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孟子正義】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3:32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齊宣王欲短喪;

 

公孫醜曰:「為期之喪,猶愈於已乎;」

 

(齊宣王以三年之喪為太長久,欲減而短之,因公孫醜使自以其意問孟子:既不能三年喪,以期年差愈於止而不行喪者也;)

 

孟子曰:「是猶或紾其兄之臂,子謂之姑徐徐云爾,亦教之孝悌而已矣;」

 

(紾,戾也;

 

孟子言有人戾其兄之臂,為不順也,而子謂之曰:且徐徐云爾;

 

是豈以徐徐之為差者乎?不若教之以孝悌,勿複戾其兄之臂也;

 

令欲行其期喪,亦猶曰徐徐之類也;)

 

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為之請數月之喪;

 

公孫醜曰:「若此者,何如也?」

 

(醜曰:王之庶夫人死,迫於適夫人,不得行其喪親之數,其傅為請之於君,欲使得行數月喪,如之何』,曰:「是欲終之而不可得也,雖加一日愈於已;

 

謂夫莫之禁而弗為者也;」

 

(孟子曰:如是王子欲終服其子禮而不能者也,加益一日則愈於止,況數月乎?所謂不當者,謂無禁自欲短之,故譏之也;)

 

疏「齊宣」至「者也」;

 

○正義曰:此章指言禮斷三年,孝者欲益,富貴怠厭,思減其日,君子正言,不可阿情;

 

醜欲期之,故譬以紾兄徐徐也;

 

「齊宣王欲短喪;

 

公孫醜曰:為期之喪,猶愈於己乎」,齊宣王欲短三年之喪,公孫醜勸之,以為期年之喪,猶勝於止而不為者矣;

 

期年,十二月也;

 

「孟子曰」至「而已矣者,孟子言如此,是若或有紾戾其兄之臂者,子以為之姑且徐徐然紾其兄之臂云爾;

 

但當教之以孝悌,不複戾兄之臂也;

 

今子欲勸齊王短其三年之喪,而且謂為期年之喪,亦若徐徐然之謂也;

 

「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為之請數月之喪;

 

公孫醜曰:若此何如也」,公孫醜又複問孟子,曰王子有母死之者,其傅相者為之請行數月之喪,如此者,是如之何也?

以其王子庶生之母死,迫於嫡母,而不敢終喪者也;

 

「曰是欲終之而不可得也」至「弗為者也」,孟子答之;

 

曰是王子欲終之喪,有所禦而不可得而為者也,雖加益一日,亦足勝於止而不為者矣;

 

今齊宣王欲短三年之喪,以其禮所當終之,而且謂期年之喪猶愈於已以勸之,是謂夫莫之禁止而自弗為者也;

 

此孟子所以不取之也;

 

《論語》「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孔子所以責之曰:「予之不仁也,汝安之則為之乎;」是亦孟子於此不取公孫醜之意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4:16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教民之道有五品;)

 

有如時雨化之者,(教之漸漬而浹洽也;)

 

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

 

(私,獨;

 

淑,善;

 

艾,治也;

 

君子獨善其身,人法其仁,此亦與教法之道無差也;)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申言之,孟子貴重此教之道也;)

 

疏「孟子」至「教也」;

 

○正義曰:此章指言教人之術,莫善五者,養育英才,君子所珍,聖所不倦,其惟誨人者也;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至「所以教也」者,孟子言君子所以教人之道有五品也,有如時雨之教者,以其教人漸漬,恰如時雨之澤也,是其潤之以德,漸之以仁,善有萌芽,則誘之使敷秀;性有其材,則養之使長茂:凡此因其大以成大,小以成小,是為有若時雨而教者也;

 

有成德者,以其因固有之德,但教而成之也,是其能仁不能反者,則教之以克己複禮;能勇不能怯者,則教之以臨事而懼:是為有成德者也;

 

有達財者,以其有財之具而不能用者,則教而達之也,「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璉也」,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是為有達財之教者也;

 

有答問者,以其在於答問之間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是為有答問之教也;

 

有私淑艾者,以其獨善其身,使彼法之也,「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語怪力亂神」,凡此之類,是有私淑艾之教也;

 

故重言之曰此五者之教,乃君子之所以教者也;

 

《論語》云「有教無類」,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4:43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公孫醜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

 

(醜以為聖人之道大高遠,將若登天,人不能及也,何不少近人情,令彼凡人可庶幾,使日孳孳自勉也;)

 

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大匠不為新學拙工故為之改鑿廢繩墨必正也,羿不為新學拙射者變其彀率之法也;

 

彀弩張向,表率之正體,望之極思,用巧之時,不可變也;

 

君子謂於射則引弓彀弩而不發,以待彀偶也;

 

於道則中,道德之中,不以學者不能故卑下其道,將以須於能者往取之也;)

 

疏「公孫醜」至「從之」;

 

○正義曰:此章指言曲高和寡,道大難追,然而履正者不枉,執德者不回,故曰人能弘道;

 

醜欲下之,非也;

 

「公孫醜曰」至「孳孳也」者,公孫醜問孟子,謂聖人之道則至高至美矣,學者跂慕之,宜如登天之難,似其不可得而跂及也,何不使彼之道幾近,令人可庶幾能及,而使之日孳孳自勉而至也;

 

「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變繩墨」至「能者從之」,孟子答之,曰大匠之師不為新學拙工改去其繩墨之正,羿之善射不為新學拙射更變其彀率之法;

 

彀率張弓向的,正體極思,用巧之時也;

 

君子循循善誘而引人於道,不以開發者又且躍如,使進而無退也;

 

是其不高不卑,但於中道而立教,使賢愚智者皆能從而學之也;

 

此孟子所以譏於公孫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5:07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

 

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殉,從也;

 

天下有道,得行王政,道從身施功實也;

 

天下無道,道不得行,以身從道,守道而隱;

 

不聞以正道從俗人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窮達卷舒,屈伸異變,變流從顧,守者所慎,故曰金石獨止,不徇人也者也;

 

孟子言天下有治道之時,則當以道從身,以施其功實也;

 

以其身顯而道彰也;

 

天下無治道之時,則當以身從道,而卷藏守伏也;

 

以其道藏則身伏也;

 

未聞於此無道之時,以道從人,而饕富貴也;

 

《論語》云:「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同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5:30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門也,若在所禮;

 

而不答,何也?」

 

(滕更,滕君之弟,來學於孟子也;

 

言國君之弟而樂在門人中,宜答見禮,而夫子不答,何也』,孟子曰:「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勳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

 

滕更有二焉;」

 

(挾,接也;

 

接己之貴勢,接己之有賢才,接己長老,接己嚐有功勞之恩,接己與師有故舊之好,凡恃此五者而以學問,望師之待以異意而教之,皆所不當答;

 

滕更有二焉,接貴接賢,故不答矣;)

 

疏「公都」至「二焉」;

 

○正義曰:此章指言學尚虛己,師誨貴平,是以滕更恃二,孟子弗應;

 

「公都子曰」至「何也」,公都子問孟子,謂滕君之弟滕更者,樂在門人中,宜若在所禮敬之,然而有所問而夫子不答,是如之何也;

 

「孟子曰挾貴而問」至「滕更有二焉」,孟子答之,曰有挾己之貴勢而問者,有挾己之賢才而問者,有挾己之長老而問者,有挾己有功勞之恩而問者,有挾己與師友故舊之好而問者,凡恃此五者而問,我皆所不答也;

 

今滕更有二於此五者之中,以恃己之貴勢與恃賢才,我所以不答之也;

 

挾,接也;

 

此孟子於滕更所以不答者,是亦不屑教之道也;

 

奈何公都子不知以此,故有複而問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5:56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於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

 

於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

 

其進銳者,其退速;」

 

(已,棄也;

 

於義所不當棄而棄之,則不可,所以不可而棄之,使無罪者鹹恐懼也;

 

於義當厚而反薄之,何不薄也;

 

不憂見薄者,亦皆自安矣;

 

不審察人而過進,不肖越其倫,悔而退之必速矣;

 

當翔而後集,慎如之何;)

 

疏「孟子曰」至「退速」;

 

○正義曰:此章指言賞僭及淫,刑濫傷善,不僭不濫,詩人所紀;

 

是以季文三思,而後之有;

 

孟子言人君於不可棄去之者而反棄去之,是其餘之類無所不棄也;

 

不可棄者,以其無罪之人也;

 

所以棄之者,以其有罪者也,故棄之使人有所懼也;

 

如堯去四凶之罪,是可以棄而棄之者也;

 

其於賞,當所厚者反而薄之,是其餘之類亦無所不薄也;

 

所以厚賞之者,以其有功,故厚賞之使人有所勵也;

 

如舜舉八元、八凱,是所厚而厚之也;

 

其於無所不棄、無所不薄之君,得銳進而為仕,則其被退黜亦必急速矣;

 

無他,以其君不能鑒其賢否,不能信任,所以如是矣;

 

故《詩》之《商頌》,所以於《殷武》之篇有云「不僭不濫」,《論語》「翔而後集」、「季文子三思而後行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6:16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

 

(物,謂凡物可以養人者也,當愛育之,而不加之仁,若犧牲不得不殺也;)

 

於民也,仁之而弗親;

 

(臨民以非己族類,故不得與親同也;)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先親其親戚,然後仁民,仁民然後愛物,用恩之次者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君子布德,各有所施,事得其宜,故謂之義者也;

 

孟子言君子於凡物也,但當愛育之,而弗當以仁加之也,若犧牲不得不殺也;

 

於民也,當仁愛之,而弗當親之也,以愛有差等也;

 

是則先親其親而後仁愛其民,先仁愛其民然後愛育其物耳,是又見君子用恩有其倫序也,故楊子所以事得其宜之謂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6:53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

 

仁者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知者,知所務善也;

 

仁者,務愛其賢也;)

 

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

 

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

 

(物,事也;

 

堯、舜不遍知百工之事,不遍愛眾人;

 

先愛賢使治民,不一一自往親加恩惠也;)

 

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尚不能行三年之喪,而複察緦麻、小功之禮;

 

放飯,大飯也;

 

流歠,長歠也;

 

齒決,斷肉置其餘也;

 

於尊者前賜食,大飯長歠,不敬之大者,齒決,小過耳;

 

言世之先務,舍大譏小,有若大飯長歠而問無齒決類也;)

 

疏「孟子」至「不知務」;

 

○正義曰:此章指言振裘持領,正羅維綱,君子百行,先務其崇,是以堯、舜親賢,大化以隆道為要者也;

 

「孟子曰:—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至「是之謂不知務」者,孟子言為之智者,以其多知,故無所有而不知者也,然而但當知要務為急耳;為之仁者,以其泛愛,故無所有而不愛者也,然而但當急親其賢為之要務;

 

是以堯、舜二帝之智不能遍知百工之事,但急於知賢之為先務也;為仁不能遍愛於眾人,但能急親任其賢能,使之以治民也;

 

今夫不能三年之喪,為不孝之大者也;而察緦、小功之禮,是孝之小者也;

 

放飯流歠,不敬之大者也;問無齒決,責其不敬之小者也;

 

如不能以知賢為先務,而務遍知百工之事為之先,不能以親賢為急務,而務遍愛眾人之為急,是若執親之喪不能去不孝之大者,而乃反察孝之小者;食於尊者之前,不能去不敬之大者,而乃反責問不敬之小者也;

 

如此,又安知先、後之務為緩急乎?蓋緦麻,三月之服者;小功,五月之服者也;

 

《荀子》云:「若挈裘領,屈三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

 

史云:「綱舉而綱疏;

 

提其綱則眾目張;」

 

與此同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7:33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四


盡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

疏正義曰:此卷即趙注分上卷為之者也,此卷凡三十八章;

 

一章言發政施仁,一國被恩,好戰輕民,災及所親;

 

二章言《春秋》撥亂,時多戰爭;

 

三章言文之過實,聖人不改,錄其意也;

 

四章言民思明君,若旱望雨,以仁伐暴,誰不欣喜;

 

五章言規矩之法,喻若典禮;

 

六章言厄窮不憫,貴而思降;

 

七章言恕以行仁,遠禍之端,暴以殘民,招咎之患;

 

八章言修理關梁,譏而不征;

 

九章言率人之道,躬行為首;

 

十章言務利蹈奸,務德蹈仁;

 

十一章言廉貪相殊,名亦卓異;

 

十二章言親賢正禮,明其五教;

 

十三章言王者當天,然後處之;

 

十四章言得民為君,得君為臣,重民敬祀,治之所先;

 

十五章言伯夷、柳下惠變貪厲薄;

 

十六章言仁恩及人,人能弘道;

 

十七章言孔子周流,不遇則去;

 

十八章言君子固窮,窮不變道;

 

上下無交,無賢援也;

 

十九章言正己信心,不患眾口;

 

二十章言以明照暗,暗者以開,以暗責明,暗者愈迷;

 

二十一章言聖人之道,學而時習,仁義在身,當常被服,舍而不修,猶茅是塞;

 

二十二章言前聖後聖,所向者同,三王一體,何得相逾;

 

二十三章言可為則從,不可則止,非時逆指,猶若馮婦暴虎,無己必有害也;

 

二十四章言尊德樂道,治性勤禮;

 

二十五章言神聖以下,優劣異羞,樂正好善,猶下二科;

 

二十六章言驅邪反正,正斯可矣;來者不追,追其前罪,君子甚之,以為過;

 

二十七章言養民輕斂,君子道也;

 

二十八章言寶此三者,以為國珍;

 

二十九章言小知自私,藏怨之府,《大雅》先人,福之所聚;

 

三十章言教誨之道,受之如海,百川移流,不得有拒;

 

三十一章言善恕仁義,充其大美,無受爾汝,何施不可;

 

三十二章言道之善以心為原;

 

三十三章言君子之行,動合中禮,湯武之隆,不是過;

 

三十四章言富貴而驕,自遺咎也;茅茨采椽,聖堯表也;以賤說貴,懼有蕩心;

 

三十五章言清淨寡慾,行之高者;畜聚積實,穢行之下;廉者招福,濁者速禍;

 

三十六章言曾參至孝,思親異心,羊棗之感,終身不嚐;

 

三十七章言士行有科,人有等級,中道為上,狂狷不合,似是而非,色厲而內荏,鄉願之惡,聖人所甚戒;

 

三十八章言三皇已來,人倫攸敘,聖人不出,名世承間,雖有斯限,蓋有遇不遇焉;

 

是以仲尼止於獲麟,孟子終於無有乎爾;

 

凡此三十八章,合前四十五章,是盡心篇有八十三章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8:22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四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

 

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

 

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

 

(梁,魏都也;

 

以,用也;

 

仁者用恩於所愛之臣民,王政不偏普施德教,所不親愛者並蒙其恩澤也;

 

用不仁之政加於所不親愛,則有災傷,所親愛之臣民亦並被其害;

 

惠王好戰殺人,故孟子曰不仁哉;)

 

公孫醜問曰:「何謂也?」

 

(醜問及所愛之狀何謂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之,大敗;

 

將複之,恐不能勝,故驅其所愛子弟以殉之,是之謂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

 

(孟子言惠王貪利鄰國之土地而戰,其民死亡於野,骨肉糜爛而不收兵,大敗而欲複戰,恐士卒少不能用勝,故複驅其所愛近臣及子弟而以殉之;

 

殉,從也;

 

所愛從其所不愛而往趨死亡,故曰及其所愛也;

 

東敗於齊,長子死焉;)

 

疏「孟子曰」至「愛也」;

 

○正義曰:此章指言發政施仁,一國被恩;好戰輕民,災及所親;

 

著此魏王,以戒人君者也;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至「及其所愛也」,孟子言世稱不仁之人是梁惠王也,仁者之君以其用恩於所愛親幸者,以加及於所不親幸者,是自近及遠之謂也;

 

不仁之君以其用不仁之政加於所不親愛幸者,則有災傷及其所親愛幸者也;

 

公孫醜問曰:「何謂也」,公孫醜未曉其旨,乃問孟子曰:「及所愛之狀,是何所謂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至「及其所愛也」,孟子解其旨,以曉公孫醜之問也;

 

言梁惠王貪利鄰國之土地而戰鬥,其民戰死於野,糜爛其骨肉,及兵大敗,將欲複戰之,恐懼其不能戰勝,以其士卒之少,故驅率其所愛幸之親臣及親愛之子弟以從之,而往趨於戰死,是謂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者也;

 

此所以見梁惠王不仁之甚也;

 

《左傳》云:「未陣而薄之曰敗某師,大崩曰敗績;」

 

今梁王之敗,獨謂之大敗者,以其敗某師與敗績不足言,故稱為大敗;

 

抑又言梁王不以義戰,以見梁王不仁之甚也;

 

○注「梁,魏都」至「東敗於齊,長子死焉」;

 

○正義曰:此蓋首篇說矣;

 

孟子曰:「《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

 

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

 

(《春秋》所載戰伐之事,無應王義者也;

 

彼此相覺有善惡耳,孔子舉毫毛之善,貶纖芥之惡,故皆錄之於《春秋》也;

 

上伐下謂之徵,諸侯敵國不相征;

 

五霸之世,諸侯相征,於三王之法,皆不得其正者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春秋撥亂,時多爭戰,事實違禮,以文反正;

 

誅討征伐,不自王命,故曰無義戰者也;

 

「孟子曰」至「敵國不相征也」,孟子言春秋之世,凡兵之所起,皆小役大,弱役強;

 

或因怒興師,或棄禮貪利,未嚐有禁暴救亂之義也,是以春秋無義戰;

 

然而春秋雖謂無義戰,其彼國之戰有善於此國,未嚐無也;

 

是以彼善於此,則有之矣;

 

夫征者以上伐下,無有敵於我師,所以正彼之罪也;

 

如抗敵之國,則相為強弱以結禍亂,非上之所以伐下、罔有敵於我師者也,其勢皆足以相抗,皆出於交惡者也,故曰敵國不相征也;

 

○注「孔子舉毫毛」至「春秋也」;

 

○正義曰:此蓋言春秋無義戰之謂也,如有之,則孔子必書,故有是之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8:50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四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書》,《尚書》;

 

經有所美,言爭或過,若《康誥》曰「冒聞於上帝」,《甫刑》曰「帝清問下民」,《梓材》曰「欲至於萬年」,又曰「子子孫孫,永保民」;

 

人不能聞天,天不能問於民,萬年永保,皆不可得為書,豈可案文而皆信之哉;

 

《武成》,逸《書》之篇名,言武王誅紂,戰鬥殺人,血流舂杵;

 

孟子言武王以至仁伐至不仁,殷人簞食壺漿而迎其師,何乃至於血流漂杵乎?故吾取《武成》兩三簡策可用者耳,其過辭則不取之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文之有美過實,聖人不改,錄其意也,非獨《書》云,《詩》亦有言「崧高極天,則百斯男」,是故取於《武成》二三策而已;

 

孟子言《尚書》之文不可盡信之也,如盡信其書之文,則不若無《書》而已;

 

以其辭之有過,適所以疑惑於人也;

 

故孟子言我於《書》之《武成》篇特取二三策而為不盡信之而已,蓋《尚書》之過辭多矣,所以不暇具言之,故於《武成》但取二三策而言耳;

 

曰:仁人用兵,故前徒倒戈,無有敵於我師也,是以至仁之人而誅伐其至不仁之人,而何其武王誅紂,戰鬥殺人乃至於血流舂杵也?此孟子於《武成》,所以執此而言《書》之不可盡信矣;

 

○注「 《書》,《尚書》」至「不取也」;

 

○正義曰:《康誥》曰「冒聞於上帝」者,蓋成王伐管叔、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作此《康誥》也,云「我西土,惟時怙冒聞於上帝,帝休」,孔安國云:「我西土岐周,惟是怙恃文王之道,故其政教冒被四表,上聞於天也;」

 

云「《甫刑》曰:皇帝清問於下民」者,蓋呂侯見命為天子司寇,後為甫侯,故或稱《甫刑》,此篇蓋以穆王命作夏禹贖刑之法,以布告天下也;

 

「皇帝清問下民」者,孔安國云:「堯帝詳問民患也;」

 

云「《梓材》曰欲至於萬年」,又曰「子子孫孫,永保民「者,蓋康叔為政之道,亦如梓人治材,故曰《梓材》;

 

言欲至於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

 

孔注云:「我周家惟欲使至於萬年,承奉王室,又欲令子孫累世長居國以安民也;」

 

餘已前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9:14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四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為陳,我善為戰;』

 

大罪也;

 

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南麵而征,北夷怨;東麵而征,西夷怨;

 

曰:『奚為後我?』

 

(此人慾勸諸侯以攻戰也,故謂之有罪;

 

好仁無敵,四夷怨望遲,願見征,何為後我;

 

已說於上篇矣;)

 

武王之伐殷也,革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

 

王曰:『無畏,寧爾也,非敵百姓也;』

 

若崩厥角,稽首;

 

征之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戰?」

 

(革車,兵車也;

 

虎賁,武士為小臣者也;

 

《書》云:「虎賁贅衣,趣馬小尹;」

 

三百兩,三百乘也;

 

武王令殷人曰:無驚畏,我來安止爾也;

 

百姓歸周,若崩厥角,額角犀厥地;

 

稽首拜命,亦以首至地也;

 

欲令武王來征己之國,安用善戰陳者!)疏「孟子曰」至「焉用戰」;

 

○正義曰:此章指言民思明君,若旱望雨,以仁伐暴,誰不欣喜;

 

是以殷民厥角,周師歌舞,焉用善戰,故云罪也;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為陳,我善為戰」至「焉用戰」者,孟子言有人謂我善為行陳,我善為戰鬥,以其是欲勸諸侯以攻戰者也,是為大罪之人也;

 

且國君好行仁政以及民人,凡有所征,天下無敢有敵者也,故南麵而征則北夷怨,東麵而征則西夷怨,曰「奚為後我」;

 

說已在上篇矣;

 

武王之誅伐商紂,有兵車三百乘,虎賁之勇士有三千人;

 

武王令告於商之人,曰:無驚畏,我來安止爾也;

 

故不敢抗敵之,百姓皆崩摧其角,若無所容頭,乃稽首拜命;

 

故征之所以言正彼之罪也;

 

百姓各欲武王來征己之國焉,用為善戰者乎?此孟子所以有是而戒時君好仁以為無敵之道而已,是又戒時之臣無以戰事言於時君耳;

 

○注「 革車」至「戰陳者」;

 

○正義曰:革車者,以皮為飾者也;

 

《牧誓》言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

 

孔安國云:「兵車,百夫長所載車,稱兩,一車步卒七十二人,凡二萬一千人,舉全數;

 

虎賁,勇士稱也,若虎賁獸,言其猛也,皆百夫長也;」

 

又案《太誓》篇云:「百姓懍懍,若崩厥角;」

 

孔安國言民畏紂之虐,危懼不啻;若崩厥角,角無所容頭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9:33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四


孟子曰:「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梓匠輪輿之功,能以規矩與人;

 

人之巧在心,拙者雖得規矩,亦不能成器也;

 

蓋喻人不誌仁,雖誦典憲,不能以善;)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規矩之法,喻若典禮,人不誌仁,雖誦典憲,不能以善;

 

善人修道,公輸守繩,政成器美,惟度是應,得其理也;

 

孟子言梓匠輪輿之工,能與人規矩法度,而不能使人之巧;

 

以其人之巧在心,如心拙,雖得規矩法度,亦不能成美器也;

 

喻當時之君,如心不在仁,雖誦憲籍,亦不能成美政也;

 

「梓匠輪輿」,已說於上篇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9:54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四


孟子曰:「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

 

及其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糗,飯乾糒也;

 

袗,畫也;

 

果,侍也;

 

舜耕、陶之時,飯糗茹草,若將終身如是;

 

及為天子,被畫衣黼黻絺繡也;鼓琴以協音律也;以堯二女自侍,亦不佚豫,如固自當有之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厄窮不憫,貴而思降,凡人所難,虞舜獨降聖德,所以殊者也;

 

孟言舜初於耕曆山、陶河濱之時,以糗而飯,以草而茹,若終身如是焉;

 

及堯禪位,為之天子,所被以畫衣黼黻絺繡,鼓五弦之琴,以堯帝二女事之實,若固自當有之也;

 

○注「 糗,乾糒也」至「黼黻絺繡也」;

 

○正義曰:云糗,糒也,按《釋名》云:「糗,乾飯屑也;」

 

云「袗,畫也」,《說文》云「袗,玄衣也」,《孔傳》云:「黼若斧形;

 

黼為兩已相背;

 

葛之精曰絺,五色備曰繡;」

 

云「果,侍也」,按許慎謂女侍曰裸,今釋果為侍,謂二女之侍舜,是以有惑於許慎之說而遂誤歟;

 

蓋木實曰果,云果者,取其實而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0:17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四


孟子曰:「吾今而後知殺人親之重也;

 

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

 

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

 

然則非自殺之也,一間耳;」

 

(父仇不同天,兄仇不同國,以惡加人,人必加之,知其重也;

 

一間者,我往彼來間一人耳,與自殺其親何異哉!)疏正義曰:此章指言恕以行仁,遠禍之端,暴以殘民,招咎之患;

 

是以君子好生惡殺,反諸身也;

 

孟子言我於今然後知殺人之親之為最重者也,殺彼人之父,彼人亦殺己父而報之;殺彼人之兄,彼人亦殺己兄而報之:如是,則非己之殺,但一間耳,以其與自殺之無異也;

 

○注「 父仇不同天,兄仇不同國」;

 

○正義曰:案《禮》云:父之讎弗與共戴天,交遊之讎不同國,兄弟之讎不反兵;

 

蓋所以避之也;

 

《周官》云:「父之讎,避諸四海之外;」

 

所謂不與共其國,蓋非《周禮》歟;

 

又《周官》謂人凡殺人而義者勿令勿讎,則殺之而不義;

 

在邦法不可殺者,必避之而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0:37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四


孟子曰:「古之為關也,將以禦暴;

 

今之為關也,將以為暴;

 

(古之為關,將以禦暴亂,譏閉非常也;

 

今之為關,反以徵稅出入之人,將以為暴虐之道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修理關梁,譏而不征,如以稅斂,非其程式,懼將為暴,故譏之也;

 

孟子言古之為關,譏而不稅,將以禦暴亂、非常之人而已;

 

今之為關,乃徵稅而不譏,將以為暴亂之道也;

 

按《周禮•司關》云:「凡四方之賓客叩關,則為之告,有內外之送,則以節傳出納之;」是以為關將以禦暴也;

 

孟子之時,司關征取其稅,適所以為暴;

 

此孟子所以有是言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0:57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四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於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於妻子;」

 

(身不自履行道德,而欲使人行道德,雖妻子不肯行之,言無所則效;

 

使人不順其道理,不能使妻子順之,而況他人乎』,疏正義曰:此章指言率人之道,躬行為首;

 

《論語》曰:「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孟子言人身自不履行其道德,雖妻子之間且有所不行,以其無所效法者也;

 

使人如不以道理,雖妻子且有不順,況能行於民乎?荀況云:「有分義,則合天下而治,無分義,則一妻一妾而亂;」

 

亦與同意;

 

《論語》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亦其意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1:19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四


孟子曰:「周於利者,凶年不能殺;

 

周於德者,邪世不能亂;」

 

(周達於利,營苟得之利而趨生,雖凶年不能殺之;

 

周達於德,身欲行之,雖遭邪世,不能亂其誌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務利蹈奸,務德蹈仁,捨生取義,其道不均者也;

 

孟子言人積備其利物,以為周於利者,則所養常厚,故凶荒之年且不能殺死;

 

喻人之能盡其性,以為周於德者,則所守彌篤,故姦邪之世不能亂其誌;

 

蓋以戰國之時,無富而教之之術,此孟子所以救之以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1:40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四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

 

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見於色;」

 

(好不朽之名者,輕讓千乘,伯夷、季劄之類是也;

 

誠非好名者,爭簞食豆羹變色,訟之致禍,鄭公子染指魭羹之類是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廉貪相殊,名亦卓異,故聞伯夷之風,懦夫有立誌也;

 

孟子言好不朽之名者,則重名輕利,故云能讓千乘之國而且不受;

 

苟非好名之人,則重利而輕名,而簞食豆羹之小節,且見爭奪而變見於顏色;

 

○注「伯夷季劄與鄭公子之類」;

 

○正義曰:案《史記•列傳》云: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父欲立叔齊;

 

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

 

案《春秋•少陽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

 

伯,長也;

 

夷,諡也;

 

叔齊名智,字公達,伯夷之弟,齊亦諡也;」

 

《世家》云:王餘昧,卒欲授弟季劄,季劄讓逃去,於是吳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

 

今逃位,則王餘昧後立,今卒,其子當代;

 

乃立王餘昧之子僚為王;

 

凡此是伯夷、季劄之讓千乘之國也;

 

云「鄭公子染指魭羹」者,案魯宣公四年《左傳》云:「楚人獻黿於鄭靈公;

 

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

 

他日我如此,必嚐異味;』

 

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

 

公問之,子家以告;

 

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

 

子公怒,染指於鼎,嚐之而出;

 

公怒,欲殺子公;

 

子公與子家謀先,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君乎?』

 

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從之;

 

夏,弒靈公;

 

故經書曰:『鄭子公嘉弒其君夷;』」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2:01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四


孟子曰:「不信仁賢,則國空虛;

 

無禮義,則上下亂;

 

無政事,則財用不足;」

 

(不親信仁賢,仁賢去之,國無賢人,則曰空虛也;

 

無禮義以正尊卑,則上下之敘泯亂;

 

無善政以教人農時,貢賦則不入,故財用有所不足故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親賢正禮,明其五教,為政之源,聖人以三者為急也;

 

孟子言人君不親信仁賢,則仁賢去之,仁賢去則國無賢人,是為空虛之國也;

 

無禮義以正尊卑,則上下之序泯亂;

 

無政事以理財,則財用乏而不足;

 

蓋禮義由賢者出,政事由賢者出,不信仁賢則禮義不興,禮義不興則政事不行,而國之財用於是乎不足;

 

此孟子言之,亦其敘之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3:23 , Processed in 0.18750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