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匱要略心典】

 關閉 [複製鏈接]
20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18:32 | 只看該作者

外台茯苓飲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 茯苓 人參 白朮(各三兩) 枳實(二兩) 橘皮(二兩半) 生薑(四兩)。


上六味。


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溫三服。


如人行八九裡、進之。


咳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


脈弦為水。咳而脈弦。知為水飲漬入肺也。


十棗湯逐水氣自大小便去。水去則肺寧而咳愈。按許仁則論飲氣咳者。


由所飲之物。停滯在胸。水氣上衝。肺得此氣。便成咳嗽。經久不已。漸成水病。 其狀不限四時晝夜。遇諸動嗽物即劇。乃至雙眼突出。氣如欲斷。汗出。大小便不利。吐痰飲涎沫無限。上氣喘急肩息。每旦眼腫。不得平眠。此即咳家有水之證也。


著有干棗三味丸方亦佳。大棗六十枚。葶藶一升。杏仁一升。合搗作丸。桑白皮飲下七八丸。日再。稍稍加之。


以大便通利為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18:50 | 只看該作者

十棗湯方


(見上) 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


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宜十棗湯。 胸中支飲。擾亂清道。趙氏所謂動肺則咳。動心則煩。搏擊陽氣則痛者是也。


其甚者營衛遏絕。 神氣乃亡。為卒死矣。


否則延久不愈。至一百日或一歲。則猶有可治。為其邪瘥緩而正得持也。


然以經久不去之病。而仍與十棗攻擊之藥者。


豈非以支飲不去。則其咳煩胸痛。必無止期。與其事敵以苟安。不如悉力一決之。


猶或可圖耶。然亦危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19:04 | 只看該作者

久咳數歲


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其脈虛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


治屬飲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19:24 | 只看該作者

久咳數歲不已者


支飲漬肺而咳。飲久不已。則咳久不愈也。


咳久者其氣必虛。而脈反實大數。 則其邪猶盛。


以猶盛之邪。而臨已虛之氣。其能久持乎。


故死。若脈虛者。


正氣固虛。而飲氣亦衰。 故可治。然飲雖衰而正不能御。亦足以上蔽清陽之氣。故其人必苦冒也。


此病為支飲所致。去其飲則病自愈。故曰治屬飲家。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


倚息、倚幾而息。能俯而不能仰也。


肺居上焦而司呼吸。外寒內飲。壅閉肺氣。則咳逆上氣。甚則但坐不得臥也。


麻黃、桂枝。散外入之寒。半夏消內積之飲。細辛、乾薑。治其咳滿。芍藥、五味。監麻、桂之性。使入飲去邪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19:39 | 只看該作者

小青龍湯方


(見上) 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


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衝。 服青龍湯已。設其人下實不虛。則邪解而病除。若虛則麻黃、細辛辛甘溫散之品。雖能發越外邪。 亦易動人沖氣。沖氣、衝脈之氣也。


衝脈起於下焦。挾腎脈上行至喉嚨。多唾口燥。氣衝胸咽。面熱如醉。皆沖氣上入之候也。


寸沉尺微。手足厥而痹者。


厥氣上行。而陽氣不治也。


下流陰股。小便難。 時復冒者。


沖氣不歸。而仍上逆也。


茯苓、桂枝。能抑沖氣使之下行。然逆氣非斂不降。故以五味之酸斂其氣。土濃則陰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補其中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19:56 | 只看該作者

桂苓五味甘草湯方


桂枝 茯苓(各四兩) 五味(半升) 甘草(三兩炙)。


上四味。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


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


以治其咳滿。 服前湯已。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


下焦沖逆之氣既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飲續出也。


故去桂枝之辛而導氣。加乾薑、細辛之辛而入肺者。


合茯苓、五味、甘草。消飲驅寒。


以泄滿止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0:12 | 只看該作者

苓甘五味薑辛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 乾薑 細辛(各三兩) 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咳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復發者。


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


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


為支飲也。


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 衝脈之火。得表藥以發之則動。得熱藥以逼之亦動。而辛熱氣味。既能劫奪胃中之陰。亦能布散積飲之氣。仲景以為渴而沖氣動者。


自當治其沖氣。不渴而冒與嘔者。


則當治其水飲。故內半夏以去其水。而所以治渴而沖氣動者。


惜未之及也。


約而言之。


沖氣為麻黃所發者。


治之如桂、苓、五味、甘草。從其氣而導之矣。


其為薑、辛所發者。


則宜甘淡鹹寒。益其陰以引之。


亦自然之道也。


若更用桂枝。必捍格不下。即下亦必復沖。所以然者。


傷其陰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0:29 | 只看該作者

苓甘五味薑辛半夏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 細辛 乾薑(各二兩) 半夏 五味(各半升)。


上六味。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


加杏仁主之。


其證應內麻黃。


以其人遂痹。故不內之。


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


以其人血虛。麻黃發其陽故也。


水在胃者。


為冒、為嘔。水在肺者。


為喘、為腫。嘔止而形腫者。


胃氣和而肺壅未通也。


是惟麻黃可以通之。


而血虛之人。陽氣無偶。發之最易厥脫。麻黃不可用矣。


杏仁味辛能散。味苦能發。力雖不及。與證適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0:54 | 只看該作者

苓甘五味加薑辛半夏杏仁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 乾薑 細辛(各三兩) 五味 半夏 杏仁(各半升)。


上七味。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


水飲有挾陰之寒者。


亦有挾陽之熱者。


若面熱如醉。則為胃熱隨經上衝之證。胃之脈上行於面故也。


即於消飲藥中。加大黃以下其熱。與沖氣上逆。其面翕熱如醉者不同。沖氣上行者。


病屬下焦陰中之陽。故以酸溫止之。


此屬中焦陽明之陽。故以苦寒下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1:12 | 只看該作者

苓甘五味加薑辛半杏大黃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二兩) 乾薑 細辛(各三兩) 五味 半夏杏仁(各半升) 大黃(三兩)。


上八味。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先渴後嘔者。


本無嘔病。因渴飲水。水多不下而反上逆也。


故曰此屬飲家。小半夏止嘔降逆。加茯苓去其停水。蓋始雖渴而終為飲。但當治飲。而不必治其渴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1:26 | 只看該作者

小半夏加茯苓湯方


(見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1:45 | 只看該作者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此邪熱入厥陰而成消渴。成氏所謂邪愈深者熱愈甚也。


氣上衝心。心中疼熱者。


火生於木。肝氣通心也。


飢而不欲食者。


木喜攻土。胃虛求食。而客熱復不能消穀也。


食即吐蛔者。


蛔無食而動。聞食臭而出也。


下之利不止者。


胃氣重傷。而邪熱下注也。


夫厥陰風木之氣。能生陽火而爍陰津。津虛火實。臟燥無液。求救於水。則為消渴。消渴者。


水入不足以制火。而反為火所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2:10 | 只看該作者

寸口脈浮而遲


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氣不足。勞則營氣竭。趺陽脈浮而數。浮即為氣。 數即消穀而大堅。氣盛則溲數。溲數則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 診寸口而知營衛之並虛。診趺陽而知胃氣之獨盛。合而觀之。


知為虛勞內熱而成消渴也。


夫所謂氣盛者。


非胃氣盛也。


胃中之火盛也。


火盛則水穀去而胃乃堅。


如土被火燒而堅硬如石也。


故曰數即消穀而大堅。胃既堅硬。水入不能浸潤。但從旁下轉。而又為火氣所迫而不留。故曰氣盛則溲數。溲數則堅。愈數愈堅。愈堅愈數。是以飲水多而渴不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2:41 | 只看該作者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飲一斗。小便亦一斗。腎氣丸主之。


男子以腎為事。腎中有氣。所以主氣化。行津液。而潤心肺者也。


此氣既虛。則不能上至。氣不至。則水亦不至。而心肺失其潤矣。


蓋水液屬陰。非氣不至。氣雖屬陽。中實含水。水之與氣。未嘗相離也。


腎氣丸中有桂、附。所以斡旋腎中頹墮之氣。而使上行心肺之分。故名曰腎氣。不然。則滋陰潤燥之品。同於飲水無濟。但益下趨之勢而已。馴至陽氣全消。有降無升。飲一溲二而死不治。夫豈知飲入於胃。非得腎中真陽。焉能游溢精氣。而上輸脾肺耶。 按、消渴證。有太陰、厥陰、陽明、少陰之異。系太陰者。


心熱移肺也。


系厥陰者。


風勝則干。 抑火從木出也。


系陽明者。


火燔而土燥也。


系少陰者。


水虛不能制火也。


然此不言水虛不能制火。而言火虛不能化水。則法之變而論之精也。


惟火不化水。故飲一斗。水亦一斗。不然。未有不為火所消者矣。


推而言之。


厥陰內熱之渴。水為熱所消。其小便必不多。陽明內堅之渴。水入不能內潤而從旁轉。其小便雖數。而出亦必少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2:58 | 只看該作者

腎氣丸方


(見婦人雜病)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


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


熱渴飲水。水入不能已其熱。而熱亦不能消其水。於是水與熱結。而熱浮水外。故小便不利。而微熱消渴也。


五苓散利其與熱俱結之水。兼多飲暖水取汗。


以去其水外浮溢之熱。熱除水去。渴當自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3:13 | 只看該作者

五苓散方


(見痰飲) 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


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熱渴飲水。熱已消而水不行。則逆而成嘔。乃消渴之變證。曰水逆者。


明非消渴而為水逆也。


故亦宜五苓散。去其停水。 渴欲飲水不止者。


文蛤散主之。


熱渴飲水。水入不能消其熱。而反為熱所消。故渴不止。文蛤味鹹性寒。寒能除熱。咸能潤下。 用以折炎上之勢。而除熱渴之疾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3:27 | 只看該作者

文蛤散方


文蛤(五兩)。


上一味。杵為散。


以沸湯五合。和服方寸匕。 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 淋病有數證。云小便如粟狀者。


即後世所謂石淋是也。


乃膀胱為火熱燔灼。水液結為滓質。猶海水煎熬而成咸鹼也。


小腹弦急。痛引臍中者。


病在腎與膀胱也。


按巢氏云。


淋之為病。由腎虛而膀胱熱也。


腎氣通於陰。陰、水液下流之道也。


膀胱為津液之府。腎虛則小便數。膀胱熱則水下澀。數而且澀。淋瀝不宣。故謂之淋。其狀小便出少起多。小腹弦急。痛引於臍。


又有石淋、勞淋、血淋、氣淋、膏淋之異。詳見本論。其言頗為明晰。可補仲景之未備。 趺陽脈數。胃中有熱。即消穀引飲。大便必堅。小便則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3:44 | 只看該作者

胃中有熱


消穀引飲。即後世所謂消穀善飢。為中消者是也。


胃熱則液干。故大便堅。便堅則水液獨走前陰。故小便數。亦即前條消渴胃堅之證。而列於淋病之下。疑錯簡也。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便血。 淋家熱結在下。而反發其汗。熱氣乘心之虛而內擾其陰。則必便血。 小便不利者。


有水氣。其人若渴。栝蔞瞿麥丸主之。


此下焦陽弱氣冷。而水氣不行之證。故以附子益陽氣。茯苓、瞿麥行水氣。觀方後云。


腹中溫為知。可以推矣。


其人若渴。則是水寒偏結於下。而燥火獨聚於上。故更以薯蕷、栝蔞根。除熱生津液也。


夫上浮之焰。非滋不熄。下積之陰。非暖不消。而寒潤辛溫。並行不悖。此方為良法矣。


欲求變通者。


須於此三復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4:00 | 只看該作者

栝蔞瞿麥丸方


薯蕷 茯苓(各三兩) 栝蔞根(二兩) 附子(一枚炮) 瞿麥(一兩)。


上五味末之。


煉蜜丸如梧子大。飲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


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


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並主之。


蒲、香蒲也。


寧原云。


香蒲去濕熱。利小便。合滑石為清利小便之正法也。


別錄云。


白魚開胃下氣。去水氣。血余療轉胞。小便不通。合滑石為滋陰益氣。


以利其小便者也。


綱目戎鹽即青鹽。鹹寒入腎。


以潤下之性。而就滲利之職。為驅除陰分水濕之法也。


仲景不詳見證。而並出三方。


以聽人之隨證審用。殆所謂引而不發者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8 22:24:14 | 只看該作者

蒲灰散方


蒲灰(半分) 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21:39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