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脈生死之辨】
《靈樞?根結篇》曰:
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臟皆受氣;
四十動一代者,一臟無氣;
三十動而一代臟無氣,予之短期。
(短期,死期也。
慎庵按:
《經》文受氣者,謂五臟受氣皆足,而無斷續也。
無氣者,謂臟氣虧損,已無氣以應止屬上四句而言也,況經文但言動止之數,以診五臟無氣之候,未嘗鑿言死期。
而王氏《脈經》,劈空添二可延至三四歲之久,豈無治而得生者?
吾不信也。
即以母子相生之義推之,假如腎臟無氣,則必上竊母氣以自養;
肺金為腎水之母,日受吸取,則肺氣亦因之而虧損,不能下生於腎矣;
是腎在上,必先自絕其母氣,而水愈涸竭,金燥水涸,在下不能資生於肝木,木亦枯燥而無氣矣。
三臟相因無氣,由於一臟之虧,余臟準此而推,莫不皆然。
三臟同歸於無氣,又安能延及三四歲之久乎?
至十投一止者,四臟無氣,若是死期已促,不過待日而已,又何能計月以決死期哉?
五動一止五日死之句,必審其病之新久,在外有惡絕之候,方可決其短期,若無敗壞之證,而見之暴,只是病脈,亦未可遽斷以為死期也。
若少年新病,而氣血暴損,以致神用不續,而見代脈者,治之得宜,氣血復而代脈退,亦有得生者,如心腹諸痛,並痛風痹症,俱因痛傷,營衛結滯不通,而脈代者,痛止則脈續,故一切痛脈見代,皆非真代,不可準也。
如霍亂大瀉吐後,脈亦有結澀止代不勻者,因津液脫竭,氣血交亂,流行隧道,滯澀難前,故脈代結而止歇也。
《舉要》云:
霍亂之候,脈代勿訝;
厥逆微遲,是則可怕。
以霍亂乃卒暴吐下,穀神頓委,暫不接續,裡和脈自調勻,非斷絕者比,令勿驚訝;
若手足厥逆,是陽衰陰盛,真元漸絕之象,則去生已遠,恐驟脫難救,又安得不怕乎?
若妊娠百日而脈代,以心包絡輸血養胎,經脈失蔭,若別無他候,但當調其氣血,則胎自固,而代自退,又何必再議治乎?
按以上種種病脈,尚可圖救,不可執定王氏之言,膠柱而鼓瑟,竟委棄而勿顧也,學人審之。
予自數十年來,診視亦多矣,每遇如上等證,治之合宜,得生者亦復不少。
因是知代脈為有生有死之脈,非全是死絕之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