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關閉 [複製鏈接]
30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46:50 | 只看該作者

大柴胡湯證


脈象右實,左弱。


右實者,陽明胃腑熱滯,左弱者,木氣結而津液傷也。


此二證,大柴胡湯證少,小柴胡湯證多。


因中虛不運,榮衛乃病。


中虛之家,膽經相火易為上逆,相火上逆,中氣更虛,故小柴胡湯證多。


胃陽盛乃病大柴胡湯證,胃陽盛則中氣少有虛者。


中氣不虛,榮衛偶病,自能汗解,不至入少陽經也,故大柴胡湯證少也。


名曰入少陽經,其實乃少陽經自病。


此六氣運動不圓,榮衛表病,未得汗解。


臟腑陰陽,又不偏動。


病氣既不外出,又不內入。


少陽經氣被迫而成之半表半裡之病也。


以上少陽經病。


少陽經病,不可汗,不可下,不可溫,只可和解。


柴胡湯和解之方也。


不可汗,柴胡略有汗意。


不可下,黃芩略有下意。


不可溫,黨參炙草生薑大棗略有溫意。


此和解之事實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47:05 | 只看該作者

古方上篇 圖的說明


(附圖:


圖的說明) 發熱為榮氣疏泄之病,惡寒為衛氣收斂之病。


衛氣之收斂,能交榮氣的疏泄,則榮不發熱。


榮氣之疏泄,能交衛氣之收斂,則衛不惡寒。


榮衛相交,中氣之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47:31 | 只看該作者

厥陰病


為肝臟病寒之病。


太陰病,為脾臟病寒之病。


少陰病,為少陰腎臟腎水病寒之病,非少陰心臟君火之病。


乃少陰腎水無陽,寒水克火之病。


少陽之陽足,能交厥陰,則肝臟不病寒。


陽明之陽足,能交太陰,則脾臟不病寒。


太陽之陽足,能交少陰,則腎臟不病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47:52 | 只看該作者

陽明病


為胃腑病熱之病。


太陽病,為膀胱腑病熱之病。


太陰之陰足,能交陽明,則胃腑不病熱。


少陰腎水之陰足,能交太陽,則膀胱腑不病熱。


惟少陽膽腑,附肝臟而生,入胃腑而下,膽的本身,卻無腑病,只有經病。


少陽病之寒熱往來,乃肝臟之陰與胃腑之陽之氣。


表裡本是一氣。


表氣的榮衛偏盛,裡氣的臟腑即偏鬱。


榮衛不得復和,則表氣的榮衛偏的愈甚,裡氣的臟腑即愈鬱而愈偏,遂成陽腑病熱,陰臟病寒之病。


如表氣不得復和,裡氣又不偏盛,則成少陽經病。


此整個圓運動的傷寒論的原則也。


榮衛病,乃榮衛被風寒所傷,而榮衛自病。


並非風寒入了人身為病。


此點認清,不惟傷寒論的原理明,溫病疹病一切外感病的原理俱明矣。


一部傷寒論,如內容六瓣之一橘。


榮衛如橘皮,臟腑如六瓣,少陽經如橘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48:13 | 只看該作者

讀傷寒論十方讀法五條


一要先將內容六瓣之一橘的比喻明瞭。


一要先將榮衛臟腑少陽經病的各證狀名目,分別記清。


再合成一個整個記清。


一要於記清之後默記溜熟。


一要於默記溜熟之後,將各證狀的所以然,與治法分別記清,再整個默記溜熟。


所謂電力充足,電光自明之功效,於最短的期間,便能得到整個成功的基礎。


一難經曰:


傷寒有五,一曰中風,二曰傷寒,三曰溫病,四曰濕溫,五曰熱病。


傷寒有五的傷寒二字,乃外感的統稱。


二曰傷寒的傷寒二字,才是傷寒麻黃湯證的傷寒。


仲聖傷寒論三字的意義,乃外感論意的義。


此點要記明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48:43 | 只看該作者

溫病本氣篇

 

溫病本氣篇導言


自來治溫病,以新感與伏邪為兩大原則。


吳鞠通《溫病條辨》,謂風寒傷人由皮毛而入,溫病由口鼻而入。


初入上焦,再由上焦入中焦,再由中焦而入下焦,直行中道云云。


人身由上部至下部是整個的氣化圓運動,即以形質而論,亦曲折重疊,並無直的中道可行。


所謂新感溫病如虛。


王孟英著《溫熱經緯》,稱仲景有伏氣溫病之文。


仲景伏氣溫病之文,乃謂伏有何脈,即有何病,乃泛言各種病如此。


非專言溫病,非謂冬月伏有寒氣,至春變溫。


只因王叔和於《傷寒雜病論》首,妄加序例曰:


冬日傷寒,即病者為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云云。


後人遂認為伏氣溫病,此王叔和誤解《內經》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的寒字之貽禍也。


《內經》云:


風寒中人,使人毫毛畢直,豈有寒氣伏藏於肌膚三月之人,安然無恙,至春變為溫病之理。


所謂伏氣溫病如此,一唱百和,不求甚解。


原則既差,理路遂亂。


因就經過事實,根據原理,作溫病本氣篇。


言溫病乃人身之本氣自病,非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年之寒,變成今年的溫。


認為溫邪由口鼻直入中道,認為伏邪變溫,於是以去邪為主義,遂用去邪之藥。


去邪之藥,最傷本氣,本氣受傷,病必加重。


及至病加,猶以為邪深難去,比比然矣。


認為本氣自病,自知用調和本氣之藥。


病去身安,乃無遺誤。


抱本氣自病的原則,以研求《溫病條辨》、《溫熱經緯》所載證狀與方法,自能得著適當的妙處,而不為其所持原理的錯處所誤。


欲知病理,但憑藥性。


世之治溫病,皆以銀翹散桑菊飲為宗。


銀翹散桑菊飲之藥,皆疏泄降肺之藥,乃燥病之藥,非溫病之藥。


燥則金氣斂結,藥宜疏泄。


溫則木氣疏泄,藥宜收斂,斷無疏泄之病,用疏泄之藥,治之之誤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49:02 | 只看該作者

著者識

 

溫病的意義


傷寒病起於榮衛,終於臟腑,榮熱衛寒,腑熱臟寒,腑熱則實,臟寒則虛。


脈象緊數,按之明爽,病人神色清明。


溫病起於榮衛,終於氣血,榮衛氣血,皆熱不寒,皆虛不實,脈象或洪或小,按之躁急模糊。


病人神色昏晦。


亦有強壯之人,脈象較實者。


雖脈象較實,仍按之模糊,不似傷寒脈象之明爽。


特強壯之人,少有病溫病者耳。


世謂右脈大為溫病、左脈大為傷寒,事實上並不儘然。


溫病者,人身木火偏於疏泄。


金氣被衝,而失收降之令,水氣被泄,而失封藏之能。


水不藏則相火益事飛騰,金不收則風木益事泄動。


上焦則津液傷而熱氣衝塞,下焦則相火泄而元氣空虛,中焦則中氣衰敗,交濟無能。


一年的大氣運動,春升夏浮,秋降冬沉。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人身春木之氣,升動生髮失其常度,則溫氣病焉。


此乃人身本氣之病,非中今年之溫,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年之寒,變為今春之溫。


不過雖是人身本氣自病,必須感受時令偏於疏泄的大氣,引動裡氣,然後病成耳。


《傷寒論》云: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此乃借溫病以分別傷寒之言,非專為溫病整個說法立言。


溫病的事實上,常有得病一日,常有發熱之中仍帶惡寒者。


不惡寒之發熱作渴,脈象應無虛象,而事實上則脈虛者甚多,且多不渴者。


脈虛之溫病,關係生死,較脈不虛者迅速。


溫病諸書,對於脈虛溫病的方法,少注重者。


大概遵守論文,而由口鼻而入伏寒變溫病的訛傳,未及就六氣的事實上尋原理也。


溫病實證少,虛證多,實證易治,虛證難治。


此篇注重虛證,因正當厥陰風木之時,陽氣幼稚故也。


如果脈實,則易治矣。


虛證如肆用散藥,涼藥必死。


實證的實字,乃比較上的實,非真正的實,所以溫病的下證,無承氣湯證,只有黃龍湯證。


黃龍湯詳下文。


傷寒表裡之分,為榮衛腑臟;


溫病表裡之分,為榮衛氣血;


亦有病在腸胃者,如兩感溫病,則責在腎家,各詳下文。


病在腸胃,乃腸胃自病;


病在榮衛氣血,乃榮衛氣血自病。


自病的意義,無人講求,皆王叔和誤解內經文字,後人又盲從叔和之故。


叔和誤解《內經》文字詳下文。


傷寒易治,溫病難治。


傷寒表裡寒熱,界限分明。


溫病表裡皆熱,界限難分。


此篇於難分之中,求分之之法。


能分得出,然後用藥有著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49:15 | 只看該作者

病在榮衛


溫病分純溫病,兼感寒溫病。


初起頭疼身痛,先惡寒後發熱,發熱之後但熱不寒,神智昏迷,精神倦怠,此病在榮衛也。


舌無胎,脈洪虛躁急模糊,輕按多重按少。


發熱大者,方用烏梅白糖湯,即肥烏梅五枚,白糖一兩。


舌無苔,脈虛小者,方用扁鵲三豆飲,即黃豆黑豆綠豆各三錢。


烏梅證三豆證,是為不兼感寒之純溫病。


若脈洪虛,發熱之後,仍兼惡寒,是為兼惡寒溫病。


於烏梅白糖湯中,加綠薄荷一二錢。


若脈虛小,發熱之後,仍兼惡寒,是為兼惡寒溫病。


於三豆飲中,加薄荷五分至一錢。


惟兼惡寒之脈,必不純虛,必重按兼有弦緊之象。


弦緊乃收斂閉束之象;


純虛之脈,只向外疏散,不向內收斂閉束也。


病人所在地,冬春無大風,冬不鳴雷,少純虛溫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49:52 | 只看該作者

烏梅白糖湯


人身榮衛。


榮屬木火,其性疏泄;


衛屬金水,其性收斂,主管表氣,而根於裡氣。


節令一交木氣,大氣降極而升,疏泄起來。


中氣不足之人,本身的榮氣,即隨造化的木氣升動疏泄。


乙木為風木,甲木為相火。


裡氣的乙木升而甲木不降,則相火外泄。


榮氣與木火升泄,故發熱。


熱由木火升泄,故發熱不惡寒。


榮衛失和,故頭痛身痛,相火外泄的多,故發熱甚大。


火泄中虛,故神智昏迷、精神倦怠也。


此證脈象洪盛,乃木火外泄。


重按虛微,乃木火之虛。


虛者,木火升泄自傷本氣也。


病在榮衛之時,外泄之相火,正在浮游,尚未化生定在之熱,故舌上無胎。


烏梅酸收,降甲木安乙木,斂相火而大補木氣。


木氣動於上必虛於下,故烏梅為風木要藥。


收而不澀,能生津液,溫病尤宜。


白糖能補中而不橫滯,與烏梅酸甘生陰,最宜溫病虛證,故服之病癒。


若發熱仍兼惡寒,是感大氣之疏泄,又感大氣之收斂,而本身衛氣,閉束不舒,故加薄荷。


以開衛氣之閉束也。


脈來躁急模糊,根本動搖之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50:16 | 只看該作者

扁鵲三豆飲


此證,外證與烏梅湯證同,但脈不洪虛而虛小。


虛小者,木氣本虛,一經疏泄便無力也。


黃豆黑豆,養木氣中平疏泄,兼降膽經養津液。


綠豆養木養中,兼清肺熱。


故服之而愈。


如右脈重按不虛,加淡豆豉三錢以宣滯。


此方平淡和養,最宜溫病。


如發熱之後,仍兼惡寒。


是感大氣之疏泄,又感大氣之收斂,而本身衛氣閉束不舒,故加薄荷以開衛氣之閉束也。


豆須煮成即服,不可隔夜。


生用莫炒。


烏梅湯收外以安內。


三豆飲養內以和外。


皆溫病初起虛證的極效方法。


溫病脈實為順,脈虛為逆。


烏梅湯證,小便長者為烏梅忌用。


改用三豆飲,加倍煎服。


三豆證小便短者,加白飯豆三錢,以利濕氣。


惟病人所在地,冬春風少,冬不鳴雷,大氣中木氣不傷,人身的木氣較足,烏梅黃豆補木之品,只宜輕用。


疹病亦然。


疹即小兒的溫病。


《內經》曰:


溫病虛甚者死,木火之氣泄而不復故也。


泄而不復,中氣之虛。


中氣不虛,木火雖泄,金氣能收,火仍歸水。


木氣得根,必不致死。


《難經》曰:


溫病之脈,不知何經之動也,可見其虛也。


三豆飲原方係紅飯豆、黑豆綠豆。


紅飯豆即點心鋪做洗沙之紅豆,能除濕氣,傷津液,故改用黃豆。


紅飯豆,世誤用赤小豆,有大毒。


黃豆養中養木養津液兼降膽經,溫病疹病要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50:55 | 只看該作者

脈氣洪虛


與虛小者,面色多紅。


面色紅者,火浮於外,必虛於內。


涼藥下嚥,即生變故。


此醫家之所忽。


如認面紅為內熱,故意用涼藥以清內熱,必一瀉而死。


脈虛故也。


傷寒論立桂枝湯以治榮病之疏泄,立麻黃湯以治衛病之收斂。


桂枝湯之芍藥,全在收斂木火,烏梅三豆亦全在收斂木火。


惟溫病裡氣大虛,故不能用芍藥之苦寒。


烏梅三豆並補裡氣之虛。


溫病表裡俱熱,故不能用桂枝生薑以助熱。


不能用炙草紅棗以補中,而烏梅三豆,卻有補中之能。


如兼衛氣閉束而惡寒,兼用薄荷以通衛閉,亦《傷寒論》麻桂各半湯之法所變通之法。


不過桂枝湯麻黃湯之榮衛病,有表裡之分。


溫病之榮衛病,表裡之分不顯,而全是裡虛之病耳。


烏梅白糖湯三豆飲治溫病,下嚥即能汗出病解,出汗的理由,詳原理下篇榮衛中。


用此方見效之後,自能知道《溫病條辨》用銀翹散桑菊飲的根本全錯。


發熱為榮氣之疏泄,惡寒為衛氣之閉斂,神昏倦怠為相火離根,故用烏梅三豆以平榮氣之疏泄,薄荷以開衛氣之閉斂,相火離根,中下虛憊,故用烏梅三豆平和補益木氣之品,不能用其他苦寒傷中之味。


此中關係,非比尋常。


況且木氣偏於疏泄,都緣金氣不能收斂。


葉天士謂溫病首先犯肺,逆傳心包。


葉雖不知溫病原則,卻已認識肺金不可傷。


其謂逆傳心包,因不知溫病是本身木火疏泄傷肺之病,心包之臟木火自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51:27 | 只看該作者

蔥豉湯


溫病脈虛身乏、身痛、發熱惡寒,是兼感寒溫病。


蔥豉湯:


蔥頭三五個,淡豆豉五錢,不加鹽,煎服。


豆豉和木氣以治溫,蔥頭散衛氣以治寒,平穩之方也。


如不惡寒,忌用蔥豉。


不惡寒單發熱,乃純溫病,黃豆一味煎服亦愈。


豆豉宜散亦不可用。


黃豆潤津液益中氣養木氣,而平疏泄故效。


兼有衛氣閉斂之證據。


蔥性疏通衛閉,其性平和。


豆豉宣滯不傷中氣,取效甚宏,故宜用之,比薄荷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51:55 | 只看該作者

加減三豆飲


烏梅三豆飲證,如脈不模糊,不洪不虛,重按較輕按有力,面色不浮紅,昏睡不醒。


是兼感寒溫病,病在榮衛,裡熱已作。


此肺金收斂力大,將木火疏泄之氣,斂成有定在之實熱。


宜加減三豆飲金銀花天花粉玉竹各三錢以清熱,枳實薄荷各一錢以清肺閉,黑豆綠豆淡豆豉各三錢以養木氣,兼清木熱,而舒通胃滯也。


烏梅黃豆皆是補品,脈不虛忌用。


若舌有乾黃苔,加生大黃生甘草各一錢以消胃熱。


此證不愈,即成下文病在氣分病在腸胃兩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52:07 | 只看該作者

病在氣分


發熱、咳嗽、惡寒、身痛、大渴、舌胎粉白。


脈象不洪,重按有力,此病在氣分也。


用枳實銀菊散。


生枳實薄荷竹葉桔梗菊花天花粉玉竹麥冬貝母知母三錢,服後熱退病減,過時仍舊者,其脈必實。


生枳實加成五錢即愈。


粉白,如鋪乾粉於舌上,燥而不潤,滿舌皆白。


滿舌粉白,此為肺熱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52:22 | 只看該作者

枳實銀菊散


咳嗽口渴,舌胎粉白者,相火被衛氣閉束。


成為有定在之熱,熱勝克金,熱傷肺家氣分也。


肺氣熱逆,故咳嗽。


氣熱津傷,故口渴。


氣熱津凝,故舌胎粉白。


菊花金銀花天花粉玉竹麥冬知母貝母。


清肺熱以顧津液,薄荷竹葉桔梗枳實,破肺氣的實滯,故服之病癒。


脈重按有力,是氣實之象。


實則不模糊也。


此方服俊,必大汗而解。


汗出之先,有發狂者,有發戰者,熱深故也。


亦有熱深脈伏者。


治溫病須先分別相火浮游,與熱有定在兩個時期。


病在榮衛,舌上無胎,為浮游時期。


舌上有胎,為定在時期。


浮游時宜收回相火,定在時宜清降定熱。


浮游時用清藥,火不可清也。


春初之火,只見不足,不見有餘。


火如被傷不能歸於水位。


化熱灼津,上焦清虛之境,神明所出之地,塵敝煙熏,枯乾窒塞。


種種昏迷煩喘,氣短呃逆,甚而吐血躁擾,手足瘈瘲,昏迷不語,敗證迭出。


如現煩喘等證,烏梅三豆兩方合用自愈。


不加薄荷。


上焦之熱愈盛,下焦之火愈虛,既現敗證,其火更虛。


降火而不傷火,是為治溫病之大法。


必熱實氣實脈實,熱有定在,如枳實銀菊散證,乃可用清熱通氣之藥,以清定在之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52:37 | 只看該作者

枳實銀菊散


不用黃連。


因其性大寒,不惟傷火,並且敗中,況黃連性極乾燥,最傷津液,溫病初起所忌。


此病脈既有力,仍只用清涼疏淡之品,因脈之有力,乃相火化熱傷津之熱,非火土之氣之實。


相火所化之熱多一分,下焦相火即少一分。


相火少一分,中氣即虛一分。


倘用黃連大寒之藥,火土一傷,必貽後患。


津液再劫,必增糾纏矣。


枳實銀菊散證,小便必長而次數多,或小便點滴俱無,或瀉稀黃水,皆氣分熱也。


氣分熱而木氣之疏泄更甚,故小便長而次數多。


氣分熱而津液膠固,故無小便。


肺與大腸相表裡,氣分熱及大腸,熱氣主動,大腸金氣受熱不能收斂,故瀉稀黃水。


見此證狀,切不可認為小便長多為小便清利,更不可認無小便為脾濕而用苓澤利尿,更不可認瀉稀黃水為虛而用補澀。


肺氣熱清,諸證自愈。


《溫病條辨》之銀翹散、竹葉牛蒡桔梗等藥,破肺氣傷肺液,連翹除濕傷津,疏散力大,溫病大忌。


肺氣再傷,收斂更減,疏泄更甚。


肺津再傷,水源枯竭,上焦更不能清降,相火更逆,木氣更枯,則病重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53:22 | 只看該作者

烏梅湯三豆飲蔥豉湯


加減三豆飲,枳實銀菊散,服後病癒,皆自然出汗。


溫病忌發汗,因溫病乃疏泄之病,用藥發汗,則疏泄而又疏泄,多致於死。


自然出汗者,榮衛復和,火降中復,圓運動復原也。


凡病出汗而愈,皆自身圓運動復元之故。


溫病為木火上衝,肺金不能收斂之病。


木火上衝,既已熱傷肺金,只宜清肺家之熱,不可清木氣之溫。


因木火衝於上。


必虛於下。


知肺熱當清,木溫當養,便將溫病的根本解決。


溫者,木氣之生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53:42 | 只看該作者

病在腸胃


病在氣分證中,加日晡潮熱譫語。


舌苔由白轉黃,燥而且厚。


脈象右大而實,左則弱小。


方用加減黃龍湯。


大黃枳實厚朴各一錢,元明粉五分,黨參二錢,當歸柴胡炙草各一錢,白芍二錢,分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54:03 | 只看該作者

加減黃龍湯


病在氣分,失於清降,則熱結腸胃而成潮熱腹滿苔黃之下證。


自當用承氣湯下之,但熱雖實,胃並不實。


且氣血均為熱所傷耗,只宜大黃等味輕劑,並用參歸補益氣血,炙草補益中氣,柴芍疏解木氣。


如一服,半日後放臭屁,腹已不滿,右脈已平,無論已否得下,即止後服。


雖未得下,脈平腹不滿,已不拒按,是熱實已解,黃苔亦將自退,不能再受下藥。


如脈已平腹已不滿,而身熱不退,用三豆飲濃煎以養中滋木,熱即退矣。


因溫病只有虛證,無有實證故也。


如服後,半日不放臭屁,腹仍滿,仍拒按,脈仍不平,再服一服,得下稀糞少許即勿再服,即能熱退人安,養息即愈。


以上各方,乃治溫病大法。


無論何證中兼見他證,如烏梅湯證兼見面紅目赤,三豆湯證兼見羞明咽痛、枳實銀花散證兼見小便長多,或無小便,加減黃龍湯證兼見瀉稀黃水等,皆仍用烏梅三豆等本方。


因病之狀態雖異,病之原因則同,原則既同,方法亦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10:54:28 | 只看該作者

病在血分


相火既化成有定在之熱,平日氣分偏熱之人,熱即入於氣分。


平日血分偏熱的人,熱即入於血分,血分既熱,舌色即現絳赤,脈象即轉弦數,身熱不退,口乾而不飲,心煩夜不成寐。


方用加減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阿膠生地龜板鱉甲各二錢,赤芍丹皮黃連各二錢,雞子黃一枚,生調,分二次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09:55 , Processed in 0.31249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