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71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4:0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腎的疾病有消渴、淋證、遺精、陽痿、遺尿、癃閉等。


症狀有腰痛酸軟、耳鳴、齒、小便不利諸證、尿濁、精冷、骨節疼痛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4:1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在婦科方面,無論胎、產、經、帶,皆以肝為主,本葉天士「肝為女子先天」之論。


因肝為藏血之臟,其氣疏泄,婦女以血為本,情志又多抑鬱。


衝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又與肝經密切相關。


如果肝不藏血則任脈虛,血海枯,可導致經亂、經閉;


肝失疏泄,情志抑鬱,也必引起多種婦科疾病。


肝經失調,還可導致五臟病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4:2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在兒科方面,北宋錢乙奠定了以五臟為綱的證治基礎,提出了五臟虛實及常用治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6:1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肝實則目直視,大叫、呵欠、項急、煩悶;


肝虛則咬牙,多欠氣。


肝病有瀉青丸之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6:2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心實則多哭,發熱飲水而搐;


心虛則困臥,悸動不安。


心病有瀉心導赤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6:3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脾實則困睡,身熱飲水;


脾虛則吐瀉生風。


脾病有益黃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6:4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肺實則悶亂,喘促而渴飲;


肺虛則哽氣,長出氣。


肺病有瀉白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6:5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腎有虛無實。


腎病有六味地黃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6:5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4在眼科方面,本「五輪」、「五臟」以辨證論治。


引《審視瑤函》之說:「目有五輪,屬乎五臟,眼通五臟,氣貫五輪。


輪屬標,臟屬本,輪之有病,莫不由臟氣不平所致。


鄒氏重視「察輪識病」:風輪變色,肝經受邪;


血輪胬肉,心經餘熱;


胞瞼腫脹,脾經濕熱;


氣輪紅赤,肺經有火;


視瞻昏渺,腎經鬱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7:0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5在喉科方面,也強調五臟證治。


咽連胃管,其氣通於脾,故多脾濕胃火之證,如口瘡、牙痛等病。


喉連氣道,其氣通於肺,喉病多肺熱津傷之證。


肝失調達,氣鬱化火,痰氣鬱結,則成梅核氣、廉珠喉痹之證。


心火上炎,則口舌生瘡。


腎陰不足,多致失音、虛火喉痹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7:1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6在瘡瘍方面,更從五臟證治理論上,提出瘡毒化火,入於血脈,外發皮肉之分而形成陽證瘡瘍,內陷筋骨之分而形成陰證瘡瘍。


若為逆證,邪氣盛則瘡毒內攻臟腑,則形成「走黃」之證,正氣虛而瘡毒內陷臟腑,則形成「三陷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7:2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7在皮膚病方面,也強調五臟辨證,指出發病部位雖在皮膚,但無不影響五臟。


本病多濕則關係到脾,化火癢甚則關係到心,多風多蟲則關係到肝,反復發作,長期不愈,成為虛寒之證則關係到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7:3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8在骨傷方面,則從皮、脈、肉、筋、骨五體之傷,而內損及肺、心、脾、肝、腎,不僅為骨骼之傷。


凡傷皮而致肺虛者,則見面色淡白,唇爪無華,舌質淡,脈虛大;


傷肉而及脾者,則見面黃肌瘦,舌胖苔膩,脈濡而緩;


傷血脈而及心者,則見瘀血凝滯諸證;


傷筋而及肝者,則見面色青,脈弦緊;


傷骨而及腎者,則見面色黧黑,腰痛神倦,二便失常,脈沉而細等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7:3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對肝硬化的獨特見解鄒氏對肝硬化病證有他的獨特見解,現舉例如下:肝硬化之病,在中醫病名上稱之為右脅下血症,認為係瘀血內結所致。


此乃濕熱入於肝絡,血為熱瘀所致。


肝為藏血之臟,肝絡瘀阻,氣滯不舒,則右脅下時時隱痛;


肝經瘀血外證,則見皮膚上有血絲赤縷(蜘蛛痣),面色青黯,唇舌爪甲青紫,脈來沉澀;


瘀血化熱傷陰,則見手足潮熱;


肝之大絡瘀阻而木盛克土,則可突然損傷胃絡而吐血;


肝旺乘脾,運化水濕功能失調,則為浮腫、單腹脹。


種種證候,歸咎其源,莫不由瘀血所致。


又由於肝臟為人身之大實驗室,一有病變,則糖、蛋白、脂肪轉化皆受影響。


今日之保肝療法,只能起到減少肝臟負擔以保護肝臟的作用,對肝硬化之病變並無治療作用。


若要治本,必須配合活血去瘀以軟肝散結之法,否則,只鍋中添油,總有一天會燒乾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7:4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診療咳嗽、脾胃病、皮膚病的經驗鄒氏診療疾病有許多絕招,現舉例介紹如下:他對很多感冒咳嗽治療不當,長期不愈之證,經診斷後便能判定為外邪不解,內鬱化熱化燥所致。


指出不能見咳治咳,必須疏表、清肺、化痰、潤燥並用,而且要選藥精當方能奏效。


治療本病,主方用麻杏石甘湯加浙貝、重樓、黃芩、枇杷葉、矮茶風、麥門冬之類。


中藥清潤以止咳平喘、清化熱痰之藥,近年來在草藥方面,發掘出了大量這方面的藥材,如肺筋草、青蛙草、吉祥草、兔兒風、六月寒等草藥,均有這方面的療效,值得選用。


脾胃為後天之本,在治脾胃病方面,他本「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原則,常常甘淡、芳香並用。


甘淡方面常選苡仁、茯苓、蓮米、芡實、隔山撬(消)、生麥芽、糯米草根之類;


芳香方面常選陳皮、砂仁、佛手、枳殼、藿香、厚朴花之類。


這些藥物,性味和平,既起到了健脾和胃的功能,又不傷害中氣,且無壅滯溫燥之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7:5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鄒氏擅長用丹藥治療頑疾,如內服三仙丹(水銀、火硝、白礬各30克,按升丹法日昇華),每週內服0.01克,以土茯苓30克、銀花30克、生甘草30克、柿餅60克、馬勃15克、兒茶1.5克煎湯送服,可防止服丹藥後口腔潰爛之副作用。


外用銀粉散於局部(紋銀9克、水銀7.5克,將紋銀在高溫下熔化,入水銀候冷為末,加朱砂末4.5克、鉛粉末21克、輕粉末7.5克、冰片末6克、麝香末1克,杵勻入瓶中密閉)。


水銀類汞劑,對梅毒病原體具有良好的殺滅作用,用以治療梅毒是中醫的一大優勢。


汞劑雖為劇毒之品,然而有病則病受之,體現了「以毒攻毒」的治療法則,只要嚴格控制劑量是不會中毒的。


善用蜈蚣、全蟲、甲珠、僵蠶等蟲藥治療痰核及皮膚病。


如瘰癧用此四味為末,再加浙貝、玄參、牡蠣為末作丸,服一料即可痊癒。


治瘰癧蜈蚣一料用15~20條。


又治濕熱入於血分,血燥生風,濕熱內留不去,用此四味合地膚子、白蘚皮、銀花、黃柏之類甚效。


同時配合驗方芒硝浴疹湯(苦參30克、芒硝60克、生軍30克、黃柏30克、蛇床子30克、花椒15克、千里光30克)煎湯外洗甚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8:1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一、漏汗證案李某某,女,60歲。


初診日期1993年5月23日。


患者反復出汗3年,加重2月。


3年前因經常感冒,自購治感冒的成藥內服,因發汗過多,以致自汗不止。


近2月來,冷汗淋漓,晝夜不止,惡風寒,愈出汗而愈冷,夏月仍著棉衣。


曾在當地醫院治療無效,始轉來一家省級醫院住院治療。


住院期間,每抽血檢查一次,全身怯冷更甚,汗出更多,病情逐日加重,仍診斷不明,故求治於中醫。


證見怕冷、惡風,五心煩熱,渴不思飲,食少眠差,苔薄少津,脈象沉弱無力。


診斷為漏汗證,因太陽病發汗太過,遂漏汗不止。


《傷寒論》云:「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本證雖無小便難,四肢急難屈伸之證,但出現五心煩熱,口渴少津,亦為陰血不足之象。


此為出汗過多損傷陰血,加之寒邪盛,陽不化津所致。


急當固護陽氣,養血斂陰益脾,用桂枝加附子湯加味:制附片30克、桂枝10克、白芍30克、生薑3克、大棗10克、炙甘草5克、當歸15克、黃耆50克、棗皮20克、棗仁10克、砂仁5克、生穀麥芽各30克、楂肉15克、陳皮10克,服10劑。


6月4日複診:上方服2劑後,汗出減,服完10劑後,汗出止,諸證減。


後用四君子湯(太子參15克、白朮10克、茯苓10克、炙草3克),加白芍15克、黃耆30克、棗皮10克、製首烏10克4劑,鞏固療效,調其善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8:2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本案漏汗證,疑點甚多。


第一、病程很長,前後拖了3年多。


第二、就診的醫院均檢查不出病理變化。


鄒氏從病史上瞭解到病員3年前因感冒即自購治感冒之成藥內服,初步斷定為發汗太多所致。


推論後來在醫院的治療,在3年時間裡,可能雙管齊下,一方面服治感冒的藥,一方面用抗生素之類的藥物以抗感染,所以進一步削弱了患者的正氣,使整個身體衛外的陽氣降低,臟腑功能減弱,從每抽一次血則怯冷更甚,汗出更多,病情逐日加重的病情變化即可證明。


第三、所幸者病人素體尚無大病,只是全身功能降低,無器質變化,所以檢查不出病變來。


本病儘管病程很長,反復很多,但仍為表證發汗太多,腠理疏鬆,汗液遂隨標悍滑疾之衛氣而出,衛外之陽氣傷則畏寒怯冷,精神不振,汗出多則陰血亦虧虛,故有煩熱而渴之象。


太陽病而脈沉弱,則由太陽轉入少陰,所以用仲景桂枝加附子湯。


但氣血虧損,脾胃虛衰,腠理疏鬆,表氣不固,所以又加當歸、黃耆補氣血;


白朮、砂仁、楂肉、陳皮、生穀麥芽健運脾胃,使化源充足,精氣乃能恢復;


棗皮、棗仁斂陰安神,佐白芍以固表氣,共奏扶正祛邪,實衛固表以止「漏汗」之功,10劑乃見顯效。


以此病之特點,最後仍以補後天之本脾胃,佐以養血斂陰以收全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8:2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動風證案陶某某,女,12歲。


1993年12月5日初診。


今年下學期開學以來,小學班主任經常向家長聯繫,說該生經常在課堂上作怪動作,如手舞足蹈,或向老師和同學歪嘴做怪像。


家長詢問學生,學生說是無意的,最後才瞭解到她無法自己控制自己。


經常鬧頭痛,偏在左側,晚上足常晾出被外。


經某醫院診斷,才知患了「舞蹈病」,服藥數月無效,好動之證日漸增加,乃向鄒氏求治。


鄒氏曾多次治癒本病,見除有好動之症狀外,常流鼻血,皮膚粗糙,舌質紅有瘀斑,脈澀而細數。


診斷為血瘀動風,內有鬱熱,當活血化瘀佐以止血之品,兼清在裡之鬱熱,服散劑一至二料,乃可收功。


因病人既有瘀血,又常衄血,必兼而治之,方無留弊。


處方:白芍60克、廣三七15克、生大黃10克、黃芩15克、水蛭10克、土鼈蟲15克、全蠍25克、蟬衣30克、山楂60克。


上藥共為細末,每服1克,1日3次,用夜交藤30克、白茅根30克煎湯送服。


一料而病癒,鼻衄亦止。


前方去水蛭、土鼈蟲、生大黃加丹參60克、雞內金30克、隔山撬(消)30克,為末,服如上法而收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3 13:08:38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本例「舞蹈病」屬中醫「血瘀動風」之候。


此乃瘀血滯於腦中之絡,風邪內動所致。


本證血為熱瘀故衄血,其他脈證皆有瘀血之象。


方用水蛭、土鼈去瘀血;


全蠍、蟬衣入絡熄風;


大黃入血分清熱活瘀,並通行十二經絡以逐除瘀滯;


配黃芩消瘀熱而引血下行;


白芍、三七、山楂活血、止血、和中,久病為末緩服,所以一料而收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17 12:09 , Processed in 0.26561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