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82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5:5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一、麻疹合併肺炎案於某某,男,1歲。


1959年1月19日初診。


發熱6天,麻疹透布2朝,透發不足,面部少見,鼻准部未露,遍身汗少,咳嗽氣急,鼻翼煽動,口渴煩躁。


體溫39℃,舌質淡紅。


胸部X線透視:左肺門周圍可見片狀實質浸潤。


診斷為麻疹合併肺炎。


辨證為體虛邪盛,疹毒壅肺,肺失清肅,上逆作喘。


治以宣透開肺。


處方:薄荷(後下)3克、牛蒡子6克、杏仁10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麻黃3克、前胡5克、甘草2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6:0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診:藥後身有微汗,痧點未見增多,氣急鼻煽,顏面蒼白,精神倦怠,大便稀溏,昨日2行,腹微膨脹,小便色清,上肢溫和,下肢微冷,舌質淡白,苔現薄白中微罩黃,不乾,二脈細促。


病機仍屬邪鬱肺經,但正氣已虧,脾腎氣陽虛衰,有正不勝邪,內陷閉脫之虞,屬上盛下虛證,急以宣閉扶正達邪法。


處方:麻黃3克、杏仁6克、生甘草3克、紫菀5克、桔梗3克、葛根5克、烏附塊5克、益智仁5克、白芍5克、茯苓10克、乾菖蒲5克、天竹黃8克。


1日2劑分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6:1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診:昨日連服中藥2劑,患兒頭部出汗,連續大便3次,夾泡沫,小便4次,色清,面部有新布痧點,氣喘稍平,鼻煽減輕,面色仍白,轉有神色,四肢回暖,舌質亦轉華象,體溫降至377℃。


氣陽有回復之機,肺閉有開泄之象。


證有轉機,繼進原方1劑。


四診:身熱未盛,精神好轉,咳嗽、氣粗、鼻煽等症皆減而未平,舌苔白。


又服原方去乾菖蒲,加鬱金、陳皮。


五診:患兒氣急已平,未見鼻煽,夜寐安寧,欲思進食,身有微熱,舌質淡紅,苔現薄黃。


乃氣陽已復,正勝邪卻之兆。


治療方法轉以肅肺清金護陰法。


藥用杏仁、甘草、蛤殼、冬瓜子、北沙參、麥冬、蘆根等,調治以善其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6:18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痘疹之用溫托,肇自南宋陳文中,用於正氣無力驅邪托毒外泄,甚則氣陽虛脫者。


《小兒痘疹方論》喻曰:「大抵遇春而生髮,至夏而長成,乃陽氣薰蒸,故得生成者也。


本例雖身有微汗而痧透不暢,身熱,咳嗽,氣急,但面色蒼白,下肢微冷,小便色清,大便稀薄,乃痧毒壅於肺、陽氣衰於下,故辨為上盛下虛證。


毅然採用宣肺開閉,溫陽扶正法,使肺氣宣達於上,氣陽回復於下,正勝而邪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6:2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流行性腮腺炎合併腦膜腦炎案俞某某,女,12歲。


1972年12月18日初診。


患者初起右腮腫脹疼痛,繼而高熱(體溫39~40℃),頭痛,持續8天未退,曾使用幾種抗生素及激素,病情未見改善。


第9天症情加重,乃急邀會診。


刻診:患兒頭痛劇烈,頻繁嘔吐,精神委靡,嗜睡,兩目閉而不張,頸強有抵抗,體溫394℃,神志清楚,有輕度抽動,右腮部仍堅硬腫痛。


自訴腹脹難忍,不思進食,大便3日未更,舌苔黃厚膩,舌質紅而乾,脈數有力。


診斷為痄腮、驚風(流行性腮腺炎合併腦膜腦炎),辨證為邪毒化火,熱結陽明,挾風內陷厥陰。


藥用苦辛通降,解毒搜風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6:3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處方:薑川連3克、半夏8克、乾薑3克、生石膏(先煎)30克、生大黃(後下)10克、玄明粉(分兩次沖服)10克、僵蠶10克、全蠍5克、蜈蚣2條。


當日上午11時開始服藥,少量多次,以防嘔吐,1劑中藥分作8次服完。


當日晚10時左右,頭痛減輕,腹中有鳴響聲,但未大便,而體溫漸降至38℃,夜間能安靜入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6:4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第2天複診,體溫已下降為37℃,兩目張開有神,不訴頭痛,亦未嘔吐。


但仍感脘腹部不適,不思進食,見食乾嘔,舌苔雖仍厚膩,而苔面見有浮糙。


風火邪毒雖殺,而陽明結熱未除,再囑仍服原方藥。


午後大便暢解,量多色褐,穢臭異常,精神好轉,能進稀粥、爛面,體溫未見升高,病情穩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6:4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第3天複診時,原方去黃連、大黃、乾薑、全蠍、蜈蚣,加玄參15克、銀花15克,生甘草5克,護陰軟堅、清熱解毒善其後。


[評析]本例外感邪毒,先結於少陽經絡,繼而邪勢化火入內,熱結陽明,擾動肝風。


苦辛通降,清泄腸腑,使梟張之熱毒下泄,則擾亂心肝之邪火自平。


僵蠶、全蠍、蜈蚣,皆搜風定痙之品,靈動竄達,擅逐經絡之邪風,驚風、痙咳、頑痹均常取用,除入煎劑外,亦常研末為散,力專效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6:5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病毒性腦炎案王某某,男,10歲。


1968年3月27日初診。


起病於3月23日,自稱頭昏頭痛,周身乏力,胃納不佳,但仍照常玩耍。


25日晨,患兒突然神識昏迷,小便失禁,牙關緊閉,兩手抽搐,乃急診住入某醫院。


入院第3天,昏迷益深,呼吸急促,體溫高達40℃,口冒白沫,病情危重,急邀會診。


體檢:頸項及四肢強直痙攣,瞳孔不散大,對光調節反射消失,腹壁、提睾反射消失。


克氏徵(+),戈登氏徵(+),巴氏徵(+),腦膜刺激徵明顯。


腦脊液檢查:潘氏試驗(+),細胞數50×106/L,氯化物128mmol/L,糖44mmol/L。


血:白細胞137×109/L,中性081,淋巴019。


會診診斷為急驚風(病毒性腦炎)。


病由溫邪化火生痰,逆傳心包,蒙蔽清竅,而為神昏痙厥,痰湧氣促,舌苔垢膩。


證屬溫邪夾痰,充斥肆虐。


治以宣竅豁痰,清瘟敗毒,輔以蕩滌導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7:08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處方:(1)蘇合香丸1丸,搗細為末。


用鮮石菖蒲20克搗汁,分4次鼻飼灌入。


(2)生石膏(打碎先煎)30克、薑川連2克、陳膽星3克、天竹黃6克、遠志3克、竹瀝半夏10克、明礬06克、鬱金10克、地龍10克、全蠍尾1對、焦山梔10克、茯苓12克、枳實10克。


每劑煎至300ml,分6次鼻飼灌入,每次約50ml,每隔3小時1次。


二診(3月28日):患者服藥後6小時,下穢臭黏膩糞便頗多,當即手足漸能活動,能無意識喃喃自語。


今晨神志漸清,能與家人答話,牙關已開,瞳孔對光調節反射恢復,神經系統病理反射仍為陽性,腦膜刺激徵存在,喉頭已無痰聲,體溫降至378℃,舌苔垢膩已化。


陽明腑證實熱雖平,而痰熱仍蒙蔽清竅,營分壯熱未解。


還當清營泄熱,輔以豁痰宣竅之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7:18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處方:(1)紫雪丹12克,分4次服,每隔3小時1次,溫開水送下。


(2)銀花12克、連翹心10克、明玳瑁5克、山梔10克、乾菖蒲3克、丹皮5克、川連15克、遠志5克、天竹黃5克、鬱金3克、明礬06克。


煎服法同前。


三診(3月29日):今日病情好轉,體溫正常,神識漸清,能指出某處疼痛,但未能準確表達,腦膜刺激徵仍存在,不能自動吞咽,飲食、服藥仍需鼻飼。


乃痰熱未清,宗原意損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7:2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處方:(1)紫雪丹12克,服法同前。


(2)銀花15克、連翹心10克、明玳瑁5克、山梔10克、乾菖蒲3克、丹皮5克、川連15克、遠志5克、天竹黃5克、鬱金3克、明礬06克。


煎服法同前。


每日1劑,連服2日。


四診(3月31日):患兒神志已清,檢查合作,能自進飲食,腦膜刺激徵及神經系統病理反射均已消失,惟舌苔灰而暈,質絳而乾。


乃溫邪傷陰,余焰未熄之象,應於苦泄清營之中,參以甘寒泄熱之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7:3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處方:川連12克、丹皮5克、赤芍10克、銀花10克、連翹心10克、玄參心12克、天花粉12克、乾菖蒲3克、天麻3克、鉤藤10克、明玳瑁3克。


每日1劑,連服3日。


五診(4月3日),神志清晰,食欲良好,能起床大小便,病理徵象完全消失,亦無後遺症狀。


再以原意增進養胃育陰之品服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7:4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處方:川連12克、鮮生地10克、粉丹皮5克、赤芍10克、山梔10克、川石斛10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玄參10克、鉤藤10克。


服藥2劑後,調養數日。


4月11日痊癒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7:5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患兒證屬春溫,邪毒化火生痰,逆傳心肝,發為急驚風,症見發熱、神昏、抽風三大證候。


究其病理,如《幼科鐵鏡?闡明發驚之由兼詳治驚之法》所說:「熱盛生風,風盛生痰,痰盛生驚。


治驚之法:「療驚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風,祛風必先解熱。


故以清熱、熄風、豁痰為主要治療方法。


開竅成藥,初用蘇合香丸,取其辟穢豁痰之功,痰濁下泄,則神明有主,後以清營泄熱為主,則改用紫雪丹。


本例用藥煎服方法,1日6次分服,亦值得注意,若以常規日服2次,則藥力不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8:0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四、病毒性肝炎案強某某,男,6歲。


1959年8月20日初診。


2月前,患兒突然發熱(39℃),頭痛,口渴,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繼而全身出現黃疸。


在某醫院診斷為病毒性肝炎,已治療2月,熱勢退而黃疸不退。


血液生化檢查:黃疸指數60單位,凡登白試驗雙相反應。


體檢:肝肋下15cm,質硬Ⅱ度,有壓痛。


就診時見患兒皮膚灰黃,面目黃染,色澤不鮮,小便淡黃,大便帶灰,腹略脹,時有畏寒,精神倦怠,舌苔白膩。


諒病起於濕鬱熱伏釀為陽黃,病延日久,熱雖漸泄而濕滯中州,脾陽被困,運化無權,所入水穀不能化生精微而為濕濁,著於募原,溢於膚腠。


膚色黃暗而不澤,且見四肢厥冷,乃病本陽黃,濕濁久困,傷及脾腎之陽,轉為陰黃之候。


宜扶正溫腎,健運利濕,方取茵陳四逆湯加味。


處方:熟附子15克、淡乾薑15克、茵陳10克、黨參6克、黃耆10克、川柏6克、針砂6克、神麯10克、澤瀉10克。


5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8:0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診:患兒面目皮膚黃染均減,肢冷轉溫,腹滿略舒,胃納有增,大便色黃,精神漸振。


正氣似有來復之兆,濕濁亦漸有分化之機,再從原意損益,以冀續效。


處方:熟附子15克、淡乾薑15克、茵陳10克、黃柏6克、梔子10克、枯礬1克、薏仁10克、黃耆10克、焦白朮10克、雞內金10克、胡桃肉10克。


5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8:1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診:續服前方加減5劑後,日見轉好,黃疸已退大半,睡眠、精神、飲食俱佳。


惟患兒居家路遠,就診未易,乃改以丸方緩圖。


處方:胡桃肉15克、絳礬3克、紅棗(去核搗爛)15克。


上藥共研細末,用茵陳蒿15克煎湯為丸。


分為10份,每服1份,1日2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8:2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四診:上方連服4料。


兩旬後來院複查,諸恙均退。


肝功能複查正常,黃疸指數10單位。


體檢:肝於肋下未觸及,肝區叩痛、壓痛均消失。


患兒恢復健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4 11:08:3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黃疸之分陰陽,始於元代羅天益。


本例起病之初屬於陽黃,病延兩月,濕濁久留,陽氣已衰,黃疸轉為晦暗不澤,四肢厥冷,陰寒之象顯露。


《臨證指南醫案》說:「陰黃之作,濕從寒化,脾陽不能化濕,膽液為濕所阻,漬於脾,浸淫肌肉,溢於肌膚,色如熏黃。


故陰黃之治,宜取溫化,溫脾用茵陳理中,溫腎取茵陳四逆。


本例元陽式微證象已露,而濕熱尚未退淨,故以健脾溫腎為主,佐用清利,扶正而不留邪,陽氣來復,濕亦分化使滯著之黃,如煙消云散。


方中針砂制肝燥脾消濕退黃;


絳礬消水腫、黃疸、積滯,又能養血,陰黃、虛黃皆可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22 17:35 , Processed in 0.32812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