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論輯義】

 關閉 [複製鏈接]
461#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8:04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傷寒準繩曰。

 

 

凡多汗傷津。

 

或屢汗不解。

 

或尺中脈遲弱。元氣素虛人。便欲 下而不能出者。

 

並宜導法。但須分津液枯者。

 

用蜜導。邪熱盛者。

 

用膽導。 濕熱痰飲固結。薑汁麻油。浸栝蔞根導。惟下旁流水者。

 

導之無益。非諸承 氣湯攻之不效。

 

以實結在內。

 

而不在下也。

 

至於陰結便閉者。

 

宜於蜜煎中。 加薑汁生附子末。

 

或削陳醬薑導之。

 

凡此皆善於推展仲景之法者也。

 

外台秘要。崔氏。胃中有燥糞。令人錯語。正熱盛。令人錯語。宜服承氣湯 。

 

亦應外用生薑兌。(讀作銳。 下同。)使必去燥糞。薑兌法。削生薑。

 

如小指長二寸。鹽塗之。

 

納下部中 立通。 三因方。蜜兌法。蜜三合。鹽少許。煎如餳。出冷水中。捏如指大。長三寸 許。納下部。立通。 得效方。蜜兌法。蜜三合。入豬膽汁兩枚在內。煎如飴。

 

以井水出冷。候凝 捻如指大。長三寸許。納下部。 立通。活人書。單用蜜。一法。入皂角末。

 

在人斟酌用。一法。入薄荷末。 代皂角用。尤好。

 

又或偶無蜜。只嚼薄荷。

 

以津液調。作挺用之。

 

亦妙。 丹溪心法。

 

凡諸 。服藥不通。

 

或兼他證。

 

又或老弱虛極。不可用藥者。

 

用 蜜熬。入皂角末少許。作兌以導之。

 

冷 。生薑兌亦可。丹溪纂要。蜜導方 。

 

以紙捻為骨。便。 醫學入門。白蜜半盞。於銅杓內。微火熬。令滴水不散。入皂角末二錢攪勻 。捻成小棗大。長寸。兩頭銳。 蘸香油。推入穀道中。大便即急而去。

 

如不通。再易一條。外以布掩肛門。 須忍住蜜。待糞至。方放開布。 吳儀洛方論。海藏法。用蜜煎鹽相合。

 

或草烏頭末相合。

 

亦可。蓋鹽。能軟 堅潤燥。草烏。能化寒消結。 可隨證陰陽所宜而用之。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

 

表未解也。

 

可發汗。宜桂枝湯。(玉函 。千金翼。脈上。有其字。多下。有而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2#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8:13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汪〕此條言陽明病。非胃家實之證。乃太陽病。初傳陽明。經中有風邪也 。脈遲者。

 

太陽中風緩脈之所變。傳至陽明。邪將入裡。故脈變遲。汗出多 者。

 

陽明熱而肌腠疏也。

 

微惡寒者。

 

太陽在表之風邪。未盡解也。

 

治宜桂枝湯。

 

以解肌發汗。

 

以其病從太陽經來。故仍從太陽經例治之。

 

金鑒曰。

 

汗出多之下。當有發熱二字。若無此二字。脈遲汗出多微惡寒。乃 是表陽虛。桂枝附子湯證也。

 

豈有用桂枝湯。發汗之理乎。

 

必是傳寫之遺。 ○案揭以陽明病三字。其發熱。可不須言而知也。

 

金鑒之說。卻非是也。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

 

發汗則愈。宜麻黃湯。(而字。玉函。千金翼。 作其人必三字。無者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3#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8:23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鑒〕是太陽之邪。未悉入陽明。猶在表也。

 

當仍從 太陽傷寒治之。

 

發汗則愈。〔錢〕此條脈證治法。皆寒傷營也。

 

若無陽明病 三字。不幾列之太陽篇中。

 

而仲景何故以陽明病冠之邪。蓋以太陽篇曰。

 

惡 寒體痛。脈陰陽俱緊者。

 

名曰傷寒。其次條又曰。

 

惡風無汗而喘者。

 

麻黃湯主之。

 

此條雖亦無汗而喘 。然無惡風惡寒之證。即陽明所謂不惡寒。反惡熱之意。是以謂之陽明病也 。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

 

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

 

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 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

 

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汗出上。玉函。有而字。無汗 出者之者字。成本同。身無汗之汗。 千金翼。外台。作有。劑。玉函。千金翼。作齊。玉函。成本。千金翼。無 蒿字。程本。劑。作躋。金鑒同。 方本。引。作飲。喻程諸本。並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4#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8:33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成〕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者。

 

熱不得越也。

 

小便不利。渴飲水漿 者。

 

熱甚於胃。津液內竭也。

 

胃為土而色黃。胃為熱蒸。則色奪於外。必發黃也。

 

與茵陳湯。逐熱退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5#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8:44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程〕無汗而小便利者屬寒。無汗而小便不利者。

 

屬 濕熱。兩邪交郁。不能宣泄。故 而發黃。解熱除郁。何黃之不散也。

 

〔柯 〕身無汗。小便不利。不得用白虎。瘀熱發黃。內無津液。不得用五苓。故 制茵陳湯。

 

以佐梔子承氣之所不及也。

 

汪昂云。

 

熱外越而表不郁。濕下滲而裡不停。今小便既不利。身又無汗。故 鬱而為黃。 茵陳蒿湯方茵陳蒿(六兩) 大黃(二兩去皮) 梔子(十四枚擘○千金。 作四十枚。) 上三味。

 

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納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 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一 斗二升。金匱。及玉函。成本。作一斗。六升下。肘後。千金。 外台。有去滓二字。分下。金匱。及玉函。成本。有溫字。汁。千金。並翼 。作沫。一宿二字。千金作當一字。 千金翼。無腹減二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6#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8:54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茵陳。性雖微寒。

 

而能治濕熱黃膽。及傷寒滯熱。 通身發黃。小便不利。梔子苦寒。瀉三焦火。除胃熱時疾黃病。通小便。解 消渴心煩懊 。鬱熱結氣。更入血分。大黃苦寒下泄。逐邪熱通腸胃。三者 皆能蠲濕熱。去鬱滯。故為陽明發黃之首劑云。

 

金匱要略。穀疸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穀疸 。茵陳蒿湯主之。

 

千金方注。范汪療穀疸。短劇方。用石膏一斤。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

 

必有蓄血。所以然者。

 

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 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

 

宜抵當湯下之。

 

(喜忘。外台。作善忘。成本。黑下。無者字。玉函。下。 作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7#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9:04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喜忘者。

 

語言動靜。隨過隨忘也。

 

言所以喜忘者。

 

以平日本有積久之 瘀血在裡故也。

 

前太陽證中。因鬱熱之表邪不解。故隨經之瘀熱。內結膀胱 。所以有如狂發狂之證。

 

此無瘀熱。故但喜忘耳。素問調經論云。

 

血氣未並。五臟安定。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喜忘者。

 

是也。

 

〔錫〕喜 忘。猶善忘也。

 

〔程〕血蓄於下。則心竅易塞。

 

而識智昏。故應酬問答。必 失常也。

 

病屬陽明。故屎硬。血與糞並。故易而黑。 傷寒準繩曰。

 

案邪熱燥結。色未嘗不黑。但瘀血則溏。

 

而黑黏如漆。燥結則 硬。

 

而黑晦如煤。

 

此為明辨也。

 

又海藏云。

 

初便褐色者重。再硬深褐色者愈重。三便黑色者為尤重。色變者 。

 

以其火燥也。

 

如羊血在日色中。 須臾變褐色。久則漸變而為黑色。即此意也。

 

陽明病下之。

 

心中懊 而煩。胃中有燥屎者。

 

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 溏。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

 

宜大承氣湯。(玉函。脈經。千金翼。腹上。有其人二字。初頭硬後必溏。 作頭堅後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8#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9:13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成〕下後心中懊 。

 

而煩者。

 

虛煩也。

 

當與梔子豉湯。若胃中有燥屎者。

 

非虛煩也。

 

可與大承氣湯下之。

 

其腹微滿。 初硬後溏。是無燥屎。

 

此熱不在胃。

 

而在上也。

 

故不可攻。〔鑒〕陽明病。 下之後。心中懊 而煩者。

 

若腹大滿。不大便。小便數。知胃中未盡之燥屎 復硬也。

 

乃可攻之。

 

〔程〕末句。乃申可攻句。

 

以決治法。〔柯〕腹微滿。 猶是梔子厚朴湯證。 病患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

 

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9#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9:22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不大便五六日。

 

而繞臍痛者。

 

燥屎在腸胃也。

 

煩躁。實熱鬱悶之所致 也。

 

發作有時者。

 

日晡潮熱之類也。

 

陽明胃實之裡證悉備。是以知其有燥屎 。故使不大便也。

 

〔程〕繞臍痛。則知腸胃干屎無去路。故滯澀在一處而作 痛。〔志〕不言大承氣湯者。

 

省文也。

 

上文云。

 

若有燥屎者。

 

宜大承氣湯。 此接上文而言。

 

此有燥屎。 則亦宜大承氣湯明矣。

 

〔汪〕仲景用大承氣湯。證必辨其有燥屎。則是前言 潮熱譫語。手足汗出。轉失氣。其法可謂備矣。

 

此條復云繞臍痛。可見證候 多端。醫者所當通變而延醫之也。

 

病患煩熱。汗出則解。

 

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

 

屬陽明也。

 

脈實者宜下之 。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玉函。

 

又。作復。 上二宜字。並作當字。與。作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0#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9:32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鑒〕病患。謂病太陽經中風傷寒之人也。

 

〔錢〕言病患煩熱。至汗出而後 解者。

 

又或如瘧狀。必至日晡時發熱者。

 

即潮熱也。

 

如此則邪氣已屬陽明矣 。然表裡之分。當以脈辨之。

 

若按其脈。

 

而實大有力者。

 

為邪在陽明之裡而 胃實。宜攻下之。

 

若脈浮虛者。

 

即浮緩之義。為風邪猶在太陽之表而未解。 宜汗解之。

 

謂之浮虛者。

 

言浮脈按之本空。非虛弱之虛也。

 

若虛弱則不宜於發汗矣。

 

宜詳審之。

 

脈實 者下之。

 

以其胃熱。故宜與大承氣湯。浮虛者汗之。

 

以其風邪未解。故宜與 桂枝湯。〔印〕此章。與太陽並病章。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

 

與 承氣湯。(太陽中篇五十六條)大意相同。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

 

此有燥屎也。

 

所以然者。

 

本有 宿食故也。

 

宜大承氣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1#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9:42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程〕煩不解。指大下後之證。腹滿痛。指六七日不大便後之證。從前宿食 。經大下而棲泊於回腸曲折之處。 胃中尚有此。故煩不解。久則宿食結成燥屎。擋住去路。新食之濁穢。總蓄 於腹。故滿痛。下後亡津液。

 

亦能令不大便。然煩有解時。腹滿不痛可驗。 〔錫〕此證著眼。全在六七日上。

 

以六七日不大便。則六七日內所食之物。 又為宿食。所以用得大承氣。然今人本虛質弱。大下後得此者。

 

亦什不得一 耳。 舒氏云。

 

 

此證雖經大下。

 

而宿燥隱匿未去。是以大便復閉。熱邪復集。則煩 不解。

 

而腹為滿為痛也。

 

所言有宿食者。

 

即胃家實之互辭。乃正陽陽明之根 因也。

 

若其人本有宿食。下後隱匿不去者。

 

固有此證。且三陰寒證。胃中隱 匿宿燥。溫散之後。

 

而傳實者。

 

乃為轉屬陽明也。

 

予內弟以采者。

 

患腹痛作 泄。逾月不愈。薑附藥。 服過無數。其人稟素盛善啖肉。因自恃強壯。病中不節飲食。

 

而釀胃實之變 。則大便轉閉。自汗出。昏憒不省人事。譫語狂亂。心腹脹滿。舌苔焦黃。 干燥開裂。反通身冰冷。脈微如絲。寸脈更微。殊為可疑。予細察之。

 

見其聲音烈烈。揚手擲足。渴欲飲冷。

 

而且夜不寐。參諸腹滿舌苔等證。則 胃實確無疑矣。

 

於是更察其通身冰冷者。

 

厥熱亢極。隔陰於外也。

 

脈微者。

 

結熱阻截中焦。營氣不達於四末也。

 

正所謂陽極似陰之候。宜急下之。

 

作大承氣湯一劑投之。

 

無效。再投一劑。

 

又無效。服至四劑。竟無效矣。

 

予 因忖道。

 

此證原從三陰而來。想有陰邪未盡。觀其寸脈。其事著矣。

 

竟於大 承氣湯中。加附子三錢。

 

以破其陰。使各行其用。

 

而共成其功。服一劑。得 大下。寸脈即出。狂反大發。予知其陰已去矣。

 

附子可以不用。乃單投承氣 一劑。病勢略殺。復連進四劑。其前計十劑矣。

 

硝黃各服過半斤。諸證以漸而愈。可見三陰寒證。因有宿食。轉屬陽明。

 

而 反結燥者。

 

有如是之可畏也。

 

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原注]一作息。)不能 臥者。

 

有燥屎也。

 

宜大承氣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2#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09:53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凡小便不利。皆由三焦不運。氣化不行所致。惟此條小便不利。則又 不然。因腸胃壅塞。大氣不行。 熱邪內瘀。津液枯燥。故清道皆涸也。

 

乍難。大便燥結也。

 

乍易。旁流時出 也。

 

時有微熱。潮熱之余也。

 

喘者。

 

中滿而氣急也。

 

冒者。

 

熱邪不得下泄。氣蒸而鬱冒也。

 

胃邪實滿。喘冒不寧 。故不得臥。經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也。

 

若驗其舌苔黃黑。按之痛。

 

而脈 實大者。

 

有燥屎在內故也。

 

宜大承氣湯。〔程〕易者。

 

新屎得潤而流利。難 者。

 

燥屎不動而阻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3#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0:04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王〕此證不宜妄動。必以手按之。

 

大便有硬塊。喘冒不能臥。方可下之。

 

何也。

 

乍難乍易故也。

 

食穀欲嘔。屬陽明也。

 

吳茱萸湯主之。

 

得湯反劇者。

 

屬上焦也。

 

(玉函。成 本。嘔。下。有者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4#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0:15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程〕食穀欲嘔者。

 

納不能納之象。屬胃氣虛寒。不能消穀使下行也。

 

曰屬 陽明者。

 

別其少陽喜嘔之兼半表。太陽乾嘔不嘔食之屬表者不同。溫中降逆 為主。〔汪〕得湯反劇者。

 

成注云。

 

 

以治上焦法治之。

 

而無其方。 準繩云。

 

葛根半夏湯。誤矣。

 

尚論篇云。

 

仍屬太陽熱邪。

 

而非胃寒。條辨云 。上焦以膈言。戒下之意。

 

此又泥於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皆 大謬之極。窮思先賢用藥。豈如今醫之魯莽。誤以胃家虛寒。為實熱證。但 虛寒在膈以上。不與胃腑之中溷同一治。上條證。治以吳茱萸湯。寒熱虛實 。原無誤也。

 

其有得湯反劇者。

 

補亡論。常器之云。

 

宜橘皮湯。注云。

 

類要 方。用橘皮二兩。甘草一兩。生薑四兩。人參三兩。 水煎服。斯言庶得之矣。

 

魏氏云。

 

何以得湯反劇耶。不知者。

 

以為胃熱而非胃寒矣。

 

仲師示之曰。

 

 

此 固有熱也。

 

而熱不在胃脘之中焦。乃在胸膈之上焦。惟其中焦有寒。所以上 焦有熱。吳茱萸人參之辛溫。本宜於中焦之寒者。

 

先乖於上焦之熱。

 

此吳茱 萸之所以宜用而未全宜耳。主治者。

 

見茲上熱下寒之證。則固有黃連炒吳茱 萸。生薑易乾薑一法。 似為溫中而不僭上。一得之愚。不知當否。喻謂得湯轉劇。屬太陽。謬矣。

 

程謂仍與吳茱萸。

 

亦膠柱之見也。

 

熱因寒用。

 

以豬膽為引。

 

如用於理中湯之法。

 

或亦有當乎。

 

○案柯氏云。

 

服 湯反劇者。

 

以痰飲在上焦為患。嘔盡自愈。非謂不宜服也。

 

錢氏云。

 

得湯反 劇者。

 

邪猶在胸。當以梔子豉湯涌之。

 

庶幾近似。二氏並失經旨矣。

 

吳茱萸湯方人參(三兩○肘後方。作一兩。) 生薑(六兩切) 吳茱萸( 一升洗○肘後。作半斤。外台。洗。作炒。) 大棗(十二枚擘) 上四味。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金匱。七升。 作五升。二升。作三升。外台。 亦作五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5#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0:27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汪〕嘔為氣逆。氣逆者必散之。

 

吳茱萸辛苦。味重下泄。治嘔為最。兼以 生薑。

 

又治嘔聖藥。非若四逆中之乾薑。守而不走也。

 

武陵陳氏云。

 

其所以 致嘔之故。因胃中虛生寒。使溫而不補。嘔終不愈。故用人參補中。合大棗 。

 

以為和脾之劑焉。

 

錢氏云。

 

吳茱萸一升。當是一合。即今之二勺半。人參三兩。當是一兩。即 宋之二錢七分。生薑六兩。 當是二兩。即宋之五錢余。大棗當是四五枚。水七升。

 

亦當是三升。觀小承 氣湯。止用水四升。調胃承氣。只用水三升。

 

此方以辛熱補劑。

 

而用之於表 裡疑似之間。豈反過之。

 

大約出之後人之手。非仲景本來升合分兩。學人當 因時酌用。○案此說未知然否。姑舉於此。 金匱要略。嘔而胸滿者。

 

茱萸湯主之。

 

肘後方。治人食畢噫醋。及醋心。(即本方) 醫方集解曰。

 

服湯反劇者。

 

宜葛根加半夏湯。小柴胡湯。梔子豉湯。黃芩湯 。

 

又云。

 

吳茱萸。為厥陰本藥。故又治肝氣上逆。嘔涎頭痛。本方加附子。 名吳茱萸加附子湯。治寒疝腰痛。牽引睪丸。尺脈沉遲。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

 

此以 醫下之也。

 

如其不下者。

 

病人不惡寒而渴者。

 

此轉屬陽明也。

 

小便數者。

 

大 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

 

渴欲飲水。少少與之。

 

但以法救之。

 

渴者 。宜五苓散。(玉函。關下。有小字。

 

如其以下十三字。作若不下其人復不 惡寒而渴十二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6#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0:39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成〕太陽病。脈陽浮陰弱。為邪在表。今寸緩關浮尺弱。邪氣漸傳裡。則 發熱汗出。復惡寒者。

 

表未解也。

 

傳經之邪入裡。裡不和者。

 

必嘔。

 

此不嘔 。但心下痞者。

 

醫下之早。邪氣留於心下也。

 

如其不下者。

 

必漸不惡寒而渴 。太陽之邪。轉屬陽明也。

 

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小便數。大便硬者。

 

當與小 承氣湯和之。

 

此不因吐下發汗後。小便數。大便硬。若是無滿實。雖不更衣 十日。無所苦也。

 

候津液還入胃中。小便數少。大便必自出也。

 

渴欲飲水者 。少少與之。

 

以潤胃氣。但審邪氣所在。

 

以法攻之。

 

如渴不止。與五苓散是 也。

 

〔吳〕寸緩。 風傷衛也。

 

關浮。邪猶在經。未入腑也。

 

尺弱。其人陰精素虧也。

 

王三陽云。

 

 

此處。五苓散難用。不然。經文渴字上。當有缺文也。

 

金鑒云。

 

但以法救之五字。當是若小便不利。方與上文小便數。下文渴者之義。相合 。

 

此條病勢不急。救之之文。殊覺無謂。必有遺誤。汪氏云。

 

渴欲飲水。至 救之十三字。當在小便數者之前。不惡寒而渴者。

 

者字可刪。吳儀洛刪渴欲以下十九字。注云。

 

舊本多衍文。今刪之。

 

○案此 條難解。

 

以上四家。各有所見。未知何是。姑存而舉於此。 脈陽微而汗出少者。

 

為自和([原注]一作如。)也。

 

汗出多者為太過。陽 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

 

亦為太過。太過者。

 

為陽絕於裡。亡津液。大便 因硬也。

 

(成本。太過下。無者字。陽脈實以下。為別條。方本。 周本。錢本。汪本。魏本。並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7#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0:49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鑒〕脈陽微。謂脈浮無力而微也。

 

陽脈實。謂脈浮有力而盛也。

 

凡中風傷 寒。脈陽微則熱微。微熱蒸表作汗。若汗出少者。

 

為自和欲解。汗出多者。

 

為太過不解也。

 

陽脈實則熱盛。因熱盛而發其汗出多者。

 

亦為太過。則陽極 於裡。亡津液。大便因硬。

 

而成內實之證矣。

 

〔汪〕陽明病。陽脈不微而實 。實者。

 

按之搏指而有力也。

 

〔魏〕經文陽絕之義。似是阻絕。蓋謂陽盛阻 陰也。

 

非斷絕之絕。內經言絕。多如此。〔程〕陽絕於裡者。

 

燥從中起。陽 氣閉絕於內。

 

而不下通也。

 

下條其陽則絕。同此。 汪氏云。

 

總於後條。用麻仁丸以主之。

 

補亡論。議用小柴胡湯。

 

又柴胡桂枝 湯。

 

以通津液。

 

如大便益堅。 議用承氣等湯。大誤之極。 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搏。胃氣生熱。其陽則絕。(二為字下 。玉函。有則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8#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1:09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錢〕浮為陽邪盛。芤為陰血虛。陽邪盛則胃氣生熱。陰血虛則津液內竭。 故其陽則絕。絕者。

 

非斷絕敗絕之絕。言陽邪獨治。陰氣虛竭。陰陽不相為 用。故陰陽阻絕。

 

而不相流通也。

 

即生氣通天論所謂。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之義也。

 

注家俱謂陽絕。乃無陽之互詞。恐失之矣。

 

〔沈〕 此辨陽明津竭之脈也。

 

若見此脈。當養津液。不可便攻也。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 。麻子仁丸主之。

 

(成本。無子字。仁。作人。柯本。無此條。及麻仁丸方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9#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1:19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成〕趺陽者。

 

脾胃之脈。診浮為陽。知胃氣強。澀為陰。知脾為約。約者 。儉約之約。

 

又約束之約。 內經曰。

 

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 。下輸於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是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

 

今胃強脾 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致小便數大便難。與脾約丸。 通腸潤燥。〔汪〕趺傷者。

 

胃脈也。

 

在足趺上五寸骨間。去陷谷三寸。即足 陽明經。衝陽二穴。按之其脈應手而起。按成注。

 

以胃強脾弱。為脾約作解 。推其意。

 

以胃中之邪熱盛為陽強。故見脈浮。脾家之津液少為陰弱。 故見脈澀。〔程〕脾約者。

 

脾陰外滲。無液以滋。脾家先自干槁了。何能以 余陰。蔭及腸胃。所以胃火盛而腸枯。大便堅而糞粒小也。

 

麻仁丸。寬腸潤 燥。

 

以軟其堅。欲使脾陰從內轉耳。 案喻氏譏成氏脾弱之說云。

 

脾弱。即當補矣。

 

何為麻仁丸中。反用大黃枳實 厚朴乎。

 

汪氏則暗為成注解紛。大是。

 

又案。胃強脾弱。究竟是中焦陽盛而 陰弱之義。不必拘拘脾與胃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0#
 樓主| 發表於 2014-9-3 10:11:28 | 只看該作者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傷寒選錄曰。

 

愚案趺陽脈。一名會元。

 

又名衝陽。

 

在足背上去陷谷三寸。脈 動處。是也。

 

此陽明胃脈之用由出。夫胃者。

 

水穀之海。五臟六腑之長也。

 

若胃氣以憊。水穀不進。穀神以去。臟腑無所稟受。其脈不動而死也。

 

故診 趺陽脈。 以察胃氣之有無。仲景又謂趺陽脈。不惟傷寒。雖雜病危急。

 

亦當診此以察 其吉凶。 麻子仁丸方麻子仁(二升) 芍藥(半斤) 枳實(半斤炙○千金翼。芍藥 。枳實。各八兩。) 大黃(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去皮○玉函。作一 。)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作脂○玉函。 作一 。)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

 

以知為度。(六味 下。成本。玉函。有為末煉三字。和。作為。成本。無梧字。證類本草。飲 服十丸。作以漿水飲下十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03:58 , Processed in 0.74999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