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

 關閉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6:22 | 只看該作者

小腸圖


小腸上口即胃之下口 小腸下口即大腸上口名曰闌門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膀胱當十九椎,居腎之下,大腸之前,有下口,無上口,當臍上一寸,水分穴處,為小腸下口,乃膀胱上際,水液由此別回,腸隨氣泌滲而入,其出其入,皆由氣化。


入氣不化,則水歸大腸,而為泄瀉;


出氣不化,則閉塞下竅,而為癃腫。


後世諸書,有言其有上口無下口,有言上下俱有口者,皆非。


是經多血少氣。


《難經》曰:膀胱重九兩二錢,縱廣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廣二寸半。


申時氣血注膀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6:33 | 只看該作者

膀胱圖


下連前陰,尿之所出。


膀胱者,言其橫於前陰之旁,以通水也。


胱者,言其質之薄而明也。


合而言之,以其出虛而實旁通水道,通身虛松,可以蓄水,漸漬而滲入胞中,胞滿而尿出也。


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


腎附於脊之十四椎下,是經常少血多氣,其合骨也,其榮發也,開竅於二陰。


《難經》曰:腎有兩枚,重一斤二兩,藏精與志。


華元化曰:腎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


腎有兩枚,形如豇豆相並,而曲附於脊之兩膀,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黃脂包裹,各有帶二條,上條系於心,下條趨脊下大骨,在脊骨之端,如半手許,中有兩穴,是腎經帶多處,上行春髓,至腦中,連於髓海。


酉時氣血注於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6:45 | 只看該作者

腎圖


腎者,任也,主骨而任周身之事,故強弱系之。


《甲乙經》曰:腎者,引也,能引氣通於骨髓。


危言曰:腎者,神也。


妙萬物而言也。


命處於中,兩腎左右開合,正如門中張闌,故曰命門,一陽處二陰之間,所以成坎也。


靜而合,涵養乎一陰之真水,動而開,鼓舞乎龍雷之相火,靜為陽本,陰為陽基也。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難經》曰: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銖,長二寸,盛精汁三合,水色金精,無出入竅,不同六腑傳化,而為清淨之腑,受水之氣,與坎同位,悲則淚出者,水得火而煎,陰必從陽也。


是經多血少氣。


華元化曰:膽者,中清之腑,號曰將軍,主藏而不瀉。


子時氣血注於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6:56 | 只看該作者

膽圖


《六節臟象論》曰:凡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也。


膽者,擔也,猶人之正直無私,有力量,善能擔當者也。


危言曰:膽者,擔也。


清淨之府,無所受輸,淡淡然者也。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肝居膈下,並胃著脊之九椎。


是經多血少氣,其合筋也,其榮爪也,主臟魂,開竅於目,其系上絡心肺,下亦無竅也。


《難經》曰:肝重四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


滑氏曰:肝之為臟,其治在左,其藏在左脅左腎之前,並胃著脊之第九椎也。


丑時氣血注於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7:09 | 只看該作者

肝圖


肝者,干也。


其性多動而少靜,好干犯他臟者也。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是經少血多氣。


《中臟經》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


主升降出入,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


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營左養右,導上宜下,號曰中請之府,莫大於此也。


形色最赤,總護諸陽,非無狀而空有名者也。


亥時氣血注三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7:34 | 只看該作者

三焦圖

 

內景圖說


症者、證也。


病有於內,而證驗於外。


治者,必內景經絡,傳次勝克,是陰是陽,或虛或實,認病的確,然後議藥。


藥者、所以勝病者也。


故既貴乎識病,尤貴乎識藥,藥之陰陽,性之善惡,功之緩急,氣之升降,味之濃薄,有毒無毒,有情無情,既得病情之至理,復知藥性之玄微,則焉用而不中病情也。


奈邇來習醫者眾,惟讀本草,更記成方,以方合病,偶中為奇,而夭枉不可勝數,遂成議藥不識病之世界,豈天道好殺惡生使然耶!


至於臟腑內景,各有區別。


咽喉二竅,同出一脘,異途施化,喉在前主出,咽在後主吞。


喉系堅空,連接肺本,為氣息之路,呼吸出入,下通心肝之竅,以激諸脈之行,氣之要道,以行肌表臟腑者也。


咽系柔空,下接胃,本為飲食之路,水穀同下,並歸胃中,乃糧運之關津,以司六腑之出納者也。


二道並行,各不相犯。


蓋飲食必歷氣口而下,氣口有一會厭,當飲食方咽,會厭即垂,厥口乃閉,故水穀下咽,了不犯喉。


若言語呼吸,則會厭開張,故當言語,則水穀乘氣送入喉脘,遂嗆而咳矣。


喉下為肺,兩葉白瑩,謂之華蓋,以覆諸臟,虛如蜂窩,下無透竅,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吸一呼,本之有源無有窮也。


乃清濁之交運,人身之橐龠。


肺之下為心,心有系絡,上系於肺,肺受清氣,下乃灌注,其象尖長而圓,其色赤,其中竅數,多寡不同,上通於舌,下無透竅。


心之下有心包絡,即膻中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7:48 | 只看該作者

內景圖說


象如仰盂,心即居於其中,九重端拱,寂然不動,凡脾、胃、肝、膽、兩腎、膀胱,各有一系,系於包絡之內,以通於心,此間有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龍,以貫心脈而行呼吸,即如霧者是也。


如外邪干犯,則犯包絡,心不能犯,犯即死矣。


此下有膈膜,與脊脅周回相著,遮蔽濁氣,使不得上熏心肺。


膈膜之下有肝,肝有獨葉者,有二三葉者,其系亦上絡於心包,為血之海,上通於目,下亦無竅。


肝短葉中有膽附焉,膽有汁,藏而不瀉,此喉之一竅也。


施氣運化,熏蒸流行,以成脈絡者如此。


咽至胃長一尺六寸,通謂之咽門。


咽下是膈膜,膈膜之下有胃,盛受飲食,而腐熟之,其左有脾,與胃同膜,而附其上,色如馬肝赤紫,形如刀鐵,聞聲則動,動則磨胃,食乃消化。


胃之左有少腸,後附脊膂,左環回周疊積,其注於回腸者,外附臍上,其盤十六曲,右有大腸,即回腸,當臍左回周疊積而下,亦盤十六曲,廣腸附脊,以受回腸,左環疊積下辟,乃出滓穢之路。


廣腸左側為膀胱,乃津液之腑,五味入胃,其津液上升,精者化為血脈以成骨髓,津液之余,流入下部,得三焦之氣施化,小腸滲出,膀胱滲入,而溲便注泄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8:01 | 只看該作者

內景圖說


凡胃中腐熟水穀,其精氣自胃口之上口曰賁門,傳於肺,肺播於諸脈,其滓穢自胃之下口曰幽門,傳於小腸,至於小腸下口曰闌門,泌別其汁,精者滲出小腸,而滲入膀胱,滓穢之物,轉入大腸,膀胱赤白瑩淨,上無所入之竅,只有下口,其出其入,全假三焦之氣化施行,氣不能化,則閉格不通而為病。


如入氣不化,則水歸大腸而泄瀉;


出氣不化,則閉塞下竅而為癃腫矣。


此咽之一竅,資生氣血,轉化糟粕,而出入者如此。


三焦者,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有名無形,主持諸氣,以象三才,故呼吸升降,水穀腐熟,皆待此通達,與命門相為表裡。


上焦出於胃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傳胃中穀味之精氣於肺,肺播於諸脈,即膻中、氣海所留宗氣是也。


中焦在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為血液,以奉生身,莫貴於此,即腎中動氣,非有非無,如浪花泡影是也。


下焦如瀆,其氣起於胃下脘,別回腸,注於膀胱,主出而不納,即州都之官,氣化則能出者,下焦化之也。


腎有二精所舍也,生於脊膂十四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並而曲附於脊外,有黃脂包裹,裡白外黑,各有帶二條,上條系於心包,下條過屏腎穴,後趨脊骨。


兩腎俱屬水,但一邊屬陰,一邊屬陽,越人謂左為腎,右為命門,非也,命門即在兩腎各一寸五分之間,當一身之中。


《易》所謂:一陽陷於二陰之中。


《內經》曰:七節之旁有小心是也。


名曰命門,是為真君主,乃一身之太極,無形可見,兩腎之中,是其安宅也。


其右旁有一小竅,即三焦之竅穴也。


三焦者,是其臣使之官,稟命而行,周流於五臟六腑之間而不息,名曰相火。


相火者,言如天君無為而治,宰相代天行化。


此先天無形之火,與後天有形之心火不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8:13 | 只看該作者

內景圖說


其左旁有一小竅,乃真陰真水氣也,亦無形,上行夾脊,至腦中,為髓海,泌其律液,注之於脈,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隨相火而潛行於周身,與兩腎所主,後天有形之不不同,但命門無形之火,在兩腎有形之中,為黃庭,故曰五臟之真,惟腎為根。


人之初生受胎,始於任之兆,惟命門之一點先具,而後有腎,則與命門合,二數備,是以腎有兩歧,而命門居其於中也。


由是肝、心、脾、肺,相繼相生,五臟成而百骸備矣。


可見,命門真火者,立命之本,為十二經之主。


腎無此則無以作強,而技巧不出矣;


膀胱無此,則三焦之氣不化,而水道不行矣;


脾胃無此,則不能蒸腐水穀,而五味不出矣:肝膽無此,則將軍無決斷,而謀慮不出矣;


大小腸無此,則變化不行,而二便閉矣;


心無此,則神明昏,而萬事不能應矣。


譬之元宵之鰲山走馬燈。


拜者、舞者、飛者、走者,無一不具也,其中間惟是一火耳,火旺則動速,火微則動緩,火熄則寂然不動。


治病者,的以命門真火為君主,而加意於火之一字,夫既曰立命之門,火乃人身之至寶,何世之養身者,不知保養節欲,而日夜戕賊此火,既病矣。


治病者,不知溫養此火,而日用寒涼,以直滅此火,焉望其有生氣耶?


然命門之火,乃水中之火相依,而永不相離也,火之有餘,緣真水之不足也,毫不敢去火,只補水以配火,壯水之主,以鎮陽光火之不足。


因見水之有餘也,亦不必瀉水,就於水中補火,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所謂原與主者,皆屬先天無形之妙,非曰心為火,而其原在肝,腎為水而其主屬肺,蓋腎、心、脾、肝、肺,皆後天有形之物也,須以無形之火,配無形之水,直探其根本之穴宅而求之,於是為同氣相求,斯易以入也、所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也。


若夫風寒暑濕燥火,六者之入於入身,此客氣也,非主氣也,主氣固,客氣不能入。


今之談醫者,徒知客者除之,慢不加意,於主氣何哉!


縱有言固主氣者,專以脾胃為一身之主,焉知坤土是離火所生,而艮土又屬坎水所生耶!


即為仙為佛、不過克全此火而歸之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8:24 | 只看該作者

陰陽論


陰陽之理,變化無窮,不可盡述。


夫言陰陽者,或指天地,或指氣血,或指乾坤,此對待之體,其實陽統乎陰,天包乎地,血隨乎氣。


故聖人作《易》,於乾則曰,大哉乾元,乃統天,於坤則曰,至哉坤元,乃順承天。


古人善體《易》義,治血必先理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8:39 | 只看該作者

陰陽論


血脫益氣,故有補血,不用四物湯之論,如血虛發熱,立補血湯,一方以黃 一兩為君,當歸四錢為臣,氣藥多而血藥少,使陽生陰長,蓋陽統乎陰,血隨乎氣也。


又如失血暴甚欲絕者,以獨參湯一兩,頓煎服,純用氣藥,斯時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幾微之氣,所當急固,使無形生出有形。


蓋陰陽之妙,原根於無也,故曰無名。


天地之始,生死消長,陰陽之常度,豈人所能損益哉!


聖人裁成天地之化,輔相天地之宜,每寓扶陽抑陰之微權,防未然而治未病也。


然生而老,老而病,病而死,人所不能免,但其間有壽夭長短之差,此歧黃之道所由始,神農嘗藥,按陰陽而分寒熱溫涼、辛甘酸苦鹹之辨。


凡辛甘者屬陽,寒涼者屬陰,溫熱者屬陽,酸苦者屬陰。


陽主生,陰主殺,司命者,欲人遠殺,而就生,甘溫者用之辛熱者用之,使其躋乎。


春風生長之域,一應苦寒者俱不用,不特苦寒不用,至於涼者亦少用,蓋涼者秋氣也,萬物逢秋風不長矣。


或時當夏令,暑邪侵飲,或過食炙爆辛熱而成疾者,暫以苦寒一用,中病即止,終非濟生之品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8:52 | 只看該作者

陰陽論


夫人身之陰陽,相抱而不脫,是以百年有常。


故陽欲上脫,陰下吸之,不能脫也;


陰欲下脫,陽上吸之,不能脫也,故猶天上地下,陰陽之定位。


然地之氣,每交於上,天之氣每交於下,故地天為泰,天地為否。


聖人參贊天地,有轉否為泰之道,如陽氣下陷者,用味薄氣輕之品,若柴胡升麻之類,舉而揚之,使地道左旋,而升於九天之上;


陰氣不降者,用感秋氣肅殺而生,若瞿麥 蓄之類,抑而降之,使天道右旋,而入於九地之下,此東垣補中益氣湯,開萬事無窮之利,不必降也,升清則濁自降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9:03 | 只看該作者

陰陽論


春秋晝夜。


陰陽之門戶。


一歲,春夏為陽,秋冬為陰;


一月,朔後為陽,望後為陰;


一日,晝為陽,夜為陰;


又按十二時。


而分五臟之陰陽。


醫者憑此,以明得病之源,而施治療之木。


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此二至最為緊要。


至者,極也。


陰極生陽,絕處逢生,自無而有陽極生陰,從有而無,陽變陰化之不同也。


若春分秋分,不過從其中平分之耳。


其尤腫者獨在冬至,故《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


閉關二字,須看得廣,觀《月令》云:是月齋戒掩身,以待陰陽之所定,則不止閉市之關矣。


蓋以其乃一陽生復之始,故最重之也。


《經》曰:相火之下,水氣承之;


水位之下,土氣承之;


土位之下,風氣承之;


風位之下,金氣承之;


金位之下,火氣承之;


君火之下,陰精承之;


亢則害,承乃制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9:15 | 只看該作者

陰陽論


如冬至陰盛極,陽生承之,此所謂陰盛亢則害,陽承乃制之。


夏至陽盛極,陰生承之,此所謂陽盛亢則害,陰承乃制之。


然冬至一陽生,當漸向暖和,何為臘月大寒,水雪反盛?


夏至一陰生,當漸向清涼,何為三伏溽暑酷熱反熾乎?


曰:此將來者進,成功者退,隱微之際,未易以明也。


蓋陽伏於下,則逼陰於上,並水氣蒸,而堅冰至也;


陰盛於下,則逼陽於上,井水寒而雷電合也。


今人病面紅、口渴、煩躁、喘咳者,誰不曰火盛之極,抑孰知其為腎中陰寒所逼乎?


以寒涼之藥進而斃者,吾不知其幾矣,冤哉!


朔望分陰陽者,初一日為死魄,陰極陽生。


初三日百 ,十三日而幾望,十五則盈矣。


漸至二十以後,月廓空虛,海水東流,人身氣血亦隨之,女人之經水期月而滿,滿則溢,陰極而少陽生,始能受孕,故望以前屬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9:27 | 只看該作者

陰陽論


陽一而實,陰二而虛,蓋陰之二從陽一所分,故曰秉全體。


月有盈虧,人之初生,純陽無陰,賴其母厥陰乳哺,而陰始生,是以男子至二八而精通,六十四而精已絕,其女子至二七而經始行,四十九而經已絕。


人身之陰只供三十年之受用,可見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況嗜欲者多,節欲者少,故自幼至老,補陰之功,一日不可缺。


此陰字指陰精而育,不是泛言陰血,今之以四物湯補陰者誤也。


王節齋云:水虛成病者十之八九,火虛成病者十之一二,微得其意矣。


褚侍中云:男子陰已耗,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小便道澀如淋,陽已痿而復竭之,則大小便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然陰中有水有火,水虛者固多,火衰者亦不少,未有精泄已虛,而元湯能獨全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9:41 | 只看該作者

陰陽論


況阻陽互為其根,議補陰者,須以陽為主,蓋無陽則陰無以生也。


男子背陽而負陰,女子背陰而負陽,人身劈中,分陽陰左右。


男子右屬火而為氣,左屬水而為血;


女子右屬水而左屬火。


凡人半肢風者,男子多患左,女子多患右,豈非水不能營耶!


有根陰根陽之妙,不窮其根,陰陽或幾乎息矣。


談陰陽者,曰,氣血是也。


詎知火為陽氣之根,水為陰血之根,蓋觀之大地,以日為火之精,故氣隨之,月為水之精,故潮隨之。


然此陰陽水火,又同出一根,朝朝稟行,夜夜復命,周流而不息,相偶而不離。


惟其同出一根,而不相離也,故陰陽又各互為其根,陽根於陰,陰根於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從陽而引陰,從陰而引陽,各求其屬,而窮其根。


世人但知氣血為陰陽,而不知水火為陰陽之根,能知水火為陰陽,而誤認心腎為水火之真,此道之所以不明也。


試觀之天上,金木水火土五星,見在而日月二曜,所以照臨於天地間者,非真陰真陽乎?


人身心肝脾肺腎五行具存,而所以營運於五臟六腑之間者,有無形之相火,行陽二十五度,無形之腎水,行陰二十五度,而其根則原於先天,太甚之真,此所以為真也。


一屬有形,便為後天,而非真矣,非根矣。


謂之根如木之根,而枝葉所由以生者也。


故人之一氣營運升降浮沉者,皆由生氣根於中,而神居之,主陰陽動靜之機,其機動而清靜者,則生化治,若機動而煩擾者,則苛疾作、亦由根之固不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09:52 | 只看該作者

陰陽論


既有真陰真陽,何謂假陰假陽?


此似是而非,多以誤人,如人大熱發躁,口渴舌燥,非陽症乎,視其而色赤,此戴陽也。


切其脈尺弱而無力,寸關豁大而無倫,此系陰盛於下,逼陽於上,假陽之症,以假寒之藥,從其性而折之,頃刻平矣。


如人惡寒身不離復衣,手足厥冷,非陰症乎,視其面色滯,切其脈澀,按之細數而有力,此系假寒之症,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以辛涼之劑,溫而行之,一汗而愈。


凡此皆因真氣之不固,故假者得以亂其真,假陽者不足而示之有餘也,假陰者有餘而示之不足也。


故河間曰:夏熱太甚,林木流津,火極似水也。


冬寒太甚,流水冰堅,陰極似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10:04 | 只看該作者

陰陽論


陰脈有沉有緊有數,仲景統以微細言之,蓋沉必重按,始得緊數,亦在沉細中見,不似陽症浮大而緊數也。


薛氏曰:人知數為熱,不知沉細中見數為寒甚,真陰寒症,脈常有七八至者,但按之無力而數耳,宜深察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10:15 | 只看該作者

陰陽論


有偏陰偏陽者,此氣稟也。


太陽之人,雖冬月身不須棉,口常飲水,色欲無度,大便數日一行,芩、連、梔、柏,恬不知怪。


太陰之人,雖暑月不離復衣,食飲稍涼,便沉腹痛泄瀉,參、朮、薑、桂。


時不絕口,一有欲事,呻吟不已。


此兩等人者,各稟陰陽之一偏者也。


今之為醫者,制為不寒不熱之方,舉世宗之,以為醫中王道,豈知人之受病,以偏得之,用藥以救其偏,故以寒治熱,以熱治寒,此方土之繩墨也。


然而苦寒頻進,而積熱彌熾,辛熱比年,而沉寒益滋者何也?


此不知陰陽之屬也。


《經》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


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


故云寒之不寒,是無水也;


熱之不熱,是無火也。


無水者,壯水之主以鎮陽光;


無火者,益火之原,以消陰翳,達至理於繩墨之外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3:10:27 | 只看該作者

陰陽論


陰陽者,虛名也。


水火者,實體也。


寒熱者,天之淫氣也。


水火者,人之真元也。


淫氣湊疾,可以寒熱藥攻之,真天致病,即以水火之真調之,然不求其屬,投之不入,先天水火,原屬同宮,火以水為主,水以火為原,故取之陰者,火中求水,其精不竭;


取之陽者,水中尋火,其明不熄,斯大寒大熱之病,得其平矣。


至於高世立言之士,猶誤認水火為心腎,無怪乎後人之懵懵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14:58 , Processed in 0.20312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