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廷瑤】
男,字德斌,號幼幼廬主,1903年出生於浙江寧波中醫世家,其先君水樵公於天命之年方獲獨子,鍾愛倍至,然督教嚴厲。
幼年時即聘請飽學老秀才,教讀經、史、子、集,唐、宋範文,自此晨昏勤讀背誦,進而能文作賦,為學習中醫打下扎實的古漢語基礎。
15歲起,嚴父親自督教醫經典籍及漢唐方書,精讀《素問》、《傷寒論》等經典,繼而各家學論,尤以宋明以來的《小兒藥證直訣》、《幼幼集成》等兒科專著,均一一教研,並在臨證時悉心傳授,指點迷津,使其盡得家傳。
三年後,慈父不幸棄養,不得不在弱冠之年獨立應診。
自覺涉世未深,學識猶淺,旋於診余遊學於同邑兒科前輩石霖汝先生門下,又遍訪名師,虛心求教,勤學苦研,參悟各家的臨床經驗,博采眾方,結合祖傳,運用於臨床,持之以恆,醫藝日進,登門求治者日眾,名揚浙寧城鄉。
抗日戰爭開始,為避戰禍遷滬,繼續懸壺業醫,兢兢業業,擷傷寒、溫病學說為核心,以家學遺訓為羽翼,精通啞科,擅治熱病重症。
1958年負責麻疹搶救工作,對麻疹逆症晝夜觀察,苦思冥想,辨患兒兩顴蒼白,乃氣血阻滯,疹毒不能外泄,旋向內陷,危殆立至,遂創用活血解毒法,輒能疹透熱降,力挽危症,使死亡率大為下降,取得突出成就,得到市衛生局表彰,光榮出席全國傳染病大會,交流發表了「中醫中藥治療麻疹的體會」[上海中醫藥雜誌(3):1959]和「麻疹辨證論透」[上海中醫藥雜誌(1):1962]。
多年臨床實踐對小兒疳、泄、驚、癇諸病的診治均有獨到之處及有效驗方,每獲奇效,醫術造詣精湛,董氏兒科成為滬上頗具影響的流派。
1959年晉升為上海首批主任醫師之一,任靜安區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
1980年被聘為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館長、上海市中醫門診部顧問、市中醫學會兒科學會顧問;
1983年任上海市高級科技職稱評委會委員、上海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
歷任靜安區第三至七屆人民代表,上海市政協委員。
現退任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名譽館長、被聘為上海市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董氏雖已耄耋之年,仍寢饋岐黃,老猶不輟,70年臨診實踐,學驗豐衍,診治兒科諸疾,師古而創新,推理論病,推理論治,選方用藥,輒能得心應手,療效卓著,於急病危症重在識病明理,匠心獨具,對疑難頑疾,常另闢蹊徑,創立新法,屢建奇功,活兒無數。
晚年筆耕不輟,已發表論文80余篇,出版兒科專著《幼科芻言》及《幼科擷要》兩冊,闡發其診治心得,體會經驗,皆真知灼見。
前者獲上海中醫藥研究院的著作二等獎,後者榮獲1994年上海市衛生局科研三等獎。
其「獨特手法治療嬰兒吐乳症的臨床研究及其機理探討」的課題,業已完成,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度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並獲上海市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因其對中醫藥事業的重大貢獻,1991年10月國務院頒發表彰特殊津貼證書,被選為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