且傳文不言書經之意,知之不為經也。

 

故杜以為叛不告,故不書耳。

 

晉將嫁女於吳,齊侯使析歸父媵之,以藩載欒盈及其士,(藩,車之有障蔽者,使若媵妾在其中。

 

○析,星曆反。

 

媵,以證反,又繩證反。

 

藩,方元反,注同。

 

障,之亮反,又音章。)

 

疏「晉將」至「媵之」。

 

○正義曰:晉將嫁女為吳之夫人,齊以女為媵,使析歸父送媵女於晉,令與適俱行也。

 

禮,媵同姓,適異姓。

 

今晉嫁女於同姓,齊以異姓為媵,皆非禮也。

 

而不言非禮者,但傳本主說欒盈,不言事之可否。

 

納諸曲沃。

 

(欒盈邑也。)

 

欒盈夜見胥午而告之。

 

(胥午,守曲沃大夫。)

 

對曰:「不可!

 

天之所廢,誰能興之?

 

子必不免!

 

吾非愛死也,知不集也。」

 

(集,成也。

 

○知音智,又如字。)

 

盈曰:「雖然,因子而死,吾無悔矣。

 

我實不天,子無咎焉。」

 

(言我雖不為天所祐,子無大咎,故可因。

 

○咎,其九反。

 

祐音又。)

 

許諾,伏之。

 

而觴曲沃人,(胥午匿盈而飲其眾。

 

○觴,式羊反。

 

匿,女力反。

 

飲,於鴆反。)

 

樂作,午言曰:「今也得欒孺子何如?」

 

(孺子,欒盈。)

 

對曰:「得主而為之死,猶不死也!」

 

皆歎,有泣者。

 

爵行,又言。

 

皆曰:「得主,何貳之有!」

 

盈出,遍拜之。

 

(謝眾之忠已。)

 

四月,欒盈帥曲沃之甲,因魏獻子以晝入絳。

 

(獻子,魏舒。

 

絳,晉國都。)

 

初,欒盈佐魏莊子於下軍,(莊子,魏絳,獻子之父。)

 

獻子私焉,故因之。

 

(私,相親愛。)

 

趙氏以原、屏之難怨欒氏,(成八年,莊姬譖之,欒郤為徵。

 

○屏,薄輕反。

 

難,乃旦反。)

 

韓、趙方睦。

 

(韓起讓趙武,故和睦。)

 

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十四年晉伐秦,欒黶違荀偃命,曰:「餘馬首欲東。」)

 

而固與範氏和親。

 

(範宣子佐中行偃於中軍。)

 

知悼子少,而聽於中行氏。

 

(悼子,知罃之子荀盈也。

 

少,年十七。

 

知氏、中行氏同祖,故相聽從。

 

○知音智。

 

少,詩照反,注同。)

 

疏注「悼子」至「聽從」。

 

○正義曰:十三年傳云「荀罃卒」。

 

十四年傳言「盈生」。

 

六年而武子卒。

 

是其少也。

 

知悼子,荀首之孫。

 

中行,吳荀林父之曾孫。

 

首是林父之弟。

 

首為知氏,林父為中行氏,是同祖也。

 

悼子是荀吳二從叔父,故相聽從計。

 

悼子年十六,不得為十七,是故沈氏云,後人傳寫誤。

 

劉炫以此而規杜氏,非也。

 

程鄭嬖於公。

 

(鄭亦荀氏宗。

 

○嬖,必計反。)

 

疏「程鄭嬖於公」。

 

○正義曰:鄭雖非卿,亦是彊族。

 

言嬖於公,見其不助欒氏。

 

唯魏氏及七輿大夫與之。

 

(七輿,官名。

 

○輿音餘。)

 

疏注「七輿官名」。

 

○正義曰:僖十年傳言「七輿大夫」,杜云:「侯伯七命,副車七乘。」

 

謂副車,每車有一大夫主之,則此七輿大夫,杜亦為主副車之官也。

 

劉炫云:「若是主公車,則當情親於公,不應曲附欒氏。」

 

服虔云「下軍輿帥七人」,炫謂服言是。

 

樂王鮒侍坐於範宣子。

 

或告曰:「欒氏至矣!」

 

宣子懼。

 

桓子曰:「奉君以走固宮,必無害也。

 

(桓子,樂王鮒。

 

○鮒音附。

 

坐,如字,一音十臥反。

 

走,如字,一音奏。)

 

且欒氏多怨,子為政,欒氏自外,子在位,其利多矣。

 

既有利權,又執民柄,(賞罰為民柄。

 

○柄,彼命反。)

 

疏「且欒」至「民柄」。

 

○正義曰:欒氏多怨,言易克,既有為利之權,又執民之八柄也。

 

○注「賞罰為民柄」。

 

○正義曰:《周禮•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一曰爵,二曰祿,三曰予,四曰置,五曰生,六曰奪,七曰廢,八曰誅。」

 

此八者爵、祿、予、置、生是賞也;

 

奪、廢、誅是罰也。

 

賞罰二事,分為八名。

 

此時臨與敵戰,唯賞罰而已,故以賞罰言之。

 

鄭玄云:「柄,所秉執以起事者也。」

 

然則柄以器物為喻,若用斧之執其柄也。

 

將何懼焉?

 

欒氏所得,其唯魏氏乎!

 

而可強取也。

 

夫克亂在權,子無懈矣。」

 

公有姻喪,(夫人有杞喪。

 

○強,其丈反,下注「強取」同。

 

懈,佳賣反。)

 

疏注「夫人有杞喪」。

 

○正義曰:隱元年傳說葬之節云「士逾月,外姻至」。

 

則姻是外親之總名,杞孝公卒,夫人有兄弟之服,是有杞喪也。

 

傳言「公有姻喪」,注言「夫人有杞喪」者,下文樂王鮒「使宣子墨縗冒絰」,詐為夫人故也。

 

案經「葬杞孝公」之下,始書「欒盈複入於晉」,則欒盈之入,在孝公葬後。

 

杜解諸侯既葬除服,而夫人猶有服者,葬杞孝公。

 

書魯使去之日,欒盈入晉,當在葬杞孝公之前。

 

故夫人猶有服,故得詐為之也。

 

王鮒使宣子墨縗冒絰,(晉自殽戰還,遂常墨縗。

 

○縗,七雷反,本又作衰,同。

 

冒,莫報反。

 

絰,直結反。

 

冒絰,以絰冒其首也。

 

一云,縗、冒、絰三者皆墨之。)

 

疏「墨縗冒絰」。

 

○正義曰:夫人為其兄弟,當大功喪服,大功布衰裳牡麻絰。

 

冒絰者,言以絰冒其首也。

 

樂王鮒使宣子詐為夫人孝服也。

 

二婦人輦以如公,(恐欒氏有內應距之,故為婦人服而入。)

 

奉公以如固宮。

 

(固宮,宮之有台觀備守者。

 

○觀,古喚反。

 

守,手又反。)

 

疏「奉公以如固宮」。

 

○正義曰:《晉語》云「範宣子以公入於襄公之宮」。

 

蓋襄公有別宮牢固,故謂之固宮。

 

範鞅逆魏舒,(用王鮒計,欲強取之。)

 

則成列既乘,將逆欒氏矣。

 

趨進,曰:「欒氏帥賊以入,鞅之父與二三子在君所矣,(二三子,諸大夫。

 

○乘,繩證反,下「驂乘」、「超乘」並注同。)

 

使鞅逆吾子。

 

鞅請驂乘。」

 

持帶,(驂乘必持帶,備隋隊。

 

○隋,徒果反。

 

隊,直類反。)

 

遂超乘。

 

(跳上獻子車。

 

○跳,他彫反。

 

上,時掌反。)

 

右撫劍,左援帶,(劫之。

 

○援音袁。)

 

命驅之出。

 

仆請,(請所至。)

 

鞅曰:「之公。」

 

宣子逆諸階,(逆獻子也。)

 

執其手,賂之以曲沃。

 

(恐不與巳同心。)

 

初,斐豹,隸也,著於丹書。

 

(蓋犯罪沒為官奴,以丹書其罪。

 

○斐音非,一音芳匪反。)

 

疏注「蓋犯」至「其罪」。

 

○正義曰:《周禮•司厲職》云:「其奴,男子入於罪隸,女子入於舂稿。」

 

鄭玄云:「奴從坐而沒入縣官者,男女同名。」

 

杜用鄭說,以無正文,故云「蓋」。

 

以斐豹請焚丹書,知以丹書其籍。

 

近世《魏律》緣坐配沒為工樂雜戶者,皆用赤紙為籍,其卷以鉛為軸。

 

此亦古人丹書之遺法。

 

欒氏之力臣曰督戎,國人懼之。

 

斐豹謂宣子曰:「苟焚丹書,我殺督戎。」

 

宣子喜,曰:「而殺之,所不請於君焚丹書者,有如日!」

 

(言不負要,盟如日。

 

○督,丁毒反。)

 

乃出豹而閉之,(閉著門外。

 

○著,陟略反。)

 

督戎從之。

 

逾隱而待之,(隱,短牆也。)

 

督戎逾入,豹自後擊而殺之。

 

範氏之徒在台後,(公台之後。)

 

欒氏乘公門。

 

(乘,登也。)

 

宣子謂鞅曰:「矢及君屋,死之!」

 

鞅用劍以帥卒,(用劍短兵接敵,欲致死。

 

○卒,子忽反。)

 

欒氏退,攝車從之。

 

(鞅攝宣子戎車。)

 

遇欒樂,(樂,盈之族。)

 

曰:「樂免之,死,將訟女於天!」

 

(言雖死猶不舍女罪。

 

○女音汝,注同。)

 

樂射之,不中;

 

又注,(注,屬矢於弦也。

 

○射,食亦反。

 

中,丁仲反。

 

注,之住反,注同。

 

屬,之玉反。)

 

則乘槐本而覆。

 

(欒樂車櫟槐而覆。

 

○槐音懷。

 

覆,芳服反,注同。

 

櫟音曆。)

 

或以戟鉤之,斷肘而死。

 

欒魴傷。

 

欒盈奔曲沃,晉人圍之。

 

(魴,欒氏族。

 

○斷音短。

 

肘,張九反。)

 

疏注「魴欒氏族」。

 

○正義曰:服虔云「魴,盈之子」,俱無文也。

 

計欒盈,宣子之外孫,胥午謂為孺子,未得有子巳堪戰。

 

十九年,欒魴巳帥師伐齊,必非欒盈子,故杜以為欒氏族。

 

《世族譜》:欒魴為欒氏族,以欒樂為雜人。

 

不知杜意何故也。

 

秋,齊侯伐衛。

 

先驅:穀榮禦王孫揮,召揚為右。

 

(先驅,前鋒軍。

 

○揮,許韋反。

 

召,上照反。)

 

申驅:成秩禦莒恆,申鮮虞之傳摯為右。

 

(申驅,次前軍。

 

傳摯,申鮮虞之子。

 

○鮮音仙。

 

之傳摯音至,本或作申鮮虞之子傳摯。)

 

疏「申鮮虞之傳摯為右」。

 

○正義曰:俗本多云:「申鮮虞之子。

 

今案注云「傳摯,申鮮虞之子」。

 

若傳先有子字,無煩此注,故今定本皆無。

 

曹開禦戎,晏父戎為右。

 

(公禦右也。

 

○晏父音甫。)

 

貳廣:上之登禦邢公,盧蒲癸為右。

 

(貳廣,公副車。

 

○廣,古曠反,注同。

 

邢音刑。)

 

啟:牢成禦襄罷師,狼蘧疏為右。

 

(左翼曰啟。

 

○牢,魯刀反,一本作罕成。

 

罷,音皮,徐音彼,一音皮買反。

 

狼音郎。

 

蘧,其居反。)

 

疏注「左翼曰啟」。

 

○正義曰:左翼曰啟,右翼曰胠。

 

賈逵以為此言或當有成文也。

 

且此傳上下,「先驅」、「申驅」是前軍也,「大殿」是後軍也,明「啟」、「胠」是在旁之軍。

 

《說文》云:「胠,掖下也。」

 

胠是在旁明矣。

 

凡言左右,以左為先,知啟是左也。

 

名之曰啟,或使之先行。

 

《詩》云:「以先啟行。」

 

服虔引《司馬法•謀帥篇》曰:「大前驅啟,乘車大晨,倅車屬焉。」

 

大晨,大殿也,音相似。

 

如服言,古人有名軍為啟者。

 

胠:商子車禦侯朝,桓跳為右。

 

(右翼曰胠。

 

○胠,起居反,徐又音脅,或起業反。

 

朝如字,一音直遙反。

 

跳,徒彫反。)

 

大殿:商子遊禦夏之禦寇,崔如為右;

 

(大殿,後軍。

 

○殿,都練反,注同。

 

夏,戶雅反。

 

禦,魚呂反。)

 

燭庸之越駟乘。

 

(四人共乘殿車也。

 

傳具載此,言莊公廢舊臣,任武力。

 

○駟乘,繩證反。)

 

自衛將遂伐晉。

 

晏平仲曰:「君恃勇力以伐盟主,若不濟,國之福也。

 

不德而有功,憂必及君。」

 

崔杼諫曰:「不可!

 

臣聞之:『小國間大國之敗而毀焉,必受其咎。』

 

君其圖之!」

 

弗聽。

 

陳文子見崔武子,(文子,陳完之孫須無。

 

武子,崔杼也。

 

○間,間廁之間,又如字。

 

咎,其九反。)

 

曰:「將如君何?」

 

武子曰:「吾言於君,君弗聽也。

 

以為盟主而利其難。

 

群臣若急,君於何有?

 

(言有急不能顧君,欲弒之以說晉。

 

○難,乃旦反。

 

弒,申誌反,下同。

 

說音悅,一音如字。)

 

子姑止之。」

 

文子退,告其人曰:「崔子將死乎!

 

謂君甚,而又過之,(弒君之惡,過於背盟主。

 

○背音佩。)

 

不得其死。

 

過君以義,猶自抑也,況以惡乎?」

 

(自抑損。)

 

齊侯遂伐晉,取朝歌。

 

(朝歌,今屬汲郡。)

 

為二隊,入孟門,登大行,(二隊,分兵為二部。

 

孟門,晉隘道。

 

大行山在河內郡北。

 

○隊,徒對反,徐徒猥反。

 

大音泰。

 

行,徐戶郎反,一音如字。

 

隘,於解反。)

 

張武軍於熒庭。

 

(張武軍,謂築壘壁。

 

熒庭,晉地。

 

○熒,戶扃反。

 

庭音廷,本亦作廷。

 

壘,力軌反。

 

壁,亦作辟,音壁。)

 

疏注「張武」至「壘壁」。

 

○正義曰:宣十二年傳稱楚既戰勝,潘黨請築武軍。

 

昭十三年傳子幹帥陳、蔡之師入楚,陳、蔡請為武軍。

 

蔡公曰:「欲速,且役病矣,請藩而已。」

 

乃藩為軍。

 

以此知武軍謂築壘壁也。

 

張謂張設築作之具。

 

服虔云:「張設旗鼓也。」

 

戍郫邵,(取晉邑而守之。

 

○郫,婢支反。)

 

封少水,(封晉屍於少水,以為京觀。

 

○少,詩照反,地名,下注「孟氏之少」、「立少」同。

 

觀,官喚反。)

 

以報平陰之役,乃還。

 

(平陰役在十八年。)

 

趙勝帥東陽之師以追之,獲晏氂。

 

(趙勝,趙旃之子。

 

東陽,晉之山東,魏郡廣平以北。

 

晏氂,齊大夫。

 

○勝音升,一音申證反。

 

氂,力之反,徐音來。)

 

疏注「趙勝」至「大夫」。

 

○正義曰:昭二十二年傳曰:「荀吳略東陽,遂襲鼓滅之。」

 

鼓在巨鹿,居山之東。

 

山東曰朝陽,知東陽是寬大之語,總謂晉之山東,故為魏郡廣平以北。

 

二年,齊晏弱城東陽以逼萊。

 

哀八年,吳伐魯克東陽。

 

而晉、齊、魯皆有東陽,名同而實異。

 

服虔以東陽為魯邑,繆之甚矣。

 

東陽之師,謂下文叔孫豹所帥者也。

 

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於雍榆,禮也。

 

(救盟主,故曰禮。)

 

疏注「救盟主,故曰禮」。

 

○正義曰:《公羊傳》曰:「曷為先言救而後言次?

 

先通君命也。」

 

僖元年「齊師、宋師、曹師次於聶北,救邢」,《公羊傳》曰:「曷為先言次而後言救?

 

君也。」

 

其意言君則進止自由,故先次後救。

 

臣則先通君命,故先救後次。

 

賈氏取以為說,謂此傳云「禮」者,言其先救後次為得禮也。

 

《釋例》曰:「所記或次在事前,次以成事也。

 

或次在事後,事成而次也。

 

皆隨事實,無義例也。

 

叔孫豹次於雍榆,傳曰:『禮』者,善其宗助盟主,非以次為禮也。

 

齊桓次於聶北,救邢,亦以存邢,具其器用,師人無私,見善不在次也。」

 

杜以此故,言救盟主故曰禮,所以明異舊說也。

 

季武子無適子,公彌長,而愛悼子,欲立之。

 

(公彌,公鉏。

 

悼子,紇也。

 

○適,丁曆反。

 

長,丁丈反,下皆同。

 

鉏,仕居反。

 

紇,恨發反。)

 

訪於申豐,曰:「彌與紇,吾皆愛之,欲擇才焉而立之。」

 

申豐趨退,歸,盡室將行。

 

(申豐,季氏屬大夫。)

 

他日,又訪焉,對曰:「其然!

 

將具敝車而行」。

 

(其然,猶必爾。

 

○敝,婢世反,徐扶滅反。)

 

乃止。

 

(止,不立紇。)

 

訪於臧紇,臧紇曰:「飲我酒,吾為子立之。」

 

季氏飲大夫酒,臧紇為客。

 

(為上賓。

 

○飲,於鴆反,下皆同。

 

吾為,於偽反,下注「為定」、「為公鉏」同。)

 

既獻,(巳獻酒。)

 

臧孫命北麵重席,新樽絜之。

 

(酒樽既新,複絜澡之。

 

○重,真恭反。

 

樽音尊,本亦作尊。

 

複,扶又反,下「非複」、下文「複戰」同。

 

澡音早。)

 

召悼子,降,逆之。

 

大夫皆起。

 

(臧孫下迎悼子。)

 

及旅,而召公鉏,(獻酬禮畢,通行為旅。)

 

疏注「獻酬」至「為旅」。

 

○正義曰:案《鄉飲酒禮》:主人席於阼階上西麵,賓席於堂戶西南麵,介席於西階上東麵,眾賓席於上賓之西南麵。

 

初,賓、介及眾賓至,立於門外東麵,主人出迎於門外西麵。

 

主人延賓入,及介、眾賓等立於西階下。

 

主人揖賓升,主人酌酒於阼階上拜獻賓,賓西階上拜受,飲卒爵。

 

酌酒以酢主人,主人阼階上飲卒爵。

 

又酌酒先自飲以酬賓,賓拜受酬酒,奠於薦東,賓降。

 

主人又酌酒於西階上獻介,介於西階上受爵飲卒爵。

 

酌以酢主人,主人於西階上受爵飲卒爵,介降。

 

主人又酌酒於西階上獻眾賓,眾賓飲訖降。

 

引樂工入歌詩,主人獻樂工。

 

又引笙入立於堂下,主人獻笙師訖。

 

主人及賓、介、眾賓等皆升就席,乃立相者為司正。

 

使弟子一人舉觶於賓,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是為旅也。

 

杜言獻酬禮畢者,謂獻酬賓、介及眾賓禮畢也。

 

言通行為旅者,謂一人舉觶於賓,旅眾相酬通至於下。

 

案《鄉飲酒禮》未旅以前,賓、介皆立。

 

此傳云「大夫皆起」,則季氏飲大夫酒,未必純如《鄉飲酒禮》,則獻酬事訖,大夫皆坐,然則「既獻」,「召悼子」者,謂獻臧紇及大夫訖,而君悼子,至旅酬之時,而召公鉏。

 

使與之齒。

 

(使從庶子之禮,列在悼子之下。)

 

季孫失色。

 

(恐公鉏不從。)

 

季氏以公鉏為馬正,(馬正,家司馬。)

 

慍而不出。

 

閔子馬見之,(閔子馬,閔馬父。

 

○慍,紆運反,怨也,怒也。)

 

曰:「子無然!

 

禍福無門,唯人所召。

 

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無所。

 

(所,位處。

 

○處,昌慮反。)

 

敬共父命,何常之有?

 

(言廢置在父,無常位也。)

 

若能孝敬,富倍季氏可也。

 

(父寵之,則可富。)

 

疏「若能」至「氏可也」。

 

○正義曰:悼子既為適子,將承季氏之後,故謂悼子為季氏。

 

下言「為孟孫」,其意亦然。

 

「富倍季氏」,言可過悼子也。

 

「奸回不軌」,更獲罪戾,非徒貧賤而已,是為「倍下民」。

 

故杜云「禍甚於貧賤」也。

 

奸回不軌,禍涪下民可也。」

 

(禍甚於貧賤。)

 

公鉏然之。

 

敬共朝夕,恪居官次。

 

(次,舍也。

 

○朝,如字。

 

恪,苦各反。)

 

季孫喜,使飲已酒,而以具往,盡舍旃。

 

(具,饗燕之具。

 

○舍音舍。)

 

故公鉏氏富,又出為公左宰。

 

(出季氏家,臣仕於公。)

 

孟孫惡臧孫,(不相善。

 

○惡,烏路反,下「之惡子」、「之惡我」、「君所惡」皆同。)

 

季孫愛之。

 

(愛其成已誌。)

 

孟氏之禦騶豐點好羯也,(羯,孟莊子之庶子,孺子秩之弟孝伯也。

 

○騶,側留反,點,都簟反,又之廉反。

 

好,呼報反。

 

羯,居竭反。)

 

曰:「從餘言,必為孟孫。」

 

(為孟孫後。)

 

疏「孟氏之禦騶」。

 

○正義曰:成十八年傳曰:「程鄭為乘馬禦,六騶屬焉,使訓群騶知禮。」

 

注云:「六騶,六閑之騶。」

 

則騶是掌馬之官。

 

蓋兼掌禦事,謂之禦騶。

 

再三云,羯從之。

 

孟莊子疾,豐點謂公鉏:「苟立羯,請讎臧氏。」

 

(使孟氏與公鉏共憎臧孫。)

 

公鉏謂季孫曰:「孺子秩固其所也。

 

(固自當立。)

 

若羯立,則季氏信有力於臧氏矣。」

 

(臧氏因季孫之欲而為定之,猶為有力。

 

今若專立孟氏之少,則季氏有力過於臧氏。)

 

疏「信有力於臧氏矣」。

 

○正義曰:不應得而得之,則彼荷其恩,故功力多也。

 

弗應。

 

己卯,孟孫卒,公鉏奉羯立於戶側。

 

(戶側,喪主。

 

○應,應對之應。)

 

疏「立於戶側」。

 

○正義曰:《喪大記》云「大夫之喪,主人坐於東方」。

 

此「立於戶側」,則在室戶之東西麵立也。

 

《禮記》云「坐」,此云「立」者,以季孫來,故立耳。

 

季孫至,入,哭,而出,曰:「秩焉在?」

 

公鉏曰:「羯在此矣!」

 

季孫曰:「孺子長。」

 

公鉏曰:「何長之有?

 

唯其才也。

 

(季孫廢鉏立紇,云欲擇才,故以此答之。

 

○焉在,於虔反。)

 

且夫子之命也。」

 

(遂誣孟孫。)

 

遂立羯。

 

秩奔邾。

 

臧孫入,哭,甚哀,多涕。

 

出,其禦曰:「孟孫之惡子也,而哀如是!

 

季孫若死,其若之何?」

 

臧孫曰:「季孫之愛我,疾疢也;

 

(常誌相順從,身之害。

 

○疢,恥刃反。)

 

孟孫之惡我,藥石也。

 

(常誌相違戾,猶藥石之療疾。)

 

疏「孟孫」至「石也」。

 

○正義曰:治病藥分用石,《本草》所云鍾乳、礬、磁石之類多矣。

 

美疢不如惡石。

 

夫石猶生我,(愈己疾也。)

 

疏「夫石猶生我」。

 

○正義曰:服虔云:「夫謂孟孫也」。

 

桓十三年傳「夫固謂君」,「夫豈不知」?

 

服虔云:「夫謂鬥伯比也。」

 

二十六年傳「夫不惡女乎!」

 

服、杜並云:「夫謂大子也。

 

其年又曰:「夫獨無族姻乎?

 

杜云:「夫謂晉也。

 

三十一年傳夫亦愈知治矣」,杜云:「夫謂尹何。」

 

皆謂所斤前人為夫,此言之類也。

 

疢之美,其毒滋多。

 

孟孫死,吾亡無日矣!」

 

孟氏閉門,告於季孫曰:「臧氏將為亂,不使我葬。」

 

(欲為公鉏仇臧氏。)

 

季孫不信。

 

臧孫聞之,戒。

 

(戒,為備也。)

 

冬,十月,孟氏將辟,藉除於臧氏。

 

(辟,穿藏也。

 

於臧氏借人除葬道。

 

○辟,婢亦反。

 

徐甫亦反,注同。

 

藉,徐音借,又如字。

 

藉亦借也。

 

藏,才浪反。)

 

臧孫使正夫助之,(正夫,隧正。

 

○隧音遂,下文「之隧」同。)

 

疏注「正夫,遂正」。

 

○正義曰:七年傳稱「叔仲昭伯為隧正。

 

謂南遺:請城費,吾多與而役」。

 

是役夫,遂正所主,知此正夫是遂正也。

 

遂正當屬司徒。

 

臧氏為司寇,而借之於臧氏者,蓋當時臧氏兼主掌之。

 

除於東門,甲從已而視之。

 

(畏孟氏,故從甲士視作者。

 

○從,才用反,注同,一音如字。)

 

孟氏又告季孫。

 

季孫怒,命攻臧氏。

 

(見其有甲故。)

 

乙亥,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奔邾。

 

(魯南城東門。)

 

疏注「魯南城東門」。

 

○正義曰:蓋舊名猶在,相傳如此也。

 

且邾在魯之東南,奔邾出此門以為便。

 

初,臧宣叔娶於鑄,生賈及為而死。

 

(鑄國,濟北蛇丘縣所治。

 

○娶,七住反。

 

鑄,之樹反。

 

蛇音移。

 

治,直吏反。)

 

繼室以其侄,(女子謂兄弟之子為侄。

 

○侄,大結反,又丈一反。)

 

穆薑之姨子也。

 

(侄,穆薑姨母之子,與穆薑為姨昆弟。)

 

疏注「侄穆」至「昆弟」。

 

○正義曰:《釋親》云:「妻之姊妹同出為姨。」

 

孫炎曰:「同出,俱巳嫁也。」

 

然則據父言之謂之姨,據子言之當謂之從母。

 

但子效父語,亦呼為姨。

 

姨子昆弟即《喪服》「從母昆弟」是也,故曰姨昆弟。

 

生紇,長於公宮。

 

薑氏愛之,故立之。

 

(立為宣叔嗣。)

 

臧賈、臧為出在鑄。

 

(還舅氏也。)

 

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賈,且致大蔡焉,(大蔡,大龜。

 

○大蔡,龜名也。

 

一云龜出蔡地,因以為名。)

 

疏注「大蔡大龜」。

 

○正義曰:《漢書•食貨誌》云「元龜為蔡」。

 

《論語》云「臧文仲居蔡」。

 

《家語》稱漆彫平對孔子云:「臧氏有守龜,其名曰蔡。

 

文仲三年而為一兆,武仲三年而為二兆。」

 

是大蔡為大龜,蔡是龜之名耳。

 

鄭玄云「出蔡地,因以為名焉」,非也。

 

曰:「紇不佞,失守宗祧,(遠祖廟為祧。

 

○祧,他彫反。)

 

敢告不弔。

 

(不為天所吊恤。)

 

紇之罪,不及不祀。

 

(言應有後。)

 

疏注「言應有後」。

 

○正義曰:禮,天子封諸侯以國,諸侯賜大夫以族。

 

天子不滅國,諸侯不滅族。

 

有小罪則廢其身,擇立次賢,使紹其先祀。

 

《論語》云:「興滅國,繼絕世。」

 

謂此也。

 

必有大罪,乃得滅之。

 

《周禮•大司馬》云:「外內亂,鳥獸行,則滅之。」

 

是也。

 

武仲自言罪輕,不及於不祀,言其應有後也。

 

子以大蔡納請,其可。」

 

(請為先人立後。

 

○請為,於偽反,下「為己」、「請自為」、「請為其先人」,下文「遂自為也」皆同。)

 

賈曰:「是家之禍也,非子之過也。

 

賈聞命矣。」

 

再拜受龜。

 

使為以納請,(賈使為為己請。)

 

遂自為也。

 

(為自為請。)

 

臧孫如防,(防,臧孫邑。)

 

使來告曰:「紇非能害也,知不足也。

 

(言使甲從己,但慮事淺耳。

 

○知音智。)

 

非敢私請!

 

(為其先人請也。)

 

苟守先祀,無廢二勳,(二勳,文仲、宣叔。)

 

疏注「二勳,文仲、宣叔」。

 

○正義曰:哀二十四年傳曰:「晉侯將伐齊,使來乞師曰:『昔臧文仲以楚師伐齊,取穀。

 

臧宣叔以晉師伐齊,取汶陽。

 

寡君欲徼福於周公,原乞靈於臧氏。』

 

是二勳謂文仲、宣叔也。

 

敢不辟邑!」

 

(據邑請後,故孔子以為要君。

 

○要,一遙反,下同。)

 

乃立臧為。

 

臧紇致防而奔齊。

 

其人曰:「其盟我乎?」

 

(謂陳其罪惡,盟諸大夫以為戒。)

 

臧孫曰:「無辭。」

 

(廢長立少,季孫所忌。

 

故謂無辭以罪己。)

 

將盟臧氏,季孫召外史掌惡臣,而問盟首焉,(惡臣,謂奔亡者。

 

盟首,載書之章首。)

 

疏「季孫召外史」。

 

○正義曰:《周禮•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誌。」

 

今季孫召外史,蓋魯亦立此官也。

 

對曰:「盟東門氏也,曰:『毋或如東門遂,不聽公命,殺適立庶。』

 

(文公命立子惡,公子遂殺之,立宣公。

 

○毋音無。

 

聽,吐定反。

 

適,丁曆反。)

 

盟叔孫氏也,曰:『毋或如叔孫僑如,欲廢國常,蕩覆公室。』

 

(謂譖公與季、孟於晉。

 

○覆,芳服反。)

 

季孫曰:「臧孫之罪,皆不及此。」

 

孟椒曰:「盍以其犯門斬關?」

 

季孫用之,乃盟臧氏,曰:「毋或如臧孫紇,幹國之紀,犯門斬關!」

 

(幹,亦犯也。

 

○盍,戶臘反。)

 

臧孫聞之,曰:「國有人焉,誰居?

 

其孟椒乎!」

 

(孟椒,孟獻子之孫子服惠伯。

 

居,猶與也。

 

○居音基。

 

與音餘。)

 

晉人克欒盈於曲沃,盡殺欒氏之族黨。

 

欒魴出奔宋。

 

書曰:「晉人殺欒盈。」

 

不言大夫,言自外也。

 

(自外犯君而入,非複晉大夫。)

 

齊侯還自晉,不入。

 

(不入國。)

 

遂襲莒,門於且於,(且於,莒邑。

 

○於,子餘反。)

 

傷股而退。

 

(齊侯傷。)

 

明日,將複戰,期於壽舒。

 

(壽舒,莒地。)

 

杞殖、華還載甲,夜入且於之隧,宿於莒郊。

 

(二子,齊大夫。

 

且於隧,狹路。

 

○殖,市力反。

 

華,胡化反。

 

還音旋。

 

狹,戶夾反。)

 

疏「夜入且於之隧」。

 

○正義曰:既入而又得出宿,知所入非城邑也,故杜以為狹道。

 

《檀弓》說此事云:「齊莊公襲莒於奪,杞梁死焉。」

 

言於奪,則當為地名。

 

鄭玄引此傳云:「隧、奪聲相近。」

 

言其與此一事,則此亦為地名。

 

若是地名,不得云「且於之隧」,即如《記》文,蓋當「且於」之旁,別有奪地,非此「且於之隧」也。

 

明日,先遇莒子於蒲侯氏。

 

(蒲侯氏,近莒之邑。

 

○近,附近之近。)

 

莒子重賂之,使無死,曰:「請有盟。」

 

(欲以盟要二子,無致死戰。)

 

華周對曰:「貪貨棄命,亦君所惡也。

 

(華周,即華還。)

 

昏而受命,日未中而棄之,何以事君?」

 

莒子親鼓之,從而伐之,獲杞梁。

 

(杞梁,即杞殖。)

 

莒人行成。

 

(勝大國益懼,故行成。)

 

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

 

(梁戰死,妻行迎喪。)

 

使吊之。

 

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

 

(言若有罪,不足吊。)

 

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

 

(婦人無外事故。

 

下,猶賤也。

 

○盧,力居反。

 

與音預。)

 

疏注「婦人」至「賤也」。

 

○正義曰:《檀弓》云:「哀公使人吊蕢尚,遇諸道,辟於路,畫宮而受吊焉。

 

曾子曰:『蕢尚不如杞梁之妻之知禮也。』

 

鄭玄云:「行吊禮於野,非也。」

 

然則男子亦不得受野吊。

 

而言婦人無外事者,《檀弓》云:「君遇柩於路,必使人吊之。」

 

鄭玄云:「君於民臣有父母之恩。」

 

是男子從柩在野,則得野受吊。

 

婦人無外事,雖從柩,亦不得野受吊耳。

 

若男子得受野吊,而曾子非蕢尚者,以蕢尚在朝顯著,故宜吊於其家。

 

若君遇柩於路使人吊之者,謂庶人及微小之臣也。

 

《檀弓》因蕢尚而說此事,云「杞梁死,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

 

則杞梁之妻於時從杞梁柩,雖從柩而辭不受吊,是由異於男子故也。

 

服虔以「下」從上讀,言「敝廬在下」,《禮記》無「下」,知「下」猶賤,謙言賤妾也。

 

齊侯吊諸其室。

 

(傳善婦人有禮。)

 

齊侯將為臧紇田。

 

(與之田邑。)

 

臧孫聞之,見。

 

齊侯與之言伐晉。

 

(齊侯自道伐晉之功。

 

○「臧孫聞之見」。

 

賢遍反。

 

「齊侯」絕句;

 

一讀以「見」字絕句,「齊侯」向下讀。)

 

對曰:「多則多矣!

 

抑君似鼠。

 

夫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

 

今君聞晉之亂而後作焉,(作,起兵也。)

 

疏「不穴於寢廟」。

 

○正義曰:一解鼠不敢穿寢廟,墉以為穴者,即畏人故也。

 

但寢則近人,廟則幽靜,鼠不穿廟,豈是畏人?

 

故知寢廟間雅,鼠不即以為穴,必須穿壁,始敢安處,止為畏人故也。

 

計燕巢鼠穴,自是其常,假喻言之,不可執此為難也。

 

寧將事之,非鼠如何?」

 

乃弗與田。

 

(臧孫知齊侯將敗,不欲受其邑,故以比鼠,欲使怒而止。)

 

仲尼曰:「知之難也,有臧武仲之知,(謂能辟齊禍。

 

○知之,音智。)

 

而不容於魯國,抑有由也。

 

作不順而施不恕也。

 

《夏書》曰:『念茲在茲。』

 

(逸《書》也。

 

念此事,在此身。

 

言行事當常念如在巳身也。)

 

疏「作不」至「恕也」。

 

○正義曰:服虔云:不順,謂阿季氏廢長立少也;

 

不恕,謂惡孟氏立庶也。

 

然則作而不順,當如服言。

 

傳無惡孟氏之事,故不取,當謂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不恕也。

 

順事、恕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3#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10:48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五


【經】二十有四年,春,叔孫豹如晉。

 

(賀克欒氏。)

 

仲孫羯帥師侵齊。

 

夏,楚子伐吳。

 

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

 

(無傳。)

 

疏「秋七」至「之既」。

 

○正義曰:《漢書•律曆誌》載劉歆三統之術,以為五月二十二分月之二十,乃為一交。

 

以為交在望前,朔則日食,望則月食。

 

交在望後,望則月食,後月朔則日食。

 

交正在朔,則日食既,前後望不食。

 

交正在望,則月食既,前後朔不食。

 

而二十一年九月、十月頻月日食。

 

此年七月、八月日食。

 

凡交前十五度,交後十五度,並是食竟,去交遠則日食漸少,去交近則日食漸多,正當交則日食既。

 

若前月在交初一度日食,則至後月之朔日,猶在交之末度,未出食竟,月行天既匝,來及於日,或可更食。

 

若前月日在交初二度以後,則後月複食無理。

 

今七月日食既,而八月又食。

 

於推步之術,必無此理。

 

蓋古書磨滅,致有錯誤。

 

劉炫云:漢末以來八百餘載,考其注記,莫不皆爾,都無頻月日食之事,計天道轉運,古今一也。

 

後世既無其事,前世理亦當然。

 

而今有頻食,於術不得有交之所在。

 

日月必食,日食在朔,月食在望。

 

日月共盡一體,日食少,則月食多;

 

日食多,則月食少。

 

日食盡,則前後望月不食;

 

月食盡,則前後朔日不食。

 

以其交道既不複其相掩故也。

 

此與二十一年頻月日食,理必不然。

 

但其字則變古為篆,改篆為隸,書則縑以代簡,紙以代縑。

 

多曆世代,年數遙遠,喪亂或轉寫誤失其本真,先儒因循,莫敢改易,執文求義,理必不通,後之學者,宜知此意也。

 

齊崔杼帥師伐莒。

 

大水。

 

(無傳。)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無傳。)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於夷儀。

 

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伐鄭。

 

公至自會。

 

(無傳。)

 

陳針宜咎出奔楚。

 

(陳針子八世孫,慶氏之黨。

 

書名,惡之也。

 

○針,其兼反。

 

咎,其九反。

 

惡,烏路反。)

 

疏注「陳針子八世孫」。

 

正義曰:《世本》文也。

 

叔孫豹如京師。

 

大饑。

 

(無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4#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12:20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五


【傳】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晉。

 

範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

 

穆叔未對。

 

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陶唐,堯所治地,大原晉陽縣也。

 

終虞之世以為號,故曰自虞以上。

 

○上,時掌反,注同。

 

治,直吏反。)

 

疏注「陶唐」至「以上」。

 

○正義曰:如杜此注,陶唐共為一名,即是晉陽縣也。

 

《釋例》云:「晉大鹵、大原、大夏、參虛、晉陽,六名,大原晉陽縣也。」

 

唯載六名,而言不及唐。

 

《釋例》又別記小國所都唐,大原晉陽縣也,亦云「唐是晉陽」,而言不及陶,則以陶與唐別,不是共為一名也。

 

《史記》云「帝堯為陶唐氏」,韋昭云:「陶、唐皆國名,猶湯稱殷、商也。」

 

案經傳「契居商」,故湯以商為國號。

 

後盤庚遷殷,故殷、商雙舉。

 

曆檢書傳,未聞帝堯居陶。

 

而以陶冠唐,蓋地以二字為名。

 

所稱或單或複也。

 

張晏云「堯為唐侯,國於中山唐縣」,然則唐是中山縣名,非晉陽也。

 

堯自唐侯而升為天子,既為天子,乃治於晉陽,故杜於晉陽六名,言不及唐,記其諸國之都,乃云「唐是晉陽」。

 

言堯為天子,號曰陶唐,其治在晉陽耳。

 

唐非晉陽縣內之地名也。

 

舜受堯禪封堯子丹朱為王者之後,猶稱為唐,其名不易,終虞之世,以陶唐為號,故曰「自虞以上」也。

 

在夏為禦龍氏,(謂劉累也。

 

事見昭二十九年。

 

○見,賢遍反。)

 

疏注「謂劉」至「九年」。

 

○正義曰:昭二十九年傳曰:「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

 

夏後加之,賜氏曰禦龍。」

 

在商為豕韋氏,(豕韋,國名。

 

東郡白馬縣東南有韋城。)

 

疏注「豕韋」至「韋城」。

 

○正義曰:《鄭語》云:祝融之後八姓,「大彭豕韋為商伯矣」。

 

又曰:「彭,姓。

 

彭祖豕韋,則商滅之矣。」

 

賈逵云:「大彭豕韋為商伯,其後世失道,殷德複興而滅之。」

 

然則商之初,豕韋國君為彭姓也。

 

其後乃以劉累之後代之,亦不知殷之何王滅彭姓而封累後也。

 

昭二十九年傳稱夏王孔甲嘉劉累,「賜氏曰禦龍,以更豕韋之後」。

 

則賜劉累身封豕韋。

 

而此云「在商為豕韋氏」者,杜於彼注云:「劉累代彭姓之豕韋,累尋遷魯縣。

 

豕韋複國,至商而滅。

 

累之後世,複承其國為豕韋氏。」

 

是杜解劉累及其後世再封豕韋之事。

 

在周為唐杜氏,(唐杜,二國名。

 

殷末,豕韋國於唐。

 

周成王滅唐,遷之於杜,為杜伯。

 

杜伯之子隰叔奔晉,四世及士會,食邑於範氏。

 

杜,今京兆杜縣。

 

○隰,徐入反。

 

複,扶又反,下同。)

 

疏注「唐杜」至「杜縣」。

 

○正義曰:以《國語》杜伯文不連唐,知唐、杜二國名。

 

又以豕韋為一,嫌唐、杜亦一,故辨之也。

 

昭元年傳稱「堯遷實沈於大夏。

 

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其季世曰唐叔虞。

 

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

 

是言周成王滅唐也。

 

《周語》曰:「周之衰也,杜伯射宣王於鎬。」

 

是周有杜國。

 

故杜以為成王滅唐,遷之於杜為杜伯也。

 

《晉語》訾礻石對範宣子云:「昔隰叔子違周雖奔於晉,生子輿為司空。

 

世及武子,佐文、襄為卿,以輔成、景。

 

後之人可則,是以受隨、範。」

 

賈逵云:「宣王殺杜伯,其子逃而奔晉。」

 

子輿,士蒍字。

 

武子,士會也。

 

會,士蒍之孫,是隰叔四世及士會,食邑於範,為範氏也。

 

劉炫云:「案杜於昭元年注云:『唐人若劉累之等。

 

累遷魯縣,此在大夏。』

 

即如彼言,則居唐之人非累之裔,此注何云「豕韋國於唐」也?

 

又據何文,知初封於唐,後封於杜乎?」

 

今知劉說非者,彼注雖似有異,其義與此不殊。

 

後傳云「唐人」,是因杜以唐人非一人之稱,故云「劉累之等」。

 

謂累之子孫,故云「之等」也。

 

累遷魯縣,傳云「唐人是因」,因居大夏,則累之子孫遷居大夏也。

 

杜知殷末封之於唐者,以周成王滅唐故也;

 

知後封於杜者,以宣王時有杜伯故也。

 

是成王之時,有唐無杜,宣王之時,有杜無唐,故杜為此解。

 

劉炫又規云:唐非豕韋之胤,杜亦未必是後,安知滅唐遷於杜也?

 

賈逵注《國語》,云武王封堯後為唐、杜二國。

 

以為並時為國,非滅唐封杜。

 

劉以為唐非劉累之後,又取賈逵注《國語》「武王封堯後為唐、杜二國」,以為二國並封,而規杜氏,非也。

 

炫謂宣子曆言巳之宗族,於上世有國有家,未必繼體相承,炫於處秦為劉,謂非丘明之筆,豕韋、唐、杜,不信元凱之言,己之遠祖,數自譏訐,或聞此義,必將見嗤。

 

但傳言於人,懼誤後學,意之所見,不敢有隱,唯賢者裁之。

 

晉主夏盟為範氏,其是之謂乎?」

 

(晉為諸夏盟主,範氏複為之佐。

 

言巳世為興家。

 

○夏,戶雅反,注同。)

 

穆叔曰:「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

 

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

 

(立,謂不廢絕。

 

○「既沒,其言立」,今俗本皆作「其言立於世」。

 

檢元熙以前本,則無「於世」二字。)

 

其是之謂乎?

 

豹聞之:『大上有立德,(黃、帝、堯、舜。

 

○大音泰。)

 

其次有立功,(禹、稷。)

 

其次有立言。』

 

(史佚、周任、臧文仲。

 

○佚音逸。

 

任音壬。)

 

疏「大上」至「立言」。

 

○正義曰:大上、其次,以人之才知淺深為上、次也。

 

大上謂人之最上者,上聖之人也。

 

其次,次聖者,謂大賢之人也。

 

其次,又次大賢者也。

 

立德,謂創製垂法,博施濟眾,聖德立於上代,惠澤被於無窮,故服以伏羲、神農,杜以黃帝、堯、舜當之,言如此之類,乃是立德也。

 

《禮運》稱「禹、湯、文、武、成王、周公」。

 

後代人主之選,計成王非聖,但欲言周公,不得不言成王耳。

 

禹、湯、文、武、周公與孔子皆可謂立德者也。

 

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故服、杜皆以禹、稷當之,言如此之類,乃是立功也。

 

《祭法》云:「聖王之製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

 

法施於民,乃謂上聖,當是立德之人。

 

其餘勤民定國,禦災捍患,皆是立功者也。

 

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記傳稱史逸有言,《論語》稱周任有言,及此臧文仲既沒,其言存立於世,皆其身既沒,其言尚存,故服、杜皆以史佚、周任、臧文仲當之,言如此之類,乃是立言也。

 

老、莊、荀、孟、管、晏、楊、墨、孫、吳之徙,製作子書,屈原、宋玉、賈逵、楊雄、馬遷、班固以後,撰集史傳及製作文章,使後世學習,皆是立言者也。

 

此三者雖經世代,當不朽腐,故穆子曆言之。

 

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祊,廟門。

 

○祊,布彭反,注同。)

 

疏注「祊廟門」。

 

○正義曰:《釋宮》云:「祊謂之門。」

 

李巡曰:「祊,故廟門名也。」

 

孫炎曰:「《詩》云:『祝祭於祊。』

 

謂廟門也。」

 

世不絕祀,無國無之。

 

祿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傳善穆叔之知言。)

 

範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二月,鄭伯如晉,子產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寓,寄也。

 

○寓音遇。)

 

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

 

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

 

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

 

(貳,離也。

 

○長,丁丈反。

 

難,如字,又乃旦反。

 

賄,呼罪反。)

 

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

 

(賴,恃用之。)

 

諸侯貳,則晉國壞。

 

晉國貳,則子之家壞。

 

何沒沒也!

 

(沒沒,沈滅之言。

 

○沒沒,如字,一音妹,沈溺也。)

 

將焉用賄?

 

夫令名,德之輿也。

 

(德須令名以遠聞。

 

○焉,於虔反。

 

聞音問,又如字。)

 

德,國家之基也。

 

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

 

有德則樂,樂則能久。

 

《詩》云:『樂隻君子,邦家之基。』

 

有令德也夫!

 

(《詩•小雅》。

 

言君子樂美其道,為邦家之基,所以濟令德。

 

○樂樂,並音洛。

 

夫音扶,下「也夫」同。)

 

『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有令名也夫!

 

(《詩•大雅》。

 

言武王為天所臨,不敢懷貳心,所以濟令名。

 

○女音汝。)

 

疏「詩云」至「名也夫」。

 

○正義曰:《詩•小雅•南山有台》之篇。

 

旨,美也。

 

言有樂美之德,君子以有樂美之德,故為邦家之基本也。

 

此詩所言,言此君子有令德也。

 

夫又引《詩•大雅•大明》之篇,詩人謂武王云,上天之意,臨視女武王矣。

 

言武王為天所臨,不敢懷貳於女之心。

 

此詩所言,言武王有令名也。

 

夫樂美君子者,言君子有可樂可美之德也。

 

劉炫云:詩人謂武王云,上天之意,臨視女武王,故在下臣民,無懷貳於女之心也。

 

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是以遠至邇安。

 

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

 

(無寧,寧也。

 

○毋音無。)

 

而謂『子浚我以生』乎?

 

(浚,取也。

 

言取我財以自生。

 

○浚,思俊反。)

 

疏「毋寧」至「生乎」。

 

○正義曰:無寧,寧也。

 

言人等作二事:為不取人財,寧使人謂子實能生養我民也。

 

為多取人財,使人言子不能自活,而須我民財以生活乎!

 

此二者孰勝也?

 

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焚,斃也。

 

○焚,扶云反;

 

服云,焚,讀曰僨,僨,僵也。

 

斃,婢世反。)

 

疏注「焚,斃也」。

 

○正義曰:焚是燒也。

 

象不燒死,故訓為斃。

 

服虔云:焚,讀曰僨,僨,僵也。

 

為生齒牙,僵仆其身。

 

宣子說,乃輕幣。

 

是行也,鄭伯朝晉,為重幣故,且請伐陳也。

 

鄭伯稽首,宣子辭。

 

子西相,曰:「以陳國之介恃大國而陵虐於敝邑,(介,因也。

 

大國,楚也。

 

說音悅。

 

為,於偽反,下注「魯為」同。

 

相,息亮反。

 

介音戒,注及下同。)

 

寡君是以請罪焉。

 

(請,得罪施陳也。

 

○「是以請罪焉」,一本作「是以請請罪焉」。

 

請,並七井反;

 

徐,上請字音情。)

 

敢不稽首?」

 

(為明年鄭入陳傳。)

 

孟孝伯侵齊,晉故也。

 

(前年齊伐晉,魯為晉報侵。)

 

夏,楚子為舟師以伐吳,(舟師,水軍。)

 

不為軍政,(不設賞罰之差。)

 

無功而還。

 

(為下吳召舒鳩起本。)

 

齊侯既伐晉而懼,將欲見楚子。

 

楚子使薳啟彊如齊聘,且請期。

 

(請會期。

 

○彊,其良反,又居良反。)

 

齊社,蒐軍實,使客觀之。

 

(祭社,因閱數軍器,以示薳啟彊。

 

○蒐,所求反。

 

閱音決。

 

數,所主反。)

 

陳文子曰:「齊將有寇。

 

吾聞之,兵不戢,必取其族。」

 

(戢,藏也。

 

族,類也。

 

取其族,還自害也。

 

○戢,側立反。)

 

秋,齊侯聞將有晉師,(夷儀之師。)

 

使陳無宇從薳啟彊如楚,辭,且乞師。

 

(辭有晉師,未得相見。)

 

崔杼帥師送之,遂伐莒,侵介根。

 

(介根,莒邑。

 

今城陽黔陬縣東北計基城是也。

 

齊既與莒平,因兵出侵之,言無信也。

 

○黔,其廉反,又其令反;

 

如淳音耿弇反。

 

陬,側留反,又子侯反;

 

韋昭音諏。

 

基,本又作其,音基,又如字;

 

《漢書》作「斤」;

 

如淳,斤音基。)

 

會於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

 

(晉合諸侯以報前年見伐。)

 

冬,楚子伐鄭以救齊,門於東門,次於棘澤。

 

(以齊無宇乞師故也。)

 

諸侯還救鄭。

 

(夷儀諸侯。)

 

晉侯使張骼、輔躒致楚師,求禦於鄭。

 

(欲得鄭人自禦,知其地利故也。

 

○骼,庚百反,一音古洛反。

 

躒,力狄反,徐音洛。)

 

鄭人卜宛射犬吉。

 

(射犬,鄭公孫。

 

○宛,於元反。

 

射,食亦反,徐神石反。)

 

子大叔戒之曰:「大國之人,不可與也。」

 

(言不可與等也。

 

欲使卑下之。

 

大叔,遊吉。

 

○大叔音泰,下遐嫁反。)

 

對曰:「無有眾寡,其上一也。」

 

(言在巳上者有常分,無大小國之異。

 

○分,扶問反。)

 

疏「無有」至「一也」。

 

○正義曰:射犬之意,言成與彼俱是大夫,無有國士大小、人民眾寡之異。

 

其在我上,彼此一也。

 

其意言我下鄭卿,亦下晉卿,彼若是卿,我當下之,彼是大夫,我不下之。

 

大叔曰:「不然,部婁無鬆柏。」

 

(部婁,小阜。

 

鬆柏,大木喻小國異於大國。

 

○部,蒲口反,徐扶苟反。

 

婁,本或作樓,路口反,徐力侯反。

 

阜,扶有反。)

 

疏注「部婁」至「大國」。

 

○正義曰:《釋地》云:「大陸曰阜,大阜曰陵。」

 

李巡曰:「大陸,謂士地高大,名曰阜,阜最大為陵。」

 

則阜地之高者,是丘陵之類也。

 

部婁,小阜。

 

相傳為然。

 

大山有鬆柏,小阜無鬆柏,小阜異於大山,喻小國異於大國,不得與大國之人等也。

 

服虔云:喻小國無賢材知勇之人,而與大國等也。

 

二子在幄,坐射犬於外,(二子,張骼、輔躒。

 

幄,帳也。

 

○幄,於角反。)

 

既食,而後食之。

 

使禦廣車而行,(廣車,兵車。

 

○後食音嗣。

 

廣,古曠反,注同。)

 

巳皆乘乘車。

 

(乘車,安車。

 

○下乘字,繩證反,注及下皆同。)

 

將及楚師,而後從之乘,皆踞轉而鼓琴。

 

(轉,衣裝。

 

○踞,居慮反。

 

轉,張戀反,注及下同,一音張臠反。

 

裝,側良反,一本作囊。)

 

疏注「轉衣裝」。

 

○正義曰:踞,謂坐其上也。

 

戰車所有可坐其上,明是衣囊耳。

 

當是盛衣甲之囊也。

 

下云取胄於囊,當別有小囊盛胄,定本作「衣裝」。

 

近,不告而馳之。

 

(射犬恨,故近敵不告而馳。)

 

皆取胄於櫜而胄,入壘,皆下,搏人以投,收禽挾囚。

 

(禽,獲也。

 

○胄,直救反。

 

櫜,古毛反。

 

壘,力軌反。

 

搏,音博,徐甫各反。

 

挾音協。)

 

弗待而出。

 

(射犬又不待二子。)

 

皆超乘,抽弓而射。

 

既免,複踞轉而鼓琴,曰:「公孫!

 

同乘,兄弟也。

 

(言同乘義如兄弟。

 

○複,扶又反,下複討同。)

 

故再不謀?」

 

(謂不告而馳,不待而出。)

 

對曰:「曩者誌入而已,今則怯也。」

 

皆笑,曰:「公孫之亟也。」

 

(亟,急也。

 

言其性急不能受屈。

 

○曩,奴黨反,曏也。

 

怯,去業反。

 

亟,居力反,注同。)

 

疏「曩者」至「怯也」。

 

○正義曰:曩,猶向也。

 

向者誌入,前敵而馳,馳入遇,怯而出,非是故不告也。

 

楚子自棘澤還,使薳啟彊帥師送陳無宇。

 

(傳言齊、楚固相結也。)

 

吳人為楚舟師之役故,(在此年夏。

 

○為,於偽反,下注同。)

 

召舒鳩人,舒鳩人叛楚。

 

(舒鳩,楚屬國。

 

召欲與共伐楚。)

 

楚子師於荒浦,(荒浦,舒鳩地。

 

○浦,判五反。)

 

使沈尹壽與師祁犁讓之。

 

(二子,楚大夫。

 

○犁,力弓反,又利之反。)

 

舒鳩子敬逆二子,而告「無之」,且請受盟。

 

二子複命,王欲伐之。

 

薳子曰:「不可。

 

(令尹薳子馮。)

 

彼告不叛,且請受盟,而又伐之,伐無罪也。

 

姑歸息民,以待其卒。

 

(卒,終也。)

 

卒而不貳,吾又何求?

 

若猶叛我,無辭有庸。」

 

乃還。

 

(彼無辭,我有功。

 

為明年楚滅舒鳩傳。)

 

陳人複討慶氏之黨,針宜咎出奔楚。

 

(言宜咎所以稱名。)

 

齊人城郟。

 

(郟,王城也。

 

於是穀、雒鬥,毀王宮。

 

齊叛晉,欲求媚於天子,故為王城之。

 

○郟,古洽反。)

 

疏注「郟王」至「城之」。

 

○正義曰:傳稱成王定鼎於郟鄏,周公就而營之,謂之洛邑,亦名王城。

 

其地舊名為郟,故以郟為城名。

 

《周語》云:「靈王二十二年,穀、洛鬥、毀王宮。」

 

計靈王以二年即位,往年為二十二年。

 

往年毀壞其城,故齊人今歲為王城之也。

 

穆叔如周聘,且賀城。

 

王嘉其有禮也,賜之大路。

 

(大路,天子所賜車之總名。

 

為昭四年叔孫以所賜路葬張本。)

 

晉侯嬖程鄭,使佐下軍。

 

(代欒盈也。)

 

鄭行人公孫揮如晉聘。

 

(揮,子羽也。

 

○揮,許韋反。)

 

程鄭問焉,曰:「敢問降階何由?」

 

(問自降下之道。

 

○下,遐嫁反,又如字。)

 

疏注「問自降下之道」。

 

○正義曰:下注「階,猶道也」。

 

知問降階者,問自降下之道。

 

程鄭既得為卿,以卿是高位,欲降意下人,故問自降下之道。

 

子羽不能對。

 

歸以語然明,(然明,鬷蔑。

 

○語,魚據反。

 

鬷,子公反。)

 

然明曰:「是將死矣。

 

不然將亡。

 

貴而知懼,懼而思降,乃得其階。

 

(階猶道也。)

 

下人而已,又何問焉?

 

(言易知。

 

○下,戶嫁反。

 

易,以豉反。)

 

且夫既登而求降階者,知人也,不在程鄭。

 

其有亡釁乎?

 

不然,其有惑疾,將死而憂也。」

 

(言鄭本小人。

 

為明年程鄭卒張本。

 

○夫音扶。

 

知音智。

 

釁,許覲反。)

 

疏「其有」至「憂也」。

 

○正義曰:程鄭忽問降階,然明議其將死,故云此程鄭身有罪禍,懼,奔亡之釁,而輒問降階也。

 

若不然,則有迷惑之疾,將死而憂乎!

 

何休難此,云善言者,君子所尚,有小人道之,輒為死徵。

 

是善言不可出口。

 

此未得傳之意也。

 

然明者,鄭之知人,知程鄭以佞媚嬖倖得升卿位,非有謙退止足之心。

 

今忽問降階,是改其常度。

 

以其改常,知其將死故疑其知將有「亡釁」「惑疾」而憂,故能出此語耳。

 

善言非其常,所以知其死,非謂口出善言即當死也。

 

趙文子,賢人也,將死,其語偷。

 

程鄭,小人也,將死,其言善。

 

俱是失常,無所怪惑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13:20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六


襄二十五年,盡二十五年

【經】二十有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

 

夏,五月,乙亥,齊崔杼弒其君光。

 

(齊侯雖背盟主,未有無道於民,故書臣,罪崔杼也。

 

○背音佩。)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於夷儀。

 

六月,壬子,鄭公孫舍之帥師入陳。

 

(子產之言陳以不義見入,故舍之無譏。

 

《釋例》詳之。)

 

疏注「子產」至「詳之」。

 

○正義曰:《釋例》曰:「陳、蔡,楚之與國,鄭欲求親於晉,故伐而入之。

 

晉士莊伯詰其侵小,問陳之罪,子產答以東門之役,故免於譏。

 

及其侵蔡,既無晉命,又無直辭,君死主少,興師以求媚於晉,義取亂略,不能以德懷親,又不能以直報怨,故二大夫異於子產也。

 

陳之見伐,本以助晉,晉不逆勞,而以法詰之,得盟主道理。

 

故仲尼曰:『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善之也。』

 

秋,八月,已巳,諸侯同盟於重丘。

 

(夷儀之諸侯也。

 

重丘,齊地。

 

已巳,七月十二日,經誤。

 

○重,直龍反。)

 

疏注「夷儀」至「經誤」。

 

○正義曰:僖五年,「公及齊侯云云會王世子於首止」,「秋,八月,諸侯盟於首止」。

 

《公羊傳》曰:「諸侯何以不序?

 

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

 

是言前序後總,取省文之義,故此直言諸侯,猶是上夷儀之諸侯也。

 

劉炫云:定四年,「公會劉子云云於召陵」,「五月,公及諸侯盟於皋鼬」。

 

杜云「複稱公者,會、盟異處故」。

 

此亦異處,而不言公者,炫謂史異辭於彼,有規。

 

傳云七月,經言八月。

 

杜以《長曆》校之,七月十二日有已巳,知是經誤也。

 

公至自會。

 

(無傳。)

 

衛侯入於夷儀。

 

(夷儀,本邢地,衛滅邢而為衛。

 

邑晉湣衛衎失國,使衛分之一邑。

 

書入者,自外而入之辭,非國逆之例。

 

○衎,苦旦反。)

 

疏注「夷儀」至「之例」。

 

○正義曰:僖元年「邢遷於夷儀」,是夷儀,是邢地。

 

僖二十五年滅邢而有之,還名其地為夷儀,故為衛之邑也。

 

《釋例》曰:「《春秋》稱入,其例有二:施於師旅,則曰不地;

 

在於歸複,則曰國逆。

 

國逆又以立為例,逆而不立,則皆非例聽及。

 

諸在例外稱入,直是自外入內,記事者常辭,義無所取。

 

而賈氏雖夫人,薑氏之入,皆以為例。

 

如此甚多。」

 

是杜以先儒妄以入例,故顯言非國逆也。

 

於時剽為衛君,非國逆,又不得位而稱侯者,晉人稱為衛侯以告魯,故書侯也。

 

桓十五年,鄭伯突入於櫟,與此同也。

 

楚屈建帥師滅舒鳩。

 

(傳在衛侯入夷儀上。

 

經在下,從告。)

 

冬,鄭公孫夏帥師伐陳。

 

(陳猶未服。)

 

十有二月,吳子遏伐楚,門於巢,卒。

 

(遏,諸樊也。

 

為巢牛臣所殺。

 

不書滅者,楚人不獲其屍。

 

吳以卒告,未同盟而赴以名。

 

○遏,於葛反,徐音謁。)

 

疏「吳子」至「巢卒」。

 

○正義曰:諸侯不生名,此吳子名在「伐楚」上者,為卒書名。

 

上之以省文,猶「鄭伯髡頑如會,丙戌卒於鄵」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6#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16:13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六


【傳】二十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以報孝伯之師也。

 

(前年魯使孟孝伯為晉伐齊。

 

○為晉,於偽反,下「為巳娶」同。)

 

公患之,使告於晉。

 

孟公綽曰:「崔子將有大誌,(誌在弒君。

 

孟公綽,魯大夫。

 

○綽,昌若反。

 

徐本作卓,音同。)

 

不在病我,必速歸,何患焉?

 

其來也不寇,(不為寇害。)

 

使民不嚴,(欲得民心。)

 

異於他日。」

 

齊師徒歸。

 

(徒,空也。)

 

齊棠公之妻,東郭偃之姊也。

 

(棠公,齊棠邑大夫。)

 

疏注「棠公」至「大夫」。

 

○正義曰:楚僭號稱王,故縣尹稱公。

 

齊不僭號,亦邑長稱公者,蓋其家臣僕呼之曰公。

 

傳即因而言之,猶伯有之臣云:「吾公在壑穀也。

 

東郭偃臣崔武子。

 

棠公死,偃禦武子以吊焉。

 

見棠薑而美之,(美其色也。)

 

使偃取之。

 

(為已取也。

 

○取,如字,又七住反,注同,注或作「娶」字。)

 

偃曰:「男女辨姓,(辨,別也。

 

○別,彼列反。)

 

今君出自丁,(齊丁公,崔杼之祖。)

 

疏注「丁公」。

 

○正義曰:諡法:遠義不克曰丁。

 

臣出自桓,不可。」

 

(齊桓公小白,東郭偃之祖。

 

同薑姓,故不可昏。)

 

武子筮之,遇困ⅳ。

 

(坎下兌上,困。

 

○坎,苦敢反。

 

兌,徒外反。)

 

之大過ⅳ。

 

(巽下兌上,大過。

 

困六三變為大過。

 

○巽音孫。)

 

疏「遇困之大過」。

 

○正義曰:坎下兌上為困,兌為澤,坎為水,水在澤下,則澤中無水也。

 

《易•困•象》曰:「澤無水,困。」

 

澤以鍾水潤生萬物,今澤無水,則萬物困病,故名其卦為困也。

 

巽下兌上為大過,《彖》曰:「大過,大者過也。」

 

陽大陰小,二陰而夾四陽,大者過也。

 

史皆曰:「吉!」

 

(阿崔子。)

 

疏「史皆曰吉」。

 

○正義曰:史者,筮人也。

 

史有多人皆言為吉,阿崔子之意也。

 

服虔云:「皆」,二卦。

 

妄也。

 

示陳文子,文子曰:「夫從風,(坎為中男,故曰「夫」。

 

變而為巽,故曰「從風」。

 

○中,丁仲反。)

 

風隕,妻不可娶也。

 

(風能隕落物者,變而隕落,故曰「妻不可娶」。

 

○隕,於敏反。

 

娶,亦作取,七住反,注同。)

 

且其《繇》曰:『困於石,據於蒺黎,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

 

(困六三爻辭。

 

○繇,直又反。

 

蒺音疾。

 

黎,力利反。)

 

『困於石』,往不濟也。

 

(坎為險、為水。

 

水之險者,石,不可以動也。)

 

疏注「坎為」至「以動」。

 

○正義曰:《坎•彖》云:「習坎,重險也。」

 

《說卦》坎為水。」

 

水之險者為石也,石不可動,往而遇石,是往不濟也。

 

『據於蒺黎』,所恃傷也。

 

(坎為險。

 

兌為澤。

 

澤之生物而險者蒺黎,恃之則傷。)

 

疏注「坎為」至「則傷」。

 

○正義曰:兌為澤,《說卦》文也。

 

《釋草》云:「茨,蒺藜。」

 

郭璞曰:「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剌人。」

 

蒺藜有剌,是草之險者,踐之則被剌,故恃之則傷也。

 

『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無所歸也。」

 

(《易》曰:非所困而困,名必辱。

 

非所據而據,身必危。

 

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今卜昏而遇此卦,六三失位無應。

 

則喪其妻,失其所歸也。

 

○應,應對之應。

 

喪,息浪反。)

 

疏注「易曰」至「所歸」。

 

○正義曰:所引《易》曰,《易•下係辭》文也。

 

孔子引此爻之辭,而以此言述之。

 

非所困而困者,謂六三是坎,「坎為水」,水之險者為石,遇石當須辟之,非合所困而困之,故名必辱也。

 

非所據而據,謂六三在坎之上,澤之下於蒺藜之間,應當辟之,非合所據而乃據之,故身必危也。

 

石未即害身之物,所以云名必辱。

 

蒺藜害體之物,故云身必危。

 

既有困辱,且複傾危,此死時其將至矣,妻其可得見乎?

 

孔子述此爻之義如是。

 

今卜昏而遇此卦,是不吉之象也。

 

六三以陰居陽位,是失位也。

 

三應在上,上亦陰爻,是無應也。

 

動而無應,是喪失所歸,故不見其妻也。

 

劉炫云:困卦六三上承九四,四非三應,而三欲附之,附之不入,自取其困。

 

不應為此困而為之,名必辱也。

 

六三失位,而下乘九二,以柔乘剛,非安身之道。

 

不應據而據之,身必危也。

 

崔子曰:「嫠也何害?

 

先夫當之矣。」

 

(寡婦曰嫠。

 

言棠公巳當此凶。

 

○嫠,本又作釐,力之反。)

 

遂取之。

 

莊公通焉,驟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賜人。

 

侍者曰:「不可。」

 

公曰:「不為崔子,其無冠乎?」

 

(言雖不為崔子,猶自應有冠。

 

○驟,愁又反,徐在遘反。)

 

疏「不為」至「冠乎」。

 

○正義曰:公意言冠易得,不足惜,縱使餘人不為崔子者,其可無冠乎?

 

況崔子富貴,其當自有冠也?

 

劉炫云:「冠是首服之大名。」

 

《周禮•司服》「卿玄冕」,此崔子之冠,蓋玄冕也。

 

今知非者,以《禮運》云「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禮也」。

 

崔子冕在公府,非助君祭不得用之,將以賜人,人非是卿,何處施用?

 

案傳云「驟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賜人」。

 

當謂就崔子家以崔子冠賜人,當是玄冠也。

 

或冠模製作有異,故以賜人。

 

崔子因是,(因是怒公。)

 

又以其間伐晉也,(間晉之難而伐之。

 

○間,間廁之間,注同。

 

難,乃旦反。)

 

曰:「晉必將報。」

 

欲弒公以說於晉,而不獲間。

 

公鞭侍人賈舉而又近之,乃為崔子間公。

 

(伺公間隙。

 

○弒,申誌反。

 

說音悅,又如字。

 

近,附近之近,下「近於公宮」並注同。

 

為,於偽反,下「莒為」、下注「為崔子」同。)

 

夏,五月,莒為且於之役故,莒子朝於齊。

 

(且於役在二十三年。

 

○且,子餘反。)

 

甲戌,饗諸北郭。

 

崔子稱疾不視事。

 

(欲使公來。)

 

乙亥,公問崔子,(問疾。)

 

遂從薑氏。

 

薑入於室,與崔子自側戶出。

 

公拊楹而歌。

 

(歌以命薑。

 

○拊,芳甫反,拍也。

 

楹音盈。)

 

侍人賈舉止眾從者,而入,閉門。

 

(為崔子閉公也。

 

重言侍人者,別下賈舉。

 

○從,才用反。

 

重,直用反。

 

別,彼列反。)

 

甲興,公登台而請,弗許。

 

(請免。)

 

請盟,弗許。

 

請自刃於廟,勿許。

 

(求還廟自殺也。)

 

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

 

(不能親聽公命。)

 

近於公宮,(言崔子宮近公宮,或淫者詐稱公。)

 

陪臣幹掫有淫者,不知二命。」

 

(幹掫,行夜也。

 

言行夜得淫人,受崔子命討之,不知它命。

 

○陪臣幹,徐云讀曰犴,胡旦反,注同;

 

服音如字。

 

掫,側柳反;

 

徐又子俱反,一音作侯反;

 

《說文》云:「掫,夜戒有所擊也。

 

從手,取聲。」

 

《字林》同,音子侯反;

 

服本作諏,子須反,謀也;

 

今傳本或作諏,猶依掫音。

 

行夜,音下孟反,下同。)

 

疏注「幹掫」至「他命」。

 

○正義曰:昭二十年傳說齊公孫青聘衛之事,云:「賓將掫,主人辭。

 

賓曰:『若不獲扞外役,是不有寡君也。』

 

乃親執鐸,終夕與於燎。」

 

燎即是掫之事,扞外役即是幹之義也。

 

故先儒相傳,皆以幹掫為行夜。

 

《說文》云:「掫,夜戒守有所擊。

 

從手,取聲。」

 

夜扞寇盜,手有所擊,故以幹掫為行夜官名也。

 

服虔云:一曰幹,扞也。

 

諏,謀也。

 

言受崔子命,扞禦謀淫之人。

 

有此謬說,故掫字或誤從言也。

 

今定本作「幹掫」。

 

受崔子之命,又受公命,是為二命,故云受崔子命討之,不知他命也。

 

公逾牆,又射之,中股,反隊,遂弒之。

 

賈舉、州綽、邴師、公孫敖、封具、鐸父、襄伊、僂堙皆死。

 

(八子皆齊勇力之臣,為公所嬖者,與公共死於崔子之宮。

 

○射,食亦反。

 

中,丁仲反。

 

股音古。

 

隊,直類反。

 

具,求付反。

 

鐸,待洛反。

 

僂,力侯反。

 

堙音因。)

 

疏「又射之,中股」。

 

○正義曰:上未有射公之文,而云「又射之」者,以公未逾牆,必巳射公,但射公不中,傳文不載。

 

以逾牆射之中股,故傳言其事,而云「又」也。

 

祝佗父祭於高唐,(高唐有齊別廟也。

 

○佗,徒河反。)

 

至,複命,不說弁而死於崔氏。

 

(爵弁,祭服。

 

○說,他活反。

 

弁,皮彥反。)

 

申蒯,侍漁者,(侍漁,監取魚之官。

 

○蒯,若怪反。

 

監,古銜反。)

 

退,謂其宰曰:「爾以帑免,(帑,宰之妻子。

 

○帑音奴。)

 

我將死。」

 

其宰曰:「免,是反子之義也。」

 

與之皆死。

 

(反死君之義。)

 

崔氏殺鬷蔑於平陰。

 

(畿蔑,平陰大夫,公外嬖。

 

傳言莊公所養非國士,故其死難,皆嬖寵之人。

 

○鬷,子公反。

 

難,乃旦反,下皆同。)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聞難而來。)

 

其人曰:「死乎?」

 

曰:「獨吾君也乎哉?

 

吾死也。」

 

(言巳與眾臣無異。)

 

曰:「行乎?」

 

曰:「吾罪也乎哉?

 

吾亡也。」

 

(自謂無罪。)

 

曰:「歸乎?」

 

曰:「君死安歸?

 

(言安可以歸。)

 

君民者,豈以陵民?

 

社稷是主。

 

臣君者,豈為其口實?

 

社稷是養。

 

(言君不徒居民上,臣不徒求祿,皆為社稷。

 

○為,於偽反,注「皆為」及下文同。)

 

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

 

為社稷亡,則亡之。

 

(謂以公義死亡。)

 

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匿,誰敢任之?

 

(私匿,所親愛也。

 

非所親愛,無為當其禍。

 

○匿,女乙反。

 

任音壬,當也。)

 

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

 

(言巳非正卿,見待無異於眾臣,故不得死其難也。

 

○弒,申誌反。

 

焉,於虔反,下同。)

 

將庸何歸?」

 

(將用死亡之義,何所歸趣。)

 

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以公屍枕已股。

 

○枕,之鴆反,注同。)

 

興,三踴而出。

 

人謂崔子:「必殺之!

 

崔子曰:「民之望也!

 

舍之,得民。」

 

(舍,置也。

 

○踴,羊寵反。)

 

盧蒲癸奔晉,王何奔莒。

 

(二子,莊公黨。

 

為三十八年殺慶舍張本。)

 

叔孫宣伯之在齊也,(宣伯,魯叔孫僑如。

 

成十六年奔齊。)

 

叔孫還納其女於靈公。

 

嬖,生景公。

 

(還,齊群公子。

 

納宣伯女於靈公。

 

○還音旋。)

 

丁丑,崔杼立而相之,慶封為左相。

 

盟國人於大宮,(大宮,大公廟。

 

○相,息亮反,下同。

 

大音泰,注同。)

 

曰:「所不與崔、慶者」,晏子仰天歎曰:「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

 

乃歃。

 

(盟書云,所不與崔、慶者,有如上帝。

 

讀書未終,晏子抄答易其辭,因自歃。

 

○「曰所不與崔、慶者」,本或此下有「有如此盟」四字者,後人妄加。

 

歃,所洽反,又所甲反。)

 

辛巳,公與大夫及莒子盟。

 

(莒子朝齊,遇崔杼作亂,未去,故複與景公盟。

 

○複,扶又反。)

 

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

 

崔子殺之。

 

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

 

(嗣,續也。

 

並前有三人死。)

 

其弟又書,乃舍之。

 

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

 

聞既書矣,乃還。

 

(傳言齊有直史,崔杼之罪所以聞。)

 

閭丘嬰以帷縳其妻而載之,與申鮮虞乘而出。

 

(二子,莊公近臣。

 

○帷,位悲反。

 

縳,直轉反。

 

乘,繩證反。)

 

鮮虞推而下之,(下嬰妻也。

 

○推,如字,又他回反。)

 

曰:「君昏不能匡,危不能救,死不能死,而知匿其匿,(匿,藏也。

 

匿,親也。

 

○匿,女力反。

 

匿,女乙反。)

 

其誰納之?」

 

行及弇中,將舍。

 

(弇中,狹道。

 

○弇,於檢反,又於廉反。

 

狹音洽。)

 

嬰曰:「崔、慶其追我!」

 

鮮虞曰:「一與一,誰能懼我?」

 

(言道狹,雖眾無所用。)

 

遂舍,枕轡而寢,(恐失馬也。

 

○枕,之鴆反。)

 

食馬而食。

 

駕而行,出弇中,謂嬰曰:「速驅之!

 

崔、慶之眾,不可當也。」

 

遂來奔。

 

(道廣,眾得用,故不可當。

 

○食馬音嗣。)

 

崔氏側莊公於北郭。

 

(側,瘞埋之。

 

不殯於廟。

 

○瘞,於滯反。

 

埋,無皆反。)

 

丁亥,葬諸士孫之裏,(士孫,人姓,因名裏。

 

死十三日便葬,不待五月。)

 

四翣,(喪車之飾,諸侯六翣。

 

○翣,所甲反。)

 

疏注「喪車」至「六翣」。

 

○正義曰:《周禮•縫人》:「掌衣翣柳之材。」

 

鄭玄云:「必先纏衣其木,乃以張飾也。」

 

《喪大記》云:「飾棺,君黼翣二,黻翣二,畫翣二。」

 

鄭玄云:「漢禮,翣以木為筐,廣三尺,高二尺四寸,方兩角高,衣以白布畫者,畫云氣,其餘各如其象,柄長五尺,車行使人持之而從。

 

既窆,樹於廣中。」

 

《檀弓》曰:「周人牆置翣。」

 

是也。

 

是說翣之製也。

 

《方言》云:「自關而東謂扇為翣。」

 

則翣是扇之類也。

 

《禮器》云:「天子八翣,諸侯六翣,大夫四翣。」

 

鄭玄云:八翣者,加龍翣二。

 

不蹕,(蹕,止行人。

 

○蹕音必。)

 

下車七乘,不以兵甲。

 

(下車,送葬之車。

 

齊舊依上公禮,九乘,又有甲兵。

 

今皆降損。

 

○乘,繩證反,注及下七百乘同。)

 

疏「不蹕」。

 

○正義曰:禮,喪車乘人專道而行,無貴賤一也。

 

蹕者,止行人也。

 

此不止行人,略賤之。

 

○注「下車」至「降損」。

 

○正義曰:服虔云:「下車,遣車也。」

 

《雜記》云:「遣車視牢具」。

 

鄭玄云:「言車多少,各如所包遣奠牲體之數也。

 

然則遣車,載所包遣奠而藏之者與?

 

遣奠,天子大牢,包九個;

 

諸侯亦大牢,包七個;

 

大夫亦大牢,包五個;

 

士,少牢,包三個。

 

大夫以上乃有遣車。」

 

如鄭之所言,遣車者乃是明器,塗車芻靈,載所包遣奠藏之於廣中。

 

下車若是明器,則甲兵亦是明器。

 

當云無甲兵,不得云「不以甲兵」也。

 

杜言送葬之車,則謂此為貳車,非遣車也。

 

言下車者,蓋謂粗惡之車,非良車也。

 

《周禮•大行人》云:「上公貳車九乘,侯、伯貳車七乘,子、男貳車五乘。」

 

則齊是侯爵,法當是七乘耳。

 

今傳舉七乘,言其不依舊法,知齊舊依上公之禮,貳車九乘。

 

其送葬又有甲兵,今皆降損也。

 

用甲兵者,葬是送終大禮,法當備列軍陳。

 

若漢葬霍光,發材官輕車,比軍伍校士,軍陳至茂陵,以送其葬,所以榮之也。

 

晉侯濟自泮,(泮,闕。

 

○泮,普半反。)

 

會於夷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

 

(朝歌役在二十三年。

 

不書伐齊,齊人逆服,兵不加。)

 

齊人以莊公說,(以弒莊公說晉也。

 

○說,如字,又音悅,注同。)

 

疏注「以弒莊公說晉也」。

 

○正義曰:劉炫云:杜意晉謀伐齊,齊人乃弒莊公以說晉也。

 

炫謂莊公死後晉始謀伐齊,齊人以莊公伐晉,晉欲報伐莊公,既以此說晉,言晉讎既死,今新君服從晉也。

 

使隰鉏請成。

 

慶封如師,(慶封獨使於晉,不通諸侯,故不書。

 

鉏,隰朋之曾孫。

 

○鉏,仕居反。

 

使,所吏反。)

 

男女以班。

 

賂晉以宗器、樂器。

 

(宗器,祭祀之器。

 

樂器,鍾磬之屬。)

 

疏「男女以班」。

 

○正義曰:劉炫云:哀元年「蔡人男女以辨」,與此同。

 

杜意男女分別將以賂晉也。

 

炫謂男女分別示晉以恐懼服罪,非以為賂也。

 

自六正、(三軍之六卿。)

 

五吏、三十帥、(五吏,文職。

 

三十帥,武職。

 

皆軍卿之屬官。

 

○帥,所類反,注及下注「將帥」同。)

 

疏注「五吏」至「屬官」。

 

○正義曰:此齊以晉將來伐,就會賂之。

 

則五吏、三十帥皆軍內之官也。

 

三軍將佐有六,與六正數同,故以六正為六卿也。

 

其五吏、三十帥皆是軍內之官。

 

以三軍與六正數同,必是在軍之官。

 

但軍官不複可知。

 

下句言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則軍內群官足包之矣。

 

於大夫之上言五吏、三十帥,此吏、帥未必貴於大夫,當以有所掌,故先言之耳。

 

以吏者,治也,故為文職。

 

帥者,有所率領,故為武職。

 

杜氏以意而解,不能審悉,故云「皆軍卿之屬官」,略言之耳。

 

既以帥為武職,則帥是大帥,下句複云「師旅」,明當小於此帥,故杜以下「師旅」為「小將帥」。

 

董遇云:五吏,謂一正有五吏,為三十帥之長。

 

亦以意言之耳。

 

俗本「三十帥」為「三十師」,非也。

 

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百官正長,群有司也。

 

師旅,小將帥。

 

○長,丁丈反,注同。)

 

及處守者皆有賂。

 

(皆以男女為賂。

 

處守,守國者。

 

○處守,手又反,注處守同。

 

守國如字,或手又反。)

 

疏注「皆以男女為賂」。

 

○正義曰:杜以上句「男女以班」與「賂」連文,故云「皆以男女為賂」,劉炫以為「男女以班」,示降服於晉。

 

有賂者,皆有貨財賂之,非「以男女為賂」,與杜異也。

 

晉侯許之。

 

(晉侯受賂還,不譏者,齊有喪,師自宜退。)

 

疏注「晉侯」至「宜退」。

 

○正義曰:案傳「會於夷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

 

齊人以莊公說」。

 

則晉初伐齊之日,未知莊公巳死,齊人以說,方始知之。

 

齊既有喪,師自須退。

 

縱令受賂,未合致譏,故杜為此解。

 

而劉以為齊弒君之後,晉始來伐而規杜氏,非也。

 

使叔向告於諸侯。

 

(告齊服。)

 

公使子服惠伯對曰:「君舍有罪,以靖小國,君之惠也。

 

寡君聞命矣。」

 

晉侯使魏舒、宛沒逆衛侯,(衛獻公以十四年奔齊。

 

○宛,於元反。)

 

將使衛與之夷儀。

 

崔子止其帑,以求五鹿。

 

(崔杼欲得衛之五鹿,故留衛侯妻子於齊以質之。)

 

疏「崔子」至「五鹿」。

 

○正義曰:衛侯本以妻子奔齊,今衛侯將入夷儀,崔子止其帑於齊。

 

所以止之,以求五鹿故也。

 

衛侯若得衛國,望以五鹿與齊,故止其妻子以質之也。

 

初,陳侯會楚子伐鄭,(在前年。)

 

當陳隧者,井堙木刊。

 

(隧,徑也。

 

堙,塞也。

 

刊,除也。

 

○隧,音遂,徐又徒猥反,下同。

 

堙音因。

 

刊,苦幹反。

 

徑,古定反。)

 

鄭人怨之。

 

六月,鄭子展、子產帥車七百乘伐陳,宵突陳城,(突,穿也。)

 

遂入之。

 

陳侯扶其大子偃師奔墓,(欲逃塚間。)

 

遇司馬桓子,曰:「載餘!」

 

(陳之司馬。)

 

曰:「將巡城。」

 

(不欲載公,以巡城辭。)

 

遇賈獲,(賈獲,陳大夫。)

 

載其母妻,下之而授公車。

 

公曰:「舍而母!」

 

辭曰:「不祥。」

 

(雖急,猶不欲男女無別。

 

○別,彼列反,下文同。)

 

與其妻扶其母以奔墓,亦免。

 

子展命師無入公宮,與子產親禦諸門。

 

(欲服之而已,故禁侵掠。

 

○禦,魚呂反。

 

掠音亮。)

 

陳侯使司馬桓子賂以宗器。

 

陳侯免,擁社。

 

(免,喪服。

 

擁社,抱社主。

 

示服。

 

○免音問,注同;

 

徐音萬,喪冠也。

 

擁,於勇反。)

 

使其眾男女別而累,以待於朝。

 

(累,自囚係以待命。

 

○累,類悲反,一音呂執反。)

 

疏注「累自」至「待命」。

 

○正義曰:宣十二年「楚子入鄭,鄭伯肉袒牽羊」。

 

所以不別以男女囚係以待命者,此雖降服,猶望國存,故以囚係男女,擬為鄭之仆隸,彼則恐其遂滅,請俘江南,國巳亡滅,男女非已之有,故與此不同。

 

子展執縶而見,(見陳侯。

 

○縶,陟立反。

 

見,賢遍反。)

 

再拜稽首,承飲而進獻。

 

(承飲,奉觴。

 

示不失臣敬。)

 

子美入,數俘而出。

 

(子美,子產也。

 

但數其所獲人數,不將以歸。

 

○數俘,所主反,注「但數」同;

 

下方夫反。)

 

祝祓社,司徒致民,司馬致節,司空致地,乃還。

 

(祓,除也。

 

節,兵符。

 

陳亂,故正其眾官,脩其所職,以安定之,乃還也。

 

○祓,方弗反,徐音沸。)

 

疏注「祓除」至「還也」。

 

○正義曰:《周禮•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鄭玄云:「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

 

彼言祓除,知此祓社是祓除也。

 

其祓除之事,當如鄭之言也。

 

《周禮》有掌節之官,節為兵符,若今之銅虎符、竹使符也。

 

陳國既亂,致使官司廢闕,民人分散,符節失亡,故令陳之司徒招致民人,司馬集致符節,司空檢致土地,使各依其舊,師乃回還也。

 

劉炫云:陳國既亂,民、節與地非複陳有,子展、子產心不滅陳,各使巳之官屬,各依其職事,致之於陳,使民依職領受,具其眾官,備其所職,以安定之,乃還也。

 

諸官皆鄭人,在軍有此官者,蓋權使攝為之,未必是正官。

 

服虔以為祝與司徒算皆是陳人,各致其所主於子產。

 

案傳陳侯擁社自抱以逆,又何須祝祓之?

 

子美數俘獲尚不取,何當取其民地,使陳致之?

 

既致,乃還,則是滅矣,何以云入陳也?

 

秋,七月,己巳,同盟於重丘,齊成故也。

 

(伐齊而稱同盟,以明齊亦同盟。)

 

疏注「伐齊」至「同盟」。

 

○正義曰:杜以經言「同盟」,傳言「伐齊」,直書諸侯同盟,齊人不序於列,故據同盟之言,以明齊亦與盟。

 

劉炫以為齊直遣慶封如師,齊侯不與盟,今知非者,以五月齊弒莊公之後即立景公,及七月始盟。

 

傳言「齊成故也」,明齊侯在,魯莊十六年「同盟於幽」,傳云「鄭成也」,二十七年「同盟於幽」,傳云「陳、鄭成也」,二十七年「同盟於幽」,傳云「陳、鄭服也」,並與此文同。

 

又傳稱重丘之盟,未可忘也,故知齊亦同盟。

 

劉以為齊侯不與盟而規杜氏,非也。

 

趙文子為政,(趙武代範匄。)

 

令薄諸侯之幣而重其禮。

 

(以重禮待諸侯。)

 

穆叔見之。

 

謂穆叔曰:「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

 

(弭,止也。

 

○弭,亡氏反。)

 

齊崔、慶新得政,將求善於諸侯。

 

武也知楚令尹。

 

(令尹,屈建。)

 

疏注「令尹屈建」。

 

○正義曰:趙文子初始為政,與令尹相知,望其在後兵息,知是新令尹也。

 

下文始言屈建為令尹者,因伐舒鳩而追序之。

 

其實蒍子馮卒在此盟前,故服、杜皆以令尹為屈建也。

 

若敬行其禮,道之以文辭,以靖諸侯,兵可以弭。」

 

(為二十七年晉、楚盟於宋傳。

 

○道音導。)

 

楚薳子馮卒,屈建為令尹。

 

(屈建,子木。)

 

屈蕩為莫敖。

 

(代屈建。

 

宣十二年邲之役,楚有屈蕩,為左廣之右。

 

《世本》,屈蕩,屈建之祖父。

 

今此屈蕩與之同姓名。

 

○邲,扶必反。

 

廣,古曠反。)

 

舒鳩人卒叛。

 

(前年辭不叛。)

 

楚令尹子木伐之,及離城。

 

(離城,舒鳩城。)

 

吳人救之,子木遽以右師先,(先至舒鳩。

 

○遽,其據反。)

 

子彊、息桓、子捷、子駢、子盂帥左師以退。

 

(五人不及子木,與吳相遇而退。

 

○捷,在接反。

 

駢,蒲賢反,又蒲丁反。

 

盂音於。)

 

吳人居其間七日。

 

(居楚兩軍之間。)

 

子彊曰:「久將墊隘,隘乃禽也。

 

不如速戰。

 

(墊隘,慮水雨。

 

○墊,丁念反;

 

《方言》云:下也。

 

隘,於懈反。)

 

疏注「墊隘慮水雨」。

 

○正義曰:成六年注云:「墊隘,嬴困也。」

 

《方言》云:「墊,下也。」

 

吳地下濕,久駐於此,慮水雨大,至民將困病,故恐為人所禽製也。

 

請以其私卒誘之,簡師,陳以待我。

 

(簡閱精兵,駐後為陳。

 

○卒,子忽反,下同。

 

陳,直覲反,注同。

 

駐,張住反。)

 

我克則進,奔則亦視之,(視其形勢而救助之。)

 

乃可以免。

 

不然,必為吳禽。

 

從之。

 

五人以其私卒先擊吳師。

 

吳師奔,登山以望,見楚師不繼,複逐之,傅諸其軍。

 

(吳還逐五子,至其本軍。

 

○複,扶又反,下「複伐陳」同。

 

傅音附。)

 

簡師會之,吳師大敗。

 

遂圍舒鳩,舒鳩潰。

 

八月,楚滅舒鳩。

 

(五子既敗吳師,遂前及子木,共圍滅舒鳩。

 

○潰,戶內反。)

 

衛獻公入於夷儀。

 

(為下自夷儀與甯喜言張本。)

 

鄭子產獻捷於晉,(獻入陳之功,而不獻其俘。)

 

疏注「獻入」至「其俘」。

 

○正義曰:上云「數俘而出」,不將以歸,知其空獻功,不獻俘也。

 

戎服將事。

 

(戎服,軍旅之衣,異於朝服。)

 

疏注「戎服」至「朝服」。

 

○正義曰:《周禮•司服》云:「凡兵事,韋弁服。」

 

鄭玄云:「韋弁以韎韋為弁,又以為衣裳也。」

 

諸侯之朝服,玄冠緇布衣素積以為裳。

 

是戎服異於朝服也。

 

晉人問陳之罪,對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

 

(閼父,舜之後。

 

當周之興,閼父為武王陶正。

 

○閼,於葛反。)

 

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與其神明之後也,(舜,聖,故謂之神明。)

 

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庸,用也。

 

元女,武王之長女。

 

胡公,閼父之子滿也。

 

○大音泰。

 

配,亦作妃,音配。

 

長,丁丈反。)

 

疏注「庸用」至「滿也」。

 

○正義曰:庸聲近用,故為用也。

 

《史記•陳世家》云:「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後也。

 

舜傳禹,而舜子商均為封國。

 

夏後之時,或失續,周武王克殷,求舜後,得媯滿,封之於陳,以奉帝舜祀,是為胡公。」

 

而封諸陳,以備三恪。

 

(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後,又封舜後,謂之恪。

 

並二王後為三國。

 

其禮轉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

 

○恪,若洛反。)

 

疏注「周得」至「三恪」。

 

○正義曰:《樂記》云:「武王克殷,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

 

下車而封夏後氏之後於杞,投殷之後於宋。」

 

《郊特牲》云:「天子存二代之後,猶尊賢也。

 

尊賢不過二代。」

 

鄭玄以此謂杞、宋為二代之後,薊、祝、陳為三恪。

 

杜今以周封夏、殷之後為二王後,又封陳,並二王後為三恪。

 

杜意以此傳言「以備三恪」,則以陳備三恪而已。

 

若遠取薊、祝,則陳近矣,何以言備?

 

以其稱備,知其通二代而備其數耳。

 

二代之後,則名自行其正朔,用其禮樂,王者尊之深也。

 

舜在二代之前,其禮轉降。

 

恪,敬也。

 

封其後示敬而已,故曰恪。

 

雖通二代為三,其二代不假稱恪,唯陳為恪耳。

 

則我周之自出,至於今是賴。

 

(言陳,周之甥,至今賴周德。)

 

桓公之亂,蔡人慾立其出。

 

(陳桓公鮑卒,於是陳亂。

 

事在魯桓五年。

 

蔡出,桓公之子厲公也。)

 

我先君莊公奉五父而立之,(五父佗,桓公弟。

 

殺大子免而代之,鄭莊公因就定其位。

 

○佗,徒何反。)

 

蔡人殺之。

 

(欲立其出故。)

 

我又與蔡人奉戴厲公,(奉戴,猶奉事。)

 

至於莊、宣,皆我之自立。

 

(陳莊公、宣公,皆厲公子。)

 

夏氏之亂,成公播蕩,又我之自入,君所知也。

 

(播蕩,流移失所。

 

宣十年,陳夏徵舒弒靈公。

 

靈公之子成公奔晉,自晉因鄭而入也。

 

○夏,戶雅反。

 

播,補賀反。)

 

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棄我姻親,介恃楚眾,以憑陵我敝邑,不可億逞。

 

(億,度也。

 

逞,盡也。

 

○介音戒。

 

憑,皮冰反。

 

億,於力反。

 

逞,敕景反。

 

度,待洛反。)

 

我是以有往年之告。

 

(謂鄭伯稽首告晉,請伐陳。)

 

未獲成命,(未得伐陳命。)

 

則有我東門之役。

 

(前年陳從楚伐鄭東門。)

 

當陳隧者,井堙木刊。

 

敝邑大懼不競,而恥大姬。

 

(上辱大姬之靈。)

 

天誘其衷,啟敝邑之心。

 

(啟,開也。

 

開道其心,故得勝。

 

○衷音忠。)

 

陳知其罪,授手於我。

 

用敢獻功!

 

晉人曰:「何故侵小?」

 

對曰:「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辟。

 

(辟,誅也。

 

○辟,婢亦反,注同。)

 

疏「何故侵小」。

 

○正義曰:陳大於鄭,而謂之侵小者,言陳對晉為小,不言小於鄭也。

 

子展伐陳,此言侵,謂侵陵之,非用兵之侵也。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方千裏。

 

○圻音祈。)

 

列國一同,(方百裏。)

 

疏「列國一同」。

 

○正義曰:周法,大國五百裏。

 

此為一同者,引夏、殷時國小,以譏晉國之寬大,權以拒晉耳。

 

自是以衰。

 

(衰,差降。

 

○衰,初危反,注同。)

 

疏「衰差降」。

 

○正義曰:中國七十,小國五十,是降差。

 

今大國多數圻矣,若無侵小,何以至焉?」

 

晉人曰:「何故戎服?」

 

對曰:「我先君武、莊,為平、桓卿士。

 

(鄭武公、莊公為周平王、桓王卿士。

 

○數,色主反,下數甲兵、數疆潦,各並注同。)

 

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複舊職!』

 

(晉文公。

 

○濮音卜。)

 

命我文公戎服輔王,以授楚捷,不敢廢王命故也。」

 

(城濮在僖二十八年。)

 

士莊伯不能詰,(士莊伯,士弱也。

 

○詰,起吉反。)

 

複於趙文子。

 

文子曰:「其辭順,犯順不祥。」

 

乃受之。

 

冬,十月,子展相鄭伯如晉,拜陳之功。

 

(謝晉受其功。

 

○相,息亮反。)

 

子西複伐陳,陳及鄭平。

 

(前雖入陳,服之而已。

 

故更伐以結成。)

 

仲尼曰:「《誌》有之:(《誌》,古書。)

 

『言以足誌,文以足言。』

 

(足,猶成也。

 

○足,將住反,又如字,下及注同。)

 

不言,誰知其誌?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雖得行,猶不能及遠。)

 

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

 

慎辭也!」

 

(樞機之發,榮辱之主。)

 

疏注「樞機」至「之主」。

 

○正義曰:《易•係辭》文也。

 

鄭玄云:「樞,戶樞也。

 

機,弩牙也。」

 

戶樞之發或明或闇,弩牙之發或中或否,以譬言語之發有榮有辱。

 

傳言子產善為文辭,於鄭有榮也。

 

楚蒍掩為司馬。

 

(蒍子馮之子。)

 

子匠使庀賦,(庀,治。

 

○庀,匹婢反。)

 

疏注「庀治」。

 

○正義曰:庀訓為具,而言治者,以下說治賦之事,治之使具,故以庀為治也。

 

數甲兵。

 

(閱數之。)

 

甲午,蒍掩書土、田,(書土地之所宜。)

 

度山林,(度量山林之材,以共國用。

 

○度,待洛反,注及下注同。

 

共音恭。)

 

鳩藪澤,(鳩,聚也。

 

聚成藪澤,使民不得焚燎壞之,欲以備田獵之處。

 

○藪,素口反。

 

燎,力召反。

 

處,昌慮反。)

 

疏注「鳩聚」至「之處」。

 

○正義曰:「鳩,聚」,《釋詁》文也。

 

《釋地》有「十藪」李巡曰:「藪,澤之別名也。」

 

《周禮》澤虞有大澤大藪,小澤小藪,鄭玄云:「澤,水所鍾也。

 

水希曰藪。」

 

其職云「若大田獵,則萊澤野。」

 

是藪為田獵之處,或焚其草,則散失澤藪之用,故聚成,使不得焚燎之也。

 

辨京陵,(辨,別也。

 

絕高曰京。

 

大阜曰陵。

 

別之以為塚墓之地。

 

○別,彼列反,下同。)

 

疏注「辨別」至「之地」。

 

○正義曰:《釋丘》云:「絕高為之京,非人為之丘。

 

李巡曰:「丘高大者為京也。」

 

孫炎曰:「為之人所作也。」

 

則京為丘類,人力所作也。

 

《釋地》云:「大陸曰阜,大阜曰陵。」

 

李巡曰:「大陸,謂土地高大,名曰阜,阜最大為陵也。」

 

《檀弓》稱「趙文子與叔譽觀於九原」。

 

觀晉諸大夫之墓也。

 

僖三十二年傳云:「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

 

故知別丘陵以為葬墓之地。

 

表淳鹵,(淳鹵、埆薄之地。

 

表異,輕其賦稅。

 

○淳音純。

 

鹵音魯。

 

《說文》:「鹵,西方鹹也。」

 

埆音學云。)

 

疏注「淳鹵」至「賦稅」。

 

○正義曰:賈逵云:「淳,鹹也。」

 

《說文》云:「鹵,西方鹹地也。

 

從西省,象鹽形,安定有鹵縣,東方謂之斥,西方謂之鹵。」

 

《呂氏春秋》稱「魏文侯時,史起為鄴令,引漳水以灌田。

 

民歌之曰:『決漳水以灌鄴旁,終古斥鹵生稻粱。』

 

」是鹹薄之地名為斥鹵。

 

《禹貢》云「海濱廣斥」,是也。

 

淳鹵,地薄,收穫常少,故表之輕其賦稅。

 

數疆潦,(疆界有流潦者,計數減其租入。

 

○疆,居良反,注同;

 

賈又其兩反。

 

潦音老。)

 

疏注「疆界」至「租入」。

 

○正義曰:賈逵以疆為疆[B18I],墝埆之地。

 

鄭玄以為疆界內有水潦者。

 

案《周禮•草人》:「凡糞種,疆[B18I]用蕡。」

 

鄭玄云:「彊[B18I],彊堅者。」

 

則疆地猶堪種植,非水潦之類,故從鄭玄之說,數其疆界有水潦者,計數減其租稅也。

 

孫毓讀為疆潦,注云:砂礫之田也。

 

規偃豬,(偃豬,下濕之地。

 

規度其受水多少。

 

○偃,於建反,又一音如字。

 

豬,陟魚反;

 

《尚書傳》云:「停水曰豬。」)

 

疏注「偃豬」至「多少」。

 

○正義曰:《禹貢》:「徐州,大野既豬。」

 

孔安國云:「水所停曰豬。」

 

《檀弓》云:「有弒其父者,洿其宮而豬焉。」

 

是豬者,停水之名。

 

偃豬,謂偃水為豬,故為下濕之地。

 

規度其地受水多少,得使田中之水注之。

 

町原防,(廣平曰原。

 

防,隄也。

 

隄防間地,不得方正如井田,別為小頃町。

 

○町,徒頂反。

 

隄,丁兮反。

 

頃,苦穎反。)

 

疏注「廣平」至「頃町」。

 

○正義曰:「廣平曰原」,《釋地》文。

 

李巡曰:「謂土地寬博而平正名曰原。」

 

《釋丘》云:「墳,大防。」

 

孫炎曰:「謂隄也。」

 

隄防之間,或有平地,不得平正以為井田,取其可耕之處,別為小頃町也。

 

《說文》云:「町,田踐處曰町。」

 

史遊《急就篇》云:「頃町界畝。」

 

是町亦頃類,故連言之也。

 

謂廣平為原者,因《爾雅》之文,其實此原謂隄防之間也。

 

劉炫云:「廣平曰原,土地寬平當與隰相配,非是不得為井田也。

 

《釋地》於陸阜陵阿之下云「可食者曰原」。

 

孫炎曰:「可食,謂有井田也。」

 

陸阿,山田可種穀者,亦曰原也。

 

謂彼陵阿之間可食之地,非廣平也。

 

牧隰皋,(隰皋,水岸下濕,為芻牧之地。

 

○牧,州牧之牧。)

 

疏注「隰皋」至「之地」。

 

○正義曰:《釋地》云:「下濕曰隰。」

 

李巡曰:「下濕,謂土地窊下名為隰也。」

 

《詩》云:「鶴鳴於九皋。」

 

毛、鄭皆以皋為澤之坎。

 

是皋為水岸也。

 

下濕與水岸不任耕作,故使牧牛馬於中,以為芻牧之地。

 

井衍沃,(衍沃,平美之地。

 

則如《周禮》製以為井田。

 

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九夫為井。

 

○衍,以善反。

 

賈云,下平曰衍,有流曰沃。)

 

疏注「衍沃」至「為井」。

 

○正義曰:《周禮•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

 

四曰墳衍,五曰原隰。」

 

衍地高於原。

 

傳稱「郇瑕氏之地,沃饒」。

 

《魯語》云:「沃土之民,逸。」

 

則衍沃俱是平美之地,衍是高平而美者,沃是下平而美者,二者並是良田。

 

故如《周禮》之法製之,以為井田。

 

賈逵云:「下平曰衍,有溉曰沃。」

 

所指雖異,俱謂良美之田也。

 

「六尺為步」以下皆《司馬法》之文。

 

自「度山林」以下至此有九事,賈逵以為賦稅差品,其注云:「山林之地,九夫為度,九度而當一井也。

 

藪澤之地,九夫為鳩,八鳩而當一井也。

 

京陵之地,九夫為辨,七辨而當一井也。

 

淳鹵之地,九夫為表,六表而當一井也。

 

疆潦之地,九夫為數,五數而當一井也。

 

偃豬之地,九夫為規,四規而當一井也。

 

原防之地,九夫為町,三町而當一井也。

 

隰皋之地,九夫為牧,二牧而當一井也。

 

衍沃之地,畝百為夫,九夫為井。」

 

《周禮•小司徒》云「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鄭玄云:「隰皋之地,九夫為牧,二牧而當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當一,是之謂井牧。」

 

是鄭、賈同此說也。

 

案《周禮》所授民田,不過再易,唯有三當一耳,不得以九當一也。

 

山林、藪澤、京陵、偃豬,本非可食之地,不在授民之限,雖九倍與之,何以充稅?

 

而使之當一井也。

 

且以度、鳩之等皆為九夫之名,經、傳未有此目,故杜不云其說。

 

量入脩賦。

 

(量九土之所入,而治理其賦稅。

 

○量音良,又音亮,注同。)

 

疏「量入脩賦」。

 

○正義曰:量其九土所宜,觀其收入多少,乃準其所入,脩其賦稅。

 

其九土之內,偃豬、京陵、無物可入,而言九土之所入者,總言之。

 

賦車籍馬,(籍,疏其毛色歲齒,以備軍用。)

 

疏「賦車籍馬」。

 

○正義曰:賦與籍,俱是稅也。

 

稅民之財,使備車馬,因車馬之異,故別為其文。

 

賦車兵、(車兵,甲士。)

 

徒卒、(步卒。

 

○卒,子忽反。)

 

疏「賦車兵徒卒」。

 

○正義曰:車兵者,甲士也。

 

徒兵者,步卒也。

 

知非兵器者,上云「數甲兵」,下云「甲楯之數」,故知此兵謂人也。

 

劉炫云:兵者,戰器。

 

車上甲士與步卒所執兵各異也。

 

《司兵》「掌五兵」,鄭玄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

 

又曰「軍事,建車之五兵」,鄭玄云:「車之五兵,鄭司農所云者是也。

 

步卒之五兵,無夷矛,而有弓矢。」

 

事或當然。

 

甲楯之數。

 

(使器杖有常數。

 

○楯,食準反,又音尹。

 

杖,直亮反。)

 

既成,以授子木,禮也。

 

(得治國之禮。

 

傳言楚之所以興。)

 

十二月,吳子諸樊伐楚,以報舟師之役。

 

(舟師,在二十四年也。)

 

門於巢。

 

(攻巢門。)

 

巢牛臣曰:「吳王勇而輕,若啟之,將親門。

 

(啟,開門也。

 

○輕,遣政反。)

 

我獲射之,必殪。

 

(殪,死也。

 

○射,食亦反,下同。

 

殪,於計反。)

 

是君也死,彊其少安。」

 

從之。

 

吳子門焉,牛臣隱於短牆以射之,卒。

 

(○疆,居良反。)

 

楚子以滅舒鳩賞子木。

 

辭曰:「先大夫蒍子之功也。」

 

以與蒍掩。

 

(往年楚子將伐舒鳩,蒍子馮請退師以須其叛,楚子從之,卒獲舒鳩。

 

故子木辭賞以與其子。)

 

晉程鄭卒,子產始知然明,(前年然明謂程鄭將死,今如其言,故知之。)

 

問為政焉。

 

對曰:「視民如子。

 

見不仁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子產喜,以語子大叔,且曰:「他日,吾見蔑之麵而已,(蔑,然明名。

 

○鷹,於陵反。

 

鸇,之然反;

 

徐又居延反。

 

語,魚據反。)

 

今吾見其心矣。」

 

大叔問政於子產。

 

子產曰:「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

 

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思而後行。

 

○朝如字。)

 

如農之有畔。

 

(言有次。)

 

其過鮮矣。」

 

衛獻公自夷儀使與甯喜言,(舉複國也。)

 

甯喜許之。

 

大叔文子聞之,(大叔儀也。)

 

曰:「烏呼!

 

《詩》所謂『我躬不說,皇恤我後』者,甯子可謂不恤其後矣。

 

(皇,暇也。

 

《詩•小雅》。

 

言今我不能自容說,何暇念其後乎?

 

謂甯子必身受禍,不得恤其後也。

 

○說音悅,注同;

 

《詩》作「閱」,容也。)

 

疏「我躬」至「我後」。

 

○正義曰:□《詩•小雅•小弁》之篇。

 

將可乎哉?

 

殆必不可。

 

君子之行,思其終也,(思使終可成。)

 

思其複也。

 

(思其可複行。)

 

《書》曰:『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

 

(逸《書》。)

 

疏「書曰」至「不困」。

 

○正義曰:《尚書•蔡仲之命》云:「慎厥初,惟厥終,終以不困。」

 

此所引者蓋是彼文,學者各傳所聞,而字有改易,或引其意,而不全其文,故不同也。

 

《詩》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一人以喻君。

 

○解,佳賣反。)

 

今甯子視君不如弈棋,(弈,圍棋也。

 

○弈音亦。

 

棋音其。)

 

疏注「弈,圍棋」。

 

○正義曰:《方言》云:「圍棋謂之弈,自關東齊、魯之間皆謂之弈。」

 

此戲名之曰弈,故《說文》弈從廾,言竦兩手而執之。

 

孟子稱弈秋善弈,秋人自以善弈而著名也。

 

棋者,所執之子,故云「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謂舉子下之不定,則不勝其耦,是棋為子也。

 

以子圍而相殺,故謂之圍棋。

 

沈氏云:圍棋稱弈者,取其落弈之義也。

 

其何以免乎?

 

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而況置君而弗定乎?

 

必不免矣。

 

九世之卿族,一舉而滅之。

 

可哀也哉!」

 

(甯氏出自衛武公,及喜九世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7#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16:59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六


【傳】會於夷儀之歲,齊人城郊。

 

(在二十四年。

 

不直言會夷儀者,別二十五年夷儀會。

 

○此傳本為後年修成,當續前卷二十五年之傳後,簡編爛脫,後人傳寫,因以在此耳。

 

郟音古洽反。

 

別,彼列反。)

 

疏注「在二」至「儀會」。

 

○正義曰:凡傳卻言前事者,皆舉時事為驗。

 

二十四年、二十五年,頻年會於夷儀,恐其事無以相別,故複言「齊人城郟」,以明秦、晉為成在二十四年也。

 

不直言「齊人城郟」者,以其非經故也。

 

此已連經舉之,故下文烏餘奔晉,直舉城郟之歲,不言會於夷儀。

 

其五月,秦、晉為成。

 

晉韓起如秦蒞盟,秦伯車如晉蒞盟,(伯車,秦伯之弟針也。

 

○蒞音利,又音類。

 

車音居。

 

針,其廉反。)

 

成而不結。

 

(不結固也。

 

傳為後年脩成起本,當繼前年之末,而特跳此者,傳寫失之。

 

○為,於偽反。

 

跳,直雕反。

 

傳寫,直專反,一本作「轉」。)

 

疏注「不結」至「失之」。

 

○正義曰:《漢書•藝文誌》云:「《左氏傳》三十卷。」

 

則丘明自分為三十也。

 

丘明作傳,使文勢相接,為後年之事,而年前發端者多矣。

 

文十年傳云「厥貉之會,麇子逃歸」,十一年云「楚子伐麇」,宣十一年傳云「厲之役,鄭伯逃歸」,十二年而云「楚子圍鄭」,皆傳在前卷之末,豫為後卷之始。

 

此為後年修成,發其前成,不結其事,與彼相類,不宜獨載卷首,知其當繼前年之末也,而特跳出在於此卷之首者,是傳寫失之也。

 

學者以此語字多,欲今與下相接,故輒斷彼末寫於此首,後人因循不敢改易,故失之。

 

言失其本真也。

 

《說文》云:「跳,躍也。」

 

謂足絕地而高舉也。

 

魏晉《儀注》:寫章表別起行頭者,謂之跳出。

 

故杜以跳言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8#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17:44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七


襄二十六年,盡二十六年【經】二十有六年,春,王二月,辛卯,衛甯喜弒其君剽。

 

(○剽,匹妙反。)

 

衛孫林父入於戚以叛。

 

(衎雖未居位,林父專邑背國,猶為叛也。

 

○背音佩。)

 

疏注「衎雖」至「叛也」。

 

○正義曰:叛者,背君之名。

 

嫌無君不得為叛,故註明之。

 

林父畏衎入殺己,以邑先叛。

 

故衎今雖未居位,林父以背國之故,猶為叛也。

 

甲午,衛侯衎複歸於衛。

 

(複其位曰複歸,名與不名,傳無義例。)

 

疏注「複其」至「義例」。

 

○正義曰:「複其位曰複歸」,成十八年傳例也。

 

僖二十八年,「衛侯鄭複歸於衛」,「曹伯襄複歸於曹」,與此衛侯衎皆書其名。

 

成十六年,「曹伯歸自京師」,不書名。

 

俱是歸國,立文不同,傳無義例,史異辭也。

 

夏,晉侯使荀吳來聘。

 

(吳,荀偃子。)

 

公會晉人、鄭良霄、宋人、曹人於澶淵。

 

(卿會公侯皆應貶,方責宋向戌後期,故書良霄以駮之。

 

若皆稱人,則嫌向戌直以會公貶之。

 

○澶,市延反。

 

駮,邦角反。)

 

疏注「卿會」至「貶之」。

 

○正義曰:僖二十九年,傳曰:「在禮,卿不會公、侯,會伯、子、男可也。」

 

是卿會公、侯皆合貶,良霄亦當貶也。

 

但向戌會公巳自當貶,而又有後期之責。

 

仲尼書經方責向戌後期,故書良霄以駮之。

 

書良霄所以責向戌,非是舍霄罪也。

 

若良霄與晉、宋皆貶稱人,則嫌向戌直以會公被貶,其後期之責不見,故書良霄名。

 

退宋班,明向戌有二罪也。

 

案春秋諸國之會後至者多,唯退班在下,不褒進先至之人,此直退宋人在鄭人之下,於文自足,必特書良霄以駮向戌者,以向戌,宋之執政上卿,魯公親自在會,後期而至,惰慢之甚,故特書良霄,深責向戌,異於他例也。

 

秋,宋公殺其世子痤。

 

(稱君以殺,惡其父子相殘害。

 

○痤,才何反。

 

惡,烏路反。)

 

晉人執衛甯喜。

 

八月,壬午,許男甯卒於楚。

 

(未同盟而赴以名。)

 

疏注「未同盟而赴以名」。

 

○正義曰:宣十七年,「許男錫我卒」。

 

甯即錫我之子,嗣立以來,未與魯會盟而赴以名也。

 

冬,楚子、蔡侯陳侯伐鄭。

 

葬許靈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21:04 | 只看該作者

春秋左傳正義 卷三十七


【傳】二十六年,春,秦伯之弟針如晉脩成,(脩會夷儀歲之成。)

 

叔向命召行人子員。

 

(欲使答秦命。

 

○員音云。)

 

行人子朱曰:「朱也當禦。」

 

(禦,進也。

 

言次當行。)

 

疏注「禦進」至「當行」。

 

○正義曰:言當進待君,受君命也。

 

行人非一遞進禦。

 

此日,次朱當禦,次而不使,是黜之也。

 

三云,叔向不應。

 

子朱怒,曰:「班爵同,(同為大夫。

 

○應,應對之應。)

 

何以黜朱於朝?」

 

(黜,退也。)

 

撫劍從之。

 

(從叔向也。)

 

叔向曰:「秦、晉不和久矣!

 

今日之事,幸而集,(集,成。)

 

晉國賴之。

 

不集,三軍暴骨。

 

子員道二國之言無私,子常易之。

 

奸以事君者,吾所能禦也。」

 

拂衣從之。

 

(拂衣,褰裳也。

 

○暴,蒲卜反;

 

徐,扶沃反。

 

道音導。

 

禦,魚呂反。

 

拂,芳弗反。

 

褰,起虔反;

 

本或作騫,音雖同,義非也。

 

《說文》云:「褰,袴也。」)

 

疏注「拂衣,褰裳也」。

 

○正義曰:拂者,披迅之義,以其將鬥,知拂衣即褰裳也。

 

對則上衣下裳,散則可以相通,故以褰裳解拂衣。

 

人救之。

 

平公曰:「晉其庶乎!

 

(庶幾於治。

 

○治,直吏反。)

 

吾臣之所爭者大。」

 

師曠曰:「公室懼卑,臣不心競而力爭,(謂二子不心競為忠,而撫劍拂衣。

 

○爭,爭鬥之爭。)

 

不務德而爭善,(爭謂所行為善。)

 

私慾已侈,能無卑乎?」

 

(私慾侈,則公義廢。

 

○侈,昌氏反,又尺氏反。)

 

疏「平公」至「卑乎」。

 

○正義曰:平公見其臣鬥,而言「其庶乎」者,以其臣爭為國,國事必興,故庶幾於治也。

 

劉炫云「不心競而力爭,不務德而爭善」,皆道子朱之心,非叔向之罪。

 

杜言二子「不心競」,似亦並責叔向者,以鬥雖一曲一直,乃是兩人爭理,故以二子言之,據其鬥而言力爭,則叔向亦爭,爭善則叔向無之,叔向以子員無私,欲令應客,亦非叔向爭善,叔向無可爭。

 

杜云,爭謂所行為善,唯言子朱之心也。

 

衛獻公使子鮮為複,(使為巳求反國。

 

○鮮音仙。

 

為,於偽反,注同。)

 

辭。

 

(辭不能。)

 

敬姒強命之。

 

(敬姒,獻公及子鮮之母。

 

○姒音似。

 

強,其丈反。)

 

對曰:「君無信,臣懼不免。」

 

敬姒曰:「雖然,以吾故也。」

 

許諾。

 

初,獻公使與甯喜言,(言複國。)

 

甯喜曰:「必子鮮在,不然必敗。」

 

(子鮮賢,國人信之,必欲使在其間。)

 

故公使子鮮。

 

子鮮不獲命於敬姒,(不得止命。)

 

以公命與甯喜言曰:「苟反,政由甯氏,祭則寡人。」

 

甯喜告蘧伯玉,伯玉曰:「瑗不得聞君之出,敢聞其入?」

 

(十四年,孫氏欲逐獻公,瑗走,從近關出。

 

○蘧,居其反。

 

瑗,於眷反,又於萬反。)

 

遂行,從近關出。

 

告右宰穀,(衛大夫。)

 

右宰穀曰:「不可。

 

獲罪於兩君,(前出獻公,今弒剽。

 

○弒,申誌反。)

 

天下誰畜之?」

 

(畜,猶容也。

 

○畜,許六反,注同,一音敕六反。)

 

悼子曰:「吾受命於先人,不可以貳。」

 

(悼子,甯喜也。

 

受命在二十年。)

 

穀曰:「我請使焉而觀之。」

 

(觀,知可還否。

 

○使,所吏反。

 

還音環。)

 

遂見公於夷儀。

 

反,曰:「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淹,久也。

 

○見,賢遍反,一音如字。

 

淹,於廉反;

 

徐,於嚴反。)

 

而無憂色,亦無寬言,猶夫人也。

 

(言其為人猶如故。

 

○夫人音扶。)

 

若不巳,死無日矣。」

 

(巳,止也。)

 

悼子曰:「子鮮在。」

 

右宰穀曰:「子鮮在,何益?

 

多而能亡,於我何為?」

 

(言子鮮為義,多不過亡出。)

 

悼子曰:「雖然,不可以己。」

 

孫文子在戚,孫嘉聘於齊,孫襄居守。

 

(二子,孫文子之子。

 

○守,子又反。)

 

二月庚寅,甯喜、右宰穀伐孫氏,不克。

 

伯國傷。

 

(伯國,孫襄也。

 

父兄皆不在,故乘弱攻之。)

 

甯子出舍於郊。

 

(欲奔。)

 

伯國,死孫氏夜哭。

 

國人召甯子,甯子複攻孫氏,克之。

 

辛卯,殺子叔及大子角。

 

(子叔,衛侯剽。

 

言子叔,剽無諡故。

 

○複,扶又反,下「複」同。)

 

疏「辛卯,角殺子叔及大子角」。

 

○正義曰:服虔云:「殺大子角不書,舉重者。」

 

案晉侯、宋公殺陳世子及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皆書經,則世子不輕於大夫也。

 

孔父、荀息之徒弒君之下,並亦言大夫,大夫既書於經,則弒君並殺世子,世子亦當書,不得為舉重也。

 

杜既不解,當以不告故耳。

 

○注「子叔」至「諡故」。

 

○正義曰:此剽是穆公之孫,黑背之子,於獻公為從父昆弟。

 

成十年「衛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傳云:「衛子叔黑背侵鄭。」

 

是黑背字子叔,即以子叔為族也。

 

元年「衛侯使公孫剽來聘」,傳云:「衛子叔來聘。」

 

是舉族而稱之也。

 

今云殺子叔,亦是舉其族,為剽無諡,故稱族也。

 

書曰:「甯喜弒其君剽。」

 

言罪之在甯氏也。

 

(嫌受父命納舊君無罪,故發之。)

 

孫林父以戚如晉。

 

(以邑屬晉。)

 

書曰:「入於戚以叛。」

 

罪孫氏也。

 

臣之祿,君實有之。

 

義則進,否則奉身而退,專祿以周旋,戮也。

 

(林父事剽而衎入,義可以退。

 

唯以專邑自隨為罪,故傳發之。)

 

疏「書曰」至「戮也」。

 

○正義曰:《春秋》書叛者,有此孫林父與宋華亥、宋公之弟辰、晉趙鞅、晉荀寅,五者經皆書叛。

 

邾庶其、莒牟夷、邪黑肱皆以地來奔,雖文不稱叛,傳謂此三人為三叛人,則三者亦是叛也。

 

所言叛者,或據邑而拒其君,或竊地他國,皆為有地隨已,故稱為叛。

 

昭二十二年,「宋華亥、向寧、華定自宋南裏出奔楚」,定十四年,「宋公之弟辰自蕭來奔地」。

 

不隨己,則不稱叛。

 

是叛雖反背之辭,皆由地以生名也。

 

叛者,判也。

 

欲分君之地以從他國,故以叛為名焉。

 

叛無凡例,傳言「書曰」,是仲尼書為叛也。

 

人君賜臣以邑以為祿食,臣之祿謂所食邑也。

 

「君實有之」,言其不得專以為已有也。

 

君臣有義而合,義則進以事君,受此祿食,否則奉身而退,當身奔他國,而以祿歸君。

 

專君之祿,以周旋從已,於法為罪戮之人,故書「入於戚以叛,罪孫氏也」。

 

《釋例》曰:「古之大夫,或錫之田邑,或分之都城,故有千室之邑,百乘之家。

 

君之祿,義則進,否則奉身而退。

 

若專祿以周旋,雖無危國害主之實,皆書曰叛。

 

叛者,反背之辭也。

 

庶賤之人,不齒於列,故雖有善惡,不章顯名氏。

 

若乃披邑害國,則以地重,必書其名,且終顯其惡也。

 

適魯則書地,曰來奔,來奔則叛可知,蓋記事外內之辭也。

 

劉、賈說三叛人以地來奔,不書叛,謂不能專也。

 

此直外內之辭,既以地來,妻公之姑姊,還其大邑,不得複言不能專也。」

 

是杜以庶其之等皆為叛也。

 

專祿者,謂專君之祿,以為已有,東西隨已,謂之為專。

 

服虔云:專祿,謂以戚叛也。

 

既叛衛亦不臣於晉,自謂若小國,是為專祿,其意言專獨有之不屬人也。

 

若不屬晉,何為被衛侵而於晉地?

 

若不入晉,晉複何以戍之?

 

傳言言以戚如晉,服言不臣於晉,是反丘明以解傳也。

 

甲午,衛侯入。

 

書曰:「複歸。」

 

國納之也。

 

(本晉納之夷儀,今從夷儀入國,嫌若晉所納,故發國納之例。

 

言國之所納而複其位。)

 

大夫逆於竟者,執其手而與之言。

 

道逆者,自車揖之。

 

逆於門者,頷之而已。

 

(頷,搖其頭。

 

言衎驕心易生。

 

○竟音境。

 

頷,戶感反,本又作顉。

 

易,以豉反。)

 

公至,使讓大叔文子曰:「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聞衛國之言,(二三子,諸大夫。

 

○大音泰。

 

朝如字。)

 

吾子獨不在寡人。

 

(在,存問之。

 

公聞文子答甯喜之言,故忿之。)

 

疏注「公聞」至「之言」。

 

○正義曰:沈氏云:大叔文子聞甯喜、許公之言而發歎,本非而答甯喜之言,而云答者,時聞甯喜之言,遂自評論,不許於甯子,與對麵相答無異,故言答也。

 

古人有言曰:『非所怨,勿怨。』

 

寡人怨矣。」

 

(所怨在親親。)

 

對曰:「臣知罪矣!

 

臣不佞,不能負羈絏,以從扞牧圉,臣之罪一也。

 

有出者,有居者。

 

(出謂衎,居謂剽也。

 

○羈,居宜反。

 

絏,息列反。

 

扞,戶幹反。

 

圉,魚呂反,下同。)

 

臣不能貳,通外內之言以事君,臣之罪二也。

 

有二罪,敢忘其死?」

 

乃行,從近關出。

 

公使止之。

 

(傳言衛侯不能安和大臣。)

 

人侵戚東鄙,(以林父叛故。)

 

孫氏於晉,晉戍茅氏。

 

(茅氏,戚東鄙。

 

○,悉路反,下同。)

 

殖綽伐茅氏,殺晉戍三百人。

 

(殖綽,齊人。

 

今來在衛。)

 

孫蒯追之,弗敢擊。

 

文子曰:「厲之不如。」

 

(厲,惡鬼也。)

 

遂從衛師,敗之圉。

 

(蒯感父言,更還逐殖綽。

 

圉,衛地。)

 

雍鉏獲殖綽。

 

(雍鉏,孫氏臣。)

 

複於晉。

 

(為下晉討衛張本。)

 

鄭伯賞入陳之功。

 

(入陳在前年。)

 

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賜之先路三命之服,(先路、次路,皆王所賜車之總名。

 

蓋請之於王。

 

○路,本亦作輅,音路。)

 

疏注「先路」至「於王」。

 

○正義曰:《周禮•巾車》云:「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大夫乘墨車。」

 

則禮於卿大夫所當乘者,名車不名路也。

 

而傳稱王賜叔孫豹、鄭子蟜者皆云大路,知此「先路」、「次路」,皆王所賜車之總名也。

 

賜車稱路,從王賜之名,必是稟王之命,故云「蓋請之於王」也。

 

宣十六年,傳云「晉侯請於王,以黻冕命士會」。

 

知諸侯命臣有請王之法,故云蓋也。

 

先八邑。

 

(以路及命服為邑先。

 

八邑,三十二井。

 

○先,徐悉薦反,下同,或如字。)

 

疏注「以路」至「二井」。

 

○正義曰:禮,遺人以物,皆以輕先重後,故以路及命服為邑之先也。

 

《周禮•小司徒》「四井為邑」。

 

故杜以八邑為三十二井。

 

劉炫云:「案《論語》有『十室之邑』,又杜注免餘邑為一乘之邑,又宋、鄭之間六邑嵒戈錫等,杜何以知此邑非彼等之邑?

 

必以為四井之邑。」

 

今知不然者,邑之為名,大小無定。

 

子展、子產為卿日久,先有采邑。

 

今以入陳有功,加賜田土,不應更以八大邑而又與之。

 

至於免餘辭邑,云「唯卿備百邑」,故杜以為一乘之邑合《論語》百乘之家。

 

其實一乘稱邑,文無所出。

 

《周禮》稱「四井為邑」,杜以正邑解之,故云三十二井,得為漸賜土田之義。

 

又八邑、六邑為節級之差。

 

劉以為大邑而規杜氏,非也。

 

賜子產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

 

子產辭邑,曰:「自上以下,降殺以兩,禮也。

 

臣之位在四,(上卿子展,次卿子西。

 

十一年良霄見經,十九年乃立子產為卿,故位在四。

 

○殺,所界反。

 

見,賢遍反。)

 

疏注「上卿」至「在四」。

 

○正義曰:十五年傳云:「鄭人以子西、伯有、子產之故,納賂於宋。」

 

是伯有在子西之下也。

 

十九年傳云:「子展當國,子西聽政。」

 

當國謂攝君事,聽政謂為上卿,是子西次子展,故此注以子西為二,良霄為三。

 

二十七年,「鄭伯享趙孟於垂隴,子展、伯有、子西、子產、子大叔、二子石從。」

 

如彼文次伯有在子西之上。

 

二十九年,裨諶論子產位次,云「天又除之,奪伯有魄。

 

子西即世政焉辟之?」

 

先言伯有,後言子西,又是子西在伯有之下者。

 

據十九年傳,子西必在伯有之上,蓋其後更有進退,杜據傳上文以次之耳。

 

且子展之功也。

 

臣不敢及賞禮,請辭邑。」

 

(賞禮,以禮見賞,謂六邑也。)

 

公固予之。

 

乃受三邑。

 

(位次當受二邑,以公固與之,故受三邑。)

 

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

 

(知國政。)

 

讓不失禮。」

 

晉人為孫氏故,召諸侯,將以討衛也。

 

夏,中行穆子來聘,召公也。

 

(召公為澶淵會。

 

○為,於偽反。)

 

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還。

 

(雩婁縣,今屬安豐郡。

 

○雩音於;

 

徐,況於反;

 

如淳同;

 

韋昭音虛,或一呼反。

 

婁,如字;

 

徐,力俱反;

 

如淳音樓。)

 

遂侵鄭。

 

五月,至於城麇。

 

鄭皇頡戍之。

 

(皇頡、鄭大夫。

 

守城麇之邑。

 

○麇,九倫反。

 

頡,咖結反。)

 

出,與楚師戰,敗。

 

穿封戌囚皇頡,公子圍與之爭之。

 

(公子圍,共王子,靈王也。

 

○戌音恤。)

 

正於伯州犁。

 

(正曲直也。)

 

伯州犁曰:「請問於囚。」

 

乃立囚。

 

伯州犁曰:「所爭,君子也,其何不知?」

 

(言王子圍及穿封戌皆非細人,易別識也。

 

○易,以豉反。

 

別,彼列反。)

 

上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

 

(介,大也。

 

○上,時掌反,下注同。

 

介音界。)

 

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戍,方城外之縣尹也。

 

誰獲子?」

 

(上下手以道囚意。

 

○道音導。)

 

囚曰:「頡遇王子,弱焉。」

 

(弱,敗也。

 

言為王子所得。)

 

戍怒,抽戈逐王子圍,弗及。

 

楚人以皇頡歸。

 

印堇父與皇頡戍城麇,(印堇父,鄭大夫。

 

○抽,敕留反。

 

印,一刃反。

 

堇音謹。)

 

楚人囚之,以獻於秦。

 

鄭人取曠於印氏以請之,子大叔為令正,(主作辭令之正。)

 

以為請。

 

子產曰:「不獲。

 

(謂大叔辭以貨請堇父,必不得。

 

○為,於偽反,又如字。)

 

受楚之功而取曠於鄭,不可謂國。

 

秦不其然。

 

(受楚獻功,大名也。

 

以貨免之,小利。

 

故謂秦不爾。)

 

疏「秦其不然」。

 

○正義曰:秦不肯其如是也。

 

若曰:『拜君之勤鄭國。

 

微君之惠,楚師其猶在敝邑之城下。』

 

其可。」

 

(辭如此,堇父可得。)

 

弗從,遂行。

 

秦人不予。

 

更幣,從子產,而後獲之。

 

(更遣使執幣,用子產辭,乃得堇父。

 

傳稱子產之善。

 

○使,所吏反。)

 

六月,公會晉趙武、宋向戌、鄭良霄、曹人於澶淵以討衛,疆戚田。

 

(正戚之封疆。

 

○疆,居良反,注同。)

 

取衛西鄙懿氏六十以與孫氏。

 

(戚城西北五十裏有懿城。

 

因姓以名城,取田六十井也。)

 

疏注「戚城」至「井也」。

 

○正義曰:傳言西鄙懿氏,則西鄙之地,以懿氏為名也。

 

謂之懿氏,則以懿為氏族之名,蓋上世有大夫姓懿氏,食邑於此地,因以其姓名其城也。

 

杜以懿氏既為邑名,而云取其六十,故以為取田六十井。

 

服虔云:「六十邑。」

 

劉炫以服言為是。

 

今知非者,此六十之文總屬懿氏,懿氏不見經、傳,則卑細可知,既非卿大夫,何得廣有土地?

 

分六十之邑而與孫氏。

 

且直言六十,本無邑文,故杜以為六十井。

 

劉從服說以規杜氏,非也。

 

趙武不書,尊公也。

 

(罪武會公侯。)

 

向戌不書,後也。

 

(後會期。)

 

鄭先宋,不失所也。

 

(如期至。)

 

疏「趙武」至「所也」。

 

○正義曰:僖二十九年,諸侯之卿會公於翟泉,皆貶之稱人。

 

傳曰:「卿不書,罪之也。」

 

八年,諸侯之卿會晉侯於邢丘,亦貶稱人。

 

傳曰:「大夫不書,尊晉侯也。」

 

然則尊公侯,罪大夫,其義一也。

 

傳文互相見耳。

 

此言「趙武不書,尊公也」。

 

亦是罪武也。

 

故杜云「罪武會公侯」也。

 

其會公侯之罪,向戌、良霄與趙武亦同,但為別有見義,不貶良霄,不得總云卿不書,罪之。

 

故特言「趙武不書,尊公」,明良霄、向戌亦為尊公,不應書也。

 

「向戌不書,後也」,言既為會諸侯,複為後會期,故不得如良霄書名氏也。

 

會之班次,以國大小為序,諸會鄭在宋後,此會鄭先於宋,為鄭依期而至,不失所也。

 

如不失其所,自是常事,非有善可褒,而得進其班者。

 

鄭班常在衛下,此會齊、衛不至無常班,宋自當次晉,此直退宋耳,非進鄭也。

 

言其不失所,直是不失常,亦非褒文也。

 

計良霄會公,亦應合貶,所以得書名者,方責向戌後期,故書良霄以駮向戌,非為舍霄罪也。

 

《釋例》曰:「澶淵之會,趙武、向戌、良霄以大夫而會魯侯,違在禮之製,其罪一也。

 

戌加後會之尤,霄有不失所之進,文不得並言卿不書,罪之。

 

故特言尊公,明公尊,非三人之所敵,三人之罪既正,而二人獨以他義別敘也。」

 

以是杜言良霄會公,亦合貶也。

 

言霄有不失所之進者,正謂不使與宋俱退,得進複其本班耳,非有升進異於常也。

 

宋以後至退班,不在曹人下者,宋是大國,退居鄭下,足以為責,故令仍在曹上。

 

此會曹國最小,其班正當居末,曹人非後至也。

 

案翟泉之盟,諸卿敵公,則沒公。

 

此亦諸卿敵公,不沒公者,翟泉之盟,杜注云「魯侯諱盟天子大夫」,是以沒公,然則此大夫敵公,非公有罪,是以不沒公也。

 

於是衛侯會之。

 

(晉將執之,不得與會,故不書。

 

○與會音預。)

 

疏注「晉將」至「不書」。

 

○正義曰:下云「衛侯如晉,晉人執而囚之。」

 

是於此會為將執之,不得與會也。

 

不得與會,而傳云「衛侯會之」,言其至會所耳。

 

晉人執甯喜、北宮遺,使女齊以先歸。

 

(討其弒君伐孫氏也。

 

遺,北宮括之子。

 

女齊,司馬侯。

 

歸晉而後告諸侯,故經書在秋。

 

○女音汝。)

 

衛侯如晉,晉人執而囚之於士弱氏。

 

(士弱,晉主獄大夫。)

 

秋,七月,齊侯、鄭伯為衛侯故如晉,(欲共請之。

 

○為,於偽反,下「為臣」,注「為林父」、「為臣」皆同。)

 

晉侯兼亨之。

 

晉侯賦《嘉樂》。

 

(《嘉樂》,《詩•大雅》。

 

取其「嘉樂君子,顯顯令德。

 

宜民宜人,受祿於天。」

 

○嘉,戶嫁反,注同。)

 

疏注「嘉樂」至「於天」。

 

○正義曰:「嘉樂君子」以下皆《詩》之文也。

 

晉侯賦此,言已嘉樂二君也。

 

二君以晉侯樂已之故,故齊賦《蓼蕭》,言澤及於已,鄭賦《緇衣》,言不敢遠晉,所以答《嘉樂》也。

 

服虔云:晉侯自《嘉樂》,愚之甚也。

 

國景子相齊侯,(景子,國弱。

 

○相,息亮反。)

 

賦《蓼蕭》。

 

(《蓼蕭》,《詩•小雅》。

 

言太平澤及遠,若露之在蕭。

 

以喻晉君恩澤及諸侯。

 

○蓼音六。

 

大音泰。)

 

子展相鄭伯,賦《緇衣》。

 

(《緇衣》,《詩•鄭風》.義取「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言不敢違遠於晉。

 

○緇,側其反。

 

粲,七旦反。

 

遠,於萬反。)

 

叔向命晉侯拜二君,曰:「寡君敢拜齊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也,敢拜鄭君之不貳也。」

 

(《蓼蕭》、《緇衣》二詩,所趣各不同,故拜二君辭異。

 

○祧,他彫反。)

 

疏「叔向」至「貳也」。

 

○正義曰:沈氏云:賦《蓼蕭》,喻晉侯德澤及諸侯,言晉侯有德,是安我宗廟也。

 

其言與注合。

 

《緇衣》首章云「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欲常進衣服、獻飲食,是其不二心也。

 

劉炫云:《蓼蕭》首章云「既見君子,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言晉侯有聲譽,常處位,是得宗廟安也。

 

國子使晏平仲私於叔向,(私與叔向語。)

 

曰:「晉君宣其明德於諸侯,恤其患而補其闕,正其違而治其煩,所以為盟主也。

 

今為臣執君,若之何?」

 

(謂晉為林父執衛侯。)

 

叔向告趙文子,文子以告晉侯。

 

晉侯言衛侯之罪,使叔向告二君。

 

(言自以殺晉戍三百人為罪,不以林父故。)

 

國子賦《轡之柔矣》,(逸《詩》,見《周書》。

 

義取寬政以安諸侯,若柔轡之禦剛馬。

 

○見,賢遍反。)

 

疏注「逸詩」至「剛馬」。

 

○正義曰:《漢書•藝文誌》有《周書》篇目,其書今在。

 

或云是孔子刪《尚書》之餘。

 

案其文非《尚書》之類,彼引《詩》云「馬之剛矣,轡之柔矣。

 

馬亦不剛,轡亦不柔。

 

誌氣麃麃,取與不疑」。

 

此《詩》餘無所見,故謂彼文是也。

 

子展賦《將仲子兮》,(《將仲子》,《詩•鄭風》。

 

義取眾言可畏。

 

言衛侯雖別有罪,而眾人猶謂晉為臣執君。

 

○將仲子兮,將,七羊反,注同,本亦無「兮」字,此依《詩序》。)

 

晉侯乃許歸衛侯。

 

叔向曰:「鄭七穆,罕氏其後亡者也。

 

子展儉而壹。」

 

(子展,鄭子罕之子。

 

居身儉而用心壹。

 

鄭穆公十一子,子然、二子孔三族已亡,子羽不為卿,故唯言七穆。

 

○鄭七穆,謂子展公孫舍之,罕氏也;

 

子西公孫夏,駟氏也;

 

子產公孫僑,國氏也;

 

伯有良霄,良氏也;

 

子大叔遊吉,遊氏也;

 

子石公孫段,豐氏也;

 

伯石印段,印氏也。

 

穆公十一子,謂子良,公子去疾也;

 

子罕,公子喜也;

 

子駟,公子駢也;

 

國,公子發也;

 

子孔,公子嘉也;

 

子遊,公子偃也;

 

子豐也;

 

子印也;

 

子羽也;

 

子然也;

 

士子孔也。

 

子然、二子孔已亡,子羽不為卿,故止七也。)

 

疏注「子展」至「七穆」。

 

○正義曰:居身儉而用心壹,叔向自以察貌觀言而知之,其知不由賦《詩》也。

 

「子然、二子孔三族已亡」,十九年傳文也。

 

子羽不為卿者,案成十三年「鄭公子班自訾求入於大宮,不能,殺子印、子羽」。

 

不書於經,故知不為卿也。

 

杜注彼云:皆穆公子也。

 

又《世族譜》云:「子羽,穆公子。

 

其後為羽氏,即羽師頡,是其孫。

 

此非行人子羽,公孫揮也。」

 

《世族譜》以公孫揮為雜人自外,唯有罕、駟、豐、遊、印、國、良七族,見於經、傳,皆出穆公,故稱七穆也。

 

初,宋芮司徒生女子,(芮司徒,宋大夫。

 

○芮,如銳反。)

 

赤而毛,棄諸堤下。

 

共姬之妾取以入,(共姬,宋伯姬也。

 

○堤,亦作隄;

 

徐,丁兮反;

 

沈,直兮反。

 

共音恭。)

 

名之曰棄。

 

長而美。

 

平公入夕,(平公,共姬子也。

 

○長,丁丈反。)

 

共姬與之食。

 

公見棄也而視之,尤。

 

(尤,甚也。)

 

姬納諸禦,嬖,生佐。

 

(佐,元公。)

 

惡而婉。

 

(佐貌惡而心順。

 

○婉,於阮反。)

 

大子痤美而很,(貌美而心很戾。

 

○很,胡懇反。)

 

合左師畏而惡之。

 

(合左師,向戌。

 

○惡,烏路反,下皆同。)

 

寺人惠牆伊戾為大子內師而無寵。

 

(惠牆,氏;

 

伊戾,名。

 

○廧,或作牆,音檣。

 

戾,力計反。)

 

疏注「惠牆,氏。

 

伊戾,名」。

 

○正義曰:服虔云:「惠伊皆發聲,實為牆戾。」

 

杜以下文單稱伊戾,是舍族稱名,故以惠牆為氏,伊戾為名也。

 

內師者,身為寺人之官,公使之監知大子內事,為在內人之長也。

 

秋,楚客聘於晉,過宋。

 

(上已有秋,複發傳者,中間有初,不言秋,則嫌楚客過在他年。

 

○複,扶又反。)

 

大子知之,請野享之。

 

公使往,伊戾請從之。

 

公曰:「夫不惡女乎?」

 

(夫,謂大子也。

 

○夫音扶,注同。

 

女音汝。)

 

疏「大子知之」。

 

○正義曰:知之,謂與楚客舊相知,故請野享之。

 

對曰:「小人之事君子也,惡之不敢遠,好之不敢近。

 

敬以待命,敢有貳心乎?

 

縱有共其外,莫共其內。

 

(伊戾為大子內師,不行,恐內侍廢闕。

 

○遠,於刃反。

 

好,呼報反。

 

近,附近之近。

 

共音恭,本又作「供」,下同。)

 

臣請往也。」

 

遣之。

 

至,則欿,用牲,加書,徵之。

 

(詐作盟處,為大子反徵驗也。

 

○欿,口感反。

 

處,昌慮反。)

 

而騁告公(騁,馳也。

 

○騁,敕景反。)

 

曰:「大子將為亂,既與楚客盟矣。」

 

公曰:「為我子,又何求?」

 

對曰:「欲速。」

 

(言欲速得公位。)

 

公使視之,則信有焉。

 

(有盟徵焉。)

 

問諸夫人與左師,(夫人,佐母棄也。)

 

則皆曰:「固聞之。」

 

公囚大子。

 

大子曰:「唯佐也能免我。」

 

(以其婉也。)

 

召而使請,曰:「日中不來。

 

吾知死矣。」

 

左師聞之,聒而與之語。

 

(聒,讙也。

 

欲使佐失期。

 

○聒,古活反,下同。

 

讙,呼端反。)

 

疏注「聒,讙也」。

 

○正義曰:聲亂耳謂之聒。

 

多為言語讙譁亂其耳,故聒為讙也。

 

過期,乃縊而死。

 

佐為大子,公徐聞其無罪也,乃亨伊戾。

 

左師見夫人之步馬者,(步馬,習馬。

 

○縊,一賜反。

 

亨,普彭反。)

 

問之,對曰:「君夫人氏也。」

 

左師曰:「誰為君夫人?

 

餘胡弗知?」

 

圉人歸,以告夫人。

 

夫人使饋之錦與馬,先之以玉,(以玉為錦馬之先。

 

○饋,其位反。

 

先,悉薦反。

 

又如字。)

 

曰:「君之妾棄,使某獻。」

 

左師改命曰:「君夫人。」

 

而後再拜稽首受之。

 

(左師令使者改命也。

 

傳言宋公闇,左師諛,大子所以無罪而死。

 

○令,力呈反。

 

使,所吏反,下文「通使」同。

 

諛,羊朱反。)

 

疏「左師」至「受之」。

 

○正義曰:夫人氏者,氏猶家也。

 

言夫人家之馬也。

 

痤死,佐為大子,棄即正為夫人,步馬之時,夫人名己定矣,故對云「君夫人氏也」。

 

但棄本是妾,左師欲令夫人重已,故佯不知之。

 

夫人聞之,懼已不得為夫人,故自稱為妾,饋之錦馬也。

 

左師喜得其賜,故令使者改命曰君夫人,而後拜受之,使棄成為夫人。

 

傳言左師之諛也。

 

鄭伯歸自晉,(請衛侯歸。)

 

使子西如晉聘,辭曰:「寡君來煩執事,懼不免於戾。

 

(言自懼失敬於大國而得罪。)

 

使夏謝不敏。」

 

(夏,子西名。

 

○夏,戶雅反。)

 

君子曰:「善事大國。」

 

(將求於人,必先下之。

 

言鄭所以能自安。

 

○下,遐嫁反。)

 

初,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也。

 

(聲子,子朝之子。

 

伍舉,子胥祖父椒舉也。

 

○朝如字。)

 

疏注「聲子」至「舉也」。

 

○正義曰:聲子則經、傳所云蔡公孫歸生是也。

 

傳言「其子伍舉」,足明舉為參之子。

 

聲子文不係朝,故云「子朝之子」,以辨明之。

 

伍舉娶於王子牟,王子牟為申公而亡,(獲罪出奔。

 

○娶,七住反。

 

牟,亡侯反。

 

為申,如字,舊於偽反。)

 

楚人曰:「伍舉實送之。」

 

伍舉奔鄭,將遂奔晉。

 

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複故。

 

(班,布也。

 

布荊坐地,共議歸楚事。

 

朋友世親。)

 

疏「伍舉」至「複故」。

 

○正義曰:《楚語》云:「椒舉將奔晉,蔡聲子遇之於鄭,郊饗之以璧賄,曰:『子尚良食,尚能事晉君以為諸侯主。』

 

辭曰:『非所願也,若得歸骨於楚,死且不朽。』

 

聲子曰:『子尚良食,吾歸子。』

 

椒舉降三拜,納其乘馬,聲子受之。」

 

是杜所云共議歸楚之事。

 

傳云「言複故」,謂此也。

 

聲子曰:「子行也!

 

吾必複子。」

 

及宋向戌將平晉、楚,(平在明年。)

 

疏注「平在明年」。

 

○正義曰:明年聲子始說子木。

 

傳於此言之者,蓋伍舉以此年去楚,故傳記之於此年也。

 

聲子通使於晉。

 

(為國通平事。

 

○為,於偽反。)

 

還如楚,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故焉。

 

(故,事。)

 

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

 

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

 

(杞、梓皆木名。

 

○杞、梓,徐:上音起,下音子。)

 

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言楚亡臣多在晉。)

 

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

 

(夫,謂晉。)

 

對曰:「雖有,而用楚材實多。

 

歸生聞之:(歸生,聲子名。)

 

『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

 

賞僭,則懼及淫人;

 

刑濫,則懼及善人。

 

若不幸而過,寧僭無濫。

 

與其失善,寧其利淫。

 

無善人,則國從之。

 

(從之亡也。

 

○僭,子念反,下皆同。

 

濫,力暫反。)

 

疏「賞不僭而刑不濫」。

 

○正義曰:僭謂僭差,濫謂濫佚。

 

賞不僭,所賞必有功,不僭差也。

 

刑不濫,所刑必得罪,不濫佚也。

 

《詩》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

 

無善人之謂也。

 

(《詩•大雅》。

 

殄,盡也。

 

瘁,病也。

 

○殄,徒典反。

 

瘁,在醉反。)

 

疏「詩曰」至「謂也」。

 

○正義曰:《詩•大雅•瞻卬》之篇也。

 

言國內賢人之既云巳喪亡矣,則邦國盡皆困病。

 

此詩之意,言無善人之謂也。

 

故《夏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懼失善也。

 

(逸《書》也。

 

不經,不用常法。)

 

疏「故夏」至「善也」。

 

○正義曰:此在《大禹謨》之篇,皋陶論用刑之法也。

 

經,常也。

 

言若用刑錯失等,與其殺不罪之人,寧失於不常之罪。

 

謂實有罪而失於妄免也。

 

此書之意,懼失善也。

 

《商頌》有之曰:『不僭不濫,不敢怠皇,命於下國,封建厥福。』

 

(《詩•商頌》。

 

言殷湯賞不僭差,刑不濫溢,不敢怠解自寬暇,則能為下國所命為天子。

 

○解,佳賣反。)

 

疏注「為下」至「天子」。

 

○正義曰:此《商頌•殷武》之篇。

 

《詩》注謂天命湯於在下之國。

 

此云為下國所命,謂下國諸侯推命湯為天子。

 

則《商書》云「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又云「室家相慶,曰,後來其蘇」是也。

 

此湯所以獲天福也。

 

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樂行賞而憚用刑。)

 

恤民不倦。

 

賞以春夏,刑以秋冬。

 

(順天時。)

 

是以將賞為之加膳,加膳則飫賜,(飫,饜也。

 

酒食賜下,無不饜足,所謂加膳也。

 

○為之,於偽反,下「為之不舉」同。

 

飫,於據反。

 

饜,本亦作厭,於豔反,下同。)

 

此以知其勸賞也。

 

將刑為之不舉,不舉則徹樂,(不舉盛饌。

 

○饌,士眷反。)

 

疏「將刑」至「徹樂」。

 

○正義曰:《周禮•膳夫職》云:「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樂侑食。」

 

鄭玄云:「殺牲盛饌曰舉。」

 

又曰:「大喪則不舉,大荒則不舉,大劄則不舉,天地有災則不舉,邦有大故則不舉。」

 

鄭玄云:「大故,刑殺也。」

 

莊二十年傳曰:「司寇行戮,君為之不舉。」

 

是禮法將刑,為之不舉也。

 

舉則以樂勸食,不舉故徹去樂縣。

 

《大司樂》云:「大劄、大凶、大災、大臣死,國之大憂,令弛縣。」

 

鄭玄云:「弛,釋下之。」

 

釋下,即是徹縣也。

 

《大司樂》弛縣之內,不言刑殺大故,文不具耳。

 

此以知其畏刑也。

 

夙興夜寐,朝夕臨政,此以知其恤民也。

 

三者,禮之大節也。

 

有禮無敗。

 

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於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所謂不能也。」

 

(療,治也。

 

所謂楚人不能用其材也。

 

○朝如字。

 

療,力召反。)

 

「子儀之亂,析公奔晉。

 

(在文十四年。

 

○析,星曆反。)

 

晉人寘諸戎車之殿,以為謀主。

 

(殿,後軍。

 

○寘,之豉反。

 

殿,多練反,注同。)

 

繞角之役,晉將遁矣,析公曰:『楚師輕窕,易震蕩也。

 

若多鼓鈞聲,以夜軍之,(鈞同其聲。

 

○遁,徒困反。

 

窕,徐敕堯反,又通吊反。

 

易,以豉反。

 

鈞,音均,徐居句反。)

 

楚師必遁。』

 

晉人從之,楚師宵潰。

 

晉遂侵蔡,襲沈,獲其君;

 

敗申、息之師於桑隧,獲申麗而還。

 

(成六年,晉欒書救鄭,與楚師遇於繞角,楚師還。

 

晉侵沈,獲沈子。

 

八年,複侵楚,敗申、息,獲申麗。

 

○潰,戶內反。

 

隧音遂。

 

麗,力馳反。

 

複,扶又反。)

 

鄭於是不敢南麵。

 

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為也。

 

雍子之父兄譖雍子,君與大夫不善是也。

 

(不是其曲直。

 

○夏,戶雅反。)

 

雍子奔晉,晉人與之鄐,(鄐,晉邑。

 

○鄐,許六反,徐又超六反。)

 

以為謀主。

 

彭城之役,晉、楚遇於靡角之穀。

 

(在成十八年。)

 

晉將遁矣。

 

雍子發命於軍曰:『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簡兵蒐乘,(簡擇蒐閱。

 

○蒐,所留反。

 

乘,繩證反。

 

閱音悅。)

 

秣馬蓐食,師陳焚次,(次,舍也。

 

焚舍,示必死。

 

○秣音末。

 

蓐音辱。

 

陳,直覲反。)

 

明日將戰。』

 

行歸者而逸楚囚,(欲使楚知之。)

 

楚師宵潰。

 

晉降彭城而歸諸宋,以魚石歸。

 

(在元年。

 

○降,戶江反。)

 

楚失東夷,子辛死之,則雍子之為也。

 

(楚東小國及陳,見楚不能救彭城,皆叛。

 

五年,楚人討陳叛故,殺令尹子辛。)

 

子反與子靈爭夏姬,(子靈,巫臣。)

 

而雍害其事,(子反亦雍害巫臣,不使得取夏姬。

 

○雍,於勇反,注同。)

 

子靈奔晉。

 

晉人與之邢,(邢,晉邑。

 

○邢音刑。)

 

以為謀主。

 

扞禦北狄,通吳於晉,教吳叛楚,教之乘車、射禦、驅侵,使其子狐庸為吳行人焉。

 

吳於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

 

(駕、棘、皆楚邑。

 

譙國酇縣東北有棘亭。

 

○譙,在遙反。

 

酇,才多反,又子旦反;

 

或作臡。)

 

疏「射禦驅侵」。

 

○正義曰:教之驅車,侵伐人也。

 

楚罷於奔命,至今為患,則子靈之為也。

 

(事見成七年。

 

○罷音皮。

 

見,賢遍反。)

 

若敖之亂,伯賁之子賁皇奔晉。

 

晉人與之苗,(若敖亂在宣四年。

 

苗,晉邑。

 

○賁,扶云反,下同。)

 

以為謀主。

 

鄢陵之役,(在成十六年。

 

○鄢音偃。)

 

楚晨壓晉軍而陳,晉將遁矣。

 

苗賁皇曰:『楚師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

 

(言楚之精卒,唯在中軍。

 

○壓,本又作厭,於甲反;

 

徐,於輒反。

 

而陳,直覲反,下成陳並注同。

 

卒,子忽反。)

 

若塞井夷灶,成陳以當之,(塞井夷灶以為陳。)

 

疏注「塞井」至「為陳」。

 

○正義曰:成十六年傳說此事云:「範匄趨進曰:『塞井夷灶,陳於軍中。」

 

則此謀範匄所為,今以為苗賁皇之計者,鄭玄云:「此範匄所言,苗賁皇亦言之,故聲子引以為喻。

 

欒、範易行以誘之,(欒書時將中軍,範燮佐之。

 

易行,謂簡易兵備。

 

欲令楚貪已,不複顧二穆之兵。

 

○易,以豉反,注及下易成同;

 

賈音亦。

 

行,戶郎反,注及下同;

 

賈音衡。

 

令,力呈反,下同。

 

複,扶又反,下「複仕」同。)

 

疏「欒範易行以誘之」。

 

○正義曰:賈逵、鄭玄皆讀「易」為變易之「易」。

 

賈以行為道也。

 

欒為將,範為佐,二人分中軍別將之,欲使欒與範易道,令範先誘楚,欒以良卒從而擊之。

 

鄭謂易行,中軍與下軍易卒伍也。

 

計設謀之時,軍既未動,道未定分,何以言改道也?

 

將卒相附係屬久矣,容臨戰而改易將卒,且言易行,行非卒伍之名,安得為易卒伍也?

 

二者之說,皆不可通。

 

以傳言「誘之」,則謂羸師毀軍示弱以誘敵,故讀「易」為簡易之「易」,謂簡易行陳,少其兵備,令楚貪已,不複顧二穆之兵,使中行、二郤得克二穆也。

 

《楚語》說此事云:「雍子謂欒書曰:『楚師可料也,在中軍王族而已,若易中下,楚必歆之。』

 

韋昭云:「中下,中軍之上下也。

 

歆,猶貪也。

 

簡易欒、範之行,示之弱,以誑楚也。」

 

是韋昭已讀為簡易之「易」,故杜從之也。

 

此與《楚語》俱述聲子之言。

 

傳言鄢陵之敗,苗賁皇之為。

 

《楚語》亦論鄢陵之役,而云「雍子之為」。

 

二文不同,或丘明傳聞兩說兩記之也。

 

劉炫以為《國語》非丘明所作,為有此類往往與《左傳》不同故也。

 

中行、二郤必克二穆。

 

(郤錡時將上軍,中行偃佐之。

 

郤至佐新軍。

 

令此三人分良以攻二穆之兵。

 

楚子重、子辛,皆出穆王,故曰二穆。

 

○錡,魚綺反。)

 

吾乃四萃於其王族,必大敗之。』

 

(四萃,四麵集攻之。

 

○萃,在醉反。)

 

疏注「四萃」至「攻之」。

 

○正義曰:《楚語》云:「三萃以攻其王族,必大敗之。」

 

韋昭云:「時晉有四軍,言三集者,中軍見入,而上下及新軍乃三集以致攻之。」

 

韋昭見彼為「三」字,故說之使通耳。

 

蓋二文不同,必有一誤。

 

晉人從之,楚師大敗,王夷師熸,(夷,傷也。

 

吳、楚之間謂火滅為熸。

 

○熸,子潛反。)

 

疏注「夷傷」至「為熸」。

 

○正義曰:《月令》云「瞻夷察傷」,知夷亦傷也。

 

於時呂錡射王中目,是王傷也。

 

吳、楚之間謂火滅為熸,相傳有此語也。

 

言軍師之敗,若火滅然。

 

子反死之。

 

鄭叛吳興,楚失諸侯,則苗賁皇之為也。」

 

子木曰:「是皆然矣。」

 

聲子曰:「今又有甚於此。

 

椒舉娶於申公子牟,子牟得戾而亡,君大夫謂椒舉:『女實遣之!』

 

懼而奔鄭,引領南望曰:『庶幾赦餘!』

 

亦弗圖也。

 

(言楚亦不以為意。

 

○娶,本又作取,七住反。

 

女音汝。)

 

今在晉矣。

 

晉人將與之縣,以比叔向。

 

(以舉材能比叔向。)

 

彼若謀害楚國,豈不為患?」

 

子木懼,言諸王,益其祿爵而複之。

 

聲子使椒鳴逆之。

 

(椒鳴,伍舉子。

 

傳言聲子有辭,伍舉所以得反,子孫複仕於楚。)

 

疏「子木」至「逆之」。

 

○正義曰:《楚語》說此事云:「子木愀然,曰:『夫子何如,召之其來乎?』

 

對曰:『亡人得複,何為不來?』

 

子木曰:『不來,則若之何?』

 

對曰:『資東陽之盜殺之,其可乎?』

 

子木曰:『不可。

 

我為楚卿,而賂盜以賊一夫於晉,非義也。

 

子為我召之,吾倍其室。』

 

乃使椒鳴召其父而複之。」

 

許靈公如楚,請伐鄭,(十六年晉伐許,他國皆大夫,獨鄭伯自行,故許恚,欲報之。

 

○恚,一睡反。)

 

曰:「師不興,孤不歸矣!」

 

八月,卒於楚。

 

楚子曰:「不伐鄭,何以求諸侯?」

 

冬十月,楚子伐鄭。

 

(為許。

 

○為,於偽反,下為國同。)

 

鄭人將禦之,子產曰:「晉、楚將平,諸侯將和,(和在明年。)

 

楚王是故昧於一來。

 

(昧,猶貪冒。

 

○昧音妹。

 

冒,亡報反,又亡北反。)

 

不如使逞而歸,乃易成也。

 

(逞,快也。)

 

夫小人之性,釁於勇,嗇於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國家之利也。

 

若何從之?」

 

(釁,動也。

 

嗇,貪也。

 

言鄭之欲與楚戰者,皆釁勇貪名之人,非能為國計慮久利,不可從也。

 

○釁,許覲反。

 

足,子住反,又如字。)

 

疏「夫小」至「從之」。

 

○正義曰:於時鄭國勇夫皆貪,欲禦寇敗楚以成已名,故子產為此言以破之。

 

夫此鄭國欲得戰者,小人之性,奮動於勇,貪於禍亂,冀得戰鬥以足滿其性,而自求成武勇之名焉。

 

欲得禦寇者,皆自為其身,非國家之利也。

 

若何得從之?

 

言禦寇之計,不可從也。

 

○注「釁動」至「從也」。

 

○正義曰:賈、鄭先儒皆以釁為動也。

 

王肅云:釁謂自矜奮以誇人。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云「仡奮釁以軒鬐」,是釁為奮動之意也。

 

嗇是吝惜之名,故為貪也。

 

《詩》云:「民之貪亂,寧為荼毒。」

 

是小人之性,貪禍亂也。

 

言鄭人慾得與楚戰者,皆是奮動於勇,貪求名譽之人,慾望因有禍亂以成已名,非能為國家計慮希長久之利,不可從也。

 

定本云「嗇,養也」,非也。

 

子展說,不禦寇。

 

十二月,乙酉,入南裏,墮其城。

 

(南裏,鄭邑。

 

○說音悅,下注同。

 

禦,魚呂反。

 

墮,許規反。)

 

涉於樂氏,(樂氏,津名。)

 

門於師之梁。

 

(鄭城門。)

 

縣門發,獲九人焉。

 

涉於氾而歸,(於氾城下涉汝水南歸。

 

○縣音玄,氾,音凡,徐扶嚴反。)

 

疏注「於氾」至「南歸」。

 

○正義曰:杜檢氾是地名,非水名。

 

而云涉於氾,是於氾地涉水耳。

 

《釋例•土地名》云:「楚伐鄭師於氾,襄城縣南氾城是也。

 

汝水出南陽魯縣東南經襄城。」

 

是知於氾城下涉汝水而南歸也。

 

而後葬許靈公。

 

(卒靈公之誌,而後葬之。)

 

衛人歸衛姬於晉,乃釋衛侯。

 

(衛侯以女說晉,而後得免。)

 

君子是以知平公之失政也。

 

(傳言晉之衰。)

 

晉韓宣子聘於周,王使請事。

 

(問何事來聘。)

 

對曰:「晉士起將歸時事於宰旅,無他事矣。」

 

(起,宣子名。

 

禮:諸侯大夫入天子國稱士。

 

時事,四時貢職。

 

宰旅,塚宰之下士。

 

言獻職貢於宰旅,不敢斥尊。)

 

疏注「起宣」至「斥尊」。

 

○正義曰:《周禮》「大國之卿三命。

 

天子上士亦三命」。

 

《曲禮》云:「列國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

 

是諸侯大夫入天子之國禮法當稱士也。

 

以其人官卑,故下士獨得旅稱。

 

《周禮》大宰之屬官有「旅下士三十有二人」,是知宰旅為?

 

宰之下士也。

 

劉炫云:「知時事四時貢職者,小行人云:「春入貢秋獻功王親受之。」

 

鄭玄云:「貢謂六服所貢,功謂考績之功。」

 

是諸侯大夫貢時事之義也。

 

王聞之曰:「韓氏其昌阜於晉乎!

 

辭不失舊。」

 

(阜,大也。

 

傳言周衰,諸侯莫能如禮,唯韓起不失舊。)

 

齊人城郟之歲,(在二十四年。)

 

其夏,齊烏餘以廩丘奔晉。

 

(烏餘,齊大夫。

 

廩丘,今東郡廩丘縣故城是。

 

○廩,力甚反。)

 

疏注「烏餘」至「城是」。

 

○正義曰:《釋例•土地名》以廩丘為齊地。

 

案廩丘地在東郡,則是衛之邦域,齊竟不至此也。

 

羊角、高魚皆在東郡,廩丘與之相近,齊不得別有廩丘。

 

烏餘,齊之大夫,得以廩丘奔晉者,蓋齊人往前取得衛邑,以賜烏餘,如鄭公孫段之得州,宋樂大心之有原也。

 

宋、鄭大夫得以晉地為采邑,是知齊大夫得以衛地為采邑。

 

杜見齊人以之奔晉,故《釋例》以為齊地。

 

明年討烏餘,皆取其邑而歸,諸侯蓋以廩丘歸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0#
 樓主| 發表於 2013-5-26 23:21:38 | 只看該作者
【發表完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5 14:20 , Processed in 0.28125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