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孟子正義】

[複製鏈接]
20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3:56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

 

(事君,求君之意,為苟容以悅君者也;)

 

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

 

(忠臣誌在安社稷而後為悅者也;)

 

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

 

(天民,知道者也;

 

可行而行,可止而止;)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大人,大丈夫不為利害動移者也;

 

正己物正,象天不言而萬物化成也;)

 

疏「孟子」至「者也」;

 

○正義曰:此章指言為悅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

 

凡此四科,優劣之差;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孟子言有人事其君以求君之意者,是為苟容以悅君者也;

 

「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孟子又言有忠臣,為安社稷臣者也,在於安社稷而後為悅者也;

 

「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言天民為之先覺者,誌在於行道,然而既達而在位,可以行其道於天下,然後乃行之也;

 

以其若窮而在下,未可行其道,則亦止而不行矣;

 

是其窮、達一歸於天而已;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言有大丈夫不為利害之所易動,是則自正治其己,而物後自取正於我也;

 

凡此是其四科優劣差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4:21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天下之樂不得與此三樂之中;

 

兄弟無故,無他故;

 

不愧天,又不怍人,心正無邪也;

 

育,養也;

 

教養英才,成之以道,皆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君子重言,是美之也;)

 

疏「孟子曰」至「存焉」;

 

○正義曰:此章指言保親之養,兄弟無他,誠不愧天,育養英才,賢人能之,樂過萬乘,孟子重焉,一章再云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至「存焉」者,孟子言君子有三樂,而為王天下者不得與於其間;

 

父母皆在,兄弟無有他故者,以其無嫌隙之事也,此乃一樂也;存誠於己,而仰無以有羞愧於天,俯無以有慚怍於人,此乃二樂也;己之有德,又得天下英才大賢,而推己以教而養育之,此乃三樂也;

 

三樂如此,故孟子又重言之;

 

然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以其有天下之樂,不若此三樂矣;

 

故重言之,而美此三樂也;

 

是以舜得天下而無足解憂;

 

楊子云:「紆朱懷金之樂,不如顏氏子之樂;」是亦與此同意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4:54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

 

(廣土眾民,大國諸侯也;

 

所樂不存,欲行禮也;

 

中天下而立,謂王者;

 

所性不存,乃所謂性於仁義者也;)

 

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

 

(大行,行之於天下;

 

窮居不失性也,分定故不變;)

 

君子所性,仁、義、禮、智;

 

根於心,其生色也,然見於麵,盎於背,施於四體;

 

四體不言而喻;」

 

(四者根生於心,色見於麵;

 

然,潤澤之貌也;

 

盎視其背而可知,其背盎盎然,盛流於四體;

 

四體有匡國之綱,雖口不言,人自曉喻而知也;)

 

疏「孟子曰」至「而喻」;

 

○正義曰:此章指言臨蒞天下,君國子民,君子之樂,尚不與存;

 

仁義內充,身體履方,四支不言,蟠辟用張,心邪意溺,進退無容,於是之際,知其所不同也;

 

「孟子曰廣土眾民」至「不言而喻」,孟子言廣土地之大,眾民人之多,以為大國之諸侯,君子者心欲好之,然其所樂不在此也;

 

中天下之中而立,以安四海之民,是為之王,君子者雖樂於此,然而稟天性不在此焉;

 

蓋君子欲廣土眾民,以其足以行道於一國故也,然其所樂又在於定四海之民,而未樂於此一國而已;

 

雖樂在於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得以行道於天下,奈何所性不在此焉,是所性者特在仁、義、禮、智耳;

 

故言於下文是也;

 

是則君子所稟天之性,雖大而行道於天下,且不能加益其性;雖窮居在下,且不能損滅其性:以其所生之初,受之於天,有其分定故也;

 

故君子所性,是仁、義、禮、智,四者根生於心,顯而形諸德容,其生於色,則然潤澤見於麵,又有輝光乎其前,盎盎然見於背,又有充實乎其後,而旁溢流通乎左右上下四體;

 

則一動靜,一行止,固雖不言,而人以曉喻而知其所存,是其不言仁而喻其能仁,不言義而喻其能義,以至禮也智也亦若是矣;

 

此所以故云「四體不言而喻」;

 

《荀子》云:「君子之學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又曰:「君子至德,默然而喻;」 同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5:34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盡心章句上

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

 

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

 

(已說於上篇;)

 

天下有善養老,則仁人以為己歸矣;

 

(天下有能若文王者,仁人呼複歸之矣;)

 

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

 

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

 

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饑矣;

 

(五雞、二彘,八口之家畜之,足以為畜產之本也;)

 

所謂西伯善養老者,製其田裏,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

 

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飽;

 

不暖不飽,謂之凍餒;

 

文王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

 

(所謂無凍餒者,教導之使可以養老者,耳;

 

非家賜而人益之也;)

 

疏「孟子」至「此之謂也」;

 

○正義曰:此章指言王政普大,教其常業,各養其老,使不餒乏;

 

二老聞之,歸身自托,眾鳥不羅,翔鳳來集,亦斯類也;

 

「孟子曰伯夷辟紂」至「此之謂也」,已說於上篇矣;

 

此以大同小異,更不複說焉;

 

然其類亦孔子所云「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

 

此亦類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5:57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

 

(易,治也;

 

疇,一井也;

 

教民治其田疇,薄其稅斂,不逾什一,則民富矣;

 

食取其征賦以時,用之以常禮,不逾禮以費財也,故畜積有餘,財不可勝用也;)

 

民非水、火不生活,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

 

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水、火能生,人有不愛者,至饒足故也;

 

菽粟饒多若是,民皆輕施於人,而何有不仁者也;)

 

疏「孟子」至「者乎」;

 

○正義曰:此章指言教民之道,富而節用,蓄積有餘,焉有不仁,故曰倉廩實知禮節也;

 

「孟子曰易其田疇」至「不可勝用也」,孟子言如使在下者易治其田疇而不難耕作,則地無遺其利;又在上者又薄其賦斂而無橫賦,則民皆可令其賦足也;又食之以時而其用不屈,用之以禮而其欲不窮,則財用有餘而不可勝用也;

 

「民非水火不生活」至「焉有不仁者乎」,孟子又言人民非得其水、火則不能生活,然而昏暮之時,有敲人之門戶而求之水、火,無不與之者,以其水、火至多矣;

 

聖人如能治其天下,使民有其菽粟亦如水、火之多,則民人孰不以有餘而補其不足,而為仁者乎?故曰:「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此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者也;

 

○注「疇,一井也」;

 

○正義曰:《說文》云:「為耕治之田也;」

 

不知一井何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6:19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所覽大者意大,觀小者誌小也;)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

 

(瀾,水中大波也;)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容光,小郤也;

 

言大明照幽微也;)

 

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

 

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盈,滿也;

 

科,坎也;

 

流水滿坎乃行,以喻君子之學必至成章,乃仕進者也;)

 

疏「孟子」至「不達」;

 

○正義曰:此章指言弘大明者無不照,包聖道者成其仁;

 

是故賢者誌大,宜為君子;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至「難為言」者,孟子言孔子登魯國之東山,而所覽者大,故小其魯國,以魯國莫大於東山也;登太山而能小其天下,亦所覽者大,而天下亦莫大也於大山也;

 

如此故觀之於海者難為水也,以其水所同歸於海者也,是以海為百穀王;遊聖人之門者難為言,以其道之所同出又同歸於此者也;

 

楊子云「視日月而知眾星之蔑如,仰天庭而知天下之居卑」,亦與此同意;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者,孟子又言人之觀於水,以其有術也,有術者,所謂觀水必觀其波瀾,是為能觀水者也;

 

云此者,以其人之觀書亦若是也,言觀書亦當觀其五經而已矣,五經所以載聖人之大道者也;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者,又言日月之有明,凡於幾隙,但有容其光者,則必照之,亦若道之在天下無往而不在也;

 

「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至「不成章不達」者,又言流水為物,所流遇於科坎,不盈滿其科坎則不流進而行也;

 

如君子之學誌在於道也,不成章則不達而進仕;

 

以其君子於道,至於成章則充實,美在其中,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為美之至者也;

 

此孟子所以有水為之喻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6:39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

 

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也;

 

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蹠,盜蹠也;

 

蹠,舜之分,故以此別之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好善從舜,好利從蹠,明明求之,常若不足,君子、小人,各一趣也;

 

「孟子曰」至「間也」者,孟子言人之雞鳴而起,孳孳勸篤於為善者,乃為舜之徒黨也;如雞鳴而起,孳孳但勤篤於為利者,乃為盜蹠之徒也;

 

儻言欲知舜與盜蹠為君子、小人之分別,無他事焉,特一趨於利、一趨於善之間而已;

 

○注「盜蹠」;

 

○正義曰:案李奇《漢書傳》云:「盜蹠乃是秦之大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7:03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楊子,楊朱也;

 

為我,為己也;

 

拔己一毛以利天下之民,不肯為也;)

 

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墨子,墨翟也;

 

兼愛他人,摩突其頂下至於踵,以利天下,己樂為之也;)

 

子莫執中;

 

(子莫,魯之賢人也;

 

其性中和專一者也;)

 

執中為近之;

 

執中無權,猶執一也;

 

(執中和,近聖人之道,然不權;

 

聖人之重權;

 

執中而不知權,猶執一介之人,不知時變也;)

 

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所以惡執一者,為其不知權,以一知而廢百道也;)

 

疏「孟子」至「百也」;

 

○正義曰:此章楊、墨放蕩,子莫執一,聖人量時,不取此術,孔子行止,唯義所在;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至「為之」,孟子謂楊朱所取以為己,雖拔己之一毛以利天下,且不為也;墨翟兼愛他人,雖摩突其頂而至於踵而利天下,且以為之;

 

「子莫執一」,子莫,魯賢人,言子莫執中和之性而不專一者也,以其無為己、兼愛之過而已,故曰「執中為近之」,言子莫執中為近聖人之道者也;

 

如執中而不知權變,但若執一介之人,不知時變者也;

 

然而所以惡疾其執一者,是為其有以賊害其道也,是若知舉一道而廢其百道也,故曰:「執中無權,猶執一也;

 

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舉一而廢其百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7:24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饑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饑渴害之也;

 

(饑渴害其本所以知味之性,令人強甘之;)

 

豈惟口腹有饑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

 

(為利慾所害,亦猶饑渴得之;)

 

人能無以饑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

 

(人能守正,不為邪利所害,雖謂富貴之事不及逮人,猶為君子;

 

不為善人所憂患也;)

 

疏「孟子」至「憂矣」;

 

○正義曰:此章指言饑不妄食,忍情節欲,賤不失道,不為苟求;

 

能無心害,夫將何憂;

 

「孟子曰饑者甘食」至「不為憂矣」,孟子言人之饑餓,則易為食,故以甘之;渴者易為飲,故以甘之:然而不得飲食味之正者也,以其但為饑渴害其本性耳;

 

豈獨飲食於口腹為有饑渴以害之?言人心亦皆有以害之也,以其利慾害之故也;

 

人能無以饑渴之害為心之害,則所養不及於人,亦不足為可憂矣;

 

蓋無以饑渴為心害,則孟子以饑渴之害亦猶利慾之害,故假託而言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7:44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介,大也;

 

柳下惠執弘大之誌,不恥汙君,不以三公榮位易其大量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柳下惠不恭,用誌大也,無可無否,以賤為貴也;

 

孟子言柳下惠不以三公之榮位而移易己之大誌也,以其所守之介,在道而已,是所以不羞小官者焉;

 

今夫三公者,乃百僚之師師也,人臣之位極者也,衣則服兗,圭則執桓圭,而世之所謂富貴崇顯者,無以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8:08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有為,為仁義也;

 

軔,八尺也;

 

雖深而不及泉,喻有為者能於中道而盡棄前行者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為仁由己,必在究之,九軔而輟,無益成功;

 

《論》之一簣,義與此同;

 

孟子曰今之有為之道者,譬如掘井者也,掘井至九軔之深,而不及泉則止之,是棄其前掘井之功者也,喻為仁義之道,而不及之,則止而不為,是亦棄其仁義之道者也;

 

孔子曰:「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與此同意;

 

○注「軔,八尺也」;

 

○正義曰:案釋云:七尺曰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8:28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堯、舜,性之也;

 

湯、武,身之也;

 

五霸,假之也;

 

(性之,性好仁,自然也;

 

身之,體之行仁,視之若身也;

 

假之,假仁以正諸侯也;)

 

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五霸而能久假仁義,譬如假物久而不歸,安知其不真有也;)

 

疏「孟子」至「非有也」;

 

○正義曰:此章指言仁在性體,其次假借,用而不已,實何以易,在其勉之也;

 

而行仁,本性之自然者也;

 

湯、武利而行仁,視之若身也;

 

五霸強而行仁,則力假之而已;

 

然而久假而行之,而不歸止,安知其非真有也;

 

楊子曰:「假儒衣書服而讀之,三月不歸,孰曰非儒也;」

 

亦同其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9:16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公孫醜曰:「伊尹曰:『予不狎於不順;』

 

放太甲於桐,民大悅;

 

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

 

賢者之為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

 

(醜怪伊尹賢者而放其君,何也』,孟子曰:「有伊尹之誌則可,無伊尹之誌則篡也;」

 

(人臣秉忠,誌若伊尹,欲寧殷國,則可放惡而不即立君,宿留冀改而複之;

 

如無伊尹之忠,見間乘利,篡心乃生,何可放也!)疏「公孫」至「篡也」;

 

○正義曰:此章指言憂國忘家,意在出身,誌在寧君,放惡攝政,伊周有焉;

 

凡人誌異,則生篡心也;

 

公孫醜問孟子,謂伊尹有言我不邇於順己者,故放太甲於桐宮,而民心大悅;及太甲悔改其過而歸賢,則伊尹又迎而反之以複君位,商民大悅:且賢者之為人臣也,其君有不賢者,則固可以放之與?

孟子對曰:如賢者有伊尹愛君之誌,則可以放君;如無伊尹秉忠心以愛君,則放君而生篡奪君位之心者也,以為不可矣;

 

公孫醜曰:「《詩》曰:『不素餐兮;』

 

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詩•魏國•伐檀》之篇也;

 

無功而食,則謂之素餐,世之君子有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悌忠信;

 

不素餐兮,孰大於是?」

 

(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習俗,身安國富而保其尊榮,子弟孝悌而樂忠信,不素餐之功,誰大於是?何為不可以食祿!)

疏「公孫醜」至「於是」;

 

○正義曰:此章指言君子正己,以立於世,世美其道,君臣是貴,所過者化,又何素餐之謂也;

 

公孫醜問孟子曰:魏國《伐檀》之詩有云「不素餐兮」,言無功而食謂之素餐,然而君子有不自耕而食祿者,是如之何?

孟子對之曰:君子居處此國,其君任用之,則安富尊榮,言安國保其尊榮;子弟從之,則能孝悌忠信:是則不素餐兮,誰有大於此者?

言何為而不可食祿;

 

○注「魏國《伐檀》之篇」;

 

○正義曰:此《詩》蓋剌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進仕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9:46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王子墊問曰:「士何事?」

 

(齊王子名墊也,問士當何事為事者耶;)

 

孟子曰:「尚誌;」

 

(尚,貴也;士當貴上於用誌也;)

 

曰:「何謂尚誌?」

 

曰:「仁義而已矣;

 

殺一無罪,非仁也;

 

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居惡在?仁是也;

 

路惡在?義是也;

 

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孟子言誌之所尚,仁義而已矣;

 

不殺無罪、不取非有者為仁義,欲知其所當居者仁為上,所由者義為貴,大人之事備矣;)

 

疏「王子」至「備矣」;

 

正義曰:此章指言人當尚誌,誌於善也,善之所由,仁與義也;

 

欲使王子無過差者也;

 

「王子墊問曰:士何事」者,王子墊,齊王之子名墊也;

 

問孟子曰為士者當以何事為尚也;

 

「孟子曰尚誌」,孟子答之,曰為士者當以誌為尚也;

 

「曰何謂尚誌」,王子又問孟子何以謂之尚誌;

 

「曰仁義而已矣」至「大人之事備矣」,孟子又答之;

 

曰尚誌則以仁義而已矣;

 

言能以仁義為尚,則為尚誌也;

 

如殺一人之無罪,是為非仁也;非己之所有而取求之,是為非義也;

 

如此非仁非義者,亦以所居有惡疾,在於仁,所行有惡疾,在於義是也;

 

如仁以為居,義以為行,則大人之事亦備矣;

 

此孟子所以欲使王子墊於無過之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0:10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仲子,不義與之齊國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簞食豆羹之義也;

 

(仲子,陳仲子處於陵者,人以為廉,謂以不義而與之齊國,必不受之;

 

孟子以為仲子之義,若上章所道簞食豆羹無禮則不受,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也;)

 

人莫大焉亡親戚君臣上下;

 

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人當以禮義為正,陳仲子避兄離母,不知仁義親戚上下之敘,何可以其小廉信以為大哉』,疏「孟子曰」至「奚可哉」;

 

○正義曰:此章指言事有輕重,行有大小,以大包小可也,以小信大,未之聞者也;

 

孟子言陳仲子以不義雖與之齊國之大而且不受,國人皆信之以為廉,是為舍簞食豆羹之小義也;

 

人之所尚,當以莫大為尚焉者,是其知以親戚君臣上下之敘者也;

 

今陳仲子避兄離母,處於陵而不仕,是棄親戚君臣上下之大分,爾徒取其辭受之小節而已;

 

而信廉之大,又安可哉?以其非義之本耳,宜孟子以是聞之;

 

○注「陳仲子」至「受之也」;

 

○正義曰:此於前篇已說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0:59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

 

(桃應,孟子弟子問皋陶為士官主執罪人,瞽瞍惡暴而殺人,則皋陶何如』,孟子曰:「執之而已矣;」

 

(孟子曰:皋陶執之耳;)

 

「然則舜不禁與?」

 

(桃應以舜為天子,使有司執其父,不禁止之邪』,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夫,辭也;

 

孟子曰:夫舜惡得禁之,夫天下乃受之於堯,當為天理民,王法不曲,豈得禁之也!)

「然則舜如之何?」

 

(應問舜為之將如何;)

 

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

 

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然,樂而忘天下;」

 

(孟子曰:舜視棄天下如拾棄敝蹝;

 

蹝,草履可蹝者也;

 

敝喻不惜;

 

舜必負父而遠逃,終身然,忽忘天下之為至貴也;)

 

疏「桃應」至「天下」;

 

○正義曰:此章指言奉法承天,政不可枉,大孝榮父,遺棄天下,虞舜之道,趨將若此;

 

孟子之言,揆聖意也;

 

「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桃應問孟子曰:舜為天子,命皋陶為士官以執罪人,舜父瞽瞍殺人,則皋陶之士當如何也;

 

「孟子曰:執之而已矣」,孟子答之,但當執而不縱也;

 

「然則舜不禁與」,桃應問曰:如是則舜為天子,使有司執其父,而不禁之耶?

「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孟子又答之,曰:夫舜豈得而禁止之哉!

夫以其法有所受之而已;

 

「然則舜如之何」,桃應問曰:如是,舜不敢禁止皋陶無執其父,則舜將如之何?

「曰舜視棄天下」至「忘天下」,孟子又答之曰:舜視天下如捐棄敝蹝而不惜也,必將竊負戴其父而逃循海濱而處以逃之,且終身然,樂而忘去天下;

 

是以舜得天下不足解憂,惟順父母可以解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1:33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自範之齊,望見齊王之子,喟然歎曰:「居移氣,養移體;

 

大哉居乎!夫非盡人之子與?」

 

(範,齊邑,王庶子所封食也;

 

孟子之範,見王子之儀,聲氣高涼,不與人同;

 

還至齊,謂諸弟子,喟然歎曰:居尊則氣高,居卑則氣下;

 

居之移人氣誌使之高涼,若供養之移人形身使充盛也;

 

「大哉居乎」者,言當慎所居,人必居仁也;

 

凡人與王子豈非盡是人之子也,王子居尊勢,故儀聲如是也;)

 

疏正義曰:趙云:此章指言人性皆同,居使之異,君子居仁,小人處利,譬猶王子,殊於眾品也;

 

孟子嚐自範邑見齊王之子,儀體聲氣高爽,不與人同,乃往歸齊,而於弟子之間喟然歎息之曰:夫居足以移易人之氣,所養足以移易人之體;

 

以其王子之儀體聲氣如是者,亦以所居所養之大移之使然也;

 

「大哉居乎」,言人當慎所居,以仁為廣居;

 

眾之人,豈非盡人之子與?言齊王之子亦人之子也,凡人亦人子也;

 

下文觀宜合此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1:59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王子宮室、車馬、衣服多與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

 

況居天下之廣居者乎?

(言王子宮室、乘服皆人之所用之耳,然而王子若彼高涼者,居勢位故也,況居廣居!謂行仁義,仁義在身,不言而喻也;)

 

魯君之宋,呼於垤澤之門;

 

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聲之似我君也?』

 

此無他,居相似也;」

 

(垤澤,宋城門名也;

 

人君之聲相似者,以其俱居尊勢,故音氣同也;

 

以城門不自肯夜開,故君自發聲耳;

 

章指言輿服器用,人用不殊,尊貴居之,誌氣以舒;

 

是以居仁由義,盎然內優,胸中正者,眸子不瞀也;)

 

疏正義曰:此章宜與上章合而為一,不當分而為二也;

 

孟子言王子所居宮室與車馬之乘、衣服之飾,是皆與人同所用之也,然而王子若彼儀體聲氣高涼者,必其居勢位,使之如是與人不同耳;

 

言王所居勢位能如此,而況居天下之廣居,以仁為居者乎?且以魯國之君往宋,乃呼於垤澤之門,守者曰此非吾君之身也,似我君也;

 

言大亦無他事異焉,亦以皆居尊勢,故其聲之如是相似也;

 

垤澤,宋城門之名;

 

守者,監門之官也;

 

是言能以大人之所居者處己,而與大人相似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2:21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食而弗愛,豕交之也;

 

愛而不敬,獸畜之也;

 

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

 

恭敬而無實,君子不可虛拘;」

 

(人之交接,但食之而不愛,若養豕也;

 

愛而不敬,若人畜禽獸,但愛而不能敬也;

 

且恭敬者如有幣帛,當以行禮,而未以命將行之也;

 

恭敬貴實,如其無實,何可虛拘致君子之心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取人之道,必以恭敬,恭敬貴實,虛則不應;

 

實者謂敬愛者也;

 

孟子言人之交接,但飲食為備,而歡意弗加者,非以愛相接者也,是為豕交之也;

 

犬馬者,人所愛而畜養者也,如愛誠雖至,而敬心弗加者,是謂愛而弗敬,以為獸畜之也;

 

然而恭敬者,是幣帛之禮未行之也;

 

蓋以恭敬為先,而幣帛從之也,如恭敬而無幣帛之實以將之,是又君子不可以虛拘矣;

 

以其禮不可以徒虛而行,何必以恭敬修於內而為之本,幣帛以將之而為之末,則君子交接之道畢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2:53 | 只看該作者

孟子正義 卷十三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

 

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

 

(形謂君子體貌尊嚴也,《尚書•洪範》「一曰貌」;

 

色謂婦人妖麗之容,《詩》云「顏如舜華」;

 

此皆天假施於人也;

 

踐,履居之也;

 

《易》曰:「黃中通理;」

 

聖人內外文明,然後能以正道履居此美形,不言居色主名,尊陽抑陰之義也;)

 

疏正義曰:此章指言體德正容,大人所履,有表無裏,謂之柚梓,是以聖人乃堪踐形也;

 

孟子言人之形與色,皆天所賦,性所有也;

 

惟獨聖人能盡其天性,然後可以踐形而履之,不為形之所累矣;

 

蓋形有道之象,色為道之容,人之生也,性出於天命,道又出於率性,是以形之與色皆為天性也;

 

惟聖人能因形以求其性,體性以踐其形,故體性以踐目之形,而得於性之明;踐耳之形,而得於性之聰;以至踐肝之形以為仁,踐肺之形以為義,踐心之形以通於神明;

 

凡於百骸、九竅、五髒之形,各有所踐也,故能以七尺之軀,方寸之微,六通四辟,其運無乎不在,茲其所以為聖人與!然而形與色皆天性,何獨踐形而不踐色,何耶?蓋形則一定而不易者也,色則有喜怒哀樂之變,以其無常者也,不可以踐之矣;

 

亦以聖人吉凶與人同,何踐之以為異哉!是又孟子之深意然也;

 

○注「形謂君子」

 

至「抑陰之義也」;

 

○正義曰:云「《洪範》一曰貌」者,蓋以五事之一者也;

 

孔安國云:「 貌,容儀也,謂婦人妖麗之容;」

 

「《詩》云:顏如舜華」者,此蓋《有女同車》之篇文也,注云:「舜,木槿也;」

 

「《易》曰:君子黃中通理」者,蓋《坤》之卦文也,謂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是亦以正道履居此美形,不言居而言踐,尊陽而抑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3:35 , Processed in 0.09375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