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71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8:4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蠶豆黃案周某某,男,10歲。


1975年4月15日初診。


新都馬家鄉農民之子。


因過食田中嫩葫豆米而發黃疸,經新都某軍醫院診斷為溶血性黃疸,乃食物過敏引起,需輸血2000~3000毫升以支持治療。


醫院因戰備無血救治,農民也負擔不起這筆費用,遂求鄒氏一治,死而無憾。


鄒氏診之,見目黃,身黃、小便黃,腹滿便秘,精神、飲食尚可,舌質紅絳,舌苔黃膩,脈象濡數。


乃斷為濕熱入營,壅閉肝膽,為「蠶豆黃」證。


急當清熱涼營,峻利濕熱之劑以搶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8:5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處方:茵陳120克、梔子30克、生軍5克、花斑竹15克、茯苓30克、豬苓15克、澤瀉10克、通草6克、丹皮1克、赤芍15克、紫草10克、生地15克、黃連10克、黃柏15克、黃芩10克。


用赤小豆500克煎水熬以上諸藥,清淡飲食調養。


4劑而黃退,6劑而諸證除。


〔評析〕本案發揮了中醫治法的優勢,不需輸血,而採取「急則治其標」之法。


斷為「濕熱入營,壅閉肝膽」,為「蠶豆黃」證,故用大劑茵陳蒿湯加花斑竹、豬苓、茯苓、澤瀉、通草、赤小豆以清利濕熱,並以黃連解毒湯清熱解毒燥濕,涼血四物湯清熱涼營,用張子和之法,祛邪即是扶正,若落入補血養血之窠臼,病必不救。


從本案的治癒,可以證明這一理論在特殊情況下,用之得當,非常有效,切不可膠柱鼓瑟,按圖索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9:0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發熱論》節選發熱這一症狀,在很多疾病中都可能出現,如傷寒、溫病、雜病均可出現不同形式的發熱。


在未討論發熱之前,想先談談中醫學認為熱是什麼?


中醫認為熱乃人體真陽之氣充周於身的表現,如天之一丸紅日,在臟腑則以陽氣賅之,在膚腠則以衛氣範之。


凡皮膚之固密,肌肉之溫暖,水穀之腐熟消化,氣血之運行不息,皆賴這一熱力的作用。


至於發熱,則是人體陰陽失調所表現出的共同證狀之一,外候以自覺或他覺有異於正常人之熱感為特徵,常與惡寒和出汗並見。


但發熱不一定都有體溫升高的表現。


《醫學要訣》說:「所謂發熱者,不必達體溫計的標準始謂之,凡局部有熱感者,亦謂之發熱。


有些虛熱證、瘡瘍之局部發熱,都無體溫升高現象。


造成發熱原因,一是人體本身感應,一是致病因素,二者互為因果。


在外感病中,六淫和戾氣均可引起發熱,其病機不外邪正相爭,陽氣亢奮而發熱。


根據它的性質,可分為傷寒發熱、溫病發熱、瘟疫發熱。


在內傷病中,凡正氣虛損或內有積滯,皆可導致發熱,其病機不外陰陽偏盛偏衰。


根據它的性質,又可分為陰虛發熱、陽虛發熱、血瘀發熱、氣滯發熱、痰飲發熱、食積發熱。


在診斷上,主要運用四診所得資料,以判斷熱型、熱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9:1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熱型:中醫熱型分為發熱、潮熱、煩熱、假熱、往來寒熱、厥熱勝復等,現分述如下:發熱:自覺或他覺發現身體有熱感者,則稱為發熱。


表證發熱,常以身熱、膚熱、翕翕發熱名之;


裡證發熱,則以灼熱、壯熱、蒸蒸發熱名之;


局部發熱,則稱為額熱、尺膚熱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9:2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潮熱:潮熱不惡寒,只發熱,發作有時,狀若潮水,一日一發,按時而止,經常有低熱,發作時則按比例增高。


平旦、日晡、夜間均可發生,但在日晡發潮熱者最為常見,凡朝熱暮涼,夜熱早涼,兩顴發赤,手足心熱,亦屬潮熱範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9:2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煩熱:凡因心煩而熱,或熱不止而煩甚,五心煩熱,均屬本證範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9:3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假熱:身雖有熱而裡寒格陽,口雖乾渴必不喜冷,大便不實,小水清頻,氣短懶言,色暗神倦,身熱脈數而按之不鼓指,面赤有微熱而反得近衣,發熱自汗而自任風寒,此皆熱在皮膚,寒在臟腑,虛陽上浮,陰盛格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9:4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往來寒熱:往來寒熱是寒熱來去分明,寒時自寒而不熱,熱時自熱而不寒,此乃邪正交爭於半表半裡所致。


若在傷寒,則為邪入少陽;


若在溫病,則為邪氣留連三焦;


若在瘟疫,則為邪伏膜原;


若內傷病,則為陽盛陰虛,元氣大傷;


若為瘧疾,則寒熱往來,一日一發,不似他證之寒熱往來,一日二三度或十餘度發,皆發無定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9:5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厥熱勝復:厥熱勝復表現為發熱與四肢厥冷相互交替出現,其厥熱勝復有四種表現:一是厥熱時間相等,象徵陰陽已趨平衡,為病將愈之兆;


二是厥冷時間多於發熱的時間,表示陰盛陽衰,病情趨於惡化之象;


三是發熱的時間多於厥冷的時間,這是陽氣來復,陰邪退避,病將向愈之兆。


四是厥冷消除而發熱不止,陽復太過,必有後遺之證。


《傷寒論》指出:「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反汗出咽中瘡,其喉為痹。


「四至七日熱不除者,必便膿血。


2熱勢:熱勢分為微熱、高熱、溫溫發熱。


現述如下:微熱:微熱即輕度發熱,或長期出現低熱之證,又稱小熱、小有發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10:0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高熱:高熱亦稱大熱,發熱高而明顯,甚則持續不退,身熱如烙,熱勢如火如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10:1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溫溫發熱:溫溫發熱,有身雖熱而熱勢卻不明顯,如濕溫病的身熱不揚,隱微而不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10:1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各種病證的發熱,也有不同特點。


在外感方面,有傷寒、溫病、瘟疫的不同發熱;


在內傷方面,有陰虛、陽虛、血瘀、氣鬱、痰飲、食積的不同發熱。


現分條簡述如下:(一)傷寒發熱1太陽病,以發熱與惡寒並見,惡寒特甚為特點,兼見頭痛、項強、脈浮等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10:2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2陽明病,以但惡熱不惡寒為特點。


其證多見壯熱不退,口大渴,脈洪大;


腑證常見日晡潮熱,及痞、滿、燥、實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10:3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3少陽病,以寒熱往來為特點,兼見口苦、咽乾、目眩、胸脅苦滿,心煩喜嘔、脈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10:4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4太陰病,僅有手足自溫之證,伴有脾胃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10:5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5少陰病,以身有微熱,面赤如妝為特點,兼見但欲寐,脈微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11:0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6厥陰病,以厥熱勝復為特點,兼見虛寒或伏熱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11:0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溫病發熱1衛分證,以發熱重惡寒輕為特點,兼見自汗口渴,脈象浮數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11:1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2氣分證,以壯熱或日晡潮熱為特點,夾濕則見溫溫發熱,在少陽則見寒熱往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11:2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3營分證,以高熱不退或身熱不揚為特點,兼見神昏譫語,舌絳脈數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17 12:28 , Processed in 0.07812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