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5.遠近配穴法:由於經絡的本部和標部相呼應,在選穴原則中已提到近取配和遠取配的概念。
臨床治療,這兩者常互相配合。
如膽病取配膽俞穴等是近取配,取陽陵泉等穴是遠取配,將遠近參合起來就成遠近配穴法。
遠近配穴法是各項配穴法的總的概括。
除了上述的上下配穴外,另一種配法,則是將八穴分別選配用作頭身臟腑病症遠道取配法的主穴。
如《針灸大成》記載的:「中滿不快,胃脘受寒,選取內關為主,後取中脘、大陵、三里等穴。
指出選取主治之穴,次取隨症各穴而應之。
這種主穴配伍李氏認為都是屬於遠近配穴。
現將臨床常用之遠近配穴例表於下:各部疾病就近選配和遠道選配穴舉例表病位就近選穴遠道選穴頭部前額印堂、陽白合谷、內庭顳部太陽、率谷中渚、足臨泣後頭風池、天柱後谿、束骨頭頂百會太衝續表病位就近選穴遠道選穴眼部睛明、承泣、風池合谷鼻部印堂、迎香合谷口齒部頰車、下關、地倉合谷耳部翳風、聽宮、聽會中渚、外關舌部廉泉合谷咽喉部天突合谷氣管天突列缺肺臟肺俞、膻中、天突列缺、尺澤心臟心俞、厥陰俞、膻中內關、神門、間使、郤門胃胃俞、中脘內關、足三里肝臟肝俞太衝膽膽俞膽囊穴、陽陵泉腸大腸俞、小腸俞、天樞、關元上巨虛、足三里腎臟腎俞、志室太谿膀胱次、中極三陰交生殖器中極、關元、子宮三陰交肛門長強、秩邊承山上肢肩、曲池、合谷夾脊(頸5~胸1)、頸臂下肢環跳、委中、陽陵泉、懸鐘夾脊(腰3~骶1)(三)臨床應用針灸療法,臨床上可以單獨應用,又可與其他療法配合,形成綜合治療。
在針灸治療中,各種針具和灸法又各有特點,應用時還鬚根據病情有所選擇,或單用,或同用,或交互使用,使其發揮更好的臨床療效。
針和灸都是外治法,是以激發機體的反應機能而發揮作用。
刺激的質和量一定要適合機體的機能狀態。
換言之,在治療中一定要使患者感覺舒適為度,以免影響患者的心理、生理而影響療效。
為此,臨床應用中務必注意以下三個問題:1.穴位之更換:因周身穴位各有特性,而同經同部的穴位又多有類似作用。
針灸的配伍處方,一次選用穴位不宜過多。
經過數次治療之後,鬚根據病情,作適當的化裁加減。
加減的原則是,如病情較復雜,要分緩急先後,急者先治,緩者後治,分次進行治療。
如病情較單純,也不一定長時間用某穴某方,要用具有相似作用的穴位作適當加減,或分幾個處方輪流使用。
對新接受針灸治療的患者,特別是有畏針者,初針時取穴宜少,以後可逐漸適當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