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212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20:5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歸妹-釋爻辭-59


宗主附注六五。


帝乙歸妹一語。


曾見泰卦六五。


泰六五爻曰。


帝乙歸妹。


以祉元吉。


當時講義亦引及歸妹卦為證。


歸妹有泰卦大象。


若將三四爻互易。


即成泰卦。


而以六三九四。


剛柔互失。


遂反泰為否。


此由全體言。


實類泰。


由人事言。


則同否。


以三四爻為人道所寄。


主客之情既異。


往復之數以殊。


此歸妹與泰否皆相關。


而六五則出人爻之上。


自與泰一例。


故爻辭大同。


皆秉坤之用也。


坤主柔。


為女道之宗。


故歸妹必秉坤德。


而成女之終。


六五得中。


故釋文曰其位在中。


以貴行也。


義均重中行。


可見其所本。


不外自坤六五之黃裳元吉。


文在中也。


來。


坤稱元吉。


泰亦占元吉。


為其為純坤也。


歸妹但稱吉。


則以其為震而非坤。


不過六五一爻。


屬坤正位而已。


震已得乾之氣。


其志動。


其情躁。


其行易外。


故不如坤。


而六五仍體坤之德。


以中行為先。


在中以行者。


貞以為利也。


歸妹無四德。


而爻辭則有利貞。


此以正位言。


亦本泰之用。


泰交和而剛能下柔如咸。


故得守其貞。


而成其利。


若反為否。


則不然矣。


否不交而難協。


內不可守。


外不能行。


則何利貞可言。


此彖辭不及四德。


不似漸之稱利貞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21:4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歸妹-釋爻辭-60


上六。


女承筐無實。


士刲羊無血。


無攸利。


宣聖講義此歸上六爻辭也。


上六全卦之終。


當窮變之位。


與各爻之用不同。


而以爻在上。


與六三應。


內外重柔。


不得協調。


此爻辭稱無利。


明其無成也。


本坤之德。


無成而代有終。


今上六處已終之地。


成空虛之象。


歸妹者。


至此已不能復行其志。


故各爻皆稱歸妹。


獨上六無之。


蓋歸妹之行。


極于六五。


過此以上。


無可相攸。


即無可遺嫁。


柔至之德。


不能代生成之功。


幽靜之行。


不能達實收之果。


此以陰盛于上。


不得陽和。


與坤上六相似。


坤上六以陰疑于陽。


而成龍戰于野之象。


此則以震動之勢已盡。


作為之力將窮。


則兩者皆不得和。


而各敗其所事。


此所謂終無成也。


爻辭稱女承筐無實。


以無收果。


猶詩謂標有梅。


傾筐繫之。


僅持空筐而無所獲。


故此雖懷擇人之志。


而無可偶之人。


女子之年已過嫁時。


則生育之機已絕。


縱得其偶。


亦將無成。


此承筐而不得實之象。


承者擎受之以待物。


筐者原可盛而中虛之器。


其既也。


身勞無功。


心切無獲。


此女子之終。


成大終矣。


而觀彼為士者。


雖柔無果之時。


而有損失之患。


猶刲羊而無血。


是不見其生也。


不見其生而竟刲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22:3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歸妹-釋爻辭-61


豈非戾其所志。


枉盡其心力哉。


且無血者。


血以為功之證。


無血既無功與。


坤爻其血玄黃者異矣。


坤代有終。


故見血刲羊者。


事至易。


無血者。


情難堪。


此為士亦無所為。


將與女而同終窮。


以期其變耳。


故曰無攸利。


言士女皆無所成。


則一切將無所利。


以其不偶。


則不得其助。


不合則不達其生。


不育則不收其果。


不用則不著其功。


此所謂窮也。


柔之極。


而剛之盡。


不得互助之道。


自無相和之望。


不獲相協之力。


自無獨見之利。


為後天生化。


必二者之和。


而後有其功也。


女既無成。


士亦無功。


將何利哉。


爻辭不過取以為喻。


見歸妹已不復歸。


而大用已不再顯。


女道之盡。


累及男道之窮。


無成之災。


兼為無功之害。


此上六之辭。


恰與彖應而無攸利矣。


以彖由權變言。


無利者時也。


上六由常變言。


無利者位也。


位時同也。


而有後先上下之別。


以爻象言。


上六六五。


兩陰相及。


反于初九。


則為艮。


山澤成損。


故有損傷。


筐無實。


羊無血。


皆損傷之象。


而分屬士女者。


仍本震兌一男一女言。


原不相諧。


終亦不相得。


此與前各爻之歸妹或反歸者相反。


前得其偶。


今失其和。


故上六終無所獲。


而筐為虛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23:4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歸妹-疏述-62


象曰。


上六無實。


承虛筐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以歸妹兌為主。


故釋文但稱女之承筐無實。


而不及士之刲羊無血也。


然女承虛筐。


即可見士亦必無所獲。


蓋士與女。


互為偶。


則皆有成。


互失諧。


則皆無利。


以生育為首。


人生之至重者。


故男婚女嫁人道之本。


今歸妹固違婚嫁之正。


而上六更乘婚嫁之情。


則陰陽兩難。


男女互失。


更何生育哉。


此所以為終也。


窮也。


推之一切。


何莫不胥歸于終窮。


故爻辭概之以無攸利。


即凡所行皆不宜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25:5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歸妹-疏述-63


宗主疏述講義至歸妹。


亦孚于時之暑。


為陰不足也。


陰之終窮。


為物之敝。


故象辭稱君子以永終知敝。


此義如老氏所云。


夫維不盈。


是以能敝。


不新成。


言知敝則守其舊。


守其舊則保其恆久之真。


此不新而常新。


不成而常成。


皆體坤之德用也。


歸妹為坤之終。


即坤德之成。


傳稱坤無成而伐有終。


無成者而不自成。


即不求其成。


代終者不自終。


即不任其終。


此終而又始。


敝而常新也。


惟必自虛靜致之。


虛則不盈。


靜則不躁。


此道之至要。


即老氏之旨。


坤六爻皆虛。


大用在靜。


兌亦率坤之教。


兌虛其上。


陰自上始。


虛其上即虛其本。


故兌為缺。


亦即虛也。


不盈也。


如物不使之滿。


則必有所缺。


必有所虛。


兌本柔靜之行。


抱少女之節。


此以靜為先。


而主于內。


以制外之震。


震躁卦也。


兌主持其用。


則躁者亦順于靜矣。


此道功必以歸妹為準則。


其義已見教經。


總其大綱。


不外致虛靜守一。


亦即永終知敝之道。


永終則無變。


知敝則無二。


此即守一也。


道守一而有餘。


人順眾而不足。


何哉。


一持其本。


一逐其末而已。


本一而末萬端。


若逐末而不歸。


將何以返本復始乎。


故成道者返其本。


復其始。


本始不失。


永在道中。


而必因陰之行。


柔之德。


以返之復之。


此即致虛靜守一之訣。


于易惟兌能之。


而歸妹震能從兌。


剛能順柔。


故名歸妹。


亦即返也。


復也。


妹者人之始。


人生必有母。


母必先為少女。


此少女婷婷。


即人類絪縕之本始。


苟無少女。


何來大母。


又何來人類哉。


以女之少。


方善生育也。


若中女則已嫌不足。


至長女生育。


機能已盡。


雖能代母。


不過執母之教。


行母之事。


非能生子女之時。


故妹字有深意存焉。


而卦取兌。


有妙用在焉。


若已為夫婦。


主家政。


期恆久。


明家道者。


則有恆卦在。


此恆以震合巽。


而長女方見其代母之勞。


成家之效。


若推原生生之本。


人類之始。


必自兌見之。


兌少女也。


生育之事。


必自其于歸始之。


故歸妹者女之終。


而人之始。


虛靜之極。


而守一之道也。


女子從一而終。


此守一也。


亦其始也。


終與始無不一。


斯誠能守一者。


此由人生言之。


歸妹即道。


推之于天地。


于萬物萬事。


何莫不然。


陰為陰之母。


雌主雄之生。


無地則天道不施。


無雌則雄力不發。


凡有生者。


有偶合者。


即一切事業。


莫不以陰柔為其本始也。


至于人身。


則尤顯然。


心腎者性命之主。


皆為少陰。


而心必依于腎陽必根于陰也。


氣必生于血。


神必成于精。


皆柔主之。


女先之。


故命門必在少陰之腎。


而不屬于太陰與厥陰。


亦以少陰為生生之本。


性命之原也。


細繹此理。


則自知歸妹之于道要。


為至重大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27:1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總釋象例-64


豐卦離下震上宣聖講義豐。


震上離下。


與旅卦往來。


旅離上艮下。


艮震同體而顛倒。


離由下而上。


是兩卦之用不同。


離之易位所致。


離在下。


亦如歸妹女主于內。


而歸妹九二。


剛履柔位。


豐則六二。


得坤之正。


此歸妹不及豐者。


上卦皆震。


六五居外正位。


失乾九五之尊。


柔主全卦之用。


此豐卦內外皆柔。


一正一失。


得失各半。


而中爻九三九四。


兩陽連接。


非如歸妹之一陰一陽得偶。


因此中互澤風大過。


本末皆弱。


獨隆于中。


陽剛無協。


內外同敝。


則雖中強。


亦不可久。


而豐下有初九。


陽起于初。


其志向外。


上應震之九四。


恰為陽之初動。


初四兩陽之志相同。


二五兩陰之情互合。


故傳曰。


豐多故也。


故指故舊。


舊相識者。


情性相投。


行止易近。


與旅之反其上下者相反。


故旅為寡親。


親指親朋。


恰與豐對。


旅以不得合而寡親。


豐以能相投而多故。


此兩卦之大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28: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總釋象例-65


然豐初四難協。


而三上得諧。


三為人之始。


上為天之終。


人天克和。


始終有應。


亦中行之道。


有所佑也。


佑啟于天。


動作于人。


截三四五上四爻。


兩剛兩柔。


乃成匹敵。


初二兩爻。


亦互交孚。


即就此言。


亦有多故之道。


為其陰陽平勻。


升降協濟。


如相識有素。


毫無生疏之感。


又故者。


兼事故言。


凡過往之事曰故事。


猶舊事也。


非新遇者皆故也。


原概一切事物言。


多故則多助。


多識則多益。


助與益。


皆為成功之基。


立業之本。


豐得之。


故名豐。


謂其大也。


盛也。


富有也。


傳曰。


日新之謂盛德。


富有之謂大業。


盛德大業至矣哉。


豐之為大。


益孚此義。


而易卦之為大者。


尚有臨。


有大有大畜大壯。


皆指陽之盛言。


陽大陰小。


陽得時得勢。


斯為大。


臨以兩陽起于地下。


上無所阻。


勢勃鬱而時便宜。


故曰大。


大有大畜大壯。


皆以乾在下。


乾純陽。


而上有應。


其勢至強。


其時亦當。


故皆稱大。


皆陽之德。


乘時因勢。


有所昭也。


豐亦以初為陽。


得其始。


三四為陽。


亙于中。


始立其本。


中揚其輝。


是篤實而有光輝者也。


剛健文明。


一時之盛。


豐隆拔耀。


中天之光。


此豐為大。


兼盛多也。


富有也。


所惜者。


有始而無終。


得中而失外。


內藏大過。


用反中孚。


此盛極必衰。


成後必敗。


為其難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29:0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總釋象例-66


故比之日當天中。


光耀雖極而易昃。


明盛雖大而易消。


此君子忌盈也。


人事之有為者。


恆賴于得道多助。


而其失敗也。


則由于獨大無親。


此情也。


憂患之時。


喜人之來近。


則多方誘掖之。


安強之際。


幸已之獨尊。


則好為拒抑之。


此多故與寡親。


為因與果。


無他。


一發于畏。


一成于驕。


前後之行。


遂若?炭。


成敗之道。


乃如影響。


豐之為大。


亦難免此弊也。


以不自大。


乃成其大。


以其既大。


乃害其大。


天道盈虛。


人事消長。


理數然也。


惟君子不隨理數推移。


故興亡自致之也。


盛衰必有機焉。


豐得時而豐。


失時而貧。


時為之耳。


故易以天道示人事。


明三四之獨剛。


則慎于乾惕之誡。


自免于日昃之離矣。


以兌為缺。


而巽多變。


中互之數。


恆使全體受其累。


此大過必反而後為中孚也。


明以動。


宜其有豐大之名。


而豐字。


亦如年之豐收。


大有也。


大有屬于天。


豐責之人。


此其別也。


故大有可久。


而豐難持。


以其勢易變。


而剛不屑自柔耳。


苟明此旨。


豈不長豐。


奈彼處豐者不自知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30:4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總釋象例-67


宗主附注豐繼歸妹。


而與旅為往來卦。


在歸妹卦。


以男曲成女志。


猶兄之遣嫁弱妹。


且以妹字兼暗昧之意。


書曰兼弱攻昧。


歸妹以兄主全卦之用。


柔而無守。


內而求達。


故六五九二。


互失其正。


九二在內。


是無守也。


六五在外。


是求達也。


既無守于內則不固。


既求達于外則易浮。


此弱昧之道也。


進取之本在守。


雄飛之心先伏。


勢力之充。


必先固其基。


推擴之大。


必先厚其本。


歸妹兩失之。


此所以為弱昧之象。


而歸者。


猶歸趨也。


其行不慊。


其至亦羸。


其始不端。


其終必敗。


故上六爻。


女則承虛筐而無實。


士則刲傷羊而無血。


可見其無成無功之果。


不足以有為也。


然全卦志于歸。


雖上爻空虛。


而歸心不改。


有歸必有集。


有集必有偶。


偶合之至。


其眾必多。


此所以繼之以豐。


豐大也。


富有也。


眾多也。


有如大有同人之象。


震上離下。


雷火為豐。


亦與天火同人相近。


震動而離明。


有作有為。


恰反于歸妹之用。


震在上固與歸妹同。


而離與兌異。


以明易昧。


則可企富強。


故豐為大。


為豐于勢力。


厚于功用。


而與火雷噬嗑為同體卦。


噬嗑得食有合。


豐亦以有偶多功為用。


然噬嗑者。


食合之始。


震動于下。


其勢勃焉。


離明于上。


其光?焉。


而豐則反其上下。


勃然之勢。


一發即盡。


?乎之光。


一照即掩。


此豐之象。


如日中。


日中易昃。


離卦曰。


日昃之離。


何可長也。


故豐非噬嗑可比。


雖相與成始終。


異盛衰。


不得相擬也。


然豐有其時矣。


當午之曰。


乘空之明。


震以振之。


動以遠之。


則亦自有其德業。


足發抒其積蓄。


故彖稱亨。


稱勿憂。


言其一時之宜。


有可憑藉之功。


此王假之之謂也。


假者即假借。


賦以時位。


予以權衡。


而得所憑藉。


則可達其亨德。


成其大用。


此豐席歸妹之餘。


與大有同人近似。


而與噬嗑相終始也。


離中女也。


而後天代居乾位。


震木離火。


木火通明。


震雷離電。


雷電同離。


此相得有合。


而時利于天中也。


陰陽平均。


而陽在下。


雖二五正位皆柔。


而三四人爻皆剛。


人與天地爭。


天地猶遜之。


此人道之盛。


為多故舊。


得友助之象。


兩陽明于中爻。


亦如日之方中。


中互澤風大過。


則成棟橈本末皆柔之情。


故為一時之盛。


而非久豐之行。


離明在內。


易受其蔽。


震動在外。


難繼其功。


故豐為乘時之亨。


而非如同人大有久遠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31:4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釋彖-68


豐。


亨。


王假之。


勿憂。


宜日中。


宣聖講義此豐卦彖辭也。


豐以震離合。


木火通明。


照臨萬類。


雨陽時若。


生化無窮。


震雷以陽升而作雲。


以陰降而為雨。


雷雨之德。


恩威並施。


物類之生。


動定咸順。


而以離火之照。


天日之明。


蒸于下。


而成雲雨之源。


蘊于外。


而成生化之本。


文章覃被。


光輝無限。


合以為豐。


乃見陽德之大。


天道之尊。


上天好生。


必因于日之光明。


雨之潤澤。


豐實備之。


故名曰豐。


昭其大也。


震主東方甲乙木。


令盛于春。


離主南方丙丁火。


德敷于夏。


春夏之候。


萬物同榮。


木火之功。


天地同盛。


此為德者至矣。


為用者普矣。


生之育之。


成之長之。


發揚光大。


篤實充盈。


秀于時為華。


長于地為實。


華實並茂。


生成莫京。


此豐之彖辭首稱為亨。


言亨于一切。


達于天下。


本乾坤四德之二。


合乎夏令。


契乎人文。


昭于物華。


著于帝德。


夏由春來。


長自生始。


離在內。


則光明中蘊而不露。


震在外。


則動作普及而無偏。


此亨也。


順夫時。


宜乎地。


盛于物。


及諸人。


天地人物。


四者無不充盈。


無不發育。


無不華實。


無不發皇。


此所以為豐。


而協于亨。


如人之有禮。


著其威儀。


顯其尊貴。


昭其容止。


齊其志趣。


雍容盛大。


惟美惟備。


趨蹌進退。


有節有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33:0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釋彖-69


故四德之亨。


為嘉會之象。


文明中道。


光輝內含。


振作之以行于天下。


鼓舞之以被于四海。


此經禮三百。


曲禮三千。


為人道之至者。


而豐象之。


故獨以亨稱。


蓋物不豐者。


禮不備。


德不大者。


儀不文。


時不宜者。


行不尊嚴。


位不當者。


制不合度。


故中庸曰待其人而後行。


人也者。


時也位也。


時位者。


德也道也。


散之萬物為功用。


歸于一心為道德。


故豐者備也。


如年之大有。


為豐登。


物之富積。


為豐盈。


皆盛也廣也。


以木火之德。


春夏之時。


乃克致之。


天所予也。


帝所賦也。


在天曰帝。


在人曰王。


故曰王假之。


假猶借也。


假借之者。


乘時之用。


當陽之道。


不必久也。


久假不歸。


將失其天。


故天之假。


以時也。


豐之為豐。


王之所以得諸天。


而畀之民。


亨諸時。


而予諸物。


其行雖若假。


在權則無偽。


以時之所合。


而心之所承。


心承于天志成于物。


則豐可勿憂矣。


蓋豐物者多憂。


豐于財者。


憂其聚散。


盛于食者。


憂其耗費。


厚藏著憂盜。


懷珍者憂奪。


推之于位。


高則憂危。


大則憂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34: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釋彖辭-70


推之于事。


順利憂其逆。


常則憂其變。


故有豐者皆有憂。


而今稱勿憂。


以其得王所假也。


得王者得天。


得天者得時。


時者天之寶。


王之珍。


一切功業之所貴也。


故彖辭曰宜日中。


明時也。


時以日之中。


則用亦當日之午。


物以日中。


為生育之極時。


事以日中。


為發達之極也。


非必限于日之午也。


以日午為日光最盛。


德用最明。


則凡當其最盛最明者。


皆日中也。


皆亨而勿憂之時。


皆王所假借。


天所賦予。


過此則不然矣。


故勿憂二字。


與宜日中緊接。


以此時此位。


不可失也。


先此時者不及。


後此時者太過。


皆失也。


失中也。


故日中中字最要。


日以中天為光明。


人以中行為正大。


此豐之勿憂。


本于中道也。


失中則不亨而有憂。


此與歸妹之尚昏者恰反。


時各有合。


合于朝者戾于夕。


合于夜者戾于明。


此天所限。


而豐則宜日中。


明其道之必重光明。


行之必取正大。


不得尚暗昧之為。


偏頗之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35:0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釋彖辭-71


以成木火通明之德。


孚震離合同之道。


不得有違于日中之時耳。


彖曰。


豐大也。


明以動。


故豐。


王假之。


尚大也。


勿憂宜日中。


宜照天下也。


日中則昃。


月盈則食。


天地盈虛。


與時消息。


而況于人乎。


況于鬼神乎。


宣聖講義此申釋彖辭之義也。


豐之為義大也。


易之稱大。


皆指陽得時言。


故臨為大。


是其明例。


豐之為大。


亦猶是義。


而豐與臨異。


臨以兩陽起于地下。


日益發揚。


其道甚遠。


而豐陽雖在初爻。


得其本。


而隔以二爻之陰。


惟三四兩陽亙于中。


為陽正盛之象。


而四爻已達外卦。


上蔽兩陰。


其行頗促。


故彖辭以日中明其用。


言豐之大。


僅就兩陽在三四爻言。


如日之方中。


故稱大也。


若依臨卦之例。


則臨為自下始。


有其本。


而豐則由下以間達于中爻。


得其中。


臨由初二達乎五上。


前途遠大。


而豐自三四望于上爻。


前行短促。


故臨猶朝日之初升。


而豐則午日之易昃。


是以臨之大。


洵大且遠。


豐之大。


大而不遠。


為時甚暫。


此其異也。


豐以離日之明。


合震雷之動。


卦自初始。


是內明而外動。


始明而終動。


故曰明而動。


離震之合德也。


離之象火與日。


在下為火。


在空為日。


則此明字。


日之光也。


震原為木。


而在上為雷。


雷發于雲中。


雖可為霖雨。


以成生化之功。


亦可蔽日光。


以阻離明之用。


此處就當時言。


則明于下者。


動于上。


生于始者。


育于後。


溫熱之力見于日。


潤澤之功本于雷。


震離之契。


生化必宏。


故占亨。


以見效也。


而必孚于春夏之時。


若乖其時。


皆失其用。


如秋日非不烈也。


而非生物之時。


冬雷非不威也。


而非震動之際。


則不得名為豐。


以無生物育物之效。


且或反為?害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36:0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釋彖辭-72


故豐者時為之。


雷火之合卦。


尚有噬嗑。


與豐同體。


而易其上下。


其德亦殊。


蓋噬嗑內動外明。


陽雖得始。


而阻于中爻。


九四六三。


反于既濟。


故不得稱大。


以生育之力不顯也。


然震男離女。


男以下女。


如澤山咸。


陽起于下。


正應于上。


初上兩陽。


中含九四。


如頤中有物。


故以噬嗑名。


言得食也。


食必有合。


合者可食。


不合則食為害。


此食與合一義而二用也。


豐以離居震之下。


反其求食之情。


非復頤中含物之象。


陽盛于中。


乃見豐大之用。


二五正位皆柔。


剛不得主。


乃代之以陰。


是即假也。


王位在五。


而假之于坤。


以乾飛龍在天之位。


而假成坤黃裳元吉之情。


此文明內含。


光輝足式。


有其道也。


王何以假借予其權。


俾成其用。


此志在大其道。


剛而用柔。


尊而自卑。


皆欲成其大。


原君子克己之行。


故釋曰。


尚大也。


尚猶願也。


嚮往也。


心之所之。


思之所至。


以大為願。


而不惜假以予人也。


天之主宰。


功不自居。


而假于日。


日代天明。


故天不明。


此後天離代乾。


而六五乃代九五以履帝位。


王自願假之。


則六五非僭?者。


上之所願。


而非臣下所攘。


始孚明動之道。


而有豐大之稱。


故尚大者。


王之志。


即天之道。


天之道。


即時之宜。


主不自尊。


以時畀諸日。


乾不自主。


以位畀諸離。


故上之震。


長子主器者也。


而至成離中女之德。


是以二與五皆柔。


初與四皆剛。


上下相協。


一剛一柔。


剛皆自下。


此所以謂之假。


自上位言。


為假。


自下位言。


為得所憑藉。


以乘時履位。


有可為者。


王假之之力也。


如日中天。


居天之中。


得憑天之覆。


有其高明也。


而高明之德。


一時之情。


在天中所憑藉者。


不可久假。


故日至天中必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37:3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釋彖辭-74


宗主附注釋彖辭。


引申彖辭之義。


而其旨在明天道以位人道。


仍與各卦同。


以彖辭宜日中三字。


為天道。


而推之日中則昃。


月盈則食。


則示天道不常。


人事亦隨之多變。


一盈一虛。


一消一息。


互為因果。


相與起伏。


天地尚不能違。


而況人乎。


且由人更進一層。


曰。


況于鬼神乎。


以人近而鬼神遠。


人顯而鬼神隱。


近者尚不可知。


遠者更莫測矣。


顯者尚不明睹。


隱者更難明矣。


是以豐之為豐。


能有幾時。


大之為大。


能續幾世。


時世之變。


有如歲序。


冬夏寒暑。


輾轉遷移。


若以夏語冬。


視寒如暑。


非病即顛。


而能應乎常變。


適于功用哉。


故君子見幾而作。


不俟終日。


坤履霜堅?至。


離。


日昃之離。


皆極言其時不可留。


德不可久。


雖有智慧。


不如乘勢。


雖有鎡基。


不如待時。


孟子之言。


深晰此理。


故豐之宜日中者。


已明示凡非日中皆不宜。


而日中果能幾時。


況愈至中。


愈易偏。


愈當盛。


愈易衰。


日中之時。


時也。


而時不居。


此有日中。


即有日昃。


暑炎之勢。


勢也。


而勢不久。


此有炎暑。


即有秋涼。


世人只知其然。


而不求其所以然。


則何貴乎易。


易者明變易為重。


故于常變之道。


盈虛消息之數。


屢屢言之矣。


而人不省。


安望其有豐功大集垂于久遠乎。


豐卦以二陽在中。


如日中天。


前阻兩陰。


其進至促。


故釋文以日中則昃為解。


亦本象立辭之旨。


日月皆有明晦之殊。


全偏之異。


其為用亦隨之不同。


故曰垂象示明。


莫大乎日月。


明者德之昭。


功之著也。


豐以雷日相倚。


雷由雲生。


雲乃蔽日。


是其象已非久而遠者。


而在卦用言。


雷日不同時並見。


故象稱雷電。


電亦火也。


在雷兩時而見火者。


惟電為明。


此噬嗑與豐。


皆稱電不稱日。


不過離固有日之象。


苟雨散雲消。


日自現于天空。


而雲起雷行亦。


必日之所蒸也。


此講義重日。


與彖辭宜日中相應。


蓋若取雷電。


而不及日。


則何限于日中哉。


朝夕夜間。


何不可見其德用。


且暗夜電光尤明。


言聲尤震。


其威儀光采。


較日中有過之。


今稱宜日中者。


指日之光熱及其功用言。


以日力蒸地上之水。


必其正照之時。


而雷雨之成用。


即自日中之化育來。


此處不可過泥。


泥則徒得其偏。


而失其全。


以豐為大。


而兩陽在中。


是日中之象。


而非電火之一閃即逝者可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39:1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釋象辭-75


象曰。


雷電皆至。


豐。


君子以折獄致刑。


宣聖講義此豐卦全體象辭。


申釋彖辭之義。


明人道也。


彖以豐之大用在時。


時豐則豐。


時嗇則嗇。


天地尚與時消息。


則渺小如人者。


虛飄如鬼神者。


能不隨時以行哉。


人在天地間。


自順天地之數而遷移。


鬼神在靈界。


上屬于天。


下屬于地。


中屬諸人。


皆有靈而無形。


有名而無跡。


則其感應天地之變。


隨和時勢之移。


更較人與物為捷為敏。


此天地之靈。


自鬼神見之。


天地之變。


亦自鬼神徵之。


雖虛而難察。


飄而莫定。


其氣之與數相應。


其德之與理相通。


實為兩間之至者。


豐以時為消息。


則鬼神先時而知。


人雖不及鬼神之靈。


而形顯跡著。


所感召者。


易見易聞。


所影響者。


無方無位。


則如四時之序。


九洲之士。


莫不身歷而親履之。


耳聽而目存之。


其常其變。


何暫何久。


皆不得違于天時。


戾于氣數。


則豐之有嗇。


大之有弱。


何非時為之哉。


何可更易其數哉。


故宜日中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47:1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釋象辭-76


豐之時。


而日中則昃。


亦豐之時。


明其時。


自明其用矣。


皆由卦德言。


豐兩陽亙于中爻。


如日中天。


是合震離而一之也。


若分其上下。


而求其所合之情言。


則上為震。


雷也。


下為離。


非火非日。


而為電也。


因雷電可同時顯其用。


而雷與日則不可也。


雷電可相資大其威。


而雷與日則不得也。


以雷行于雲。


雲反足蔽日之明。


日昭其炎威。


而雷不能發聲于青天之際。


此兩者之象。


必取雷與電。


而不及曰與噬嗑同。


噬嗑亦以雷電同稱。


彖辭則曰動而明。


因震在下。


離在上。


已如天雨雷鳴于空。


電閃于遠。


聲行緩。


則近者能聞。


光行速。


則遠者亦見。


電之與雷。


雖為二名。


實出一氣。


聲謂之雷。


光謂之電。


有其一。


必有其二。


見光而未聞雷者。


其地遠耳。


故雷電之合。


乃陽氣之行于陰中。


初非如水與火之異也。


而震木也。


離火也。


木火同德。


如燒薪燎草。


皆相需成用。


無木即無火。


是與雷電一氣相生者。


有類似。


視其所在以辨之。


或曰木火。


或曰雷電。


推之或雷與火。


木與日。


亦原可通。


惟在噬嗑與豐。


則以稱雷電。


較孚于象耳。


雷電皆至者。


以聲光並顯。


耳目咸知。


是指近者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48:2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釋象辭-77


若噬嗑無皆至二字。


是不必限于近者。


以震近而離遠耳。


豐則離內震外。


光近而聲遠。


今既聞其聲。


自早見其光。


卦兩陽在陰中。


而當中爻。


聲光發于天之中。


如日中天。


則耳能聞。


目能見。


非遠地也。


雷電皆至。


可見天威咫尺。


天顯威于雷電。


人致威于刑罰。


故人道師豐。


而以折獄致刑。


亦昭其威。


使民有畏也。


書曰天明畏。


自我民明威。


畏威懷德。


為政之功用。


賞與罰之謂也。


而罰必重于賞。


為勸善懲惡。


以刑惟嚴。


刑之不乖。


治乃自固。


人民所以生存安樂者。


賴明刑以遏其慾心。


此中古之治。


不廢刑律。


且必尊嚴。


刑雖必重。


而行之以慎。


不故出故入。


則刑得其效。


此帝堯之聖。


不能廢皋陶之官。


而明慎之言。


載刊于唐虞之史也。


在噬嗑卦。


亦曰利用獄。


君子以明罰?法。


與豐之義大同。


皆本天之明威。


而成民之明威也。


蓋噬嗑為得食之象。


有食必有爭。


有爭必有訟。


此獄之利用。


罰法之必明也。


豐則以豐大之象。


如豐年當有之時。


物豐易啟爭。


厚藏易致盜。


財多易相奪。


大利易為惡。


此因時制宜。


亦必先折獄致刑。


如天之雷電昭其威也。


折獄者聽訟之事。


與訟卦有關。


致刑者罰罪之事。


與噬嗑相應。


而皆本于大學格致之道。


為欲民物之安。


必先得其情。


欲財用之豐。


必先正其序。


欲功業之大。


必先有其賞罰。


古今不易者也豐以豐有而大成為志。


則折獄致刑。


勢在必先。


而噬嗑雖明罰?法。


尚未實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50:0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釋象辭-78


豐則旨在執行。


以噬嗑近于細行。


而豐則關于大事。


噬嗑擬于初發。


而豐則近于將成。


故噬嗑明之?之。


不過示其有法。


而豐則折之致之。


是已見諸實施。


此一始一終。


一細一大。


有不同也。


由豐之盛。


若夏之時。


而夏後有秋。


秋收為豐年之時。


故刑人者必于秋。


順天時肅殺之令也。


以天之威繼其恩。


則人之刑繼其養。


其道一也。


雷電為威。


雨澤為恩。


恩威同著。


天之道也。


豐于物以足其養。


明于刑以昭其罰。


養罰並尊。


人之道也。


讀者勿泥其辭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4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1 22:52:0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下經-8-經文講義-豐卦-釋爻辭-79


宗主附注豐為物之豐盈。


而與大有略異。


大有者。


已有之象。


言人皆富有也。


豐者。


豐盛之象。


言物自豐盈也。


物之豐盈。


不必人皆富有。


為其難均一也。


均無貧。


惟大有以火天相合。


能均之。


不均則爭。


此豐以雷火相配。


而有猜忌也。


故豐近于噬嗑。


人急求食為噬嗑。


既求之急。


可見其原空乏。


而非飽飫。


此民貧之象。


豐者天所予。


而人不能平之。


故多爭而獄興。


有如訟。


此君子以豐而折獄致刑。


明為平其不平。


均其不均。


以遏止爭訟。


故與噬嗑利用獄者大同。


皆人道之失也。


而與大小畜有類似。


卻近于大有者也。


大小畜亦以物之畜積為義。


有如富者多積財物。


亦不必人人皆然。


既不能盡致之平均。


則物有聚或散。


多者自多。


寡者自寡。


此畜積為富有也。


富于其一。


貧于其他。


則不得不妒忌。


如夫妻反目。


同室尚不免有詬誶之聲。


富以其鄰。


比居尚不免有羨妒之志。


此由大畜辭言之。


見其關于財物。


不宜偏屬于一人。


亦以其不平不均。


有悖天道。


而與大有既異。


與泰尤乖。


泰為太平。


物無所畜。


而人亦無貧。


故曰不富以其鄰。


言鄰皆不富。


我何獨富。


而不富。


非貧也。


惟不富耳。


不富于一家。


即分配于大眾。


此不富亦不貧也。


均之至也。


平之至也。


以地天交泰。


陰陽平均。


互相銜接。


止于太和。


為道之至。


而孚于天者。


小畜則不及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1:12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