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論】
世人皆曰水克火,趙氏獨曰水養火。
世人皆曰金生水,趙氏獨曰水生金。
世人皆曰土克水,而趙氏獨於水中補土。
世人皆曰木克土,而趙氏獨曰升木以培土。
若此之論,顛倒拂常,誰則信之?
詎知君相二火,以腎為宮。
水克火者,後天有形之水火也。
水養火者,先天無形之水火也。
海中之金,未出沙土,不經鍛煉、不畏火,不克木,此黃鐘根本。
人之聲音,出自肺金,清濁輕重,丹田所系,不求其原,徒事於肺,抑末也。
今之言補肺者,人參、黃 ;
清肺者,黃芩、麥冬;
斂肺者五味、訶子;
瀉肺者、葶藶、根殼。
病之輕者,豈無一效?
若本源虧損,毫不相干。
蓋肺金之氣,夜臥則歸臟於腎水之中,丹家謂之母藏子宮,子隱母胎。
此一臟名曰嬌臟,畏熱畏寒,腎中有火,則金畏火刑,而不敢歸,腎中無火,則水冷金寒,而不敢歸,或為喘脹,或為咳噦,或為不寐,或為不食,如喪家之狗。
斯時也,欲補土母以益子,喘脹愈甚;
清之瀉之,肺氣日消,死期迫矣。
惟收斂者,僅似有理,然不得其門,從何而入?
《仁齋直指》云:肺出氣也,腎納氣也。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本。
凡咳嗽暴重,動引百骸,自覺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此腎虛不能納氣歸元也。
毋徒事於肺,或壯水之主,或益火之原,火向水中生矣。
若夫土者,從火寄生,即當隨火而補。
然而補火有至妙之理,陽明胃土,隨少陰心火而生,故補胃土者補心火,而歸脾湯一方,又從火之外家益補之,俾木生火,火生土也。
太陰脾土隨少陽相火而生,故補脾土者補相火,而八味丸一方,合水火既濟而蒸腐之,此至理也。
人所不知,蓋混沌之初,一氣而已,何嘗有土?
自天一生水,而水之凝成處始為土,此後天卦仁,艮土居坎,水之次也。
其堅者為石,而最聖者為金,可見水土金,先天之一原也。
又有補子之義,蓋肺為土之子,先補其子,食子不食母之乳,其母不衰,亦見金生土之人。
又有化生之妙,不可不知,甲木戊土所畏,畏其所勝,不得已以已妹嫁之,配為夫婦,此申已化土。
凡化物以龍為主。
其間遇龍則化,不遇龍則不化,張仲景立建中湯。
以建脾土。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芍藥味酸,屬甲木,土曰稼穡,稼穡作甘,甘草味甘,屬已土,酸甘相合,甲已化土。
又如肉桂,蓋桂屬龍火,使助其化也。
仲景立方之妙類如此。
又以見木生土之義,蓋上無定位,旺於四季,四季俱有生理,故及之至於木也者,以其克土。
舉世欲伐之,趙氏以為木藉土生,豈有反克之理?
惟木鬱於下。
故其根下克。
蓋木氣者,乃主生之氣,始於東方,盍不觀之為政者,首重農事,先祀芒神。
芒神者木氣也,春升之氣也,陽氣也,元氣也,胃氣也,同出而異名也。
載培樹木者,雨以潤之,風以散之,日以暄之,使得遂其發生長養之天耳。
及其發達既久,生意已竭,又當斂其主主之氣,而歸於水土之中,以為來春發生之本,此天地春生冬藏之義也,焉有伐之之理?
東垣《脾胃論》中,用升柴以疏木氣,諄諄言之詳也。
申明五行之妙用,專重水火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