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94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0:13 | 只看該作者

在科研工作中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臨床實踐為依據,在大量臨床實踐經驗中找出病證的病理特點、診治規律,進行辨證立法,製方選藥,作為課題研究設計的基礎。


認為辨證和辨病相結合不僅是提高療效的關鍵,還是中醫科研必須重視的思路和方法。


在學術上不偏執一家之說,善於綜合應用各家之長,從應用中求發展,通過實踐提出新的論點和治法。


如認為流行性出血熱主要表現為衛氣營血的傳變經過,並見三焦、六經形證,因此他既綜合溫病、傷寒等各家學說,針對出血熱各個病期的病理特點,制訂相應的治法和方藥,並通過實踐提出其「病理中心在氣營」的新論點。


創研具有清氣涼營作用的新藥,使療效得到顯著的提高;


對某些感染性高熱重症有衛氣營血傳變者,主張到氣就可氣營兩清,阻斷病情發展,邪熱入裡者應早予通利,從而明顯提高了病毒性高熱重症的療效;


對厥脫證(休克)的研究提出「氣滯血瘀、正虛欲脫」為其基本病理特點,從而首創氣血同治,行氣活血與扶正固脫合法,其創制的辨證系列注射劑,已列為國家新藥開發專案;


對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研究提出「三毒」(熱毒、血毒、水毒)學說,認為「瘀熱水結、陰津耗傷」是其病機、病證特點,確立瀉下通瘀、滋陰生津治法,研製成瀉下通瘀合劑,療效明顯高於西藥對照組。


在科研中重視應用現代科學方法進行較為系統的實驗研究,闡明其理論實質及藥物的作用機理,從而對中醫理論有所創新和發展,也有助於提高中醫藥學術水準和臨床應急能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0:26 | 只看該作者

周氏從事臨床醫療工作48年


理論、經驗兩臻豐富。


臨證對許多重危患者及疑難病證的治療,常能取得顯著的療效,故聲名遠播,飲譽海內外。


對許多傳統中醫理論的應用,也有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


能熟練應用中醫理論指導實踐,發揮辨證論治體系的優勢,提出「審證求機論」、「病理因素———第二病因說」。


認為辨證應首重病機,病機為理論聯繫實際的紐帶、通往論治的橋樑,病機辭彙則是表達所得印象的理論核心,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是進一步演繹分析的基礎。


若證候交叉復合,病機錯雜多端者,則採用不同辭彙組合表達,並體現其內在因果聯繫。


辨證既求規範,使理、法、方、藥相互對應,又能知常達變,從理論上擴大思路,多途徑尋求治法。


重視復合立法、復合組方,但繁而不雜,如苦辛通降治胃痞、酸甘復法養胃陰等。


既講究虛實補瀉、標本緩急,又重視其相互聯繫。


如治療腫瘤,既重視對瘤體本身的治療,即殺滅或抑制腫瘤細胞,又加強對整體正氣的扶助;


既注意腫瘤在發病機理上的共性,又尋求不同部位腫瘤的特殊性而採用特異性治療措施;


既遵循辨證論治原則,總結中醫防治腫瘤的基本規律,製定診治常規,又重視辨病治療,製定有效專方專藥,提高療效。


用方善於變通,精於識辨類方的異同,選藥從同類藥的共性中尋求個性,講究配伍關係。


治病特別重視氣血,強調痰瘀。


如對高血壓病、厥脫(休克)的研究,強調從氣血立論,從調血和血立法;


對出血熱、乙型肝炎的治療常從瘀熱著眼,並首創「瘀熱型血證」這一特殊證型,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


對高脂血證、動脈粥樣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則以痰瘀痹阻作為論治依據。


對慢性脾胃疾病,則認為病理上每易虛實相兼、寒熱錯雜,常以溫清通補復合應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0:35 | 只看該作者

周氏很重視學科建設


對學科體系的發展和創新,發揮了先導作用,創建了內科學總論、辨證施治綱要,確立以臟腑為辨證的核心、內科疾病系統分類的基礎,為臨床專業化的發展開闢了途徑。


特別是為拓寬學科領域和內涵,開闢疑難病證的研究,創建新興的中醫內科急症學做了大量的開拓奠基工作。


先後編寫內科教材、教參等著作22種,其中主編、副主編13本,如《中醫內科學》的全國統編、函授教材,《中醫學概論》(修訂本)等均有較大的影響,公開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


曾5次出國講學,足跡遍及日本、英國、義大利等國家,深受學員好評,為中醫走向世界,加強傳統文化的國際交流作出了貢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0:4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審證求機論治病求本是臨床醫學的最高境界,求本不是針對表像,緩解痛苦,而是針對病因、病機,予以根除。


求因論治是中、西醫診治疾病的常識,而在中醫學這一獨特理論體系中,則有更深的含義,確切地說,是審證求「機」,辨證論治。


抓住了病機,就抓住了病變實質,治療也有了更強的針對性,「求機」的過程,就是辨證的過程,如何求機,周氏認為必須從臨床實際出發,通過對臨床現象的分析,總結、推理,判斷病理本質。


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和體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0:5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求發病原因所謂發病原因,就是破壞人體生理動態平衡,導致疾病發生的各種原因和條件,它包括六淫、疫癘、七情、飲食、勞倦等。


中醫病因學的最大特點是辨證求因,即不僅用直接觀察的方法來認識病因,更重要的是以疾病的臨床表現為依據,通過分析疾病的症狀、體徵來推求病因,為治療用藥提供依據。


因而中醫學的病因,實際上寓有病機的含義。


如六淫致病學,傳統理論一般將六淫病邪歸屬於外因,認為是自然界的六種非時之氣。


周氏則強調,對六淫的認識不能單純看作是外界不正之氣,而應從病機上著眼,理解為各種外因和內因作用於人體後產生的一種病理反應,即「內生六淫」。


從而把病因和病機、個體差異、地域時限等統一起來,這對認識六淫發病的特點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1:0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例如同一疾病,同一致病微生物,可能由於年齡、氣候、季節、地域、個體之差,而表現為性質迥然不同的六淫邪氣。


如同是流行性出血熱,江蘇地區多為陽熱亢盛的溫熱性證候,而江西地區則常見濕熱性證候,東北地區氣候寒冷凜冽,則多呈傷寒型表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個體差異,機體對六淫病邪的反應性各不相同,從而表現為不同的病理屬性。


凡屬青壯年,陽氣旺盛,六淫易從熱化,一般均見陽熱亢盛表現;


而年老體衰,特別是素體陽虛之體,多表現為少陰病候,乃寒疫直中,不從熱化使然。


由於內生六淫是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病理屬性,因而可以應用取類比象的方法,確定病理屬性的六淫類別,以指導某些內傷雜病的治療。


例如對中風病因的認識,歷經了由外風到內風的過程,但否定了外風所致的中風,並不等於治外風藥不可用以治療中風。


臨床上治療中風有偏癱、震顫等肢體經絡見症者,常用防風、秦艽、全蠍、僵蠶、地龍等治外風藥,每獲良效。


又如治內傷頭痛,常配合運用藁本、蔓荊子等治外風藥,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表明外風、內風俱屬疾病的病理反應,其病機實質是一致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1:1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求病理因素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由於臟腑功能失調,而變生的病邪,進一步作用於人體,成為影響疾病發展的重要中間環節,謂之病理因素,現代稱之為「第二病因」,以區別於導致疾病發生的「第一病因」。


病理因素大致包括痰、濁、水飲、濕、瘀、火、毒等,其產生及致病均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臨床當靈活審察病理因素的來龍去脈,即從何而生,有何發展趨勢,有何危害,如何防治,這對認識疾病的性質,抓住主要矛盾,阻斷和控制病情的發展有重要價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1:2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審證求機的核心即是求其病理因素。


因為許多疾病發生以後,在眾多的證候群中,往往已找不到「第一病因」的依據,疾病的病機實質由病理因素所決定。


如風溫肺熱,初起如表現為惡寒、發熱、無汗、脈浮緊,審證求因,是感受風寒病邪。


但由於病邪易於化熱的特點,以及體質因素,如素體陽氣偏亢,用藥不當,過於辛熱發散等原因,使風寒之邪迅即熱化,導致肺熱內盛,肺氣不利,津凝成痰,痰熱阻肺,而表現為以咳嗽、胸痛,咯吐黃濃痰為主症,此時已突出了「痰熱」的特性,第一病因「風寒」雖說是轉化成為「痰熱」的條件,但實際上可以理解為風溫肺熱病以「痰熱」為其主要病理因素。


另一方面,臨床上如特定病因的證據不足,也可依據病位、病理因素的發病特點,進行推理定性。


水、飲、濕、痰、濁同屬陰類,互相派生。


水邪流動,易於泛溢肌膚而為水腫;


飲留於內,多在臟腑組織之間,如懸飲、支飲;


濕邪黏滯,常病在脘腹下肢;


痰則隨氣上下,無處不到;


濁邪氤氳,常犯腦腑清竅。


瘀血則易閉阻經隧脈絡,影響肢體功能。


風則走竄,動搖不定。


毒之為病,不論外感還是內生之毒,每有起病急,病情重,痼結難愈,後果嚴重的特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1:3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臨床上病理因素很少孤立存在,而多錯雜為病。


如胃脘痛常見濕(痰)熱互結;


毒邪多與它邪兼夾,如火毒、瘀毒、水毒、濕毒等,如慢性乙型肝炎常因濕熱瘀毒交結為患,而流行性出血熱少尿期則常見熱毒、瘀毒、水毒三毒錯雜並見。


因此,必須注意抓住主要矛盾方面,如痰瘀相兼者,應分析是因痰致瘀,還是因瘀停痰,探求其形成原因,權衡其孰輕孰重,以明確治痰治瘀的緩急、主次,或是通過間接地調整臟腑功能,如運脾化濕,絕其生痰之源,通過治痰之本、治瘀之因而消除病理因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1:4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求臟腑病機臨床在確定病理因素後,當進而分析病理變化,從氣血病機和臟腑病機聯繫考慮。


氣血病機之虛證較為單純,無非氣虛、血虛或氣血兩虛;


實證多為氣滯氣逆,導致血鬱血瘀,升降出入亂其常道,影響臟腑功能活動。


同為氣滯,治法有疏泄、柔養、辛通的不同;


同為氣逆,治法有潛鎮、泄降、酸收、甘緩諸法,須分清原委,選擇應用。


臟腑病機是辨證的核心,必須熟練掌握,準確運用。


尤其應該弄清常用臟腑病機的基本概念和類證鑒別。


如腎病病機中的腎氣不固與腎不納氣,腎陽不振與腎虛水泛,腎陰虧虛與腎精不足、水虧火旺或相火偏旺等概念的鑒別,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及轉化規律,治療也就有了更強的針對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1:5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認識臟腑病機一般應從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特性入手,結合臟腑相關理論。


如肺主呼吸,肅肺勿忘宣肺;


心主血脈,養心還當行血;


脾主運化,補脾宜加運化;


肝喜柔,體陰而用陽,清肝勿忘柔養;


腎司封藏而主水,有補還要有泄。


具體而言,治肺宜宣肅結合,如治療呼吸系統感染,一般好用清肺肅降化痰藥,但若結合宣暢肺氣以開壅塞,用麻黃、杏仁等宣肺藥配石膏、黃芩、桑白皮、葶藶子等肅肺清熱之品,其效常優於徒事清化。


又如治療脾胃氣虛之消化系統疾病,在使用黨參、黃耆、白朮等甘溫益氣藥同時,配伍陳皮、砂仁等運化之品,則補而不壅。


心主血,賴心氣以推動,以通為貴,故心病多因氣、血、陰、陽虧虛,導致氣滯、血瘀、停痰、留飲、生火諸變,既可諸虛互見,也可諸實並呈,且每見本虛標實錯雜。


治應通補兼施,補中寓瀉;


或以通為補,以冀心甯神安,如益氣活血化瘀、滋陰降火、溫陽化飲、行氣化痰等。


由於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故尤應從內臟整體相關全面考慮。


偏實者重在心肝、心肺,如心肝鬱火,心肺痰瘀閉阻;


偏虛者重在心脾、心腎,如心脾氣血兩虛,心腎陽虛等,均為常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2:0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肝為剛臟,主疏泄,體陰而用陽,治療宜疏泄、柔養並舉。


如治肝鬱氣滯之脅痛,每以醋柴胡、製香附等疏利藥與白芍、杞子等柔肝藥合用。


一般而言,肝氣鬱結,氣機不利者以脅肋脹滿、疼痛、情懷抑鬱為主,治宜疏利;


肝氣橫逆,上冒頭竅或旁走四肢者,宜結合柔養或斂肝。


傳統的「肝無補法」乃指溫補而言,這是因為肝為剛臟,甘溫補氣易於助火。


而對真正的寒凝肝脈,或肝臟陽氣虛衰者,則又宜溫肝散寒,或溫養肝腎,或溫肝暖胃。


臨證若見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結石患者,表現為肝區冷痛、喜暖喜按,面部晦黯,腰酸腿軟,舌質淡胖,脈細者,應大膽應用溫肝之品,如肉桂、細辛、吳茱萸、仙靈脾、蓯蓉等,每獲良效。


傳統所言「腎無瀉法」,是針對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為水火之宅,寓元陰元陽而言。


但腎又主水,腎病既可表現為本虛,也可能由於水液代謝失常而致水瀦、濕停、熱鬱、瘀阻,並常因虛致實,而為本虛標實,甚至在疾病的某一階段表現為腎實證。


因此,治腎既強調補,還要重視瀉,並鬚根據邪實的特徵,辨證分別應用清濕熱、利水邪、瀉相火、祛瘀血等瀉腎法,或和補腎法配合使用。


同時還當注意水濕、濕濁、濕熱、瘀血之間的相互影響及轉化為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2:1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四)知常達變審證求機,是中醫辨證的基本要求,而在審證求機中做到知常達變,則是臨床辨證的更高境界。


要獲得良好的療效,就必須知常達變,通過深化理論,準確理解應用,才能開拓思路,啟發思維。


公式化的、封閉的思維模式是難以體現辨證論治的靈活性的,也是難以取得良好療效的。


中醫證候規範化,是中醫自身發展及中醫走向現代化的客觀需要,但應充分考慮到中醫理論實踐性強,中醫辨證靈活性大的特點,在臨床實際中不斷總結、充實和完善,切忌生搬硬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2:2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如《傷寒論》中柴胡證條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的論述,提出我們在臨證中有時必須抓住個別有代表性的主症,如症狀、體徵、舌苔、脈象等來確定疾病的性質,這便是知常,也是診病所必須要有的法,這個法就是中醫的基本理論和治病的法規。


在臨床具體運用時,除遵法以外,有時更需要的是「圓機活法」,常中求變,這樣才能真正掌握中醫辨證學的實質和靈魂。


因此,臨床上求變比知常更為重要,它要求我們善於從疾病的多變中考慮問題。


首先,證候、病機有一定的自身發生發展規律,這是常中有變,如慢性肝炎的濕熱瘀毒證,可在發展過程中轉化為肝脾兩虛,進而肝腎虧虛;


又如休克的熱厥氣脫證,可以轉化為氣陰耗脫,進而陽氣暴脫。


其次,是變中有常,如對出血病人,用祛瘀止血法治療是變中之常,而用祛瘀破血止血法,則是變中之變。


瞭解了這些變證變治,有助於多途徑尋求治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2:3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辨證五性論辨證就是辨析、識別證候,是中醫學獨特的診病方法,是在全面而有重點的搜集四診素材的基礎上,運用中醫理論,進行分析、推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綜合判斷,而得出的證候診斷。


辨證的內容,周氏認為應包括辨病因、病位、病理因素(第二病因)、臟腑病機、八綱屬性、標本緩急、證(病)勢轉歸和預後等。


他對辨證與辨病的關係以及如何掌握證的特異性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2:4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辨證與辨病辨證和辨病是兩種不同的認識疾病的方法和過程,辨病也揭示疾病的根本矛盾,有利於認識病的特異性,掌握病變發生發展的特殊規律。


辨證揭示疾病階段性的主要矛盾,把握疾病的重點的關鍵,加強治療的針對性。


如中醫辨證同屬陰虛火旺證,治療原則為滋陰降火,但在不同的病,各有其特殊性,選方用藥也有差異。


如見於肺癆,用秦艽鱉甲散;


見於失眠,用黃連阿膠湯;


見於遺精,用知柏地黃丸;


見於心悸,用天王補心丹;


見於汗證,用當歸六黃湯;


見於鬱證,用滋水清肝飲。


此外,辨病還有助於治療沒有症狀的疾病,能對所謂的「潛證」,從病的基本辨治原則採取對應措施,避免了辨證的局限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2:5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同時對辨病不能單純理解成辨西醫的病。


中醫的病名內容很多,有些至今仍有特殊意義。


如中風病,表明它有肝陽亢盛,陽極生風,入中臟腑,外客肢體經絡的病理變化,為使用熄風潛陽、祛風和絡法提供了依據。


對現代醫學病名的認識,則必須以臨床表現和病機為依據,切忌「對號入座」。


如西醫的「糖尿病」若患者無「三多一少」的臨床表現,則不等於中醫的「消渴」。


而中醫的消渴,也絕不僅含糖尿病。


又如本屬風寒咳嗽,因西醫診斷為肺炎而用麻杏石甘湯加黃芩、魚腥草等苦寒清熱藥,無疑為方證不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3:0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證的五性由於任何一個病證雖有其基本規律,但可因體質、年齡、性別、發病季節、地域、病的先後階段等表現一定的差異。


同時病與病之間可以錯雜並見,新病與宿疾亦可重疊,從而形成了證的復雜性和特異性。


因此,在辨證的具體應用時,周氏特別強調靈活掌握。


具體而言,即是抓住證的「五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3:1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證的特異性:證的特異性是指證候的獨特主症和特異性體徵,即「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之謂,這對臨床辨證有重要的意義。


如見五更泄瀉或下利清穀,結合有關兼證可辨為腎陽不振。


證與證都是互有區別的,每一個證的概念有其特殊的內涵。


但從組成證的各種症狀和體徵看,並非均帶有特異性,其中不少表現既可出現在本證,也可出現在它證。


如外感「少陽證」,須具備「口苦、咽乾、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脈弦細」等症狀,其中「往來寒熱」為證的特異性,其特異性價值明顯高於其他,臨床即使有口苦、咽乾、目眩、脈弦等多數症狀亦不能輕易斷為少陽證。


在抓證候特異性的同時,還要排除相反的有矛盾的症狀和體徵,除去對辨證無決定意義的兼症。


就特異性症狀、體徵而言,其特異程度也有高低之分,數量有多寡之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0:53:2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臨床實際所得之「證」也就存在特異性程度的差別。


如「痰熱蘊肺證」,痰黃稠為特異性表現,如係患者主訴兼醫者望診所得,只此一端,即基本可構成本證,其他「咳嗽、氣粗、苔黃膩、脈滑數」等症若單一出現則不能輕斷屬該證。


周氏曾治一例肝癌患者,肝臟腫大,腹水明顯、肝功異常,諸症紛呈,但僅抓住舌質光紅無苔、口乾少津這一特異現象,重用養陰的生地、天冬、麥冬、鱉甲等甘寒、鹹寒藥,伍以清熱解毒、涼血化瘀之品,水消脹緩。


據證化裁,前後服藥兩年,肝功正常,至今仍然健在。


而對於特異性程度較低的證,則不能輕許,治療也不可孟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22 01:58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