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

 關閉 [複製鏈接]
438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2:54 | 只看該作者

論疹與痘治法


麻者,即疹也。


毒者,即火也。


痘疹皆胎毒所發,痘子大而 腫者,少陽三焦火也,陽道常饒,故大而腫。


疹子小而細密者,少陰心火也,陰道常乏,故小而密。


痘毒出於臟,疹毒出於腑,臟屬陰,陰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汁,腑屬陽,陽主氣,故疹有形而無漿。


痘有寒而有熱,疹則有熱而無寒,為症既異法亦殊,痘宜內實,可用補劑,疹忌內實,只宜解散。


毒雖一而發則殊,治法因而有變也。


其初出之際,痘防表虛,不可過表,疹貴出盡,過表無防,既出之後,疹則補陰以制陽,痘則補氣以生血,蓋疹熱甚,則陰分煎熬,血多虛耗,況既出即解,惟慮陰虛火動,余熱難清耳,故宜滋陰清火。


凡燥悍之劑,首尾當深忌也。


若夫痘瘡既出,必賴氣以拘血,血以附氣,相濟成功,起脹灌膿,結痂後已,非若疹子出透,已無余事也。


然麻疹多見肺症者,以心肺屬陽而位乎上。


心火旺則肺受之,故觀其咳嗽者。


火炎上而肺葉焦舉也。


鼻流清涕者,鼻為肺竅在目也。


手掐眉目唇鼻及面者,皆肺熱症也。


故治疹專以心肺為主,然發熱之初,與傷寒相似,但疹子則面浮腮赤,咳嗽噴嚏,鼻流清涕,其淚汪汪,眼胞浮腫,惡心乾嘔,呵欠喜睡,或吐瀉,或手掐鼻面眉目,是皆疹候也,治宜升麻葛根湯。


雖寒勿用桂枝,雖虛勿用參朮,雖嘔而有痰,勿用半夏南星,並忌誤作傷寒汗下,汗則增其熱而為鼻衄,咳血口瘡,咽痛煩躁,目赤二便不通,下則太虛其裡,或為滑泄,或為滯下,此治之略也。


如手足梢微溫,一身盡熱,惡寒無汗而色青摻而不舒者,是傷寒之熱也。


如手足稍微溫,發熱有汗,面赤而光鼻,流清涕者,是傷風之熱也。


如午前發熱,目胞高腫而黃吐利,腹疼頭額肚腹倍熱,或晝熱夜涼,及上熱下冷者,是傷食之熱也。


如手掌心有汗,手絡脈微動而色青紅,時作驚惕者,此驚熱也。


如唇紅病赤,二便俱閉,肋下有汗,身熱而倍能食者,此風熱也。


惟痘疹熱者,則四臟之症俱見,然以上諸症,久不去則內外感發,所蘊痘疹之毒,亦能乘間而出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8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3:04 | 只看該作者

論諸熱誤治發斑疹


斑疹一症,多因諸病發熱調治失宜,血分壅熱不得宣泄,沸騰肌表而為點也。


故有專因麻疹發熱者,自當表發。


若一遇發熱,不識何病,便加麻疹名目,姿妄行下攻托,以致血熱壅盛,迫血逆行,沸騰於肌肉之間,如擊水過顙之象,實非疳疹之本症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8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3:17 | 只看該作者

論諸熱誤治發斑疹


因藥峻攻,猶傷寒熱極而為斑也。


其點雖見,而血分已受煎困極。


更有血滯血枯而終見點者,醫家欲踐其言。


用藥峻發,不見不已,斑疹本為血熱之所化,血無是病而必灼以成之。


其為用也,更甚則實死於藥而不死於斑疹,故諸發熱,隨所因調治得宜,則所必然!


復謂疹毒未清,誤加清涼解毒,以治熱毒有餘之藥而攻元氣受傷之病,欲不死,焉可得乎!


張治斑疹見點之後,壯熱昏沉,喘促煩躁,口渴不食,泄瀉吐蛔,或頭面先沒,額熱身烙足冷者,俱用峻補真陰真陽,一二劑而熱退神強,能食便調,而有案另陳於二十卷證治方按之內,幸高明詳之。


蓋血為火迫而成形於外,則經絡之陰其消耗可知,陽氣浮越於表,則少火之臟納於丹田者,其衰敗可知。


水火既已兩亡,則脾元何能運用,中氣之大傷,不待言矣。


若不峻補真陰真陽,何以為保精氣神而負生身之用耶!


吳鶴皋曰:以參 桂附而治斑者,法之變也。


醫不達權,安足語此,但桂純走陽分,亦非所宜。


若不兼以陰藥,何能制其潛熱,況功疹陰分大傷者乎!


《經》曰: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誠百病求生者之至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8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3:30 | 只看該作者

論麻疹屬腑治法


夫陰陽交媾,火毒遺焉。


男子陽盛,則淫火中於氣,而為麻毒發於六腑,腑屬陽而為氣,故疹有形而無汗。


是以發熱之初,大與血分煎熬,首尾並宜滋陰補血為主,不可一毫動氣。


女子陰盛,則淫火中於血而為痘毒,發於五臟,臟屬陰而主血,故痘有形而有漿,是以發熱之初大與氣分搏擊,治宜涼血補氣為主。


此以痘疹大概言之,然氣血虛實不同,未可一例而斷也。


凡看麻疹之法,多於耳後項上腰腿先見,其頂尖而不長,其形小而勻淨,色紅者,兼火化也,宜用牛蒡、連翹、升麻、骨皮、知母之類。


色白者,血不足也,尤宜當歸、赤芍、紅花之類。


色紫干燥暗晦者,火盛毒熾也,宜發表解毒,而兼滋陰涼血,則熱自除。


所謂養陰退陽也。


若至黑色者,則熱毒熾極不治,惟下之以圖萬一。


凡疹出之際,功忌風寒生冷,否則,皮膚閉塞,毒瓦斯壅滯,遂變渾身青紫,或復隱沒,毒反內攻,煩躁腹痛,氣喘悶亂,危亡頃至矣。


若初出反沒,未見惡症者,重加表發,或有得生,然諸斑疹雖屬陽症實多內,內傷乳食脾胃不足,是以榮氣逆行而然,故虛火內熾,灼其陰覆於外,火內熾者,陰已虧極也。


陰覆外者,陽亦外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8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3:41 | 只看該作者

論麻疹屬腑治法


(張)按:古人以疹屬少陰心火,以其色赤也,故多乘肺而見咳嗽諸症。


斑屬陽明胃火,以胃主肌肉也。


只疹多實熱,斑有假陽為定論,然斑疹總屬腑症,為血之余而疹亦見於肌肉有形無汁者也。


近來發熱日久而見疹者,亦不外乎榮分熱極,陰血沸騰,即屬斑類,故不必以斑疹分,但當以虛實判,實者正治,虛者從治,斑之實者,即以古人治疹之法治斑,疹之虛者,即以治斑之假陽者治疹,天之氣化轉薄,人稟元氣愈虧,即病之實者,邪氣實非真實也。


病一退而正氣即虛,乃真虛也。


今醫徒守古人治疹多實熱之論,寒涼肆進,壯實者,根本原固,故得標症清解而即愈,怯弱者、不耐疾病,經此多日壯熱,早已陰虧氣弱,再加疏表解毒寒涼,以有形有餘之藥,攻無形所變之虛,不知陽毒之有餘,實由陰血之不足,舍其實在湯,去人參而用治麻疹之危困者,屬有神效,可見難作實熱為定論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8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3:56 | 只看該作者

論疹中咳嗽吐利咽痛口渴


疹子發熱之初,其點未見而咳嗽咽疼,上氣喘急,面目浮腫,時臥時起,心煩口乾者,此毒火內蒸而肺葉焦舉也,宜甘桔湯合人參白虎東加減主之。


若初發熱而吐利者,此邪火內迫上焦則吐,下焦則利,中焦則吐利並多,治宜解毒發表清涼,不可收澀吐利也。


若裡急後重而為滯下者,則少加大黃以微利之,是為純熱之症不可以作寒論,宜於疹家吐利求之,勿從吐利滯下而治。


若咽喉腫痛,不能飲食者,宜甘桔東加牛蒡子之類。


若渴欲飲水者,此邪火外入,心火內炎,是以肺焦而胃干也。


初發熱而渴者,則用升麻葛根湯,以表暴其邪,疹出而熱毒自解出後而渴者,則用花粉、麥冬合黃連解毒湯主之,其所宜飲者,綠豆燈心灼米湯,以生津解熱而已。


若恣飲冷水,重則毒瓦斯內攻不救,輕則變成水蓄之症,水入於肺則喘,喘為咳;


入於脾則為腫,為脹,為自利;


入於胃,則為吐,為噦;


入於心,則為悸為驚,或為煩悶;


入於肝則為肋痛;


入於腎與膀胱,則為小便不利,為囊腫,且余毒不清,變現諸症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8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4:10 | 只看該作者

論治疹當隨時令不可執用寒涼


夫痘喜溫暖,疹喜清涼,人皆知之,殊不知,痘當成實,而過暖亦爛。


疹子初出而過涼難形,治者須察時令寒暄,隨機處變。


知時大寒,則以桂枝葛根湯發之;


大熱則以升麻葛根湯,合人參白虎湯發之;


不寒不熱,則以防荊散毒發之。


如兼疫癘之氣,則以人參敗毒散發之,須致溫涼得所,則陰陽自和,而疹自然盡出,出盡即解,豈若痘之必膿必靨而後己哉!


雖然更有赤白之別存焉,赤疹必遇清涼而後解,白疹必遇溫暖而後消。


更有明是疹子而至發熱六七日己後,卻不見出者,此皮膚堅濃,腠理閉密,又為風寒襲之,或曾有吐利,是以氣弱乃伏者,治宜急用托裡發表之劑,外用胡荽煮酒噴之。


如久不大便,是以毒甚於裡而內伏不出者,則用涼膈散,加牛蒡子發之解之。


如再不出,腹中脹痛,氣上喘促,昏悶譫妄者,死症也。


《經》曰:邪氣盛則實,然邪既盛矣。


非汗散何由而除,然發表不遠,熱非辛熱,何由而解,但疹本屬陽,兼之首耗陰分,所以藥忌燥焊者耳。


奈世竟以寒涼概濟。


如始而用之則血凝毒滯,且火發而驟遏之,則熱毒難出,終而用之,則戕賊胃氣且有餘毒而冰之,則邪難外解,逗留經絡。


為目疾滯下諸患矣。


唱曰:疹要清涼痘要溫,清涼者,豈寒涼之謂歟!


總宜觀邪之盛衰。


時之寒熱。


如冬天不獨不加以寒涼之劑,更有糟煮芫荽外擦之法。


夏月則肉分開張,辛熱之品,固所禁用,既芫荽性略辛,雖為疹中要品,亦所當忌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8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4:24 | 只看該作者

論疹出宜快並顏色輕重


夫痘瘡出自五臟,五臟屬陰,故頭面宜先見,稀少者為佳。


麻疹出自六腑,六腑屬陽,故頭面宜多見,成粒淡者為愈。


痘瘡貴三四次陸續出者為佳,麻疹則貴一齊涌盡而便覺者為妙。


凡以火照之,遍身如塗朱之狀者。


此乃將出之兆,其形細密,見點鮮紅,與痘瘡密者相似,但疹子隨出隨沒,非若痘子以漸長大也。


粒粒成瘡,非若斑之皮紅成片如蚊密之跡也。


然疹痘之色,不可同論,痘色最厭繁紅而疹偏喜通紅,蓋疹發於心,紅者,火之正色也,若色淡白者,是心血不足也,宜養血化斑湯主之。


如色太紅艷,或微紫者,是血熱也。


或出太甚者,並宜大青湯主之。


若色黑者,是死症也。


如勿鼻血者,邪從衄解,反為佳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8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4:36 | 只看該作者

辨疑似


夫疹之妝出,似痘似斑,不必言矣。


更有變蒸發熱,常見紅點者,此腠理開而肌肉嫩,血分有熱,系沸騰見於肌肉也。


是雖似疹,治法但宜調和氣血而不必疏表也。


驚風愈時,亦見紅點者,此氣血己和,邪氣將散,乃愈兆也。


皮膚癢極,搔之腫濃塊若云頭者,此風熱挾濕,為丹為風,並皆不在疹例也。


凡發熱而即出者必疹,發熱而難出者必痘,可見毒之深淺也。


然從來疹出,以六時為準,朝出暮回,夕形旦沒,何今之出,或熱二三日,或四五日,及其沒也。


必待二三日,或三四日者,何歟?


蓋昔人淡泊節愛,腑毒原輕,故雖感時毒易透易回,今人膏粱爆炙,寒暄素逆,稟元則薄,受毒偏深,是以稍有所觸,則勢便沉 ,故疹同也,惟人異耳。


若疹後入熱不退,變成痧癆,況疹初發,血分大傷,余毒久熱,殘陰益竭。


若不大為壯水,焉能以制陽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9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4:47 | 只看該作者

辨輕重


凡疹發熱之時,胸腹肩背先見者,是宜謹避風寒,投以升發之劑,令其頭面腮頤透出為主。


倘周身未見,兩脅先形者,並兩頤腫脹,色同胭脂,皆甚危之症也。


紅色潮潤者佳,紫氣者重,黑色者危,白色者血少,回後紋黑者余毒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9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4:59 | 只看該作者

詳疹諸名


夫麻疹浮小而有頭粒,隨出即收,不結膿泡,北人謂之糖瘡,南人謂之麩瘡,吳人謂之疹,越人謂之 ,古所謂之麻,聞人氏謂之膚疹,然此與前所謂脾為疹者不同。


小兒有出一二次者,及出一兩日數少,並出在痘前者,名奶疹子。


若出稍重而日數多,並出在痘後者,名正疹子。


初出與痘相似,但痘發於臟屬陰而本深,故難出難收,藥於溫為宜。


麻發於腑,屬陽而本淺,故易出易收,藥於清涼為合,然有麻疹症候俱同而其如風疹疙瘩,或擁起如去頭,色赤成斑隨見隨沒者,並如粟米頭粒,三番俱見而不四日後方收者。


皆謂之麻疹,照常發表,惟圖出透自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9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5:10 | 只看該作者

奶麻子


有小兒初生,尚未盈月,忽遍積身紅點者,此即俗呼奶麻子也。


由胎中受熱,又適染時行,故生下便發,然臟腑嬌脆,氣血未固,不勝湯丸,故宜大劑,乳母服之,然疹在大熱未退,飲食宜節,此與傷寒同也。


毋宜食淡茹齊,切忌風寒及冷水瓜果之物,犯則皮毛蘭,與毒瓦斯難泄,遂變紫黑而死矣。


即極渴欲水,只宜少與蔥白湯,以滋其渴,使皮竅中微汗潤澤,毒得盡解也。


最禁雞魚炙爆,鹽醋五辛,梅桃糖蜜,香鮮之物。


奈病家但知藥上求全,勿於飲食檢點。


倘調攝得宜,雖不藥可等於中醫。


若服藥而矢調攝,雖上工亦莫可施其巧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9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5:21 | 只看該作者

孕婦出疹


孕婦出疹,當以四物加減而加條芩、艾葉,以安胎清熱為主,胎不動而麻自愈矣。


然熱毒蒸胎,胎多受傷,但胎雖傷而母實無恙也。


蓋疹與痘不同,痘宜內實,以痘當從外解,故胎落而母亡,疹宜內虛,以疹當從內解,故胎落而母存,雖然,與其胎去而母存,孰若子母兩全之為愈也。


且古人徒知清熱以安胎,不思疹未出,而即以清熱為事,則疹難出而內熱愈深,是欲保胎,反足以傷胎也,宜清揚表散則疹出而熱自清,繼以滋陰清解,則於疹於胎,兩得無礙,不安胎而胎自安矣。


且艾果、砂仁,性溫而香,肺氣大傷之後,復當香燥之藥,咳嗽喘促,皆能動胎,水涸金枯,何能長養,徒存安胎之名,確有損胎之實,張不敢遵賢之成法而害後人之生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9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5:35 | 只看該作者

論相夾相傳


人未疹而先有他症者,謂相夾疹而變他症者,謂相傳病家,畏其相夾,醫家畏其相傳,何也?


蓋如驚風等症,一遇發疹,並所夾之症亦愈者。


所謂由內達外,六氣相乘,其毒同比而解也。


每有疹毒未透,疏解未清,調理失宜,變為他症而致危困者。


所謂由表入裡,毒滯於內也。


疹後其宜慎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9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5:47 | 只看該作者

麻疹門雜症


凡發熱之時而遍身汗出者,此毒從汗散,玄府開而疹易出也。


若鼻中出血者,此毒從衄解,俱不可止之,皆得發散之義也。


惟汗出太多,血出不止者,此火毒逼迫太過,致液妄流而血妄行也,宜以歸、芍、芩、連、生地、浮小麥之類,以止其汗,或人參白虎湯、黃連解毒湯主之,更以茅花、歸頭、生地、甘草、丹皮、玄參、黏子、連翹之類,以止其血,或玄參地黃湯主之。


遲則汗多而元氣虛,血多而精神散,變成壞症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9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5:59 | 只看該作者

瀉利


疹出之時,自利不止,或瀉稀水頻數者,最為惡侯,但看其疹。


若遍身稠密紅紫者,不妨,蓋非瀉則郁遏不解,惟宜清利,疹一發透,自然瀉止。


若疹已收而瀉仍不止者,疹必未盡,宜用清托,並分利之,切不可用訶子、肉蔻澀滯之藥,致變腹脹喘急不治之症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9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6:13 | 只看該作者

論余熱余毒


夫疹子出沒常以六時為準,假如子後出者而午時即收,午後出者而子時即收,蓋午後為陰,子後為陽,乃陰生陽成,陽長陰收之數也。


旋出旋收者為輕。


若一出三四日而不收者,乃陽毒太盛,宜大青湯解之。


然瘡疹非熱不出,既出而諸病悉解身涼者,此為正候。


若既出而熱甚不減者,此毒壅遏未除,亦宜大青湯,以解其表,便澀者,則用黃連解毒之類,以解其裡。


更有煩悶不寧而吐利者,同此意而變通之如有逡巡不出者。


乃風寒外束,皮膚閉密也,宜荊防敗毒散之,疹盡出而煩躁吐利自愈矣。


然疹子之出,須使其毒盡解。


若不盡解,則毒蓄於中,壯熱日久,枯瘁成疳,或成驚闡泄痢,或咳血喘促,或作疳 而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9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6:25 | 只看該作者

論余熱余毒


痧疹者,肺胃二經之火熱而為病也。


注兒居多,大人亦時有之,殆時氣瘟疫之類歟,治法當以清涼發散為主,藥用辛寒、甘寒、苦寒以開發之,惟忌酸收,最宜辛散,辛散如荊芥、西河柳、干葛、石膏、鼠黏、麻黃;


清涼如玄參、竹葉、天花粉,青黛、薄荷;


甘寒如麥冬、生甘草、蔗漿;


苦寒如黃芩、黃連、貝母、連翹。


隨證輕重,制大小,中病則已,毋大過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9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6:37 | 只看該作者

論余熱余毒


痧疹初發咳嗽,宜清熱透毒,不得止嗽疹後咳嗽,但用貝母、苦梗、甘草、薄荷、天花粉、玄參、麥冬,以清余熱,消痰壅則自愈,慎勿用收斂之劑。


多喘者,邪熱壅於肺也。


慎勿用定喘藥,惟應大劑竹葉石膏湯,加西河柳兩許,玄參、薄荷各二錢。


心熱勢盛者,即用白虎湯,加西河柳,忌用升麻,服之必喘。


疹多泄瀉,慎勿止瀉,惟用黃連、干葛、升麻、甘草,則瀉自止,疹家不忌瀉,瀉則陽明之邪熱得解,是亦表裡分消之義也。


疹後泄瀉及便膿血,皆由熱邪內陷也。


大忌止澀,惟直升散,仍用或麻、甘草、干葛、黃連、白芍藥、白扁豆,便膿血則加滑石末,得必自愈也。


若果上熱下寒,上實下虛之症,當作虛論,以從治之法治之,不可以寒涼正治也。


如冬天寒甚,疹毒郁於內而不得透出者,不得誤投寒涼,如石膏、竹葉、西河柳之類,宜用荊、防、蟬蛻、羌活、蔥白、芫荽之類,再加蜜酒炒麻黃一劑即止,亦勿過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0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16:51 | 只看該作者

論余熱余毒


疹後牙疳最危,外用牡黃牛糞尖, 存性,研極細,加真片腦一分,研勻,吹之,內用連翹、干葛、荊芥穗、升麻、玄參、黃連、甘草、生地黃水煎,加生奉角汁二三十匙調服,緩則不可救藥。


若脾氣虛寒,不能按納下焦陰火而為牙疳口瘡者,又宜理中之類,火自退舍,總宜憑脈用藥,勿以麻疹熱毒為定認,蓋諸病有初、周、末,異之迥殊也。


疹退之後,微微咳嗽者,此作余毒未盡也,用清肺飲,加消毒飲主之。


若咳甚氣喘,連聲不住,名為頓嗽,甚則飲食湯水俱出,或咳出血者,此熱毒乘肺也,宜多服麥冬清肺飲,加連翹主之,若見胸高如圭肩聳而喘,血退場門鼻,擺首搖頭,面色,或白或青,或紅而枯黯者,不可治矣。


然亦有肺氣虛而發喘,連聲不已,無咳嗽血出嗆食之症者,宜清肺飲,倍加人參,不可的確於肺熱之一端,純用清肺解毒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23:31 , Processed in 0.10936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