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程〕下後復發汗。則衛外之陽必虛。故振寒。而守內之陽亦弱。故脈微細。能明其所以然。則雖有一應熱證。相兼而來。只補虛為主。良工於汗下之際。稍失治於其初。輒不可不慎持於其後。脈證之間。各有本標。萬不可因標誤本也。
〔柯〕內陽虛。故脈微細。外陽虛。故振栗惡寒。
即乾薑附子湯證。
案汪氏引補亡論。常器之云。素無熱人。可與芍藥附子湯。有熱人。可與黃 建中湯。魏氏云。四逆湯之屬。學人宜從其輕重。而擇用耳。
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玉函。脈經。千金翼。汗上。有其字。渴下。有而字。脈上。有其字。)
〔成〕下之虛其裡。汗之虛其表。既下又汗。則表裡俱虛。陽王於晝。陽欲復。虛不勝邪。正邪交爭。
故晝日煩躁不得眠。夜陰為主。陽虛不能與之爭。是夜則安靜。不嘔不渴者。裡無熱也。
身無大熱者。表無熱也。
又無表證。而脈沉微。知陽氣大虛。陰寒氣勝。與乾薑附子湯。退陰復陽。〔程〕晝日煩躁不得眠。虛陽擾亂。外見假熱也。
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陰氣獨治。內系真寒也。
宜乾薑附子湯。直從陰中回陽。不當於晝日煩躁一假證狐疑也。
〔柯〕身無大熱。表陽將去矣。
幸此微熱未除。煩躁不寧之際。獨任乾薑生附。以急回其陽。此四逆之變劑也。
〔魏〕身無大熱。非太陽發熱。並非陽明大熱也。
洵是陽虛於內。露假亂真耳。案晝間雖煩躁。亦不嘔不渴。更明嘔亦有寒逆。而渴不容假。渴亦有陰逼陽浮。面赤口燥之渴。但與水不能飲。則真寒立見矣。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31&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