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針灸逢源】

 關閉 [複製鏈接]
161#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1:34 | 只看該作者

素問生氣通天論


氣血俱亂。故為薄厥)


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縱緩不收。若難為容止)


汗出偏沮。(濕也)


使人偏枯(身常汗出半邊者。


氣血有所偏沮。久則營氣不固。營氣失守。故為偏枯。即半身不遂也)


汗出見濕乃生痤痱(音鋤沸○汗出則玄府辟若濕留膚腠。甚者為痤。微者為痱。痤小癤也。


痱癮疹也)


高梁(膏粱同)


之變足主大丁(疔同)


受如持虛(足能也。


膏梁美食。內多滯熱其變能生大疔。感發最易。


如持空器以受物也)


勞汗當風。寒薄為 。(音渣)


郁乃痤(形勞汗出。淒風寒氣薄之。


液凝於膚腠為 。即粉刺也。


若鬱而稍重乃或痤)


陽氣者。


精則養神。柔則養筋(內化精微養於神。外為津液柔於筋)


開闔不得。寒氣從之。


乃生大僂(音呂○開謂皮膚。發泄。闔謂玄府封閉。若為寒所襲陽氣受傷。不能柔筋。形為僂俯矣)


陷脈為 (音陋)


留連肉腠(寒氣自筋絡而陷入脈中。發為瘍 。留結腠理)


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寒氣流於經俞氣化薄於臟腑則為恐畏驚駭。


此陽氣被傷不能養神也)


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營行脈中。邪氣陷脈則不順而逆於肉理。血鬱熱聚。故為癰腫)


魄汗未盡形弱而氣榮。穴俞已閉。發為風瘧(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1:47 | 只看該作者

素問生氣通天論


陰也。


汗由陰液。故曰魄汗。汗出未止。形弱氣消風寒。薄之。


穴俞隨閉。邪留為瘧。


以所病在風。故名風瘧)


故風者。


百病之始也。


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


此因時之序也(清靜之道在因四時之氣序。


而為調攝)


是以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風搖木勝。即病者為外感。若邪氣留連日久。剋制脾土。故為洞泄)


夏傷於暑。秋為 瘧(暑邪伏而不發。延至秋涼外束。則寒熱交爭而為 瘧)


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濕土用事於長夏之未。故秋傷於濕也。


然秋氣通於肺。濕鬱成熱。則氣逆而為咳嗽。濕傷筋。筋弛長則為痿。陽不能勝濕則為厥)


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冬傷寒邪不即病者寒毒藏於陰分。至春時陽氣上升。則變為溫病)


四時之氣更傷五臟(風暑寒濕迭相勝負。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之和也。


然五臟內隱陰氣也惟內不守。


而後骨邪得以犯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2:00 | 只看該作者

素問金匱真言論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合夜至雞鳴。天之陰。 也。


自酉時日入地中為夜。天之陰也。


然於陰陽之中。復有陰陽如此)


故人亦應之。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


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


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


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4#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2:13 | 只看該作者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陰陽者。


天地之道也。


(天生於動。地生於靜)


萬物之綱紀(總之為綱周之為紀)


變化之父母(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皆陰陽之所生。故為父母)


生殺之本始(本根本。始終始也)


神明之府也(神。變化不測也。


明。三光著象也。


府所以藏物也。


神明出於陰陽故陰陽為神明之府)


治病必求於本(天地萬物變化生殺而神明者皆本於陰陽。病所從生。皆不外陰陽二氣。


或本於陰。


或本於陽。必求其故而施治也)


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不獨立。必得陰而後成。


如陽和發生。雨露長養。是陽生陰長也。


陰不自專。必因陽而後行。


如寒列閉藏。風霜肅殺。是陽殺陰藏也)


陽化氣(陽動而散)


陰成形(陰靜而疑)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


寒氣生濁。熱氣生清(寒氣疑滯故生濁陰熱氣升散。故生清陽)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 脹(清陽陷於下而不能升。故為飧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5#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2:24 | 只看該作者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濁陰逆於上而不能降。故為 脹。由膻中不化氣。胸膈滿也)


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陰陽相反。清濁易位。則為逆。順則為從也)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


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天地者。


陰陽之形體也。


云雨者。


天地之精氣也。


陰在下為精。即水也精升則化為氣。陽在上者為氣。即云也。


氣降則化為精。故又曰雨出地氣。云出天氣。出通也)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陽主外。陰主內)


水為陰火為陽(人身之水火)


陽為氣陰為味(藥食氣味)


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形食味。故味歸形。氣生形。故形歸氣。精食氣。故氣歸精。化生精故精歸化)


精食氣形食味(氣和精生。味和形長)


化生精。氣生形(精生於運化之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6#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2:37 | 只看該作者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形生於無形之氣○前言精歸化者。


未化之前由精為化也。


此言化生精者。


既化之後。由化生精也)


味傷形。氣傷精(味太過則偏勝故傷形氣有餘。便是火。故傷精)


精化為氣(元氣由精而化)


氣傷於味(食傷則氣怠)


陰味出下竅(味有質故下流)


陽氣出上竅(氣無形故上達)


味濃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濃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為陰氣為陽)


味濃則泄。薄則通(味濃者能泄於下味薄者能通利)


氣薄則發泄。濃則發熱(氣薄者能發散。氣濃者能發熱)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已必衰。少已必壯)


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火即氣也。


火壯則耗散元氣。故壯火食氣少火則生長元氣。故氣食少火)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此言正味之陰陽)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陽偏勝之為病)


重寒則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7#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2:50 | 只看該作者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重熱則寒(物極則變)


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


氣傷形也(氣先病而傷及於形)


先腫而後痛者。


形傷氣也(形先病而傷及於氣)


風勝則動(振掉搖動之病)


熱勝則腫(丹毒癰腫之病)


燥勝則干(津液枯涸。內外干澀之病)


寒勝則浮(寒勝則陽氣不運。故脹滿虛浮)


濕勝則濡瀉(士不能制水。故為注泄○濡音如。濕滯也)


喜怒傷氣(言喜怒則悲憂恐同矣)


寒暑傷形(言寒暑則燥濕風同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3:01 | 只看該作者

陰陽別論


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二陽。陽明也。


胃與心。母子也。


人之情欲。本內傷精外傷形。皆能病及於胃。


此二陽之病。所以發心脾也。


不得隱曲。陽道衰也。


不月。 月事不下也○隱曲。隱蔽委曲之事。


又俯首謂之隱鞠躬謂之曲)


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


死不治(傳。日久傳變也。


風木氣也。


消枯瘦也。


肝木乘脾。


而肌肉日見消謂。名曰風消。肺受火邪息氣不利而奔迫。名曰息奔。由精虧於下。敗及五臟。皆不治之證)


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 (三陽。太陽也。


膀胱水化。小腸火化。故為病發寒熱。火病則糜爛為癰。水病則凝結為腫。故或在下部為癰腫也。


熱勝則痿寒勝則厥。寒熱爭則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3:12 | 只看該作者

陰陽別論


音淵。酸疼也)


其傳為索澤。其傳為頹疝(膀胱小腸主津液。津枯而色澤消索○索澤吳氏改索睪。注曰索引也。


睪腎丸也頹疝。腎丸大而不疼。言三陽為病。


或傳為痛引腎丸。


或傳為頹疝又曰痛者為火為小腸。不痛者為水為膀胱)


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一陽。少陽也。


三焦膽二經皆有相火。壯火食氣傷肺。故少氣善咳。大腸燥金受克。故善泄也)


其傳為心掣其傳為膈(心為君火。


而相火上炎。則同氣相求。邪歸於心。心動而若有所引。名曰心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3:24 | 只看該作者

陰陽別論


火結於內。上焦不行。下脘不通。隔塞於中。名曰隔也)


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二陽。胃大腸也。


一陰。肝心主也。


心主為火。肝為風。風火相搏。故驚駭。背痛者。


手足陽明之筋皆爽脊也。


噫噯氣也。


欠呵欠也。


是皆風火逆而為病。故名風厥○吳注作一陰發病)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二陰心腎也。


一陽。三焦膽也。


心腎俱病。則水火不交。三焦病。則上下不行。故脹滿善氣善氣。氣逆也)


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三陽。小腸膀胱。三陰。脾肺也。


小腸經行手主液膀胱經行足主筋。脾主四肢。肺主諸氣。四經俱病如此。痿易者。


痿弱變常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1#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3:37 | 只看該作者

素問靈蘭秘典論


心者。


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心為一身之主)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與心皆居隔上。 故曰相傅。肺主氣。氣調則榮衛。臟腑無所不治。故曰治節出焉)


肝者將軍之官。謀膚出焉(肝性急而志怒。故為將軍之官。木主發生故為謀膚所出)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性剛直。為中正之官。主決斷)


膻中者。


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膻中亦名氣海。主化氣而承治節宣神明者也。


是行君相之令。故曰臣使。然膻中氣舒則喜樂。氣不舒則悲愁故為喜樂所出。膻中。即包絡也)


脾胃者。


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主運化。胃司受納。故為倉廩之官。脾胃和則知五味。不和則諸物無味。故曰五味出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3:50 | 只看該作者

素問靈蘭秘典論


大腸者。


傳道之官。變化出焉(主出糟粕)


小腸者。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居胃之下。受盛水穀。釐清濁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


腎者。


作強之官。伎(技同)


巧出焉腎臟精。精盛形成。則作用強力。水能化。生萬物。故出伎巧)


三焦者。


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通也。


瀆水道也。


上焦不治水溢高原。中焦不治。水停中脘。下焦不治。水蓄膀胱。三焦氣治。則水道刺)


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三焦水液俱出膀胱是為都會之地。津液所藏。膀胱有下口而無上口。津液之入者為水。 水之化者由氣。有化而入。


而後有出。是謂氣化則能出矣。


入氣不化。則水歸大腸而為泄瀉。出氣不化。則閉塞下竅而為癃腫)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4:02 | 只看該作者

素問六節藏象論


天食人以五氣(吳注風氣入肝。暑氣入心。濕氣入脾。燥氣入肺。寒氣入腎。當其不亢不害。則能養人矣)


地食人以五味(酸苦甘辛鹹)


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心肺得受天氣。入通五臟。生五色而發音聲)


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五味各有所藏。五臟則以之養。


而氣從矣)


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氣得乎味。味以養氣。為陰陽。和而化生津液。相以成精。精充而神自生矣)


心者。


生之本(心屬陽。陽主生。萬物系之以存亡)


神之變也(心藏神變化由之)


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心主血脈。血足則面容光彩。脈絡滿盈)


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心王於夏氣合太陽)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肺主氣而藏魄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肺主身之皮毛)


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肺王於秋。


以太陰之氣而居陽分故為陽中之太陰)


腎者。


主蟄封藏之本(腎藏志主閉藏精之處也(藏精)


其華在發(腎主腦髓)


其充在骨(腎合骨也)


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腎王於冬又為陰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4#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4:15 | 只看該作者

素問六節藏象論


肝者。


罷(炎同)


極之本(肝主筋。運動過勞。筋必罷極)


魂之居也(肝藏魂)


其華在爪。其充在筋(爪者筋之余)


以生血氣(肝屬木主於春為發生之始)


其味酸。其色蒼。


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肝位居東。故為陽)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


倉廩之本。 (盛受水穀)


營之居也(營出中焦)


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


其華在唇四白(唇者脾之榮)


其充在肌肉(肌肉脾之合)


其味甘。其色黃。


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此總結六腑)


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膽能通達陰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5#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4:27 | 只看該作者

素問五臟生成論


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


皆不死也。


(面黃為有胃氣)


面青目赤。 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無黃色。則胃氣已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4:41 | 只看該作者

素問五臟別論


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子宮也)


此六者。


地氣之所生也。


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 名曰奇恆之府(主藏蓄陰精。與他府之傳化者為異)


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


此五者。


天氣之所生也。


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


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府。


此不能久留。輸寫者也(轉輸運動)


魄門亦為五臟使水穀不得久藏(肺藏魄而主氣。大腸通肺故肛門日魄門。使為之傳送也)


所謂五臟者。


藏精氣而不瀉也。


故滿而不能實(精氣質清。故有充滿而無積實)


六腑者。


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水穀質濁。故實則傳化。不能滿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7#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4:52 | 只看該作者

素問異法方宜論


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者地勢使然也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


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


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山海經曰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為針。即砭石也)


故砭石者。


亦從東方來。 (來起見也。


西方者。


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


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5:05 | 只看該作者

素問異法方宜論


其民不衣而褐荐。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


亦從西方來北方者。


天地所閉藏之域也。


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 。(音泄艾火燒灼)


故灸 者。


亦從北方來。南方者。


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


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 (腐同)


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5:18 | 只看該作者

素問異法方宜論


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


亦從南方來。中央者。


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導引。謂搖筋骨動支節。按謂捏按皮肉蹺謂捷舉手足。)


故導引按蹺者。


亦從中央出也。


故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


而病皆愈者。


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樓主| 發表於 2013-1-3 19:15:31 | 只看該作者

素問診要經終論

 

正月二月


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方。正也。


言天地氣正發生其萬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4 03:28 , Processed in 0.35937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