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98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3:4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治法特點婦人以陰血為本,陰血常易虧欠,故婦人病以虛證為多。


朱氏治病重視治本,注重扶正祛邪,善用補法,燮理陰陽,通調氣血,撥偏頗返於平衡。


重視養陰血,滋陰以抑陽,瀉陽以保陰。


對臟腑則立足肝脾腎,重視調理先後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3:5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擅長補法治病及善後《素問?通評虛實論》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若正氣旺盛,自無留邪為患,諸恙可平。


婦人疾病亦多傷損,易反復感邪,致病則纏綿不易速愈。


而久病必傷正,肝腎耗損。


其次,經、孕、產、乳每傷陰血,房勞耗損肝腎精血,飲食勞倦累及脾腎,故婦人疾病「虛者極多,實者極少,故調經之要,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


朱氏根據《內經》理論,採納先賢經驗,治病側重補益,擅用補法扶助正氣。


觀其平時治法,有開手輒行補者,如治閉經,守調補氣血、潤養衝任、補充經源。


有邪未盡而間用補者,如治慢性盆腔炎,先疏邪使之稍退,症狀改善,每取清養肝腎以收功。


有邪去而後峻補者,如治不孕強調先治病祛邪調經,病癒即予補益助孕。


有病癒以補善後者,如治崩漏,血止後每取健脾補腎固根本。


朱氏認為婦人之疾,以虛證居多,即使確係實證,亦應注意疾病消耗之人正氣,攻病之藥亦能損耗之人元氣,久病必傷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4:0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故可選擇時機,見縫插針施以調補。


如治癥瘕,除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攻邪之外,常在經後插入扶正補虛之品。


遇虛實夾雜,攻邪致正氣更虛,扶正恐閉門留寇,輒以攻補兼施,於補中寓攻,扶正達邪。


補虛主張補而勿滯,以脾胃能容納為度,尤忌滋膩或重劑蠻補。


重視以調補善後,朱氏常說「邪去則虛者亦生」,病去當及時予以調補,以清養為先,不宜驟然滋補,必待邪盡方可滋養。


常施的補法有滋養肝腎,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二至丸等;


補益氣血多用聖愈湯、八珍湯、十全大補丸;


溫腎陽喜用溫柔濡潤,平補陰陽之品,如右歸丸、巴戟、蓯蓉、菟絲子、川斷、狗脊、杜仲等,謂此等藥補腎而性平和,補而不滯;


溫理脾腎則用四君、附子理中加補骨脂、懷山藥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4:1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重視陰血以養陰見長陰陽乃人身之根本,「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失衡,則動靜失常,氣血不和,經病遂起。


如「陰虛陽搏謂之崩」。


「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


「陰氣乘陽,胞宮寒冷,血不運行;


陽氣乘陰,則血流散溢。


此為陰陽偏勝致崩漏、月經失調、閉經。


然婦人以陰血為用,陰血常易虧耗,而導致陰陽失衡,臨床以陰不足陽有餘見症為多。


故朱氏治病較為重視陰血的盈虧,善於養陰血,治法用補陰居多,補益肝腎是常用之法。


因為腎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以藏之,腎陰乃諸臟之元陰,補腎水即為潤諸臟。


而肝腎同司下焦,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肝腎同源,故肝腎常常同治。


肝腎是為母子關係,虛者補其母,滋養腎陽是也;


實者瀉其子,滋腎水以平肝木是也。


朱氏調陰陽,是以陰血為基礎的,滋陰以抑陽,瀉陽以保陰,使陰水足則熱降,從而達到陰陽相濟。


陰陽互根,陰氣根植於陽,補陰亦注意於陽中求陰,使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補陰方藥多喜投沙參、麥冬、玄參、二至丸、桑椹、白芍、杞子、左歸丸、六味地黃丸等;


陽中求陰,喜佐入性溫柔而不燥之巴戟、蓯蓉、菟絲子,以柔陽濟陰,或選用性平不剛、能平補陰陽的仙靈脾、石楠葉等。


當然朱氏重養陰,卻不偏執一概排斥溫陽之品,但投陽藥極其審慎,辨證確見陽虛,方投溫養。


她極不贊成不審陰陽,棄脈證於一旁而隨意輕投溫而剛燥之品,謂其能重傷陰血。


善調陰血以平衡陰陽偏勝之疾,是朱氏治病的特點,臨證脈案中隨處可見。


如滋腎平肝調衝任治月經先期、月經量多、崩漏及室女痛經、癥瘕等;


滋養肝腎治閉經、經少、經行後期;


就是產後病亦不拘產後宜溫,亦重視審其陰血調治之。


可見朱氏治病是以陰血為重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4:1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立足肝脾腎調理先後天婦人以血為用事,經血取資於水穀精氣,「其源源而來,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佈於肺,施泄於腎」,臟腑安和,氣血則能充實,苟或調攝不慎,七情傷肝,飲食勞倦損脾,房事不慎耗腎氣,致肝脾腎失調,經源匱乏,經水疏降失常,精血閉藏統攝失司,以致經事紊亂,諸疾紛起,是故朱氏治婦人疾較為重視協調臟腑之氣,著重調理肝脾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4:2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調經須疏肝,肝疏經自調朱氏認為「婦人善懷而多鬱」,況女子以肝為先天,肝氣易於怫鬱,鬱則氣滯血亦滯,肝經一病,則月事不調,難於產育。


故臨證特別注意審察婦人肝鬱之情。


如遇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女子,或大齡未婚女子,以及久婚無孕而思子心切欲速而不達之婦人,謂其隱情曲折較多,懷抱不暢、肝氣易鬱。


調治其經病,應以疏肝解鬱為先,令其肝氣條達,氣血宣流,經水可調。


疏肝解鬱慣用柴胡、鬱金、合歡皮。


取柴胡輕清升散,善解肝鬱;


鬱金解鬱而能行氣;


合歡皮則入厥陰經甯神解鬱。


疏肝則又強調不宜過於香燥,以免耗劫肝陰;


勿疏泄太過,導致經水失於藏統,使經水過多,先期而行。


同時要注意,木病必妨土,致肝脾同病,應肝脾同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4:3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奠安中州,化源不絕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婦人以衝脈為本,衝為血海,隸於陽明;


任主胞胎,聯繫太陰。


故婦人經血生於水穀之精氣。


薛立齋曰:「血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


……在婦人則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故雖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統攝於脾。


補脾和胃,血自生矣」。


故調理脾胃在治療婦人疾病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朱氏治病重視脾胃,無論是調經還是善後處處顧及脾胃,奠定中州,不絕化源。


尤其是先天稟賦不足引起的經病,在補腎同時,常常健脾以後天奉養先天。


人以胃氣為本,胃氣強健,雖重病亦有恢復之望,胃氣已敗,即為輕證亦難以挽回。


故朱氏常云:治病不可置脾胃之氣不顧,攻補均不宜施盡劑,投藥量之輕重須視脾胃之強弱。


治病過程中見有脾虛之證,多先予健脾,然後再行圖治。


朱氏健脾慣用茯苓、白朮、陳皮、四君子。


調治疾愈善後亦恆用補益脾氣固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4:4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補腎固本,安血之室朱氏認為,婦女一生,從天癸至到癸水絕,無不與腎氣攸關。


腎為先天之本,腎中精氣為元氣之根。


如《醫貫》所言:「五臟之真,唯腎為根」。


經水出諸於腎,腎司封藏之職,如崩中漏下,原因不一,可起源於五臟之傷,然窮必及腎。


經血過多,日久不止,陰分日虧,則精日涸,而衝任腎氣竭矣。


故治婦人必究其根本,從腎論治,亦為治本之道。


如用益氣固腎法治經水先期、量多、崩漏、經期延長、胎漏等。


朱氏認為腎氣宜固,故常在補腎氣同時用桑螵蛸、海螵蛸、芡蓮須、金櫻子、椿根皮、覆盆子等益腎而能固澀精氣之品,取其能固澀衝任之氣而止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4:5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4辨別瘀血,審因以化瘀論瘀血的辨證,朱氏十分贊同唐容川的觀點。


《血證論》云:「世謂血塊為瘀,清血非瘀,黑色為瘀,鮮紅非瘀,此論不確,蓋血初離經,清血也,鮮血也。


喻嘉言亦認為:「瘀血,何謂有瘀,血色紫暗為有瘀,血色鮮紅者非為瘀?


不然,血注於脈外即為離經之血,離經之血、血色鮮紅仍可為瘀血」。


故朱氏對久漏不止一證,提出久漏必有瘀。


治久漏宜清,宜化瘀。


朱氏認為久漏之症有離經之血存在,故血不歸經,漏下綿綿不絕。


其次治本病者恆多以止澀之品投治,又每致瘀。


故對本症辨證,不必以血色之鮮暗,是否見有瘀塊為辨證依據,血液在經與離經為辨瘀血之要領。


「凡離經之血,與榮養周身之血,已睽絕不合。


治總以祛為要,常採取通因通用,祛瘀生新,引血歸經。


故朱氏治療漏下之證,每能切中病機,多有效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5:0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一、經前癮疹案患者張某某,22歲,未婚。


初診於1965年,時發隱疹,經前較甚,今臨經未轉,腹脹,癮疹劇發,呈片狀,瘙癢難忍,得冷、臥床則減,頭痛目赤,口糜便堅,舌暗,脈弦。


辨其為肝氣阻滯,風熱相搏。


擬祛風活血、疏化導滯。


用薟草12克、赤芍9克、紅花6克、當歸9克、桃仁9克、月月紅3克、全瓜蔞12克、枳殼45克、大黃蟲丸12克(包煎)二劑。


藥後便暢經轉,癮疹即瘥。


[評析]癮疹俗稱「風疹塊」、「蕁麻疹」。


《諸病源候論》云:「邪氣客於皮膚,復逢風寒相折,則起風搔隱疹,若赤疹者,由涼濕折於肌中之極熱,熱極成赤疹也,得天熱則劇,冷則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5:1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白疹者由風氣折於肌中熱,熱與風相搏所為,白疹得天陰雨冷則劇出,風中亦劇,得晴暖則滅,著衣身暖亦瘥也。


對風疹塊之病因詳為論述,無論因寒因熱,均與風有關,與風相搏終為熱也。


患者臨經便堅頭痛,目赤口糜,肝熱甚盛,與風相搏,肌膚發疹搔癢難忍。


治以桃紅四物加月月紅、全瓜蔞、枳殼、大黃蟲丸疏化導滯;


薟草祛風通絡,活血止癢。


服藥後便暢經通,風火內熱得以疏泄,隱疹遂不復作,隨訪數月均未復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5:2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經後失音案張某某,47歲,初診於1976年4月8日。


經事素來提前,量多,時常浮腫,尿常規檢查陰性。


上月22日行經之際,突然聲啞,至今半月未瘥,無咽痛,神疲納呆,便調,夜寐不安。


脈沉細緩,舌淡、苔薄膩。


更年期腎不攝納,肺氣不足。


治擬健脾益氣養陰,宣肺開音。


方投黨參9克、黃耆9克、白朮、白芍各6克、北沙參9克、麥冬6克、蟬衣45克、桔梗6克、甘草3克、玉蝴蝶45克、鳳凰衣45克、枸杞子12克、桑椹子12克、清音丸1粒(吞服),5劑。


於9月22日二診,上藥服後即開音,此後隨訪3個月未復發。


本月6~9日經轉,出血較多,旋即音啞,余症如前,仍以原方服5劑,繼以成藥歸脾丸、二至丸調治,1977年6月隨訪,經事尚調,失音之症未再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5:3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患者年屆更年期,腎氣漸衰,衝任失調,因從事重體力勞動,腎不攝納,故經事提前、量多。


肺主氣,腎為氣之本,咽喉為肺經所過之處,今腎精不足,肺虛氣弱,則聲音不揚。


來門診時神疲納呆,面浮氣促,夜寐不安,氣陰兩虛。


方內黨參、黃耆、白朮健脾益氣;


白芍、杞子、桑椹補肝益腎;


合沙參、麥冬、玉蝴蝶、蟬衣、桔梗、生甘草使肺腎相生,加清音丸之宣肺開音,服5劑即奏效。


5個月後因勞累出血復發,以原法治之又效。


本患者主要表現為經後失音,實為氣不攝血、腎陰虧損而累及肺陰不足。


以上治療失音是治其標,求本則宜固攝腎氣,囑平時服歸脾丸、二至丸,標本兼顧,以資鞏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6:0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經行發熱案林某某,44歲,已婚,初診於1993年2月17日。


經行發熱一年半,每至經期第三天發熱,體溫38~385℃左右,伴腹痛、月經量多,夾有瘀塊,不思飲食,形瘦面黃。


舌質暗、苔乾膩,脈沉細。


曾經B超檢查:子宮68×61×66立方毫米,診斷為子宮肌腺瘤。


證屬濕熱瘀交阻,衝任受傷,胃氣失和。


治宜清熱化濕,和胃寬中。


用生地12克、淡芩6克、米仁12克、白朮9克、茯苓12克、陳皮6克、楂曲(各)9克、制川朴6克、生甘草6克、金銀花9克,7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6:1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2月24日二診。


藥後脘脹已舒,納仍欠佳,口苦、腰酸乏力,頭暈心慌,大便尚暢。


舌質暗淡,苔薄黃膩少津,邊有齒印,脈沉細。


濕熱較前見減,證屬肝脾氣滯,瘀阻胞中。


治宜疏肝健脾,化瘀散結。


藥用蒲黃(包)12克、五靈脂12克、焦楂12克、焦內金9克、青陳皮(各)6克、莪白朮(各)9克、柴玄胡(各)6克、茜草12克、海螵蛸12克、川斷12克、狗脊12克、寄生12克,7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6:1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3月3日三診時胃納已馨,覺腰酸,口乾脘脹。


舌質淡紅、苔薄少津、邊有齒印,脈沉細軟。


經期已臨,瘀阻胞中,肝脾氣阻。


再擬健脾疏肝,化瘀散結。


藥用炒蒲黃(包)12克、炒五靈脂12克、焦楂12克、青皮6皮、焦雞內金9克、莪白朮(各)9克、炒懷山藥12克、廣木香6克、焦潞黨12克、牛角腮12克、炙乳沒(各)3克。


7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6:2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四診值經期第三天,尚無發熱,仍從上方稍事調整,至3月17日五診時為經後,末次月經3月8日,發熱較前減輕(379℃)、痛經未作。


頭暈頭痛,脘脹納呆,神疲嗜睡,口乾欲飲。


舌質淡紅、苔薄黃乾膩、邊有齒印,脈沉細。


濕熱夾瘀交阻,肝脾氣滯,擬清熱疏肝,健脾和中,投以蒲黃(包)15克、紅藤15克、蒲公英15克、生白朮9克、青陳皮(各)45克、生米仁12克、制川朴45克、廣木香6克、薑川連3克、焦楂曲(各)9克。


12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6:3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至六診藥後納佳,神疲乏力,嗜臥、口乾欲飲。


舌淡暗、苔薄、邊有齒印,脈細帶數。


又臨經前,仍宗原法。


藥用蒲黃(包)12克、五靈脂12克、蒲公英20克、紅藤20克、石見穿20克、劉寄奴15克、廣地龍12克、炙乳沒(各)3克、茜草15克、海螵蛸12克、焦楂12克、焦雞金9克,7劑。


七診時經水逾期一天,於上方去石見穿,加大小薊(各)12克,續服7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6:4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5月5日診時,適逢經轉,體溫為374℃,納呆便結。


舌質淡紅、苔薄少津、邊有齒印,脈細帶數。


肝腎陰虛,衝任氣滯,擬清肝益腎,疏理衝任。


藥用生地12克、知母12克、淡芩6克、川柏皮9克、茯苓皮12克、米仁12克、白朮9克、蒲公英15克、紅藤15克、全瓜蔞12克、柏子仁12克、枳殼9克。


7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4:26:5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5月28日臨經前,脈舌詳前,改擬清肝益腎,化瘀攝衝,投以生地12克、地榆12克、側柏葉12克、椿根皮12克、茜草12克、夏枯草12克、旱蓮草12克、蒲黃(包)12克、炒五靈脂12克、海螵蛸12克,7劑藥後,經水來潮,發熱、腹痛若失,遂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氣通滯,消散癥瘕。


藥用蒲黃(包)24克、赤芍15克、丹參15克、丹皮12克、皂角刺15克、三棱9克、莪朮9克、石見穿15克、留行子12克、川楝子9克、青陳皮(各)6克、楂曲(各)12克。


以後每於經前清肝益腎,化瘀攝衝,經後活血化瘀、清熱散結,隨訪6、7兩個月,發熱已平,腹痛未作,經量亦趨正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24 22:21 , Processed in 0.43258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