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拗湯】
見喘類。
〔附錄〕葛可久先生勞症《十藥神書》內,摘書七方。
夫人之生也,稟天地氤氳之氣,在真元,固守根本,則萬病不生,四體康健。
若曰不養真元,不固根本,疾病由是生焉。
且真元根本,則氣血精液也。
余嘗聞先師有言曰:萬病莫若勞症最為難治。
蓋勞之由,因人之壯年,氣血完聚,精液充滿之際,不能保養性命,酒色是貪,日夜耽嗜,無有休息,以致耗散真元,虛敗精液,則嘔血吐痰,以致骨蒸體熱,腎虛精竭,面白頰紅,口乾咽燥,白濁遺精盜汗,飲食艱難,氣力全無,謂之火盛金衰。
重則半年而斃,輕則一載而亡。
況醫者不窮其源,不窮其本,或投之以大寒之劑,或療之以大熱之藥,妄為施治,絕不取效。
殊不知大寒則愈虛其中,大熱則愈竭其內,所以世之醫勞者,萬無一人焉。
先師用藥治勞,如羿之射,不中的。
今開用藥次第於後。
用藥之法,如嘔吐咯嗽血者,先以十灰散遏住,如甚者,須以花蕊石散止之。
大抵血熱則行,血冷則凝,見黑必止,理之必然。
止血之後,其人必倦其體,次用獨參湯一補,令其熟睡一覺,不要驚動。
睡起,病去五六分,後服諸藥。
保和湯止嗽寧肺,保真湯補虛除熱,太平丸潤肺除痿,消化丸下痰消氣。
保和湯內,分血盛、痰盛、喘盛、熱盛、風盛、寒盛六事,加味和之。
保真湯內,分驚悸、淋濁、便澀、遺精、燥熱、盜汗六事,加味用之,余無加用。
服藥之法,每日仍濃煎薄荷湯灌嗽喉用太平丸先嚼一丸,徐徐咽下,次噙一丸,緩緩溶化。
至上床時,亦如此用之。
夜則肺竅,藥必流入竅中,此訣要緊。
如痰壅卻先用飴糖拌消化丸一百丸吞下,次又依前噙嚼太平丸,令其仰面臥而睡。
服前七藥後,若肺有嗽,可煮潤肺丸食之。
如常七藥之前有餘暇,煮此服之,亦可續煮白鳳膏食之,固其根源,完其根本。
病可之後,方可合十珍丸服之,此為收功起身之妙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