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122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08:2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總釋象例-7


而卦象乃取坎以象之。


謂坎中之陽。


即所以承日而代明。


明必以光。


光必以陽。


陽雖入陰。


正如日光之照于地與月。


其光所至。


即陽也。


而又反為陰之光明。


是坎雖代坤。


不得如坤之純陰矣。


上下二陽。


合則為明。


分則為熱。


雖水月外寒。


中自熱也。


與地體亦同。


陽藏于中。


則內不冷寂。


而外不荒涼。


而後生化之功見焉。


是天地生化妙用。


不僅依日之光熱。


而在地面言。


則賴日耳。


地中之熱。


非日比。


必待日之光熱不足。


而後見其功用。


如天寒。


地面冰凍。


物不能生。


而後地中之熱力始顯。


為以煦育物根。


使不盡枯萎也。


水中之熱亦然。


井泉之溫。


足勝地面之寒。


是其內藏之陽。


至此昭其功用。


仍不異于坤道代終之數。


謂天窮。


地必濟之。


陽盡。


陰必繼之。


是坎之代坤。


不獨代其位已也。


實已代其德用。


代坤之順承代終也。


先天五行。


首判水火。


為足代陰陽二者之用。


而水又居先。


為先天本純陽。


一動為陰。


陽存陰中。


是陰出于陽。


而陽合于陰。


則水之象成矣。


陽雖少仍不失其用。


故大地皆水。


而物仍滋生。


不因其淹沒。


而絕其生機。


此生機所寄。


即水中之陽。


亦即坎中之一陽也。


在五行俱備之後。


萬物已繁之時。


其象仍未變。


則已入後天。


主生化之樞紐。


是即已代坤之位。


而共離火成生成之源。


此後天萬物。


不得復離水火。


即周易全卦之用。


不得有乖坎離之道。


並可于人身中驗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09: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總釋象例-8


人身中。


坎當五藏之腎。


與心相對。


心為離。


亦如卦象。


陽含陰。


以氣血為陰陽二物。


血陰而統于心。


氣陽而出于腎。


是即坎離相對。


以成生化之象。


坎屬水。


腎乃水藏。


而水中有陽。


故水可蒸為氣。


上為津液。


猶日之照水而蒸為雲霧也。


心之陽下交于腎。


腎乃承之。


以為生化之源。


是即月承日光以代明之象。


坎非離不克竟其用。


腎非心不克見其功。


以陰者用必陽。


柔者用必剛。


腎中藏精。


陽也。


動而為熱。


行而為力。


化而為呼吸之氣。


蓄而為腦骨之髓。


存于身。


則保命彊身。


益智充慧。


瀉于陰。


則生殖之功。


洩于外。


則損敗之害。


養于竅。


則成丹結采。


化佛登仙。


是皆坎之一陽。


為人命之根源。


生死之樞紐。


而必藉夫心以育之發之。


和之益之。


充實之。


大化之。


而後生盡其年。


成登乎天。


魂神繫焉。


體魄託焉。


幼者以壯。


愚者以賢。


弱者以彊。


偏者以全。


是皆生生之本。


化育之源。


而莫不歸于後天之坎。


先天之乾。


蓋人生有身。


身必有養。


人心有神。


神必有育。


智慧在內。


精力在外。


上接于腦。


週行全體。


為思慮之主。


為運動之宰。


為藏蓄之府。


為供億之庫。


為因應之官。


為推播之紐。


是皆腎之職掌。


而本于坎之功用也。


在昔以身之主唯心。


實則心共腎也。


心猶其華。


腎則根本。


心猶其表。


腎則中極之境。


如世界天雖在上。


人物必憑于地。


日月在空。


光明必照于下。


以虛者必藉夫實。


賓者必依乎主。


心也腦也。


虛靈之處。


而溯其原。


唯腎是祖。


在先天本天一生水之義。


在後天為萬物憑依之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09:4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總釋象例-9


故水可以濟火。


可以沃土。


可以相金。


可以溉木。


乃後天生化。


不可須臾離者。


亦本卦象之坎。


而足代坤地之德用也。


夫坎義如坑。


音亦從之轉。


而字旁有土。


明其用之所在。


以水之用必賴土。


非土無以竟其功能。


如汎濫無隄防。


則反利為害。


汪洋無崖岸。


則反生為敗。


是水之用以土顯。


而人身之腎。


亦與脾胃相制相成也。


人身心腎為生命之源。


不知者。


以為一藏之用而已。


實則腎在身中。


上通于腦。


中應于心。


而外合脾胃。


以為制承。


內孚肝肺。


以同生化。


是如木之本。


水之源。


其重要已可見。


而其最有關者。


則與心相連。


為一體二用。


蓋即卦象坎與離。


分之為兩。


合之則一。


坎四陰二陽。


離四陽二陰。


合而復分。


則為一乾一坤。


坎得乾之用。


離得坤之功。


上下流行。


周乎無垠。


正如日月代明。


地天承平。


故心不得離腎。


腎不得違心。


一本一末。


兩者原一。


如人有所作為。


心主其思謀。


腎決其志力。


心定于上。


腎動于下。


下以奉上。


則精氣上行。


上以潤下。


則神息下納。


此全體生活。


皆在乎心腎之息息相關。


心火不浮。


則腎中之氣永固。


腎水不沈。


則心中之血永和。


是腎體靜而主動。


心體動而主定。


一行一止。


一動一靜。


二者合。


而後皆如其分。


若一不孚。


心火自炎。


則陽亢而成災。


腎水獨潛。


則陰盛而致病。


蓋腎水無心火。


不能自化。


心火無腎水。


不能獨明。


如燈之資于油。


則心賴乎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0:2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總釋象例-10


如烹之待于火。


則腎賴乎心也。


此陰陽交用之道。


亦卦象陰中有陽。


陽中有陰之定數也。


唯以互用之功。


故相需必殷。


唯以獨生之難。


故相成必大。


此心與腎。


在平時即不可偏廢。


而在脩養之士。


尤為最宜兼顧。


且宜由主及賓。


因體達用。


先明其本。


更培其枝。


先浚其源。


更導其流。


是以在腎之用。


必推于心。


養腎之方。


必及于心。


心壯腎亦彊。


心舒腎亦暢。


此理數一致。


實本乎天地生成之序。


日月光照之規。


而見夫易卦坎離調劑之象也。


聖人恐後世有未達。


于坎卦彖辭特著其義曰有孚維心亨。


一語以明坎之用。


亦即示身中之腎。


必孚于心之亨通也。


此心字。


指坎之用。


俟後詳解。


要知此語。


不獨關乎生活之源。


并為指示脩道之本。


誠以脩道必依離坎之象。


推溯坤乾之門。


而尤必先習于坎。


次及于離。


明坎與離互易成用之序。


始明坤與乾同化。


以還于太極之功。


坎離乃卦象。


不可得。


而求之。


必于己身中之心腎。


腎與心互用。


以成其生。


則由此進而推溯其同出之源。


更因之求其同化之道。


則後天之坎離。


返夫先天乾坤以迄太極者。


正可因後天之心腎。


化其氣血。


合其陰陽。


以復于先天之太一。


而還于有生之初。


此工夫始終一以貫之。


即本易卦坎離代坤乾而來。


乾坤固自太極出。


而坎離復自乾坤化。


今溯而上之。


則化者返諸未化。


出者歸諸不出。


則萬歸于一。


一歸于虛。


乃返本復始工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1:3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總釋象例-11


亦即由卦一陽來復之所推也。


復自坤出震。


坎亦自坤出。


而復代坤。


是皆一陽之升進推發者。


坎一陽在中。


係由震進一步。


故復為習道始功。


而坎則脩道本則。


脩習必假于形。


必取于身。


是以坎離合人身心腎。


而為脩習者根本。


且坎較離為先。


即腎較心為重。


腎治心已在其中。


此彖辭有維心亨之句也。


維心亨。


可見亨由于腎。


吾人少壯之年。


心神最旺。


精力最彊。


智謀最足者。


以腎之方長育也。


既老及衰。


腎已先敗。


心亦隨之。


故心亨者。


腎之力也。


坎之用也。


明乎此。


不獨養生之要。


亦即成道之階。


讀者務就卦爻之象。


辭句之旨。


細玩味之。


傳曰。


離上而坎下也。


此語後人多未明其義。


以為係指後天八卦方位而言。


離在上。


坎在下耳。


實則文王卦位。


與伏羲異。


伏羲卦位。


乾坤分上下。


乃天地定位之象。


故有上下之分。


若文王八卦。


乃為八方。


離南坎北。


震東兌西。


乃四方之位。


不得以離為上。


而坎為下也。


且以地勢與天體言。


北方在上。


坎居北位。


高于離。


更不得稱離為上坎為下也。


而傳文此語。


乃指二卦之體用。


及其升降往來之道。


蓋坎為陽。


陽主升。


離為陰。


陰主降。


而體陽者用陰。


體陰者用陽。


即以二卦所屬象言。


坎為水。


離為火。


火性炎上。


水性潤下。


不問在何地也。


高山之泉。


必流于海。


積薪之火。


必揚于空。


此不問所居。


而其升降之道必然也。


離雖陰體。


其用反陽。


故象日與火。


坎雖陽卦。


其德反陰。


故象月與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2:3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總釋象例-12


此傳文為明其用。


及所自至也。


坎自上而下。


離自下而上。


乃理數自然。


而揆諸二卦所出。


亦與是相合。


坎出于乾。


而下履坤位。


以代地之德用。


離出于坤。


而上居乾位。


以代天之生成。


是以坎稱中男。


而代母職。


離稱中女。


而代父功。


斯皆離上坎下之所分也。


水火者。


陰陽之標準。


寒暑者。


剛柔之形表。


一來一往。


以成其道。


一升一沈。


以達其德。


此二卦一上一下。


互濟其用。


而後萬物生焉。


百化著焉。


則離坎上下之大功用。


足與乾坤相表裏者也。


有坎之下。


必有離之上。


左右升降。


以循環不息。


先後往來。


以配偶相當。


故曰離上而坎下也。


換言之。


則猶離升而坎降也。


離往而坎來也。


譬之于日月。


朝日東升。


則夜月西沈。


譬之于寒暑。


夏暑前消。


則冬寒後長。


此二者上下之例。


不得視為位之高卑。


方之上下也。


是二卦主後天生化。


為萬有根源。


即在此一上一下之間。


而發育滋長于無形也。


不然。


離固日也。


而夜行于地下。


坎固月也。


而時麗于天中。


則豈又離下坎上之徵乎。


離火也。


坎水也。


其德用固有上下之別。


而日光照臨于地。


是又下也。


雲氣蒸騰于天。


是又上也。


地中有火。


是離亦可下居。


天空有霓。


是坎原能上住。


即謂為二卦之位者。


將益不可通矣。


故擬之先天乾坤定位。


本已不同。


即傳序後天八卦。


祇曰帝出乎震云云。


亦不似天地定位一章明指其位次也。


苟就後天八卦次序言。


則先後之分有之。


而上下之序未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3:1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總釋象例-13


放之自成圓形。


合之乃為同列。


離與坎猶兄弟夫妻相配相得而已。


坎卦用分賓主。


而以坎重在險。


則主用在設險以陷人。


而賓則在出險以避禍。


此二者志不同也。


蓋卦象四陰二陽。


其志各異。


陽陷于陰。


則志求解脫。


陰包于陽。


則志在俘獲。


是主賓鉤心鬥角之象。


故重智。


而在善藏。


用險者不以險示人。


履險者不為險所困。


總賴有其智耳。


如設陷阱待獸。


人之智也。


獸越阱而不陷。


入而能出。


則獸之智也。


所謂不智。


則中庸驅而納諸罟擭陷阱。


而不知避之謂也。


故設險之智易。


脫險之智難。


而其履險如夷之智尤難。


君子知智不可過用。


險不可輕試。


則唯早知其陷。


而預避之。


先測其阱而遠離之。


是重在明哲保身。


不乖常道。


此中庸以知避為智也。


中庸所稱。


重在能中庸。


舉此以喻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者。


可見不智之甚矣。


然坎卦之智。


正與中庸所語同。


君子因坎以常德行。


即擇中庸而能守之至意。


常德行。


即包含中庸之士。


久守不失之道。


為險臨于前。


而避之必早。


阱設于道。


而行之必經。


唯有預求防閑于自己。


以立于不傾不陷之地。


更能臨事而懼。


好謀而成。


以保其中立不倚之彊。


蓋時有治亂。


國有興衰。


君子處之。


不悖于天。


不乖于人。


天時有命。


人事有德。


德行恆久。


則無一朝之患。


性命不渝。


則寧懷終身之憂。


在乾九三曰。


君子終日乾乾。


夕惕若厲無咎。


而中庸紹述其教。


以戒慎恐懼于不視不聞之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3:4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釋彖-14


正為行不遇險。


必有功而已。


故坎承乾。


而示人以險。


代坤而反其道。


以陷窞替夫安厚之德。


以坎坷替夫靜平之用。


其義固有在矣。


坤以厚德載物。


承天時行。


而坎反其道。


示人以多憂多危。


易陷易沈。


無非明後天之道。


有非先天之純一明允也。


然君子知幾。


必有所自保之方。


雖險在前。


而不為害。


雖陷或易。


而能自出。


乃克達坎之用。


與離相濟。


以還于坤乾。


此中動止。


一言蔽之。


本乎中庸而已。


中則不偏。


而無傾陷。


庸則不改。


而永平安。


此君子用坎必有所習也。


故辭特揭出習坎二字。


在坤厚而安行。


故曰不習無不利。


此先天之性也。


在坎陷而多險。


故曰習坎。


此後天之情也。


性至淨。


則無惡。


情多欲。


則易陷。


此險之發于己心。


而後見于事物也。


故曰唯心亨。


心之所亨。


行靡不通。


心既平和。


事物亦無坎坷。


行止亦無險陷矣。


故習坎者。


先返求諸心。


習坎。


有孚。


維心亨。


行有尚。


宣聖講義此坎卦彖辭。


明坎之大用也。


坤卦云不習無不利。


而坎則稱習坎。


明其與坤同體異用。


先後天之有殊也。


坤乃先天一而靜。


純而淨。


主陰儀而承天代行。


本地道而為母有終。


其用不用而成。


不動而行。


不始而終。


以有乾在上也。


故不習。


言其純乎自然。


本乎天道。


法乎性命。


不待習而自知自能。


不因習而有為有守。


不以習而可大可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4:4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釋彖-15


此地道之大。


異于他物也。


坎則不然。


秉乾之剛。


而加于柔。


因陽之降。


而入于陰。


既推乾之大生。


復代坤之克承。


既紹坤之有終。


復明乾之中正元亨。


是其道非純一。


其德非靜淨。


其體已調協陰陽。


其用乃翕闢柔剛。


此所以貴夫習也。


夫習者求其熟也。


期其知且能也。


重其和也。


要其練達而敏明也。


故小鳥學飛謂之習。


而兒童有所學效。


必時時練習。


士子志于學業。


必一一溫習。


且相熟識謂之習。


常經歷謂之習。


習見習聞。


習俗習慣。


皆言其非乍也。


必久諳常遇。


而非生疏者也。


坤之不習。


生而知之。


生而能之。


此先天也。


性也。


坎乃後天也。


情也。


既非生知良能。


則必待夫習。


且有陰與陽之合闢。


多寡已分。


彊弱已辨。


既非一體原質。


則必賴乎習。


習而後相安不亂。


習而後可親不疏。


習而後有歷練。


而無杆格之嫌。


習而後有條理。


而免悖戾之咎。


故重在習。


坎而稱習。


謂坎在後天代坤位。


人或疑其與坤同。


乃加一習字。


示其正與坤異也。


坤不習。


坎則必習焉。


他卦凡在後天物事均宜習。


而以坎位代坤。


特揭出之。


足見先後天卦位同。


而卦用不同也。


卦以象物。


坎固地上之水。


水非地之全體。


水中有陽。


非如坤之純陰。


故坎以習而後有孚。


孚者合也。


陰與陽相合也。


且本中孚之義。


為坎習矣。


二者安矣。


其用已大。


其功可弘。


是其孚也。


言如鳥之孵雛。


可見其生成之力也。


坎代坤以承天。


而生成萬物。


則其有孚之功也。


人知坎為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5:0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釋彖-16


上下重坎皆水也。


而不知坎中互艮與震。


二者皆陽。


合之則三陽俱備。


山雷頤養也。


養必以孚。


反之為雷山小過。


小過與中孚。


一正一反。


窮則必變。


是有孚乃取卦象也。


坎與離合用。


一上一下。


天一生水之功。


先見于坎。


然必孚于離。


而後致其生成之功。


苟未孚。


水火背行。


則反既濟為未濟。


生成乃息。


功用乃滅。


故必有孚。


而後能竟其代坤之道。


完其有終之德。


此取卦用也。


維心亨。


以卦上下中位皆陽。


中心相通故也。


且坎為水。


以陽而見其大用。


如日照海而為雲雨。


是其功在得陽也。


日在中天。


即離照坎之象。


亦猶心也。


在人心腎相生。


心之所育。


腎以彊壯。


腎之所養。


心以靈明。


此體用互相生成也。


是以離坎二卦用不可離。


陽與陰必相合。


水與火必相濟。


故曰維心亨。


維亦有維繫之義。


心通于腎。


腎乃竟其功用也。


行有尚者。


以坎象水。


水利于行。


而功用甚大。


利濟諸物。


必賴于水。


尚者上也。


加也。


高也。


大也。


以坎之用。


足稱高大。


而重在能上也。


水上于火。


乃為既濟。


雲騰致雨。


乃成潤澤。


是皆有尚之義。


不獨意志嘉尚。


利濟有功已也。


習坎之德。


重在以坎交離。


為其孤行不達。


必與離合而後亨。


此維心二句之微意。


亦即人身生存之妙理。


道家脩煉玄功。


不外以坎交離。


由後天返乎先天耳。


故象辭次第引申其旨。


讀者當細味之。


又有孚。


乃指坎卦陽與陰協。


雖陷不害。


故稱有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5:3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釋彖-17


即前所謂如鳥孵雛。


必陰陽之和也。


孚和二字。


音轉義通。


中孚即中和。


今南方讀和音。


仍近孚。


可資證也。


孚必和。


和必協。


凡稱孚者。


必因其陰與陽。


克諧協也。


雌之孵雛。


必先得雄之諧協。


未有獨生育者。


後天生化之例然也。


坎代坤母。


而得離之諧協。


以生育萬物。


是孚者。


不獨指爻中之陰陽。


亦兼及與離一陰一陽。


相合而有得也。


故下句維心亨。


即指明坎之用在與離通。


離為心。


亨通也。


維心亨。


即合離以通達其用。


而互成其德也。


因不能獨生。


必有所合。


因不能獨成。


必有所孚。


此坎與離在後天必時相通。


而後各致其功也。


行有尚之義。


亦如上句。


以坎之志在離。


尚猶慕其上之離耳。


故曰行有尚。


苟不行則已。


行必尚乎離。


如人之腎。


不用則已。


用則通乎心。


以心腎不能分離獨生存也。


彖辭全義。


在明坎卦全體大用。


而其所指。


實在明坎之用。


即離之用。


離上坎下。


合而為一。


如日之與夜。


以成一日。


冬之與夏。


以成一歲。


缺一不可。


人身心與腎。


天地間水與火。


皆如是。


苟致其用。


必求其所孚。


此即志之所尚也。


坎志尚離。


而與離通用。


此習坎有同于坤之順承乾而代終也。


坎體陽也。


而用陰。


陽在內。


而陰居外。


亦可比乎心。


謂凡物之心。


能主持一切也。


故腎亦稱小心。


內經云。


七節之上。


中有小心。


即腎竅也。


在兩腎之間。


為元陽所存。


元?所根。


原名丹田。


或稱氣海。


與血海為表裏。


人息所出。


呼吸之原。


即此小心也。


心為血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6: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釋彖辭-18


故血出入其中。


小心為氣街。


故氣呼吸其內。


人知血之總樞在心。


而不知氣之總府在小心。


以血有質。


氣無形。


生可驗之。


解剖後則無有矣。


唯靜坐時可以候之。


此坎亦可稱心也。


維心亨在人言。


即心腎相交。


氣血相調之象。


固凡健壯無病之常態。


亦天地自然之現象。


水火既濟。


地天同泰。


皆為此象。


讀者宜會通之。


彖曰。


習坎。


重險也。


水流而不盈。


行險而不失其信。


維心亨。


乃以剛中也。


行有尚。


往有功也。


天險不可升也。


地險山川丘陵也。


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險之時用大矣哉。


宣聖講義此申釋全卦彖辭之義。


明坎之大用也。


坎為險陷。


已詳前講中。


習坎重險句。


乃申明六爻之坎。


為三爻之重。


故曰重險。


亦含有重視之意。


謂習坎乃重視險陷之用。


凡學一業。


而習之不捨者。


必所重之學也。


交一友。


而習見之不輕疏遠者。


必所重之人也。


坎而曰習。


正重之也。


以險固可畏。


而足以為衛。


固近害。


而足以避禍。


固多憂虞。


而足以保平安。


固涉艱阻。


而足以資固守。


此乃害中有利。


禍中有福。


乃可以借重。


而竟其長。


略其短。


故曰重險。


然易辭向包多義。


而必有主義。


以文言。


則主義乃重複。


非重輕。


為六爻重三爻也。


三爻之坎已為險。


今重之為六爻卦。


是重險也。


所謂習坎。


亦含有重複之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6:4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釋彖辭-19


書讀之又讀曰習。


友見之又見曰習。


事物經歷至再三曰習。


風俗傳摹已長久曰習。


為其非乍也。


非偶爾也。


必重疊有加。


重複所至。


始謂之習。


故卦為重。


而名則稱習也。


然他卦固皆重矣。


而不稱習。


重坤且曰不習。


抑又伺也。


蓋易辭取義。


必因于象。


唯坎為重險。


以卦上下同為險陷之象。


如離上下同為離明之象。


故在坎曰習坎。


在離曰明兩作離。


以其上下相同而成雙也。


雙則非一。


非一則重。


重則可稱習。


坤之不習。


為純陰也。


與乾同。


相習者。


必有兩方。


如人與人。


物與物。


今與昨。


近與遠之類。


坎以陽入陰中。


而志尚乎離。


心有所通。


行有所近。


則必其習也。


不習不能通矣。


不能近矣。


故曰習坎。


且坎險也。


人之所畏。


誰樂近之。


事之所艱。


誰好共之。


而德用卻有適于人。


有宜于事。


又不得不近不共焉。


則必貴夫習。


如畜獅以賣戲者。


為其利而不避其害。


獅非不噬人。


以其習也。


如弄蛇以售技者。


為其利而試其毒。


蛇非無毒。


以其習也。


是坎之用在險。


必習而後能用之。


不習則將先受其害。


此坎曰習坎。


有異于他卦者矣。


因害而為利。


皆習坎之象。


易以習坎明其義。


故曰行有尚。


明其志有在也。


志在因禍得福。


因敗得功。


處險不險。


反以成其安全之備。


已陷不陷。


反以獲其進取之基。


此習坎妙用。


正在重險也。


夫數極則變。


氣偶則反。


藥之毒者。


遇毒則解。


物之堅者。


遇堅則破。


以重則相消也。


坎險矣。


因其重而反不險。


則天地間數理自然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7:2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釋彖辭-20


苟明乎此。


又何憂乎險。


何畏乎陷哉。


此坎在後天。


以重險而代厚載安平之坤。


成其生化無疆之用。


其義已可知矣。


水流于川。


足以為利。


若汎于陸地。


則害也。


雨潤以時。


足以為生。


若淋為淫霖。


則敗也。


此害反利。


禍反福。


生反殺。


成反敗之道也。


而坎離首見其例焉。


故水火足以殺人。


亦足生人。


足以敗物。


亦足成物。


視其用如何耳。


重險不險。


即水流于川。


而不使汎濫之意。


故曰水流而不盈。


行險而不失其信者。


謂坎象水。


水之行也。


即險之所在。


人之涉水也。


即行險之事。


然水險矣。


有堤防之。


則不汎。


有窪地蓄之。


則不瀉。


有舟筏渡之。


則不沈。


有溝澮引之。


則不留。


其性就下。


無地方之異。


其德潤物。


無時日之殊。


經日光蒸而為雲。


則能致雨。


因風冷凝而為冰。


則可渡人。


皆其信也。


故涉水深必以舟。


淺則自揭。


取水多必以器。


少則自掬。


過冬則解凍。


而不可試險。


行路則設橋。


而不致中阻。


此人依其信。


可免其害。


以收其利也。


推之運輸遠近。


灌溉南畝。


假其力以為工。


因其潤以作飲。


何一非水之有信。


足為人物之利哉。


是水火之險。


乃成其用。


實由其有信也。


心亨者。


一陽在中得正位。


故曰乃以剛中。


乃以二字指其用也。


言坎之主用。


因其剛中。


水之力能負重。


能潰堅。


皆剛中之所見。


外固柔弱。


若無能者。


而力不可量。


非以其剛中而何。


剛者乾也。


天一生水。


坎之剛中。


乃天地之定數。


而稱夫心亨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8:1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釋彖辭-21


前所講維心亨。


因腎與心通一義。


心猶乾也。


心之精入腎中。


腎乃得剛陽居其內。


此生氣所自。


生機所存也。


設無此剛中。


坎不克致其用矣。


故維心亨。


實剛中之所見也。


推之蒸雲化雨。


被冷成冰。


亦剛中之德。


見于外者焉。


行有尚往有功句。


明坎之志有所為。


而其行有所成。


坤之代承。


即此有尚也。


故水不動則已。


動必有用。


無大小一也。


因功為害。


是用之者過也。


非水之咎。


水固大險所在。


而大利乃存焉。


天險不可升也。


明水之險不及天。


天險不可升。


以其高也。


水險不可沈。


以其深也。


地之有險。


山川丘陵。


水亦屬焉。


是險在地。


必因山川丘陵。


必憑乎水。


坎固水也。


而山川丘陵。


凡地上不平者。


皆坎也。


無低不見其高。


無平不見其陷。


是坎之為險。


推而至于山川丘陵。


為物不同。


為險則一。


以其皆關夫坎也。


皆有所險陷也。


而天地之險。


乃天地自成。


天地既有其險。


人安得不有險以致其用哉。


故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謂王公因天地之險。


而推其用為守國之謀。


則山川丘陵自然之險。


固可資也。


而城池關塞人為之險。


亦必重焉。


此假險以保其平安。


正善用夫坎者矣。


物以險而遠害。


人以險而遠禍。


守國者其大矣。


下至一鄉一村。


一家一室之安。


亦必有賴乎險以為守。


是可見坎之大用也。


坎以險用。


故贊之曰。


險之時用大矣哉。


此時用二字最要。


為險之必因時地而致其用也。


舟車未通。


偏地皆險。


及其通也。


則非險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8:4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釋象辭-22


草茅不翦。


行路多險。


及其翦矣。


則非險也。


國疆有蹙廣之異。


江河有深淺之殊。


是皆因時而見其險。


故曰時用。


推之兵器軍謀。


交際起居。


莫非以時為險。


而致其用。


時之不當。


險用以失。


此善用險者所必知也。


今古異時。


遠近異地。


則設險者。


或反以自陷。


如獵人設阱。


必于人跡不到之處。


若在通衢。


將何用為。


此設險為守。


必先審夫時地也。


坎之大用如此。


而用坎者。


亦必先明夫時宜。


無徒以坎險為長可恃也。


象曰。


水洊至。


習坎。


君子以常德行。


習教事。


宣聖講義此坎卦象辭。


明釋坎卦大用。


及人道之所先也。


洊猶浸也。


浸潤漸及之意。


或作寖。


或作漸。


其音義皆相近。


以水之流泛。


除天降霖雨。


山泉瀑布。


自上倒瀉。


如傾盆外。


雖長江大河。


亦必連續漫溢而流。


以其性然也。


洊至者。


浸淫漸漬。


前後貫注也。


乃長流不斷之象。


以上下卦皆坎。


有是象耳。


水流不盈。


則成其用。


得其利。


水瀉不斷。


則溥其德。


大其功。


則水之洊至。


正坎之功用所見也。


夫溝澮之水。


非不流也。


一瀉即涸。


池沼之水。


非不積也。


一決即乾。


為其源不遠。


而來不永也。


唯河江之水。


萬古不竭。


海洋之水。


大地同潤。


以其有源有蓄。


不斷不絕也。


坎乃象之。


而見其永久不敗之道。


永字從水。


即緣其能久也。


唯久能大。


唯恆能明。


水以洊至而常流。


成其永久利物之功。


坎以習坎而時用。


達其永久生物之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19:3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釋象辭-23


故在後天河圖。


天一生水。


為生化之始。


而世間無物不資水以生。


此坎之德用。


實天地生成之所見也。


天地資坎以生成萬物。


人則資坎以育成人物。


育成者。


亦生成也。


必賴乎德教。


德為本。


教為用。


德為內。


教為外。


二者同出異名。


蓋由己言為德。


由人言為教。


養之于身。


德乃日明。


施之于眾。


教乃日大。


此君子之道。


與天地同不息也。


而莫非法諸水之洊至。


源遠流長。


以成其利物之用。


生物之功。


老氏上善若水。


亦此謂也。


水之利溥而用大。


取之至易。


君子之德教亦如之。


為其所蓄者厚。


所育者久。


所備者多。


所行者平易。


所制者久遠也。


故象辭述坎之大用。


而曰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焉。


可見聖人用坎。


不以其險。


而以其易。


不以其陷。


而以其行。


德行之常。


期其易也。


教事之習。


期其行也。


一人之德。


足為萬人之教。


一人之行。


足為天下之師。


此師資所由出也。


此師卦取坤坎之合。


以先後天同德。


而水能代地以範萬類也。


唯其有常而能習。


故德行不息。


教事無疆。


皆因坎之道。


以追坤之德也。


洊至與前習坎重險。


及下常習二字。


均一意。


為其德用必恆久。


功行必綿遠。


方能大也。


所謂重險。


以險之用。


由重而達于保安。


非一時一地之力也。


所謂洊至。


以水之用。


由浸淫漸漬。


而達于長流不竭。


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則常德行。


必如日月之明。


亙古常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20:1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釋象辭-24


習教事。


必如春風之暖。


隨地同和。


以其無垠。


乃成其大。


以其不息。


乃成其久。


久大者德業之所期。


而坎離肇其德。


水火昭其功。


故坎離水火。


天地間無地可闕。


無時可少者也。


人生日用至易得者。


莫如水火。


而其功用較何物為大。


可以見君子之德教。


亦必發于平易。


而貴于一切。


稱為高明。


而習之至便。


此德教于人。


亦不可一時離也。


正如坎曰習坎。


言其非生疏也。


明其至和易也。


且浸漬已久。


則化行益便。


薰陶已熟。


則實踐無迕。


此德行宜常。


而教事貴習也。


德行不常。


則如法之刑人。


徒為一時治罪而已。


不足以防患于無形。


教事不習。


則如味之適口。


徒為一旦解饞而已。


不足以養生于平日。


君子計其遠。


不務其近。


求其易。


不馳于難。


因勢而利導之。


即若引江湖以灌田畝。


雖墝地亦可有秋。


犯難而故為之。


即若迫孺子以沒深淵。


雖智者亦難免禍。


故險可用。


而必用于當用之時。


水有功而必在于得利之際。


此皆貴乎常習也。


坤以先天不用。


故不習無不利。


坎則必賴于習。


唯習始能。


天下事皆然。


雖生知之聖。


或不習而諳而能。


然未常覯也。


坎以後天。


教人以習。


亦足見聖人教民必有度矣。


至遠自邇。


至高自卑。


正以習之可尚。


如涉水必自淺濱。


渡河必經斜?。


然後可安達彼岸。


不虞滅頂。


人情易溺。


物慾易陷。


其險也。


不下于水。


而聖人教民。


先常德行習教事。


正取象于坎。


而求習于涉水之道焉。


故涉世亦猶涉水。


習教事亦猶習泳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20:5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釋象辭-25


觀于坎之象辭。


當知易教之微義也。


宗主附汪坎象水而卦用為險。


故彖辭稱為重險。


而象稱水洊至。


所謂重洊者。


乃以六畫卦乃三畫之重。


亦猶習坎。


以非一度也。


六畫卦合為兩截。


上卦下卦皆坎也。


故曰重險。


曰洊至。


明其勢相續。


其用相連。


非如三畫之坎。


勢單而用孤也。


後天坎卦有異先天。


先天祇云象水。


而不曰洊至。


祇云險陷。


而不曰重險。


此由辭可推見其義矣。


然卦雖異先天。


其用仍本先天而來。


故象辭仍稱水也。


上下皆水。


猶曰前後皆水。


洊至者。


滔滔不已。


猶曰後浪催前浪耳。


水流不斷。


故曰流而不盈。


雖滔滔下流。


而不旁溢。


是其有德在不失其信也。


則洊至非災也。


以得其利。


避其害。


則如江河日夜流。


不獨無患。


且大用存焉。


此坎卦之德用如水也。


而人之用坎者。


亦當師水之德用。


務遠其害。


而取其利。


則其功莫大矣。


又曰。


坎卦包羅甚廣。


而其用在因險得安。


因傾得平。


即不外因害為利。


因禍成福之意。


卦用如此。


而易教則重在德教二者。


象辭曰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其言深切著明。


蓋以坎稱習坎。


必有所必習。


必由于未習。


必習者。


謂人生不可少之行也。


未習者。


謂非生知良能之事也。


故以常德行習教事六字。


指出人道大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4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6:22:1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2-經文講義-坎卦-釋象辭-26


于坎卦大用所必先也。


夫德行曰常。


以必有不常者在。


教事曰習。


以必有不習者在。


坎後天卦也。


其代坤非所常習。


故必常習而後知之能之。


坎險陷也。


非平凡之規。


久慣之舉。


因險為安。


必有其道。


因陷為夷。


必有其方。


此聖人于致用之前。


特示以常德行習教事。


為坎之險。


無德行不足以展其長。


為坎之陷。


無教事不足以躋于平。


是用坎必有備也。


而聖人立教。


亦必因夫卦象焉。


坎以陽入陰中。


得其正位。


即有威可畏。


有儀可象之象。


威儀者。


存于德行。


發于教事。


己有其德。


以立其教。


人習其教。


以明其德。


是君子成己成人之功也。


坎代坤以生成萬物。


人用坎以育成天下。


其道一也。


坎之險陷。


如隄之防水。


使無汎流。


而成其利。


人之德教。


亦如是也。


禮義為隄防。


則情欲不至橫決。


而後生息無礙。


心身和平。


此取坎以立教。


而必先德行與教事也。


夫坎水也。


流于川。


注于海。


不厭其多。


潰其防。


漫其田。


則少亦害矣。


人心智巧。


人情勇毅。


若發于德。


止于性。


則不厭其精。


苟徇乎欲。


役于物。


則微細亦敗矣。


故用坎者。


以情就正于性。


而必先常德行。


習教事。


俾不惑于物。


不馳于欲。


此聖人脩身大法。


亦即人類生生大規。


而不外體坎之用。


成後天生化之功而己。


故中庸首章。


致中和以成位育者。


實本于坎之卦象。


二陽得中。


以和于陰。


而能有守有為。


以施其德教耳。


讀者宜細味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9:26 , Processed in 2.60939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