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我本善良 於 2013-5-11 14:07 編輯
【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十四 文公卷十四】
(起十年,盡十八年)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孫辰卒。
夏,秦伐晉。
(謂之秦者,起令狐之戰,敵均不敗,晉先昧以師奔秦,可以足矣,而猶不知止,故夷狄之。)
楚殺其大夫宜申。
○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
(公子遂之所招。)
及蘇子盟於女栗。
(○女,音汝,本亦作汝。)
冬,狄侵宋。
楚子、蔡侯次於屈貉。
(魯恐,故書,剌微弱也。
○屈貉,居勿反,又音厥;
下麥,又戶各反,二傳作「厥貉」。)
十有一年,春,楚子伐圈。
(○圈,求阮反,一音卷,《說文》作「圈」,《字林》臼萬反,二傳作「麋」。)
夏,叔彭生會晉卻缺於承匡。
秋,曹伯來朝。
公子遂如宋。
狄侵齊。
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於鹹。
狄者何?
(以日,嫌夷狄不能偏戰,故問也。
○鹹音鹹。)
疏注「以日」至「問也」。
○解云:正以《春秋》之例,偏戰日,詐戰月,夷狄不能偏戰,今而書日,故執不知問。
長狄也。
(蓋長百尺。)
疏注「蓋長百尺」。
○解云:何氏蓋取《關中記》云「秦始皇二十六年,有長人十二,見於臨洮,身長百尺,皆夷狄服。
天誠若曰:勿大為夷狄行,將滅其國。
始皇不知,反喜。
是時初並六國,以為瑞,乃收天下兵器,鑄作銅人十二象之」是也。
其文《穀梁》、《左氏》與此長短不同者,不可強合。
兄弟三人,(言相類如兄弟。)
疏注「言相類如兄弟」。
○解云:正以別之三國,不相援助,是以知其非親兄弟。
一者之齊,一者之魯,一者之晉。
(不書者,外異也。)
疏注「不書者,外異也」。
○解云:案上文「狄侵齊」,而云不書者,蓋以為侵齊之狄,非此等也。
其之齊者,王子成父殺之;
其之魯者,叔孫得臣殺之。
(經言敗,殺不明,故複云爾。
○複,扶又反。)
則未知其之晉者也。
其言敗何?
(據敗者,內戰文,非殺一人也。)
疏注「敗者」至「人也」。
○解云:以《春秋》之義,內魯為王,王王於諸侯無敵之義,但當戰,戰則是內敗之文;
言敗某師,則是內戰之文。
今敵其一人而言「敗狄於鹹」,作內戰之經,故難之。
大之也。
(長狄之三國,皆欲為君。
長大非一人所能討,興師動眾,然後殺之,如大戰,故就其事言敗。)
疏注「長狄」至「為君」。
○解云:正以各之一國故也,何者?
雖非兄弟,若不為君,群行亦得,即「長人十二,見於臨洮」是也。
其日何?
(據日而言敗,與公子友敗莒師於犁同,非殺一人文。
○犁,力知反,又力兮反。)
疏注「據日」至「人文」。
○解云:即僖元年「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師於犁,獲莒挐」,傳云「莒人聞之曰:『吾已得子之賊矣。』
以求賂於魯,魯人不與。
為是興師而伐魯,季子待之以偏戰」是也。
大之也,(如結日大戰。)
其地何?
大之也。
(如大戰,故地。)
何以書?
記異也。
(魯成就周道之封,齊、晉霸尊周室之後,長狄之操,無羽翮之助,別之三國,皆欲為君,比象周室衰,禮義廢,大人無輔佐,有夷狄行,事以三成,不可苟指一,故自宣、成以往,弒君二十八,亡國四十。
○行,下孟反。)
疏注「魯成就周道之封」。
○解云:正以周公相成王而致太平意,封於魯,故云爾。
○注「齊晉」至「之後」。
○解云:正以晉文、齊桓皆率諸侯尊事天子,此是齊、晉之君子孫,故云爾。
○注「長狄」至「之助」解云:謂執持此意也。
○注「事以三成」。
○解云:即長狄之三國,共成其異是也。
言不可苟指一者,明知其異,亦不苟指一事而已。
○注「故自宣成」至「四十」。
○解云:案今《春秋》之經,自宣、成以下訖於哀十四年,止有弒君二十,亡國二十四,則知此注誤也。
宜云弒君二十也,「八」是衍字;
亡國二十四也,作「四十」者錯也。
其殺君二十:即宣二年「趙盾弒其君夷獆」;
四年「歸生弒其君夷」;
十年「夏徵舒弒其君平國」;
襄二十五年「崔杼弒其君光」;
「吳子謁伐楚,門於巢卒」,為巢人所弒;
二十六年「衛甯喜弒其君剽」;
二十九年「閽弒吳子餘祭」;
三十年「蔡世子般弒其君固」;
三十一年「莒人弒其君密州」;
昭八年陳招殺偃師;
十一年「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
十三年公子比殺其君虔,棄疾殺比;
十九年「許世子止弒其君買」;
二十三年吳殺鬍子髡、沈子楹;
二十七年「吳弒其君僚」;
定四年蔡殺沈子嘉;
十三年「薛弒其君比」;
哀六年齊陳乞弒其君舍之屬是也。
其滅國二十四者:宣八年楚滅舒蓼,十二年楚滅蕭,十五年晉滅潞氏,十六年滅甲氏及留籲,成十七年楚滅舒庸,襄六年莒人滅鄫,齊滅萊,十年遂滅逼陽,十三年取詩,二十五年楚滅舒鳩,昭四年遂滅厲,八年楚滅陳,十一年楚滅蔡,十七年晉滅賁渾戎,二十三年鬍子髡、沈子楹滅,二十四年吳滅巢,三十年吳滅徐,定四年蔡滅沈,六年鄭滅許,十四年楚滅頓,十五年楚滅胡,哀八年宋滅曹之屬,是其二十四也。
然則三國變異,起自今年,而注者所以不言自今以後,而言自宣、成以往者,蓋以文公之年,巳過半以後,既不得其初,故遺去,其實楚人滅庸,宋弒處臼,莒弒庶其之屬,皆由此禍耳。
或者弒君二十八,亡國四十者,《春秋說》文。
其間亦有經不書者,故不同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