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3中醫的比類取象規律,亦本太極含三為一而來。
比類取象就是以五行為中心,將自然界和人體各方面,按其屬性歸類排比和推衍的方法。
這種方法,對自然界事物來說,就是一種原始的原子學說;
對人體來說,就是研究內外環境如何協調統一的方法。
下面就通過這張簡單的五行類屬表,便可以瞭解到它的太極含三為一的公式將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理論融為一體。
現列表分析如下:五行類屬表自然方面人體方面五味五性五色五形五氣五時五方五行五臟五腑五體五竅五志五神五液酸溫青枝葉風春東木肝膽筋目怒魂淚苦熱赤花暑夏南火心小腸脈舌喜神汗甘平黃莖濕長夏中土脾胃肉口思意涎辛涼白果燥秋西金肺大腸皮鼻憂魄涕鹹寒黑根仁寒冬北水腎膀胱骨耳恐志唾表中橫排所列的稱為屬,同屬的東西都存在著「天人相應律」,即不管這些東西在天地人那一部,只要同屬,它們之間就存在著內在聯繫,能相互影響,相互感應,息息相通。
如自然界的「風」,為什麼首先會引起人體肝、膽、筋、目等部的病變,就是因為它們屬性相同的緣故。
反過來人體這些臟氣失調,又可以利用自然界形體為枝葉的、色青、味酸、性溫的藥物加以調治。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以說:「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在色為蒼,……在味為酸」等等,就是指的天人之間存在相互感應律的意思。
表中縱排的稱為類,同類的東西都存在著「天人共通律」。
如五行各有特性,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規律,五行以外的其他每一類東西,儘管表像不同,但它們卻規律相同。
天地是一個大天地,人身是一個小天地,天地和人儘管現象不同,但存在著共通規律。
推而言之,人體五臟亦各有特性,肝具有木之特性,心具有火之特性,脾具有土之特性,肺具有金之特性,腎具有水之特性,而五臟之間亦存在著相生相剋的規律。
必須注意,凡要運用哪一類就把這一類套入太極圓周圖式來分析,但各類之間的每一項目都不可能互相交叉和取代。
木火土金水是一類,肝心脾肺腎又是一類,只是肝具有木的特性而已,如果互相取代,就發生了概念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