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73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4:1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陰陽兩虛,宜補肝腎潛陽。


方用肝腎雙補湯(自訂方):桑寄生30克、首烏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玉米須30克、杜仲9克、磁石(先煎)30克、生龍骨(先煎)30克。


若兼氣虛加黃耆30克。


若以腎陽虛為主者,用附桂十味湯(肉桂3克、熟附子10克、黃精20克、桑椹10克、丹皮9克、雲苓10克、澤瀉10克、蓮須12克、玉米須30克、牛膝9克)。


若腎陽虛甚兼浮腫者,用真武湯加黃耆30克、杜仲12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4:2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4氣虛痰濁,宜健脾益氣。


用赭決七味湯:黃耆30克、黨參15克、陳皮6克、法半夏12克、雲苓15克、代赭石(先煎)30克、草決明24克、白朮9克、甘草2克。


重用黃耆合六君子湯補氣以除痰濁,配以赭石、決明子以降逆平肝。


若兼肝腎陰虛者加首烏、桑椹、女貞之屬;


若兼腎陽虛者加肉桂心、仙茅、淫羊藿之屬;


若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參之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4:3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以上是對辨證論治的一些體會。


若從預防與比較系統徹底的治療來說,應針對病因病機採取綜合措施。


1調節情志。


本病與精神因素,工作緊張關係較大,對患者的精神環境與工作安排十分重要。


當然患者的內因是決定因素,因此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與注意勞逸結合,是一個重要的措施。


飲食與生活上的調節都很重要。


2體育療法。


如氣功、太極拳,已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論預防與治療,都有可靠的作用。


3中西並用。


中西結合治療也是需要的,西藥療效快,中藥療效慢但比較鞏固。


可以結合使用。


如見高血壓危象,先用西藥或針灸控制,然後中西並用。


對頑固之高血壓亦宜中西並用,至一定時期然後才純用中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4:4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鄧氏防治高血壓病,並不單純滿足於臨床治療有效。


80年代,他又指導研究生杜少輝,從免疫學的角度探討高血壓病中醫分型的物質基礎。


杜氏根據鄧氏上述治療高血壓病的經驗,擬定含有滋陰、潛陽、補腎等方藥的「鄧氏降壓湯」,對64例高血壓病患者(含對照組30例)進行臨床研究與實驗研究。


從兩組降壓療效比較,第一周中藥組不及西藥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但此後兩組之間療效則無顯著性差異(P>0.05),體現西藥降壓特點為下降幅度大,降壓速度也較快,而中藥降壓特點為呈逐漸性下降,遠期療效好。


同時症狀療效中藥組明顯優於西藥組。


患者經中醫藥治療後,除臨床症狀得到改善以外,升高的體液免疫指標有所下降,IgG和補體C3治療前後有顯著性差異(P<0.01);


低下的T淋巴細胞轉化率有所增強,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


人體免疫失調的平衡得以糾正,支持了鄧氏關於「高血壓病是內臟陰陽失調的結果而不是原因」的學術主張。


由於高血壓與冠心病經常聯繫在一起,因此鄧氏又指導研究生張英民,對119例確診為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按中醫辨證分為四型:痰證43例、痰瘀證28例、瘀血證23例、其他證型25例,以及正常組30例,進行血小板聚集性和血脂水準的測定。


結果痰證、痰瘀證、瘀血證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顯高於正常組和其他證型組(P<0.01),而血脂異常與血小板聚集性相互影響,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偏高引起血小板聚集性增強更為明顯。


根據鄧氏經驗擬定的「降壓一號方」,對其中44例高血壓冠心病痰證(包括痰瘀證)患者治療觀察,降壓療效總有效率83.3%,症狀療效總有效率94.4%。


治療後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致動脈硬化指數(AI)比值均明顯下降(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所提高(P<0.05),證實「降壓一號方」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其機理可能與改善血脂水準、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有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4:4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腦血管意外的辨證論治研究腦血管意外屬中醫中風病範圍,中醫的「中風」包括現代醫學多種疾病。


鄧氏說:風、癆、臌、膈,古稱四大證,而中風居其首。


故歷代醫家對中風病論述甚廣,文獻資料亦很豐富。


在病名上有中風、風痱、風懿、風氣、卒中、類中風、真中風、非風、偏癱、痿證……等。


通過這些定名,可以概見其理論論述之廣泛。


究其主要焦點,在於病因、病機問題,也就是本病辨證論治的關鍵所在。


關於本病的病因病機,鄧氏認為,有幾本書值得參考,如清代薑天敘《風癆臌膈四大證治》、清代尤在涇《金匱翼?卒中八法》、近代張山雷《中風詮》、建國初上海中醫文獻館《中風專輯》,以及最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長春修訂的《中風病中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等。


通過上述文獻的復習及結合多年的臨床治驗,鄧氏認為中風的病因病機,應以內因為主,內虛為本,加以七情、飲食、勞倦等因素,以致肝風、肝火內動,或濕痰、瘀血內阻,或虛陽浮越而發病。


但外風外寒亦往往為本病之誘發原因。


本病的辨證分型,分為:①中臟:陽閉證、陰閉證、脫證;


②中腑:肝陽亢盛、氣虛血瘀、陰虧血虛;


③中經絡:風痰阻絡、陰虧陽亢等證型。


治療上則根據上述分型,吸取清代尤在涇《金匱翼?卒中八法》及張山雷《中風詮》治中風八法的精華部分,結合個人的經驗,鄧氏擬定了下述辨證論治方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4:5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中臟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發熱或不發熱為主要表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5:0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陽閉證: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面赤氣粗,或痰聲如鋸,或身熱躁動,舌紅,苔黃或膩,脈弦滑而數。


治療方藥:至寶丹及清肝降火,滋陰潛陽之劑;


針刺:十二井(針出血),太衝、人中、豐隆(均用瀉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5:1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陰閉證: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溫,苔白滑膩,脈沉滑。


治療方藥:蘇合香丸及熄風豁痰之劑;


針刺太衝、人中、豐隆(均用瀉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5:1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脫證: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開,鼻鼾、息微,肢冷或手撒遺尿,大汗出,或汗出如油,或面色如妝,脈細弱或浮大無根,或沉細欲絕。


治療方藥:急救回陽,用參附湯,若屬腎陰虧而虛陽浮越,而見足冷面赤的,則用地黃飲子;


艾灸關元、神闕(隔鹽灸,不拘壯數)。


以上湯藥均灌服或鼻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5:2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中腑以神清,或神情默默,善悲而哭,半身不遂或但臂(腿)不遂,失語或語言不利,口眼斜,或大小便失禁,關格等為主要表現。


本型多經中臟轉輕而出腑,或中經絡轉重而入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5:3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肝陽亢盛:除上述中腑主要表現外,必舌質紅絳或豔紅,舌體顫,苔黃或膩腐,脈必弦而有力或兼數。


治療方藥:宜平肝熄風,用羚羊角骨湯(自擬),羚羊角骨25克、鉤藤15克、白芍12克、地龍12克、石決明30克、竺黃10克、雲苓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


兼熱盛者,可加黃芩、蓮子心、石膏;


兼痰可加膽星、全蠍、僵蠶;


兼失語者加全蠍、菖蒲,或合至寶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5:4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氣虛血瘀:除上述中腑主要表現外,舌必胖嫩,有齒印或黯淡,有紫斑瘀點,脈多浮大或大而無力。


治療方藥:治以補氣祛瘀通絡,用補陽還五湯,或黃耆桂枝五物湯。


若兼失語則加全蠍、菖蒲、遠志,或合猴棗散(成藥)。


若以血瘀為主,氣虛不甚者,可用王清任通竅活血湯加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5:5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陰虧血虛:除上述中腑主要表現外,舌必嫩紅,舌瘦或舌痿,少苔或無苔,脈多沉細而澀。


治療方藥:宜養血滋陰,用地黃飲子。


若兼失語,加竺黃、菖蒲、生蔥。


針刺治療:以調和經脈,疏通氣血為原則。


偏癱者,上肢取肩、曲池、外關,下肢取環跳、足三里、陽陵泉、絕骨、三陰交;


失語者,取通里、湧泉、廉泉、啞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5:5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中經絡以口眼歪斜,語言不利,肌膚不仁,手足麻木為主要表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6:0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風痰阻絡:口眼歪斜,語言不利,肌膚不仁,手足麻木,或見惡寒發熱,肢體拘急,舌苔白或兼滑膩,脈浮滑或弦數。


治療方藥:宜養血祛風通絡,用秦艽牽正湯(自擬):秦艽18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白芍15克、生地20克、雲苓15克、白附子10克、僵蠶10克、全蠍10克、羌活10克、防風6克、白朮12克。


兼熱者加石膏、黃芩;


痰多者,去生地加膽星;


血虛者,加熟地、雞血藤。


針灸:針地倉、頰車、攢竹、合谷(均取患側)、太衝。


久病者當用灸法,或在上述部位作維生素B1加B12注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6:1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陰虧陽亢:口眼歪斜,舌強語謇,舌質紅,苔少,脈弦滑數。


治療方藥:宜滋陰平肝陽,用鉤藤飲加減(自擬):雙鉤藤12克、牡蠣30克、牛膝15克、竺黃12克、全蠍10克、石決明30克、天麻10克、首烏20克、杜仲12克。


針刺:地倉、頰車、合谷(均取患側)、太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6:2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西醫對腦血管意外的病理生理改變認識比較具體,尤其是近年來頭顱CT的廣泛臨床應用,故其辨病更為清楚;


而中醫對本病的治療,有豐富的經驗,故進行中西醫結合,辨病與辨證論治,療效自應比較理想。


鄧氏曾治本病數十例,並於1965年與某醫院搞協作時治20多例,療效均較滿意,特別偏氣虛血瘀的病人療效更明顯。


在中醫方藥使用方面,張山雷重視肝陽夾痰夾火,治用降氣化痰,潛鎮攝納諸法,乃治閉證脫證通用法則,但是要根據病情,分緩急主次施用。


張氏對中風的治療,是在尤氏的基礎上又前進了一大步,值得學習。


但張氏略於治瘀,反對補氣法,詆毀王清任用四兩黃耆治療半身不遂,故其對癱廢不用之症,認為病延已久,「皆無痊癒之望」。


其實補陽還五湯及通竅活血湯加減,對於腦血管意外後遺症(中腑),療效比前人方法有其獨到之處;


補陽還五湯取效的主要關鍵,在於重用北耆二至四兩,甚至四兩以上(此時煎藥用水量及煎藥時間,必須相應增加,否則便不能獲得應有的療效)。


通竅活血湯加減宜用於腦血栓形成,不可用於腦溢血,應加注意。


上述兩方曾用於各種腦血管意外後遺症,用之得當,多獲良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6:3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中風又為近年來中醫急症攻關專案之一,鄧氏對於中風昏迷(中臟)者,多用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至寶丹、蘇合香丸等,由於有麝香、安息香、蘇合香等芳香開竅之品,故研碎化水,滴入昏迷病人舌上,舌為心之苗,心主神明,患者即能吸收而起治療作用,某些淺昏迷患者在滴入的過程中可逐漸出現吞咽動作,隨即便可順利灌服。


80年代中期,鄧氏指導研究生廖青對急性中風進行臨床研究及實驗研究。


臨床觀察31例急性腦血栓形成及腦出血患者,腦血栓形成先以活血化瘀通下,10天後用補陽還五湯加減;


腦出血先以止血消瘀通下,待標證俱去後,以益氣化瘀法重用生黃耆。


治療結果,除3例死亡外,大多恢復正常。


實驗研究建立大鼠腦缺血動物模型,採用直徑約為76~98μm的白芨微粒,配成0.2%的生理鹽水懸浮液,從大鼠頸外動脈插管注射入頸內動脈,從而栓塞一側大腦的動脈,造成急性腦缺血,實驗動物術後都出現了偏癱、驚跳等中樞神經受損症狀。


觀察中藥「黃耆化瘀」方(即補陽還五湯黃耆量減少70%)的療效,並與中藥「化瘀方」(即補陽還五湯去黃耆)作對照,結果表明「黃耆化瘀方」對實驗性急性缺血性腦水腫的減輕作用比單純的「化瘀方」更強(P<0.01),其機理可能是通過改善「半暗區」血供而縮小了梗塞範圍,使缺血性腦水腫得以減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6:4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四、胃、十二指腸潰瘍及慢性胃炎的辨證論治研究中醫沒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病名,但本病常見的症狀為胃部疼痛,故可概括於胃脘痛證中。


至於慢性胃炎,現代醫學分慢性淺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縮性胃炎,根據其主要症狀為中上腹部隱痛、食後腹脹,可歸於胃痛、痞滿範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4:46:5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胃、十二指腸潰瘍證治鄧氏認為本病成因較為復雜,多因幾種因素的反復作用而成。


於諸種因素之中,較為重要的有三大因素———飲食因素、精神因素、體質因素。


三者之中又以體質因素為關鍵性的因素。


體質因素即脾胃虛。


金代李東垣的內因脾胃為主論,對本病的防治的確有指導意義。


從臟腑的關係來看,病生於胃,受侮於肝,關鍵在脾。


脾氣虛常為本病的重要一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20 11:40 , Processed in 0.17187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