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士諤醫話】

 關閉 [複製鏈接]
18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37:59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理中湯解理中湯所主,在《傷寒論》曰「既吐且利,寒多不欲飲水。


在《金匱要略》曰「胸痹心中痞悶,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


一者由中而潰決四出,一者由上下而並湊於中,惟其中,無所守,是以外者能內,內者能外,內外可以易位,生死不可遂判乎。


方中參、甘氣味柔和,能羈內出外入之駛,不能制內出外入之令;


白朮剛乎參、甘,能制其出入矣,猶不能不令出入,惟乾薑味辛氣溫,能令外不敢入,性守不走,能令內不也出。


蓋惟中虛,是以客氣得入,惟中寒是以不能逐而使出,故理中補虛,即其制出之權,其驅寒即其制入之威,於是加以桂枝,則治內寒外熱,內虛外實,心中痞鞭,利下不止,表裡不解。


桂枝人參湯證,雜以薯蕷及諸補散,則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


薯蕷丸證,間以半夏而去朮、草,則治妊娠嘔吐不止。


乾薑人參半夏丸證,增以旋覆花、代赭石、半夏、大棗而去朮,則治心下痞鞭,噫氣不除。


旋覆花代赭石湯證,莫非分理中之半,恃薑為卻寒散滿之長城,即對待以寒涼,如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黃連湯,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按而察之,猶有理中之參、草、乾薑在其中,而恃乾薑不淺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38:09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


指理中湯夫腎氣動亦不過作賁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耳。


賁豚水氣也。


土能制水,白朮補土健睥,何不可使為中流之柱,橫截於中,令水氣不上衝心耶,是蓋不然,夫土能防水。


止能防其下泄,不能防其上湧。


下泄者水之性。


上湧者非水之性,必有激之使然者,除其激之之源,水自歸壑矣。


古之人有治堤者,隨築隨潰,皆緣水從下上湧,則熔鐵汁灌之,堤乃得成。


以桂易朮正此意耳。


苓桂朮甘湯,有心下逆滿,氣上衝心,脈沉緊,身振振搖。


病未嘗不涉腎,而不忌朮,僅因發汗後臍下悸,用苓桂棗甘湯。


旋即以棗易朮,可見朮之於腎確有所忌。


矧霍亂為病,既吐且利,正係水土反乘,若更以所忌者橫梗於中,令病與藥相拒相爭,不至潰敗決裂不止矣。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


寒多不飲水者,理中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38:19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理中丸人參甘草白朮乾薑各三兩。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和為丸,如雞子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九,研碎。


溫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


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


作湯煮服法,四物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四兩。


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二兩。


下多者,還用采。


悸者加茯苓二兩。


渴欲飲水者加朮,足前成四兩半。


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


寒者加乾薑,足前成四兩半。


腹滿者去朮加附子一枚。


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揭衣被。


五苓散、理中丸皆有白朮,則白朮執霍亂之兩端,為必用之物矣,而去朮還用朮,更加朮,紛紛無定,統而觀之,其用朮加朮之意,總在使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而已。


吐多者胃病,胃既作吐,則不能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無所受精,於何輸肺?


下多者脾病,脾既下陷,不能循其上朝之職,若非有以扶之,則樞機於何轉?


於此見朮能舉脾之陷,不能定胃之逆也。


渴者胃之虛,渴必多飲,飲多則縱使吐逆。


亦能波及於脾,脾有所受而不能舉,則下必更甚。


腹滿者脾實,脾實不能上輸,即下泄,而不減其滿,勢必自下逆上,自腹及胸,吐更加甚,於此見未能治脾胃虛,不能治脾胃實也。


為上為下,為實為虛,情勢不同,而既吐且利則一,既吐且利,渴欲飲水,斯朮為必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38:30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傷寒,脈浮,自汗出。


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攻其表。


此誤也,得之便厥。


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


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


甘草乾薑湯,芍藥甘草湯,一和脾。


一和肝。


和脾者,安中宮陽氣之怫亂;


和肝者,通木臟陰氣之凝結。


雖係乾薑、芍藥之力,然此重彼輕,則不可見中央之病,中央藥主之,乾薑、芍藥力雖大,然保泰定功。


不能不歸於甘草也,故兩場之治,日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兩脛拘急,是陽明內結也,與甘草乾薑湯。


厥愈足溫。


重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脛伸。


夫陽結為厥,陰結為拘,乾薑能破陽,芍藥能破陰,破陰破陽,能愈拘愈厥,不能愈咽乾,止煩躁,此保泰定功之所在矣。


夫中者,上下之樞,《金匱要略》云「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上虛不能制下也,此為肺中冷。


甘草乾薑湯以溫之,是由中以益上制下也,一變而為理中湯,治上吐下利,是由中以兼制上下矣。


再變而為桂枝人參湯,治外熱內寒,表裡不解-是由中以兼制內外矣。


又一變而為四逆湯,治下利清穀,是由中以制下矣。


再變而為通脈四逆湯,治下利面赤。


內寒外熱,是由中及下,兼制內外矣。


甘草乾薑湯,制上中以及下,能擴充以至外。


芍藥甘草湯,則制中下以及外,能擴充以至內,如桂枝湯之治風,黃芩湯之治熱,芍藥甘草附子湯之治寒,莫不連類及者,亦可悟甘草居中安土之大凡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38:42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批張隱庵《傷寒論集注》隱庵前輩致力傷寒二十年如一日,觀其自序,經寒暑曆歲月,廢寢食絕交遊,春花秋月之莫問,澄水佳山之弗臨,致力之勤,無以復加,就惜其不脫宋明理學家習氣,好為高論,之後讀者,反覺高深莫測,余之批隱庵,非攻擊隱庵也,實欲仲景之學,無微不顯,無暗不明爾。


辨太陽病脈證篇第一「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為諸陽主氣,有通體分部之不同。


通體太陽如天,主周身皮膚、毫毛、肌表,一似天之環繞於地外;


分部太陽如日,主頭項、脊背、尾閭、血室,一似日之旋轉於躔度,躔,音chán,讀蟬。


躔度,謂日月星辰的運行。


此首明太陽主通體之毫毛,而復有循經之分部也。


太陽之為病,脈浮,言太陽運行於周身之膚表,病通體之表陽』,故其脈應之而浮也。


頭項者,太陽經脈所循之分部也,病在表而涉於分部,故強痛也。


惡寒者,惡本氣之寒也。


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以寒為本,以熱為標故也。


《天元紀大論》:


云「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


《六微旨大論》云「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


六氣皆然。


此下五節,言太陽受風寒之邪,而傳陰轉陽之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38:51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太陽病,有表證、經證兩種,脈浮惡寒,表證也;


頭項強痛,羥證也。


何必高談天日,強為附會。


再六經皆重見證,病在表,當然惡寒,熱為寒遏,當然發熱,與標本毫無關係,不必強為拉扯,徒亂人意。


《內經》是《內經》,《傷寒》是《傷寒》。


東拉西扯,大非讀書之法。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此言風傷太陽通體之肌腠而為中風證也。


夫風者,如冬令之寒風,寒為太陽之本氣,風乃寒中所生之動氣也。


發熱者,風傷太陽之標陽也;


汗出者。


風性鼓動,開發毛腠故也,汗出而毛腠虛,故惡風。


風為陽邪,傷人陽氣,兩不相持,故脈緩也。


此風祁開發太陽之毛竅而搏於通體肌腠,故名為中風。


此是中風病提綱,只要認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就是中風見證;


頭項強痛,脈浮,就是太陽見證,如是而已足。


倘要說明其所以然。


則風邪開發太陽之毛竊而搏於通體之肌腠。


一句話已足,何必說上一大堆不相干的廢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39:02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太陽病者,病太陽通體之表氣也,或已發熱者,感太陽之標陽而為熱也,或束發熱者,寒邪始襲於皮毛,未得太陽之熱化也。


太陽以寒為本,故無分已、未發熱,而必惡寒也。


通體之氣,為陰邪所傷,故體痛凝斂於周身之毛竅,則裡氣不疏,故嘔逆也。


走陰陽、邪正相持,其脈則緊。


今寒傷通體之表陽,故脈陰陽俱緊,而名為傷寒也。


太陽病者,頭項強痛惡寒脈浮也,不論已發熱,未發熱,必有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名叫傷寒,本文何等明白,就知道頭項強痛。


如有惡寒體痛嘔逆脈緊者,是太陽傷寒病。


標陽、本寒、熱化等空話,說它則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39:12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


此太陽受邪而即可傳於少陰也,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言平人六氣周流,環轉不息,若以天之寒邪,傷人毛腠,則太陽正氣受之,而即「一日起太陽矣。


要知傷寒者言邪,而太陽者言正,脈若靜者,太陽正氣自和,故為不傳。


頗欲吐者,即少陰之欲吐不吐也;


若躁煩者,感少陰陰寒之氣則躁,感少陰君天之氣則煩。


脈數急者,諸數為熱,諸急為寒,寒熱相持,而脈不靜,此太陽受邪而感少陰之氣化者為傳也。


高子日「本論中凡云傳者,言邪傳於某經。


則見某經之證,若紀日而云一日太陽,二日陽明等者,此論正氣,非關邪也。


病在太陽,有太陽見證,病傳他經,有他經見證,如渴之為陽明,嘔之為少陽,欲吐躁煩之為少陰,消渴之為厥陰,腹滿自利之為太陰,六經錯綜,路路可通,由病之自由出入,醫者不過平脈辨證,知病在何經,用何方治之耳,何必高談正氣,假使正氣果然自和,何致有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39:21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此承上文,言傷寒一日太陽受之,傳則或入於陽,或入於陰,若二三日而不見陽明、少陽之證者,病氣只在太陽,為不傳也。


陽明見證,口渴身熱,不惡寒,但惡熱。


少陽見證,嘔而發熱,脅下滿。


仲景每言不嘔不渴,可知渴是陽明要證,嘔是少陽要證,注書而好為理論,忽略證據,何以開悟後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39:31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日風溫。


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


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冬傷於寒,即病者,名為傷寒;


不即病者,至畚隨陽氣而發,變為溫病。


溫病者,熱病也,邪病太陽之標陽,故但發熱而渴,不惡寒,所謂冬傷於寒,春變為溫者是也,此言寒邪伏匿,而變為溫病也。


夫寒邪伏匿,寒出必解,若發汗已而身反灼熱者,此非寒邪扶匿,乃風邪伏匿而名為風溫也。


風邢從內以出表,故脈陰陽俱浮,腠理開故自汗出。


身重者。


風傷通體之肌肉也。


多眠者,風邪壅滯而神機不出也。


邪搏於陰,致頏顙不通,故睡息必鼾,邪搏於陽,致生氣不達,故語言難出,此風溫危險之證,若被下,則水津內竭,姑則小便不利,繼則津液不濡於上,而目直視矣,水道不約於下,而小便失溲矣。


若被火攻,風火交熾,微則身必發黃,劇則火熱傷神,故如驚癇病之手足時瘈疭也。


此被火一逆,火熏為再逆,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由是而知風熱之證,當滋養其血液,不宜汗下、火攻也。


溫病風溫,別詳證脈,忌下、忌被火、忌火熏、忌逆治,明所忌,即知所宜矣。


後賢葉,葉天士、吳鞠通、王孟英,對於溫病特著專書,可以羽翼仲景,補充《傷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39:41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此言太陽少陰之標陽標陰為病也,以寒邪而病太陽之標陽,故發熱惡寒,而發於太陽也;


以寒邪而病少陰之標陰,故無熱惡寒,而發於少陰也。


成氏曰「陽法火。


陰法水,火成數七,水成數六,發於陽者七日愈,火數周也;


發於陰者六日愈,水數周也。


此下凡四節,皆論愈證。


發熱就是陽,無熱就是陰,不必鑿分太陽、少陰,更不必鑿分風邪、寒邪,至七日六日,亦只要知道發熱惡寒病,七日當愈,無熱惡寒病,六日當愈,如是而已足,若必深求,定成蛇足,試思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六日為六周,七日為七周,每日一周,陰經陽經,無不遍焉,主張陰經短陽經長之說者,可以不攻自破,且少陰病二三日無裡證,當微發汗。


少陰病,始得之,及發熱,主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可知少陰並不是絕對無發熱證者。


標陽標陰,高談大可不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39:50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此論太陽為諸陽之首,六氣運行,七日來復,球轉之無端也,太陽病頭痛者,所謂陽因而上病,氣隨太陽之在高也,七日以上自愈者,以六氣已周而行其經盡,太陽之氣來復於高表故也。


若太陽為邪所搏,不能上出於高表,而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蓋陽明主經脈,經脈流通,而使表邪不傳則愈。


高子曰「以行其經盡,言六氣之環繞於外內也,使經不傳,言使經無病邪之傳也。


故傳經者言邪,而紀日者論正,於此可見矣。


稱得太陽病,頭痛必兼項強惡寒,至七日以上自愈者,必項強惡寒皆罷,頭痛亦已較輕,不問可知。


陽明亦有頭痛證,惟項不強身不惡寒耳。


令太陽病七日自愈,未經醫家診治可知,病不服藥,難保不留餘邪,防其再經欲作,刺陽明以泄病氣,則邪不傳矣。


原文何等明白,太陽不為邪所搏不能上出於高標云云,試思太陽不為邪搏,何必稱太陽病?


三陽脈皆上於頭,太陽何得獨稱高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40:00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太陽病欲解時,人巳至未上。


午乃太陽中天之時,巳未前後之氣交也,夫天有六氣,人有六氣。


人得天時之助。


則正氣盛而邪病鮮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40:10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風乃陽邪,六為陰數,表解而不了了者,裡邪未盡也,故遇重陰則愈。


《辨脈篇》曰「以陽得陰則解也。


上條言愈之時,此條言愈之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40:19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


寒在皮膚。


熱在骨髓也。


此言太陽之根於少陰也。


皮膚者,太陽表氣之所主也;


骨髓者,少陰裡氣之所主也。


身大熱而反欲近衣,太陽標陽外呈,而少陰之陰寒方盛於內,故反欲近衣也。


大寒而反不欲近衣,太陽本寒外呈。


而少陰之火熱方盛於裡。


故反不欲近衣也。


○此申明太陽主皮膚,少陰主骨髓,與發熱無熱而太陽少陰並呈乎外者之不同也。


此不過言假熱真寒、假寒真熱兩種病證,與標本毫無關涉。


曲說附會,俗顯反晦矣,《傷寒論》一書,乃仲景探病所得隨筆記錄,據事直書之文,觀自序「宗族素盛」 一節可信,乃注家偏欲刻意求深,難免牽強附會,如太陽病七日自愈,忘卻「自」字。


只說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六日六經行遍,七日再作太陽等語,此係據《內經》為釋,謬誤一也。


發於陽,發於陰,忘卻「有熱無熱」,以太陽、少陽為釋,也有以胃陽脾陰為釋,也有以風邪寒邪為釋,紛紛擾擾,徒亂人意,謬誤二也,故欲識《傷寒論》真面目,必如武進鄒潤庵而後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40:30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浙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枝湯方桂枝三兩去皮(桂枝止取稍尖嫩枝,內外如一,若有皮者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後仿此)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劈上五味哎咀,以水七升,微火者取三升,擊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飲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執/水)(執/水)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


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40:40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此論風邪搏於太陽通體之肌表,而為桂枝湯證也,蓋風寒之邪,必先毫毛而入於肌腠。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者,太陽主表,故陽氣外浮而發熱,風傷肌腠,故陰氣內弱而汗出,此風傷太陽之肌腠而然也。


若風邪始搏於毫毛,而未入於肌腠之際,則有嗇嗇、浙浙、翕翕之象,嗇嗇者,皮毛慄慄之狀,邪在皮毛,故嗇音惡寒;


淅淅者,灑淅不寧之貌,肌腠未開,故淅淅惡風;


翕翕者,動起合聚之意,太陽邪正之氣相持,故翕翕發熱。


夫風邪從表入肌,在皮毛則肺氣不利而鼻鳴。


入於肌腠,則三焦不和而乾嘔,桂枝湯主之。


本論云:


「桂枝本為解肌,蓋三焦木火之氣通會於肌腠,桂為百木之長,氣溫色赤,秉木火之性,主助肌中之氣,以解肌表之邪;


芍藥氣味苦平,花開赤白,放於二氣之中,得少陰君火之氣,主益神氣,以助肌中之血,肌腠之氣血調和,而邪自不能容矣;


甘草生薑宣達胃中之氣而辛甘發散;


大棗色黃當指棗肉色黃,而棗皮皆赤也,亦有黑者。


味甘,脾之果也,主助脾氣之轉輸而為胃行其津液,汗乃水穀之津,故飲熱稀粥以助藥力,中焦之津液外布,即有留舍之邪,與汗共並而出矣,津液外泄則中氣暴虛,故忌食生冷、肉、面、酒酪、臭惡等物,使勿傷脾胃之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40:49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內經》為理論之書,《傷寒》為治病之書,所以讀《傷寒》須要放出《傷寒》眼光,不可以讀《內經》之眼光讀《傷寒》。


前輩於此一點,不肯注意。


議論雖高。


難免鑽進牛角,《內經》最重針灸,故於標本中見,異常講究。


《傷寒》湯液治病,只消認證清楚,寒熱、表裡、虛實不便稍有含混,如是而已足,故余於《傷寒論》卑之,毋甚高論也。


新注《湯頭歌訣》序《湯頭歌訣》清代休甯汪訒庵氏所作,集方二百有六首,附方一百二十一首,分類二十有二,以其便於誦習也,初學者輒喜讀之,顧其方不盡諄,而初學之士,見識有限,趨向稍岐,即成終身大害,余既著《醫學南針》,指示學者以門徑,而汪氏《湯頭歌訣》,為當代流行最廣之書,深懼其有誤後學,爰取其歌為一一釋方義,間有摭錄前人舊作,務使讀是書者,對於古方之組織,有深切之瞭解。


而後因病取與,剪裁自易,否則執死方以治活病,幾乎其不誤己而誤人也!


民國二十有五年四月五日,青浦陸士諤序於滬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40:58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論黑熱病治法新流行之黑熱病,其所謂熱,熱從何來。


其所謂黑,黑在何部,既不見黑在何部,又不知熱從何來,何以名黑熱病?


新流行之病,吾真不知其命名之於意云何。


余以現今所謂黑熱病之種種證象歸納之,不禁失笑日,此中國向來素有之「痞癥」也,黑熱云乎哉?


痞之為病,有虛有實,實者日癥,虛者日瘕,病之源不一,傷寒內陷成痞,熱入成結胸,痞癥之一也;


雜病久瘧成瘧母,痞癥之一也;


五臟有積曰奔騰賁豚、曰肥氣、曰伏梁、曰痞氣、曰息賁,痞癥之一也;


鱉癥、米癥、魚癥、酒癥,痞癥之一也。


同一痞癥,其成痞之因不一,治法即不能齊一,乃必欲預定一藥,遍治諸痞,此種擬方待病之笨拙舉動,尚自詡為特效藥,吾中醫真要笑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9:41:08 | 只看該作者

中醫是科學的


吾中醫非不有治痞之靈藥,如鱉甲煎丸等萬試萬驗,千投千效,所以不肯提出者,非特不屑與彼輩爭一日之短長,亦鄭重將事,不欲以一方一藥,印定後人耳目也。


伏氣論何謂伏氣,氣是何氣?


伏在何處?


伏氣之學說,《內經》與《傷寒論》雖有記載,卻甚含混,後賢解釋,分作九種學說,互相攻擊,各不相干。


有言氣之為物。


即是寒邪中人不即為病,潛伏在少陰之經,到春陽發動,內應外合而為病,此一說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06:57 , Processed in 0.34375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