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症大小總論合參】
《經》以任脈為病,而結七疝,總言病之原也。
所云:沖狐 厥瘕 癃,分言疝之狀也。
巢氏強分厥 寒氣盤 野狼之七種,宜張子和非之曰:此俗工所立,謬名是矣。
反其立論,但辨陰器專屬肝經受病,與小腸膀胱腎絕不相干,又分寒水筋血氣狐之七名,此其謬與巢氏無異矣,不知《內經》自有七疝,而任脈為七疝之原,疝為筋病,皆挾肝邪則可,若言止在厥陰,不幾與經相反耶,學人當以《內經》為正,不得惑於多歧,大抵寒則多痛,熱則多縱,濕則腫墜,虛者亦然,在血分者不移,在氣分者多動也。
蓋睪丸有兩,左丸屬水,水生肝木,木生心火,三部皆司血,統納左之血者,肝也。
右丸屬火,火生脾土,土生肺金,三部皆司氣,統納右之氣者,肺也。
故諸寒收引則血泣而歸肝,下注於左丸,諸氣憤郁,則濕聚而歸肺,下注於右丸,且睪丸所絡之筋,非盡由厥陰,而太陰陽明之筋,亦入絡也。
故患左丸者,痛多腫少,患右丸者,痛少腫多也。
丹溪以疝始於濕熱,蓋大勞則火起於筋,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勞則火起於腎,大怒則火起於肝,火鬱之久濕氣便盛,濁液凝聚,並入血隊,流於厥陰,肝性急速,為寒所束,宜其痛甚,此亦補前人之未備。
或東南因此而感者多,亦未可守為規則也。
又有身體發熱,耳後急生 腮,紅腫脹痛,肋病將退,而睪丸忽脹,一丸極大一丸極小,似乎偏墜,而實非,蓋耳傍乃少陽膽經之分,與肝經相為表裡,少陽感受風熱,而遺發於肝經也。
又陰囊大,而陰莖反縮於內,小便淋漓,行履滯礙,乃膀胱氣也。
蓋腎與膀胱為表裡,腎不能藏,為邪所客,遺於膀胱,小便滲入腎囊耳,宜滲利之。
有陰莖全縮不見,而陰囊光腫不痛,此因肝氣虛損,不能舒達也,宜溫補之。
小兒偏墜,多因食積不消,脾濕下行,流入肝部。
婦人小腹旁逼近陰處,並結脹痛,或皮內頂起如鵝子大,乃寒氣聚於厥陰所致,小腹受寒,其病即發,是謂陰疝,女子前陰突出,後陰痔核,皆疝類也。
但不謂之疝,而曰瘕。
凡疝雖因虛而得,不可驟補,蓋留而不行,其病則實,必先疏所蓄之邪,後定補益,或補而兼溫,則散而不滯矣。
古人用五苓散,內加行氣之藥,蓋豬苓澤瀉,分理陰陽,以和心與小腸之氣,白朮既滲腰臍間濕與死血,又助中氣,以佐營運藥力,茯苓淡滲而利膀胱水,桂能伐肝邪,而溫散通行,茴香治小腸之氣,金鈴子、橘核去膀胱之滯,檳榔下氣開導,少加木通,以道小腸之火,立方之工穩極矣。
蓋疝症未有不因內虛外襲,然必先疏泄其氣,所謂通則不痛,若驟加補益,攻心人腹變成危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