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傳註疏 卷二十二 昭公卷二十二】
冬,十有一月,已酉,楚子卷卒。
(○卷,音權,《左氏》作「麇」字者。)
疏「楚子卷卒」。
○解云:《左氏》作「麇」字,二小傳本亦有作「麇」字者。
楚公子比出奔晉。
(辟內難也。)
疏注「辟內難也」。
○解云:正以更無他事,於君薨之際而出奔,故知止應辟內難故也。
二年,春,晉侯使韓起來聘。
夏,叔弓如晉。
秋,鄭殺其大夫公孫黑。
冬,公如晉,至河乃複。
其言至河乃複何?
(據公如晉,次於乾侯,而還言至自乾侯,不言至乾侯乃複。)
疏注「據公」至「乃複」。
○解云:即下二十八年春,「公如晉,次於乾侯」;
二十九年「春,公至自乾侯」是也。
不敢進也。
(乃,難辭也。時聞晉欲執之,不敢往,君子榮見與,恥見距,故諱使若至河,河水有難而反。○乃難,如旦反,下「有難」同。)
疏注「乃,難辭也」。
○解云:宣八年傳文。
云故諱使若至河,河水有難而反者,若如川之滿,不可遊也然。
季孫宿如晉。
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泉卒。
疏「滕子泉卒」。
解云:《左氏》、《穀梁》作「原」字。
夏,叔弓如滕。
五月,葬滕成公。
(月者,襄公上葬,諸侯莫肯加禮,獨滕子來會葬,故恩錄之,明公當自行,不當遣大夫,失禮尤重,以責內。)
疏注「月者」至「錄之」。
○解云:卒月葬時者,小國之常典,下六年夏,「葬杞文公」之屬是也。
今而書月,故以為恩錄之。
言襄公上葬者,謂上文葬襄公時也。
言諸侯莫肯加禮,獨滕子來會葬者,即襄三十一年夏,「公薨於楚宮」,「冬,十月,滕子來會葬。
癸酉,葬我君襄公」是也。
○注「明公」至「責內」。
○解云:《公羊》之義,鄰國諸侯,及鄰國夫人喪,皆公自會葬,故《異義》「《公羊》說」云「襄公三十年,叔弓如宋葬葬姬,議公不自行」是也。
然則凡平諸侯之葬,公猶自行,況其加禮於已者乎?
故言失禮尤重,以責內也。
秋,小邾婁子來朝。
八月,大雩。
(先是公季孫宿比如晉。)
冬,大雨雹。
(為季氏。○雨,於付反。雹,步角反。為,於偽反。)
北燕伯款出奔齊。
(名者,所見世著治大平,責小國詳錄,出奔當誅。○治,直吏反。大,音泰。)
疏注「名者」至「當誅」。
○解云:《春秋》之義,有三世異辭,入所見之世,小國出奔而書其名,故知義然也,即莊十年「譚子奔莒」,僖五年「弘子奔黃」,十年「溫子奔衛」,成十二年「周公出奔晉」之屬皆不名。
至於此文「北燕伯款」,下三十年冬,「徐子章禹出奔楚」之國,皆書其名是也。
言出奔當誅者,謂太平之世,民皆有禮,況於諸侯,不死社稷而棄國出奔,當合誅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