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論輯義】

 關閉 [複製鏈接]
401#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5:48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成〕陽明病腹滿者。

 

為邪氣入腑。可下之。

 

心下硬滿。則邪氣尚淺。未全 入腑。不可便下之。

 

得利止者。

 

為邪氣去正氣安。正氣安則愈。若因下利不止者。

 

為正氣脫而死。〔魏〕言 陽明病。則發熱汗出之證具。若胃實者。

 

硬滿在中焦。今陽明病。

 

而見心下 硬滿。非胃實可知矣。

 

雖陽明。

 

亦可以痞論也。

 

主治者。

 

仍當察其虛實寒熱 。於瀉心諸方中求治法。〔汪〕結胸證。心下硬滿而痛。

 

此為胃中實。故可 下。

 

此證不痛。當是虛硬虛滿。 故云不可攻也。

 

常器之云。

 

未攻者。

 

可與生薑瀉心湯。利不止者。

 

四逆湯。 愚以須理中湯救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2#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5:57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程氏云。

 

心下硬滿者。

 

邪聚陽明之膈。膈實者腹必虛。氣從虛閉。

 

亦見陽明 假實證。攻之是為重虛。錫駒云。

 

心下硬滿者。

 

胃中水穀空虛。胃無所仰。 虛氣上逆。反硬滿也。

 

故太陽篇曰。

 

 

此非結熱。但以胃中空虛。 客氣上逆。故使硬也。

 

○案以上二說。

 

以心下硬滿。為虛滿假證。

 

此證世多 有之。

 

然今考經文。唯云心下硬滿。 並不拈出虛候。故難信據焉。

 

陽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

 

必發熱色黃者。

 

小便不利也。

 

(玉函。成本 。色赤。作赤色。黃下。無者字。玉函。必上。更有攻之二字。案無者字。 為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3#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6:08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成〕合。通也。

 

陽明病面色通赤者。

 

熱在經也。

 

不可下之。

 

下之虛其胃氣 。耗其津液。經中之熱。乘虛入胃。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柯〕面色 正赤者。

 

陽氣怫鬱在表。當以汗解。

 

而反下之。

 

熱不得越。故復發熱。

 

而赤 轉為黃也。

 

總因津液枯涸。不能通調水道而然。須梔子柏皮。滋化源而致津 液。非滲泄之劑所宜矣。

 

汪氏云。

 

郭白云曰。

 

既不可攻。但茵陳蒿湯。調五苓散服之。

 

太謬之極。

 

此 與二陽並病。面色緣緣正赤相同。可小發汗。宜桂枝加葛根湯。

 

以微汗之。

 

案張璐云。

 

下虛之人。才感外邪。則挾虛火。

 

而面色通紅。總由真陽素虛。 無根之火。隨表藥之性上升。 云云。

 

世素有此證。然與本條之義。不相干焉。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

 

可與調胃承氣湯。(玉函。千金翼。作不吐下 而煩。脈經同。無調胃二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7:26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柯〕言陽明病。則身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矣。

 

若吐下後而煩。為虛邪。 宜梔子豉湯。〔汪〕不吐不下者。

 

熱邪上不得越。下不得泄。郁胃腑之中。 其氣必上熏於膈則心煩。煩。悶而熱也。

 

〔錢〕但心煩。不若潮熱便硬之胃 實。所以不必攻下。

 

而可與調胃承氣湯也。

 

〔張〕可與者。

 

欲人臨病裁酌。 不可竟行攻擊也。

 

〔舒〕 案心煩一證。陰陽互關。宜加細察。

 

而後用藥。調胃承氣。不可輕試。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

 

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

 

此 外欲解。可攻裡也。

 

手足 然汗出者。

 

此大便已硬也。

 

大承氣湯主之。

 

若汗 多。微發熱惡寒者。

 

外未解也。

 

([原注]一法。與桂枝湯。) 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

 

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 勿令至大泄下。(攻裡間。玉函。 脈經。有其字。 然下。成本。有而字。汗多間。玉函。有出字。外未解也 下。千金。外台。有桂枝湯主之五字。不通。脈經。千金作不大便。勿令下 。成本。無至字。外台。至。作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5#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7:36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魏〕汗出。太陽所有。

 

而不惡寒。則太陽所無也。

 

身疼體痛。太陽所有。 而身重則太陽所無也。

 

兼以短氣腹滿。喘而潮熱。純見裡證。

 

而不見表證。 知此外之太陽病。欲解而非解也。

 

乃轉屬陽明。

 

而陽明之胃實將成也。

 

考驗 於此八者。

 

乃可攻裡。無疑矣。

 

但攻裡又非一途。更必於汗於熱辨之。

 

如手足 然。

 

而汗出者。

 

胃熱盛而逼汗於四末。津液知其內亡矣。

 

大便必已 干硬。胃實之成。確乎不易。大承氣湯。蕩積通幽。何容緩乎。

 

若汗雖多。 而發熱反微。且帶惡寒。仍存於表可知矣。

 

再諦之於熱。汗出雖多。 熱卻不潮。則陽明之病未盡全。仍當從太陽表治可也。

 

或病患患腹大滿不通 者。

 

則胃家已有悶塞之征。小承氣。 調和胃氣。下而非下。勿令大泄下。

 

以傷正氣也。

 

〔張〕仲景既言脈遲尚未 可攻。

 

而此證首言脈遲。復言可攻者。

 

何也。

 

夫所謂脈遲。尚未可攻者。

 

以腹中熱尚未甚。燥結未定。故尚未宜攻 下。攻之必脹滿不食。

 

而變結胸痞滿等證。須俟脈實結定。後方可攻之。

 

此 條雖云脈遲。

 

而按之必實。且其證一一盡顯胃實。故當攻下無疑。若以脈遲 。妨礙一切下證。則大陷胸之下證最急者。

 

亦將因循縮手待斃乎。

 

〔程〕身 重者。

 

經脈有所阻也。

 

表裡邪盛。皆能令經脈阻。邪氣在表而喘者。

 

滿或在 胸。

 

而不在腹。

 

此則腹滿而喘。知外欲解。可攻裡也。

 

案程氏以脈遲。為尚未可攻之遲脈。柯氏錢氏。為中寒無陽之遲脈。並與經 旨左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6#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7:47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氏云。

 

熱邪歸胃。邪氣依附於宿食粕滓。

 

而鬱蒸煎迫。致胃中之津液枯竭 。故發潮熱。

 

而大便硬也。

 

若不以大承氣湯下之。

 

必至熱邪敗胃。譫語狂亂。循衣摸床等變而至不救。 錫駒云。

 

四肢皆稟氣於胃。手足汗出者。

 

陽明胃氣盛也。

 

舒氏云。

 

吾家有時宗者。

 

三月病熱。予與仲遠同往視之。

 

身壯熱而譫語。苔 刺滿口。穢氣逼人。少腹硬滿。大便閉。小便短。脈實大而遲。仲遠謂熱結 在裡。其人發狂。小腹硬滿。胃實而兼蓄血也。

 

法以救胃為急。 但此人年已六旬。證兼蓄血。下藥中宜重加生地黃。一以保護元陰。一以破 瘀行血。予然其言。主大承氣湯。硝黃各用八錢。加生地一兩。搗如泥。先  數十沸。乃納諸藥同煎。連進五劑。 得大下數次。人事貼然。少進米飲。一二口輒不食。呼之不應。欲言不言。 但見舌苔干燥異常。口內噴熱如火。 則知裡燥尚未衰減。復用犀角地黃東加大黃。三劑又下膠滯二次。色如敗醬 。臭惡無狀。於是口臭乃除。裡燥仍盛。三四日無小便。忽自取夜壺。小便 一回。予令其子取出視之。

 

半壺鮮血。觀者駭然。經言血自下。下者愈。

 

亦 生地之功也。

 

復診之。

 

脈轉浮矣。

 

此潰邪有向表之機。合以柴胡湯。迎其機 而導之。

 

但此時表裡俱還熱極。陰津所存無幾。柴胡亦非所宜。惟宜白虎湯 。加生地黃芩以救裡。倍用石膏之質重氣輕。專達肌表。

 

而兼解外也。

 

如是 二劑。得微汗。

 

而脈靜身涼。舌苔退。

 

而人事清矣。

 

再用清燥養榮湯。二十 劑而痊愈。 大承氣湯方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 大黃( 四兩酒洗○外台。無酒洗字。) 上四味。

 

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納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 。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 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成本。煮上。無更字。微火。作火微。非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7#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7:58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鑒〕諸積熱結於裡。

 

而成滿痞燥實者。

 

均以大承氣湯下之也。

 

滿者。

 

腹脅 滿急 脹。故用厚朴。

 

以消氣壅。痞者。

 

心下痞塞硬堅。故用枳實。

 

以破氣 結。燥者。

 

腸中燥屎干結。故用芒硝。潤燥軟堅。實者。

 

腹痛大便不通。故 用大黃。攻積瀉熱。然必審四證之輕重。四藥之多少適其宜。始可與也。

 

若 邪重劑輕。則邪氣不服。邪輕劑重。則正氣轉傷。不可不慎也。

 

〔柯〕諸病 皆因於氣。穢物之不去。由氣之不順也。

 

故攻積之劑。 必用氣分之藥。故以承氣名湯。煎法更有妙義。 大承氣用水一斗。煮朴枳取五升。去滓。納大黃。再煮取二升。納芒硝。何 哉。

 

蓋生者氣銳而先行。熟者氣純而和緩。仲景欲使芒硝先化燥屎。大黃繼 通地道。

 

而後枳朴除其痞滿。若小承氣。

 

以三味同煎。不分次第。同一大黃 。

 

而煎法不同。

 

此可見仲景微和之意也。

 

〔知〕調胃承氣。大黃用酒浸。大 承氣。大黃用酒洗。皆為芒硝之鹹寒。

 

而以酒製之。

 

若小承氣。不用芒硝。 則亦不事酒浸洗矣。

 

明理論曰。

 

承。順也。

 

傷寒邪氣入胃者。

 

謂之入腑。腑之為言。聚也。

 

胃為 水穀之海。營衛之源。水穀會聚於胃。變化而為營衛。邪氣入於胃也。

 

胃中 氣鬱滯。糟粕秘結。壅而為實。是正氣不得舒順也。

 

本草曰。

 

通可去滯。泄 可去邪。塞而不利。閉而不通。

 

以湯蕩滌。使塞者利而閉者通。正氣得以舒 順。是以承氣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8#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8:10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總病論。

 

凡脈沉細數。為熱在裡。

 

又兼腹滿咽乾。

 

或口燥舌乾而渴者。

 

或六 七日不大便。小便自如。

 

或目中瞳子不明。無外證者。

 

或汗後脈沉實者。

 

或 下利三部脈皆平。心下堅者。

 

或連發汗已。不惡寒者。

 

或已經下。 其脈浮沉按之有力者。

 

宜大承氣湯。 醫壘元戎曰。

 

大承氣湯。治大實大滿。滿則胸腹脹滿。狀若合瓦。大實。則 不大便也。

 

痞滿燥實。四證俱備則用之。

 

雜病則進退用之。

 

○案王叔和傷寒 例云。

 

若表已解。

 

而內不消。大滿大實堅有燥屎。自可除下之。

 

雖四五日。 不能為禍也。

 

好古之說。蓋原於此。 內台方議曰。

 

仲景所用大承氣者。

 

二十五證。雖曰各異。然即下泄之法也。

 

其法雖多。不出大滿大熱大實。其脈沉實滑者之所當用也。

 

傷寒蘊要曰。

 

大抵下藥。必切脈沉實。

 

或沉滑沉疾有力者。

 

可下也。

 

再以手按臍腹。硬者。

 

或叫痛不可按者。

 

則下之無疑也。

 

凡下後不 解者。

 

再按臍腹。有無硬處。

 

如有手不可按。下未盡也。

 

復再下之。

 

若下後 腹中虛軟。脈無力者。

 

此為虛也。

 

外台。崔氏承氣丸。療十余日不大便者。

 

於本方。去厚朴。加杏仁二兩。蜜和丸如彈子。

 

以生薑湯六合。研一丸。服 之。

 

須臾即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9#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8:21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衛生寶鑒。治發狂因觸冒寒邪。失於解利。因轉屬陽明證。胃實譫語。本方 加黃連。 理傷續斷方。大成湯。一名大承氣湯。治傷損瘀血不散。腹肚膨脹。大小便 不通。上攻心腹。悶亂至死者。

 

急將此藥。通下瘀血。後方可服損藥。 於大承氣湯。加甘草陳皮紅花當歸蘇木木通。○損藥。乃本方小承氣湯。 醫經會解。加味承氣湯。治痢疾邪毒在裡。 於本方。加黃連木香皂角刺。 本草匯言。嘉 方。治傷寒熱實結胸。鐵鏽磨水。入承氣湯。服之極驗。 醫學正傳。治一人。六月投淵取魚。至深秋雨涼。半夜小腹痛甚。大汗。脈 沉弦細實。重取如循刀責責然。夫腹痛脈沉弦細實。

 

如循刀責責然。陰邪固 結之象。便不當有汗。今大汗出。

 

此必瘀血留結。營氣不能內守。

 

而滲泄於 外也。

 

且弦脈亦肝血受傷之候。與大承氣加桂。二服微利痛減。連日於未申 時。復堅硬不可近。 與前藥。加桃仁泥。下紫血升余。痛止。脈雖稍減。

 

而責責然猶在。

 

又以前 藥。加川附子。下大便四五行。有紫黑血如破絮者。

 

二升而愈。 吳勉學匯聚單方。余治一少年。腹痛目不見人。陰莖縮入。喊聲徹天。醫方 灸臍愈痛。欲得附子理中湯。余偶過其門。諸親友邀入。余曰。

 

非陰症也。

 

主人曰。

 

晚於他處有失。已審侍兒矣。

 

余曰。

 

陰症聲低少。止呻吟耳。今高 厲有力。非也。

 

脈之伏而數且弦。肝為甚。外腎為筋之會。肝主筋。肝火盛 也。

 

肝脈繞陰莖。肝開竅於目。 故目不明。用承氣湯。一服立止。知有結糞在下故也。

 

凡痛須審察寒熱虛實 。諸症皆然。久腹痛。多有積。宜消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8:31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醫方集解曰。

 

古人有治惡寒戰栗。用大承氣。下燥屎而愈者。

 

此陽邪入裡。 熱結於裡。表虛無陽。故惡寒戰栗。

 

此陽盛格陰。乃熱病非寒證。誤投熱藥 。則死矣。

 

朱丹溪曰。

 

初下利腹痛。不可用參朮。然氣虛胃虛者。

 

可用。初得之。

 

亦可用大承氣調胃承氣下之。

 

看其氣病血病。然後加減用藥 。嘗治葉先生患滯下。後甚逼迫。 正合承氣症。但氣口虛。形雖實而面黃白。

 

此必平昔過食傷胃。寧忍二三日 辛苦。遂與參朮陳芍藥。十余帖。至三日後。胃氣稍完。與承氣二帖而安。 苟不先補完胃氣之傷。

 

而遽行承氣。寧免後患乎。

 

此先補後下。例之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1#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8:42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傷寒直格曰。

 

活人書。大承氣最緊。小承氣次之。

 

調胃承氣又次之。

 

而緩下 急下。善開發而難郁結。可通用者。

 

大承氣湯。最為妙也。

 

故今加甘草。名 曰三一承氣湯。通治三承氣湯。於效甚速。

 

而無加害也。

 

儒門事親曰。

 

大承 氣湯。劉河間加甘草。

 

以為三一承氣。

 

以甘和其中。余嘗以大承氣。改作調 中湯。加以薑棗煎。俗見薑棗。

 

以為補脾胃而喜服。衛生寶鑒曰。

 

若大承氣 證。反用調胃承氣治之。

 

則邪氣不散。小承氣湯證。反以大承氣湯下之。

 

則 過傷正氣。

 

此仲景所以分而治之。

 

後之學人。

 

以此三藥。合而為一。且云通 治三藥之證。及傷寒雜病內外一切所傷。與仲景之方。甚相違背。失軒岐緩 急之旨。使病患暗受其弊。將誰咎哉。

 

小承氣湯方大黃(四兩) 厚朴(二兩炙去皮) 枳實(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

 

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 者盡飲之。

 

若更衣者。

 

勿服之。

 

(千金翼。作初服譫語即止。服湯當更衣。 不爾盡服之。

 

外台。作若一服得利譫語止。勿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2#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8:55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小承氣者。

 

即大承氣。

 

而小其制也。

 

大邪大熱之實於胃者。

 

以大承氣 湯下之。

 

邪熱輕者。

 

及無大熱。 但胃中津液干燥。

 

而大便難者。

 

以小承氣微利之。

 

以和其胃氣。胃和則止。 非大攻大下之 劑也。

 

以無大堅實。 故於大承氣中。去芒硝。

 

又以邪氣未大結滿。故減厚朴枳實也。

 

創法立方。 惟量其緩急輕重。

 

而增損之。

 

使無太過不及。適中病情耳。 案錢氏云。

 

大黃四兩。既名之曰小。當是二兩。漢之二兩。即宋之五錢外。 分二次服耳。

 

此說無明證。 唯外台崔氏承氣湯。即本方。用厚朴大黃各三兩。枳實六片。龐氏用大黃二 兩。

 

而減厚朴一兩。枳實一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3#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9:07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吳有性瘟疫論曰。

 

案三承氣湯。功用仿佛。熱邪傳裡。但上焦痞滿者。

 

宜小 承氣湯。中有堅結者。

 

加芒硝。軟堅而潤燥。病久失下。雖無結糞。然多黏 膩結臭惡物。得芒硝。則大黃有蕩滌之能。設無痞滿。惟存宿結。

 

而有瘀熱 者。

 

調胃承氣宜之。

 

三承氣。功效俱在大黃。余皆治標之品也。

 

不耐藥湯者 。

 

或嘔或畏。當為細末蜜丸湯下。醫壘元戎。小承氣湯。治痞實而微滿。狀 若飢人。食飽腹中無轉失氣。即大承氣。只去芒硝。心下痞大便或通。熱甚 。宜此方。 金匱要略。治腹滿痛而閉者。

 

厚朴三物湯。(即本方。用厚朴八兩。枳實五 枚。) 又治支飲胸滿。厚朴大黃湯。(即本方。用厚朴一尺。大黃六兩。枳實四枚 。) 直指方。枳殼銼散。治熱證脹滿。 於本方。加桔梗甘草烏梅薑棗。 保命集。順氣散。治中熱在胃而能食。小便赤黃微利。至不欲食為效。不可 多利。(即本方) 又三化湯。治中風邪氣作實。二便不通。 於本方。加羌活。 拔萃方。順氣散。消中者。

 

熱在胃。

 

而能飲食。小便赤黃。

 

以此下之。

 

不可 多利。微微利。至不欲食而愈。 (即本方)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

 

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

 

不可與之。

 

若不大便 。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

 

此 有燥屎也。

 

乃可攻之。

 

若不轉失氣者。

 

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

 

攻 之必脹滿。不能食也。

 

欲飲水者。

 

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

 

必大便復硬而少 也。

 

以小承氣湯和之。

 

不轉失氣者。

 

慎不可攻也。

 

(不可與之。

 

成本。脫可字。玉函。作勿與之。

 

此有燥屎也。

 

成本。無也字。轉失氣。玉函。並作轉矢氣。其後發熱。玉函 。作其後發潮熱。周本。錢本。失。作矢。千金。下二轉矢氣作轉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4#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9:17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成〕潮熱者實。得大便微硬者。

 

便可攻之。

 

若不硬者。

 

則熱未成實。雖有 潮熱。

 

亦未可攻。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當先與小承氣賾(正脈。全 書。作漬。汪校。作探。)之。

 

如有燥屎。小承氣湯。藥勢緩。 不能宣泄。必轉氣下失。若不轉失氣。是胃中無燥屎。但腸間少硬爾。止初 頭硬。後必溏。攻之則虛其胃氣。 致腹脹滿不能食也。

 

胃中干燥。則欲飲水。水入胃中。虛寒相搏。氣逆則噦 。其後卻發熱者。

 

則熱氣乘虛。還復聚於胃中。胃燥得熱。必大便復硬。

 

而 少與小承氣湯微利。與(全書。作以。)和之。

 

故以重云不轉失氣。 不可攻內。慎之至也。

 

〔知〕上條曰。

 

外欲解可攻裡。曰外未解未可與承氣 。 曰可與小承氣。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此條曰可與。曰不可與。曰乃可攻 之。

 

不可攻之。

 

曰少與小承氣。曰以小承氣和之。

 

慎不可攻。多少商量。慎 重之意。故惟手足 然汗出。大便燥硬者。

 

始主之以大承氣。若小承氣。猶 是微和胃氣之法也。

 

〔汪〕轉失氣。則知其人大便已硬。腸胃中燥熱亢甚。 故其氣不外宣。時轉而下。 不轉失氣。則腸胃中雖有熱。

 

而滲孔未至於燥。

 

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也。

 

黃仲理曰。

 

作五段看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9:28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氏云。

 

其後發熱句。當從不轉矢氣句落下為是。觀末句復云不轉矢氣者。

 

慎不可攻。則前後照應顯然矣。

 

而注家謂攻後重復發熱。胃熱至此方熾。

 

此必無之事。下筆詳慎。智慮周密 者。

 

當不應若是。魏氏曰。

 

欲飲水者以下。細玩原文。明系另起一頭腦。

 

而 注家含混。故文離愈甚。○案虛變為實。寒轉為熱。豈是必無之事。發熱即 言潮熱。玉函可證。成氏順文注釋。卻覺允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6#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9:40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舒氏云。

 

案此條原文。止在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

 

文意已畢。其下數句。平 空插入。

 

亦後人之誤。案轉失氣。傷寒直格。謂動轉失泄之氣也。

 

為是。條 辨曰。

 

黃氏曰。

 

矢。漢書作屎。古屎矢通。失傳寫誤。續醫說。 醫學全書曰。

 

是下焦泄氣。俗云去屁也。

 

考之篇韻。屎矢通用。竊恐傳寫之 誤。矢為失耳。宜從轉矢氣為是。 且文理頗順。若以失字。則於義為難訓矣。

 

舒氏云。

 

案矢氣二字。從前書中 。皆云失氣。

 

此誤也。

 

緣矢字誤寫出頭耳。蓋矢與屎同。矢氣者屁。乃矢之 氣也。

 

且失字之上。無轉字之理。轉乃轉運也。

 

以其氣由轉運而出。 若果失下。夫何轉之有。確為矢字無疑。然考內經。有失氣語。咳而失氣。 氣與咳俱失之類。是也。

 

乃改作矢者。

 

卻釜矣。

 

張兼善曰。

 

 

或問傷寒論中。 所言轉失氣者。

 

未審其氣何如。若非腹中雷鳴滾動。轉失氣也。

 

予曰。

 

不然 。

 

凡泄瀉之人。不能瀉氣。惟腹中雷鳴波動而已。然滾動者。

 

水勢奔流則聲 響。泄氣者。

 

失氣下趨。

 

而為鼓瀉。空虛則聲響。充實則氣泄。故腹滾與泄 氣。 為不同耳。其轉失氣。先硬後溏者。

 

而氣猶不能轉也。

 

況大便不實者乎。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

 

重語也。

 

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 死。(也上。玉函。有是字。 外台。

 

以鄭聲者重語也為細注。直視以下。成氏以降。分為別條。只志聰。 錫駒。為一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7#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09:59:50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錫〕此章。統論譫語有虛實之不同。生死之各異也。

 

實則譫語者。

 

陽明燥 熱甚。

 

而神昏氣亂。故不避親疏。 妄言罵詈也。

 

虛則鄭聲者。

 

神氣虛而不能自主。故聲音不正。

 

而語言重復。 即素問所謂。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

 

是也。

 

直視者。

 

精不灌目。目系急而 不轉也。

 

夫譫語當無死證。若喘滿者。

 

脾肺不交。

 

而氣脫於上。故死。 下利者。

 

脾液不收。

 

而氣陷於下。

 

亦死。鄭聲者。

 

即譫語之聲。聆其聲有不 正之聲。輕微重復之語。即是鄭聲。 非譫語之中。別有一種鄭聲也。

 

故止首提鄭聲。

 

而後無鄭聲之證。〔張〕喘 滿者。

 

邪乘陽位而上爭。氣從上脫。 故主死。下利者。

 

邪聚陰位而下奪。氣從下脫。

 

亦死也。

 

設譫語內結。下旁 流清水者。

 

又不可誤認死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8#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0:06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喘則膻中迫促。

 

而氣不接。滿則傳化不通。

 

而胃氣絕。故死。 證治要訣曰。

 

譫語者。

 

顛倒錯亂。言出無倫。常對空獨語。

 

如見鬼狀。鄭聲 者。

 

鄭重頻繁。語雖謬而諄諄重復不自已。年老之人。遇事則誶語不休。

 

以 陽氣虛也。

 

二者本不難辨。須以他證別之。

 

大便秘小便赤。身熱煩渴。

 

而妄 言者。

 

乃裡實之譫語也。

 

小便如常。大便洞下。

 

或發躁。

 

或反發熱。

 

而妄言 者。

 

乃陰隔陽之譫語也。

 

此譫語鄭聲。虛實所以不同也。

 

醫學綱目曰。

 

譫語者。

 

謂亂語無次第。數數更端也。

 

鄭聲者。

 

謂鄭重頻煩也 。只將一句舊言。重疊頻言之。

 

終日殷勤。不換他聲也。

 

蓋神有餘。則能機變而亂語。數數更端。神不足則 無機變。

 

而只守一聲也。

 

成無己謂鄭聲為鄭衛之聲。非是。 傷寒選錄曰。

 

鄭聲。說過又說也。

 

舒氏云。

 

李肇夫曰。

 

重字讀平聲。重語。當是絮絮叨叨。說了又說。綱語呢 喃。聲低息短。身重惡寒。與譫語之聲雄氣粗。身輕惡熱者迥別。 發汗多。若重發汗者。

 

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玉函。 重發汗下。無者字。有若已下復發其汗七字句。多下。無若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0:18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汪〕此系太陽病轉屬陽明譫語之證。本太陽經得病時。發汗多。轉屬陽明 。重發其汗。汗多亡陽。汗本血之液。陽亡則陰亦虧。津血耗竭。胃中燥實 而譫語。譫語者。

 

脈當弦實。

 

或洪滑。為自和。自和者。

 

言脈與病不相背也 。是病雖甚不死。若譫語脈短者。

 

為邪熱盛正氣衰。乃陽證見陰脈也。

 

以故 主死。

 

或以陽亡為脫陽。 脫陽者見鬼。故譫語。擬欲以四逆湯。急回其陽。大誤之極。〔柯〕亡陽。 即津液越出之互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0#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0:28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案方氏以此條。為太陽經錯簡。喻氏辨其誤。是也。

 

程氏錫駒。並以此條證 。為脫陽。

 

亦非是。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 。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

 

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原注]一云。

 

順衣妄撮。怵惕不安 。)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 微者。

 

但發熱譫語者。

 

大承氣湯主之。

 

若一服利。則止後服。(成本。止上 。脫則字。晡下所字。玉函。作時。 摸床。 玉函。作撮空。脈經。作妄撮。龐氏。

 

亦作妄撮。注云。

 

常見有此撮空候。 故改之。

 

惕而。玉函。脈經。作怵惕。脈經。譫語下。無者字。是。五六日 下。無上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04:06 , Processed in 0.14062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