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

 關閉 [複製鏈接]
252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2:13 | 只看該作者

當歸羊肉湯


治產後發熱自汗,肢體疼痛,名曰蓐勞。


黃 (一兩) 人參 當歸(七錢) 生薑(五錢) 肥羊肉(一斤) 煮汁去肉,入前藥煎服。


如惡露不盡,加桂,辛熱,自能行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2:41 | 只看該作者

趁痛散


治產後血滯,筋脈拘攣,腰背強直,遍身疼痛。


黃 當歸(酒浸) 官桂(不見火) 白朮 獨活 生薑(五錢) 川牛膝(酒浸,五錢) 甘草(炙,三錢) 薤白(三錢五分) 咀,每服四錢,水煎服。


加桑寄生半兩,尤佳。


川牛膝,須擇粗肥長潤明黃色者佳。


北方以黑色者為川牛膝,黃色者為懷牛膝誤也。


《綱目》注云:黑者為雌牛膝,堅脆無力,故南方從勿入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3:22 | 只看該作者

外科大小合參卷十九

 

論丹毒(兒科)


赤紫丹瘤,皆心火內鬱而發。


赤如丹砂,故名曰丹,因熱毒客於皮膚,搏於氣血,而風乘之,陰滯於陽,即發丹毒。


熱極生風,片刻之間,游走遍體,虛熱則癢,實熱則痛。


自腹而達於四肢者,易治;


自四肢而歸於腹者,難療。


書雖有五色之分,十月之異,總不出血熱,而屬於心。


心火內熾,客風外乘,風勝則庶物皆搖,故令游走殊速。


名之丹者,以應心火而色赤也。


色紅者生,白者氣虛挾痰,紫者毒盛,色青如苔者,死。


赤者名赤游丹,熱毒感之深也。


其狀赤腫,片片如胭脂塗染,或發於手足,或發於頭面胸背,令兒躁悶腹脹,其熱如火,痛不可忍,游走遍體,流行甚速,須急治之。


若一入腹入腎,即不可救。


白者名曰游風,感風濕之輕症也。


其候流塊作癢,壯熱憎寒,鼻塞腦悶,咳嗽吐逆,其治之法,赤者清涼解毒,甚則砭去惡血,以藥塗之。


白者不過疏散滲濕而已。


火灼瘡者,先天之熱毒也。


火走空竅,故必於口鼻眼目陰囊糞門之處,紅點如癰,漸成紅泡,逾日而穿,赤色無皮,如湯火 炙之狀,痛苦殊甚,睡臥不安,一二日間,周身能腐。


若至囟門腫起,陰毒腫亮者不治。


及一切丹毒入臟,臍突出漿,面頰紫浮,噎氣不乳,手足拳禁,大小便絕,胸背血點,舌生黑瘡,心胸紫腫者,皆為不治。


然小兒臟腑嬌嫩,凡一切丹毒,必先內服解毒,方可外敷,蓋毒易入難出,肌肉受傷,其害輕,臟腑受傷,其害速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3:33 | 只看該作者

荊防飲


治赤丹游走。


荊芥 防風 丹皮 天花粉 橘紅 連翹 甘草 黏子(炒杵) 玄參 赤芍羌活 金銀花(等分)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3:45 | 只看該作者

綠袍散


綠豆(五錢) 大黃(二錢) 共為細末,生薄荷搗汁,入蜜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3:54 | 只看該作者

又方


浮萍草汁敷,或芭蕉根汁敷,或鼠黏根汁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4:05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經》曰:邪之所湊,其正必虛,著而不去,其病為實。


又曰:營氣不從,逆於肉裡,乃生癰腫。


(榮逆則血鬱,血鬱則熱聚為腫,故為癰腫。


熱之所過,則亦癰膿。


(熱勝則陽氣內郁,故浮腫暴作,榮氣亦逆於肉裡。


聚為癰腫之腫矣。


又曰: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


(熱之傷氣。


則熱結於肉分而故痛;


寒之傷形,則寒薄於皮膚所以堅凝而腫斯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4:23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先痛而後腫者,氣先受傷,而形亦受傷也。


先腫而後痛者,形先受傷,而氣亦受傷也。


故有形有痛者陽傷,無形有痛者陰傷。


更有汗方發泄,寒水浴之,以致熱鬱皮裡,濕邪凝結,甚為痤癤,輕為痱瘡。


亦有陽氣不固,邪氣入於陷脈,陷脈者,謂寒邪陷缺其脈,積寒於中,經血積凝,久瘀內攻,積於肉裡,發為鼠 。


《經》又曰:膏梁之變,足生大疔。


又曰:五臟不和,九竅不通,六腑不和,留結為癰。


凡瘡腫高而軟者,發於血脈;


下而堅者,發於筋脈;


肉色不變者,發於骨髓。


故宜分氣血虛實,熱毒深淺為要,切不可一見其腫,便謂熱毒實熱,輒投下劑,意謂毒從瀉出,殊不知陽者,紅腫 起,陰者青白而陷,疽者附筋骨而生,皆賴血氣為主,《經》所謂:氣主煦之,血主濡之。


倘元氣受傷。


而不能煦濡,則下陷不膿,能禁其不內攻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4:37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人之瘡腫,因內熱外虛,為風濕之所乘,蓋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氣虛則膚腠開而風濕所乘,且脾氣濕而內熱,即生瘡也。


腫者,由寒熱偏勝之毒瓦斯,客於經絡,使血澀而不通,壅結成腫。


風邪內作者,無頭無根。


氣血相搏者,有頭有根。


壅結盛而熱勝血,則為膿矣。


其毒小者,氣血自然能潰能收,不必憂治。


大而重者,氣血恐難任之,必假藥力佐助氣血,以營運逐毒之本。


癰疽之疾,多生膏梁炙 嗜欲之人,虛邪熱毒,煎熬氣血而成。


癰者,壅也,壅滯於陽絡也。


大而高起屬乎陽,其脈浮數,故多由於六腑。


疽者,沮也,阻伏於陰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4:53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平而內發,屬乎陰,其脈沉數,故多由於五臟。


癤者,如錯癤之結著也。


瘡者,毒之總名也。


《經》曰:諸痛癢瘡,皆屬心火。


夫諸瘡之中,惟背疽疔瘡最為急症,次莫如腦疽、腸癰、喉癰,亦具急者也。


至若瘰 、懸癰、痔漏諸瘡,皆可緩而治之。


又有疥瘡瘡風疳之類,雖俱屬瘡類,而輕重緩急,大有不同,治之之法,總宜察其虛實冷熱,或重或輕,對症用藥,無失先後次序,雖些小瘡癤,初起便宜速治,慎勿姑待,養成大患。


治法當分初、中、末異,初宜散熱解毒,通經為主,以圖消去;


中宜排托為主,以圖散去余毒;


末宜補宜托宜溫,以圖易於收功,此大法也。


然有五善七惡者何?


動息自寧,飲食知味,一善也。


便利調勻,二善也。


膿潰腫消,色鮮不臭,三善也。


神彩光明,語聲清亮。


四善也。


體氣和平,五善也。


如煩躁時嗽,腹痛渴甚,瀉利無度,小便如淋,一惡也。


膿血大泄, 痛尤甚,臭惡難近,二惡也。


喘粗短氣,恍惚嗜臥,三惡也。


表潰先黑,久陷面青,唇黯便污,四惡也。


肩項不便,四肢沉重,五惡也。


不能下食。


服藥而嘔,食不知味,六惡也。


聲嘶色脫,唇鼻青黑,面目四肢浮腫,七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5:06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七惡之外,更有氣噫痞塞,咳逆身冷,自汗無時,目瞪耳聾,恍惚驚悸,語言錯亂,並皆惡症,然五善見三則瘥,七惡見四必死。


癰疽皆由膏梁之家,濕熱氣逆所結,且多犯肥白之人,氣居於表,中氣必虛者,初起急宜涼血,活血散結解毒,大劑連進,內外夾攻,務使消散,即勢大毒盛,一時不能散盡,亦必十消七八,以免後來,口舌生瘡,內攻之患,縱使潰膿,保無大害。


若失於救治,則熱毒內陷,其膜必壞,多致困危。


然書云:五發癰疽者,謂發背、發腦、髮鬢、發眉、發頤是也。


但人之一身,血氣稍有壅聚,莫不隨所而至,豈特此五者而已!


發背者,乃五臟風熱,六腑邪毒,貫於筋骨之間,發於筋絡之內,外雖如錢,裡可著拳,慎勿忽略!


若初起紅腫高起者則易,陰塌平陷者則難。


至如發腦、發眉、髮鬢、發須、發頤,地位不同,總因伏陽結滯,邪毒上壅,隨其經絡而發。


氣血旺者,受毒則輕,氣血衰者,每因致危,然云毒者,即氣血不相偏勝,壅滯之謂也。


治者必須憑脈,以救陰陽氣血之偏,則毒滯自故。


而危者可安。


若誤認毒為有跡之物,寒涼攻削,則陰滯之毒,勢必愈致其危,即陽盛之毒,亦必難潰難長,蓋由氣血不和而致病,豈可更令氣血不調而增病乎!


癰疽之生,始於喜怒哀樂之不時,飲食居處之不節,或金石草藥之發動。


寒暑燥濕之不調,陰陽不平而蘊結,榮衛凝澀而腐潰,輕者起於六腑,浮達而為癰,重者發於五臟。


沉澀而為疽,淺者為癤,實者為癰,深則為疽矣。


發於外者為背疽、腦疽、須眉等疽,發於內者為肝癰、肺癰、腸癰等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5:17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外症易識,內症難明,太陽經虛,從背而出,少陽經虛,從鬢而出,陽明經虛,從髭而出,督脈經虛,從腦而出。


凡發於喉舌者,心之毒;


發於皮毛者,肺之毒,發於肌肉者,脾之毒;


發於骨髓者,腎之毒;


發於下者,陰中之毒:發於上者,陽中之毒;


發於外者,六腑之毒;


發於內者,五臟之毒。


內曰壞,外曰潰,上曰從,下曰逆。


發於上者,得之速;


發於下者,得之緩。


感於六腑則易治,感於五臟則難瘳。


近骨者多冷,近膚者多熱,近骨者久不愈,則化成血蟲,近膚者久不愈、則傳氣成漏,成蟲則多癢少痛,或先癢後痛,成漏則多痛少癢,或不痛不癢,內虛外實者,多痛少癢,血不止則多死,潰膿則多生,故難長難潰難收者,皆為氣血大虛,必兼溫補以托,方可無虞。


丹溪曰:癰疽潰後補氣血,理脾胃,實為切要,否則數月半年之後,虛症仍見,轉成他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5:29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丹溪曰:癰疽皆因陰陽相滯而生,蓋氣,陽也;


血,陰也。


血行脈中,氣行脈外,相並周流,寒與濕搏之,則凝滯行遲為不及,熱與火搏之,則沸騰行遠為太過,氣得邪而鬱,津液稠黏為痰為飲,積久滲入脈中,血為之亂,此陰滯於陽也。


血得邪而鬱,隧道阻滯,或溢或結,積久滲出脈外,氣為之亂,此陽滯於陰也。


百病皆由於此,不止癰疽而已,故癰腫初起,便 痛腫大者可治,不痛熱不腫大而陷者不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5:41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背疽之發,其源有五,一天行,二瘦弱氣滯,三怒氣,四腎氣虛,五飲冷酒食炙,服丹藥所致,先以本元為主,以托毒為標。


若熱以清涼解毒,反傷胃氣。


若輕用汗下,表裡益困,氣血俱傷,熱毒內攻,為害不小。


至於老年體衰,及病後產後,並宜溫補,忌服內托,綠豆散之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5:55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一癰疽初作,便宜灼艾,及用藥外塗四圍,中留口出毒,瘡小通敷之,既潰以膏貼之,以手探腫上熱者有膿,不熱者無膿也。


一癰疽已潰,日用豬蹄湯淋洗,將愈之際,三日一次。


一癰疽將斂,宜用膏貼。


如毒未盡,不可遽用生肌等劑。


一癰疽將安,宜補氣血,肌肉易生,若進清涼,便難長滿。


一背疽愈後,忽發渴而不救者,十有八九,或先渴而患疽者,尤為難治,故宜多服八味丸。


非特杜絕渴疾,抑亦大滋氣血 生長肌肉。


一癰疽嘔逆有二,一因初發,失於內托,伏熱在心,一因脾氣不正,伏熱在脾在心者,則心煩身熱, 腫作痛,脾氣不正者,則不煩熱,但聞穢氣便嘔,故治癰疽多用香藥者,蓋氣血聞香則行,聞臭則逆。


瘡瘍多因榮氣不從,逆於肉理,郁結為膿,得香則氣血流行。


凡瘡本腥穢,又聞臭觸,則愈甚。


若毒入胃,則嘔噦,古人用之,可謂有理,即如斂食,亦須調令香美,以益脾土,養其真元,可保無虞矣。


一凡肌肉傷而瘡口不斂者,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胃為主。


若氣虛惡寒而瘡口不斂者,用補中益氣湯以補脾肺。


若血虛發熱而瘡口不斂者,用四物參 以滋肝脾。


若膿多而瘡口不斂者,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以養血氣。


《經》曰:脾主肌肉。


如前藥未應,但用四君歸 ,以補脾胃。


若更不應,乃下元陽虛,急用八味丸以壯火生土。


若脈數發渴者,難治,此真氣虛而邪氣實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6:58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腮癰者,是足陽明胃經絡也。


腦疽,頭項咽喉生疽,古法皆為不治。


濕熱上壅者,十之二三,陰火上炎者十之八九,調治得當,庶可保全。


臂癰者,前 屬手陽明經,後屬手太陽經,外 屬手少陰經,內 屬手厥陰經,內之前 ,屬手太陽經,內之後,屬手少陰經,總經絡熱鬱,風邪外干,氣血有乖而生也。


當分經絡。


以用本經之藥為引,行其血氣則愈。


一凡頸項眉頰結核久礙,皆為氣血大虛,切勿攻克。


臀癰者,乃膀胱之濕毒蒸熱,或稟賦陰虛,此地最難高聳潰膿,大宜托裡為要。


腋癰者,足少陽、手少陰、手厥陰三經也,此多得之於先天,或肝火熾甚耳。


耳下石癰者,不膿不疼是也,大宜養肝血,滋腎水,溫補可化。


如少年脈實者,少佐以清肝,然不可輕用行氣破血之藥。


脅癰者,足厥陰、少陽之經、相火之司也。


苟或肝膽之氣不平,則風火內搏,榮逆血鬱,而熱聚為膿。


凡一切 骨癰疽,皆起於腎,腎主骨,治宜溫補腎氣,骨得陽和,腫硬自能冰解矣,故服八味丸者,永無骨疽之患。


腹癰者,患於臍下,或傍二寸許,是屬脾經。


若近脅者,是屬膽經,是症多因脾家陰虛氣滯,血凝傷脾所致。


腿癰者,發於內側,屬肝脾二經,發於外側,屬膽胃二經,平陷堅硬者為氣虛,當用內補黃 湯類,勢 腫痛者為濕熱,當用內托柴胡湯類,外用蒜炙。


附骨癰者,在於環跳穴間,是熱在血分之極也。


初起當用甘草節、青皮、蒼朮、黃柏、條芩、牛膝之類,破時當大養氣血。


肺癰肺痿者,多因久咳,脾肺氣虛所致,或辛辣濃味遺熱,或風寒外邪襲虛,或因過汗亡津,虛火咳膿臭穢,呼息不利,胸中隱痛,四肢微腫。


手足甲疽。


即脫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7:11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多因房勞,虧損腎水,鬱怒有傷肝脾,地位偏僻,氣血罕到,藥力難達,易致筋潰骨脫,故尤宜補托氣血為主,以脈消息。


若黑色者不治。


腸癰者,是膏梁積熱所致,其候身皮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繞臍生瘡,小腹按之則痛,溲數似淋,腹脹惡寒,身熱自汗。


如脈沉緊而未有膿,須急解毒。


如脈洪數,已有膿須急下膿。


若小腹疼而小便閉者,是膿壅滯也。


然腸癰為病,切不可驚,驚則腸斷,故坐臥轉側,切須徐緩,並飲薄粥,及八珍湯,以固元氣,靜養調理,庶可保也。


囊癰者,書曰:癰疽入囊得死,是屬肝經濕熱,初起腫痛,小便赤澀,治宜清利解毒為主。


若膿已成而小便不利者,是毒瓦斯未散也,當金泄之。


若膿既出而反痛者,是氣血虛也,當補益之。


倘血氣未虧,而陰囊悉潰,睪丸懸露者,亦不為害。


若小兒患此,而由乳母多怒者,宜子母並服清肝之藥。


下疳者,玉莖生瘡,甚至蝕透而久不愈,宜內服燥濕解毒,外用熏摻可也。


多系肝經濕熱,故尤宜瀉肝除濕。


便毒者,生於小腹下,兩腿合縫之間,小兒是肝火肝疳,總屬肝經熱毒,治宜瀉肝,再視血分毒瓦斯,為之斟酌。


若大人犯此者,多因欲火不能直遂其志,故敗精搏血,留聚經隧,乃結為毒,治宜開鬱散氣,清利熱毒,使精血宣暢,則自然愈矣。


間有因交合不潔,為淫火沖動,是以受毒所致者,治宜先為發汗,次利小便可也。


懸癰者,穀道前後生瘡是也。


初發形如松子,漸如蓮子,數十日後痛甚赤腫,如桃即破,破最難收,其治每用粉草一兩,無灰酒煎眼,以解毒,此症多屬陰虛,故不足人患之。


大禁寒涼克削,肝腎虛極之症也,重為滋陰峻補,並為絕欲,急令收功,否則成漏癆瘵之根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7:27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胃癰者,胃為水穀之海,多氣多血多熱者。


若熱內泊,則兩熱相合,故結為癰,而胃脈必沉細,人迎必甚盛,蓋胃脈見於右關,本宜洪盛,而反沉細者,足見胃氣已逆也。


人迎者胃經穴名,在結喉兩旁,亦有動脈,應於其間,見於左寸,今若人迎甚盛,而右關沉細,則愈見熱壅,聚於胃口而不行,故不能充於脈耳。


人見人迎脈盛,誤為傷寒,禁其飲食,則必死。


疔者,《經》曰:膏梁之變。


蓋因膏梁之人,皮濃肉密,內多滯熱故受為疔,然古方計有一十三種,三十六疔之分,總由臟腑積受熱毒,邪氣搏於經絡,以致血凝毒滯,注於毛孔,手足頭面,各隨臟腑部位而發,其形如粟米,或疼或癢,漸致遍身麻木,頭眩寒熱,時生嘔逆,甚則四肢沉重,心驚眼花,《經》雖所載,疔色有五,以應五臟,實紫黑及黃泡者居多,先癢後痛,先寒後熱也,宜內服發散解毒攻托之劑,外敷拔毒菊花葉、蒼耳草之類。


大概疔以成膿,則毒已外泄,可無他虞,惟在初起最宜謹慎。


疔毒攻心,禍如反掌,蓋疔由心火蘊結,故其疼異常,為害甚速,病患口嚼生豆,不覺豆腥者即是也。


若干耳後方圓一寸發者尤甚,蓋水枯火熾之極也,不可妄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7:41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如抓破見風,毒即內攻不救。


腳心發毒,淺者可治,深者不治。


天蛇頭者,手指毒瘡,各隨經絡而生,其痛殊甚,宜審其經,投以解毒和血,加以引經之劑。


血絲疔者,發於兩手指而作,紅絲漸漸行至關節,勢必殺人,可先以線扎住紅紋之處,次將銀針砭去血,上者血紅,次者血紫,下者血黑。


若一失治,則稽留不散者,患爛傷墮指,重則入腹而死。


手指忽腫痛者,名為代指以烏梅入醋浸研,塗患處立瘥。


瘭瘡者,因風熱毒瓦斯所乘,搏於皮膚,生瘭漿而潰成瘡,故名瘭瘡也。


瘭疽者,其發有數種,小者如粟如豆,大者如梅如李,青黑赤白,變易不常,或臂或腎,或口齒,或肚臍,發無定處,然大概多見於手指之間,根深入肌,走辟游腫,毒血流注,貫筋串脈,爛肉見骨,出血極多。


若至狂言煩躁悶亂者,皆毒瓦斯攻心之候也,不治。


楊梅瘡者,因形相似而名之也。


凡氣受之而得者堅實凸起,又名綿花瘡。


若血受之而得者,其形扁塌而潰,又名果子瘡,皆類其像而俗呼之,北方名曰天 瘡,雖名異實同,然治療須別。


凡自致者重,傳染者輕。


自致者淫欲太妄,以致陰處先見,乃縱口恣味,三焦皆熱,精竭血結,遺滯諸經而成也。


傳染者,中氣不足,外染稍輕。


然患此者,切不可用毒物發之,亦不可用涼藥遏之,並求速效,須用煎藥解毒補益托散,外用煎藥洗浴,乃以膏藥搽貼,拔毒出外,方無後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4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2 21:27:58 | 只看該作者

癰疽諸毒大小總論合參


(張)按:一切癰疽初起,則邪毒未曾達表,臟腑壅熱,一毫熱藥不可用。


若既出膿後,則毒瓦斯外泄,氣血皆虛,胃氣亦弱,一毫涼藥不可用,此古人之常法也。


然亦有氣血虛寒,初起毒陷陰分者,非陽和托裡,何能升達?


在表既潰,而陰血干枯,若非滋陰充暢,何能接續膿漿?


外則瘡毒焦枯,內則口乾煩燥。


故全在以脈消息。


蓋氣主噓之,血主濡之,氣以成形,血以華色,故諸癰疽平塌不易高聳者,乃陽氣虛弱,不能逐毒以出陰分,即為陰毒也。


根紅散漫者,亦氣虛不能拘血緊附也。


紅活光潤者,氣血拘毒出外也。


外紅裡黑者,毒滯於內也。


紫暗不明者,氣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膿也,膿色濃濃者,氣血旺也。


膿色清淡者,氣血衰也。


未出膿前,或有有餘之熱,既出膿後,盡從不足之治,但毒瓦斯一分未盡,不能姑縱容留,以致蔓延,便成大患,猶之養虎,久必傷人。


氣虛不能遂毒者,溫補兼托陽和一轉,陰分凝泣之滯,自能冰解。


血虛不能化毒者,尤宜滋補排膿,故當潰膿,毒瓦斯未盡之時,其托裡之功,刻不可緩,一容一縱,毒即逗留,一解一清,毒即冰伏,托裡不兼滋補氣血,虛者何以成日?


猶無米而使之炊飯也。


滋補不兼托裡,僅可調和氣血,何能直達潰所成功!


且毒瓦斯盛者,則反受其助,猶裹粟以資盜糧矣。


滋補不兼溫暖,則血凝氣滯,孰作釀膿之具?


猶之造酒不暖,何以成漿?


造飯無火,何以得熟!


世人但知以毒為火,清火以解毒,殊不知毒即是火,毒化而火亦清,毒凝而火愈郁。


然毒之化火由膿,膿之來必由氣血,氣血之化必由火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08:0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