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81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11:3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活用「通陽」一語,似是宋代成無己《注解傷寒論》首先明確提出。


他說,通脈四逆湯「散陰通陽」;


白通湯「蔥白之辛,以通陽氣」,是針對陰盛於內,格陽於外的證候所運用的治法。


那時,「通陽」似只仲景創制的辛溫通陽一法,別無二法。


清代名醫葉天士從大量醫療實踐中認識到,辛溫通陽的治法,不適於溫熱病過程中陽氣阻閉的證候。


特別是濕邪化熱,熱處濕中,濕蘊熱外,濕熱交混,陽氣阻閉的證候,如不「通陽」則熱邪不能宣透,陽氣不能開達,結果是發熱不休,而「通陽」、辛溫之藥又最易助熱。


所以,葉天士說:「熱病救陰猶易,通陽最難」。


他根據自己豐富的臨證經驗,繼承劉河間分消宣化之法,針對溫熱病陽氣阻閉的問題,提出「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的治法,確也補充了前人之未備。


通利小便旨在引三焦彌漫之濕濁或停聚之水飲從小便而去。


濕濁水飲既消,熱邪自然宣透,而陽氣得以通達。


這種「以利為通」的治療手段,對後世無窮啟迪,譽為「金針度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11:4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郭氏治療乙型腦炎,當出現高熱、昏迷、抽搐、面蒼、四肢厥逆、小便不利、苔厚膩,脈沉伏等,濕濁蒙蔽心包,陽氣不能宣透的證候時,認為用滌痰、開竅、醒腦是不夠的,如加上利小便以通陽氣的治法,則效果更好。


他治療多例重型乙腦,除用安宮牛黃丸、竹瀝等外,於湯藥中必用大劑量澤瀉、茯苓、茵陳、前仁之類,效果甚佳。


他治暑濕蒙蔽,氣陰虛脫,表現為大汗出、肢厥逆、心慌、神恍惚、脈微欲絕之證,每用大劑量生脈散加茵陳而化險為夷。


他指出,自葉天士以後,「傷寒、雜病以溫為通,溫熱、濕熱以利為通」,便成為通陽的兩大法門,其實,不僅溫熱、濕熱陽氣阻閉於內,必用「以利為通」的治法,某些雜病由於水飲濕濁阻閉,使清陽不升或格陽於上的證候,也須用這種治法,才能更捷效地達到通陽目的。


所以,他治美尼爾氏病,由於水飲停聚中焦,清陽被阻不升,表現為頭目眩暈,如坐舟車,胸痞嘔吐,苔白滑等證,每用五苓散加半夏、生薑,或半夏白朮天麻湯(《醫學心悟》)重加澤瀉、前仁而收捷效。


他治療心力衰竭,表現為心悸,氣短,浮腫,或格陽等證,也是「以利為通」為主法,認為較用真武、四逆單純溫陽的療效為優,下列病案可資說明。


他指出,「以利為通」治法,有下述兩種情況時即當慎用:一是陽氣下陷,小便清長、失禁;


二是高熱傷津,氣液虧竭,而小便短少,大便秘結,舌乾少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11:5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牟某某,男,53歲,幹部,住院號:6186。


因長期患原發性高血壓,導致全心衰竭,發生浮腫入院。


當時病人咳逆喘息,不得平臥,吐痰甚多,心悸氣短,胸腹脹滿,右上腹痞塊(肝腫大),按之疼痛,口渴喜熱飲,小便不利,大便溏薄,下肢冰涼,全身浮腫、發亮,按之沒指,久久不起,口唇紫暗,舌質淡嫩,苔白潤,脈弦而結代。


時正初秋,已有涼意,同室病員均需裹被而眠,而本例病人卻睡不蓋被,還搖扇不休,不畏寒而反惡熱。


當時認為陽虛水腫,是陰盛於內,格陽於外的證候。


用真武湯、苓桂朮甘湯等,溫通陽氣,凡20餘日,浮腫略減,余症如前。


當時病房實行中西醫「雙管」制,西醫試圖降其血壓,配以硫酸鎂注射,連續5日,浮腫大作,較前更甚,病人自訴體熱難受。


乃停用上述方藥與硫酸鎂,採用「以利為通」治法,用大劑五皮飲合五苓散,稍加丹參、紅花,取行水先行血,血行水自行之義。


服第一劑,當晚尿量大增,連予4劑,腫消大半,體熱盡解,心功能改善,再事調理,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12:0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趙某某,男,56歲,教師,住院號:6842。


因原發性高血壓、腦血管意外入院。


病人晨起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經家人救護,內竅忽開,神志清晰,惟遺半身不遂,左側肢體廢用,顏面歪斜,舌體不正,語言謇澀,不能完成吹口哨和鼓氣等動作。


自訴頭眩腦脹,胸中熱氣上衝,小便短少。


察其體豐形肥,面色紅光,兩目發赤,下肢不溫,仰臥床榻,神情憂鬱,常自發悲泣、惱怒,苔白滑而膩,脈弦數。


診斷為中風,認為陽浮盛於上,陰虛陷於下,風痰阻滯,氣血奔逆之證。


用牽正散、鉤藤欽,平肝潛陽,祛風豁痰,並重用澤瀉、前仁等利小便,以引陽入陰,反升為降。


連服20餘劑,小便逐次增多,病情日趨好轉,漸能下床棄杖行走,自由活動,恢復工作和學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14:1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趙某某,男,56歲,教師,住院號:6842。


因原發性高血壓、腦血管意外入院。


病人晨起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經家人救護,內竅忽開,神志清晰,惟遺半身不遂,左側肢體廢用,顏面歪斜,舌體不正,語言謇澀,不能完成吹口哨和鼓氣等動作。


自訴頭眩腦脹,胸中熱氣上衝,小便短少。


察其體豐形肥,面色紅光,兩目發赤,下肢不溫,仰臥床榻,神情憂鬱,常自發悲泣、惱怒,苔白滑而膩,脈弦數。


診斷為中風,認為陽浮盛於上,陰虛陷於下,風痰阻滯,氣血奔逆之證。


用牽正散、鉤藤欽,平肝潛陽,祛風豁痰,並重用澤瀉、前仁等利小便,以引陽入陰,反升為降。


連服20餘劑,小便逐次增多,病情日趨好轉,漸能下床棄杖行走,自由活動,恢復工作和學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14:2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四、簡談「久病入絡」學說清代葉天士所創「久病入絡」之說及其通絡治法,是對前人瘀血學說及活血化瘀治法的重大發揮。


葉氏認為,「經主氣,絡主血」,「初為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絡脈阻閉,瘀滯更深一層,是為疾病久治難愈之由。


絡病因「邪非在表」,故「散之不解」;


「邪非著裡」,故「攻之不驅」;


且「補正卻邪,正邪並樹無益」,於是提出通絡治法,卻也別開門徑。


根據葉氏所述,「久病入絡」之證的臨床表現特點,至少包括下述三條:①病久頑固不愈;


②有固定的疼痛部位或包塊,或較為固定的發作性症狀;


③一般活血化瘀或緩解症狀的藥物無效或效果不明顯。


葉氏所提通絡治法,包括辛溫、辛潤、辛鹹等具體治法,其中尤以辛鹹通絡法,亦稱蟲類通絡法,常用全蠍、地龍、山甲、蟲、蜣螂等蟲藥,搜剔絡脈,鬆動病根,最有特色(以上均見《臨證指南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15:5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就「久痛入絡」證候而言,郭氏認為,往往既有絡脈瘀滯的邪實,又有氣血虧損的正虛,在其疼痛發作期,萬不可補,愈補愈壅滯閉塞,愈痛氣愈虛,故古人有「痛無補法」的垂訓,一般都當從實論治,冀其通則不痛,以通為補。


病人往往於疼痛停止後即精神爽快,飲食、睡眠隨之改善,於是氣血漸趨復原。


他以全蠍8~10克(水洗去鹽,與藥同煎)、地龍15~20克、僵蠶15克,為通絡固定方,再據寒熱加味,治療各種神經痛,往往應手取效。


其加減法如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19:0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血管神經性頭痛:屬寒證者,酌加川芎、羌活、細辛、白芷、蓽撥之類;


屬熱證者,酌加石膏、菊花、黃芩之類。


認為本病必用全蠍搜剔絡中之痰瘀才能獲捷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19:1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2)三叉神經痛:屬寒證者,酌加細辛、當歸、蜈蚣、玄胡;


屬熱證者,酌加銀花藤、丹皮、赤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19:2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3)舌咽神經痛:加減法同(2)。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19:3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4)坐骨神經痛:重加白芍40~50克、甘草10克、牛膝15克,痛劇者加罌粟殼15克、玄胡15~20克。


寒證酌加細辛、桂枝;


熱證酌加丹皮、黃柏、銀花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19:4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5)臂叢神經痛:本病屬熱者較少見,故一般均酌加羌活、防風、桂枝、細辛、當歸、葛根之類。


寒凝絡瘀重者,酌加蜈蚣、甲珠、鹿角霜、麻黃少許宣通陽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19:5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6)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寒證酌加細辛、桂枝、鹿角霜;


熱證酌加丹皮、赤芍、黃柏、銀花藤之類。


帶狀皰疹急性期神經痛難忍者,用固定方加罌粟殼15克、玄胡20克、棗仁15克、並酌加板藍根、銀花、連翹、蒲公英之類,也有較好的減痛效果。


以上諸病若係寒熱錯雜的證候,則其加減法則寒溫並用。


還觀察到,以上述固定方加味治療,痛愈甚其止痛效果愈顯著,而對綿綿作痛,症狀輕微者,其止痛效果反而不明顯。


後者多係虛證突出,屬於「不榮亦痛」之類。


還觀察到,蟲類通絡藥,如全蠍、蜈蚣等,性偏辛溫,易燥熱,有的病人連服數劑後往往出現唇口乾燥,咽乾灼痛等症狀,加用石膏、玄參、銀花、丹皮之類即可緩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20:0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郭氏用蟲類通絡法治療多種慢性疾病,得心應手。


如用上述固定方加在常規用方中,治療慢性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常能頓挫喘咳;


加在礞石滾痰丸中,治療頑固性外傷性癲癇,可逐漸終止其發作;


加在常規用方中,並加甲珠或蜈蚣等,治療頑固性腰腿痛、肩周炎等,多能迅速緩解疼痛;


加在常規用方中,治療頑固性心絞痛,亦能顯著地提高止痛效果。


這類病症多是宿痰入絡,痰瘀互結所致,非蟲類通絡,難以松解病根。


他的研究生用實驗證明:全蠍、地龍、水蛭、蟲等蟲類通絡藥,能降低周圍迴圈血液中5-羥色胺和組織胺的含量,明顯提高實驗大鼠的痛閾和耐痛閾,顯著地改善血流狀態。


這部分地解釋了蟲類通絡藥的作用機理。


茲舉病案數例以示應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20:1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例1三叉神經痛。


馬某,女,62歲,退休幹部。


1993年2月23日初診。


5年前起病,右側面部上下頜連鼻翼、眼、耳呈發作性劇痛,本市某醫學院附屬醫院診斷為「三叉神經痛」。


前幾年每年發作一二次不等,近年發作漸趨頻繁,今年已是第二次發作。


3天前打呵欠引起復發,該側疼痛部位如前,呈燒灼樣、針刺樣劇痛,陣陣發作,深夜睡中痛醒,說話、吃飯常引起發作,以往服止痛片有效,此次效果不明顯。


察其形疲體弱,始終以手護按患側,面色潮紅,患側眼目紅赤,舌質紅乾,苔薄黃,脈細數。


辨證為絡脈瘀滯,鬱久化熱。


用固定方加味:全蠍10克(水洗,同煎),地龍、僵蠶、丹皮、玄胡各15克,白芍、石膏、銀花各30克,甘草10克。


1日1劑,濃煎服。


服藥1劑,疼痛銳減;


服藥5劑,發作中止。


此後2日1劑,又進3劑,觸按鼻唇等處未誘起發作。


後以製首烏、白芍、生地、雞血藤、枸杞之類養血柔肝,間斷服用8劑,追訪半年未見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20:3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例2坐骨神經痛。


李某,女,53歲,家庭婦女。


1992年10月11日初診。


患者右側腰部、臀部疼痛牽引及大腿後、小腿外側直至足部,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呈針刺樣劇痛難忍,夜晚或咳嗽時更甚,坐骨孔點、點、腓點等均有壓痛,Lasegue徵陽性。


本市某醫院診斷為「坐骨神經痛」,用針灸、理療效果不顯,每隔2~3小時需服止痛片以暫緩疼痛。


察其面色萎黃,形瘦神疲,舌瘦紅少苔乏津,脈弦細略數。


辨為絡脈瘀滯,筋失濡養。


用固定方加味:全蠍10克(水洗,同煎)、地龍15克、白芍50克、甘草10克、玄胡、罌粟殼、木瓜各15克。


1日1劑,濃煎服。


服藥1劑,當晚疼痛緩解;


服藥3劑,疼痛大減,乃去罌粟殼,加牛膝10克,服藥4劑,症狀體徵消失。


後以白芍、甘草、當歸、雞血藤、製首烏、牛膝等常規用量,養血柔筋善後。


隨訪一年餘未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20:4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例3慢性支氣管炎。


李某某,男,68歲,退休幹部。


1988年7月30日初診。


自訴10餘年來,每於咳嗽氣逆之際,隨即昏倒不省人事,一月發作數次,或數月發作一次。


近月來咳嗽氣逆而昏倒,一日數次之多,其咳呈痙攣性連續頻咳,以致顏面通紅,氣逆不轉,隨之昏倒,歷時數分鐘至十餘分鐘不等,氣息平緩方才慢慢蘇醒,吐少量稠痰。


西醫檢查照片診斷為「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近日發作頻繁,服中西藥無效,家人十分惶恐,特地護持前來就診。


察其形體豐盛,唇甲微紫,苔白滑,脈弦滑。


認為此證乃是風痰阻閉,引起一時性氣機升降失調所致。


由於風善行而數變,挾痰為患,上壅氣道則痙咳氣逆而昏迷,直當痰降氣平,氣息緩和之時又蘇醒,乃擬祛風解痙、降氣豁痰法治之。


處方:全蠍8克(水洗,同煎),地龍、僵蠶、法夏、茯苓、厚朴、杏仁各15克,竺黃10克(衝),甘草5克。


水煎,1日1劑,分3次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20:4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8月3日複診,上方服後症狀大減,僅在服第一劑後咳嗽短暫昏倒一次。


效不更方,再進3劑。


8月7日三診,一直未發作,咳嗽昏倒完全停止,乃以柴芍六君子湯調理善後收功,服4劑。


隨訪至1992年6月,除偶因感冒引起一般咳嗽外,未發生痙攣性頻咳昏倒的現象。


查此例病人原服之中藥處方,儘是祛痰止咳、降氣之品而無效,加入全蠍、地龍、僵蠶祛風解痙而立效,可見祛風解痙有利於降氣祛痰。


而降胸中之氣逆,則厚朴優於陳皮,故方中二陳湯以厚朴易陳皮,加入善化風痰之竺黃,降氣緩咳之杏仁、前胡,以增強其作用強度,而收一舉制勝之效。


風痰之痙咳如此治療,而寒痰之喘咳,郭氏則用小青龍湯加上述三蟲藥;


熱痰之喘咳,則用麻杏石甘湯、小陷胸湯合方加三蟲藥,治療無數病例,均有良好的頓挫喘咳的作用。


還觀察到,三蟲藥似有協同之功。


因有些病例只用僵蠶、地龍加大劑量,或只用全蠍,雖也有效,但不速捷,多難起頓挫效果。


所以,他治療喘咳重者,強調三蟲合用,而一般喘咳則不必使用三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20:58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一、眩暈方 組成:石決明30克、赭石30克、夏枯草30克、半夏15克、前仁15克、澤瀉20克、茯苓15克。


前二味先煎15分鐘,後下其餘諸藥再煎20分鐘即成。


1日1劑,分3~4次服。


適應證:本方對內耳性眩暈(美尼爾氏病)、迷路炎、前庭神經元炎等,以及腦性眩暈,如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等,多種內傷實證之眩暈,均有迅速中止的顯著療效。


方解:古謂「無風不眩,無痰不暈」,上述諸病之眩暈,多由肝風挾痰上擾頭目,或阻於中焦使清陽不升所致。


方中前三味平肝清肝以制風之動,半夏祛痰降逆,妙在後三味通利小便,引上逆之風痰下行,有上病下治之義。


是方藥味不多,卻包含從三焦論治之理,故其性味平和而效驗彰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1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00:21:33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加減法:(1)眩暈重者,加天麻15克。


(2)嘔吐頻繁者,加生薑15克、竹茹12克,先少量頻服以和胃止嘔,嘔止則分次給服。


頭痛者加羌活15克,血壓高者加鉤藤30克。


(3)大便秘結者,大黃10克另泡服,解便停後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19 04:27 , Processed in 0.468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