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136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2:5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80


其用又細微纖弱。


則不得自用。


則必勵其德。


而戒其危。


如履之履虎尾。


其所處已危耳。


因多危而自勵。


難處而自礪。


則孚遯尾之義。


而後可免于災厲。


故曰勿用有攸往。


勿用作一句亦可。


言初六柔弱危疑不可用。


正如乾初九之辭。


而所謂用。


指行動言。


有攸往者。


行動之所著也。


勿用有攸往。


即不可以行之意。


言背爻位之德也。


爻位皆陰主降。


今在極地。


更何往乎。


雖望上之四陽。


冀其提挈。


而以升降道異。


剛柔德殊。


不得所合。


則不得志于行動。


故勿用有攸往。


往字對來言。


即往復也。


往為進。


來為退。


遯者退也。


既以遯稱。


其不宜進可知。


況所處者下。


所憑者尾。


所遵者降。


所志者退。


無一不與行進相悖。


則唯有順艮止之義。


依尾厲之戒。


而法乾之勿用。


以圖少安而已。


此初六爻辭之旨。


亦全卦見用之初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3:0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81


象曰。


遯尾之厲。


不往何災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以初六既本艮止之用。


而自遯。


雖有危厲之害。


而因自勵。


以戒其行止。


不求前進。


既無災可言。


以初六六二。


本柔德而善順承。


因靜止而自退避。


既不志于進行。


則雖履險不危。


居下不辱。


是所謂災危。


實由進行召之。


不進而退。


不行而止。


則災亦不加。


厲亦自解。


蓋卦外互無妄。


初六正如無妄之災。


必由妄致之。


不妄則災亦不至。


由是言之。


天道吉凶。


人道趨避。


各有其用。


非謂災害不易免。


而時運不可回也。


況遯以退止為本。


退則與人無爭。


止則與物無迕。


依柔道以自保。


順時義以自藏。


則雖遇危難之時。


逢是非之地。


潔已有術。


處世得宜。


更何患乎窮。


窮則生變。


天之道也。


變以求通。


人之道也。


自六二至九四又互巽卦。


更有巽順之用。


合上卦為姤。


別有遇合之期。


此六二以上爻辭漸為吉也。


初二爻本屬地道。


非關人事。


而人處之。


宜秉地之厚載。


坤之靜順。


無論何卦皆然。


而為陰爻者。


則更要。


以陰爻原為坤體也。


至遯初二爻尤昭著焉。


則以全卦僅此二爻為柔也。


地道無成代終。


坤德順承有守。


此為各柔爻同貴之義。


而遯卦則愈覺其重要。


遯之為遯。


即由是成用也。


君子因遯之柔。


辨于勇退之方。


明于知止之訓。


則無時不賴坤靜艮止之用。


以成其亨小利貞之占。


則雖有遯尾厲災之嫌。


而以止而不進。


守而不行。


終得免其害。


而獲于安貞之吉矣。


讀者宜細思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3:2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82


六二。


執之。


用黃牛之。


革莫之勝說。


宣聖講義此遯六二爻辭也。


六二居內卦正位。


即坤之六二。


而遯則以艮在下。


坤艮在後天有同用。


以五行皆屬土。


而卦位成相對。


是艮六二亦猶坤六二爻。


不過艮用為止。


止則有?留之意。


保持之情。


故爻辭云執之。


詩所謂縶之維之是也。


言君子互相留止。


不予放行。


而與執持之。


以共進退。


正如隨卦辭。


拘係之之義。


由爻言。


則陰陽相牽引。


如琥珀拾芥。


磁石吸鐵。


皆相吸引。


而若挽牽。


以六二得正位。


志在于上九五協。


乃有執係之象。


黃牛之革。


本坤之用。


黃為土色。


牛為土畜。


而用革者。


陰柔在內。


欲得陽剛護其外。


如女子在位。


欲得傑士衛其表。


革者表也。


韌而不剛。


柔而有力。


用以相維。


明六二之用。


非能剛也。


而企乎剛。


非合于陽也。


而慕乎陽。


此志之所存。


意之所發也。


且以革取澤火合。


二卦皆女。


合則變陽。


亦猶皮革之韌。


非真剛也。


而革有改革之義。


六二欲以陰變陽。


陽不與從。


則其合也。


猶皮毛之表。


非中誠相與。


而以位正時宜。


人莫之敢違。


則相與面從。


以暫止。


此下所謂莫之勝說也。


說一作脫。


以不得自脫離也。


莫之勝說。


即言六二勢盛。


留者不克自遯。


且莫勝。


猶不克也。


而說字亦作言說。


或悅懌解。


謂陰柔相持。


不可究詰。


非比光明正大之挽留。


則其設計必巧。


用意必工。


措施必委折。


無非儘陰謀譎策之長。


有不可勝言者也。


若為悅懌。


則陽剛不與。


陰柔和。


君子不與小人近。


雖有多方牽挽之力。


不能動其樂易之心。


雖處委曲求全之時。


不得發其悅服之感。


此謂以力屈人者。


力不勝可也。


心悅誠服。


則不得也。


故莫之勝說。


猶莫勝。


亦莫悅耳。


總之遯之為道。


剛柔各殊。


進退各別。


六二以陰得位。


雖志在挽留君子。


君子不與苟同。


而勢逼形禁。


不許逕脫。


則姑予委蛇。


以待時而自退。


此皆由志不能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3:3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83


象曰。


執用黃牛。


固志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遯卦之用。


陽以退為志。


陰以進為志。


兩者不同。


各有其志。


六二陰得正位。


志欲用陽以同進。


故有執用黃牛之革之喻。


明其志之堅。


而留之切也。


而在被留之陽。


則時不我與。


地不我宜。


彼雖有牛革之執。


我一時莫勝以自脫。


而其志仍固。


去之必決也。


是六二之象。


實由二者志之不同。


而得其辭。


故釋曰固志也。


言固其所志。


而一則志進。


一則志且退。


且固有堅固之義。


言留者志堅。


去者志亦固焉。


因牛革之執。


雖具禮而乖乎情。


則六二之留。


實憑勢而迫于力。


勢力可用。


而志不可奪。


是固志者。


正以明君子之志必固。


而見旅進旅退之非。


宜以遯本陽自遯為用。


君子鑒于乘時自退。


而于六二。


則欲退不能。


欲留不可。


則唯先順其勢以暫止。


而更砥礪其志以求全。


此一志字。


實君子明時順變之所貴。


不獨言六二在位者之志切牽挽也。


蓋以遯當陽方盛之時。


陰尚欲假以俱濟。


志之相慕。


固有必然。


而陽則以時之已非。


道之將晦。


與其強止。


而仍不克久存。


與其待他日之驅逐。


而終受其屈辱。


不如及早退避。


以保其清高。


則所謂君子之志也。


志既不移。


則暫留毋礙于遯。


此六二之莫脫。


不足為君子之羞。


而更因其維縶之情。


愈可固我之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3:5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84


九三。


係遯。


有疾厲。


畜臣妾吉。


宣聖講義此遯九三爻辭也。


九三艮之上爻。


為人爻之一。


而與九四相接。


九五相比。


皆剛也。


是猶乾之九三重剛失中之象。


而以下聯初六六二兩陰爻。


則與乾九三不同。


在艮上爻。


以一陽覆二陰。


如日月照臨。


陽光下被。


是為艮德所見。


艮以止為用。


如山之峙立。


而巍峨可觀。


如塔之凌空。


而覆翼有物。


而在遯者異是。


以上有乾之陽也。


在象言之。


山上接天。


則查冥莫可究詰。


塔高出雲。


則氤氳若不清明。


此爻辭稱其為係遯。


有疾厲也。


係者。


連續不斷。


而在高。


則有展轉下墜之虞。


遯而曰係。


則由喬木以入幽谷。


連峰巒以傾深淵。


其勢迫而情危。


其行忽而變速。


故有疾厲之占。


為其不能和安也。


疾。


病也。


又速急也。


又兼嫉妒之義。


厲害也。


又危迫也。


又兼甚亟之意。


而更有如乾九三之若厲。


包勵或礪言。


以有疾害危迫之虞。


則當具砥礪彧勉勵之志。


為重剛固賅此數義也。


陰陽不得其平。


剛柔不底于和。


則疾害自生。


亦由乾九三原有咎戾。


以乾惕乃免耳。


既不和平。


則難齊一。


九三上剛下柔。


各趨極端。


不肯自協。


雖志求諧合。


而數難齊。


情欲牽連。


而道不一。


此雖有合。


非真合也。


雖為眷屬。


非能平也。


故比于畜臣妾。


臣妾乃備使令。


供執役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4:1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85


九三以陽畜陰。


亦如大小畜。


而陰盛于下。


陽強于上。


遂成畜臣妾之象。


以順乎情勢。


得其時用。


故占吉。


謂九三之用止于此耳。


雖若有畜。


其德不大。


若有合。


其用不充。


則以艮止之情。


牽于乾健之勢。


而加以陰柔浸長。


剛不克與爭。


故在爻為得時。


在卦為失勢。


合而論之。


則雖有為亦小。


有成亦微。


總不外乎二者不能平和。


徒苟合于一時。


暫交于上下而已。


此所以稱為係遯耳。


係與六二之執。


正相對。


六二陰留陽。


則為執。


九三陽留陰。


則曰係。


係而繼之以遯。


明其留而不可久。


合而不克齊。


不過如臣妾之事主人。


備一時之役使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4:3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86


象曰。


係遯之厲。


有疾憊也。


畜臣妾吉。


不可大事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係遯固欲止不可。


欲離不能。


或行或留。


時迎時拒。


則其所至。


必有危災。


而其所召。


將成疾憊。


為九三剛與柔難協。


猶人身陰陽不調。


氣血不暢。


強弱相形。


內外失志。


則在天為疾。


在己為憊。


疾指六淫言。


以邪乘隙犯正也。


憊指五志言。


以精不勝其勞也。


即猶外感與內傷之意。


氣之不固。


則外邪易侵。


血之不充。


則內體易困。


正如九三。


上重剛。


而下重柔。


陽上孚。


則下不充。


陰內襲。


則中易敗。


而有類于係之與遯。


一止一行。


一留一逐。


兩情不相得。


兩志不相投。


陰陽交爭。


而先潰其本。


升降悖道。


而自撤其防。


則危害之來無時。


而疾憊之生有自。


此象辭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示人道之宜先自保也。


嚴則足衛其身。


不惡則足息其害。


而九三以爻位之故。


時勢之難。


不克全依象辭之戒。


遂徬徨于係與遯之間。


去留皆不能決。


而使外患以入。


內志以搖。


此九三之所占。


君子當鑒而早謀之也。


畜臣妾吉。


乃一時之合。


細微之得。


故曰不可大事。


蓋以遯全卦。


時已不固。


無可作為。


九三雖有姑與周旋之心。


仍不能有始終和好之志。


則其所得必僅。


所成必微。


乃喻以畜臣妾耳。


然畜臣妾。


亦本爻象。


陰陽相慕。


而情不齊。


剛柔交需。


而志不一。


艮以一陽覆二陰。


本如主之俯其隨從。


強之庇其卑弱。


而更以乾乘其上。


陽剛過多。


兩者不平。


則猶得臣妾之侍奉而已。


以其時地所合。


故占為吉。


而不可推于大事也。


則猶在宜遯之時。


雖以眾人之牽挽。


仍不可作久留之計。


此係遯二字連續各著其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4:5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87


九四。


好遯。


君子吉。


小人否。


宣聖講義此遯卦九四爻辭也。


九四在外卦。


與九三同屬中爻。


人道所寄。


遯本以遯為志。


在下卦者。


又因二陰得勢。


欲遯不易。


虛與周旋。


神離貌合。


是遯而不克遯。


徒成不即不離之象。


求遯而不能遯。


乃見半推半就之情。


雖為遯而非好遯也。


唯九四則不然。


既在外卦。


秉乾之剛。


無累于物。


因陽之上。


無繫于陰。


故曰好遯。


猶曰最好遯之時。


好。


善也。


克也。


志所欲而得償也。


心所求而自信其意也。


好雖有上去二音。


義原相似。


蓋美好也。


則行止自如。


善欲也。


則進退任意。


言當九四之遯。


為恰好之時。


亦心好之也。


因所好而進行之。


則其恰好可知。


因所好而果得之。


則其得志可見。


此好遯者。


在己為愛欲。


在事為美善。


二者兼賅。


故曰好遯。


內無所?。


外無所牽。


安舒以行。


樂易以去。


皆君子之志也。


故占曰君子吉也。


小人否者。


謂君子本志于遯。


得其好遯之時。


是猶求仁得仁之意。


若小人則反是。


以志于進。


而不遑顧其後。


希于用。


而不知擇其宜。


一味干祿。


何以用遯之道哉。


此君子克孚好遯之稱。


而小人否也。


小人因陰之漸長。


方幸其志得意滿。


?思及時而遯乎。


方企于乘時固位。


?知急流勇退乎。


此小人不克孚好遯之吉。


不獨時位使之。


人之情志。


亦自殊也。


易以君子為則。


遯之為遯。


實由君子所行得名。


君子人道之大則。


三四爻人道終始。


而九四尤為人事根基。


此好遯。


唯君子占其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5:1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88


象曰。


君子好遯。


小人否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君子以遯為志。


故孚好遯之吉也。


小人不志于遯。


故不得占其吉。


此否字。


一則明小人之不克遯。


雖當好遯之時。


而無好遯之志。


一則以君子因好遯占吉。


小人則不然。


否有是否。


與否泰二義。


否與泰反。


天在地上為否。


言其塞也。


不亨也。


小人否。


正由其不能孚亨利之德。


遯彖辭所謂亨小利貞者。


皆指君子言。


小人則不克也。


故九四明指出小人否。


以見小人不得有亨利之占。


不獨九四一爻也。


全卦皆然。


然全卦以柔浸長。


為小人得志之象。


則小人亦有亨利。


不過其亨利者。


在物不在道。


在人不在德。


在一時不在久遠。


而皆與君子反。


君子雖吝于物。


而豐于道。


雖屈于勢。


而申于德。


雖滯于一時。


而能通達于久遠。


此彖辭有亨小利貞之占。


而九四有好遯之吉也。


易辭爻與彖。


或同或異。


而其利害。


恒視爻位之宜。


全卦主爻外皆為客。


以爻中有互卦。


有變象。


如九四以互卦否。


為巽之上。


乾之中。


合則為姤。


姤者遇也。


剛遇柔也。


剛柔相遇不相得。


其下為陰。


陽失其本。


不得不退。


此所以稱為好遯也。


以變象言。


九四為外卦之始。


變則反而居下。


而其下復為上。


則成大畜與大壯之象。


大畜有畜以成其道。


大壯有為以致其功。


此皆九四因變而可冀者也。


故有好遯之吉。


吉即指其能畜且壯也。


畜以育之。


壯以大之。


皆必先培其中。


充實其內。


九四好遯。


正為求其培而充之也。


如冬月之陽。


待春而後發。


季夏之陰待秋而後成。


皆利用其遯于先也。


遯以為退。


止以為行。


此九四之好遯。


乃君子之所志。


而終孚其吉占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5:3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89


九五。


嘉遯。


貞吉。


宣聖講義此遯九五爻辭也。


九五居外卦之中。


係乾卦九五正位。


位尊時宜。


有如君王君臨天下之象。


而其下卦為艮。


六二為內正位。


陰內陽外。


有類于否。


天地之德悖行。


剛柔之情逆趨。


遂成上下相違。


內外難一之象。


是以仍不能免于遯耳。


然其位正時宜。


雖不克大行。


而有所守。


故稱嘉遯。


而占貞吉。


謂其內與六二應。


而自降心。


以反求諸己。


乘剛而不自恃。


則能柔克。


卒葆其貞。


在上而能自卑。


則可退休。


以孚于吉。


此嘉遯貞吉。


實由九五之善審時也。


嘉猶佳也。


好也。


悅也。


喜慕也。


發乎情者見其行。


存乎中者徵諸表。


九五得六二以為助。


因柔以育剛。


藉陰以涵陽。


兩情相通。


而不忍拂其下。


居中為守。


而終協濟于行。


此所以稱嘉而卒成遯之道也。


嘉則中心悅慕。


而非面從之情。


遯則終始退休。


而有從容中道之象。


蓋不外能貞為守耳。


在卦德。


乾健能行。


而今則反求其止。


在卦用。


陽剛善進。


而今則轉期于潛。


故當在位乘時。


不獨不希于升騰。


且先志于下降。


不獨不務于進取。


且更蘄其退藏。


斯以外卦而占貞吉也。


內貞外悔。


卦之常例。


陽本志于行。


今則求其止。


此所以外卦而用內卦之德。


且獲吉占焉。


天道周行。


終則有始。


外轉而內。


是變遯而為大壯。


或大畜也。


故遯之道以全。


而卦之用且大。


雖一時遂其退止之志。


而將來能企于進展之功。


則以九五善于用時。


既明天道往復之幾。


乃辨人事行藏之道。


以乾而從艮。


以九五而應六二之行。


遯之大成。


即于此爻足見之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5:5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90


象曰。


嘉遯貞吉。


以正志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九五以正位主外。


而其志反求諸內。


故曰正志。


言嘉遯貞吉。


以九五志于得下之和。


而後孚其占。


則由卦爻陽升陰降。


六二本陰。


而九五則陽。


升降背馳。


內外仍乖。


今九五順以就下。


是體天地之德。


孚陰陽之道。


上而自下。


尊而自卑。


剛而自柔。


陽而自陰。


則契夫道行。


而應夫地天交泰之例。


是故以正志稱之。


謂能反于正。


為其志也。


貞正也。


爻辭貞吉。


釋文繹為正志。


亦有數義。


一則由九五陽以就陰。


亨以成貞。


自反于正也。


一則九五順六二正位以為志。


上下正位。


合見于行。


而成其貞正之志也。


一則嘉遯。


遯而不失所守。


嘉而不乖其類。


是因九五而正其志。


志猶心思。


心思不邪。


則行止皆孚于道。


故喜遯而能不失九五之正位也。


一則貞吉。


以乾兼四德。


元亨主外。


今九五以外卦而用內之貞利。


是貞利即足成全卦之用。


故彖辭有亨小利貞之占。


而其象徵于九五。


則以九五善于用時。


不以亨而先貞。


不企行而務止。


此貞吉之稱。


即九五之正志。


亦遯卦之正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6:1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91


夫遯之大用。


在乾能成艮之德。


剛能伸柔。


陽能育陰。


俾內卦初二兩爻之陰。


不受上四爻陽迫脅。


而更得其提攜成就。


以達于坤。


此艮之道。


在因乾以紹坤。


而乾之道。


在藉艮以協坤。


二者皆志于成坤。


故有貞吉之稱。


貞者坤之至德。


遯本無坤。


而賴二卦合德。


以同化于坤。


是即遯之大用。


亦即九五之大用也。


在時言。


六月為遯。


陰雖漸長。


未至于秋。


必歷七八九三月。


方成坤令。


陰道始全。


母德始備。


故在夏末。


陽雖盛不足以傷陰。


正以天道方滋育陰氣。


成全陰用。


此即乾艮合化。


以培固下之二陰。


亦遯卦之象也。


而在他爻。


尚不免有爭妒迫脅之嫌。


唯至九五。


則反棄升騰進取之本能。


求合于退止潛藏之時用。


乃不以亨小之道。


而蔑其利貞之占。


斯九五反以貞稱。


而釋文則指為正志。


亦猶曰此正九五之志也。


正遯卦之志也。


其志維何。


即自退休。


以讓坤道之舒展人道。


則象所謂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為乾不與坤爭。


亦不與混同。


退避之。


即以成全之也。


故曰嘉遯。


謂心慕乎遯。


而不戀于位。


故曰貞吉。


謂行志乎貞。


而不希乎亨。


此在己為有守。


在物為知幾。


有守則不困。


知幾則不辱。


不困不辱。


君子之所志也。


而不外乎自反焉。


故九五之行。


貴在能反以就于艮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6:3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92


上九。


肥遯。


無不利。


宣聖講義此遯上九爻辭也。


上九居全卦之上。


為六爻之極。


亦即乾之上九。


在乾為亢龍有悔。


而遯則反占肥遯無不利。


則以下為艮。


天德從山。


乾道就艮。


上而能下。


剛而能柔。


故與乾上九異也。


肥者豐裕寬厚之意。


俗稱富厚曰肥。


言如畜之肥壯也。


在遯以豚豕奔突為象。


肥遯即豚豕豢成肥美之時。


亦即遯卦大用告終之日。


人之養尊處優。


猶豕之豢育肥大。


雖豕之肥為食肉。


人之肥為食德。


二者不同。


而其志在肥。


則一也。


蓋位者為成其尊。


祿者為遂其富。


隱居則安逸快志。


閒處則恬淡忘憂。


心廣則體胖。


身安則神悅。


故養生有大小。


育德有廣狹。


安富尊榮。


為有勢位者之所圖。


輕清舒適。


為無求嗜者之所樂。


遯之上九。


則兼有之。


蓋言其位已極崇高。


言其用已瀕虛幻。


窮則必變。


在廟廊者必趨山林。


往則必復。


離塵緣者必履曠遠。


心無所係。


身無所罣。


來去自如。


動定隨意。


則焉得而不肥哉。


肥遯者。


遯之至快適而美。


滿者也。


天下何思何慮。


任所之而皆利。


心志何欲何求。


視所至而咸宜。


故有無不利之占。


謂上九之遯已極。


且變而成大壯矣。


肥與壯一義。


在前數爻。


時或有拘束之憂。


地或逢難阻之苦。


是雖遯而不獲自如。


雖留而更多屈辱。


皆不克如上九之自在自得。


故不能以肥稱。


肥猶闊也。


廣極天下。


高窮天上。


任吾來至。


無罣無?。


仍謂為肥。


乃占無不利。


與蠱之上九。


高尚其事者。


又更進焉。


與大畜之上九何天之衢者。


乃相近也。


皆以本乾健之德。


合艮止之道。


能行能止。


可升可下。


無不如意。


艮以止稱。


極則為行之利。


乾以健言。


極則成順之用。


是遯之上九。


反以遯而無不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6:5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93


象曰。


肥遯無不利。


無所疑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疑字與坤卦陰疑于陽疑字同義。


包有擬礙之意。


言遯上九已臨極地。


陽升陰降。


兩不相涉。


既無擬議之嫌。


亦無滯礙之慮。


而去往自然。


行止自得。


無疑于心。


無憂于事。


此所以占無不利也。


蓋遯卦以退為志。


以去為旨。


在前各爻。


尚難任意退休。


隨心去住。


乃有執留之語。


好否之辭。


至上九則地位已高。


時日已極。


下卦兩陰。


離以日遠。


升降既別。


遇合更難。


故上九從容來去。


毫無障?。


以遂成遯世之志。


不復有憂疑生于心身也。


人之悠然無拘。


夷然無患。


則何求不得。


何欲不遂。


此上九之稱肥。


謂其行止綽綽然有餘裕也。


心身安貼。


外見于形。


則肥之言體胖。


正如豚豕之無思無為。


更何疑哉。


上九肥字。


與九四之疾憊恰相對。


九四居中與兩陰近。


牽係煩苦。


如人之憂勞畏懼。


形疲而神病。


此爻辭稱其有疾也。


上九則與之反。


故爻辭稱為肥。


肥則無病。


且中心坦然。


無所牽掛。


自能行見其利。


止見其安。


安利寬舒。


此所以為肥遯。


而與大壯且相應也。


初六遯尾。


言其細也。


稚也。


狹也。


不足也。


上九肥遯。


則言其大也。


壯也。


闊也。


豐餘也。


皆因爻象而定其辭。


非偶爾用之也。


讀者苟玩味之。


則可知遯卦之用。


宜于自外。


利于自遠。


不貪其位。


不好其祿。


則不與小人混。


而後克稱肥遯之名。


以免于尾厲疾憊之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7: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94


宗主附注遯雖乾艮合。


而中互巽震二卦。


以二至四為巽。


二反上為震。


故包有姤及無妄二卦之義。


且震巽合則為益與恒。


而姤與無妄之反。


則為小畜大壯。


是遯卦與此數卦皆有關連也。


在周易卦序。


遯前為恒。


遯後為大壯。


則以恒大壯與遯更為近密也。


以反覆卦為大壯。


是未來也。


前身卦為恒。


是過去也。


遯則現在之象。


凡卦皆有此三世。


不獨遯也。


遯則尤著。


以其卦爻原互見耳。


故遯之體本于恒。


恒則宜自守。


遯之用推為大壯。


大壯則宜自強。


雖行止不同。


而有為一也。


為止則反其本。


期于悠久不二。


為行則達其德。


志于行健無疆。


斯皆乾固有之德也。


乾兼四德。


元亨主于外達。


貞利主于內持。


如一歲之時。


春夏則生長之功。


秋冬則收藏之用。


功用雖異。


為乾者不殊。


生殺雖分。


為天者不二。


寒暑雖別。


為時者不差。


此遯之象辭。


包有亨利貞之占。


謂其能得乾之一體。


推乾之四德也。


占易得遯。


要當細繹此義。


勿徒以退隱為遯之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7:4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95


且觀全卦爻辭。


行止皆具。


體用兼胲。


亦足見夫遯之大用也歟。


又曰遯以肥遯為志。


故人道以潛退自保為先。


而在大過卦象辭。


則有君子以獨立不懼。


遯世無悶之語。


與遯卦之用相似。


則大過陽被陰包。


不克自申。


正如遯之剛被柔迫。


不能自留一意。


大過以本末為陰。


四陽拘守于內。


遯則以初二皆柔。


四剛見擯于外。


雖其上不同。


其初皆柔。


初者卦之根本。


根本失固。


莫與為守。


則唯有見幾自退。


離世獨立。


不與時爭。


不與眾迕。


此即二卦人道之旨。


皆以獨立遯世為先也。


而遯由以初二同濟。


本根與內正位均為陰所據。


正如一國之政權。


操諸女人宦者之手。


積成朋黨之勢。


互為傾軋之謀。


則君子雖欲強留。


亦不可得。


是在遯之象。


較大過為尤甚也。


故卦名為遯。


比大過象辭以遯世稱者。


其緩急廣狹。


自不同矣。


讀者應互參之。


又曰遜卦在昔名[?彖]卦。


以字形近似。


亦含碌碌之意。


謂人事紛紜勞碌。


急待休止。


故卦取艮止之用。


而[?彖]字上亦猶月之變形。


下仍豕字。


蓋本于豕突之象。


有奔走至急。


不遑他顧之情。


周易作遯。


亦不外此意。


以豚為小豬。


行走迅速往來奔突。


其性然也。


正如將亂之世。


多事之秋。


內外交爭。


上下相害。


則奔逃急急。


情勢迫切。


有如豚豕奔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8:0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1-經文講義-遯卦-釋爻辭-96


故字形取象也。


顧遯者退而不進。


艮者止而不行。


而又反取豚豕奔突之義。


則似與卦用不孚。


不知卦雖以艮止為用。


而上卦乾健之快于行。


遯雖遯退為本。


而外有大壯之互與呼應。


是其止而有行。


退而有進。


正如人之避亂。


不得獨求其安閒。


時之將危。


尤必先善其趨避。


則其止也。


仍不離于行。


其退也。


仍有需于進。


不過行者不悖其止。


進者終成其退。


亦如由朝而適野。


由都城而之山林。


雖覺漸遠于煩囂。


終仍難免夫跋涉。


此所以有豕突豚奔之象。


而爻辭更有執拘維繫之情。


以見君子雖欲止而未能即止。


雖求退而弗克遽退。


此事勢所迫。


非旅進旅退之為。


而終始周回。


則不免且行且止之象。


是易之遯。


有異于否與剝者也。


乾剛在上。


而能附順乎艮。


四陽連居。


而克諧協于兩陰。


此六爻三極。


固備具進退行藏之用者矣。


唯君子志退。


則以遯稱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8:2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總釋象例-1


大壯乾下震上宣聖講義大壯卦上震下乾。


乾為父。


震為子。


應為乾內震外。


言震代乾主外也。


震二陰在上。


陽在陰下。


陰降陽升。


陽得時位。


故卦德為動。


卦象為雷。


雷動之時。


天下同春。


萬物同生。


今以合于乾。


乾本純陽。


接震之一陽。


四陽連居於內。


秉持于中。


是為陽盛之象。


而二陰在上。


以與相交。


其德不勝。


其志難諧。


雖不與陽爭。


而陽難與之協。


為陽獨往獨來之象。


在卦用以陰陽二者均勻和協為善。


為吉。


為中和之道。


若違此例。


非有過。


即不及。


大壯則陽太過也。


與大過有類似處而不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8:4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總釋象例-2


大過亦四陽連?于中。


是相類也。


而其初上為陰。


兩陰包納四陽。


與大壯之兩陰被擯于外者不同。


是其異也。


故大壯稱壯。


明其陽得勢。


非如大過之無本為棟橈也。


大壯雖兩陰蔽其外。


而陰不得時。


遂自避。


如雲翳中天。


不久自散。


不敵日之光熱也。


然以其翳也。


有一時蔽明之害。


雖終復退散。


而陽德不免有過。


為其摧掃雲煙。


必迅奮而自損其精。


是進之過進則易瀕于衰老。


若忍耐不求速進。


而暫安于蔽障。


必晦昧而自隱其明。


是守之過。


守則易敗于安佚。


此大壯以二陽所生之過。


雖不如大小過之無本。


而其害則為易始而難終。


有本而略末。


盛于內。


而忘其表。


明于近。


而不及于遠。


蓋乾剛自囿于震。


而震動乃牽拘于乾陽。


兩卦雖若同心。


而強弱異勢。


上下殊情。


故在天道無可是非。


若論人事。


則有宜否。


陽甚則易燥。


剛甚則易折。


四陽連而無陰與協。


則長而忘自慎。


群剛進而不得柔以諧。


則盛而莫自克。


故在人道。


必先利貞而不務于亨大。


先克己。


而毋求于勝物。


以大壯已壯矣。


太壯矣。


壯之不已。


衰老繼之。


事極必變。


物極必敗。


敉極必改。


道極必害。


大者極也。


極壯則無可再壯。


欲其不衰。


不得也。


故聖人名以大壯有數義焉。


一言陽之盛大。


指陽如臨為大。


以陽長也。


故卦名大壯。


為四陽勝兩陰。


而得位乘時也。


一言陽與陰。


消息往來。


遯為陰長。


大壯為陽壯。


陽壯以時。


時用見于春二月。


雷鳴天上。


萬物皆生。


是陽盛即物繁庶之原。


故卦名大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8:09:0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2-經文講義-大壯卦-總釋象例-3


以震動得時。


遂乾大生之德也。


一言剛盛柔弱。


進行以時。


陽升陰降。


發育有道。


震以生陽協乾健。


迅動應陽剛。


剛則易折。


陽則易歇。


飛騰發越。


其害過于利。


進不如止。


故卦名大壯。


欲人知其壯之極必衰。


而預養其氣。


毋過發洩也。


一言物有盛衰。


人有壯老。


陽生陰賊。


天覆地載。


春秋遞嬗。


生殺交至。


前之弱者今之強。


今之繁者。


後之敝。


循迴不息。


純乎造化之力。


故卦名大壯。


欲人知壯之有衰。


來之有往。


長保不老。


必求于不壯。


果已壯矣。


必思所以守其明強。


如日之明。


不以雲而蔽晦。


如金之堅。


不以石而窳腐。


是壯者氣之所本。


志之所尚。


有其中而後形于外。


剛在內者柔其外。


強于本者弱其末。


此道之以柔克。


而因壯以見其自韌之有術也。


一言進退無恆秉天之行。


顯隱無因。


依氣之根。


陽立其本。


陰與之均。


無過不及。


斯底于平。


故卦名大壯。


欲人知君子進必以方。


退必有常。


去必以道。


留必以坊。


遯明其隱。


壯見其章。


遯以退休。


壯則利行。


遯志于草野。


壯則留于廟廊。


是用世之所法。


而人道達乎安康。


一人之行止有度。


家國之福利無疆。


不外時地之所宜。


與夫出處之堂皇。


因遯則抱道而自藏。


因壯則善與人同。


而德沛無量。


天地且見其生化之跡。


春日煦以溫良。


斯大壯之大用。


以震乾之合。


而煥其有光。


故大壯者顧名思義。


因地盡利。


順以致之。


安和其類。


二月之春。


無方不被。


物類繁滋。


天下同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11:31 , Processed in 7.98686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